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语若韩国2018恢复汉字字使用,在技术上存在哪些困难

您的位置:
越南准备恢复使用中国汉字 图
发贴人:222.95.22.*发贴时间:【】[]
&& ()&& () 以越南著名法学家、留德法学博士、国家大学法律系教授范维义为首的十多位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联名向越南教育部上书,建议从现在起在全国小学和中学实行必修的制度,并建议教育部制定教育大纲,规定学生于小学中学毕业时必须达到的程度标准。&& ()&& ()&& ()&& ()&& ()&& ()&& ()&& ()&& ()&& ()&& ()&& ()&& ()&& ()&& ()&& () 以上建议并不是由于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对越南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的事实而引发,而是越南人基于本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这一重大问题的长期反省和抉择越南拼音虽然已问世一百多年,但全面实行拼音化的历史并不长,直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汉字仍然在越南民间适用,作者曾在一家住的朋友家中看到1942年用汉字书写的土地和房屋买卖契约日越南成立民主共和国后,作为民族独立的象征,拼音才逐步法定化为"国语"得以全面取代汉字而成为唯一应用的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同时其本身也是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改变将意味着割断历史,意味着毁弃历史和文化这个道理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越南人痛切地认识到范维义教授在他的新著《经济法专论》中,在谈到研究古代法律和乡俗习惯的困难时,有这样的感叹:"自从以拼音取代汉字之后,除了人们已经赞美过的那些好处之外,越南人似乎也自我筑起了一道将后人与先辈隔离开来的语言和文化的围墙一些词汇如律、例、契约、判官等等,现在只在书本上才偶尔见到,现代的越南***多数已很少能感受到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的哲理的和精神的价值"放弃汉字使越南的史学研究陷入困境修越南历史的学生只能读到那不多的经过历史学家翻译加工的教科书,而大量的汉字历史文献却只有很少的人能读懂,根本没有力量开发整理整理出来的东西也走了样,试想,拼音如何能够承载每个方块字那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越南培养历史学研究人员的模式是学、到中国留学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接收了大量越南史学研究人员但由于缺乏汉的大众化基础,历史研究的面终将越来越窄去到越南旅游的中国人都会注意到,越南的历史文化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所有庙宇、祠堂和村社古迹都有精美的汉字诗词对联相衬托,孔子、关公受到顶礼膜拜走进政府机关、学校、公司、宾馆,时常可以见到汉字书法的挂匾走进一家越南人家,时常可以看到汉字书写的祖传对联和牌匾,其书法之精美、对仗之工整、蕴意之深刻每次都令笔者注足流连笔者曾应邀到一阮姓朋友家作客,主人有收藏古物的爱好,其堂屋三面柜台摆满数十件中国历代瓷器,正面墙上高高悬挂着书写"江山豪气"的金色雕花横匾,横匾两边有两条长长的黑漆柚木词牌相衬托,上面的唐宋诗词以螺壳釉彩书就,闪动着彩色亮光最打动我的是那"江山豪气"四字行书横匾,字体洒脱而苍劲,令人顿生指点江山的豪迈之气横匾为柚木质料,四周为精湛的雕花手工,刻有左凤右猴上雀下鹿,喻公侯爵禄之意,表面为金***,主人说那是用金粉覆盖而成,其艺术和文化价值足以作为传家之宝经常有越南朋友拿来发黄的家谱或祖辈遗留的文书请笔者翻译给他们听其中的只有极少数笔者看不懂,那是所谓越南独创的"南字"这样的事情碰到的多了,笔者就把它作为一个问题不断地跟越南人讨论,我问你们看不懂祖先遗留下来的记录不感到可惜吗?他们有的面露愧疚尴尬之色,有的于嬉笑之中叹息对不起祖宗我问那你们想不想恢复使用汉字?他们说那也难,因为汉字太难写了这是事实,让成年人重新学会一门语言是很困难的,但从幼年开始学就不见得难他们的先辈不就是这样长大的!