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洲案是哪毕业的

明年的毕业生,你确定要进媒体工作吗?_北京新媒体故事_传送门
本文首发于@新闻实习生群微博,本人系新闻实习生群管理员之一,欢迎媒体同行联系合作事宜。工作大半年了,终于忍不住要写一些真话,给未来想进入媒体工作的师弟师妹们看。传统媒体做新媒体?呵呵今年3月份,与我同级的同学都陆续开始找实习,我也进了一家杂志新媒体部做实习编辑。没去之前,总以为新媒体就是玩些很潮、很时尚的媒体运作方式,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所谓的新媒体部门,就是管着印刷版刊物的网站、微博和微信,而且几乎所有的纸刊的新媒体部门都如此。相信很多人进媒体实习,是出于想写稿、发稿的初衷,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当你入媒体的新媒体部门后,你离发稿的目标反而越远了。网站、微博、微信编辑现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职位,做过的人都心知肚明。媒体的工作就是浏览大量的文章,无数次的ctrl+C和ctrl+V,把别人的东西删减整合后,发到这些产品的后台里。说白了,新媒体编辑是二手内容的加工者,而不是内容制造者。也有不乏认为自己文采出众,可以让自己的作品登上贵刊贵报的人,但毕竟是少数。有次听一位编辑姐姐说,她把某稿的写作任务交给一实习生,对方很high的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但也基本都是自high,根本不能采用。在学校的时候,新闻学院的学生都上过评论课,这课很容易让未经世事的学生认为,有独到观点的文章就有发表的价值。可是不好意思,能白纸黑字地发自high文章的都是些至少30好几岁的中年人,只有他们才有用文字装逼的资本。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大多数的平面媒体中,新媒体部门的地位是最低的,人员构成无非是三两个新人加数个实习生,即便是吵嚷嚷要做新媒体转型的媒体,新媒体部门也拿不出有说服力的人员阵容。原因很简单,新媒体暂无盈利模式,只能烧钱博读者一笑,美好前景尚未出现,还得让他们占用编制,在这种情况下,大量招收无薪实习生,可以节约成本。不过需要注明的是,一般新媒体部门都是以年轻人为主,女生居多,气氛也很融洽。会有人抱怨,那我们岂不成了廉价劳动力了吗?呵呵,进媒体前先成为廉价劳动力几乎是国际法则,即便是入职媒体以后你可能也还是廉价劳动力!前几天深圳报业集团校招终面,我刚坐好,几位老师就轮番发问,你在深圳有房子吗?有家人在深圳吗?在家里排行老大吗?有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做记者是养活不了家庭的……当媒体招聘新人不再看能力,而是看是否有生存压力的时候,这就纯粹成为一个底层行业了。没有生存压力的人,又怎么会去做记者?新闻理想吗?好吧,说到这里,先跟有新闻理想的师弟师妹们谈谈新闻理想。专业主义应该取代新闻理想当你大一进新闻学院,新闻理想会不断的从老师的嘴里冒出,这些老师甚至会请一些业内的记者来授课,以自己的采编经历证明新闻理想是存在的。事实上,直到一两个月前,我仍然相信新闻理想是存在的。6月份,我结束了新媒体编辑的实习。虽阅稿无数,但没做过记者的新媒体编辑,始终是做不出来好内容的。经过四个月的锻炼,看的稿子多了,明白稿子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99.99%的情况下,无论好坏,稿子是与新闻理想无关的。专业主义应该取代新闻理想,因为从那99.99%的稿子来看,它们之间只有采编业务是否专业之分,从来没有新闻理想的影子。学院方面同时也在布置毕业实习的事情,规定了在媒体实习的学生,要有公开发表的文章,才能算完成实习。我很把这当一回事,于是培训后就去了该日报做实习记者。去外地实习是一件极其悲剧的事情:无薪,自理食宿,租房子这事就是一超级trouble制造机。这也无可厚非,哪家报社缺过实习生?要往好的去,就得自掏腰包。我所在的单位,直到前几天还有人开玩笑说你们报纸可是高富帅。现在这生活环境,一万月薪就算行业高富帅了?这真是行业的悲哀,君不见,有些小报记者月薪在三四千的水平呢。