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步道与美国相差多少个太平洋屋脊步道山脊

走脊线 体验中国山脊之美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徒步在风景里,风景在山脊上开通于1935年的美国阿巴拉契亚步道,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步道。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步道系统法案》,之后又设立了“国家步道日”,引领了世界上创建国家步道的潮流。美国最著名的三条国家步道,阿巴拉契亚步道、太平洋山脊步道、大陆分水岭步道,都与山脉有不解之缘,它们分别沿着阿巴拉契亚山脉、内华达—喀斯喀特山脉、落基山脉的走向或山脊线,逶迤于山浪峰波之上,贯穿美国南北。中国作为山脉众多、地貌景观最丰富的国家,具有建立世界级徒步路线的自然条件。中国的山脉,大致可分为近南北向的经向山脉与近东西向的纬向山脉,二者交叉构成了中国大陆的地形骨架。其中,纬向山脉常常成为重要的气候与地理分界,经向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三大地形阶梯的边缘。沿着纬向或经向山脉的山脊线行走,最能体验到中国山脉的壮美和景观的多样。中国最早建立的山脊步道,当属台湾岛的中央山脉。南北走向的中央山脉非常适合建设山脊步道,这与台湾山地复杂的形成过程和很新的年龄相关。菲律宾板块向西推挤,把大洋中的泥质沉积物推上海岸,并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不断抬升形成山脉。正是由于板块间的强烈推挤,使中央山脉等台湾山地呈南北向延伸,山脊狭窄连续,且多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峰,这是很适合大众化登山的高度。台湾的登山步道系统已经相当成熟,纵走山脊线成为台湾热门的休闲运动。在东西走向的山脉中,没有比秦岭更为重要的山脉了。被称为中国“龙脊”的秦岭,广义上包括向东延伸的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以及秦岭主脉南侧的米仓山—大巴山。秦岭之重要,在于它既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南方与北方气候、景观和文化的地理界山。在秦岭,真正的南北方分界是在太白山一线的秦岭主脉。秦岭之巅,一列列高耸隆起的山脊成为一道天然屏障,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所在。沿着秦岭第二高峰鳌山至主峰太白山的脊线行走,最能体会秦岭高山区气候的多变,主脊附近的冷暖气团会合,迅速冷凝之后,带来秦岭山区的降雨(雪)和雾,也因此成为一条危险性较高的徒步路线。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加载更多评论
读者服务站更多公众号:JoinLa_HikersJoinLA徒步者坐标洛杉矶,致力于搭建专业友好的北美户外爱好者交流平台,分享专业攻略和知识,组织生动精彩户外活动。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梦想|美国步道三皇冠之太平洋山脊国家风景步道,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我国国家步道与美国相差多少个太平洋山脊?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还记得那个穿着粉红色套装,包里背着吉娃娃,娇小可人、踩着高跟鞋行走在国会大楼的俏佳人吗?现在也踏上徒步的征程,行走在美...
还记得那个穿着粉红色套装,包里背着吉娃娃,娇小可人、踩着高跟鞋行走在国会大楼的俏佳人吗?现在也踏上徒步的征程,行走在美国国家步道中最为著名的太平洋山脊步道上。由瑞茜·威瑟斯彭主演的《涉足荒野 Wild 》带着太平洋山脊步道的清风席卷整个好莱坞,该片连续获得金球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本片改编自美国作家谢莉尔·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传,讲述婚姻触礁,母亲去世,自己在绝望中生活多年之后,虽然毫无徒步经验,却独自一人踏上太平洋山脊步道远足之路,通过长途步行找回自我的故事。片中女主角徒步旅行的太平洋山脊步道是美国最为知名的步道之一,南北贯穿美国。太平洋山脊步道加州部分详细的标识了标志性节点之间的距离、附近的服务设施、汽车站、服务点太平洋山脊步道:从墨西哥到加拿大◣美国国家级步道◥美国国家级步道(National Trails System, NTS):20世纪60年代,人们户外休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美国各地,特别是国家公园和森林里有许多地方或景色优美,或与美国早期历史密切相关,却因为山川阻隔人迹罕至。为了让民众能够有机会欣赏这些美景和重温历史,美国国会于1968年制定了“国家步道体系法”。该法案将国家级步道分为三类,即国家风景步道,国家休闲步道,以及连接与辅助步道。在1978年,又增加了一类,即国家史迹步道,这几类国家级步道统称为国家步道系统。美国国家步道图到目前为止,美国一共命名了11条风景步道,19条史迹步道,6条连接与辅助步道,以及超过1200条国家级的休闲步道。其中最主要的30条风景和史迹步道总长度超过54000英里(86400公里)。其中最为著名的太平洋山脊步道(Pacific Crest Trail, PCT),太平洋山脊步道PCT 走的是北美最高的落基山脉,不但路程长,而且上下起落频繁,全线高程变化达128284米,相当于从珠峰北坡大本营登顶来回将近18次。它有许多路段非常险峻,南段旱季缺水,北段大部分月份频繁降雪,每年的适行时段较短,一般年份只有一两百人完成全线穿越,个别年份甚至只有一二十人能够走完全程,而且全程穿越者绝大多数选择从南到北。