日常生活中越南人也离不开汉字如结婚时必用红双"喜"字,年画挂历上常见有"福"字,红灯笼上有"安"、"顺"、"泰"等字冥钱模版要用汉字刻制,上香祭祖或拜佛时也要用汉字曾有一个中年妇女要笔者写一"心"字给她,说将它放在祖宗灵位上会得到祖宗的保佑,或上庙拜佛时带上将会更灵验新建寺庙不用汉字装饰就不象,但那汉字写的跟古寺庙里的相比,书法水准就差的远了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对越南的影响力不断加深,越南学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外资集中的城市如、海防、胡志明、岘港,大大小小的外语培训班多如繁星,其中要数学的人最多越南拼音存在一些缺陷也显现出它的不足当年改革者在借用拉丁字母时,将其中一些字母加以改造,在其上方或内部稍作添加,然后将声调(越南语有六个声调)标在的上方或下方,写起来令人有拖泥带水之不便越南语言的基础是,百分之七十是汉字的拼音化,即"汉越音"不同汉字的拼音形式经常是一样的,如越语Thuong字有"受伤"、"疼爱"、"商业"等义,越语Tu字有儿子之"子"义,君子之"子"义,也有死亡之"死"义截然不同的含义混合在同一个词里,使用起来让人感到别扭拼音以长见"长",不如汉字结构多样、紧凑、单个字所占空间小但信息量丰富从而节省纸张一本四百页的越文书籍翻译成中文肯定不超过二百页向越南教育部提出上述建议案的各位专家学者全部有留学国外的经历,是当今越南各个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家,他们的建议既代表了越南官僚阶层的想法,也代表了普通***的愿望,同时他们本身就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权威代表,可以说,他们的建议案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是越南全民族经过百年拼音实践和反思的结果,在政治上目前也想象不出有什么障碍,所以该建议案的最终通过应该是可以预料的当然,全面实施上述建议案在目前阶段也存在不少困难,最主要障碍是师资力量不足可行的方案只能是先从城市开始,逐步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推行等大城市已有一些以外语为特色的学校于多年前就从小学开设课了设想,如果上述建议案得以形成制度并得到切实、全面和不间断地实施,经过两代人即四五十年的时间,全体越南人都会写汉字、说,那时,全面实行言化也不是没有可能!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越南准备恢复使用中国汉字 图》&&&& 地址: .cn/Article/200801/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越南语若恢复汉字使用,在技术上存在哪些困难?
排除政治、民族感情、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因素,单纯从技术上考虑,如果越南语要恢复使用,在技术上(包括教学、应用等)存在哪些困难?1、汉越语部分,自然使用汉字书写,常用字的范围大体与中日韩相当。2、喃字部分,由于喃字从未进行过系统性的整理和规范,绝对数量不小。而且同一字的异体形式较多。两者加起来,越南语要用到的表意方块字,比中日韩数量都要大,所以会有不小的教学和应用难度。不象日韩语,可以使用假名或韩字来承担一部分固有词、外来词的书写,甚至可以使用汉字训读的方式来书写这部分词。但如果越南语也采用训读方式来记写固有词,一字多音的状况也会造成教学和使用的难度。
【的回答(39票)】:
其实题主已经说出一二了,我试作补充。
「恢复」意味着原来就有。但是,事实上,越南文从来没有只使用汉字,很多词语只能用喃字表示。纯用汉字、恢复就行的是汉语文言文,不是越南文。
喃字部分就不只是恢复,还需要整理规范。这注定是个纠结的过程。因为,喃字的各个异体如果都恢复就杂乱无章,如果不原样重现则削弱传承的意义。古彝文、古壮字的传承也有类似问题。
而原来就写汉字的,也有恢复到哪个传统的细微问题,就像香港、台湾、韩国的正字标准也略有区别一样,因为繁体字的传统也是规范出来的;还要考虑和中国大陆简化字怎么相处——是全部采用还是部分采用简化字,是识简书繁还是识繁书简,会不会根据本土习惯另起炉灶自行简化若干常用字?这取决于恢复汉字的目的,是更考虑让年轻人读懂本土历史文献,还是更考虑让他们享受当代汉字圈的资源和便利。
更大的问题在于,越南本土历史文献最正规严肃的部分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不是用越南文写的。如果费老大劲恢复汉字、规范喃字,最后只能似懂非懂地看一些古代通俗文学和地契、草药书,祠堂对联、庙宇题字还是看不懂,那这个成本恐怕没多少人愿意付。另一方面,当代汉字圈词汇差异已经很大,能笔谈的基础越来越薄弱。现行越南文在引入英文、法文外来词时已经采用了只有罗马字的音译或者干脆照搬原文,这部分怎么「恢复」成汉字,怎么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对接?
