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末期武器是为了什么

德国为什么要二战:来自德国人的反思档案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第1页 :基本信息
  书名:德国为什么要二战:来自德国人的反思档案
  作者:戴问天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德国人对“二战”罪恶的反思,为世界敬仰。作者自30年前旅德伊始,一直收集德国人关于“二战”反思的档案。本书以德国公开的影像资料和解密档案为依据,叙述德国当年发动“二战”的历史因由,详述了欧洲战场中的重大事件,深入反思了“二战”给德国、欧洲以及世界带来的灾难。
  作者简介:
  看透历史之人未必在学院,有惨痛经历者,反可如鹰隼一般专注于历史的真相,拥有天然的敏锐。本书作者戴问天是地质专家,又是在“二战”中国战场躲过轰炸、逃过难的亲历者,亲人的离世更使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记忆。
  戴先生在地质研究之外,潜心钻研“二战”三十年,并于旅德期间亲身感受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本书依据亲历者对历史的记忆,对原始档案的敏锐洞见,借助作者旅德期间所收集的大量文字、影像等档案资料,揭示了不一样的“德国为什么要二战”。
   目录
  德国印象
  1. 初识德国 \ 003
  2. 纪录片中的“二战”与德国 \ 007
  3.“50 年前的事人人有份” \ 012
  4. 步履维艰的魏玛共和国 \ 016
  5. 希特勒的机会 \ 020
  谁打败了纳粹德国?
  6. 谁炮制了“隆美尔神话” \ 027
  7.“西线无战事”:欧洲第二战场始末 \ 044
  8.“二战”天平上的诺曼底战役与突出部战役 \ 080
  9. 美国的“隔岸观火”与“隔岸助火” \ 085
  “奥地利下士”驾驭普鲁士战车
  10. 塞克特的军队 \ 093
  11. 撕毁《凡尔赛和约》买得人心 \ 095
  12. 除“恶犬”收买军心 \ 097
  13. 进军莱茵兰:摸到英、法“底牌” \ 101
  14. 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彩排” \ 106
  15. 把奥地利“接回家” \ 113
  16.《慕尼黑协定》:被出卖的不仅仅是捷克 \ 115
  17. 马其诺防线:愚蠢的杰作造就希特勒声望 \ 122
  18. 老办法屡试不爽:胡萝卜加大棒 \ 129
  19. 曼施坦因:普鲁士军人与希特勒关系一例 \ 136
  大罪大功斯大林
年“大清洗” \ 145
  21. 图哈切夫斯基案与苏联红军第一次“大清洗” \ 158
年苏芬冬季战争 \ 177
年红军第二次“大清洗” \ 180
  24. 大考第一场:不及格 \ 187
  25. 莫斯科战役:经受住了考验 \ 198
  26. 从德军“堡垒行动”到苏军“巴格拉季昂行动” \ 211
  27. 胜利勋章 \ 236
  “大屠杀”:犹太人问题始末
  28. 希特勒的历史观:种族斗争 \ 245
  29. 从“领土方案”到“最终解决” \ 250
  30. 奥斯威辛的雪是怎么变黑的? \ 260
  31.“小人国戏班”与“死亡天使” \ 267
  32. 众多“辛德勒”,众多“鲁迪” \ 274
  33. 从“上帝的选民”到社会“异端” \ 295
  德、俄、波关系:不和谐的三人舞
  34. 基辅罗斯、波兰和普鲁士的诞生 \ 311
  35. 忘不了的亡国痛与不肯弃的大国梦 \ 314
  36. :魏玛德国与苏联的十年合作 \ 316
  37. 从“助桀为虐”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326
  38. 卡廷事件 \ 332
  39. 1944 年华沙起义 \ 335
  40. 边界问题 \ 347
  德国人并不都是法西斯
  41. 鳊鱼湖监狱的断头台与大铁钩 \ 355
  42. 永不凋谢的“白玫瑰” \ 359
  43. 两支“小乐队” \ 362
  44. 亲历“希特勒日记”事件 \ 386
  真正的人
  45. 阿尔汉格尔斯克的玫瑰 \ 397
  46. 斯大林格勒的百合花 \ 405
  精选书摘:
  28. 希特勒的历史观:种族斗争
  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及他们所称其他“劣等民族”的大屠杀,绝不是偶然的。希特勒有他的历史观,他把历史看成种族之间斗争的记录。不过与阶级斗争类似,种族斗争也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是胜利,就是灭亡。希特勒认为种族是生而不平等的,所以坚决反对欧洲启蒙运动提出来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认为那是以犹太人为代表的劣等民族为“反叛”优等民族统治而提出来的借口。他相信优秀的雅利安种族必将成为种族斗争的最后胜利者,统治整个世界。但为了赢得最后胜利,雅利安人必须具备“racial awareness”;仿照“阶级觉悟”的说法,大概可以翻译为“种族觉悟”。说到“种族觉悟”,希特勒又特别强调“feeling”(不妨也仿照中国人曾经十分熟悉的“阶级感情”的说法,译作“种族感情”),而不是“reason”(理智),他教导雅利安人说要仇视所有劣等种族,尤其是犹太人。
  希特勒的“种族斗争”理论,并不是他一个人或者纳粹一伙人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在德国、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社会渊源。
(责任编辑:UB002)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逆战斗的态度)
(追求光明的游子)
第三方登录:  二战开始前,法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与英国结盟共同对付德国。因为英国是当时地球最强大的帝国,法国以与英国站在同一阵线而自豪和骄傲,几乎事事依从英国。  英国当时干了些什么呢?
