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的高管还能获得高管年终奖分配方案吗

温馨提示:邮箱/用户名/昵称都可直接登录
&&十天内免登陆
正在登录,请稍后。。。
来源:转载
字体大小: T&|&
  年底了,有不少员工都希望拿了年终奖就另谋高就,但是年终奖拿的却并没有那么顺利。那么离职员工是否能得到年终奖呢?
  下面,小编通过两个案例来为大家解答。
  老夏等50人原是上海某企业的职工,与企业都签订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5年,企业改制成立了新的合资企业,并计划将工厂由市区搬往郊区。老夏等因上班路途太远而在2005年10月至2005年11月间,先后选择了同意与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在支付了老夏等人的经济补偿金后为他们办理了退工手续。
  2006年元旦过后,老夏等得知厂里仍在职的员工以及部分和他们一样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已经拿到了2005年度的年终奖,于是他们相约前往单位领取,但企业明确表示他们没有年终奖,因为当初老夏他们与单位签订的解约协议书中已明确,双方经济账目&已结清&。再说,年终奖发放是基于企业的自主行为,企业可以决定只发给在职职工。在与单位几次商量无果后,老夏等于日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了仲裁申请。
  仲裁受理这起集体争议后,迅速进行了审理。庭审中,老夏等申诉人表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十八九岁就进厂工作的老工人,在厂里工作了大半辈子,往年都拿到了年终奖;在协解前他们也没有违法乱纪行为,不但全部出勤,而且人人超额完成了任务。虽说年终奖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但企业也应做到合理合法,不能仅仅因为他们已离职,就不给年终奖,这明显是同工不同酬,与法有悖。至于协解协议中的经济账目,只是指月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并不含年终奖在内,因为他们当时都跟单位提起过年终奖的事,当时人事科领导说&年终奖按惯例要到元旦后才结算发放,现在连发放方案都还没出来,实在没法发;以后只要其他职工有,他们就一定有&,所以他们也都没再为难单位,想等元旦后再去领的,没想到单位会拒绝支付。所以请求判令单位根据他们该年度的工作时间全额支付年终奖。
  仲裁审理后认为,虽然申被诉双方已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但是2005年申诉人事实上在被诉人处工作,被诉人2005年度年终奖金的发放范围限定为2006年在职职工,但被诉人对此并无书面的规章制度予以规定,申诉人2005年度为被诉人服务,因而被诉人应根据申诉人该年度工作时间分别支付2005年度年终奖金。
  案例:员工拒绝企业降岗降薪被辞退是否合理
  张小姐于2000年7月进入一家法国公司任职配餐部经理,2001年10月双方补签劳动合同约定职位配餐部经理,月工资3000元。2002年6月由于工作需要将其调整到销售部任销售主管,工资待遇不变,同年11月企业以销售业绩低为由将其降职降薪,职位由销售主管降至销售代表,工资由3000元降至750元。张小姐对降职降薪结果不接受,要求企业恢复原职,后与企业领导发生争执,企业以张小姐&顶撞领导、销售业绩差考核不合格&为由将其辞退。
  张小姐经与单位协商提出要求企业给予3个月的经济补偿金,企业予以拒绝,后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仲裁提出申诉,经开发区劳动仲裁审理后一审裁决:企业与张小姐解除劳动合同成立,同时支付张小姐三个月的最低生活补助。
  张小姐对劳动仲裁裁决结果不服,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请求法院依法裁决企业支付3个月经济补偿金,经法院调查企业未提供相关的证据,同时企业的员工手册&顶撞领导&条款不能明确认定,故裁决企业解除张小姐的劳动合同不成立,鉴于张小姐已经不再适合返回企业继续工作,判决企业支付张小姐3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企业在接到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决书后又不服,认为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不合格予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是正确的、合理的,又上诉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同时5000元聘请一名律师进行上诉。后经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调查审理,认为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未与员工进行明示,终审判决维持二中院原判。(答案见20页)
  法律知识小测试
  下面这个小测验的答案有&对&、&错&两种,请作出判断和解答。
  1、王小姐自日至3月30日一直未到单位上班,企业认为,王小姐连续旷工已经超过15天,遂决定对其作出除名处理。
  2、一职工在工作中违反技术规程进行造作,结果造成本人工伤事故和企业重大经济损失,职工所在单位在承担工伤保险义务后,有权根据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责令职工赔偿因违章操作给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3、职工小丁在工作时间打架斗殴,公司经调查核实后,决定对其作出除名处理。中国吃网温馨提示: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1
责任编辑:忘川
相关内容:
&&上传者: 下载次数:0 次
&&上传者: 下载次数:1 次
&&上传者: 下载次数:3 次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国际机构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赛风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年终奖:高管超过半年薪,员工多为一两月
任仕达校园公益宣讲会
年终奖:高管超过半年薪,员工多为一两月
&&&& 年终奖:高管超过半年薪,员工多为一两月&&&&&&&&&&&&&&&&&&&&&&&&&&&&&&&&&&&&&&&&&&&&&&&&&&&&&&&&&&&&&&&&&&&&&&&&&&&&&&&&&&&&&&&&&&& 文|自贸直通车在上海干哪行,马年年终奖可以拿得比蛇年多?中智薪酬发布的针对2260家企业的年终奖调研显示,马年有29%的企业会上调年终奖。各行业中,金融、医药和高科技行业愿意上调年终奖的企业最多,分别有60%的金融企业、50%的医药企业和36%的高科技企业明确会上调马年年终奖。相比之下,航运物流业的员工“运气”不佳,30%的该行业企业表示马年年终奖将不增反减。房地产企业虽然无一表示会下调年终奖,但多达88%的房地产企业表示马年年终奖不会有变化,“不减就不错了”。从企业性质看来,在年终奖上最“大方”的将是民营企业,38%的民营企业表示会上调马年年终奖,而会上调的中外合资企业只有8%,更“小气”的是国有企业,20%的国有企业表示年终奖会下调。&调查发现,不想给员工发年终奖的老板还是少数。只有0.4%的企业表示马年没有年终奖,另有5%的企业表示发年终奖是“随大流”的无奈之举,其实不想发,其余94.6%的企业都认为发年终奖是有必要的,是对员工一年辛苦的认可。考虑到员工“领奖”心切,8%的企业表示已在元旦之前发放了年终奖,71%的企业表示将在春节前发放,只有两成左右的企业会在年后发放,年后发放年终奖的企业65%最晚会在5月前发放。在年终奖的多寡上,普通员工和高层管理依旧难以“一视同仁”。据调研,有7%的高管年终奖相当于其6个月的工资甚至更多,而没有任何普通员工的年终奖能达到这个水准。85%的普通员工年终奖等于1个月或2个月的月薪,只有11%的普通员工可以拿到相当于3个月月薪的年终奖,比可以拿到3个月月薪年终奖的高管比例低了6个百分点。员工将年终奖看得很重可以理解,但相比工资总额,只是一盘“小菜”,企业还可以不发。记者获悉,四成员工拿到的年终奖占到其工资总额的5%-10%,34%的员工年终奖占其工资总额的10%-20%,只有11%的员工可以拿到占工资总额20%以上的年终奖。“所以‘大头’还是在平时的工作收入,平时努力比年末‘临时抱佛脚’更重要。”任仕达中国区市场与公共事务总监孙海宁表示,发放年终奖是用人单位自主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年终奖并无具体规定。不过,年终奖应当是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如何发放,要先看集体合同或劳资双方合同中有无明确规定。如果没有,则看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一旦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明确,则用人单位须履行承诺。&&
(C)2012 - 2017
沪公网安备 98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管年终奖分配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