和这两个大问题比起来,怎么从基本记音就行转换成要区分同音字,要练习把本来软塌塌的笔画都填在一个规矩的方块里,要记住庞杂而且表音能力很差的字形,哪里来那么多汉字老师,喃字字形怎么编码,怎么设计输入法,怎么设计字体,这些通通都是小问题了。
而如果连文言文语法甚至现代汉语一起教,那确实解决问题,但就是学外语了。外语教学的几乎一切困难就随之而来,例如第二语言习得本身的障碍、教学方法的局限、师资力量和教材的匮乏、教学周期的漫长等等。
至于说借鉴训读、汉罗夹用等方法,那是创造性的,已经不是「恢复」二字能囊括的了,出方案容易,取共识艰难,势必衍生一场旷日持久的争执。像日文,那是积淀了多久的历史才成型的啊。像韩文,那是怎么一番风云际会才取得今天这样的地位啊。
【Sarang Saigon的回答(6票)】:
如果问题中的「技术上」可以理解为「教学上」和「应用上」两大部分的话,个人认为难点多集中在「教学上」。
首先谈谈「应用上」。随着公元13世纪喃字的出现,越南语的汉喃书写系统逐渐普及,越南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喃字出现以前,越南人日常生活的口语为越南语,而文书皆采用汉语文言文)。至20世纪初汉喃书写系统被法国殖民者及后来的越共出于各自的目的(前者强制推行罗马拼音文字「国语字」,或为淡化越南人的本民族认同感,强化殖民统治;后者则或为割裂传统文化以便树立全新的社会主义文化)被人为的强加废止,汉喃书写系统在越南使用了数百年。与朝鲜史上韩字自创制以来直至近代为止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因「事大主义」而几乎无人问津的境遇不同,越南由于其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等原因(这一点上个人感觉其介于朝鲜与日本中间),越南史上多数著名文人(如胡春香、阮攸等)都使用汉喃作文,很多在越南流传至今的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金云翘传》等)也多为汉喃文写成,且越南史上的胡朝(1400年~1407年)和西山朝(1778年~1802年)两个朝代更采用汉喃文取代汉文(文言文),定汉喃为官方文书。经过几百年的实际使用和优化(自然选择),汉喃文自然已成为最适合越南语的书写系统。
常有人质疑,喃字笔画繁多,书写不方便。但若越南语用汉喃书写,其文字数少于现代汉语白话文,甚至稍少于文言文。汉喃书写系统的单个文字笔画多,但一篇文章所使用的文字数少;而国语字(现在官方使用的罗马化拼音文字)系统的单个文字笔画少,但一篇文章所使用的文字数极多,篇幅往往超过英文。综合相比其实书写的耗时几乎相同。而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一旦能够推出类似中文的谷歌拼音、搜狗拼音之类的具有联想、简化、自动纠错等功能的越文汉喃输入法,汉喃的输入速率将轻松超过国语字文,这一点可以简单的通过中英文输入速度比较(或「汉字·拼音输入速度比较」)得以印证。因此,在强调效率化和集约化的现代社会,汉喃文的大信息量(篇幅少)和输入高效、精准性(这一点不用多说,韩国近年来逐渐恢复汉字教育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拼音文字的表意模糊性)等特点,将使其在「应用上」更适合当今甚至未来的时代。
喃字的不规范性主要是因为很多喃字都有异体字,且未得规范。实际上,经过几百年的实际使用,大多数喃字都有约定俗成的「规范字」,如,很少有人把「ng??i(「人」的意思)」写作「 (亻?)」,绝大多数人使用「 (?人)」。另外,官方甚至出过具有一定「规范」性质的喃字识字读本,如《》。但至今,确实没有一本官方意义上的喃字正字法。而制定规范喃字这种工作并不复杂,找几个汉喃专家集中精力估计几天也就能完成。
很大的困难将来自「教学上」。首先教育会受到很大程度上政府因素的影响。参照其他相似国家的经历(如北朝鲜,已全面废止汉字,即汉谚混用文),个人认为越共不会轻易改变其最初的想法,在宣传上仍会鼓吹国语字的「便利性」。其次,汉喃教育需要大量的汉喃教师人才,众所周知,自南越陷落以来,越南只有少数大学开设汉喃专业,当今越南国内也只有极少数汉喃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和高龄者才能读写汉喃,绝大部分人对汉喃几乎一无所知。因此,教师队伍的建立与培养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p.s. 看了上面几个回答,大家对「汉喃」的定义似乎比较模糊。在越南文(汉喃文书写系统)里,「汉」与「喃」是不可分离的,喃字用于书写越南文的纯越词(固有词),汉字用于书写越南文的汉越词(汉字词),越南语词汇的两大部分即纯越词和汉越词,一篇越文文章中不可能只有一种类型的词种,二者的关系就像日语中的汉字和假名,一篇日文文章中二者都要用到缺一不可。
