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报名西点军校校很出名啊,中国有类似的吗?

请问中国学生可以上西点军校吗? 可以的话,学费是多少?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日至9月13日,雷锋纪念馆馆长张淑芬随抚顺市赴美友好经济代表团到美国专程收集雷锋精神对美国西点军校的影响。到了西点军校后,张淑芬在对外公开的游...
美国西点军校,素有“美国将军的摇篮”之称。许多美军名将如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布莱德利等均是该校的毕业生。这些名人在校期间的...
介绍的可能详细了一些,就当给大家增长一下知识吧,思考着学长不要介意哦^_^
美国国防大学
创建于1976年的国防大学直接隶属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是美国最...
告诉你吧,集中营里都不可能这么封建!
答: 美国大使馆安检对宝宝影响大吗?自己过几天到国外去的,希望多了解一下。
答: 1、单纯的“留学服务机构”应属于商务服务行业。
2、在你描述的经营范围当中,如果属于盈利性的、业务培训或为出国留学服务”的话,应到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审批或备案,才...
答: 泰国属于宗教国家(佛教)
只是旅游事业很发达
但是社会不是很稳定
科学方面也不怎么好
留学生去泰国通常是学习酒店管理之类的课程
答: 到所在地的教育部门找自考办公室询,审核加盖公章即可。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f580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当前位置: -
沈南鹏江南春眼中的神秘人:西点军校里的中国奇迹
在听说我那位财经作家朋友与香港一位影星陷入热恋之后,我找出了他送给我的一部手稿。我那位喜欢背唐诗并且能够发出“大灰机”标准音的老友在便签中提到了鲁迅和博尔赫斯,还提到了李普曼、弗里德曼以及加尔布雷斯和李白。他嘱托我以观察员的姿态持续关注一位叫杨大陆的年轻人。如果确实存在这么一个人的话。“我相信他不是成为一位将军就是会成为 一位富豪。他具有成为首富的特质:、热情、坚持、旺盛的精力以及冒险精神和纪律性。”&#年夏天,确切地说是7月13日的黄昏,先是逐渐阴霾的天空,接着便下起了绵绵的雨。我在那个阴雨的黄昏到了北大,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那座迷宫般的院落里找到了一个角落。”他便签中写道,“正是那个夏天,我已经沉迷很久。我觉得自己离群索居、不属于任何一个群体,对于身边发生的一切保持着麻木的状态。如果仅仅是冷眼旁观,倒也说得过去,不幸的是我似乎觉得自己连冷眼旁观的兴趣都没有了。但北大国际MBA(BiMBA)美方院长杨壮教授讲了一个故事,使我对那个黄昏的颜色产生了某种意念上的变更。” 以下为那份手稿全部内容。人人都在谈论杨大陆,仿佛在谈论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在他们眼里,他的离奇故事足以写成一部厚厚的小说,或者拍成一部至少一百集的电视长剧。老实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杨大陆这个名字,最初我还以为是一个台湾军官因为思念大陆而给儿子取了个如此富有象征意义的俗名。然而恰恰相反,杨大陆不是一位台湾军官的儿子,而是一位大陆军官的儿子,这就不能不教人产生某种疑惑了。这个素未谋面的离奇人物是那么富有吸引力,这让我感到惊奇。每次朋友聚会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有一个叫杨大陆的小伙子……”的确有一个叫杨大陆的小伙子,但我从来不知道他的故事真实性几何?他长什么样子?他为什么如此离奇而富有吸引力?关于杨大陆,事实上我所知甚少,从未掌握过第一手的材料。如果硬要我告诉你杨大陆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根据我所了解,以及道听途说的种种奇闻逸事,以及我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我大致可以描述出一个模糊的人物—在成为美国陆军士兵以前,杨大陆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孩子。他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军官,母亲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他的祖父是一位老红军。总之,这是一个极富革命传统的军人家庭。他一定听说过很多传奇的英雄故事,自小便受到战争回忆的熏陶。