范松青评论外国文学作品选选:还是多点“内行领导”好

范松青评论作品选:“国宝”与“国妖”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一种政论文体。体裁有社评、述评、评论员文章、专栏评论(小言论)、杂文等,有着鲜明的思想性、指导性、新闻性、针对性、议论性、时效性等特点,写作要求层次清晰、逻辑顺畅、形象说理、要言不烦。
“国宝”与“国妖”
最近,江泽民同志引用荀子的话来告诫全党同志:“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这段话见《荀子·大略篇》,言简意赅,至今读来仍很有启发。
古人日:“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用人问题,历代都很重视。据《资治通鉴》记载,秦王苻坚召见高泰,问他治理国家的根本方针是什么。高泰回答说:“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由此看来,得“国宝”者得天下,用“国妖”者会失天下。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从我们干部队伍来看,“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国宝”,比如像焦裕禄、苏宁这样的干部,各条战线都有。他们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无私奉献,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起一座座丰碑。他们是广大干部的榜样。各级党委要善于发现这些“国宝”,并把他们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经过培养,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更多的干部属于“国器”或“国用”之才。对此,我们也不必求全责备。“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我们宏伟的事业,也是靠这些同志率领广大群众支撑的。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审举”和“核真”的失误,在干部队伍中,也混入极少数“口言善,身行恶”的“国妖”。妖者,邪恶而迷惑人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腐化、败坏党风,甚至有的还叛党叛国。这些“国妖”虽是极少数,但是我们要看到其危害性。“国妖”如同“庆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对这样的人要提高警惕,及时监察和处理。
“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当前,我们落实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一个重要的保证,就是要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用“国宝”、“国器”、“国用”,另一方面更要铲除那些“口言善,身行恶”的“国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真正忠于马克思主义、处处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贤才手中,才能推动我们的大业前进。
& &(原载1991年7月29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原载日《人民日报》第二版)
&&(原载日《人民日报.情况汇编》)
&&(原载《我为人民鼓与呼——范松青新闻作品集》一书第196—199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范松青: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广州市|广州_凤凰财经
范松青: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范松青:十八大之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反腐力度都是空前的。有感于现在反腐的形势吧,就想把过去经历的一些案例、思考汇集起来,就有写书的想法。
范松青 当过记者、教过书,后在广州市纪检部门供职多年,现任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去年广州市两会上他提案呼吁,广州应在全国率先试行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引发广泛关注。之后,他率先向媒体公开了家庭财产情况。9月初,范松青自费出版《我为反腐鼓与呼》一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共130万字,记录了他对于反腐败问题研究与思考,定价160元/套。出书花了十几万,其中还借了5万块。书中提及多位广州市贪腐官员的案例,因害怕得罪人,家人、朋友和官场上的旧识,鲜有人支持他出版此书。范松青不理会,他对书中内容“非常有信心”,书出版后,他在微博、微信上打起广告,承诺“购书者一个月内,可无条件退书退款”。130万字整理了20个月新京报:为什么要出版这样一套书?范松青:十八大之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反腐力度都是空前的。有感于现在反腐的形势吧,就想把过去经历的一些案例、思考汇集起来,就有写书的想法。