楼主发言:9次 发图:0张 | 更多
  嗯,翻书来不及了,请网友补充哈
  英国被法国的贪生怕死还惨的
  历史: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迅速崛起。它在没有遭受任何制裁的情况下采取系列“毁约扩军”行动。与此同时,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共同对西班牙进行野蛮的武装干涉,在欧洲西南部又燃起侵略战火。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组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希特勒德国在“统一日耳曼民族”,“争取生存空间”的旗号下,企图侵占中东欧战略要地,进而发动独霸欧洲的全面侵略战争。英 国的殖民利益和本身生存都直接受到希特勒德国的严重挑战。  以张伯伦为首的对德绥靖派则认为,对德国采取强硬行动会引起“普遍的欧洲战争”,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只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灾难”而“不会赢得任何东西”,故而极力主张对德国的侵略扩张采取妥 协、退让、姑息的绥靖政策。
  日,张伯伦出任首相。他自信“对欧洲整个局势,甚至对整个世界了如指掌”,一反前任首相不多过问外交事务的作风,统揽外交大权,不让整个内阁参与外交政策,独断专行,推行绥靖政策  在张伯伦主持下,英国政府逐步形成整套所谓“全面解决”欧洲问题的绥靖“总计划”。这套绥靖计划的战略目标是避战求和,稳定现状.确保英国的霸权地位;战略重点在欧洲;首要任务是谋求与德、意法西斯改善关系,实行“友好合作”;战略设想是通过谈判和秘密交易,在不损害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用让出自己的部分利益,出卖中欧与东欧国家的利益和牺牲社会主义苏联,来满足德意法西斯夺取“生存空间”的扩张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与德意法西斯缔结广泛的协议,达成解决欧洲问题的“总谅解”,确保西欧无战争,维护既得 利益,巩固已有的势力范围。
  1938年4月底,张伯伦在英法总理会谈中要求法国政府不要履行法捷条约,并共同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向德国法西斯屈服。同时,拒绝苏联关于采取集体行动制止侵略的建议。英法会谈后,张伯伦对记者发表谈话:“为了和平的利益,英国赞同让苏台德区,,自治"。”他的所作所为使希特勒的侵略气焰更为嚣张。  日,希特勒扬言要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德国军队开始大规模地向边境集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立即实行军事动员,欧洲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张伯伦被战争恐怖吓破了胆, 惟恐事态发展下去引起烧身的战火。  法国当时的政府言听计从,英国这个大忽悠让它卖了车还买了拐!
  9月15日,69岁的张伯伦第一次乘飞机长途飞行7个小时,到达幕尼黑,与希特勒会见。在长达3个小时的密谈中,希特勒提出苏台德区不仅要实现自治,而且应割让给德国。为此,德国“准备迎接任何战争,甚至世界大战”。张伯伦声称他个人对此不表示异议,但要取得同僚的同意。最后勉强达成协议:在几 天内两人再次会晤前,德国不采取军事行动。  9月1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伙同法国炮制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向德国投降的联合方案。  9月19日,英法照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要求把苏台德区转让给德国,而由英法“担保”其新国界不受无端侵略;声称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希特勒的要求,“一定会使捷克斯洛伐克本身利益及欧洲的利益受到威胁”。在英法的软硬兼施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决定接受英、法作出的安排,满足希特勒的和平条款。
  德国入侵波兰后,英国和法国表面上在履行保障波兰安全的诺言,实际上并未出兵援助波兰。英法军队按兵不动,宣而不战。希特勒利用这种“奇怪战争”所提供的大好时机而于日对丹麦和挪威发动闪电战,英国远征军在随后发生的挪威战役中遭到失败。  紧接着,德国全面入侵法国,法国快速战败。  看看法国现在的表现吧!有相似的地方吗?有相似的地方吗?