他一定见到过很多将军,他们偶尔会向他描述铁血时代的种种场景。他的祖父也一定会告诉他,将军是一个多么令人崇敬的群体。“我长大了想做个将军。”他时常想像自己穿上将军服的样子,佩戴着各式各样的勋章,挥动着手臂,接受部属的仰望。但他从来没有看清楚自己的脸。在长长的一段岁月里,他的脸因为隔膜而变得模糊不定,就像沉淀在水底,而水面上全是波纹。可是,将军,杨大陆不停地梦到他,尤其初中偶然读完两本书后,开始变得格外真切。杨大陆已经十多岁了,他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人物传记,尤其是军事领袖的传记。有一天他打开了两本书,一本是《巴顿将军传》,一本是《李将军传》。他的心被深深震撼了。要知道,那是多么性格鲜明的两个家伙,他们经历了美国历史上真正的铁血时代,成为改变美国的传奇人物。“乔治。巴顿还代表美国参加过奥运会呢!”如果仅止震撼倒也罢了,他却偏偏树下了远大目标,希望自己有一天走进西点军校成为一名杰出的毕业生。这简直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其实,杨大陆也知道这个梦想无法实现。他也从来没朝着实现这个梦想做过什么努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的想像中,场景越来越清晰。譬如有一天他幻想自己看到了自己身着灰色的西点军校校服,成为“坚不可摧的灰色长队”中的一员。他看到了广场上飘扬的西点校旗,在灰色中点缀着闪光的金色。他把自己想像成了1955好莱坞电影《灰色长队》中的人物,穿着西点的军礼服,戴着黑色大沿高帽,上缀羽毛和彩带,身上是白色的武装带,下面是白裤子,更下面是黑皮鞋。他和佩剑、长枪一起,站在那里仰望星空……慢慢地他长大了。几年后,父母离了婚。他开始在北京的街头晃悠,看起来像一个十足的小混混儿。他游荡在北京的各个角落,尝试各种堕落的生活。他想像不到未来,因为根本没有未来。这丑怪的生活让人意志消沉,就像生活在远古和蛮荒部落,或者生活在疯人院中。有时候他会感到忧伤和迷惘,有时候他什么也感觉不到。对于一颗麻木的心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出悲剧。如果偶尔恢复想像的能力,他也只是为自己的西点梦费过思量。这是他惟一的梦想,要破灭了。哈德逊河谷很美,但对他来说很遥远、很模糊。他那不幸的母亲去了美国,在赌城拉斯维加斯谋了个女招待的职位,收入算不上高,工作也算不上体面,但糊口应该不成问题。她听说了杨大陆的北京的糟糕生活后,应该甚为焦急。她的前夫也看到了杨大陆的堕落生活,觉得他这样下去无疑是自我毁灭。计较了许久之后,他们终于决定将杨大陆送到美国,到他母亲的身边寻找翼蔽。那一年他15岁。这本来是一个庸常的破裂家庭的故事,离奇一点儿也不过是个《北京人在拉斯韦加斯》,或是一部《拉斯韦加斯灰姑娘》。但杨大陆似乎在这时候重新找到了儿时的梦想,决定与命运进行一番搏斗了。我们可以想像,有一天他突然又想起了乔治。巴顿和罗伯特。李,他想起了五十多年前欧洲战场上坦克的履带碾过了阵亡士兵的尸体,一位飞扬跋扈的将军挥起了他的手臂,驱赶士兵走向战场。时间要是再往前推移八十年的话,另一位同样飞扬跋扈的将军,在隆隆的炮火声中紧紧抱住阵亡的兄弟的尸体,他轻轻地替他合上眼睛,内心说:我一定要带你回到南方,回到我们的家乡……这些美丽的传说,顿时凝固在杨大陆的残酷青春中。在他还小的时候,梦中的西点是那么遥远,可是现在,他与西点却是如此的靠近。他心底的冲动又开始跳跃起来,沉溺的西点梦又复活起来。那神秘的西点军校,那壮伟的哈德逊河谷的要塞,还有美国名人殿堂,以及传诵了几个世纪的种种名人名言……多年之后,杨大陆或许会意识到,西点出产最多的并不是将军,而是 ceo.1500多位,这就是作为商学院的西点为这个资本世界提供的奉献,它超越了哈佛和诺顿,超越了牛津和剑桥,控制着全球经济。它构成了杨大陆的命运。事实上,我不太想费力地勾勒杨大陆的生平,因为我所掌握的材料即使对他进行简单地勾勒都无法满足。我对杨大陆的热情不搀杂个人的好恶以及对这个传说英雄的铺陈与渲染,而是希望借此勾起每位有头脑的人对一个极为独特的北京少年的注意力。要知道,虽然写文章方面我算是个老手,可我反对制造神话的人类天性。对于出类拔萃的人物,我喜欢还原他们的原生态。但倘若是一个普通人呢?你不可避免地就得抓住他生活中一些令人诧异或感到迷惑不解的事件了—反正怎么说这些事件都无法编造出什么神话来。在我的想像中,杨大陆在美国读完了高中,到了考大学的年龄。他是如何读完高中的?他的高中生活经历了什么?对此我一无所知。但我可以想像一个北京少年在美国的孤独、压抑和成长的焦虑。他是不是在每个夜晚都会想起乔治。巴顿和罗伯特·李?他是不是每次想起他们的时候都会热血沸腾?他是不是就在这不停顿的想像和热血沸腾中过完了这三年,然后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走向西点军校了?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秘密。