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切实增强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治理能力

您的位置: &
增强党依法治理能力【公众法治观念调查】提高政府依法治理能力,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1:15:14&)
267字(10197/85)
( 10:26:02)
( 14:52:12)
58字(209/0)
( 11:03:10)
( 09:37:51)
40字(72/2)
( 10:32:39)
16字(28/0)
( 09:30:43)
25字(14/2)
( 09:32:20)
42字(23/0)
( 22:40:49)
14字(11/0)
( 22:31:34)
31字(67/0)
( 21:25:50)
156字(11/0)
( 19:40:26)
( 19:04:44)
( 19:04:15)
( 18:40:00)
( 12:08:16)
( 11:39:50)
334字(3/0)
( 10:01:43)
29字(44/0)
( 09:56:49)
166字(9/0)
( 03:26:40)
31字(10/0)
( 22:39:12)
17字(10/0)
( 21:57:31)
( 20:33:21)
55字(11/0)
( 18:51:15)
17字(20/0)
( 12:05:05)
( 11:44:24)
31字(34/0)
( 11:19:49)
62字(29/0)
( 11:06:07)
57字(14/0)
( 08:48:05)
55字(14/0)
( 22:04:43)
( 20:44:16)
17字(16/0)
( 19:18:21)
( 16:36:57)
26字(16/0)
( 15:38:39)
52字(73/0)
( 15:20:50)
( 15:00:02)
56字(30/0)
( 14:49:47)
90字(15/0)
( 11:16:05)
( 10:29:41)
30字(13/0)
( 10:19:08)
20字(12/0)
( 09:32:20)
( 08:16:02)
( 08:14:14)
31字(27/2)
( 08:20:58)
62字(259/2)
( 08:23:48)
( 21:43:18)
( 20:08:24)
14字(13/0)
( 16:14:40)
274字(4/0)
( 13:52:56)
29字(101/0)
( 13:34:37)
22字(120/0)
( 12:09:23)
( 11:07:09)
( 10:51:54)
( 09:18:54)
23字(18/0)
( 07:20:58)
38字(13/0)
( 22:33:31)
( 20:47:14)
61字(57/2)
( 20:59:50)
92字(22/0)
( 20:14:32)
( 20:12:18)
38字(17/0)
( 20:10:27)
( 19:56:59)
( 19:43:31)
( 19:36:47)
( 19:39:33)
55字(10/0)
( 19:08:42)
( 19:01:13)
44字(17/0)
( 18:32:42)
60字(15/0)
( 18:31:02)
80字(16/0)
( 18:20:29)
( 18:23:20)
137字(16/0)
( 17:56:02)
14字(14/0)
( 17:44:21)
42字(11/0)
( 17:28:20)
( 16:36:47)
86字(16/0)
( 16:37:41)
171字(15/0)
( 15:53:06)
( 15:37:36)
41字(11/0)
( 15:13:33)
258字(21/0)
( 15:04:10)
26字(32/0)
( 14:10:43)
41字(15/0)
( 11:54:59)
6279字(11/1)
( 15:10:15)
214字(65/2)
( 08:46:46)
13字(13/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强化生态治理能力建设
扫一扫 上理论与学习实践微博
生态治理能力,是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制度等手段,促进发展绿色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当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严峻。如何合理高效利用资源、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已不仅是环境问题,而且是民生问题、发展大计。因此,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做到“一条扁担两头挑”,任务十分艰巨、紧迫。要注重找准重点,切实增强生态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治理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树立生态治理理念,形成绿色发展共识
行动受思想牵引和理念的支配。开展生态治理,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现代生态治理的理念,全民动手,全民行动,实现全民呵护。因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伦理、生态良心、生态义务,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环保理念和生态保护自觉,唤醒公众对自然和环境的责任,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成为每个人的思想觉悟、文明意识和基本道德,使生态治理的理念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动中。杀鸡取卵祸及子孙,竭泽而渔难以为继。要坚决破除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思想和做法,牢固树立“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生态文明观,在搞经济、谋发展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保环境、护生态的紧箍咒。加大对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使之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形成呵护生态、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氛围。生态系统固然有其自身修复的功能,但是人类的开发建设,使得生态系统不堪重负,需要我们在生态治理方面有所作为、有所担当,通过生态治理,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优化,让绿色生产成主流,使绿色发展占主导,不断增强生态承载能力。
二、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加快优化产业结构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长期以来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化石能源,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生态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因此,要坚持有的放矢、源头治理,把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作为提高生态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这是我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提高生态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一是注重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完善生态环保领域减免企业和项目税费的优惠政策,实施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示范工程,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洋流能等绿色能源加快发展,着力创新能源生产方式,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二是引入市场力量。抓住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性,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有机融合,培育新能源应用市场,使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成为能源、环保、收入兼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备的新兴产业。三是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生态治理能力的关键一环。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加快能源利用方式和结构转变,进而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结构合理调整,从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导向上,强化环境污染源头防范与控制,真正为生态环境减压、减负。