新京报:在纪检部门工作让你有了很多积累?范松青:1998年到2007年,我在纪委系统工作10年,长期接触官员腐败的问题和一些贪腐案件,我会随时记录。调任政协后,关注的领域也自然集中到官员腐败、特别是官员财产公开上。新京报:整套书130万字,花了多长时间整理筹备?范松青:开始整理是去年广州市两会之后,一直到9月初出版,大概20个月,够生两个孩子了。新京报:尚有公职在身,怎么保证有精力“生孩子”?范松青:本职工作要做好,书的事只能下班之后做。每天晚上7点到12点是比较固定的,有时午饭后休息的一会儿也整理一些。我爱人因为这个事儿很生我的气,这两年她天天催我出去锻炼身体,毕竟快退休的人。但我几乎天天守在电脑前,跟网瘾少年一样。新京报:为了出书还借了钱?范松青:跟亲戚朋友借了五万多点儿。新京报:费时费钱费精力,家人又不支持,为什么非坚持出书呢?范松青:工作了大半辈子,想为自己留点什么。更重要的在于,书中很多内容对今天的社会有意义。新京报:现在图书市场不好,会不会担心销量?范松青:只印刷了两千册,也没想着靠卖书挣钱。拿到这本书的人真正读进去了,我就满足了。昨天有个安徽的大学生打电话给我,他对我的书很感兴趣,但他还是个学生,没那么多零用钱,问我能不能便宜点,我100块就卖给他了。有人劝我“别白白得罪人”新京报:出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范松青:书中有10万字的内容写的是广州市多位官员贪腐案例,包括广州地铁公司原总经理陈清泉、广州市财政局原局长邵汝材等,他们中有的人已经服刑完毕,开始新生活了,现在出书说这事可能别人会有意见。因为这个,我爱人还有官场上的一些好朋友都不太愿意我出这个书,这两年听到最多的就是“你出了书就不腐败了?不要白白得罪人”之类的话。新京报:怎么应对呢?范松青:没什么应对不应对的,我写的都是真实的事,有据可查。而且这些人确实触犯了法律,我觉得在书里写没问题。新京报:说到反腐,可以分析引用的题材会有很多,可能有些案件涉及数额更巨大、内幕更惊人,为什么还是选择了周围的例子?范松青:因为很多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我在纪委那几年,接触到的都是第一手素材,当时的感受和思考是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我觉得这样才有可读性。新京报:书中这些贪腐案例所涉及的人你都认识吗?之前有过私交吗?范松青:私交谈不上,但都认识。再说官场本身就是个关系网,即使不认识,盘带一下应该都知道对方。新京报:现在书出版了,有人找到你表达过不满之类的吗?范松青:这个倒没有,估计知名度太小,人家不知道。新京报:有没有想过,万一人家看到了,说我已经接受完法律制裁开始新生活了,你干吗还要拿我说事儿,有人站在你面前说这些,你怎么办?范松青:我只能跟人说对不起了,但我也会跟对方解释,分析这些案件,更多是想警示后人,没什么恶意。“官员财产公开是反腐关键”新京报:书中哪部分是你最看重的?范松青:整部书共有案件查办剖析、官员财产公开、调研考察思考、理论研究时论、廉政课堂演讲、纪检监察队伍六大篇。刚才说的主要是第一部分。哪一部分都看重,都是自己的心血。但我坚持认为,反腐最关键的还是官员财产公开这一块。腐败这么泛滥,跟长期不公开有很大关系,不查全是孔繁森,一查全是王宝森,都是有了问题、败露了才知道严重,这样的反腐治标不治本。新京报:去年广州市两会后,你就为官员财产公开奔走,广州开始了几处试点,但目前好像都没什么动静了。范松青:这些我在书中有提到,这就表明我们反腐、制度改革是多么艰难和缓慢,阻力是什么?既得利益。大家都闷着不作声,能不动就不动。新京报:你曾对媒体率先公开自己的财产,是希望做个表率?范松青:我才多大一个官儿?表率也轮不到我。我就想告诉大家,呼吁官员财产公开,我心里是有底气的,身正不怕影子斜。去年广州市两会,因为我挑起来官员财产公开这个话题,当时很多领导都对记者说“只要中央有政策,我会公开的”。新京报:你觉得这只是一种托词?范松青:当然,漂亮话谁不会说。我记得当时有记者问当时的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他的回答也是“只要上面有政策,会第一时间公开”。结果呢,去年年底他被调查,初步查明,曹鉴燎利用职务收受他人钱物折合7000多万元,另有2亿多元的涉案金额检察机关还在调查取证,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贪官。新京报:所以说官员财产公开是反腐败斗争的“本”?范松青:官员财产公开至少应该成为必要的约束条件、基本的制度之一。我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一个: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作为官员,你若坦坦荡荡,何必怕公开?希望官员和民众一样支持我新京报:之前的采访中你说还没有公务员订你的书?范松青:那是媒体报道之前,因为只有我微博微信的广告,影响力很小,只有四张订单。前两天媒体报道后,一下多了好几十个单子,昨天电话基本没断,网上也不断有人咨询。广州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市地税局等单位的同志跟我咨询订书的事儿,我很高兴。新京报:订户中普通市民多一些、官员少一些?范松青:从站出来说官员财产公开这个事儿,很多市民就很认可,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才是民众所乐见的,另一方面,官员中有人对我谈的这个有意见,因为影响到一些人的核心利益了。新京报:会有议论和压力吗?范松青:一直没断过。包括我在微博上说些什么,也会有人打打招呼让我尽量低调些。议论倒没什么,困扰我的是市民和官员对一件事的态度是相反的,这点政府和官员应该好好反思。