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缺口专业人员缺口怎么填

【聚焦“养老服务”】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缺口怎么填?_网易新闻
【聚焦“养老服务”】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缺口怎么填?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聚焦“养老服务”】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缺口怎么填?)
  漫画 赵春青  6月30日,记者在北京朝阳医院见到了家住朝阳区的刘大妈,年过七旬的她坚持亲自替瘫痪在床的老伴拿药。
多年前,女儿远嫁他乡,刘大妈只得与老伴相依为命,尽管请了保姆,但她仍感觉力不从心。
事实上,刘大妈的老伴只是全国37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中的一员。专业照护人员的看护,不仅能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还能减轻老人家属的负担。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我国养老产业存在较大人才缺口,养老护理人员仍面临社会地位低、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低、流动性高;专业技能低、年龄偏大等现实困境。
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缺失,对于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仍是不小的挑战。
人才缺口数量巨大
中国正快速迈向老龄化社会。据民政部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16亿。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有4.8亿人步入老年,占总人口数的35%左右,届时每天将有3万人加入老年人队伍。
与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100万,其中,经过专业训练、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不足10%。
在日前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上,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透露,按照国际公认的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目前约需养老护理人员1000多万。目前养老护理人员不足百万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养老产业发展。
媒体报道称,“十三五”期间,如果社会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至3%~5%,将会创造出750万~1000万个养老服务岗位。“从养老护理的需求来看,长期护理护士最少有100万缺口;从医疗需求来看,医生缺口也超过100万。”泰康之家CEO刘挺军对记者说。
养老专业报考遇冷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院长杨根来在日前举办的医养服务人才论坛上表示,目前全国约有40余所院校开设了养老专业,但年招生量不足2000人,每年毕业人数更是不足1500人。
“上海有14所设有护理专业的院校,目前设有养老专业方向的只有2~3所。”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沈小平同样表现出对养老人才培养的忧虑。他还揭示了一种“怪现象”:护理专业通常招生火爆,可一旦涉及“养老”,招生就非常困难。
“我校每年有护理专业毕业生750人,尽管我们反复动员,但很少有人愿意去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沈小平坦言,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职称晋升、社会认可等方面的不理想,导致“养老护理”专业的报考门可罗雀。
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曾成立课题组进行调研,形成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现状和需求专题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养老护理人员存在多种问题。首先为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从业者占比79.1%,18~29岁的从业者仅占6.5%。其次为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仅为6.8%。第三为流动性大,从业时间低于5年的占71.3%。另据第三方和用人方提供的数据,投身养老产业的毕业生第一年流失率为40%~50%,第二年为60%~70%,第三年为80%~90%以上。
泰康之家副总裁朱正宏解释说,养老护理专业的低迷,主要源于公众对其专业性的误解。“失能护理和失智护理,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在美国,养老护理人员绝对属于高收入群体。”他表示,当前国内普通的养老社区只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护理,通常并不是由专业护理人员来提供服务,正是因为这些从业者的待遇偏低,导致社会对“养老护理人员”形成了错误的刻板印象,忽视了养老服务的专业性。
建立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应当建立养老护理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如政府出资开展培训和技能鉴定、特岗津贴、公益岗位扶持、社会保险补贴等多种补助。”甄炳亮建议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认为,一个国家一旦接近深度老龄社会,必须准备好钱和服务,养老护理专业应占到劳动力市场的10%,按照这个规模,我国应当有3000万人来从事这个行业。杨燕绥教授对养老护理的行业前景非常看好,她建议将因结构性调整而等待安置的产业工人充分动员组织起来,鼓励他们加入到养老护理人才队伍中来。
而在刘挺军看来,弥补养老人才缺口,宏观上需要对社会保险支付体系进行改革。“医疗、护理服务的付费,在核算时没有充分把医生、护士的人力成本按照市场水平进行计算,而是将其人为压低了”。
刘挺军指出,目前的问题“不是医学院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少了,而是他们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养老服务”。
面对“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刘挺军提出完全可以吸纳“兄弟学科”的毕业生进行再教育和系统培训。他指出一些起步早的养老企业,完全有能力帮助其他专业的护士、医生转型,对他们进行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长期护理等方面的训练。由此看来,企业建立自己的教育培训系统也是出路之一。
本文来源:中工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职工在线 陕西工人报社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发布日期:
  无论从个人意愿还是从国情出发,居家养老都是最适合我国老人的养老方式,但由于居家养老设施薄弱、缺少服务人才等因素,老人在家里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作为补充的社区养老发展滞后、老人购买养老服务意识不强,也造成居家养老有效供给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仍然不足――   75岁以上的老人,只有12%愿意进养老院――   居家养老压力较大   “我们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岁以上的老人,只有12%愿意进养老院养老,并且还要具备一个前提,就是要在生活不能自理以后。绝大多数老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副局长李杰表示。而我省统计局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超过六成以上的老年人期望居家由子女养老。在我国,从满足社会需求、符合老年人意愿、适合中国国情等各个方面来讲,居家养老都是解决未来养老压力的一种最有效模式。   但在“未备先老”、“未富先老”的前提下,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缓慢,服务项目单一,且大多偏重于家政服务和简单的生活照料,老人需要的更为专业和细致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较少,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例,截至2013年底,我国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仅覆盖近50%的城市社区和20%以上的农村社区。   