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抗日名将为什么到了美国内战 名将时就蔫了

维护中点击继续浏览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不少将领都是抗日名将,经历过大型战役,为何在正面非游击战中也不敌中共的野战军? - 知乎2087被浏览1324899分享邀请回答1.8K26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161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33 个回答被折叠()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名将”张灵甫
军事评论员,足球观察者
关键字: 张灵甫张灵甫杀妻张灵甫简洁张灵甫杀妻案国军抗日十大名将抗日谣言抗日名将抗战爆发77周年
【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过去了,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在这样一个纪念的时刻,我们诚邀各位读者再次重温去年观察者独家策划的“抗战十大谣言系列”,让我们不仅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也正本清源,把握当下。
2014年8月,张灵甫再次在网络上“走红”。1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张灵甫被埋羊圈名将尸骨被践踏还被村民勒索20万”。23日,,称各方面正规史料并未明确记载张灵甫的遗骸葬于董家庄村,董家庄村村民刘存林也不能确定自家院子的遗骸为张灵甫。《环球时报》则发表,指出将张灵甫拔高为“名将”是项庄舞剑。
“抗战十大谣言”其他文章,请点击。】
说到抗战,不得不提最近几年越炒越火的“张灵甫热”。对于稍微年长一点的人来说,张灵甫这个名字往往与《红日》等红色经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狡诈、泼辣的反派角色。但张灵甫这几年的大众形象却突然变得“伟光正”起来。为抗战“丢了一条腿”?妻子“通共”所以才“大义灭妻”?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你逗我玩呢吧!
不是说“打老婆的男人是人渣”吗?那杀老婆的呢?
张灵甫原名张钟麟,灵甫是他的字,后来才变成他的名。这一改名源于一件杀人案——1935年,他一枪毙了自己的漂亮媳妇吴海兰。
张灵甫为何会杀害最亲爱的人,江湖上说法很多。有说张灵甫怀疑吴海兰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一怒之下杀了自己的老婆。最近几年又有了新的说法:因为妻子涉嫌“通共”,“忠胜关羽”的张灵甫只能大义灭亲。但谁家老婆“通共”会闹得人尽皆知?如果吴海兰确系“通共”,张灵甫杀妻案何必要如此兴师动众?
如今,“打老婆的男人是人渣”几乎已经成为了网民——特别是女性网民的共识。至于杀老婆,那更是必须得予以“天诛”。据说张灵甫杀妻案案发之后,蒋介石一度暴跳如雷,下令严肃处理此案。但最后“蒋校长”还是看在张灵甫是黄埔毕业生的面子上决定干预司法运作,张灵甫最终被判10年徒刑。两年后抗战爆发,正当用人之际,张灵甫被予以释放,命其“戴罪立功”。为体现自己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张灵甫决定把自己的名和字换了个个儿。
出狱后,张灵甫投奔刚刚建立不久的新军:第74军。该军以俞济时任师长的第58师,以及由王耀武任师长的第51师为骨干班底。74军成立时,正好赶上了“8·13”淞沪抗战的高峰,该部随后也被急调至上海前线,张灵甫以第51师上校高参的身份随师部一同赶往上海战场。
这年头,基层军官也能当国军抗日十大名将?!
曾有一位学弟问我:“学长,知道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么?”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只能询问万能的百度——张灵甫的名字与他的上级王耀武并列,但不少战功更加卓著的国军将领未列入名单,当时我就震惊了。
随后我翻了翻各大论坛,想看看广大网民群众的意见,又被吓了一跳:“武超岳飞忠胜关羽”“泱泱五千年中华之第二完人”……张灵甫若泉下有知,不知是何表情。
王耀武任师长的第51师在淞沪抗战中确实发挥出色。这支部队非但在上海北郊的罗店等地屡屡击退日军的海陆空协同进攻,还多次主动出击。上海《申报》也在日报道了51师的战绩,并配发了师长王耀武的照片。王耀武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
在今天一些张灵甫“脑残粉”所提供的“资料”中,张灵甫以第305团团长的身份亲自参加了51师在罗店的战斗,其风头甚至盖过师长王耀武。但据当时任51师第151旅旅长周志道的回忆,张灵甫是在1937年10月才由高参调任第305团团长,并未参加罗店战斗;在历史上,当时的张灵甫也只能以参谋的身份在师部通过报纸来了解前方的战况,焦燥地等待亲自率兵与日寇搏杀的机会。
终于到了1937年10月底,张灵甫等来了这个机会——他被任命为国民党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关键词:团长),当时51师在罗店的战斗已经基本结束,部队后撤到了离罗店以西大约7公里处的施相公庙、曹王庙地区。
305团这支新组建的部队表现极为出色,多次击退日寇的进攻,甚至还在某些时段敢于对日军发起反攻,张灵甫也一度跳出战壕亲自率兵冲锋。尽管如此,305团的力量无法与侵华日军相抗衡,张灵甫也终究只是一个基层军官,根本无法挽救上海失陷的命运。
随后,张灵甫和他的305团随51师参加南京保卫战。担任殿后任务的305团士气高涨,一度让日军感到非常头疼,但张灵甫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弥补整个战役中方决策仓促、部署紊乱、指挥错误的弱点,最终南京失陷,南京大屠杀成为中国历史上永久的伤疤。
此时,张灵甫在国民党军中的地位依旧无法与他的上级王耀武相提并论,哪怕在1938年10月,张灵甫在毙伤日军近万人的万家岭战役中发挥极为出色,那——也、不、行!因为他当时的职位是:51师153旅的副旅长。
1939年6月,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51师师长王耀武,对他任师长期间的战绩大加赞许。此后,他接过了俞济时留下的74军军长的位置。74军随后顺风顺水,在三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中表现得极为出色。作为74军的指挥官,王耀武成为当时国内媒体的关注焦点,张灵甫也随之平步青云。1940年,张灵甫被任命为74军第58师副师长;日,他被任命为第74军第58师代师长;1941年冬,升任第74军第58师少将师长。(我们不要看王耀武!这不重要!)
