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是什么职称薪酬待遇怎么样

国家社科院的助理研究员的待遇怎么样?月薪能拿多少呢?工作的方式是怎么样的? - 知乎7被浏览3171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李江:中国的智库研究人员工资是个什么水平 | 独家
IPP评论是郑永年教授领导的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智库从业人员越发自感“地命海心”(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陈旧的办公室,油腻的饭菜,电脑里满满都是“特朗普对华政策方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这些宏大命题,是中国智库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的普遍写照。刚毕业那几年,同学对这种智库不免有高大上的感叹,但随着收入差距的越来越大,智库从业人员越发自感“地命海心”(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在中国,与大学的青椒(青年教师)一样,许多智库从业人员尤其是研究人员自我感觉属于社会(中)低收入阶层。面对难以企及的房价和物价,许多智库从业人员常常感到自己被“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改变命运”这些曾被广泛认为是至理名言的警句所误导甚至欺骗。
当然,中国人普遍存在自我阶层认知偏差的现象。如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居民普遍低估自己所属的阶层。
无法否认的是,中国智库研究人员的收入水平确实普遍低于企业同等级职务,也低于美国、英国等西方智库的标准。本文主要研究对象系智库研究人员。
中国智库研究人员工资合理吗?
时至今日,中国智库行业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根据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制作的“中国智库索引”(Chinese Think Tank Index,简称CTTI)显示,截至日,CTTI收录来源智库共490家。然而,目前却并没有一份针对或者包含智库行业的薪酬调查报告。
根据笔者对智库行业的观察经验来看,一线城市高校和社会智库研究助理或助理研究员的薪酬大约为元/月,副研究员大约为/月,研究员则各机构差别较大。课题奖金各家机构不等,但普遍不多。党政军和社科院系统智库的薪酬结构更为标准化,相比高校和社会智库并没有竞争力。而企业智库和媒体智库则相对灵活且收入更具有吸引力。
笔者所知的阿里研究院、凤凰国际智库、瞭望智库的工资收入基本参照知名咨询公司的标准,明显高于智库平均薪资水平。不过,比起研究人员,智库行政人员的薪资水平就更低。
笔者统计看准网、职友集等就业网站的大数据结果显示,1年以下经验研究员的平均工资为6468元/月。由于智库所招聘的研究人员基本需要重点大学甚至是海归,就业城市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且大多为社会科学中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如经济学(含金融学)、法学(主要指狭义的法律专业)、政治学(主要指国际政治)等,因此他们获得的起薪自然会比6468元/月平均线更高。
以经济学为例,根据职友集数据显示,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为8870元/月。而重点大学的法律专业毕业生,进入律师事务所拿到9000元/月以上的起薪也属正常。可以说,在薪资上中国智库对优秀毕业生没有吸引力。
更为重要的是,比起企业,中国智库的职位晋升和涨薪空间和速度也都完全处于劣势。以对人才吸引力日渐下降的四大会计事务所为例,薪酬较低的毕马威和安永,在第三年平均薪酬也能达到16000元/月。
来源:数据为四大官方数据,由知乎网友整理
而在其他行业,在北京拥有三年经验的研究人员的平均薪资大约在12794元/月至16211元/月这个区间,律师大约为13097元/月。如果工作经验在五年以上,其他行业与智库研究人员的薪资差距将更为明显。
为了避免过于刺激智库同行,笔者不愿进一步披露相关数据。结论是,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智库研究人员与企业的薪资差距也会随之增加,且智库研究人员的薪资天花板更是远远低于企业标准。
西方国家智库工资还不错
那么,西方国家智库薪资水平如何?笔者综合PayScale和Glassdoor的数据显示,美国研究助理的平均薪资大约是3800美元/月,而三年后薪资可以达到4500美元/月。研究员的平均薪资大约是5000美元/月,资深研究员的平均薪资为6000美元/月。下图为笔者整理的三家美国著名智库的年薪。
那么,四大会计事务所的薪资水平如何?笔者整理了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永美国的薪资结构表(见下图)。从起薪和薪资发展空间来看,美国智库并不比四大会计事务所逊色多少。尤其考虑到美国更为完善的税收体系,美国智库研究员的薪酬竞争力还算比较强。
在英国,笔者根据Indeed和Target Jobs的数据显示,助理研究员的起薪大约为25000英镑/年,研究员的薪资大约为31000英镑/年。
根据笔者在英国的生活经验和研究来看,英国智库与其它行业的收入差距比较小,笔者特意整理了安永英国的薪资结构表(见下图),以供比较。
总而言之,英国高校和智库从业人员工作五年以上,基本能达到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加之英国是福利国家,医疗完全免费,除伦敦、爱丁堡等个别城市的市中心及富人区以外的区域房价也还能承受,智库研究人员的收入水平还算比较可观。
中国智库工资为何这么低?
