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少数民族非遗传承技能文化传承困境

让少数民族文艺“活起来”-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9版:文化新闻
&& 往期回顾 & && &
四川音乐学院:
让少数民族文艺“活起来”
危兆盖 鲁磊
&&&&四川音乐学院(简称“川音”)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不辞辛苦,通过发掘、感悟川北羌、藏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不朽元素”,并在创作中坚持展现这些民族历史文化的厚重,终于让羌、藏等少数民族许许多多的文艺作品“活了起来”。
面临传承困境的民族文化
&&&&2007年,由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柴永柏牵头的“川北羌族与白马藏族民俗艺术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支持。川音之所以将目光对准羌族和白马藏族,是因为这两个族群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面临着许多相似的难题:人口较少,在多元民族文化融合不断加速的今天,其文化特性越来越不明显;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本民族文化历史只能通过口耳相传,而这样的传承方式极不稳定……保护和传承的任务十分迫切。
&&&&从2008年起,经过3年多的调查研究,川音创作团队收集了大量散落民间的音乐,系统分析、总结了羌族和白马藏族民族音乐的旋律形态、调式体系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大量新民乐。
对民族文化保护的自觉和责任
&&&&2009年5月,川音青年教师张雪娇和同事们来到汶川县绵虒镇羌峰村,他们发现80多岁的老人王志高能唱许多羌族传统民歌。正当他们欣喜若狂时,老人发话了:要唱歌,可以,喝酒!你们喝一杯,我唱一首!映着红红的篝火,大家喝了一杯又一杯,老人也唱了一首又一首。曲终之时,老人已是泪流满面,在场的人也无不动容。“如果老人的泪是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那其他人的感动则是出于对民族文化保护的自觉和责任。”打那以后,“责任”两个字,便深深地烙在张雪娇和每个项目成员心中。
&&&&为使项目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项目组成员在四川阿坝州的汶川县、九寨沟县等羌族及白马藏族聚居地进行了为时3年的实地调查访谈,采访了50-90岁的当事人上百位,仅整理出来的口述访谈资料就有几十万字。
民族文艺要守住“活态传承”底线
&&&&“羌族和白马藏族都有极丰富的传统艺术,以白马藏族民歌为例,喝酒时要唱酒歌,劳动时要唱劳动歌。”柴永柏说,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这些文化遗产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如何让少数民族文艺重新“活起来”,柴永柏表示:“新的创作是必然的,但关键要在创作中保持少数民族文艺的个性。”而针对创造新的传承“场合”,柴永柏也提出:“现在国内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大都依靠旅游业及其衍生商业表演,且不说过度商业化会使传统的东西‘变味儿’,如果旅游业链条断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将更为艰难。”
&&&&围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活态传承”,川音在完成大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之后,目前已收录制作成《北川羌、藏民间歌曲集》,并创作完成《四川音乐学院羌藏族歌曲创作集》和《羌族舞蹈教学教材(本科)》等,把研究成果引入到高等艺术教育之中,从学校层面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创造了新的传承“场合”。(本报记者&危兆盖&本报通讯员&鲁磊)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藏文化传承陷困境 急需专业人才_中国城市文化网
> 正文藏文化传承陷困境 急需专业人才&&时间:&&&&&&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编辑:admin【字体:
】【】【】  编者按:25日,四川政协委员罗布江村在四川“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藏文化面临专业人士稀缺的困境,他呼吁加大对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罗布江村是西南民族大学的党委书记,这次他带来的提案是《对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建议》。他表示,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于藏羌彝地区,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些优秀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濒临失传,加快四川省少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迫在眉睫。  作为藏族人的罗布江村对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十分关心。“很多地方都建立了藏文学校,开设藏文专业,但主要还是基于文字的传承。”罗布江村说,藏学文化构架的挖掘和抢救,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  罗布江村表示,西南民族大学建立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心,其中收集了包括藏文化在内的各种少数民族文字方面的资料,尤其是藏族文献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文献中心之一。“我们收集了30多万卷,但我们现有的专业还涵盖不了对这些文献的研究。”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罗布江村认为,需要培养一批队伍来分类研究和整理。“藏文化仍然好似埋在地下的宝藏,我们很多都只看到了表面,但实质的东西还没有触碰到。我们要去其糟粕,挖掘好的文化价值。”  罗布江村也坦言,在保护与传承藏文化时面临着一些困难。“在文献收集后的专业分类中,专业人士十分稀缺。”罗布江村说,比如藏族音乐,收集的资料里有100多种记谱方式,但研究这方面的人员很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  同时,天文预算、藏族医学、建筑学等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罗布江村说,这些文化价值高,但与市场结合不紧密,专业人士就很稀缺。但那些能直接能转化为生产力,与市场结合比较好的手工艺发展还不错。  罗布江村表示,现在藏文化每一个专业里都有一些特色文化正面临消失,涉及面太广,急需抢救。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碰撞,要从中去找到结合点,去突破它,才能更好的去保护与传承。  搞教育的罗布江村对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感触颇深。“‘9+3’效果很好,对藏区教育是一种补充,加快了藏区的人才培养,符合实际,受惠面广。”  罗布江村也建议,下一步应该考虑如何制度化,使这种免费教育得以延续。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更加适合民族地区的发展。比如,能不能在藏区就近培养人才,教授的专业与藏区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从而推动藏区当地的发展。页面功能:【】【】【字体:
】【】【】【】
citure Corporation,
中国城市文化网  投稿信箱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电话:010-
我来说两句|INFO&
用  户:&&
*留言内容:&&
→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议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2015年8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愈演愈烈,文化软实力成为较受重视的竞争手段。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在于自身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各少数民族文化,因而少数民族文化如何继承以及怎样发展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的考察中,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研究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 中国论文网 /7/view-6840862.htm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原生态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2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神话或想象性资源,在新时期以来不断浮现于受众的阅读和视听空间”。①少数民族文化自身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认同,使得它需要其他介质帮助其搭建一个平台去完成传承的使命。影像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首选。冯小宁执导的《红河谷》不仅描绘了青藏高原的秀丽风光,更向观众展示了藏民族的民俗风情。影片通过一场战争来讴歌藏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在升华民族情感的同时,以影像传播的方式传达出藏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对遥远而神秘的藏民族有了直观的了解。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核心,同时也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的繁荣与否制约着民族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存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可谓千姿百态,魅力十足,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②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所蕴涵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和艺术见解,在培育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方面起着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就好比是砖瓦,共同垒起来便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因而少数民族文化是绝对不能缺少的。   