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经济地带下行,企业到哪儿找“温暖地带”

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中国经济下行不止的根源
2306 次点击
13:31:12 发布在
&&&&房地产业兴旺,是中国自2000年以来此轮经济强劲增长的重要原因,更是中国经济能够挺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原因;而房地产业收缩,则是中国自2012年以来经济下行不止的主因。&&&&对照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这十几年来,房地产业的状况与中国宏观经济的表现完全同步。自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业“发烧”,支撑了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年均增幅在10%以上);2008年的4万亿刺激性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辗转进入了房市,帮助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2012年开始的经济下行,是此前几年在房价高涨、民意沸腾压力下持续打压房地产政策的叠加后果,与之对应的,是房地产行业的收缩与低迷。&&&&中国历来有以政府主导的巨量投资调节经济下行的传统,虽然积累了货币超发、债务增长、产能过剩等问题,但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这是“中国奇迹”得以呈现的原因。但是,现在这一手法为什么不灵了呢?&&&&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伴随着2012年以来经济下行的,是巨量的货币投放和政府投资,但宏观经济就是无动于衷,刺激不起来。自2012年以来,虽然舆论对2008年4万亿刺激政策存在各种批评,但为了“保增长”,政府的货币超发一点也不逊于2008年,到2014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014年11月底至2015年底,共计13个月即完成5万亿投资计划,而当年的4万亿投资,是分26个月才完成的;2016年1月,对实体经济发放贷款2.54万亿,比启动4万亿投资计划的2009年1月,还多出9000亿。&&&&这么多的投资,却像是打了水漂,没听到多少动静,让人还以为,本届政府已放弃投资拉动经济的路子了呢!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屡试屡灵的投资拉动,突然失灵了?难道真的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症结就在房地产业,中国经济已经患上房地产依赖症,刺激政策必须刺激在房地产业上,否则就是白忙乎。今年一季度房地产的回温,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开门红”、“小阳春”,就是典型例子。&&&&房地产既是商品,又是投资品,这使得这个行业能够持续承载高利润。这就是房地产业既能成为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功臣,又能成为经济下行祸首的原因。其他行业即使是电信业,维持高利润也要靠垄断,金融业、能源业等更不用说;互联网行业则版图已定,进一步扩展利润,靠的已不是创造新需求,而是挤压传统行业。只有房地产业不同,这个行业的容量够大,由资产价格升值所创造的利润空间也够大,可以容纳巨量投资进入。可以说,房地产业是最适合作为杠杆,以撬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行业。&&&&在房地产业兴旺时,一方面,高利润吸引大量社会资金进入,政府投资也辗转而入,同时,利润向上下游相关行业辐射,带动相关行业的利润率、投资与产值增长,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必定导致特定行业如煤炭、钢材的投资过量增长、直至产能过剩的原因;另一方面,高利润也意味着能够承受更高成本,于是带动相关行业的地租、物流、资金、能源、燃料等成本项目上涨,继而是整个经济运行成本的上涨,所以,房地产业的兴旺往往伴随着其他不相关行业的艰难甚至是收缩:投资纷纷逃离薄利行业、挤入与房地产相关的高利行业,因此有经济“脱实入虚”的说法――其实,房地产业及其上下游也是实业,只不过局限于特定行业。&&&&在房地产拉动整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下,与房地产不相干的其他行业虽然因高成本而经营艰难,但同样可分享高增长的红利,例如经济预期的宽松、消费需求的旺盛。但当房地产业因政策压制而收缩时,经济预期转为下行或低增长,消费需求收缩,而经济运行高成本的状况却不会因此终结,反而因为金融坏账的增加而变本加厉。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投资必然萎缩,经济下行难以逆转。&&&&现在的政府投资总量虽大,方向却变:重在调结构,提供“有效供给”,却继续打压房地产等“过剩”行业。由于政府“对准”的是非过剩或短板的行业,这些行业无法承载房地产业那种高利润,所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很有限,关键是唯利是图的民间资本不认账、不跟进,只剩下政府唱独角戏,结果5万亿的效果可能还不及5千亿――短板之所以沦为短板,就是因为利薄,投资不愿进入,供给侧改革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于是,经济运行就呈现诡异一幕:中央投资计划不断发力,整体投资却一路向下,整个实体经济不断承压,反过来又逼迫财政和货币政策再次加码,结果依然动静不大,经济下行不止。&&&&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欲以人为的判断替代市场的价格信号,主导经济的发展方向。