我们惟一可以知道的是,当他咨询如何投考西点军校时,他遇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来到美国已经3年,迄止今日他尚未取得永久居留的资格,而西点军校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的招生要求,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美国人。没有美国国籍的是无法进入西点军校的,因为西点军校培养的是美国陆军军官。我们可以想像杨大陆是如何在痛苦和惊骇中粉碎了自己投考西点军校的梦想,他又是如何走在一条封闭了的大路上,四处张望,四处迷惘。四面都是墙,没有出路。他陷入了痛苦中不能自拔。难道他只能与西点如此靠近,却永远无法走进那扇门吗?他不甘心。四面都是墙,没有出路。他要冲开一条出路。他要获得绿卡。他站在那里,将四面墙壁上上下下地看。他想着这个世界,飘散流离、旋转不停。战争的场面在他头脑中碰撞。他看到了自己挥动的手臂。“我的感觉真真切切,如果我不能进入西点,就意味着整个人生的毁灭。”他说。事实上这只是他的自我欺骗和自我鼓励。如果他没有进入西点军校,他又会迎接另外一个人生。也许后面一个人生中会有更多的遗憾,但它毕竟是个人生。现在,他只想要这惟一的人生。他后来所有的表达,我们都可以理解为胜利者的志得意满、自我夸耀。他四处向人打听,该如何获得绿卡。或许他遭遇过歧视和羞辱,他的行动被当成一个笑话;或许有人偶然地告诉他:“去参军啊!”他把所有听到的信息都视为一条可能的出路。他试着走每条路,最后发现只有参加美国陆军能够给他一张绿卡。那么就干吧。他说。他没有征求母亲意见,偷偷报名参加了美国陆军。他与陆军签署了一份服役8年的合同。他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后,哭着喊:“儿子啊,你这是把自己卖给了美国陆军啊!”但是她很快放弃了哭泣,因为杨大陆告诉了她,他要去西点寻一个前程。“好吧,如果你想成为将军,就去当将军,如果你想成为ceo,就去当ceo。”她告诉儿子,西点的履历至少有助于他在500强公司或华尔街谋一个高薪职位。杨大陆笑了笑,没吭声。他只想到命运,还未来得及想它的结局。杨大陆参加了美国陆军后觉得自己终于离西点军校越来越近,事实上,他已经身在西点。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只是一种机缘巧合,谁说得清呢!他被陆军分配到了西点军医院,也就是设施完整的凯勒陆军医院做护理人员。他的任务,主要是护理生病和训练中受伤的西点教官和学员,每天接受着来自长官的各种命令,然后像西点的学员一样回答:“Yes Sir(是的,长官)!”“No Sir(不是,长官)!”“I don′t know Sir(我不知道,长官)!”“No excuse Sir(没有任何借口,长官)!”“我觉得这是一个离奇的巧合,我被派往西点军医院,偏偏是这个地方。”他闭上眼睛。西点。在那里,他每天都可以看到颐指气使的教官、勤奋训练的学员。肯定有人对他提起传说中的“兽营”,而他肯定也看到过手拿军用望远镜、一身戎装屹立在西点军校图书馆大门前的乔治。巴顿的塑像。他也肯定听说过那个关于这座塑像的传说:巴顿当年在西点上学时很少去图书馆自习,于是人们就编排了他的段子,说巴顿已经站在图书馆门口了,但还需要借助一副高倍的军用望远镜才能找到图书馆在哪里。事实上,巴顿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将领,但他直至退役不过是位四星上将,阻碍他成为五星上将的,是他暴躁的脾气和糟糕透顶的人缘。杨大陆也正是在那里才知道,西点曾经有过中国人的足迹。北洋政府时期,有一位温姓上将就是西点毕业生,如今他依旧长眠于西点的陵园内。还有远征缅印的国民革命军将领孙立人,也曾求学于西点。可是他什么时候才可以真正走进巴顿和孙立人曾经读书的这所学校呢?他最初获得绿卡的心满意足早已很快被现实打碎—并不是获得了绿卡就可以进入西点军校,虽然不像长春藤那样选拔的全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翘楚中的翘楚,但想进入西点军校,却依然需要经历极为苛刻、对一个曾经的少年来说几乎不可能通过的选拔。而且,那面对的只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而他,杨大陆,现在已不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是一个美国大兵。噩梦。“那时候我一心只想获得绿卡,从来没想过得到绿卡后如何进入西点军校,”他后来说,“我知道获得绿卡是第一步。我脑子里全是第一步,没来得及想第二步……”如果没有第二步,那么杨大陆的第一步就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步的结果无法提供第二步的方向,就像下棋一样,杨大陆走出的是一步死棋。从噩梦中醒来之后,我想像中的杨大陆肯定极为沮丧。当他发现沮丧无法改变他的困境时,他便进行第二次冲破墙壁、寻找出路的努力。