这么说吧,我实习所在的城市食宿交通一个月花销最低三千,难怪深报的老师会问有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跑了几个月实习记者,偶尔去些活动,做点采访,也还做了一次调查,发在头版上。按新闻学院学生的期许,这已是实习生所获得的再好不过的待见。需要说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我的采访是在办公室里电话采访完成的,一篇稿子半天时间完成。中午拿到选题,花两个小时收集资料,花两个小时找电话采访,再花两个小时打磨稿子。流水线一样的过程,日复一日的把稿子生产出来,第二天上班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印好的报纸拿过来,看一看昨天交的稿,然后随手放在角落里,又开始重复一天的选题+采访+写稿。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很容易令人乏味,但是请注意,乏味的远不止这些。实习的这段日子,我一直抗拒参加一些商业活动。因为所在单位较有名气,所去的活动红包都至少500元,我们报社的老师人都很好,红包一概给实习生,一个月跑两次就解决房租问题了。参加商业活动的次数多了,我的内心反而充满困惑。每每跑会你都能发现,主办方委托公关公司请来的记者们总是窝在某个角落,他们穿着随意,漫不经心玩手机,有一搭没一搭的与周围的同行聊天,和活动中那些身家百万的大佬们格格不入。因为新闻行业的特殊性,月薪几千的记者需要频繁与身家亿万的人打交道,这并不意外,工作之外,二者不会再有任何交集,这也极其正常。只是当这样一种状况成为行业常态,真的就没有一点问题么?关于陈永洲事件,媒体人也有呼吁要各家媒体自律的,特别是专业财经媒体,某些报纸的节操为业内不齿,见谁咬谁,拿钱了事。可想而知,陈永洲那样的事情发生已是必然,花钱买新闻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常与玩金钱游戏的人打交道,如何不拿钱呢?回到专业范畴,你把记者当职业来做,就跟做银行柜员一样,即便是几亿元放在你旁边,也不会拿走一张,这会有可能么?惨淡的招聘,灰暗的未来,Who cares?在媒体的这大半年时间里,接触到五六位待人很好的记者,大多数情况下媒体里的老师是对实习生很好的,这也是一些实习生不舍得离开的原因。当然也不乏某些奇葩,据说某晚报的某奇葩老师,会经常派实习生到处参加活动,拿红包回来交给ta,呵呵。这些老师无一不告诉我,别进媒体工作,做记者没前途。我说,先做记者再转行啊,能把记者做好的人应该也可以做好其他行业。一资深栏目总监反驳我说,恰恰相反,能把记者做好的人,只适合做记者,而且记者行业上升渠道很窄,你做好了一辈子做记者的准备吗?“你做好了一辈子做记者的准备吗?”这是很多对新闻职业有幻想的新人没考虑过的事情。当然也会有人坚持先做几年再跳槽的路线,也确实有很多记者前辈这样做着。但既然确定以后要跳,为何还要进去花个三五年呢?纯粹是为了大一大二时候老师灌输给你新闻理想吗?为何现在不就做其他未来你可能要跳去的行业?2014的秋招季已经结束了,惊奇的发现,决定从事其他行业的同学都已找到工作。有的年薪10万,有的年薪8万,而还想着进纸媒的同学,仍然在苦苦等着明年3月份媒体校招季的到来,届时面试官所问的或许与我在深报面试时,那些老师们提问的相一致。与媒体行业就业形势艰难截然相反,移动互联网、银行、房地产、游戏等几个热门行业纷纷开出10万左右的年薪招揽人才。可即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还是有不少新闻学子下定决心要从事媒体工作。在深报终面上,我跟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一块聊,清一色的名校,本硕科班,他们都说自己的期望月薪是三四千,这数字取悦面试官还可以,但生活毕竟是残酷的。不过也有一种情况,就是之前未对媒体行业有多少了解的同学,对媒体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两三年前。一位本科念中传、硕士念香港某大学的女生告诉我,她报的新媒体编辑岗,期望月薪仅仅是4000,我对此只能表示惊讶。媒体行业更严峻的就业形势非在校生所能看到,这大半年时间来,有关媒体裁员的消息甚嚣尘上。我所在的单位已经不招新人了,某报业内部会议上也充满关于广告收入急剧下滑的忧虑,听说明年广州某著名杂志要把2013年招的新人裁掉80%……还在等媒体校招的孩子们,又怎么知道明年他们会不会招人?还招多少人?当整个媒体行业的生存都举步维艰的时候,有谁还在乎新人的生存状况?长此以往,这个行业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中国大学生以积极心态看待毕业照