其他美国的休闲山径一样,虽然政府有一定的财政支持,但是PCT主要的建设与维护整修是由义工完成的。PCT的主要规划和执行者是太平洋山脊小径协会(PCTA),它的会长直到1980年代中期还在自己家里办公,并且到1993年PCT基本贯通后,PCTA才有了第一个付薪员工。联邦政府管理国家步道的机构,美国农业部森林管理局到2000年才雇佣了全职负责PCT的项目经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义工参与小径的整修维护,2010年他们贡献了10万小时以上的义工时间。美国国家步道发展较早,具有良好、完善的保障制度,在电影中我们便可以发现不少这样的标识系统、游客设施、驿站营地,以及根据沿途的生态类型设置的补给装置。在步道的入口处,均设置了明显的标识。同时,徒步旅行者会在本子上进行登记,一方面可以保障在出现意外事故时,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搜救。另一方面,也为徒步者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者的机会。在步道沿途,均会设置明显的道路标识,保障徒步者的方向、范围正确。PCT设置有三个营地,每个营地都可以提供补给并收发快递,保证徒步者在整个旅途中的物资充分。由于PCT 跨越了美国南北,南段旱季缺水,北段大部分月份频繁降雪,因此在途中可以看到设置的水箱,保证补给。国家步道系统之建设目标主要为达到提高游憩体验品质、增加户外游憩选择机会、提供自然学习场所、建立安全之自然游憩及登山环境 、舒缓游憩压力、活络山村产业及经济、创造多元就业机会、保存原乡文化、凝聚族群共识等效益,此效益中与国家步道遴选直接相关的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步道的资源特色,二、步道开发对环境生态的冲击,三、游憩利用的安全性与适宜性。太平洋山脊步道PCT作为美国步道管理的体现,充分的实现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沿途设施更保障了徒步的安全性和适宜性。◣我国国家步道的发展◥在我国,目前“国家步道”实体以“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绿道”、“骑游道”、“漫游道”等形式存在。我国官方目前还没有正式提出“国家步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国家步道系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可供参考。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最完善的当属“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NationalTrailSystem(NTS),沿用了美国国家步道的概念,誉为是中国特色的国家步道。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是中国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积极倡导者与推动者,制定并发布了统一的建设标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并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目前已建成的NTS有:浙江温州大罗山NTS,湖北崇阳NTS,山西代县雁门关NTS,广西乐业NTS,浙江宁海NTS,河北下花园NTS等。2013年,北京旅游山会开山门仪式在门头沟举行。业内不少景观设计师蜂拥而至,开山门仪式上,门头沟首次宣布,将致力于构建中国首个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步道系统,据了解《北京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AECOM主导设计。 门头沟拥有绵延数百公里、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京西古道群,不可否认的是,建设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具有很正面的意义。但是,不少设计师体验门头沟国家步道以后,纷纷表示对比其他国家的步道系统,我们“真的刚刚才开始”。京西古道牛角岭关城京西古道部分道路一个好的步道系统,不光包括步道本身的整体性建设,它更应该提供给游客从家到步道的软硬件设施的完整构建,规划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交通线路的整体性规划。步道提供人们亲近山林、体验自然、认识山林生态的最佳途径,在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活力及潜力的前提下,发挥森林环境之经济与社会技能,使人们得以与森林友善沟通,并从徒步的过程中获得愉快正是步道存在的价值所在。不难发现,这条号称我国首条国家级步道只有近700公里,相对于96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2亿的户外爱好者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能够拥有贯穿全国的步道系统对于广大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是一件充满期待并激动人心的事情。徒步旅游将是继自驾游、自行车骑游之后,我国旅游发展的又一大趋势。而与此相对应的我国国家步道系统,与完善的美国国家步道系统相比,类型单一,国家重视程度不够。