新京报:这种相反的态度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范松青:核心问题是官员“与民争利”,官员贪污的钱从哪儿来,都来自普通百姓。为什么现在民众对于反腐问题有这么高的期待,他们纳税是希望有更好的公共服务,结果钱都被贪官中饱私囊了,民众怎么可能没意见。我之所以给书起名《我为反腐鼓与呼》,是想从一名公务员的角度表达我对反腐的支持。新京报:书籍推出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期待?范松青:现实生活中,家人不支持我,官场上也有不少人对我有意见。去年我把财产公开了,本想着会带动一批官员朋友加入其中,但也没几个,有时候感觉挺孤单的。希望这本书能得到一些官员朋友的支持,对我来说这非常重要,希望他们能和民众一样支持我。新京报记者 卢美慧 实习生 李想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983633
播放数:425320
播放数:44145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效仿范松青,1市领导5局座愿意·南方日报数字报·南网
GC03版:聚焦广州两会
02版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A01版 要闻
20名官员16个赞成晒财产
效仿范松青,1市领导5局座愿意
&&&&■记者调查&&&&南方日报讯&(记者/黄伟&彭文蕊&马喜生&陶达嫔&实习生/曾晓蕾&杜静)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建议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并率先晒出自家房产,在“两会”现场继续发酵。&&&&记者昨日针对20名参加或列席“两会”的官员展开问卷调查,18名官员接受了调查,其中16名赞成公开,1名市领导、5名局级干部局座表示力挺范松青愿意效仿。&&&&2名官员不愿受访&&&&如果真要实施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官员的想法无疑最值得关注。这一群体究竟怎么想?记者昨日针对20名参加或列席两会的官员展开了问卷调查。其中,市领导3名,局级干部11名,处级干部5名,科级干部1名。&&&&记者先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共有三个问题:一是“您是否赞成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二是“在制度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您是否愿意向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一样,率先公开自己的家庭财产?”;三是“您觉得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难点在哪里?有何好的建议?”&&&&让记者意外的是,几乎所有官员都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调查。只有1名局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不愿接受访问。其理由是“不方便说,太敏感啦”、“还没考虑好”等。&&&&在接受调查的18名官员中,16名官员赞成家庭财产申报公开,占到了调查总数的80%。其中,10名政协委员全部赞成,一半以上委员明确表示,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需要从上至下的推动。&&&&有官员建议公开收入&&&&一名受访官员坦言,“现在搞家庭财产申报公开还不成熟,原因有二:一是家庭财富积累有一个过程,比如有些是父辈留给我的财产,落到了我的名下,一旦公布出来,受到非议太冤枉;二是家庭财产不属于我一个人,要搞这个公开,是不是应该征求家人的同意?他表示,组织内怎么申报都没问题,如果不真实可以惩处,但要向社会公开,确实有顾虑。&&&&一名受访的处级干部也承认,“有不清白来源财产的人,肯定不愿意公开。难点在于制度和顶层设计。”&&&&另一名受访官员表示,推进家庭财产申报公开要分步进行,“先要把申报落实好,我们已有了申报制度,前段时间我都填了八个表,听说还录到了专门的信息系统里去,但关键是还没有信息真实与否的核实机制,即使是假的,也没有出台处罚措施;其次是考虑在一定级别、一定范围公开,官员级别可以考虑高一些,先在小范围试行;最后一步才是向社会公开。”&&&&也有官员认为,与其公开家庭财产,不如公开年度收入,阻力可能小一些,但也很有意义。“包括你的工资福利和其他收益,如果你的收入过高,肯定不正常。”&&&&■各界声音&&&&第一步是对质疑&&&&做好回应解释&&&&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吕元礼:&&&&从大原则上说,官员财产向社会公开是有利于防止腐败的,但是也要看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先向新加坡学习,官员财产不一定一开始就要向全社会公开,可以先申报。但是如果受到民众质疑,必须要有回应,要向公众解释官员的财产。高楼大厦不能平地起,要有一些铺垫。&&&&香港公示根本目的&&&&是防止利益冲突&&&&广州市纪委常委、新闻发言人梅河清:&&&&以香港为例,进行财产公示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利益冲突。香港的财产公示范围也仅限于40个主要职位。香港有16万名公务员,一部分也只是内部申报,公示与申报的内容也不完全一致。&&&&财产不实名制&&&&有些贪官会貌似廉洁&&&&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知名网友“御史在途”陆群:&&&&目前,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的配套法律和制度缺失,重点是金融实名制和遗产税、赠与税制度。如果不解决财产实名登记、实至名归的问题,不解决遗产和赠予财产的课税问题,个人财产可以随意落在他人名下,申报没有实质性意义,并可能造成贪官貌似廉洁,而拥有合法财产的官员躺着中枪的情况。