他很幸运,因为他后来又极为偶然地发现了一条规定:申请人如果符合一些特殊条件,可以寻求美国陆军部的特殊推荐。美国总统可以通过陆军部每年推荐一百名在美国军中服现役长达八年以上的美国职业军官的子女。陆军部还可以推荐85名优秀的陆军现役士兵和士官,85名优秀的陆军后备役士兵和国民警卫队员(均需有中校级长官来做最初的提名和推荐),20名其他军种的优秀军人和后备役军官训练团里的优秀学生,20名去世或特等伤残军人的子女,以及不受名额限制的美国最高勋章获得者的子女申请进入西点军校(王飞凌,《走进西点军校》)。(江南春后来告诉我说,他相信杨大陆具备一种ceo的超级天赋,学习能力。他能够在毫无出路的时候为自己找到出路。“就像我一样,”他说。)杨大陆肯定盘算了许久,发现符合自己特别身份的,惟有“陆军部还可以推荐85名优秀的陆军现役士兵和士官”。他知道,要获得陆军部的青睐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他必须向陆军部证明,他是这一年度中最杰出的85名士兵之一。对于一位身材不高、刚到美国生活了不久的北京小伙子来说,这是一件多么不可完成的事情!但杨大陆最终完成了,尽管里面有太多运气的成分。2005年夏天的时候,北大国际MBA(BiMBA)有几个人去西点访问,带队的是它的美方院长杨壮。一位西点教官邀请他们参加家宴。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和开放的国际化视野,那位教官还顺便邀请了几位非美国裔学生,杨大陆就是其中之一。家宴过后,那位教官将客人们带到自己的小橱窗前,向他们一一展示自己所获勋章,神态中不免有些得意。一边带客人参观,一边滔滔不绝地向客人们介绍自己获得这些勋章的过程。“长官,我也有一枚这样的勋章。”教官突然听到有人说话。他抬头看,是那位被他称为“来自中国的小雷锋”的杨大陆。他惊讶地看着这位稚气未脱的中国小伙子。杨大陆的语气很平静,这使所有人都感到异常诧异。杨壮后来说:“他才20岁呀,就如此地平和、成熟!我希望他成为将军,但以我个人经验来看,他会创立自己的财富王国。”杨大陆告诉这些诧异的人们,当他还在西点军医院服役的时候,有一天操练时,长官突然问:“有谁能背出我们的军规?”一片平静。没有人回答。过了片刻后,杨大陆喊道:“长官,我可以。”然后,这位“来自中国的小雷锋”流利地背出了全部的美国陆军军规。为了表彰他的优秀,那位长官推荐他受勋。于是,杨大陆获得了他在美国陆军服役期间的第一枚勋章。当然,这只是我听来的故事,尽管我可以辨别它的真伪,却无法详细而确切地说出杨大陆所获的那枚勋章的名字。不过,在美军服役,获得勋章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我曾看到一本书介绍说:“美军里,一般一级主管军官就可以推荐部下受勋或受表彰,以鼓励士气。成功地操办一次讨论会或调度一次大型活动的交通,就可以得到一枚勋章或奖状。所以,一名表现不错的军官通常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奖章和勋章。”即或如此,杨大陆能够获得一枚勋章也是令人惊讶的事情。有时候我会想,杨大陆在获得勋章的时候,是否曾想像自己有一天会变成像麦克阿瑟一样的将军?麦克阿瑟190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他是美军历史上受勋最多的军人。他退役的时候,拥有59个奖章和勋章,16条橡叶绶带和18个战役勋章,其中包括美国最高级的勋章—荣誉勋章。关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有太多激动人心的传说,譬如他如何因与杜鲁门总统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离心离德而在日被总统一道电令撤了职。“麦克阿瑟使我别无选择,我不能再容忍他的违令抗上,”总统说。4月19日,麦克阿瑟到国会进行了演讲,参众两院的议员欢呼到嗓门嘶哑。他说:“还在本世纪开始之前,我参加陆军,就是为了实现我孩提时代的希望与梦想。自从我在西点军校宣誓效忠以来,这些希望与梦想已经烟消云散。但是我还记得当时最流行的一首军营歌曲的迭句,歌词骄傲地宣称老兵不会死,只是悄然隐去。像歌中的老兵,我作为一个努力完成上帝所赋予他的那份天职的老兵,现在结束我的军事生涯,悄然隐去。再见。”在西点军校的历史上,麦克阿瑟是一个奇迹。他刚到西点时,常受高年级学生欺负,他母亲放心不下,又碍于校规而无法进校照顾孩子,就在校门外租房子住下,每周末与儿子见上一面,送菜送饭,嘘寒问暖。这美国式的“孟母择邻”成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麦克阿瑟也没有令母亲失望,他以各项全优、排名第一的成绩从西点毕业,38岁那年成为美军最年轻的将军。但麦克阿瑟不是杨大陆最崇拜的将军,乔治。巴顿也不是。杨大陆最崇拜的是曾经担任过西点军校校长的罗伯特。李。李将军与格兰特、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一起,被认为是西点四大英雄。