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源会所投资可以随便买吗?

联名公开信曝光清水源爆仓原因
投资人称赌徒心理致逾50亿资金清盘
事实可能比想象的更残酷。
昨日,《金证券》记者收到清水源14号私募基金投资人发来的联名公开信。投资人在公开信中详细还原了清水源旗下产品爆仓前后其团队的操盘情况。公开信直指,清水源团队在市场出现明显单边下行时,依然以赌徒心理不减仓,并以8成高仓位运行,风控机制形同虚设。
记者第一时间连线清水源方面,试图求证上述说法,但是公司及相关人士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涉及金额逾50亿
7月3日晚间,市场传出消息,知名私募清水源多只产品遭遇爆仓。
7月4日凌晨,清水源即通过官网发布澄清公告,称仅有少数近期新发产品触及止损线,公司已经启动相关应对方案,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当天下午,清水源又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在做更多努力来挽回,包括可能存在的修改合同的可能性、后续为防止踩踏动作调整的一些平仓时间及决定拿出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的20%设立的投资者基金。
不过爆仓消息并未因澄清而暂停。到底是哪些产品爆仓了、涉及多少金额,一直是个谜。
昨日,清水源14号私募基金投资人在给《金证券》记者发来的联名公开信中披露,事实上,清水源旗下的优选、14、26、29、30、31、50号等多达十余只母基金与子基金面临清盘,涉及金额超过50亿,且还不包含不设止损线但跌幅高达40%的其他基金。
由于未能连线上清水源,记者只能通过公司官网披露的公开信息做相关核实。
目前,清水源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清水源30号ABCDE5只产品已经进入了清算流程。此外公司修改了26、29、50号产品的合同,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巨额赎回。&
狂泻时仍高位持仓
作为一家老牌知名私募,遭遇这样大的损失确实有点出人意料。
清水源14号私募基金投资人告诉《金证券》记者,清水源多只产品遭遇爆仓的直接原因是,在市场出现明显单边下行时,依然以8成高仓位运行。
&作为成熟的投资人,我们对市场的风险波动有充分的认知,但是对于从6月下旬开始清水源进行多次逆市操作,毫无风险意识的行为,我们表示无语,以14号基金为例,从6月19日到6月26日,连续2周出现15%和11%的净值巨大跌幅。随后,在可以降低损失的情况下,又进行了多次失误操作,致使14号产品清盘退款净值仅为0.54。&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7月3日清水源副总经理蔡秋彬在视频会议上向投资人保证&不会按跌停价清仓,会在30天内控制节奏逐步减仓,为投资人尽可能降低损失。&但是随后清水源毫不犹豫地将除停牌股外的股票全部抛售一空,错过了后来千股涨停、降低损失的机会。
确实存在风控问题
昨日,投资者称,产品爆仓后,通过各种渠道与清水源公司提出商议解决办法,但对方总以不能做主为由,称要与托管券商商量。投资人认为清水源存在推诿意向。
值得关注的是,私募产品出现亏损情况后,托管券商是否要和私募一起承担责任?深圳私募行业资深人士对《金证券》记者直言,从操盘行为上来说,券商并不负有操盘义务,对产品业绩也没有实质影响,但是从推介产品上来说,券商负有监督、风控等责任。
需要提及的是7月17日,清水源在官网又发布了一份公告,称公司对触及止损设置产品的处理积极,经代销机构及托管人协同合作,已有4只产品通过修改合同的办法取消止损条款得以继续运作,目前还有其他产品在正往此方向努力。
清水源还在公告中特别提及了要加强公司管理和风控,包括设置专门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和任命新的风控委员会主席。似乎也从侧面承认了,本轮股灾中存在风控缺失的问题。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国资委正在酝酿国资监管相关政策,制定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涉及监管事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以及工作流程等30多项内容。下一步将对出资企业国...
经济参考报
李克强总理在常务会议上表示:“最近有声音认为企业税负过高,其实仔细掰开来算细账,主要是企业的非税负担过重。企业成本高在哪儿,还不是制度性交易...
每日经济新闻
2017年国务院的第一次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部署的“当头炮”,依然是“简政放权”。他进一步指出,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既要取消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流程...