根据笔者总结,中国智库研究人员工资低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中国智库普遍缺钱。党政军和社科系统等有政府背景的智库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以及部分外部课题收入,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主要依靠课题收入和社会捐赠——高校智库拥有政府财政支持。除了少数智库获得充足的财政支持和社会捐赠以外,大部分智库的资金状况并不乐观。尤其是中国智库募捐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极弱,这就导致他们对财政和课题的依赖度过高,募捐能力强的智库则有收入不稳定之虞。
其次,中国智库薪酬体系僵化。官方智库、高校智库和社科院智库由于受到僵硬的编制薪资结构限制,在人才的薪酬设计上缺少灵活性,经常遇到有钱也不能发给研究员的窘境。
第三,中国智库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一家机构认为人才足够重要,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但问题恰恰在于,中国智库认为研究人员供大于求,也不认为研究人员的价值有高到需要参照市场标准。许多智库宁愿把钱花在办会上也不愿意发给研究员。众所周知,中国智库研究能力和质量虽然不高,但办会的热情却十分高涨。办会虽然烧钱,但比较容易过财务那一关,也能取得比研究本身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一场会议下来,嘉宾的发言就能形成多篇政策简报,比埋头研究产量更高。
中国智库不能靠贩卖情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智库行业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大家也很清楚地看到智库行业存在的许多问题。收入只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智库既然需要吸引人才,那就必须提供优良的环境。智库既然是智慧集中地,就不能成为那些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而来智库的人的容纳之所。智库更不能抱有靠贩卖情怀来吸引人才的侥幸心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有情怀的人伤心离去。
以笔者所在的凤凰国际智库为例,我们除了向社会免费提供许多公共知识产品之外,主要收入依赖于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产品服务和咨询服务。这为我们带来十分可观的收入,从而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比智库和高校甚至比许多企业都更为丰厚的薪酬福利。而某些个别智库收入则比凤凰更高。
当然,笔者说这些不是为了拉仇恨,而是想普及相关薪酬标准以供参考,如果智库不能提供与企业相匹配的薪资,那就没必要进入这个行业。毕竟,只要有颗中国心,去哪里都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IPP独家稿件。作者李江系凤凰国际智库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个人微信公众号:mozhelj。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资创建。IPP拥有一支以郑永年教授为领军的研究团队,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微信ID:IPP-REVIEW
国家高端智库
中国情怀 国际视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15所院校“地学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大比拼!
各学科领域内的高层次人才作为科研发展的中坚力量,历来受到多方密切关注,而国内各大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增强学术影响力,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也愈发重视,争夺也愈发激烈!
编者统计了15所地矿院校对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支持措施,从工作条件、薪酬待遇到生活待遇都给予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第一层次岗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其他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海内外一流科学家。)
薪酬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具体待遇面议
科研条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配备充足的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经费,提供充足的实验办公用房
岗位与招生:聘用教授一级岗位,单列研究生招生指标
其他支持:.安排配偶或子女工作
二、第二层次岗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
薪酬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具体待遇面议
科研条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提供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经费,其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300-800万,人文社会科学类100-300万,提供充足的实验办公用房
岗位与招生:聘用教授二级岗位,单列研究生招生指标
其他支持:安排配偶工作,协助办理未成年子女入托入学
三、第三层次岗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
薪酬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具体待遇面议
科研条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提供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经费,其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100-300万,人文社会科学类30-50万,提供充足的实验办公用房
岗位与招生:聘用教授四级或三级岗位,单列研究生招生指标
其他支持:协助安排配偶工作,协助办理未成年子女入托入学
四、讲座教授
科研条件:经费面议,提供必要的实验办公用房