document.write('');范松青通讯作品选:“锄头秀才”王常川
“锄头秀才”王常川
早就听说江永县桃川镇所城村有个人称“锄头秀才”的农民业余作者王常川。
低矮的阁楼,简陋的橙床,堆放整齐的书刊,公开发表的近百件、计1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还有那贴满墙壁的“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等座右铭、自勉诗,甚至探戈、交谊舞步等,使得每一位来访者对这位一天到晚忙悠悠、乐嘿嘿,看上去足有65岁上下的老头莫不肃然起敬。
其实,这个在桃川洞知名度颇高的王常川还只有52岁。自1959年从道县一中高中毕业后,他便回到家乡江永县桃川镇所城村务农。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三十年来,他“一手拿锄头,一手握笔头”,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他硬是凭着超人的毅力,踏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业余创作之路。
每天清晨,随着生产队上工的钟声,他背着锄头来到了田头。每到傍晚,劳累一天的王常川饭碗一丢,一头又钻进他那不足6平方米的“创作室”,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爬格子”,并经常熬夜到三更。暑往寒来,笔耕不缀。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活开始活跃起来。1984年,王常川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发邀集村里一些文艺爱好者,办起了一个业余剧团。演出的节目大部分都是王常川自编自导,他用桂林彩调和湖南花鼓戏的曲调,编成现代戏,这样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而且演的都是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看得见摸得着,农民观众乐意接受。
常言道:“人到中年万事休”。可王常川却反其意而用之,作“人到中年万事忙”一文在报上发表。周围人称他是“农民业余作者”,可他并不怎么领情,偏说自己是“作者业余农民”。事实上,王常川由于对读书、写作如痴如醉,忘乎所以,以至于他的那几亩责任田,终究是种得马马虎虎,可他却仍心安理得做他的“业余农民”。
王常川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清新、质朴、流畅、自然,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芳香和农村生活气息,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王常川常说,在他的头脑里,每日每时,不,几乎是每分每秒,都被身边的各种活生生的人物占据了。他要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歌颂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正如他在一首“述志”诗中说的:“有幸三生逢盛世,一寸毛钉也炼铁,好文章讴歌锦山河,敢停歇?”
正是文如其声,文如其人。王常川不仅热爱生活,而且称得上是“精神富有者”。他虽然家境贫困,经济拮据。他舍不得穿一件好衣服,吃一顿像样的饭菜,甚至连写作的稿纸,都是向富足的文友们“讨”来的。但他嗜书如命,省吃俭用购回了数千册图书,每年订阅了近十种报刊,办起了家庭文化室,并为村民们读书、看报、对弈、联欢等提供无偿服务。
王常川所处的桃川镇所城村,始建于1372年,即明朝洪武五年,这里是由湘入桂的必经之地。据史料记载:洪武南征凯旋之日,将所城这块土地赐予身边亲随,叫他们就地垦荒种粮,后又正式下旨准予建城,于是有了所城的村名。王常川根据村里发生的故事,先后创作了《桃川保卫战》和《擒魔记》两个中篇小说。
所城村前有一条桃水小河,经桃川流向广西,汇入珠江。王常川称这条河为他的“母亲河”,多次以这条河为背景,写出了《小河边的春天》、《小河边的秋天》、《小河边的早晨》、《小河边的杨柳》、《小河边的水花》等大量散文。
王常川家里的天井,生长着一棵奇特的山茶树。每年冬天,山茶花迎寒开放,花朵红艳艳的,把整个居室都映红了。据王常川介绍,这株山茶有300多年历史,一直“锁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982年以后,他先后写了几篇关于这株山茶花的散文和诗词并在报刊上发表,他家的山茶花才被外人所识。
王常川性格开朗,乐观大方,特别是喜欢结交青年朋友,自己也每每以“老青年”自居。节假日,王常川经常在自家的厅堂主办联欢晚会,吸引了附近村庄的许多青年人来参加。而在桃川镇青年人举办的歌舞、联欢晚会上,他总喜欢上场跳个三步、四步,或者来一段古板戏的清唱;可惜他嘴上的牙齿所剩无几,一唱就关不上风,惹得人们开心地大笑。加上他耳朵有点背,听不见,他也自我欣赏,陶醉在快乐之中,仿佛显得格外年轻。
现在,王常川是江永县连续三届政协委员、地区作协会员。他常常津津乐道:“读书,种田,乃人生之两大乐事也!”