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李将军是南方联军的统帅,是联邦政府的战犯,他在华盛顿近郊的地产后来还遭联邦政府没收。尽管是战败方的统帅和联邦政府的战犯,但李将军从来不缺乏美国人的尊敬和爱戴。有一天,我问一个叫的企业家,他怎么看杨大陆。陈兵说:“我们千万不要把他神化。他没什么了不起。他就是一北京孩子,机缘巧合进了西点。不过,美国陆军把他从一个北京混混儿变成了一位绅士,的确很有一套。”陈兵在2005年6月下旬与杨壮他们一起去西点访问,在那里他参加了西点军校6月27日的“R-day”(接收日、开放日)。在那一天,杨大陆正式走进西点,成为西点军校2005级新生。在西点,人们把一年级新生叫作“平民”。毕业于西点军校的拉里。R。杜尼嵩上校后来又在西点任教,他在《西点领导课》一书中描述的“R-day”是:进入校园的第一天—接收日(Reception Day),学员称之为“R日”—军校就剥夺了新生最基本的所有物:个人识别标志—姓名。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他们就像新生婴儿一样无名无姓、容易混淆。R日是一个精心组织的活动,由高年级学员不折不扣执行。一大早,大约三百名新生陆续进入校园。他们最先被拿走的就是对个人时间的自由支配权。简短训话之后,新生匆匆完成一连串任务,节奏很快,根本没有时间四处打量,看看自己身处何地、要去哪里。大多数西点毕业生对R日的形容都是“像无头苍蝇一样”、“迷迷糊糊”、“乱七八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对他在西点的第一天这样写道:“我想,如果给我们一点时间坐下来想想,大多数人……肯定会搭下一班火车离开。”男学员的头发短到几乎没有,女学员则剪成齐耳短发。平民的衣服必须脱掉。R日的一大半时间,新生都穿着灰色T恤、黑色短裤、齐膝黑袜以及沉重的高帮皮鞋,从这个地点跑向下一个地点。而考验他们的高年级学员穿着灰色制服,打扮得毫无瑕疵,身披红色肩带,表明他们是R日的指导者。新生没有个人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领导者提出的群体目标:在第一天的最后乐章—在广场举行的着装仪式中尽可能表现优异。到了这一天八小时的最后,他们出现在阅兵场地,穿着全套的学员制服,在带他们过来的父母和家庭成员面前列队行进。这才几个小时,他们就重生了。这是拉里。R。杜尼嵩上校的“R-day”,他在1962年进入西点军校。现在是2005年,杨大陆所经历的“R-day”里,有一千多名新生要遭受洗礼。不过,就像拉里。R。杜尼嵩上校说的那样,“这才几个小时,他们就重生了”。那一天是星期一,下着零星的小雨。西点军校新一届学员要在这天入学。所有程序都在6:30开始。陈兵在那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寻找一位中国的西点学员:杨大陆。他是15岁到的美国,参军陆军一年,取得美国国籍,今年考上了西点。小伙子非常绅士,彬彬有礼但又不乏自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20岁的年龄,他能表现的已经超越了同龄的大部分人,但愿他在西点成功!”杨大陆的所有家人都没有参加他的入学仪式。在“R-day”,杨壮的4个学生站在新兵方队的四个角上,仔细搜索杨大陆在方队中的位置。他们并没有看他。但在那一天,杨壮搞到了一个书包。书包上印满了西点军校所有2005级新生的名字,他在上面发现了“杨大陆”。这使他异常激动。在这个陌生而神秘的西点校园里,他在感情上把自己当成了杨大陆的家长。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杨大陆的传说。在这个传说中,我宁愿相信杨大陆是一个英雄人物。这个昔日的北京小混混儿如今已经成为西点军校中“来自中国的小雷锋”。无论你承认与否,这个矮矮的小男孩儿,是条汉子。他曾经被命运捉弄,但如今却屹立于命运的潮头;他曾经远离梦想,如今却将梦想紧紧地抓在手中。“我们离开的时候,杨大陆的除了体能外各项指标在他们连队里都是第一,体能是第二,”一位叫刘林的年轻企业家说,“听说现在体能也是第一了。”刘林也曾与杨壮一起访问西点,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梦想过去西点读书。“嗯,想想觉得不可能,就没再想过。”有一次他对杨壮说。“我相信梦想的力量”,我的那位作家朋友在便签上写道。然而我始终无法确信,他的梦想就是与香港女星陷入缠绵悱恻,并且对所有狗仔队员作出勇敢无知的轻蔑表情。多年以后,我给我的作家朋友回信:“我听说美国有一家叫清水的公司,创始人是一位叫杨约翰的美籍华人。这家公司的投资人包括黑木基金、白石基金、老鼠基金和粒子基金。这家公司紧随浑水公司大肆做空纳的中国概念股。但是在一份报告中,我发现清水公司控制的一家在中国内地投资了十二家小型科技公司,并且全部启动了创业板上市计划。的告诉我,杨约翰曾经使用过杨大陆、杨大路、郭大路或王动之类的中文名。红杉的说,杨约翰的人脉资源中显示出了西点军校的痕迹。分众传媒的江南春私底下说,他曾用军用望远镜远远望见过杨约翰,个子不高,一张稚气未脱的脸,残酷而坚毅的眼神,茫然而空洞……”“我不确信杨约翰是否即为杨大陆,但我确信,博尔赫斯曾经写过:这件事确实难以想像,但是不容人们不信,因为事实俱在。……虚假的只是背景情况、时间和一两个名字。”