住房安排:在校期间免费提供公寓式住房一套
岗位与招生:单列研究生招生指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第一层次-杰出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待遇支持:面议
二、第二层次-领军人才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或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
科研条件:根据不同学科需要,提供平台建设经费、科研启动费、办公条件建设费及特殊津贴奖励
住房安排:提供总计约500~900万元的安家费
岗位与招生:直接聘任学校专业技术二级岗
其他支持:原则上解决配偶工作,协助办理配偶及子女户口随迁
三、第三层次-优秀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或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入选者、或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等)
科研条件:根据不同学科需要,提供平台建设经费、科研启动费、办公条件建设费及特殊津贴奖励
住房安排:提供总计约200~300万元的安家费
岗位与招生:首聘期5年内享受校内专业技术三级岗岗位津贴,如不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可直接认定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其他支持:可协助办理配偶户口及子女户口随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学科杰出人才
科研启动费:理工科≥500万元,人文社科≥150万元
团队建设费:理工科≥300万元,人文社科≥100万元
引进人才安家费:≥80万元
引进人才薪酬标准:≥50万元/年
二、学科首席教授
科研启动费:理工科≥200万元,人文社科≥50万元
团队建设费:理工科≥200万元,人文社科≥50万元
引进人才安家费:≥60万元
引进人才薪酬标准:≥40万元/年
三、学科骨干人才
科研启动费:理工科≥50万元,人文社科≥20万元
团队建设费:理工科≥50万元,人文社科≥20万元
引进人才安家费:≥40万元
引进人才薪酬标准:≥30万元/年
四、青年拔尖人才
科研启动费:理工科≥20万元,人文社科≥10万元
引进人才安家费:≥15万元
引进人才薪酬标准:≥20万元/年
五、青年优秀人才
科研启动费:理工科≥10万元,人文社科≥5万元
引进人才安家费:≥6万元
引进人才薪酬标准:≥15万元/年
中国矿业大学
一、越崎学者
(一)杰出学者(相关学科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薪酬待遇:年薪80-120万元RMB/年
科研条件:科研平台建设费不少于800万元RMB
住房安排:住房补贴120万元RMB
(二)领军学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型人才入选者等)
薪酬待遇:年薪60-80万元RMB/年
科研条件:科研平台建设费不少于500万元RMB
住房安排:住房补贴100万元RMB
(三)攀登学者
薪酬待遇:A类年薪40-60万元RMB/年,B类年薪30-50万元RMB/年
科研条件:科研平台建设费理工类不少于150万元RMB、文管类不少于50万元RMB。
住房安排:住房补贴60-80万元RMB
二、教师高级岗位
(一)教授
科研条件:根据科研需要,提供科研条件费15万元(文管学科8万元)
住房安排:提供25万元住房补贴,可租住(购买)学校80-130平米住房一套
其他支持: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园等问题
(二)副教授
科研条件:根据科研需要,提供科研条件费10万元(文管学科5万元)
住房安排:提供18万元住房补贴,可租住(购买)学校70-90平米住房一套
其他支持: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园等问题
一、两院院士、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薪酬待遇:除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外,享受校内岗位津贴10万元/年(含税)
科研条件: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实验室建设与科研配套经费,配备科研助手,提供实验室等必要的工作条件
住房安排:安家费10万元(含税),购房补贴款65万元
二、学术带头人
薪酬待遇:按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执行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经费,原则上,自然科学学科不超过5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不超过1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5万元,人文社会科学3万元
住房安排:安家费5万元(含税),购房补贴款26万元
其他支持:可考虑安排配偶工作
三、学术骨干
薪酬待遇:按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执行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经费,原则上,自然科学学科不超过25万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不超过5万元,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学科4万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2万元
住房安排:安家费4万元(含税),购房补贴款18万元
薪酬待遇:按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执行
科研条件: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学科2万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1万元
住房安排:安家费3万元(含税),学校安排过渡住房或提供租房补贴
北京科技大学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等
薪酬待遇:提供税前确定薪酬人民币80万元/年以上,正常享受教学科研津贴、各类奖励和二级单位津贴,上不封顶
科研条件: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类人民币500-1000万元、经管类和人文社科类人民币100-300万元,办公及实验用房等其他事宜面议
住房安排:住房补贴一事一议
二、“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