p.s.2. 推荐大家阅读这篇文章:《越南的廢除漢喃(漢字與喃字)與拉丁拼音化》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越南语是声调语言,有六个声调,高于汉语普通话。弃用汉字引起的歧义大大少于朝鲜语(当然还是存在的)。越南宪法甚至都可以完全不用汉字。相形之下拉丁字母的国语字易学易记,计算机输入都完全不需要另行开发输入系统。我觉得这就是技术上最大的困难点,这是由越南语本身的语音特点决定的。
【vuxx dong的回答(1票)】:
不知道楼上几位有懂越语的没有,冒死答一个。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会很乱,多多包涵
1.喃字表音的功能多过表意。long long time ago,越南是没有用于书写的文字的,后来由于天朝的侵略和奴役(人家一直是这样认为的),汉字传入越南。但是汉字无论音,形,意,还是语法,语言结构跟越语都差异巨大,所以大约汉朝的时候一帮有识之士就鼓捣出了喃字。喃字从诞生开始其实是用来记录越语发音的,只不过是借用了汉字方块字的形式。
2.越语拉丁化过后,其实就是用拉丁字母代替喃字来表示越语的发音。
所以,无论喃字也好,拉丁也好,都是记录发音的,都是依附于越语发音的,越语语音才是关键。
再所以,从技术上或者学术上讲,要恢复,无论是教学上还是应用上应该都不是问题。喃字本来就是生造的文字,古人可以造,现代人一样可以。再说了,完全可以搞个简化字之类的嘛。再再说了还可以搞个喃字跟拉丁的对照表嘛。如此种种,我相信办法多的是。
最后如果倾举国之力推行一个东西,题主认为结果会怎么样?其实当年的越语拉丁化不就是最好的答案。
ps:当年老先生讲,拉丁化最大的好处在于扫盲,只要教会了怎么读,就会认字儿
再p个s:本来满腔热情,才写了这么点,顿感胸中墨水了了。诸位先生,弟子不肖啊。。。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越南留学生使用介词“对于”的偏误概述
本文是留学生文,越南语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汉语影响。越南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至今还存在汉越音现象,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使用汉语作为其书写语言。
一.越南留学生使用&对于& 一词的偏误情况考察
(一)&成分残缺
结合作文后面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是片面的,思考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作者表达为说其&个人的看法是不简单的&,这种表达明显不恰当,应该改为&我个人的看法是多方面的&。在例(1)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多方面的。主干部分为&我个人的看法是多方面的&,&这个问题&为复合名词,在该句中充当状语成分,不能单独使用,须在前面加上介词&对于&,这样整个句子才显得通顺流畅。因此,例(1)应改为&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多方面的&。 再看一例:(2)所以,一些妇女辞职回家的现象,丈夫应该感到高兴。&一些妇女辞职回家的现象&不能单独作状语,如果按照作者这样的表达方式,那么我们甚至搞不清楚这句话中哪句是主干句,整个句子读起来特别别扭,非常不自然。所以应当在&一些妇女辞职回家的现象&前面加上&对于&,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或者主体态度关注的对象,这样整个句子读起来?通顺。残缺&对于&的这种情况在越南留学生的习作中十分普遍,比如以下几例:(3)(对于)这个时代的年轻夫妇来说,如果夫妻俩都出去找工作谋生,这是很应该的。(4)(对于)近年来中国都市出现了妇女辞职回家的现象,我的看法是:反对。(5)(对于)如何面对挫折,我的看法是: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总要遇到许多困难或挫折,这是必然的事情。
(二)成分赘余