  转自听风楼  楼主:苍龙公子 时间: 19:29:31  第0636篇 “恐怖工作室”  上篇文章中,针对俄罗斯民用飞机被袭击事件提到了一个概念,“恐怖工作室”,今天又遇到了法国恐怖袭击事件,所以,以“恐怖工作室”为题目,分析一下近两天的局势走向。  俄罗斯的战略是“南下”。  要打通“南下”战略通道,叙利亚只是第一站。如今,第一站似乎和克里米亚一样,已经稳操胜券。  下一站,是哪里?  埃及西奈半岛,俄罗斯民用飞机被捅了下来,给普京“南下”第二站提供了口实。  南下的战略要点就是苏伊士运河,过了河,就是广袤无垠的非洲大地。  所以,从西奈半岛开始新一轮反恐,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边从埃及撤侨,一边加大对叙利亚的轰炸力度,普京的心情很急切。因为谁都知道普京要南下,所以谁都想把普京死死地困在叙利亚。  那么西奈半岛恐怖袭机事件,其实就是给正在叙利亚的俄罗斯解了套。  注意,这起恐怖事件是由意思意思最后买单,尽管俄罗斯不认。  美国是老大,中国和英国最近风头正劲,俄罗斯又在叙利亚当大拿。  法国就开始抑郁了,凭什么啊,都是五常,你们吃蛋糕,也不叫我一声。  所以法国今天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恐怖事件。  西奈半岛的恐怖事件意思意思买了单,但今天的法国恐怖袭击,奥朗德都说了是意思意思干的,但意思意思还是没认。  西奈半岛事件,意思意思第一时间买单,普京不认;法国事件,意思意思没认,奥朗德第一时间硬栽。  这个就蹊跷了。  其实也没什么蹊跷的。  奥朗德要是今天不认,明天的舆论就会把他往利比亚方向引,因为利比亚还要卡扎非的亡魂没散。  如果舆论导向了利比亚,奥朗德就得到班加西反恐。  奥朗德到了班加西,再加上西奈半岛的普京,这两人一起把反恐铺子就开到了埃及。  既让法国和俄罗斯在埃及开战,又阻止俄罗斯继续南下,还可以把埃及搞乱。  西奈半岛事件,意思意思买单,是想把俄罗斯南引;法国事件,意思意思没买单,是因为意思意思知道,卡扎非的亡灵要买单。  也就是说,这两起事件的目的,就是要把俄罗斯和法国从叙利亚战场引导到埃及战场。  这样,美国就会以最小的代价,重新拿下叙利亚。  这是谁啊,也太高了。  但奥朗德偏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认定这就是意思意思搞的,奥朗德的意思就很有意思了,我不往别处去,我就到叙利亚去,咱们一起就在叙利亚反恐,不再在非洲开辟第二战场。  奥朗德要到叙利亚反恐了,再加之普京之前的叙利亚反恐,这下叙利亚就更热闹了。  你反你的,我反我的。  谁都知道反政府武装和法国的关系了,那不亚于叙利亚政府与俄罗斯的关系,意思意思与美国的关系。  叙利亚的持久战就开始了。只是这样,俄罗斯掉下的飞机也就没有了任何价值。  一个叙利亚,比耶利亚还魅力无穷,美国刚刚拔出了半截腿,俄罗斯又踩了进去,马上法国又要跳进去。  法国要跳进了叙利亚,那么叙利亚的内战就变成了俄罗斯与法国的战争。  这个时候,意思意思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没有把俄罗斯和法国忽悠到埃及去,但能在叙利亚掐起来,也算可以交差了。意思意思立马挥挥手,烟消云散,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时你就知道,所谓的“意思意思”,“伊斯兰国”,其实就只是人家一个“恐怖工作室”。  “意思意思”之前的一切反人类动作,其实都只是一场场剧情。大到宇宙爆发,小到地球解体,好莱坞导演都能演绎得惟妙惟肖,制作点电视镜头,那还不是小儿科么?  这场历时近三年的美国大片,美国领衔主演,俄罗斯最佳配角,中英法友情客串,全世界人民都成为了免费的群众演员。  一场大戏结束了,发生在中东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就开始了。  还有法子避免么?  下篇谈。
  @怡华苑 8楼
18:18  转自听风楼  楼主:苍龙公子 时间: 19:29:31  第0636篇“恐怖工作室”  上篇文章中,针对俄罗斯民用飞机被袭击事件提到了一个概念,“恐怖工作室”,今天又遇到了法国恐怖袭击事件,所以,以“恐怖工作室”为题目,分析一下近两天的局势走向。  俄罗斯的战略是“南下”。  要打通“南下”战略通道,叙利亚只是第一站。如今,第一站似乎和克里米亚一样,已经稳操胜券。  下一站,是哪里?  埃及西奈半岛,俄罗斯民用飞机被捅了下来,给普京“南下”第二站提供了口实。……  -----------------------------  这篇太早了吧,意思意思早认了法国这场了  
  @怡华苑