薪酬待遇:提供税前确定薪酬人民币60万元/年以上,正常享受教学科研津贴、各类奖励和二级单位津贴,上不封顶
科研条件: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类人民币300-500万元、经管类和人文社科类人民币50-100万元,办公及实验用房等其他事宜面议
住房安排:提供住房补贴人民币200-300万元
三、“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
薪酬待遇:提供税前确定薪酬人民币40万元/年以上,正常享受教学科研津贴、各类奖励和二级单位津贴,上不封顶
科研条件:对于“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按照国家支持经费标准1:1配套科研启动经费;对于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类人民币150万元、经管类和人文社科类人民币50万元,办公及实验用房等其他事宜面议
住房安排:提供最高人民币100万元的住房补贴
四、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北科青年学者
待遇安排:
(1)对于在相应学科取得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突出业绩、学术水平在本学科同类人员具有明显优势、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可直接聘任为特聘教授或特聘副教授。
(2)对于35岁以下(人文社科类38岁以下)、在世界前200名大学或世界前100名学科取得博士学位(人文社科类适当放宽)、学校学科发展急需、具有成为优秀科学家潜质的青年人才,可入选“北科青年学者” (博士后),并享受相应的人才津贴。
一、领军人才
薪酬待遇:学校提供年薪不低于60万元,按政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住房安排:提供购房补贴和安家费100万元(税后);为长沙市区无住房者提供过渡性住房
科研条件:根据学科方向和工作需要,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单独配置教学科研人员指标
岗位与招生:单独配置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其他支持:解决配偶工作
二、青年千人
薪酬待遇:学校提供年薪不低于50万元,按政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住房安排:提供购房补贴和安家费130万元(税后,含国家提供的一次性生活补助);支持申报湖南省青年“百人计划”,入选者可另享受湖南省提供的生活补助50万元;为长沙市区无住房者提供过渡性住房
科研条件:根据学科方向和工作需要,提供与国家资助经费1:1配套的科研启动经费;支持人才根据需求申报校内大型仪器设备专项;青年千人来校后还可申请学校“创新驱动计划”项目,获得后续资助
岗位与招生:单独配置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其他支持:解决配偶工作
三、特聘人才(特聘教授、副教授)
薪酬待遇:学校提供特聘教授年薪不低于25万元(特聘副教授不低于20万元),按政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住房安排:提供购房补贴和安家费30—40万元(税后);支持申报湖南省青年“百人计划”,入选者可享受湖南省提供的生活补助50万元;为长沙市区无住房者提供过渡性住房
科研条件:.根据学科方向和工作需要提供理工医科类科研启动经费80—12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启动经费20—40万元;特聘人才来校后可申请学校“创新驱动计划”项目,获得后续资助
其他支持:以合适形式解决特聘教授配偶工作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一、千人计划
(一)创新人才长期项目
薪酬待遇:国家提供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学校提供相应的工资待遇并可在3年内提供人才津贴,或执行有竞争力的协议工资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配备科研助手,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中国科学院提供300万元的人才专项经费,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学校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支持
住房安排:对于来自境外、京外的新引进人员,学校可提供为期3年的周转住房,或按国家规定按月领取住房补贴
(二)创新人才短期项目
薪酬待遇:国家提供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学校提供相应的工资待遇,或执行有竞争力的协议工资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根据实际到岗时间,学校提供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支持
(三)青年项目
薪酬待遇:国家提供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学校提供相应的工资并可在3年内提供一定的人才津贴,对于特别优秀者可执行有竞争力的协议工资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国家提供100-300万元的科研经费,中国科学院提供50万元的人才专项经费,学校提供7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特别优秀的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支持
住房安排:对于来自境外、京外的新引进人员,学校可提供为期3年的周转住房,或按国家规定按月领取住房补贴
(四)顶尖千人与创新团队项目
待遇支持: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学校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支持。对有突出成绩和国家特需的“千人计划”人选,可突破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等资格条件限制破格引进。
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一)特聘教授项目
薪酬待遇:聘期内除享受学校相应的工资待遇外,同时享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提供的每年20万元奖金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配备科研助手,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学校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支持