在对越南留学生使用&对于&一词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南留学生使用&对于& 一词时还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1.状语语序不当。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南留学生喜欢把&对于&构成的状语后置,这样便出现了状语语序不当的错误。(15)在人民F1报网站上调查了对于复活劳动节几天长假的看法。例(15)句有两处明显的错误:一是缺少主语(暂且把主语定为&他们&),二是用词不当。应把&复活&改为&恢复&。这个句子的表达方式不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汉语表达通常喜欢将状语前置。同样的道理,下面这几句话也存在语序不当的毛病。在例(24)中,要明确的是&吸烟对公众利益有不良影响&,若用&对于&,就不能清晰地显示&吸烟&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句话应该改为:由此可见,吸烟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有所影响,即实验室是各种疾病的原因。而且对公众利益也有不良影响此外,&对&可以用在能愿动词和副词的后面,但&对于&不能。
二.越南留学生使用&对于&出现偏误的原因
(一)汉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
越南语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汉语影响。越南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至今还存在汉越音现象,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使用汉语作为其书写语言。事实上,越南语和汉语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比如在语法方面就存在许多共同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南语与汉语之间逐渐出现许多不同点,直至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由于越南语和汉语之间的这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既有便利,又容易出现各种偏误。两种语言的联系性,导致越南留学生以为汉语学习比较简单,结果麻痹大意,出现各种偏误。两种语言的独立性,导致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又容易出现各种障碍。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语言受印度文化影响较大,但越南语却与朝鲜语、円语一样自古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所以属于汉藏语系。在中国自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的统治下,越南语引入庞大的汉字词汇,其发音(汉越音)类似古汉语中古音,但其语法承袭了大量高棉语的特色,虽然与中文一样并无时态及动词变化,亦同为声调语言,但其词序恰恰与中文相反,情况近似泰语。时至今日,越南语和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语音方面均存在很大不同。我们以&称呼差别&来举例说明。越南语的称呼代词系统是越南语中最有意义的部分。
(二)对外汉语教师存在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是对外汉语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越南留学生与课本之间沟通的重要纽带。虽然对外汉语教材中对这些介词的解释不够清楚,但是,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及时补充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那么越南留学生也同样可能掌握这些介词的正确意义和用法,他们就能做到灵活应用,而不至于完全拘泥于对外汉语教材。有些对外汉语教师可能担心会给越南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毕竟汉语本来就不是一门容易掌握的语言。所以他们即使知道如何区分这几个介词也不会跟学生讲,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对外汉语教师本身对这几个介词也没有完全搞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越南留学生使用&对于&出现偏误的原因........&10
(一)汉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10
(二)对外汉语教师存在的问题........&11
(三)越南留学生存在的问题........&11
三.教材及教学建议........&17