再以养老护理员为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测算,到2020年,我国将有超过2亿的老年人居家养老。即便按照每100名老年人需要1名养老护理员计算,将需要超过200万名养老护理员。而目前,我国仅有不足30万养老护理员,其中专业的持证上岗者不到6万。   符合标准的服务设施将全面覆盖城乡社区――   扶持应该偏重社区   由于数量较少、管理水平不高,再加上匆忙进入老龄社会,对其扶持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内容单一、层次较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首先要重视居家养老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将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此外,全国机构养老、居家社区生活照料和护理等服务将提供100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按照《意见》,国家将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地方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时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支持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支持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运营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和消费产品;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社区和居民家庭,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   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普遍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民政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特别提出,将加大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资金支持。   老人不信任市场,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又不现实――   政府可以购买服务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购买服务的消费理念还没有普遍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仍然不足;政府直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现象依然普遍,市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调查报告显示,仅有36.9%的被访者愿意接受由市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31.8%的被访者不愿意接受。在不愿意接受由市场提供服务的受访者当中,77.6%表示愿意由政府提供,14.4%表示愿意由社区提供,2.8%表示愿意由志愿者提供。”吴玉韶说。   对此,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居家养老的服务资源,推动和鼓励企业与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形成多样化、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引导老年人形成购买服务的消费理念,培养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   据了解,目前很多地方都出台了规范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规章、意见等,并采取多种做法吸引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进驻社区,为广大老年人提供足不出户或就地就近的服务。例如,合肥市颁布实施了《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北京市明年拟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条例》等。(陈郁)中国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缺口超千万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我国养老机构人员从业者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目前国内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在千万名以上,尤其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护理员,更是稀缺。
日前,第五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新加坡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组织也将参展,今年他们盯上了国内养老行业人才培训的市场。
据了解,我国养老机构人员从业者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目前国内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在千万名以上,尤其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护理员,更是稀缺。有着成熟经验的老龄化发达国家,十分看好国内这一培训市场。
老博会上,美国南加州大学老龄学院、清华大学及中国养老服务领域企业,将联手在中国推出老龄学研究生培训及养老服务业在职高层管理人员的中美远程培训。同时,加拿大某国家级护理学院也将参与此次展会,并在博览会展区和论坛上分别介绍加拿大和中国光华国际教育联合会、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三方合作推出的养老护理人才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培训。法国的精神运动研究院、精神运动学院,也将在此次展会上推出针对精神运动方面管理者和施训者的培训。据了解,精神运动培训项目此前已有部分在中国广州、上海等地落地,主要针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进行服务。
责任编辑:赵媛
烈士子女在普通高校投档分数线下延20分投档,由普通高校决定是否录取。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在普通高校投档分数线下延10分投档,由普通高校决定是否录取。
根据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体检指导意见》、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的通知》,本市普通高等学校不得拒绝招收高考成绩合格、身体条件符合专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
每年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时,总会有一群考生陷入喜忧参半的尴尬境地,因为他们的高考成绩,刚好搭一本线或者二本线。高兴的是,上线了,多了很多大学可报考;郁闷的是,刚搭上线的考生,好的学校不敢报,报个一般的还觉得白瞎分数,报不好就容易滑落到第二批次。
每年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时,总会有一群考生陷入喜忧参半的尴尬境地,因为他们的高考成绩,刚好搭一本线或者二本线。高兴的是,上线了,多了很多大学可报考;郁闷的是,刚搭上线的考生,好的学校不敢报,报个一般的还觉得白瞎分数,报不好就容易滑落到第二批次。
北京建筑大学的学生经常很自豪地说,整个北京的建设,从50年代的十大建筑,到亚运场馆、奥运场馆,到现在创建宜居之都,北建大的毕业生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和汗水。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教育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实际数量不足100万 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缺口怎么填?-中新网
实际数量不足100万 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缺口怎么填?
