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国企国企混改 职业经理人人制度建设该怎样推行

中建董事长宋志平:国企改革核心是机制问题|宋志平|国企改革|国资改革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建董事长宋志平详解双试点改革
  □本报记者 王小伟
  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是新一轮国企改革试点名单中的混合所有制与董事会建设“双试点”企业。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2日出席“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两会访谈时表示,国企改革的核心是机制问题,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结构性”,一方面需要出台配套政策,同时也应该发挥核心大企业的带头作用,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提高行业集中度。
  “结构性”是供给侧改革核心
  在宋志平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结构性”。
  “以水泥产业为例,中国现有的水泥年产能大概是35亿吨左右,如果包括在建的,建完之后可能会达到40亿吨。而销售量方面,去年是23.5亿吨,前年24.8亿吨达到了峰值。换句话说,现有35亿吨产能的实际利用率只在60%左右,有40%左右过剩。如果把在建的建完,可能就会有50%左右的产能过剩。”
  宋志平认为,带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前些年高速扩张时期,对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没有处理好,而产能过剩又会带来“价格战”,企业没有利润,长期下去会拖累银行,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宋志平认为,化解产能过剩,实现供给侧改革,首先是要出台配套政策,其次应该有核心大企业带头,包括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共同采取措施,不能再走中低端扩产能的发展模式。同时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使行业集中度提高。
  宋志平透露,目前中国建材正在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如果说中国建材传统的水泥、玻璃等产业为第一曲线,公司近年大力发展的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等就可以称作第二曲线,而未来中国建材要形成开放性的平台,要搞技术服务,给全世界服务,各行各业服务,把研发作为一个产业,这将可能成为公司的第三曲线。”
  国企改革核心在于机制
  中国建材在日被列入“双试点”企业,一是搞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二是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
  宋志平介绍说,一年多时间来,中国建材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两个试点方案都经过国资委批准,公司正按照试点方案积极向前推进。尤其在推进规范化的混合所有制方面,对旗下3家上市公司均加大了力度。
  “以为例,公司过去‘一股独大’,除了国有股剩下的都是散户,但现在,公司引入了非公资本的一些股东。这样既扩大了企业规模,增加了企业盈利,同时也使企业股东更加多元化,管理更加规范。”宋志平表示。
  同时,中国建材还加强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中国建材的职业经理人来源主要包括三种:一种是国有企业转化的,还有一种是社会招聘的,第三种是混合所有制过程中引进来的所有者。公司正在推进整个职业经理人的制度建设,包括培训工作、考核工作等。公司制实际上核心理论是委托代理,在这个过程中,董事会的成立实际上只完成了委托代理的一半,还有一半便是职业经理人制度。”
  在宋志平看来,如今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具备了若干“新”的特征。
  首先,体制机制出现了较大变化,以中国建材为例,公司十年以前尝试董事会试点,成为公司法下的有限公司,成立了以外部董事为主的董事会。
  其次,不少国企都进行了上市改造,目前整个国资委旗下的央企中,上市的资产占比能够达到80%。
  再次,包括薪酬制度改革等在内的内部机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外,从定位方面看,过去的国企往往无所不包,现在的国企则主要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行业中。
  宋志平认为,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机制。其一,需要所有者到位;其二,发挥企业家精神;其三,建立让企业利益、员工利益和管理层利益正相关的关系。“国企改革的核心是机制问题,改革归根到底是要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柯敏 SF164【聚焦热点】宋志平: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该怎样推行
我的图书馆
【聚焦热点】宋志平: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该怎样推行
&&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对此,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的理解是,国有企业改革一方面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引入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增加董事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业化,这是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很多央企已经实现了股份制上市,进行了公司改制,不再是传统的国企了,但是干部管理方法仍然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方法,不适应现在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要求,所以必须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的要求进行改革,职业经理人是个突破口。”“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明确到底干什么、怎么干?”宋志平强调,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改革难点在于,这次职业经理人改革要解决什么?从哪儿切入?特点是什么?从半职业经理人到职业经理人在国资委的指导和推动下,近年来,包括中石油、中国建材、中粮集团等在内的很多央企都在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职业经理人制度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宋志平认为,对经理人员的管理要从国有企业管理变成职业化、市场化管理,确立市场化标准,围绕职业化的能力、职业化的操守、职业化的待遇等方面来进行管理,这是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建设的必然方向。