以“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为主题《中国国家地理》在2006年10月出版,轰动一时成为出版行业的神话,多次再版。而318国道更是与丽江、西藏齐名,成为文艺青年的“三大梦想”。“三大梦想”:丽江、西藏、318从这现象上不难发现,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拥有可以贯穿国家大陆的步道系统的渴望。我国国家步道系统有机会从旅游和健身两个方向迎合休闲产业的发展,既符合现代人的休闲需求,也符合各级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甚至还可以就此为老少边穷地区带来旅游新概念,为何推进起来却完全不见跨区域、跨地域发展的大手笔。或许和我国行政区划背后的利益争斗有难以分割的关系。每条美国国家步道都经过国家步道法案的法定程序予以认定,并由联邦政府直接投资,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和内务部国家公园服务管理局联合执行管理,根据他们制定的机构间谅解备忘录来协调各个行政机构和联邦各州之间的关系。一条羊肠小道或者一条荒郊野路被称为国家步道,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找不到对应的元素。对于实行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对于公共土地的热情,中国实行土地国有制和土地集体所有制,穿梭于国土的步道可能数不胜数,但是拥有明确的思路、概念以及服务设施的步道建设却难以看到。我国的古道往往因为古老的经济、历史原因而产生。如今大多也变成了当地发展的生命线或形象,这恰恰无视了徒步者的需求。我们强烈的期待历史中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蜀道、走西口、闯关东等等一系列道路能够成为设施完备、体验一流的国家步道。或许,在人生遇到波折之后,我们也需要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踏上一段未知的步道之旅。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涉足荒野Wild》更多详情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LA-City-Design
城市设计公众平台提供国内外最优秀的案例分享、最前沿的专题研究、最启迪的大师观点,致力于成为面向行业最贴心的城市设计知识与信息平台,敬请关注.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还记得那个穿着粉红色套装,包里背着吉娃娃,娇小可人、踩着高跟鞋行走在国会大楼的俏佳人吗?现在也踏上徒步的征程,行走在美国国家步道中最为著名的太平洋山脊步道上。由瑞茜·威瑟斯彭主演的《涉足荒野 Wild》带着太平洋山脊步道的清风席卷整个好莱坞,该片连续获得金球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本片改编自美国作家谢莉尔·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传,讲述婚姻触礁,母亲去世,自己在绝望中生活多年之后,虽然毫无徒步经验,却独自一人踏上太平洋山脊步道远足之路,通过长途步行找回自我的故事。片中女主角徒步旅行的太平洋山脊步道是美国最为知名的步道之一,南北贯穿美国。太平洋山脊步道加州部分详细的标识了标志性节点之间的距离、附近的服务设施、汽车站、服务点太平洋山脊步道:从墨西哥到加拿大◣美国国家级步道◥美国国家级步道(National Trails System,NTS):20世纪60年代,人们户外休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美国各地,特别是国家公园和森林里有许多地方或景色优美,或与美国早期历史密切相关,却因为山川阻隔人迹罕至。为了让民众能够有机会欣赏这些美景和重温历史,美国国会于1968年制定了“国家步道体系法”。该法案将国家级步道分为三类,即国家风景步道,国家休闲步道,以及连接与辅助步道。在1978年,又增加了一类,即国家史迹步道,这几类国家级步道统称为国家步道系统。美国国家步道图到目前为止,美国一共命名了11条风景步道,19条史迹步道,6条连接与辅助步道,以及超过1200条国家级的休闲步道。其中最主要的30条风景和史迹步道总长度超过54000英里(86400公里)。其中最为著名的太平洋山脊步道(PacificCrest Trail, PCT),太平洋山脊步道PCT走的是北美最高的落基山脉,不但路程长,而且上下起落频繁,全线高程变化达128284米,相当于从珠峰北坡大本营登顶来回将近18次。它有许多路段非常险峻,南段旱季缺水,北段大部分月份频繁降雪,每年的适行时段较短,一般年份只有一两百人完成全线穿越,个别年份甚至只有一二十人能够走完全程,而且全程穿越者绝大多数选择从南到北。其他美国的休闲山径一样,虽然政府有一定的财政支持,但是PCT主要的建设与维护整修是由义工完成的。PCT的主要规划和执行者是太平洋山脊小径协会(PCTA),它的会长直到1980年代中期还在自己家里办公,并且到1993年PCT基本贯通后,PCTA才有了第一个付薪员工。联邦政府管理国家步道的机构,美国农业部森林管理局到2000年才雇佣了全职负责PCT的项目经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义工参与小径的整修维护,2010年他们贡献了10万小时以上的义工时间。美国国家步道发展较早,具有良好、完善的保障制度,在电影中我们便可以发现不少这样的标识系统、游客设施、驿站营地,以及根据沿途的生态类型设置的补给装置。在步道的入口处,均设置了明显的标识。同时,徒步旅行者会在本子上进行登记,一方面可以保障在出现意外事故时,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搜救。