日 09:51 来源:工人日报  
  6月30日,记者在北京朝阳医院见到了家住朝阳区的刘大妈,年过七旬的她坚持亲自替瘫痪在床的老伴拿药。
  多年前,女儿远嫁他乡,刘大妈只得与老伴相依为命,尽管请了保姆,但她仍感觉力不从心。
  事实上,刘大妈的老伴只是全国37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中的一员。专业照护人员的看护,不仅能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还能减轻老人家属的负担。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我国养老产业存在较大人才缺口,养老护理人员仍面临社会地位低、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低、流动性高;专业技能低、年龄偏大等现实困境。
  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缺失,对于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仍是不小的挑战。
  人才缺口数量巨大
  中国正快速迈向老龄化社会。据民政部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16亿。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有4.8亿人步入老年,占总人口数的35%左右,届时每天将有3万人加入老年人队伍。
  与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100万,其中,经过专业训练、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不足10%。
  在日前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上,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透露,按照国际公认的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目前约需养老护理人员1000多万。目前养老护理人员不足百万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养老产业发展。
  媒体报道称,“十三五”期间,如果社会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至3%~5%,将会创造出750万~1000万个养老服务岗位。“从养老护理的需求来看,长期护理护士最少有100万缺口;从医疗需求来看,医生缺口也超过100万。”泰康之家CEO刘挺军对记者说。
  养老专业报考遇冷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院长杨根来在日前举办的医养服务人才论坛上表示,目前全国约有40余所院校开设了养老专业,但年招生量不足2000人,每年毕业人数更是不足1500人。
  “上海有14所设有护理专业的院校,目前设有养老专业方向的只有2~3所。”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沈小平同样表现出对养老人才培养的忧虑。他还揭示了一种“怪现象”:护理专业通常招生火爆,可一旦涉及“养老”,招生就非常困难。
  “我校每年有护理专业毕业生750人,尽管我们反复动员,但很少有人愿意去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沈小平坦言,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职称晋升、社会认可等方面的不理想,导致“养老护理”专业的报考门可罗雀。
  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曾成立课题组进行调研,形成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现状和需求专题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养老护理人员存在多种问题。首先为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从业者占比79.1%,18~29岁的从业者仅占6.5%。其次为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仅为6.8%。第三为流动性大,从业时间低于5年的占71.3%。另据第三方和用人方提供的数据,投身养老产业的毕业生第一年流失率为40%~50%,第二年为60%~70%,第三年为80%~90%以上。
  泰康之家副总裁朱正宏解释说,养老护理专业的低迷,主要源于公众对其专业性的误解。“失能护理和失智护理,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在美国,养老护理人员绝对属于高收入群体。”他表示,当前国内普通的养老社区只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护理,通常并不是由专业护理人员来提供服务,正是因为这些从业者的待遇偏低,导致社会对“养老护理人员”形成了错误的刻板印象,忽视了养老服务的专业性。
  建立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
  “应当建立养老护理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如政府出资开展培训和技能鉴定、特岗津贴、公益岗位扶持、社会保险补贴等多种补助。”甄炳亮建议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认为,一个国家一旦接近深度老龄社会,必须准备好钱和服务,养老护理专业应占到劳动力市场的10%,按照这个规模,我国应当有3000万人来从事这个行业。杨燕绥教授对养老护理的行业前景非常看好,她建议将因结构性调整而等待安置的产业工人充分动员组织起来,鼓励他们加入到养老护理人才队伍中来。
  而在刘挺军看来,弥补养老人才缺口,宏观上需要对社会保险支付体系进行改革。“医疗、护理服务的付费,在核算时没有充分把医生、护士的人力成本按照市场水平进行计算,而是将其人为压低了”。
  刘挺军指出,目前的问题“不是医学院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少了,而是他们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养老服务”。
  面对“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刘挺军提出完全可以吸纳“兄弟学科”的毕业生进行再教育和系统培训。他指出一些起步早的养老企业,完全有能力帮助其他专业的护士、医生转型,对他们进行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长期护理等方面的训练。由此看来,企业建立自己的教育培训系统也是出路之一。
  相关链接
  社区志愿者:养老服务的补充力量
  本报记者 邹明强
  在我国,以社区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主要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实施,社区居委会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平台,组织专业人员和志愿者为本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然而,专业人员承担养老服务的范围有限,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很大一部分要依靠志愿者来承担。
  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在社区养老中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发挥不同作用。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所需要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精神文化服务。其中医疗卫生服务主要由专业人员承担,家政服务和精神文化服务则部分由专业人员承担,部分由志愿者承担。随着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在我国的发展,社区志愿者将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日前,记者在湖北江汉油田各矿区采访发现,钻北小区、物探小区和运输小区等社区均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探索以居委会为主体,社区为依托,依靠志愿者队伍提供养老服务的模式,为独立工矿区的职工养老服务开展提供了范例。
  钻北小区60岁以上居民占总人口的40%,远超国家老年社区标准,是典型的“老”小区。为应对这一现状,钻北小区招募了100余名社区养老志愿者,与40余户高龄、空巢、独居等老人家庭结为社区养老互助对子。按照“就近便利”原则,志愿服务队组建成立了若干助老志愿小分队,结合志愿者特长,开展卫生打扫、洗衣做饭、代买代购、陪聊等志愿服务。
  物探小区的养老志愿服务,突出 “孝”文化。社区与物探学校联合成立“红领巾”雏鹰敬老志愿队,引导社区青少年传承孝文化、践行孝文化。“红领巾”志愿者与小区三户独居老人结成对子,定期进行探望、关爱和帮扶。
  运输小区远离油田矿区,小区1200多位居民95%都是离退休人员和离岗家属,其中空巢老人有306人,不少老人买菜做饭都有困难。为此,运输小区探索开展了为独居老人送餐的服务模式。
【编辑:尹璐】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养老金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