通过多年的改革,现在绝大多数央企建立了董事会,有的企业已经上市,管理者多少都有了点职业经理人的味道,“但很多只能称之为半职业经理人”。宋志平解释道,多年来国有企业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与市场经济基本融合,现有的经理人也不再完全是行政任命的,不过还没有达到完全的职业化,这就是所谓的半职业化。事实上,半职业经理人还在不断完善市场化管理方式的进程中,但是缺少制度,缺少规范,相当于是自发地发展。这次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职业经理人彻底职业化。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宋志平认为,就是要把职业经理人的要求、制度建设起来,同时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身份的市场化,就是实现人的关系的市场化;二是管理的契约化,就是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和权利。这里面涉及到一些关键问题,比如职业经理人身份的确定。现在很多干部心存疑虑,觉得自己是国有企业的干部,档案在公家,如果今后转化为职业经理人,档案怎么管理?宋志平的想法是,档案不能在原来的管理体制下,要脱离企业,可以放到以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为核心业务的机构中,真正纳入社会管理。强调现有人员转换原则很多人认为,职业经理人应是公开招聘来的,越公开越好,但宋志平却不这样认为。他强调,这一次进行职业经理人改革还是要强调现有人员转换的原则,大规模“空降”职业经理人的想法并不现实。很多国有企业都开展过高管人员的公开招聘,最终胜出者大多有国企工作经历。宋志平说,西方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很少进行全球招聘、网上招聘,他们的管理者多数是从工作中逐步遴选出来的。所以职业经理人主要建立在现有人员转换的原则上,逐步增加社会招聘力度。职业经理人是市场化的、流动性的,但这种市场化的流动性和个人对企业的归属感要结合起来,忠诚于企业是基本的职业操守。西方跨国公司也有很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终生只服务于一家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曾经进行过几次社会招聘,招聘到一些高学历人才,有些人还有显赫的简历,但这些人最终大多因为不适应企业文化,留下来的并不多。宋志平认为,公开招聘、网上招聘要慎重,国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改革不宜变成全球大招聘、网上大招聘。他强调,“要明确职业经理人以现有经理人转化为主,这对企业里的优秀管理者也是个鼓励和肯定。外来的和尚并不见得会念经,不然经念不好,外来的和尚难受,家里的和尚也难受。”“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首先要处理好市场化和向心力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反而会有负作用。”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等专业性岗位或通用型人才比较适合公开招聘。中国建材集团的总会计师就是公开招聘来的。而多数高级管理岗位,需要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历程、经营情况和未来趋势等比较熟悉,由现有人员转化更为适合。宋志平说,虽然企业可从社会流动人才中吸收一些精英,但企业还是要立足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包括经理人队伍。“在职业经理人身份转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干部必须明白自己是从中国建材成长出来的职业经理人,不能认为档案脱离企业就是把大家都推出去,而是要把自己作为市场化人员来看待。”“把关系放到人力资源机构,要签契约了,好处是有了市场化的身份、市场化的待遇,压力是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将更大。对于不适合进行市场化身份转化的人员,企业也要为他们做好相应安排。”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所在的位置: > >
国企人事制度改革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基层企业对尽快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呼声较高。
在国资领域的人事制度改革中,一直希望将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配置人才相结合,但实际上,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僵化人事体制依然存在。
目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下”的方式主要是到龄退休和干部交流。因业绩不佳、效益下滑、安全事故、廉政问题、能力不胜任等不在状态的情况而“下”的数量有限。
在央企逐步实施董事会改革后,如何赋予董事会人事决定权、建立进退有序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成为央企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央企二三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或上市成为混合所有制公司后,如何利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制度优势管好人、用好人也是很多央企的实际需求。
央企中的中国建材集团近年来联合重组了几百家私营企业,一般在新组建的企业里为私营企业保留了30%的股份,从而已经形成了一大批混合所有制的企业。联合重组时,多数原来的私营企业创业者继续担任新企业的管理者,直接转成了规范治理企业的职业经理人。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曾表示,中国建材职业经理人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企业自己培养,第二种是从市场上选聘,第三种是跟着重组企业进来。中国建材对于职业经理人,坚持按市场论价,根据做过什么,有多大能力,有没有职业操守,给出职业化待遇,做不好也有退出机制。
除企业之外,如何在更高层面规范职业经理人制度也成为国资部门近期探索的重点。日,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喜武主持召开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专题会议,会议就研究了关于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工作方案。(来源:中国职业经理人官网)
[ 12-21][ 10-12][ 08-26][ 04-15][ 12-30]
【字号 大 中 小】
闽商风采展
职业经理人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还没有账号?