(一)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应更合理,更贴近留学生实际........&17
(二)对外汉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法,注意有效引导........&17
(三)越南留学生自身要加强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习........&18
(四)问卷调查........18
三.教材及教学建议
(一)&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应更合理,更贴近留学生实际
在表示亲密关系的情况时,汉语有时也使用亲属称谓为人称代词。如:&哥给你找去,别再哭了。&这里&哥&充当第一人称&我&。越南语中如果第一人称使用亲属名词时,则第二人称同样也使用亲属名词,如:&哥给妹(弟)找去,别哭了。&越南语中&伯、叔、哥、姐、妹、弟、侄&,按不同对象可以作第一人称也可以作第二人称。汉语的&我、你、他&则不能这样,一般情况下第一人称就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就是第二人称,这己经成为固定形式。综上所述,汉语中使用亲属称谓时除了特殊情况外几乎很少直接充当人称代词而多作招呼语使用。不仅如此,汉语的亲属称谓对应性不太明显。越南语中亲属名词都可以直接充当人称代词,也可以当招呼词语使用。它们在越南语中有很明显的对应性,第一人称是亲属名词,如&哥&,则第二人称也是亲属名词,如&妹(弟)&,它们是完全约定俗成地一对对使用。
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对于&这个介词时,不能仅仅按照书本上的意思讲,必须要把它和其他意义相近的虚词放在一起比较,这样讲解才可能取得更明显的教学效果。当然,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这几个虚词时,不能和跟中国学生上课一样,必须要采取适合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比如举例子,利用图片、卡片等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工具等。总之不能硬生生地给越南留学生讲解这些虚词,否则他们将更加困惑。对外汉语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学生容易出现偏误的地方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解时,要多注重细节,使学生对于&对于&这个介词短语结构的语义特点、句法搭配和语用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教师要经常给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先讲解&对于&这个介词的一般用法,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与它意义相近的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练习时,不能照搬照抄课本的意思,应当想办法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此外对外汉语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
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gufeng)
------分隔线----------------------------
论文代写请联系:
论文代写电话:
论文代写电话:
email:@qq.com
论文代写qq:越南语中的汉字
导读:越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有神龛敬奉祖先与神灵,与祭祀有关的几乎都用汉字,还有贴汉字对联的。
越南———这个曾经须臾不可离开汉字的国家,早在六十多年前把自己祖先使用数千年、与整个民族血脉相关的汉字弃之脑后,而把来自西方的罗马字称作“国语字”。
一个民族的语言里保守计算就有七八成的语词源自汉语(越南学者称其为汉语借词,而这还不包括源自古汉语的古汉越音,所有这些大概不是一个“借”所能简单概括的,而更多折射出人种、文化等多方面的渊源),而且在六十多年前长达数千年有文字可查的历史一直以汉字记录——