它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民间资本不听号令――不能怪资本“不仗义”,人家做的是自己本分。一方面是房地产业高利润养刁了民间资本的胃口;另一方面是房地产业拉高的经济运行成本,使其他行业难以有利可图。可见,不管是此前的高增长,还是现在的下行不止,根源都在房地产业,它既是系铃者,又是解铃人。&&&&如果房地产业的这种功能可以一直持续,那么将其继续作为控制经济增速的杠杆也无可厚非。问题是世上没这种好事,一切皆有其极限。现在二、三线城市的房产已积压严重,进入“去库存”时期;一线城市如北、上、深,房价已经超英赶美,说明也已逼近极限。泡沫终有破灭之时,可见的高增长之路,已经不可复制,不仅外需,内需的条件也已发生变化。&&&&既然房地产已不可依赖,中国经济的未来,就取决于能不能找到新的、类似房地产业这种可以高利润吸引民间资本、又有足够容量可容纳巨量投资的增长点。现在政府倡导的“万众创新”,就是试图以众多小的增长点,替代单个的大增长点。这种新的增长点如果能找到或者被替代,中国经济就可迅速呈现U型走势;如果不能找到或被替代,L型走势也未必能维持多久。随着中国经济的通缩特征逐渐明显,要警惕出现1990年代日本那种长期萧条的陷阱。&&&&为什么说现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好改的都已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就是因为,今日中国所面临的困难与当年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时已完全不同。当时的困难只是思想被意识形态所束缚,不敢做某些事;只要突破思想束缚,改革就可立竿见影。而今天的中国是实用主义主导而非意识形态主导,困难已不是不敢做什么,而是不知道要做什么,即没有了当年那种“一做就能生效”、“一改就灵”的选项。现在的困难,不是难在阻力有多大,而是难在难于抉择,找不准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因为对各项具体改革的后果、效果难以确定,不知道结果是好、是坏。这或许也是现在高层强调顶层设计的原因――正因为不确定,所以才要想方设法去确定。&&&&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确定的,改革方向不是很明确吗?进一步市场化,让市场在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中国再怎么进行市场化,在这方面也比不过比中国早走了几百年的欧美国家。但中国改革是为了经济发展,而不是为了契合于某种理论。欧美这些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现在又有哪一个经济表现好过中国?既然成熟的、完全的比不过不成熟的、不完全的,中国又有什么必要非得要赶着去变成那个经济表现不行的呢?&&&&近30多年中国的经济表现为什么能够一枝独秀于世界之林?就是因为市场体制的“不完全”――当其他国家都主要依靠市场一条腿走路时,中国却在用市场和政府两条腿走路,当然能走得更快、更稳。强政府对中国经济的作用,至少表现为三方面:1,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2,压低其他要素价格以吸引投资;3,进行强有力的反周期干预。后面两项是所有成熟经济体都做不到的,前面一项也很少有后发展国家或转型国家能做到。正因为有此独特优势,中国才能够在发展速度上领先各国,并创造奇迹。&&&&可见,较之其他各国,中国能够创造经济奇迹的独特优势就在于有一只比别人更强壮的“看得见的手”,这是中国经济的体制优势所在。如果改革就是要废掉这只手,让中国经济也只能像其他国家那样跛足而行,那么以后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何在呢?丧失了自我优势的中国,将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吃尘。一定要记住,中国经济不是运行在某个封闭的空间中,只需要按照某种理念进行“自我完善”即可;它时刻都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找到、建立和保持自己的独特优势,才可能在竞争中胜出。&&&&十八大三中全会之后,执政党高层显然也意识到此点,所以提出供给侧改革。搞供给侧改革,即意味着政府还要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性作用。而推动“有效供给”能不能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决定供给侧改革的成败。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草民一言]
[bingying217]
[阿推伯数字]
[小李飞鸟]
[书记党员直选]
[暴躁火山君]
[小王子爱玫瑰]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44:16 &&
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确定的,改革方向不是很明确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38:00 &&
【资本扩张】没有经济增长点,资本就不能扩张;没有资本扩张,经济必然停滞……经过或长或短时间,资本再次开始新一轮扩张。 【经济增长点】:难道发展经济是为了【资本扩张】?难道发展经济不是为了满足【衣食住行】需要(包括看病,教育,精神文化等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08:58 &&
楼主说的不对,现在实际与老邓改革初期一样,只要打破思想束缚,马上一个高速增长的周期又会到来。这就是土地私有化,同物同权。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44 &&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中国经济下行不止的根源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