中国政府网
商务部发言人孙继文表示,整体而言,2016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在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上都达到历史高点,其中近半数的贸易摩擦集中在钢铁行业。...
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定价办法(试行)》,规定了省级电网输配电价的定价原则、计算办法。从输配电价测算情况看,大多数省级...
国家发改委网站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7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金融界论坛
尊敬的用户:
如您在使用金融界网站论坛的过程中发现色情,反动言论,伪造他人言论,广告欺诈等帖子,为便于网友反馈问题,特将金融界论坛管理员联系方式公布如下,欢迎大家有问题或者建议随时联系。
金融界客户服务中心邮箱:.cn
论坛客服电话010-2
金融界论坛官方账户:管理员01
金融界论坛客服QQ:
『转帖』主题: 金斧子是如何配合清水源坑害投资人的!!!!!!!!
发表日期: 14:21:18
头衔:新人登场积分:0
&&&&今年四月,我浏览到了深圳市金斧子投资理财平台的官网,在里面顺手无意的留下了我的电话。没有想到,这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却毁了我的一生。当天,就有一位自称金斧子销售的人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他叫梁裕标。
&&&&让我以后称他梁经理。他询问了我的资产状况和微信号码,然后他加了我的微信。
&&&&期间,他每天都给我打好几个电话游说我购买他们公司代销的私募产品。我也一直没有动心,直到有一天,他给我发来了一张照片
&&&&内容是他自己转款购买清水源26号基金的转款凭条(事后听说他这个凭条是假的,就是引诱投资人上钩,他打款取得银行凭条后就办理退款),并称他自己都买的肯定是最好的产品,一年之内收益绝对可以翻倍,要不他也不会借钱买。我当时听到一年翻倍的确动心了,就说:可是我没有100万啊,他很狡猾,为了避免留下文字把柄,立马给我打个电话过来,说: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去借钱啊&你想想一年翻倍,就算是借高利贷都可以赚很多啦。年轻人理财要激进才会有好结果,不要因为胆子小耽误了财富增值。
&&&&听了这番话&我有点鬼迷心窍了。又再三询问他:会不会亏钱啊?梁裕标电话里承诺说清水源的产品最大回撤从来没有到过0.9&。
&&&&(附图)我便真的开始去张罗借钱。终于在4月23号以3分的高利息借了30万(梁裕标为了骗取高额的销售提成,在明知我不是一个合格投资人的前提下。鼓动我去借高利贷,还多次通过电话和微信和我讨论高利贷利息!这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我于4月24号将101万转账(其中一万是认购费),购买了一份清水源26号C基金。没有想到这就是一场噩梦的开始。大家都知道,4月、5月是股市行情最火爆的时期。上证指数在4000点附近。可是我所购买的这款被金斧子包装成&小泽熙&的私募产品在整个5月净值都没有涨过,一直都是0.998,然后从6月底开始,一路跳水猛跌,到了7月2号,梁裕标打电话告诉我:&你购买的26号击穿止损线0.7,爆仓了&我当时一听,脑子一片空白,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爆仓了。当天一夜之间头发白了十几根!我才28岁呀!而第二天告知我们净值只有0.54.!天啊!短短2个月的时间,101万变成了54万!比合同上写的0.7止损线整整少了17万!我当时急火攻心,一下子晕倒了被朋友送到医院,住院几天后,我通过网上论坛找到了同样购买该产品的受害者,加入了受害者维权群,我发现像我一样通过网络搜索进入金斧子购买26号基金的有上千人。仅是26号基金这一只产品金斧子就销售了10个亿,按照清水源公司给他们的销售提成3%,他们仅是这一期产品就敛财3000万!!这还没有算清水源发行的其他若干产品:29号ABCDE,30号ABCDE,31号,13号,14号ABCDE20号。50号ABCDE,51号等等等等,
&&&&所有的受害者都是愤慨万分,痛心疾首。而在清水源私募的37只产品爆仓之后。通过其他渠道购买的都在爆仓5天之内就收到了清盘结算的余款,止损线高的净值在0.7左右(他们合同上有的止损线都是0.8或者0.85),而只有我们通过金斧子购买的,不但合同和其他所有不一样,我们合同上设的止损线是0.7,并且一直拖到了7月28号,才给我们退钱,整整比合同上的0.7止损线少了10几万!!!而最恶劣的是,7月2号梁裕标通知我产品爆仓之后,我再也打不通他的电话,微信也再不回复,公司电话也打不通。情急之中,我飞抵深圳,找到了金斧子,却被告知梁裕标请假了不在公司。我说当初你们卖产品的时候不择手段,用各种下三滥的手段诱导我购买这样一款垃圾产品,现在总得给我一个说法吧!可是他们公司的法务顾问梁海舟直接对我一个弱女子叫嚣:我们只是销售方,产品出事了我们只起到一个通知的作用。合同上都没有我们的名字,只有清水源的章。让我有本事去跳楼,去打官司,他们有律师团队他们随时迎战!他说这是优选财富教他们的!