越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有神龛敬奉祖先与神灵,与祭祀有关的几乎都用汉字,还有贴汉字对联的。越南———这个曾经须臾不可离开汉字的国家,早在六十多年前把自己祖先使用数千年、与整个民族血脉相关的汉字弃之脑后,而把来自西方的罗马字称作“国语字”。一个民族的语言里保守计算就有七八成的语词源自汉语(越南学者称其为汉语借词,而这还不包括源自古汉语的古汉越音,所有这些大概不是一个“借”所能简单概括的,而更多折射出人种、文化等多方面的渊源),而且在六十多年前长达数千年有文字可查的历史一直以汉字记录———这样的国家,谁会认为她不是华夏文化的一支呢?就像广东话如果以拼音表示,闽南话、上海话、温州话、苏州话都以拼音表示,结果是,除了当地人与专门学习者,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人大概没多少人能懂,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正是“书同文”———正如朝鲜李朝时期的崔万里反对世宗推行谚文时所言:“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曾经熟读《四书五经》、《三字经》的安南人,他们的后代———越南人现在仍有大量的成语源自汉语,越南学者阮江灵在一篇论越南汉语词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各类汉语借词中,汉越词占绝对优势。它的读音是唐代传入越南的一套读音。这可能是属于公元八、九世纪唐人在交州地区传授的汉语语音”不仅仅是唐人传授汉语语音,而是这里曾经是大量中土移民的后裔———事实上这里也正是秦汉唐郡,明代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云:“交趾本秦汉以来中国郡县之地。五代时为刘隐所并,至宋初始封为郡王。然犹受中国官爵郧阶……未始以国称也。其后封南平王,奏章文移尤称安南道。”秦汉两代越南均为中国郡县、唐代是安南都护府(其间虽有秦末河北人赵陀短暂割据而建立的政权“南越”———南越国基础便是秦征岭南时带去的50万中原人,但赵佗在位时,又从中原地区吸收大批有汉文知识的“徙民”,“与越杂处”,一千多年的时间,越南都是中国直接管辖的领土,而不仅仅是藩属国;越南最重要的史书《大越史记全书》记述了越南人的历史肇始于炎帝神氏三世孙帝明———似乎也可称之为炎黄子孙。汉唐及宋代的千年间,随着中土移民的大量涌入,中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的融合,与江浙、广东、福建等地不无相似之处,越南地域的语言和广东话、闽南话等语言一样,与中土“书同文”、“音相近”,逐渐成为或近似于汉语方言的一支。考之越南历史王朝有文字可考的开国国王,其本人或其始祖更是清一色的中土人士,蜀朝蜀泮为四川人、赵朝赵佗为河北真定人、胡朝的胡季犛(浙江人)……这么多君王来自中土当然不是一种偶然。到底是胡朝的胡季犛(1400年-1407年在位)说得老实:“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正如以后的越南阮朝嗣德皇帝所说:“盖上自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丧、祭、数理、医术,无一不用汉字。”明代越南重回中国,尽管后来复又分裂,但直到清代,仍是中国藩属,事实上,在明亡后的相当一段时间,越南人都着明代衣冠,且以中华传人自居。来自中土移民的后裔,虽然他们与交趾当地土著融合,但他们的生命与其母语———汉语是永远无法截然分开的“越南的Tet(节日)跟中国相差无几,也有元旦(NguyenDan)、元宵节(TetNguyentieu)、寒食(HanThuc)、端午(Doanngo)等节日。中国所尊崇的儒家思想对越南人来说十分熟悉,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在Tamcuongnguthuong(三纲五常)、Trunghieutietnghia(忠孝节义)、Diboaviquy(以和为贵)、Kysobatducvatthiunha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的熏陶中长大。不懂汉字的老百姓通过汉越词能流畅地运用汉语成语,比如Anculacnghiep(安居乐业)、Tamtongtoduc(三从四德)、Oncotritan(温故知新)、Dongphonghoachuc(洞房花烛)等。”在越南1945年宣布废除汉字后,一夜之间,北越的汉字忽然被强行换成了罗马字母;到1975年南北越统一后,越南开始排华,极力去中国化,强行废除越南南部地区尚存的汉字教育,关闭所有汉字报刊,无数华人资产被越南政府清查没收,数百万华人无家可归,成为逃向怒海的难民……越南的汉字终于被全面肃清,汉语在越南只能以词语和文字相脱节———不再用汉字而以罗马字来书写的形式传播 。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恢复汉字 韩国网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