宋志平:我是如何做国企“混改”的
沈念祖 何云欢 23:55
沈念祖 何云欢
一位眉毛浓密,目光有神的中年男人一进门,大家纷纷起身。很难想象这个连实习生都一一握手发名片的慈眉善目的男人,曾经先后把两家企业带进世界500强。
世界上拥此殊荣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日本的稻盛和夫,一个是眼前这位说话不急不缓,带着笑容的宋志平。他现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曾任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
他把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两家国企的成功得益于&较早发展了混合所有制&。
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宋志平在国企耕耘了36年,历经国企市场化的风雨变革。面对中建材和中医药因迅速并购引发的质疑,他没有争吵,最终用成绩说话。他说自己从来不发脾气,&这是我最大的优点。&
在担任&双料董事长&期间,他成功整合了两大行业,中国建材与上千家企业&混合&,国药集团也&混合&了六七百家企业,这一模式又被称为&宋志平模式&。去年,两家企业都被列为混改试点。
日,宋志平荣获&2014中国创新榜样&年度大奖,获奖理由是:作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他有审时度势把控风险的智慧,更有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能力,他在构建他心目中的混合所有制&理想国&。
作为混改的先行者,宋志平也经常受邀参加一些民营企业家年会。几百位企业家围坐,他是其中少有的央企领导人,有人开玩笑说,羊群里来了一只骆驼。宋志平却觉得国民融合将是一种&新常态&&&他一向保持包容达观的心态。
两个小时的专访,这位敢于向国企开刀的企业家一直保持着温和的微笑,没有急躁,也没有骄傲。
谁来做宋志平,都会这样选
经济观察报:你为什么能较早地捕捉到混合的先机?确定为试点单位后的这8个月,中国建材集团在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和探索?
宋志平:无论是中国建材集团还是中国医药集团,原来都是底子薄、资本金少的&草根央企&,行业整合、发展混合所有制都是出于生存本能。最初的改革是被迫的,但最终我们都是循着市场经济规律和逻辑,顺势而为。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顶层设计,一个是各家企业的首创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里,从顶层设计来讲,主管部门搞了很多次调研,大的框架基本做出来了。
中国建材集团的混合所有制试点方案已经正式批复了。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是试点单位,是实践者,所以要先行先试,创造经验。下一步要做的,一是积极引入非公有制的战略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参与到企业改制里来。把民营企业的市场化拼搏能力、竞争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引入到国企中来,这是一个根上的问题,也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第二,探索员工持股,制定指导意见;第三,全面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第四,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
以前,中国建材允许民营企业占30%的股权,现在已经突破了,将来中国建材的目标是做第一大股东,让民营企业占更多股份。
经济观察报:业内专家曾对你的&宋志平模式&表示出质疑:若原来一个相互竞争、相互厮杀的行业本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没有定价权的,但是通过某家国企在一个行业的整合,就突然有了定价权,这会不会产生一种新的垄断?
宋志平:这个问题非常好。在处理过剩经济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早年的做法是先进行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但简单的优胜劣汰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老板跳楼、工人失业、工厂倒闭等,付出的代价太大。现在的做法是通过收购兼并。
那兼并重组会不会导致垄断呢?我在近期出版的《我的企业观》一书里讲了垄断的三种形式:一是行政垄断,二是自然垄断,三是经济垄断。一个企业要不要垄断,取决于它有没有垄断意识和垄断行为,比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如果企业市场占有率很高,但是价格很公平,很照顾客户的利益,那就不能叫垄断。
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中国建材集团所在的基础原材料业压力很大,但我们去年的效益增加了13%,整个水泥行业还赚钱,去年赚了766亿,今年赚了780亿。水泥行业能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有一个合适的利润,有生存空间,这就是中国建材集团对这个行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中国建材大规模联合重组的推动下,中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从2008年的16%增加到现在的53%,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70%到80%的集中度,仍有差距。而且部分地区集中度还很低,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低价倾销等问题非常严峻。实际上,我们不具备垄断的条件,更不会有垄断的行为。相反,我们必须致力于增加集中度,培育领袖企业,推动市场逐步走上竞争有序、价格稳定、充满活力、健康运行的发展道路。
经济观察报:你是一位很开明的领导,你会选择兼并重组的方式,而不是你死我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会不会因人而异?