&&&&&从7月2号产品爆仓,一直拖到7月28号,才把这只剩一半的少的可怜的钱退还给我们,我的101万扣掉高利贷30万及利息只剩下20万左右!!我们在钱买的私募在下跌最底部被清仓,钱迟迟不到位又让我们又白白错过了7月16号开始的那一波反弹行情。错过了通过自己炒股挽回损失的机会!简直就成了案板上的肉,被一次又一次地宰杀!在这期间。我多次找到金斧子,他们的副总林国国及法务顾问梁海舟都是采取敷衍和蛮横软硬兼施地来对付我一个弱女子。后来群里的受害者通过金斧子下线的分销商北京优选财富获知:金斧子和清水源其实就是一体的,他们互相参股,金斧子强力包装清水源,让其在百度竞价第一版,用产品清水源1和清水源2的净值做诱饵,清水源每一款产品发售之前都通过路演宣称这是最后一款产品,以后再也不会发。引诱老百姓上当受骗,实际是他们靠欺骗发行了近百只私募产品。清水源和金斧子他们是一丘之貉,狼狈为奸!这是不是恶意欺诈?!现在清水源大面积爆仓后,金斧子又装模作样要和清水源划清界限,做出公正的样子,为接下来的继续包装做准备。这简直就是一个惊天大阴谋!而且金斧子还用的手机威胁投资人,实行敲诈。
&&&&今天我在这里,以一个深受其害的投资人的亲身经历和血泪控诉,奉劝所有能看到该帖子的人,在选择销售渠道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要再像我们这一批受害人一样被无良的理财销售渠道坑骗,因为我们不论损失多少自己的血汗钱,哪怕是被骗光,他们照样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还可以钻法律的空子。公然叫嚣羞辱你!!我自己的人生完了,我现在背着高利贷的债,自己和亲戚的钱亏得一毛不剩,这一个月时间瘦了10几斤,每天最多睡2个小时,睁眼闭眼都是金斧子的人对我叫嚣的嘴脸。我已经快崩溃了,我准备结束我这短暂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希望各位投资人以此为戒,谨慎理财。
文章不错(0)
&&帖子刷新
共1页&到页
论坛上一帖:
论坛下一帖:
近期热门话题推荐
荐股牛人榜
最新精华帖
排名ID荐股段位推荐股
荐股人气榜38
荐股大赛排名:1总收益率:14160.32%平均收益率:30.00%推荐次数:472成功次数:456今日访问量:89 荐股大赛排名:10总收益率:73466.47%平均收益率:20.54%推荐次数:3576成功次数:2869今日访问量:54 荐股大赛排名:325总收益率:7830.34%平均收益率:3.65%推荐次数:2143成功次数:1154今日访问量:48揭露清水源私募是怎样黑心对待投资人的_君记二石_新浪博客
揭露清水源私募是怎样黑心对待投资人的
揭露清水源私募是怎样黑心对待投资人的
揭露清水源私募是怎样黑心对待投资人的
文章转载天涯网 作者:恒丰不丰
看完英国短剧《骗术真相》,我们来分析清水源投资公司的的经营模式,对于“值得信赖的财富管理专家”,清水源在经营模式上也是专家!我和一个投资高手聊起清水源模式,他给我不少启发,我在此就有十大疑问,问问财富管理专家清水源:
  一,你们是不是有阴谋?凭你们的现在大面积爆仓的水平你们清水源1号是怎么做的?是有猫腻吗?