三、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强化制度刚性约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环境、依法治理生态,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生态治理能力的现实要求。因此,要坚持法治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好《水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把法治引领贯彻于生态治理的全过程,彰显法治在生态治理中的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作用。在创新治理机制方面,要加快完善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生态补偿、生态文明考核、排污权交易、落后产能退出等政策制度,探索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制度,形成管理规范、约束有力、运行有效的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为资源利用、环境改善和生态建设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对于生态脆弱地区或禁止开发区,应通过开辟环境保护、生态管护岗位的方式,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破解生产与生态、发展与环保的两难问题。要强化监管问责,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环境保护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环境行政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和依法查处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让生态环保法律政策“长牙”“带刺”,形成“谁破坏生态谁付出代价,谁维护生态谁从中受益”的导向。
四、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突破生态治理瓶颈
生态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牵涉不同的利益主体。因而,既不能见子打子,又不能各自为战,需要从战略上、整体上进行谋篇布局,更加注重生态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一是建立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明确政府部门在生态治理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执法联动的工作机制,既要防止政府部门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等问题,又要避免部门间“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现象,形成促进生态治理的强大工作合力。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积极开展生态和环保影响评估,避免决策失误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二是完善资源整合机制。在政策取向上,要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积极推动不同领域、行业和部门的规划有机衔接,促进江河海域治理、石漠化治理、大气防治、生态乡村等协调并进,发挥政策聚集效应。在资金使用上,要做到集中投入、精准发力,不能撒胡椒面,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投入有成效,保证生态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构建整体性治理模式。通过设立生态建设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建设,促进民间环保力量的成长,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宣传教育、环境保护、社会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建立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协作共治的机制,率先在生态建设领域引进第三方评估,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单位:柳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提高法治思维 增强依法办事能力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带头加强法治学习与实践,推进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司法,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全面推进地方法治建设。
一、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夯实法治思维和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基础。
扎实的法律知识是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一个法律知识储备不足的领导干部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领导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必须要把法律知识学精学深。一是法律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法律素养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储备。从现实情况看,苛求领导干部像法律工作者一样,系统掌握法律体系,熟练使用法律条款,准确把握法律关系,是难以实现的。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特别要重视对法律基本原则的学习。要熟练掌握业务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规、各种法律关系及法律程序,成为熟悉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加强法律基础理论、法律逻辑、反腐倡廉、平安中国、综治维稳等社会法治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二是学习方式上,要注重加强多元化和有效性。不断创新法治教育培训方法,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要通过初任培训、中心组学习、法治讲座、专题交流、学习考试等多种形式,使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法治精神融入身心,内化为领导干部的自觉意识和精神修养,外化为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工作所需的法律知识,并在工作、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不断夯实法治思维和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基础。
二、强化法治实践锻炼,切实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实践锻炼是培养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根本途径。领导干部要善于在法治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养成自觉的法治思维习惯。一是积极参加法治活动。通过反复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不断加强地法治思维习惯的养成,甚至把它融入到生命的血脉之中,使之真成为实际工作的“准星”、查找问题的“镜子”、衡量成效的“尺子”、改进工作的“鞭子”。二是积极培养法治作风。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各级领导干部基本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广大政法干部要带头加强法治修养,培养法治作风,逐步养成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力与法律之间关系,坚守公平正义防线,坚决维护法律权威,言必合法,行必守法,让依法办事成为本能,把法治方式作为化解矛盾、处理案件、解决问题的第一选择,绝不允许以权压法、用权压法,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三是强化依法依规办事。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要自觉根据法律规定的权力种类和范围,依据相应的程序行使权力,处理法律问题,从而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处理法律问题,要坚持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某种行为是否合法,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问题,都应当运用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标准作出理性判断。