宋志平:我相信,谁来做宋志平这个位置,都会选择这样做。恶性竞争的弊端显而易见,质量不能保证,住的房子都有可能倒掉。中国的牛奶打价格战,结果就是奶农加三聚氰胺。因为三聚氰胺的事情,大家不相信国内奶粉。企业只有取得了合理的利润,才能保证质量,质量是有成本的,企业有了利润才能搞技术改造。
我希望要理解这些过剩行业,应该支持他们重组整合。
经济观察报:完成混改之后的企业应该怎么管?
宋志平:经过混改之后,企业将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因此应该按照充分市场化的机制运营,而非简单套用过去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我对所有者到位抱有很大希望。国有企业是逐层级授权管理的,这就导致管理者本身并不是所有者,而是国家授权的代表,而一个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资产都是自己的,拿走他一个烧火棍都会跟你急。而非公有制的所有者是到位的,他们的利益与企业效益有着天然的正相关,国有资本要借助非公所有者到位的天然机制、市场机制,让企业产生市场活力,让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能够充分发挥国有和民营各种股东的长处,建设充满市场活力的董事会,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国民共进的&茶水论&
经济观察报:现在社会上不是说&国退民进&,就是说&国进民退&,难道国企与民企的关系是水火不容的吗?
宋志平:2010年,针对社会上&国进民退&的质疑,我提出&国民共进&。混合所有制不像大家所讲的,国企、民企好像是水和火,必然会引发矛盾,我更喜欢把两者的关系比作茶水,水可能是国企的,茶叶可能是民企的,但变成茶水之后就没办法分开了,也没必要去分。我有一个公式:&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这个公式是中国建材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核心思想,也是我们为收购企业的管理模式做出的解释。
中国建材已用事实证明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竞争力,国资、民资完全可以实现共赢多赢。现在有的民企不愿意跟国企合作,认为国企效率低、搞垄断。有的国企认为民企不规范,担心国有资产流失。这两种说法都比较偏颇。正确的是将二者合二为一,不是国退民进,也不是国进民退,而是国民共进。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以融合经济为特征的企业所有制的&新常态&。国企需要民企的拼搏精神和市场活力,民企也需要国企的规模和实力,这是优势互补、互相需求。最终的目标不只是民企的钱加国企的钱等于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民企的活力加国企的实力等于更强的竞争力。中国建材这些年混合了上千家企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反水的,这就说明混合所有制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混合所有制并非一混就好,或者一混就灵,要让不同的资本混合在一起,如何混合,还是大有学问的。
经济观察报:混合所有制中会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这是目前政府和公众都非常关注的事情。
宋志平:国有资产是否流失,关键在于有没有制度保障,相比当年国企改制的时候,今天国企的各项制度比较完善,评估、包括资产买卖的交易所都很完善,完全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做到国有资产不流失。
国企改革:不要&夹生&
经济观察报:你是如何评价当前国企改革的进程?
宋志平:现在国企市场化的程度已经非常高了,但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还带有行政管理的色彩,有点像中间夹生的烤红薯。两头的资本、银行都市场化了,但中间的组织机构、人员、思想和机制还是半市场化。我们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率,把中间部分也&烤透&,不能有夹生。
经济观察报:如何避免国进民退?
宋志平:在推行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民企还存在一些疑虑,比如说经营决策话语权的问题,其实这是改革的应有之义。我们希望民企与国企混合以后,能参与决策、共同经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所有者到位。但现实的问题是国有资产往往占比很大,民营资本相对较小,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探索通过优先股等方式,起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引入市场机制、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的多重作用,真正发挥混合所有制的市场功能。
你可能还想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47号院甲11号
邮编:100011 电话: 传真:86-10-
Copyright @ 经济观察网
鲁新网备案号:宋志平:混合所有制将成为企业所有制“新常态” - 理财咨询 - 德州新闻网 - 权威媒体 德州门户 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兴德论坛,德州论坛,兴德微博
宋志平:混合所有制将成为企业所有制“新常态”
来源:新华网 时间: 17:59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整整一年了,围绕深化国企改革,这一年里从中央到地方都投诸大量精力,一些共识正逐渐形成,一些深层次命题也逐渐显现。针对国企改革目标、新型国资监管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观察网专程采访了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宋志平既是以往国企改革的实践者,也是今天国企改革的探路人。采访中,就企业观察网记者提出的一些改革的前沿性话题,他逐一做了认真坦诚的回答,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思路,宋志平指出,混合所有制以融合经济为特征,应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创新点。他认为,今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应形成三足鼎立的微观经济格局,而混合所有制将是企业所有制的“新常态”,不应有谁吃谁、谁混谁的担心。
企业观察网:目前,全国各地正掀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热潮。但事实上,从前搞的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也不是新概念,现在为什么大家将其看得这样重要?