  二,在市场调整情况下,你们号称不敢减仓是不是因为你们的模式只做涨,不怕跌?涨了你有钱挣,赌多头市场?赔了你就清仓把你们造成的损失由投资者承担?
  三,你们是不是都没良心?临近0.7清盘线还不轻仓?以至于现在都卖不出去?亏的钱不是你们的?反而在净值1.1元是,你们把你们的提成还是拿走了,你们稳赚不赔??到今天7月8号连卖都卖不出去?
  四,号称是英国什么大学回来的张小川,你学过英式骗局?我看你网上的宏篇大论你不觉得脸红?
  五,到了0.7元为什么不强制建仓?投资人的血汗巨亏你们真的不用承担后果吗?你以为你们的合同可以保护你吗?
  六,你们清水源以为你们可以学狗?进垃圾堆抢食吃,你们身上惹上虱子你就轻松抖落?就可以逃避责任?
  七,为什么清水源26A后你们发行那么多产品?你们不是说26A后不发产品专门做净值吗?难道这种承诺只是你们卖产品的噱头??这样的虚假承诺你们用了没有失败过?
  八,你们清水源胃口能吃下大象?视屏中你们张小川都说你们团队的最大能力只能管理30亿,你为什么要发60亿?这样的不负责任你是不是要承担责任?
  九,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问题,你们官网都没有安抚我们,是想沉默处理?掩盖坑害投资人的真相,然后好续发新产品继续做无良私募?
  十,你们为什么在客户80%都要求继续操作,你们坚持清仓方案?是因为继续操作需要上涨100%你们才有挣钱希望,而继续发新产品挣钱的希望大?新产品没有历史负担?你们真是专家!
  以上十点疑问,望和我解答,我还有后续深度剖析文章,我说了你们不给我赔偿,我的文章一直写下去,就是你们换马甲我也要和你们斗下去!
揭露清水源私募是怎样黑心对待投资人的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1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您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随便买就赚”的刚性兑付危机
提起刚性兑付,你脑海里浮现的是&随便买、随便赚、蒙起两眼做买卖&,还是&纸面富贵黄粱梦,索求无门一声叹&?中国投资人一向勇于为己争取&保证兑付收益&,君不见楼盘降价砸售楼处、欠钱不还拉白布条、股市不涨堵证监会、理财产品亏霸占银行柜台抗议的现象比比皆是。声讨刚性兑付案例层出不穷,究竟是&中国式投资&独有的理直气壮,还是助长了债务危机,酿成投资市场之痛?
&随便买就赚&不值得炫耀
刚性兑付成了市场常态,更确切地说,是&中国式常态&。成为&中国式常态&的刚性兑付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债券市场。债券是一种安全性较高、流动性强、回报优于银行存款的固定收益工具。国内的企业债发行初期,实行审批制,即政府把控着谁有资格发,以及用怎样的利率发。
&政府的审批与筛选,无异给投资者传递了一个信号:被批准发行的债券,就像是被政府信用所担保。演变到后来,但凡银行理财、信用债券、信托产品等市场上各式金融产品,都带有这一&潜规则&。&诺亚财富品牌市场中心汪圣芬向《经济》记者分析称。
然而,这种隐性担保导致了更多的杠杆泡沫,继而扭曲了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让资本配置变得无效而扭曲。
汪圣芬表示,这就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被人当成了耳边风。判断是否投资时,大家并不会对产品的违约风险和流动风险做出综合考虑;而是去盲目疯抢那些评级差但收益高的品种,让劣币驱逐良币,导致资产质量高、收益相对较低的产品,被排挤出了市场。
&此前IMF也发出警告,中国高达19万亿的影子银行信贷产品,有一半以上存在加速违约和亏损风险,是爆发不稳定因素及债务危机的隐忧。&汪圣芬表示,如果过往GDP增长导向,是诱使政府部门成为债务率上升的推手,那么普遍存在于隐性担保下的&刚兑预期&,就是在信贷刺激下,助长投资人面临&超警戒线杠杆&仍无动于衷,资金源源不绝涌入各类资产,最后导致&非理性繁荣泡沫&的出现。
受此影响,正常经营的实体企业,取得资金的难度也在加大,甚至被迫采取过度举债方式,依赖新的融资贷款来偿还现有债务,从而形成了流动性紧缩后的&过度负债&陷阱。
&长此以往,金融资产质量将持续恶化,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贷款也被推高,最终使更多的信贷风险被暴露出来。接下来几年,将连续出现越来越严重的推迟还债或债务违约。这是刚性兑付与隐性担保下,过度杠杆化的弊端,它们终将成为经济放缓后加速风险恶化的敞口,同时,让所有无辜的投资人一起买单。&由此,在汪圣芬看来,&随便买、一定赚&并不是件值得炫耀的事,不顾产品的优劣,蒙起两眼做买卖,之后还要求不理性的刚性兑付,就属于盲目投资。
现在,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刚性兑付是一大元凶。汪圣芬分析称,在不理性的&刚兑&预期下,发债主体的经营情况、还债能力显得不那么重要,跟优质公司、龙头企业发行的债券利率也没有太大差别,因为风险较高的发债主体,不需要提高利率成本,也可以与好的企业一样,融到相同资金。此时,&无风险收益率&就会从国债收益率,提升到信用债券,甚至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这使得&央妈&货币放水,也难以有效传递到实体经济,但可能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与违约事件。