另一方面,也为徒步者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者的机会。在步道沿途,均会设置明显的道路标识,保障徒步者的方向、范围正确。PCT设置有三个营地,每个营地都可以提供补给并收发快递,保证徒步者在整个旅途中的物资充分。由于PCT跨越了美国南北,南段旱季缺水,北段大部分月份频繁降雪,因此在途中可以看到设置的水箱,保证补给。国家步道系统之建设目标主要为达到提高游憩体验品质、增加户外游憩选择机会、提供自然学习场所、建立安全之自然游憩及登山环境、舒缓游憩压力、活络山村产业及经济、创造多元就业机会、保存原乡文化、凝聚族群共识等效益,此效益中与国家步道遴选直接相关的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步道的资源特色,二、步道开发对环境生态的冲击,三、游憩利用的安全性与适宜性。太平洋山脊步道PCT作为美国步道管理的体现,充分的实现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沿途设施更保障了徒步的安全性和适宜性。◣我国国家步道的发展◥在我国,目前“国家步道”实体以“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绿道”、“骑游道”、“漫游道”等形式存在。我国官方目前还没有正式提出“国家步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国家步道系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可供参考。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最完善的当属“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NationalTrailSystem(NTS),沿用了美国国家步道的概念,誉为是中国特色的国家步道。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是中国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积极倡导者与推动者,制定并发布了统一的建设标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并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目前已建成的NTS有:浙江温州大罗山NTS,湖北崇阳NTS,山西代县雁门关NTS,广西乐业NTS,浙江宁海NTS,河北下花园NTS等。2013年,北京旅游山会开山门仪式在门头沟举行。业内不少景观设计师蜂拥而至,开山门仪式上,门头沟首次宣布,将致力于构建中国首个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步道系统,据了解《北京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AECOM主导设计。门头沟拥有绵延数百公里、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京西古道群,不可否认的是,建设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具有很正面的意义。但是,不少设计师体验门头沟国家步道以后,纷纷表示对比其他国家的步道系统,我们“真的刚刚才开始”。京西古道牛角岭关城京西古道部分道路一个好的步道系统,不光包括步道本身的整体性建设,它更应该提供给游客从家到步道的软硬件设施的完整构建,规划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交通线路的整体性规划。步道提供人们亲近山林、体验自然、认识山林生态的最佳途径,在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活力及潜力的前提下,发挥森林环境之经济与社会技能,使人们得以与森林友善沟通,并从徒步的过程中获得愉快正是步道存在的价值所在。不难发现,这条号称我国首条国家级步道只有近700公里,相对于96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2亿的户外爱好者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能够拥有贯穿全国的步道系统对于广大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是一件充满期待并激动人心的事情。徒步旅游将是继自驾游、自行车骑游之后,我国旅游发展的又一大趋势。而与此相对应的我国国家步道系统,与完善的美国国家步道系统相比,类型单一,国家重视程度不够。以“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为主题《中国国家地理》在2006年10月出版,轰动一时成为出版行业的神话,多次再版。而318国道更是与丽江、西藏齐名,成为文艺青年的“三大梦想”。“三大梦想”:丽江、西藏、318从这现象上不难发现,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拥有可以贯穿国家大陆的步道系统的渴望。我国国家步道系统有机会从旅游和健身两个方向迎合休闲产业的发展,既符合现代人的休闲需求,也符合各级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甚至还可以就此为老少边穷地区带来旅游新概念,为何推进起来却完全不见跨区域、跨地域发展的大手笔。或许和我国行政区划背后的利益争斗有难以分割的关系。每条美国国家步道都经过国家步道法案的法定程序予以认定,并由联邦政府直接投资,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和内务部国家公园服务管理局联合执行管理,根据他们制定的机构间谅解备忘录来协调各个行政机构和联邦各州之间的关系。