住房安排:对于来自境外、京外的新引进人员,学校可提供为期3年的周转住房,或按国家规定按月领取住房补贴
(二)青年学者项目
薪酬待遇:聘期内除享受学校相应的工资待遇外,同时享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提供的每年10万元奖金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学校提供7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特别优秀的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支持
住房安排:对于来自境外、京外的新引进人员,学校可提供为期3年的周转住房,或按国家规定按月领取住房补贴
三、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
(一)学术帅才(A类)
薪酬待遇:中国科学院提供基建经费100万元;学校提供相应的工资待遇并可在3年内提供人才津贴,或执行有竞争力的协议工资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配备科研助手,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中国科学院提供700万元的人才专项经费(含组建团队经费300万元);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学校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支持
住房安排:对于来自境外、京外的新引进人员,学校可提供为期3年的周转住房,或按国家规定按月领取住房补贴
(二)技术英才(B类)
薪酬待遇:中国科学院提供基建经费60万元;学校提供相应的工资待遇并可在3年内提供人才津贴,或执行有竞争力的协议工资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配备科研助手,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中国科学院提供100-200万元的人才专项经费;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学校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支持
住房安排:对于来自境外、京外的新引进人员,学校可提供为期3年的周转住房,或按国家规定按月领取住房补贴
(三)青年俊才(C类)
薪酬待遇:学校提供相应的工资并可在3年内提供一定的人才津贴,对于特别优秀者也可执行有竞争力的协议工资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到位工作2年内,中国科学院给予人才专项经费80万元,学校提供7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特别优秀的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支持,2年后参加择优支持评审,通过择优支持评审后,正式入选“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给予人才专项经费200万元,基建经费60万元
住房安排:对于来自境外、京外的新引进人员,学校可提供为期3年的周转住房,或按国家规定按月领取住房补贴
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薪酬待遇:学校提供相应的工资待遇并可在3年内提供人才津贴,或执行有竞争力的协议工资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配备科研助手,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学校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支持
住房安排:对于来自境外、京外的新引进人员,学校可提供为期3年的周转住房,或按国家规定按月领取住房补贴
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薪酬待遇:学校提供相应的工资并可在3年内提供一定的人才津贴,对于特别优秀者也可执行有竞争力的协议工资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学校提供7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特别优秀的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学校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支持
住房安排:对于来自境外、京外的新引进人员,学校可提供为期3年的周转住房,或按国家规定按月领取住房补贴
六、优秀青年人才
薪酬待遇:学校提供相应的工资,对于特别优秀者也可执行有竞争力的协议工资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
一、两院院士
科研条件:提供配套经费不少于500万元(包含工作经费、科研启动费、学科及平台建设经费),配备工作助手1-2人,配备专门的办公用房
住房安排:提供购房补贴200万元,租房及安家费20万元
其他支持:如需要可安排配偶在校内工作,并协助做好其子女入学等事宜
二、千人计划
(一)长期项目入选者
科研条件:学校提供配套经费200万元(包含工作经费、科研启动费、学科及平台建设经费)
住房安排:对人事关系转入我校的,另提供购房补贴100万元、租房及安家费15万元
(二)短期项目入选者
科研条件:学校提供配套经费不少于100万元(包含工作经费、科研启动费、学科及平台建设经费)
(三)青年学者项目
科研条件:学校提供工作经费5万元,科研启动经费30万元,学院根据需要配备工作助手及办公用房
住房安排:购房补贴50万元,租房及安家费10万元
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
科研条件:学校提供配套经费180万元(包含工作经费、科研启动费、学科及平台建设经费),学院根据需要配备工作助手及办公用房
住房安排:提供购房补贴80万元,租房及安家费10万元
一、学科带头人(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或讲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
薪酬待遇:事业编制薪酬待遇,30万-80万元/年津贴
住房安排:学校提供80万元住房补贴
科研条件:充裕的科研经费及良好的实验条件
二、学术带头人 (国家人社部“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天山学者”人选、省部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等)
薪酬待遇:事业编制薪酬待遇,20万-30万元/年津贴
住房安排:学校提供50万元住房补贴
科研条件:充裕的科研经费及良好的实验条件
三、优秀博士
薪酬待遇:3-12万元/年津贴
住房安排:5-20万元住房补贴