而今年上半年,国内债券市场已经发生18家债券发行主体的违约事件,涉及债券数量36只,本金超过200亿元,惯于刚性兑付的中国市场才刚刚警觉。
应逐渐退出隐性和显性担保
在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企业乃至家庭负债水平和债务的增长速度,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和普通投资者的关注。
从短期来看,债务融资具有融资成本低、融资过程简单、税收优惠等种种优势,因此是企业经常使用的跳跃式发展、弯道超车的途径和手段。但与此同时,债务之于债务人永远是一把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债义务的刚性对企业现金流和资本结构的冲击,违约声誉风险和破产成本,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和金融的稳定都可能带来巨大风险。
&日本20多年前戛然而止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就是债务问题在房地产和股市双重泡沫破裂后逐步显现的结果。&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向《经济》记者分析称,虽然中国目前的债券市场发展仍相对有限,但在中国金融体系里出现了大量的&类债券&融资和投资方式。
过去一段时间里高速发展的信托计划、理财产品、各类互联网金融的&宝宝&们,都带有显著的债券特质。非但如此,与西方传统固定收益市场不同,中国的众多债务产品都带有强烈的刚性兑付特征:投资者相信政府、监管者、金融机构和投资产品的发售者,会为自己投资所面临的风险负责,而自己只关注投资的收益就可以了。
朱宁表示,这种&正面我赢,反面你输&的刚性兑付心理,无疑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投资者在房地产、股市、影子银行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中的投资,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很多领域的资产价格脱离基本面价值而高速上涨,直至形成泡沫。
而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相关的融资平台。而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来源,恰恰是信托产品和理财计划,以及类似具有刚性兑付特征的影子银行产品。很多自身投资回报率很低或投资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由于影子银行所提供的隐性担保,摇身一变成为收益较高、相对比较安全的信托产品。
&由于中国的投资者相信,政府会对自己所投资的产品提供隐形担保,并且保证自己投资本金和投资收益的安全,所以才会把资金投入到这些原本风险相对较高的信托产品和理财计划里。&朱宁表示,一旦失去了这种政府隐性担保,或者政府丧失了提供隐性担保资源的话,那么中国的影子银行、投资者的丰厚收益和企业的廉价融资渠道,都将受到严重冲击。这将无疑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带来重大压力。
由此可见,中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某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水平攀升、金融市场波动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是过去一段时间政府担保和刚性兑付所引发的某些局部经济领域刚性泡沫破裂所导致的。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新增货币供应难以流入和服务于实体经济,以及诸多投资领域里的投机和泡沫频现,其实都是这种刚性泡沫在经济、金融诸多不同领域的反映。&朱宁表示,政府对于如何能够稳定经济增长仍然给予高度关注,但另一方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政策方针意味着,市场上的投资者和投机者必须对自己所选择承担的风险负责,而政府应该逐渐退出自己为经济金融等领域所提供的各种隐性和显性担保。