精选基金数据:
资讯阅读排行
每周基金动态()
季度资产配置建议报告()
精选产品推荐()西点军校的选拔原则 - 简书
西点军校的选拔原则
第159封信丨从西点军校选拔原则,看我们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中国有句古话,好男不当兵,军人在很多人印象中是没有多少墨水的武夫。这可能是北宋以后形成的风气,在唐代讲的是出将入相,像名将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勣(就是评书小说中的徐茂功)和郭子仪等都担任过宰相。唐代诗人李贺写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类似地,边塞派诗人戴叔伦也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来明志: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美国今天的民风依然有点像当初中国的唐朝。在美国二战后13位总统中,9位正式服过兵役,很多上过战场,是战斗英雄,比如老布什、肯尼迪和约翰逊,艾森豪威尔就更不用说了。里根当过民兵,特朗普中学上的是军事学校,并且获得过军校生上尉(候补军官)的职位。算下来,没有军事履历的只有克林顿和奥巴马。除了校门口有一辆坦克,偶尔遇见穿制服的人员外,你看不出这是一所军校。其实从它的课程设置来看,和普通大学的差异也没有想象的大。进西点军校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首先成绩不能差,以两年西点军校招生的情况为例,报考的学生大约在1.4万人左右,最后录取1200多人。其中超过70%的学生在高中全年级的学习成绩排名在前5%,20%的学生排名在5%-10%之间,海军学院新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更好一点。在每年进入西点军校学习的1200名左右的学生中,90%是高中学校运动队队员,三分之二是运动队队长,都是体育非常突出的人。西点在录取时,对学生的品行和领导力有相当高的要求。申请西点军校(和另外两所军官学校),一般都需要获得军界领袖和政客们的推荐。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每年能向每所学校推荐30人,联邦议员能够推荐自己选区的两人,其他政府官员、陆军部长、海军部长和空军部长,军队里的其他领导人各可以推荐若干人,加起来4000人左右。讲到这种推荐方式,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这样是否会导致军政界精英人士彼此推荐自己亲友的孩子,造成近亲繁殖。这个担心没有必要,因为这些政客和军官是以自己的政治前途作担保,如果哪个政客推荐的学生在西点军校退学了或者被开除了,那么将是这个推荐人的政治污点,因此没有人愿意冒着损害自己名誉的风险推荐一个纨绔子弟进西点和其他军事院校。申请西点军校的高中生,不需要认识议员或者军队的高官,他们可以直接给后者写信希望被推荐。因此,这些推荐人反而是第一批审核申请者材料的人,然后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给予推荐,也就是说他们推荐的不是自己熟人的孩子。在《品格之路》一书中,讲到过马歇尔当时为了上西点,直接溜进白宫找总统推荐。西点军校的目标是培养未来军界乃至政界的领袖,因此它在招生时,非常看重领导能力,大约有300名新生在过去学校里是学生会主席或者全年级的班长(美国高中一个年级是一个大班),占录取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另外大约有700人是演讲队成员,占录取人数的一大半。在战争中,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很重要。从西点军校学生的素质,大家可以看出美国军官的素质。不过就是这样的精英,进了西点可没有人把他们当成天之骄子。在西点军校里,前三年学生被要求就是学会服从,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天天“Yes Sir,Yes Sir”地说话,因为作为一个军人,先要学会服从才能指挥别人。到了第四年,学生们开始学习战术指挥,这是尉级军官的基本技能。至于战略指挥,那是以后到了军队再回炉学习时要掌握的重点。