科研条件:一定科研启动经费
东华理工大学
一、第一类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待遇支持:面议
二、第二类人才(杰出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国家特支计划”杰出和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
薪酬待遇:提供年薪80-100万元
科研条件:科研启动经费文科30万元及以上,理工科100万元及以上,配备工作助手及完备的研究条件
住房安排:学校免费提供10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住房一套(过渡期3年免收房租),同时给予180万元人民币购房补贴及50万元安家费
其他支持:配偶随调并在校安排工作;配偶待业在家的,在聘期内发 放生活补助2000元人民币/月,补贴时间为10年
三、第三类人才(学科带头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选,“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
薪酬待遇:根据其工作目标和任务,提供年薪50-80万元
科研条件:科研启动经费文科20-30万元,理工科80-100万元,提供必备的的研究条件
住房安排:学校免费提供10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住房一套(过渡期3年免收房租),同时给予100万元人民币购房补贴及20万元安家费
其他支持:配偶随调并在校安排工作;配偶待业在家的,在聘期内发放生活补助2000元人民币/月,补贴时间为5年
四、第四类人才(学术骨干)
薪酬待遇:根据其工作目标和任务,提供年薪30-50万元
科研条件:科研启动经费文科 10-15 万元,理工科 30-80 万元,提供必备的的研究条件
住房安排:学校免费提供10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住房一套(过渡期3年免收房租),同时给予50万元人民币购房补贴及20万元安家费
其他支持:配偶随调并在校安排工作;不安排工作待业在家的,在聘期内发放生活补助1500元人民币/月,补贴时间为5年。 同时,对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将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协助解决其子女的入学问题。
五、第五类人才(国内外优秀博士 (国内外优秀博士)
薪酬待遇:享受副教授待遇,业绩特别突出的优秀海归人才,享受教授待遇(均为来校工作后三年内),博士津贴500元/月
科研条件:科研启动经费文科10-15万元,理工科30-80万元,提供必备的的研究条件
住房安排:购房补贴20万元,或长期提供住房租住;安家费10万元 (海外留学回国博士20万元)
其他支持:视情况安置配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国家千人计划
薪酬待遇:按照相关政策提供优厚的薪酬
科研条件:中央财政给予引进人才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宽裕的科研用房
住房安排:提供宽裕的周转住房,并提供科大花园约180平米长期住房一套
其他支持:享受医疗照顾人员待遇,引进人才的配偶在科大安排合适工作,引进人才子女可办理入托入学
二、国家青年千人
薪酬待遇:年薪45万起,安徽省提供优厚的生活补助
科研条件:中央财政给予引进人才每人人民币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科研启动经费——中央财政下拨100-300万元,学校和中科院进行1:1匹配,足够的办公和科研用房
住房安排:入校即可享受校内周转房,同时可按照学校相关政策选购科大花园住房一套
岗位与招生:聘为特任教授(有编制的固定教职)
其他支持:协助安排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学入托
三、长江特聘教授
薪酬待遇:除享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外,特聘教授享受每人每年20万元奖金
科研条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科发展需要,提供一定额度的科研配套经费
其他支持: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长江青年学者
薪酬待遇:除享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外,特聘教授享受每人每年10万元奖金
科研条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科发展需要,提供一定额度的科研配套经费
其他支持: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五、特任研究员
薪酬待遇:协议年薪
科研条件:30—10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启动经费,适宜的办公和实验用房,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落实
住房安排:提供相应标准的人才公寓住房,住房租金按有关规定收取。对不要求安排人才公寓住房者发放租房补贴
其他支持:办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子女入托入学
一、高层次领军人才
科研条件: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科研启动暨学科建设配套费,提供科研和办公条件,在团队建设方面给予倾斜性支持
住房安排:提供人才周转公寓1套
岗位与招生:聘任为教授或副教授,研究生招生给予倾斜性支持
其他支持: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入园等
二、青年千人
薪酬待遇:除国家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提供50万元一次性补助外,学校提供不低于40万元的年薪
科研条件:在国家提供的科研经费的基础上,提供200—300万元的配套经费,特别需求者,配套经费可面议
住房安排:提供不小于130平方米的人才周转公寓,享受60万元住房补贴,安家费
岗位与招生: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提供专属研究生招生指标
其他支持: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三、长江学者
(一)特聘教授
薪酬待遇:提供不低于50万元的年薪
科研条件:自然科学类学科提供300万元以内的科研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提供120万元以内科研经费,优先保障科研团队的科研用房和使用大型仪器平台
住房安排:提供13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一套或60万元住房补贴,30万元安家费;可提供不小于130平方米的人才周转公寓作为过渡住房