宋志平:我们在国企改革的第二个阶段就认识到产权多元化的问题,党的十四大就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多元化股份制,十五大、十六大都提到混合所有制,因此我国国有企业推进和民营等企业的合作和上市,为今天推行混合所有制打下了基础。
但在以前国有企业以股份制形式上市的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引入资本,而把市场化机制挡在了外边,结果大部分成为国有一股独大并戴上了“国有控股”的帽子,仍按老的国有企业的办法运作,在企业中既不能对管理层实行中长期激励,也不能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更不能搞员工持股,甚至还清理了一些企业原有的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政策,导致一些国企在改革工作上的退步。因此这次发展混合所有制时没有再提“国有控股”的概念,国有经济成分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是股东身份,不再是上下级,更不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混合所有制企业才能真正引入市场机制,才能真正受民企和市场欢迎,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我理解,引入市场机制应包含三个内容。一是把真正的所有者引进来,让所有者真正到位。二是选拔、培养和保护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企业家是偶然性因素,可遇不可求。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区别是,企业家是把企业发展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是“我要做”;而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是完成业绩目标,是“要我做”。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能简单地用行政方式选人,而要依市场方式选人用人,企业的领导团队应以企业家为核心,确立企业家在经营决策中的核心位置,确保企业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长期稳定的领导地位,而不是在行政干预下走马灯似的换人。三是建立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企业效益正相关的关系。
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坚持“三优先”原则。所谓“三优先”,即在活力和控制力之间,应是活力优先,有活力才会有效益,如果忽视活力,竞争领域的企业往往留给国家一个烂摊子;在开展员工持股和引入机构投资人之间,应是员工持股优先,打造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是企业持续而强大的发展动力;在利润和收入之间,应是利润优先,不盈利的业务原则上不做。当然一些具体做法还要继续探索,但应该立足于试,不设框框。
企业观察网:现在社会上对混合所有制的议论很多,但主要概括为两方面的担心。一部分人担心会造成新的国有资产流失,另一部分人担心民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被搞新的“公私合营”。
宋志平:有这些议论是因为大家在对中央搞混合所有制的认识上还不清楚,其实混合所有制是指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新型所有制形态。在这样的公司,国有股权和非公股权都是平等股东,大家共同出资构成有法人财产权的公司,国有股东和非公有股东的权利都神圣不可侵犯,因而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
由于我国历史上有过“公私合营”和改革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大家有这些担心是正常的。但正是有过去这些教训,这次把混合所有制提升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也是告诉大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我国经济领域企业所有制的“新常态”,不是过渡的短期形式。今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应形成三足鼎立的微观经济格局。
混合所有制企业既不能被简单当成国有企业,更不是民营企业,搞混合所有制不是把非公资本国有化,也不是把国有资本私有化,不应该再用非公即私的传统思维思考这个问题,混合所有制是以融合经济为特征的新的企业所有制形态,这也恰恰是这次改革的创新点。另外,混合所有制也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种优势的互补,不单是资金投资的事,我以前讲的“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的公式就是这个道理。
企业观察网:最近有民营企业家提出,搞混合所有制企业,如果国有企业控股就不参加,媒体也提出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民营占股比例的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里国企、民企到底是谁混谁,您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
宋志平:我注意到了这些问题。首先说,搞混合所有制是把资本和资源要素组织起来,在市场中取得利益最大化,因而投资各方都要从公司发展中获益。控股比例应取决于各方的实力和条件,不应事先设定。当然,如果是集团化投资,往往从财务并表考虑提出一些股比要求,如50%以上可以合并收入,20%以上可以按权益法合并利润,但这些是一般性企业行为,和国企、民企性质无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方股权也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各方的投资比例,无论国有和非公资本各方股东占多少,无一例外都应按混合所有制企业对待,不再看成国有和民营企,因此不应有谁混谁的担心。
如果站在更高层面,我也想和民营企业说,民营资本进入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税收,另一方面提升了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的收益,这两者都可视同民营资本对国家的贡献,这也可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民营资本所发挥的特定作用。
企业观察网:最近您提出在混合所有制中引入国有优先股的概念,请问这是怎么考虑的?