美国军队强调军官的终身学习,要经常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作为中高级军官要学习战略,这是在各兵种的战争学院(War College,中国有时翻译成“军事学院”)中学习的,并不是西点教学的重点。再往上当到高级军官时,要学习国家的军事动员。作为未来军官的摇篮,西点军校所教授的主要课程并不是军事课,而是数学和工程类的课程,此外还有一些人文和艺术类课程,当然军事课程和相应的训练(他们叫体育课)是需要的。西点军校所授予的不是什么军事类的学位,而是清一色的工程学位,你如果光看他们毕业的专业,你还以为是从MIT(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每一位从西点毕业的学生,都要学习16门核心课程,它们是3门数学课、物理、化学、地理、IT和计算机、文学、历史、写作、哲学、领导心理学、经济学、政治科学各一门,此外再从数理化生物中根据专业的不同挑选两门。另外,每个学生还要学习3门工程学的课,8门“外语、国际关系、法律、领导力”的课程。而真正所谓的纯军事专业课只有10门。至于为什么这样培养军人,因为在西点看来,好的军人是具有理性思维和专业知识的人,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一介武夫。从他们选拔人,培养人的方法,对美国政治军事精英们对未来领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比西点军校对学生的要求,我们或许更清楚我们自己应该具备什么能力。万维钢
周末小议丨竞争不充分的领域里,才有英雄从二十世纪后期到现在,还有哪些物理学家是你熟悉的呢?……霍金吗?事实是现在活跃的物理学家的*知名度*,远远不能跟爱因斯坦那一代人相提并论。如果那一代物理学家是元帅和将军,这一代物理学家只能算连长和排长。这当然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一个原因是那一代物理学家都赶上了好时机,当时的物理学还是个年轻的科学,有很多“低垂的果实”,一个年轻人单打独斗都可以取得非凡的成就。而到今天,容易研究的问题都研究完了,新的突破必须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未必见效。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现在会搞物理研究的人太多了。现在的物理学是一个充分竞争、充分交流的学科,这就意味着两点 —— 第一,其中会有很多高手。第二,其中的高手水平都差不多。比如说,提出“希格斯机制”这个理论的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为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希格斯波色子的确存在,等于是验证了他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请问,希格斯是不是一位不世出的物理天才,他的理论是不是独一无二呢?当然不是 —— 事实上,1964年前后,至少有六个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他们的贡献是平等的。直到诺贝尔奖宣布之前,人们都不能确定到底应该发给谁。不是一个,不是两个,六个。这跟过去是完全不同的局面。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功劳,而且据说发表出来以后,全世界也只有2.5个人能*理解*他这个理论。但是爱因斯坦那时候总共也没有多少人搞物理。当时的物理学还是个相对“新兴”的学科,是极少数人玩的智力游戏,绝大多数国家可能根本都没有物理系。二战末期,原子弹的威力让人们见识到了物理的厉害,各国都开始重视物理了。到今天,几乎每个正规的大学都有自己的物理系,每个物理系都在教相对论。当然,我听说有的老师一上来就说“相对论我也不懂,咱们共同学习……”但是任何一个比较好的大学里,只要是一个足够认真、足够聪明的大三学生,他学了《电动力学》就完全能理解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根本就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理论,中国每年都生产好几百个懂狭义相对论的人。那你可能说,“懂相对论”和“创立相对论”不能相提并论,爱因斯坦那一代物理学家搞得都是革命性的理论,想法都非常离奇,只有天才才能产生那样的想法。这是个不了解情况的说法。这一代物理学家思考的问题比那一代要难得多,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考深度都超过过去,而且他们也都在不断尝试各种大胆想法。上周我收到一位读者来信,说为什么物理学家不听听外界的声音呢?为什么就不能想想万一相对论是错误的呢?—— 这是非常外行的说法。物理学家一直都“有想”相对论有没有可能是错的。