坚决维扩法治权威。把严格公正执法作为基本要求,把理性文明执法作为前提条件,把正确引导舆论作为关键环节,树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良好形象。四是善于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稳定、依法发展市场经济。运用法治思维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鼓励人民群众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实现定分止争,维护法治机制、法治权威,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五是强化监督制约。正确处理好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以“零容忍”的态度消除司法腐败,坚决遏制执法司法人员作风不正、办案不廉、不作为、乱作为和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等腐败现象。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强化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制约,确保执法司法过错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追究,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三、强化制度建设,努力推进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常态。
要多渠道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使思维习惯上升为一种法律信仰。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用政绩考评杠杆,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法治考核体系,将领导干部是否重视弘扬法治文化,是否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纳入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并以此作为选拔、奖惩、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观和法治内在要求的干部法治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引导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主动、自觉的惯性思维方式。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行政、司法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建设,让讲法治的人不吃亏,而让那些违反法治的人或事受到严格的追究,在全社会营造信仰法律的浓厚氛围。增强依法治区意识和能力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松岭区作为大兴安岭最早开发的老区之一,当前,已进入林业体制改革、林区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所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如何更好地运用“法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工作目标,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一、努力提高依法治区的思维水平和能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法治建设的进程。从当前情况看,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依法办事的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这些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县区级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作为运用法治方式治区的执政主体,必须具有较高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就像其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水平和能力一样。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在本质上区别于人治思维和权力思维,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必须切实保护人民权利和尊重保障人权,必须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真正尊崇宪法和法律,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努力做到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是要自觉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
二、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员干部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大兴安岭开发建设50年,林木资源面临枯竭,已进入停采保护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林区改革发展的复杂性在加深,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社会新生矛盾的关联性、集聚性、突发性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对民主法治和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和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互联网、手机媒体、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及其对负面新闻和社会情绪的放大效应,很容易引发职工群众集体信访问题。这些既给我们深化林区体制改革、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很大压力,也对我们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学法、懂法、用法”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区”对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形势要求,深刻认识“依法治区”是深化林区改革和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坚决纠正把法治与改革发展稳定对立起来和认为依法办事束缚手脚、妨碍改革、阻碍发展、影响维稳的不正确观念和做法,真正做到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努力使改革发展稳定与法治建设协调统一。
三、努力推进法治社会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固本之举。要充分认识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法治建设从重宣传、轻效果的倾向中转变过来,把法治工作从重处罚、轻教育的方式中转变过来,把法治工作与中心工作共同抓起来,在重视程度、领导力度和推进速度上都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建立完善领导小组和机构,建立一岗双责机制,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统一领导本地区、本部门的法治建设工作,把法治建设任务与林区深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的重大和突出问题,重视提拔使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强且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要加强法治建设考核工作,把推进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使法治建设真正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既要积极借鉴、吸收省内外法治建设成果,更要立足区情实际总结自己的法治经验、适应自己的法治需求,创新自己“依法治区”的有效举措,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四、用法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yfs001]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