18:18  转自听风楼  楼主:苍龙公子 时间: 19:29:31  第0636篇“恐怖工作室”  上篇文章中,针对俄罗斯民用飞机被袭击事件提到了一个概念,“恐怖工作室”,今天又遇到了法国恐怖袭击事件,所以,以“恐怖工作室”为题目,分析一下近两天的局势走向。  俄罗斯的战略是“南下”。  要打通“南下”战略通道,叙利亚只是第一站。如今,第一站似乎和克里米亚一样,已经稳操胜券。  下一站,是哪里?  埃及西奈半岛,俄罗斯民用飞机被捅了下来,给普京“南下”第二站提供了口实。……  -----------------------------  @浮云是神马豆
19:25:17  这篇太早了吧,意思意思早认了法国这场了  -----------------------------  嗯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二战中为什么不打美国
二战中为什么不打美国
学习啦【十万个为什么】 编辑:显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更是极大地。但是,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复苏确实最快de .就是战场没有到美国去,这是为什么呢?希特勒为何不进攻美国呢?小编告诉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介:
  简称二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战争分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日至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二战的开端:
  希特勒二战中至始至终害怕美国卷入战争,从来都没有进攻美国的想法。希特勒从小就心怀复兴德意志民族的梦想,可是他走向极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满怀热情地参军了,那时他是年轻的小伙子。可惜德国寡不敌众,最后还是败了。失败是可怕的,德国遭受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制裁,领土丢失10%,领土的丢失,伴随12%的人口的流失。希特勒发誓要为德意志民族复仇。
  1933年他正式掌权纳粹党,全世界人民深感不安。第一个被蹂躏的是捷克、接着是波兰、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国,再然后是英国。最幸运的是英国,那道浅浅的海峡成为英国的救命稻草。德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没能占领英国,所以只得提前进攻苏联。从1941年夏天开始,希特勒的主要精力就是对付苏联。
  德国进攻苏联:
  希特勒从未想过进攻美国,因为他心里明白,凭借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一旦美国卷入战争,自己的帝国梦想将破灭!所以希特勒自始至终避免与美国开战,并严禁日本袭击美国。
  希特勒从1941年夏天开始就多次警告日本别惹美国,他希望日本服从他的指令,去进攻苏联。日本有自己的小算盘,在他看来,苏联远东连人毛都没,即便打下也没多大意义,反倒是进攻东南亚有利可图。进攻东南亚使得美国忍无可忍,海军强大的美国不会轻饶日本。严厉的经济制裁促使日本铤而走险。
  珍珠港事件:
  希特勒被气疯了,他最怕的就是美国参战。他深感不安,隐约感觉不妙。果不其然!
  希特勒很了解美国,那时的美国经济总量比德国和日本加起来都多!人口1.2亿,而日本7000万,德国6600万。希特勒在1941年12月就已经感觉力不从心,莫斯科迟迟打不下来。所以更不会主动惹美国。
  希特勒之所以没打下英国,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强大的海军。因为此,更不可能进攻美国,美国远在北美,打败美国需要海军。希特勒的海军连欧洲的局势都应对不了,何以应对美国?
  所以说到底,还是希特勒认为德国实力不够,尽管德军战斗力很强。要知道,德国同时对付的是苏联和英国,还要再对付美国,恐怕不太可能。
[二战中为什么不打美国]相关的文章
【十万个为什么】图文推荐var sogou_ad_id=731545;
var sogou_ad_height=90;
var sogou_ad_width=9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为什么打苏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