一条羊肠小道或者一条荒郊野路被称为国家步道,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找不到对应的元素。对于实行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对于公共土地的热情,中国实行土地国有制和土地集体所有制,穿梭于国土的步道可能数不胜数,但是拥有明确的思路、概念以及服务设施的步道建设却难以看到。我国的古道往往因为古老的经济、历史原因而产生。如今大多也变成了当地发展的生命线或形象,这恰恰无视了徒步者的需求。我们强烈的期待历史中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蜀道、走西口、闯关东等等一系列道路能够成为设施完备、体验一流的国家步道。或许,在人生遇到波折之后,我们也需要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踏上一段未知的步道之旅。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涉足荒野Wild》更多详情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该公众号其它文章美国国家风景步道——太平洋山脊小径
本文来自美国参考&&发表于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户外休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美国各地,特别是国家公园和森林里有许多地方或景色优美,或与美国早期历史密切相关,却因为山川阻隔人迹罕至。为了让民众能够有机会欣赏这些美景和重温历史,国会制定了“国家步道体系法”(National
Trails System Act,
NTSA),以各地原有的景区步道为基础,全面规划国家级的徒步山径和步道。到目前为止,已经建设了11条风景步道,19条史迹步道,6条连接与辅助步道,以及超过1200条长短不一的休闲步道。其中仅仅30条风景和史迹步道的总长度就超过了54000英里(86400公里)。我们将挑选其中的精华,与喜欢大户外的读者分享,并期待着大家一起来领略美国的历史和自然风光。
今天介绍太平洋山脊小径(Pacific Crest Trail,
PCT)。它是最早决定规划的两条国家级风景步道之一,其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PCT的走向基本上沿着美国西部的喀斯喀特山脉(Cascade Range)和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最高的山脊,北起美加边境,南至美墨边境,纵贯华盛顿、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等三州,全长2650英里(4265公里),沿途经过25个国家森林和7个国家公园,其中包括华盛顿州的瑞尼尔山(Mt.
Rainier)国家公园,俄勒冈州的火山口湖(Crate
Lake)国家公园和加州的红杉(Sequoia)与优胜美地(Yosemite)国家公园。
早在1926年就有了建设PCT的构想,到1930年代,克拉克(Clinton C.
Clarke)联合各地的青年团体、旅行与登山协会,组织召开太平洋山脊小径会议。克拉克是加州帕萨迪纳的徒步旅行爱好者,当时担任洛杉矶县山地联盟的会长,他主张建设与保护拟议中的徒步山径,使其保持原始的荒野自然生态,免受各种人为的干扰,维护与保障自然爱好者的权益。
克拉克等人和美国童子军、基督教青年会以及山地俱乐部等户外组织共同努力,加上加州等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PCT被证明是可以通行的登山路径。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停顿,太平洋山脊小径终于在1968年被国会和约翰逊总统规划为首批国家风景步道。
和其他美国的休闲山径一样,虽然政府有一定的财政支持,但是PCT主要的建设与维护整修是由义工完成的。PCT的主要规划和执行者是太平洋山脊小径协会(PCTA),它的会长直到1980年代中期还在自己家里办公,并且到1993年PCT基本贯通后,PCTA才有了第一个付薪员工。联邦政府管理国家步道的机构,美国农业部森林管理局到2000年才雇佣了全职负责PCT的项目经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义工参与小径的整修维护,2010年他们贡献了10万小时以上的义工时间。
太平洋山脊小径走的是北美最高的落基山脉,不但路程长,而且上下起落频繁,全线高程变化达128284米,相当于从珠峰北坡大本营登顶来回将近18次。它有许多路段非常险峻,南段旱季缺水,北段大部分月份频繁降雪,所以不像东部的阿巴拉契山径,每年的适行时段较短,一般年份只有一两百人完成全线穿越,个别年份甚至只有一二十人能够走完全程,而且全程穿越者绝大多数选择从南到北。
但是因为PCT被许多人认为是美国景色最好的徒步旅行山径,所以更多的人是到那里走上一段自己中意的路段,少的一两天,多的个把月一两个星期。他们大都需要交纳十美元左右的荒野许可证费,遵守露营、篝火与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就可以去那些不是任何人都有机会到达的地方,穿越各种奇异的地形地貌,经过的地区生长着多种不常见的植物,以及山地特有的野生动物,增长地质地理以及植物和生物学的知识,同时纵情欣赏造物主赐予人类的美景。
太平洋山脊小径全程示意图以及北南终点标志(USDA-FS/PCTA)
太平洋山脊小径的美景以及PCTA的义工在进行维护(PCTA)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洋山脊步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