要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物理学家首先想的就是要不要修正相对论。而且物理学家想得更深,有人提出也许引力根本就不是一种基本的“力”,而是一种“熵力” —— 这个想象力,比爱因斯坦那一代物理学家能差到哪去呢?所以这一代物理学家的水平并不差。但是没人知道他们的个性,没人记录他们的名言,没人打听他们的“风雅趣闻” —— 因为他们实在太多了。今天“科学家”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有很多很多从业者。而且现代的物理学家,也包括其他学科的科学家和各行各业的“牛人”,还有一个特点。现在的高手都没有什么个性化的、人无我有的“绝招”。像爱因斯坦那样,随便一出手就是震惊天下的一招,别人一看简直匪夷所思,这种情况现在越来越不可能发生了。这是因为现在是一个充分竞争、充分交流的时代。今天的物理学家非常喜欢四处拜访,开各种学术会议,论文直接上网,好想法非常容易传播出去,那你就很难搞什么“横空出世”。事实上,连“研究风格”这个词,现在都很少有人使用了。因为只有竞争不充分的领域里才有“风格”。比如现在我们看拳击比赛、格斗散打比赛,两个选手的打法都非常相似 —— 为什么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一个用铁砂掌,一个用螳螂拳呢?我理解,什么少林、武当、峨眉这些武林门派,既然一直流传到今天,历史上必定都是非常厉害的,他们的武功不是假的。但当时既然各个门派的打法非常不同,那就说明历史上这些门派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可能功夫都密不外传,可能不同门派的人很难见面,也可能一见面一动手就死一个人没办法总结经验。如果武术门派之间充分交流,像现在职业足球这样每周打一场联赛,那么不同打法很快就能分出高下,然后所有门派的人都会去学习最高级的那个打法。那么最后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使用同样的打法比赛 —— 这个打法,在散打规则之下,也许就是今天的散打打法。足球就是这样。三十年以前,足球是一个有明显不同风格的运动,比如英格兰爱打长传冲吊,南美洲足球则主打脚法细腻,有时候一个人盘带动不动就能过好几个人,还有什么“欧洲拉丁派”。但是今天我们看世界杯,这些风格就都不那么明显了。巴西队也追求快速推进,英格兰也不打长传冲吊了。当然你可以说巴萨的踢法就是与众不同 —— 但这个关键词是“ 不明显 ”。这就是充分竞争和充分交流的结果。人都是同样的人,既然你这个踢法好,那我为什么不能学?过去各国球员还有身高的差异,现在实在不行还可以引进归化球员。而且球员还都在各个俱乐部流动 —— 如果巴西国家队球员都在欧洲踢球,那他们踢的到底是巴西足球还是欧洲足球?几十年前围棋大师也很讲究个人风格,什么这个流那个流 —— 现在还有谁说我是什么流的?招数就是那么多招数,大家从小都学过,无非是灵活运用,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流派。这是一个没有英雄,也没有绝招的时代。韩非子有句话说 ——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竞争越充分,个人风格和绝招就越没用。今天的球星出头,靠的是天赋、科学训练、艰苦奋斗和运气 —— 基本上就是在看谁比谁有“气力”。你说我能不能诗情画意、羽扇纶巾、姿态优雅地成为世界第一,门儿都没有。这是一个想在任何行业成为高手都先得有*体能*的时代。那么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干什么呢?难道说只能在一个领域内模仿高手吗?也不是。咱们想想手机。十年前的手机,各家品牌有各家的风格,外观千奇百怪,而今天的手机正面全都是一块黑屏。这就是竞争和交流带来的同质化。我们看看这张图,从前那些风格各异的手机,像不像是已经逝去了的物理学大师 —— 现在这些清一色的黑屏手机,像不像是今天这些“物理学工作者”。看上去没什么风格,实际上功能强大得多。 从这个手机故事里,我们大概有两个教训。第一,你应该尽可能去一个新兴的领域。领域不成熟,竞争不激烈,你就有更大的自由度。第二,如果是一个成熟的领域,那你就得尊重这个领域的规律,不能随便标新立异。但是!今天的手机行业也讲设计、而且特别讲创新。各家品牌的风格都淡化了,但是每一台新手机都有自己的新特点,你只是无法预测这个新特点会先在哪家出现。这就是说没有人想完全跟别人一样,你总要有些新东西。如果一个圈子已经同质化,也许想要创新就得往圈外看 —— 看谁能从圈外给这个圈子输入新的信息。然而归根结底,我们知道大创新是越来越难,小创新是越来越不自由了。
阴阳,乃动静平衡,是之万事万物之根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西点军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