宋志平:其实优先股的概念我们国家刚刚引入,许多人对优先股的理解只停留在引入社会资本,用扩大社会资本的方式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层面上。但浙江一些国企在2000年改革时探索用保底分成的方式把部分国有资产作为优先股,再把部分资产转为普通股和员工持股共同组成公司,取得了成功。这就使我想到把国有资产部分量化成优先股,部分量化成普通股再和民营资本合作,或进行员工持股的探索。也就是说这种国有优先股是用国有资本形成的,这样就解决了在改制探索中国有资本过大、民营企业难以参与、员工持股资金有限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应该是个不错的方法。
用国有优先股改制有三种办法:一是部分量化为优先股,部分量化为普通股,民营资本或员工持股企业的投资用普通股进入,提高民营企业和员工持股企业进入的积极性和经营决策的话语权;二是一些科技和新兴产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可把国有资产全部量化为优先股,交由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员工持股公司,完全由员工持股公司经营,国有股东优先享受股息;三是把一些相关资源量化成优先股,交由发展较好、效益较高的民营企业,国有股东只收股息不参与经营。
企业观察网:有人问,为什么管理层的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员工持股只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才能执行,为什么不能在国有企业推行?
宋志平:这就牵涉到我们以前总讲的企业所有者到位的问题,国有企业里的管理都有国家委派的代表,是虚拟的投资者;但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里非公产权的代表是天然的所有者代表,在这些企业,如果你拿他一根烧火棍,他也会和你急。在国有企业,由于对激励标准没有真正所有者做参照系,激励政策很难确定;而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的所有者会根据激励政策做负责任的考量,而国有产权代表也有了决策的参照系,即个人在企业里有真正的股权,他们都愿意奖励经营者,我们有什么不可以呢?所以我们就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管理层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持股机制。
企业观察网:关于员工持股好像上一轮改革时不大成功,另外员工哪来那么多的钱持股,还有员工持股以多少比例为宜。
宋志平:不能笼统说上一轮员工持股不成功。其实今天发展起来的一些企业如海螺水泥、中联重科、上海绿地和山东信发等,都得益于员工持股的机制。上一轮搞全员持股的企业的确有的不成功,但我想原因未必是发生在员工持股机制上,大多数可能还是出在产品结构和企业管理上。当然,今天讲的员工持股可能更多的是指管理、技术、业务骨干的持股。
关于员工持股资金的来源确实是个现实问题,现在中关村、张江等高科技开发区施行了把近年来新增利润切出一小块作为公司技术骨干的持股资金来源,国资委在这方面也开展了试点。
至于员工持股比例,我认为至少应在三分之一左右,搞员工持股不应当简单视为一种对员工的奖励行为,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持股公司真正在企业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员工持股公司的引入可以解决结合员工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形成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可以解决企业民主决策、杜绝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的问题,可以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和企业内部平等制衡的问题。
企业观察网:也有人提出搞混合所有制是与少数非公资本合作,忽视了广大个人投资者的平等参与机会,会加大不公平,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宋志平:关键看要解决什么问题,混合所有制的着眼点是把市场化机制引入企业,这种机制的核心就是所有者真正到位。在企业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公司在多元化改革过程中,两种倾向都不可取:一是一股独大,即由大股东一家掌控公司;二是股权过于分散,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股东无法统一意见,或无人真正关心公司的发展,公司的权力往往被经营层所操纵,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内部人控制”。
所以我认为合理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应该是由国有经济资本和两三家非公资本组合形成公司的战略投资人,其余由财务投资人和散户股民自由进入,这样既保证企业有负责任的股东,也能使广大的投资者有高额的回报。试想,一个股东过于分散的决策低效的企业,对广大投资者来讲必然也是灾难。
企业观察网:宋总您做国企领导人多年,现在您大力提倡混合所有制,不怕议论吗?
宋志平:首先我想说,搞混合所有制是我们国企改革的重大举措,搞混合所有制是探索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和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混合所有制不是把国有财产私有化,当然也不是把私有财产国有化,而是双方交叉持股、互相融合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形态,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有经济和市场有效接轨的重要方式。
在竞争领域,国有经济的实现方式是混合所有制,而不是国有企业,在公益领域是靠国有企业而不是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都是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规范化运作、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和做好服务,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任务是进一步市场化、提高效益、让包含国有股东在内的所有股东利益最大化。认真研究和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模式是对国有经济和市场接轨的重要实践,是为提高国有经济活力和主导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我没有太多的担忧。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德州新闻网 电话: 电子邮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经理人与国企薪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