在此期间,张灵甫其部依旧表现出色。如在1941年上高会战中,58师就作为74军的“拳头”部队的身份出现。但张灵甫依然没有指挥战役的权力。1945年2月,张灵甫经老上级、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和74军老军长俞济时的保荐,进入重庆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二期学习,直到6月18日毕业才返回湘西正在战后休整的74军,随后以第74军副军长的身份参加了湘西会战。此时的张灵甫才能在会战层面算得上关键角色。
总而言之,张灵甫在抗战的绝大多数时间段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军官,无论如何都不能算进“国军抗日十大名将”的行列中,或许在10后边加一个0才能上榜。抗战中,中国军队有无数这样普通的基层军官,但却很少人能享有和张灵甫一样的待遇。
张灵甫为抗战丢了一条腿?
一个在网上流传多年且广为人知的帖子这样写道:“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影视作品中恶贯满盈的张灵甫是抗战英雄。在长沙会战中,他率领敢死队包抄小道,夜夺张古峰,为国军成功阻击日军立下汗马功劳。张灵甫还为抗战丢了一条腿。”
该帖流传范围极广,但无法掩盖它极为严重的史实错误。
首先,当时已经升任51师153旅副旅长的张灵甫确实奉74军51师师长王耀武之命参加了张古峰战斗,取得最终毙敌800余名的战绩。但这一战斗是在武汉会战序列而非长沙会战;
其次这一战役中,敢死队是在305团新团长唐生海的带领下。
至于张灵甫那腿伤,是在更晚时候的1939年南昌会战高安战役中受的。虽然张灵甫因此留下残疾,从此被称为“跛腿将军”,但伤势也并未重到“丢了一条腿”的地步。
“男神”之路如何铺就?
1939年冬天,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三厅第五处处长、《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在长沙编写了汇报剧《德安大捷》,在湖南巡回演出。或许是出于树立一个草根抗日典范形象的考虑,田汉没有将总指挥薛岳、74军长俞济时和51师师长王耀武等人的真名写入剧本,却将张灵甫设定为话剧的主人公之一。自此,张灵甫的名号第一次为普通国人所熟知,渐渐在湖南成为家喻户晓的“常胜将军”,这也是他在抗战战场上最为风光的时刻。
按说,军事历史圈是个极度阳盛阴衰的群体。但在张灵甫的粉丝中,有调查显示女性比例居然压倒了男性,达到六成之多。不得不承认,张灵甫的长相确实非常帅气,这为他吸引了很多异性粉丝,笔者甚至还听说过有女孩将自己的照片和张灵甫的相片PS在一起,当做婚纱照挂在闺房中的故事(……)。
要评选在女性群体的人气指数,张灵甫倒是绝对能排进“国军抗日十大名将”名单,长相更为粗犷的王耀武确实无法与自己的老部下相提并论。这个看脸的世界啊……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最近几年“果粉”的推波助澜。2005年左右,网络上国民党政权的盲目崇拜者突然多了起来。在他们的眼中,最后在孟良崮“杀身成仁”的张灵甫之所以是“英雄”,是因其内战中与人民解放军为敌;在内战中被俘虏,且在监狱中接受改造表现良好的王耀武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反面典型。考虑到“果粉”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逢共必反”的类型,他们几乎是出于本能地拔高张灵甫的历史地位,甚至不惜将他“神格化”;表现更加出彩的王耀武却被这些人给选择性遗忘。
就这样,张灵甫在网络上的历史地位:蹭蹭蹭——
当然,国民党军在抗战中的积极一面不可否认;确实,有以张灵甫为代表的大批国民党将士顶住了日伪的威逼利诱,坚持了民族大义和抗战立场,赢得了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尊敬。但也没必要神话他们在历史上的表现——毕竟对过去的神话,也是一种对历史的篡改和亵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陈佳静抗日名将,内战中威风不再
&&铁流简讯收到一篇稿子,,是五师分会冯高潮大哥写的,讲述了他从父亲那里听来的故事,我征得冯大哥同意,将他的稿子加了些许补充,在此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关于王耀武将军的经历,对这个在抗战中获得辉煌的将军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抗战时期的王耀武将军无愧于一名真正的军人,曾经有一位名士告诫他::“8年抗战,是民族之战,仰仗的是国共合作以及全民支持。这场战争中,你屡立战功,将来会青史留名。但如果涉入内战,必然殃及万民。一将功成万骨枯,不如一圣功成万民苏。不如急流勇退,免得留下骂名啊。”王耀武将军先是遵从此人之计,称病请假,并迅速住进医院。但后来终于自食其言,到了济南,继而发生了下面的故事.