&只有投资者对经济增长速度和投资回报率形成了正确的、不受刚性担保的预期以后,市场才能行之有效地发挥甄选、调整和淘汰的机制,才能帮助经济可持续地、有效地配置资源。&朱宁称,随着中国经济、金融领域里国家与市场、当下与未来、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更加清晰,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更加明确,中国经济目前所面对的产能过剩、债务攀升、国有企业绩效下滑、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和同时存在的金融风险累积等问题,都将逐渐得到化解。
政策部门将从严监管
事实上,对于刚性兑付,国家的管控力度越来越严。
&我国大资管市场标准混乱,面向非特定对象的公募产品和面向特定对象的私募产品缺少统一标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向《经济》记者表示,在市场低迷时,各类理财产品提供刚性兑付,混淆资产管理本质,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繁荣时,大量理财资金充当分级产品&优先级&,助涨助跌,大量刚性兑付产品穿上资产管理外衣,助长了相信无风险高收益的投机文化。
对于这种现状,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组织召开&基金管理公司合规风控培训会&,邀请证监会机构部专家对已发布和拟发布监管规则进行讲解。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公募基金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在子公司和私募资产管理业务领域,积累了较多问题和风险隐患。部分机构存在偏离资管本业,&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受托责任履行不到位,缺乏持续长远规划等问题。
李超透露,下一步,证监会将落实依法从严全面监管要求,继续做好完善制度供给等工作。在规范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方面,将严厉打击资管产品刚性兑付、违规配资、资金池等触碰底线的行为,严格限制子公司非标融资类、嵌套投资类业务,强化对结构化产品的监管。
同时,随着2016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不断升级,P2P网贷行业也在逐渐摆脱刚性兑付。根据第三方机构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在行业中具备一定影响力的P2P平台里,有75%的平台已经取消了刚性兑付,不再承诺兜底。
据了解,P2P网贷行业的所谓刚性兑付,主要包括平台明确承诺由自身提供本息保障,或者明确承诺由平台关联方提供本息保障的方式。平台采用刚性兑付的方式,意味着把信用风险集中到自身平台上面,不仅与监管部门对P2P平台信息中介的定位相冲突,也蕴藏了较大的金融风险。P2P行业取消刚性兑付已是大势所趋。
对于未来大资管市场的规范,洪磊表示,从宏观上看,法律基础不统一导致监管碎片化是根本原因。资产管理的本质是信托义务下&卖者尽责、买者自负&。但实践中,证券法未定义&证券&,除股票、债券之外,很多具有可分割、可转让特征的财产权益凭证未被证券法认可。
在他看来,信托法只定义了信托关系,没有界定具体行为主体与行为规范。基金法没有定义&基金&,目前被狭隘地理解为公募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银行理财、投资型信托、各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型保险产品等具有信托理财性质的公私募产品并未遵循统一的法律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上位法既有基金法,也有商业银行法、信托法、保险法,导致资产管理领域出现大量信贷业务与投资业务混同、买方与卖方主体不清的现象,资金池、通道、高杠杆结构化产品等违背资产管理本质的业务屡禁不止。
&分业式监管叠加以机构为主的监管,导致大资管行业监管碎片化,业务标准与规则各异,监管标准与业务性质发生错配,风险属性和杠杆风险无法得到充分披露和有效监管,跨部门风险积聚且难以监测。&洪磊称,寄希望于所谓的&监管竞争&来改善市场运行效率只能是缘木求鱼,分业监管同时叠加机构监管注定为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留下大量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空间,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十分突出。
洪磊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法律制度方面推动统一立法,建立有助于资本形成和积累的税收体制,在监管层面鼓励人才资本竞争,建设资产管理三层架构,在行业自律层面夯实行业信用,推动规范发展,在基金管理公司层面完善股权治理和激励约束,建设行业信用文化。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水源会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