在国家一系列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下,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却在逐渐流失,文化的传承成了目前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时,仍面临二难困境:一方面如果加快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入经济全球化的链,必然会加剧生态与传统文化不可持续的危机;另一方面,如果放慢发展经济与工业化的速度,又会加大与较发展地区的差距,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③无数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濒临失传,很多少数民族甚至正在面临即将失语的困境。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反向来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积淀着该民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而现代社会中,无数少数民族同胞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逐渐遗忘了本民族的语言,这是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一个很大的遗憾。文字的传承对于文化研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的形式,都可能存在着对少数民族文化理解方面的误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或图片记录的载体可能会慢慢老化,甚至可能会存在遗失、损坏等问题。因此,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影像记录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渠道   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以文字、音像、视频的方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方方面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生态”的保护。只有活态传承才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   在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博物馆”式的记录确实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及传承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文化毕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存与生活中形成的产物,即便是口与口的传播中都有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影像的记录因为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可能。通过影像资料,人们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避免前人的思维定式。这种“原生态”的记录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拓宽了思路,民族文化的传播显得更加全面而客观。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数民族人口涌向都市,留在本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人口越来越稀缺,而外来者对少民族文化的理解又存在着文化上的隔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活态”传承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十分重要。就好比一个人学习一门语言,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学习起来会很吃力,但如果他身临其境,主动来听、说这门语言,那么很快他就可以成功。其实,文化的传播也是如此,人们一般更容易接受的是活灵活现的事物,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死知识”。例如纪录片《云朵上的民族》,就用影像的形式展现了羌族神秘的祭祀文化。片中真实记录了羌族的“??儒节”,在纪录片的镜头下,无论是祭山会还是羊皮鼓、羌戏、特技表演等,都以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状态展现出来。特别是在展现羌族舞蹈和羌族戏剧的过程中,运动镜头的使用为少数民族艺术的传神再现增添了魅力。“动与静的关系是纪录片镜头语言艺术中重要的标志,运动镜头可以使纪录片更好、更直接地向客观事实所靠近。”④于是,在拍摄祭祀山神的场面时,纪录片镜头的运动模式对羌戏、萨朗舞、羊皮鼓舞、特技表演等进行了富有生气的展示。有时候利用摄像机的运动镜头来完成对环境的介绍或对动作和节奏的展示;有时候又运用摇臂和升降镜头来全面呈现羌族舞蹈的整体氛围。可以说,在原汁原味地展现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方面,纪录片确实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对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濒临困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原生态民歌,消亡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有的甚至是整个品种的灭绝。产生于人们日常劳作的东北森林号子、嘉陵江号子,随着人们生产方式的改变,现在会唱的也屈指可数了。因此,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真实记录少数民族文化,还原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是目前值得大力推进的文化传承策略。   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也不例外。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口耳相传、文字记录等一系列传统的传播方式上,而应该发挥视觉传播优势,拓展民族文化交流途径。“视觉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能够帮助传播图片语言的局限,开阔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途径。”⑤因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既需要利用影视媒介,也需要借助网络推广。在传播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深度挖掘,尽量避免理解上的误区和变相的毁坏,使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得以真正实现。   注释:   ①周根红.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境遇[J].民族艺术,2009(1).   ②毛泓.论电视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以“央视春晚”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1.   ③温开照.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④[美]迈克尔?拉毕格(MichaelRabiger).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M].何苏六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⑤罗兰.现代影像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J].中国传媒科技,2013(8).   作者简介:   张芸铭,成都理工大学201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王 萍,成都理工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副教授。   基金项目:成都理工大学年度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立项课题“影像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少数民族文化应得到重视和保护
15:19:00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政协委员韦雅夫
&&&&& (政协委员韦雅夫)
  桂林是少数民族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少数民族群众长期以来创造了许多具有少数民族风俗民情的文化,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个别少数民族文化甚至面临着没落失传的困境。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持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其中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应该作为&文化立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如何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使其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发展与创新?我认为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发掘拥有深厚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使得侗戏、壮族山歌等具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科学地、合理地把握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使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也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走上致富之路,使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
关注桂林生活网微信
责任编辑:system
社会娱乐国内国际广西桂林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