岗位与招生:聘任为兰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提供专属研究生招生指标
其他支持:提供人才引进,毕业生选留的倾斜支持,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二)讲座教授
薪酬待遇:享受教育部和学校提供的薪酬每月5万元,按实际来校工作时间支付
科研条件:自然科学类学科提供30万元以内的科研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提供10万元以内科研经费
住房安排:聘期内提供不小于130平方米的人才周转公寓
岗位与招生:聘任为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提供专属研究生招生指标
(三)青年学者
薪酬待遇:提供不低于35万元的年薪
科研条件:自然科学类学科提供150万元以内的科研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提供60万元以内科研经费
住房安排:提供40万元住房补贴、20万元安家费;提供不小于130平方米的人才周转公寓
岗位与招生:聘任为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提供专属研究生招生指标
一、国家“千人计划”创新项目长期项目特聘专家
薪酬待遇:国家提供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学校提供80万元的年薪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配备科研助手,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提供不低于100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
住房安排:聘期内学校为其提供相应的租住住房或3000元/月的租房补贴
二、国家“千人计划”创新项目短期项目特聘专家
薪酬待遇:国家提供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学校提供7万元/月的月薪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
住房安排:聘期内,学校为其来校工作期间提供3000元/月的租房补贴
三、青年千人
薪酬待遇:学校对于入选本计划的人员实行年薪制。其中青年特聘教授的年薪为35万元人民币,青年特聘副教授为25万元人民币
科研条件:为青年特聘教授一次性提供不低于20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为青年特聘副教授一次性提供不低于8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
住房安排:为青年特聘教授提供不低于60万元的购房补贴(分年按月发放),为青年特聘副教授提供不低于50万元的购房补贴(分年按月发放)
岗位与招生:特聘为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支持:优先支持入选本计划的人员加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领导的团队,同时支持在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组建创新学术团队,聘期内,青年特聘副教授可以参加学校教授评聘
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薪酬待遇:五年聘期内,国家提供每人每年2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配备科研助手,并协助组建学术团队,提供不低于50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文、管等学科提供不低于20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
住房安排:提供不低于120万元的购房补贴
岗位与招生:二级教授
其他支持:配偶随调
五、杰出青年
待遇支持:比照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待遇;来校后优先纳入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学校给予相应的人才津贴
一、千人计划(长期项目、短期项目)
薪酬待遇:“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享受中央政府和陕西省政府给予的引进人才补助共200万元人民币(免收个人所得税)、“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入选者享受中央政府和陕西省政府给予的引进人才补助共100万元人民币(免收个人所得税),同时享受学校提供的优厚薪酬待遇
科研条件:提供办公室和实验室,配备工作助手和学术团队;根据需要提供充足的平台建设费、科研运行费
住房安排:人事关系调入学校者,可按校内价购买校内人才房,并享受学校提供的安家费;人事关系不调入学校者,学校提供公寓住房
其他支持:享受学校提供的一次性人才奖励,学校按照国际水准提供生活条件和待遇,具体可面议。
二、青年千人
薪酬待遇:享受中央政府和陕西省政府给予的引进人才补助共100万元人民币(免收个人所得税),同时享受学校提供的优厚薪酬待遇
科研条件:享受国家科研补助100-300万元人民币和学校根据需要提供的平台建设费、科研运行费,提供办公室和实验室,协助组建学术团队
住房安排:可按校内价购买校内人才房,并享受学校提供的安家费
其他支持:享受学校提供的一次性人才奖励 ,学校按照国际水准提供生活条件和待遇,具体可面议
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薪酬待遇:享受教育部的岗位奖金每人每年20万元人民币,同时享受学校提供的优厚薪酬
科研条件:根据需要提供充足的平台建设费、科研运行费,提供办公室和实验室,配备工作助手和学术团队
住房安排:人事关系调入学校者,可按校内价购买学校人才房,学校提供安家费
其他支持:享受学校提供的一次性人才奖励,学校按照国际水准提供生活条件和待遇,具体可面议
四、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薪酬待遇:享受教育部的岗位奖金每人每月3万元人民币,同时享受学校提供的优厚薪酬
科研条件:根据需要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提供办公室和实验室,配备学术梯队和工作助手
住房安排:学校提供公寓住房
其他支持:享受学校提供的一次性人才奖励,学校按照国际水准提供生活条件和待遇,具体可面议
五、青年长江学者
薪酬待遇:享受教育部的岗位奖金每人每年10万元人民币,同时享受学校提供的优厚薪酬
科研条件:根据需要提供充足的平台建设费、科研运行费,提供办公室和实验室,协助组建学术团队
住房安排:可按校内价购买校内人才房,并享受学校提供的安家费
其他支持:享受学校提供的一次性人才奖励,学校按照国际水准提供生活条件和待遇,具体可面议
(来源:桔灯勘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