王耀武将军被俘记实
小时候,常听爸爸讲解放济南城时,他所在的部队活捉王耀武将军的故事.如今父亲故去三年多了,而那个故事却记忆犹新.
日午夜12点,.解放济南战斗就打响了,战士们高喊着”解放济南城,活捉王耀武”的口号,英勇的投入了战斗.尽管我军的攻城时伤亡较大,八天之后,我们胜利的旗帜在济南府的上空高高飘扬!
&&9月24日清晨,王耀武与副司令牟中洐,国民党部主任庞镜塘化装逃跑.(事先他已经安排其夫人由胶济线奔往青岛,说明他对此役战败早有预感.)他们身穿士兵的军服,从一个地堡中走出来.,
遇解放军搜索,他们假称青岛来的商人,道路不熟,迷了路,瞒混过关.王耀武雇了两辆大车,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假装重病,用手巾蒙上脸,盖上两床棉被,躺在大车上呻吟不止。他和他的四个卫士一起,就这样地沿着胶济铁路北侧的大路东行,企图向青岛方向逃去。在寿光境内,他们被一队民兵拦住盘查,警惕性很高的民兵们发觉这个生意人很可疑,他周围的人对他惟命是从,照顾周到细致,尤其是当他解大便时,随行者竟然恭敬的送上雪白的手纸,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民兵们由此推断此人大有来头.几经盘问,他仍图抵赖,一口咬定自己是来自青岛的普通生意人.而机敏的民兵摘下了他包着的毛巾和呢帽,看见他的发迹处有一圈军人特有的圆帽印,这是常年戴军帽留下的痕迹.于是断定他是个军人而且是个不小的官.经过分别审问他周围的人,终于被供出他就是济南城防司令王耀武.当地部队和民兵立即将其抓获,并报告时任山东省军区渤海三分区司令员冯仁恩,(也就是我父亲.)他非常高兴,叮嘱他们,”千万别搞错了,一定要查实,查实后立即报告前指!”再审王耀武时,他不在抵赖,承认了自己就是王耀武,并要求道:你们把我送到舒同先生(时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那里去.于是父亲便命令将抓获的一行人送到前指交山东军区处置.
&1959年,特赦释放后,王耀武,李仙洲后来同我父亲冯仁恩曾同在山东省政协工作.
王耀武出身农家,做过店员,打过杂,能吃苦,韧劲足,有勇有谋,善于处世,在商场也长袖善舞,聚财颇丰,有充足实力打理上下关系。1926年毕业时,王尚为少尉排长,10年后便坐上了少将师长宝座,统领千军万马,备受蒋介石赏识。
1937年7月抗战开始后,王耀武的军事生涯迎来一个高峰。从“八一三”淞沪会战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王耀武从头打到尾,转战数省,驰骋千里,大小战役上百次,重创日军,屡立战功。上高会战和湘西雪峰山战役中,他分别率七十四军和第四方面军,均获大胜,两战分别击毙日军15000多人和28000多人,七十四军由此被称为“抗日铁军”。
“三李不如一王啊!”这是当年黄埔系军人们中流传的一句口头禅。三李,指的是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一王,即王耀武。他们同是山东老乡,又都出身黄埔,论资历,“三李”个个是黄埔一期学长,早年军衔也比他高。但8年抗战下来,王耀武如同坐了直升机一样,飙升到“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与卢汉、汤恩伯等平起平坐,令“三李”望尘莫及。
历史不会忘记王耀武的赫赫抗日战功。然而,抗日名将在内战中却威风不再。
我们华夏民族应当永远记取鲜血写就的历史教训,不再打内战,永远,永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战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