&&&&&&&&&&&&&&&&&&&&&&&&&&&&&&
(原载日《零陵报》,与熊国剑合作)
江永县桃川河
范松青摄影
修建于70年代的江永县源口水库&
范松青摄影
&1990年10月,湖南省省长陈邦柱在零陵地委书记秦光荣(注:现任云南省委书记)、专员吴海森、江永县委书记谭政等陪同下,来到江永黄甲岭乡文山村了解生产自救情况。
(范松青摄影)
“你的收入比我高得多”——1990年10月,在江永县城下乡城下村村民周荣健承包的柚园里,陈邦柱省长问他承包多少亩,收入有多少。当得知周荣健承包的
20亩 380株香柚,今年产果 5万个,纯收入达 5万多元时,陈省长手拿
2公斤重的香柚,风趣地对他说;“你的收入比我们高得多啊!” &
&&&&&&&&&&&
(原载 1990年 11月 7日《零陵报》,照片获湖南省地市报第三届新闻摄影展三等奖)
(原载《我为人民鼓与呼——范松青新闻作品集》一书第142—143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范松青内参作品选:可怜天下移民心——来自双牌水库移民的呼声之三
&可怜天下移民心
 ——来自双牌水库淹没区干部群众的呼声之三
2060997626
(原载1993年5月30日《零陵报》内部报道,1993年12月第6期《潇湘论坛》,中办国办信访局已摘报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参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双牌水库移民多次到省、地、县上访,反映移民安置遗留问题久拖未决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并出现了围攻干部、水库“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和不稳定因素。根据时任中共零陵地委书记秦光荣(现任云南省委书记)的指示,我在地区水利局的同志陪同下,深入到水淹区的乡(镇)、村、组调查研究,走访移民户,历时一个多星期,采写了上万字的连续三篇内部报道,即“移民盼望奔小康”、“要平等对待移”、“可怜天下移民心”。三篇报道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的困难情况、问题存在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内参”发出后,引起了中央、省、地、县各级领导的重视。有关领导及时作出了批示。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于1993年7月12日给零陵报社编辑部回信说:“你们寄给朱镕基同志的《内部报道》1993年1、2、3号收悉。其中反映双牌水库移民生活困难的情况,已摘报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参阅。”(中办国办信(93)复字367号)。据悉,朱镕基总理曾作了重要批示。省、地、县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包括从水库发电收入中大幅增加提取比例,用于返还库区移民建设。在逐步帮助库区移民解决眼前困难的同时,从1996年开始,永州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将全市的扶贫帮困重点放在双牌水库水淹区,帮助移民脱贫致富,终于使建库30多年来的移民遗留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始建于1958年大跃进年代、建成于三年大饥荒时期的双牌水库大坝
&双牌水库右干渠灌溉渠道
& & 中办、国办信访局给零陵报社的复函
断桥:位于永州市双牌县城东南,原是上世纪50年代末修建的湖南省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双牌水库的左干渠灌溉引水桥,修建时因设计高程与引水隧道不符而被爆破拆除了几次,图为断桥横卧在江水之上,废弃成双牌一景。
& (原载《我为人民鼓与呼——范松青新闻作品集》一书第272--275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