document.write("")
发帖人:一代天骄
新华网南京3月30日电(记者 孔祥鑫)“是在学校标志性建筑下昂首阔步,还是和操场的草坪来次亲密接触,是在图书馆中感叹学海无涯,还是在食堂和校园伙食依依惜别……”随着毕业日期临近,毕业生们已经开始策划如何拍照来纪念青春。来 自 西 陆 军 事
近日,苏州某高校的毕业生一组高难度、高危险的“自杀式”毕业照在网上引发热议,也引起了关于“你打算怎么拍毕业照”的大讨论。
近年来,各种奇奇怪怪的毕业照越来越多。有人骑着扫帚裸奔,还有人挂在树枝上“昏迷不醒”……今年即将毕业的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彭敏敏说,“年轻人思想活跃、追求时尚,我们也都想拍出有创意的毕业照。但摆出搞怪、危险的动作拍照就未免有些走极端了, 自杀式 和大学毕业又有什么关系呢?”
“摆出 自杀式 造型的举动简直太疯狂了,这既不理性,也不安全。”同样即将毕业的南京农业大学大四毕业生林同学调侃道,“这些同学不是在拍毕业照,而是在搞行为艺术吧。我绝对不会拍出这样的毕业照。”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杜文东认为,差异的行为是不同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毕业时的大学生通常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一种是空洞和迷茫,这些同学往往在大学阶段收获有限,在拍照时可能会摆出具有破坏性的造型;另一种是留恋和温馨,这些同学对大学时光充满的美好回忆,在拍照时也会充满喜悦和幸福。
杜文东表示,虽然拍照对其他人没有伤害,个人行为也无可厚非,但这些同学的“冲动行为”其实是幼稚的表现,今后走入社会后可能还会带着消极、抱怨的情绪,不利于成长和成功。“对于这些同学,应该善意地提醒,希望他们能摆正心态,尽快成熟。”杜文东说。
“ 美好 应该作为毕业照的拍摄主题。”南京财经大学大四毕业生付晓童对记者说,“我将会和同学们一起去曾经战斗过、留下过足迹的地方拍毕业照。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地方都会成为取景地,因为这些地方将会勾起我们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杜文东说,提倡毕业生们以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拍毕业照,这既表达了对学生时代的怀念,也是对新生活充满信心。
彭敏敏说:“我将会和同学们一起把最灿烂的笑容和最美丽的瞬间定格,让毕业照成为我们青春的纪念册。”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毕业后,有人工作,有人继续上学……
  我有时候也在问自己:毕业后五年,我会在哪里?
  毕业后,有人工作,有人继续上学……希望看了这篇文章能让给人启迪,所以我希望它能帮到正在迷茫中的你,如果你看完之后又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特别激动,希望你能好好珍惜这篇文章,想想多年以后,再来看这篇文章,一定有不同的感觉……
  正如“打工皇帝”唐骏说:我觉得有两种人不要跟别人争利益和价值回报。第一种人就是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头5年千万不要说你能不能多给我一点儿工资,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里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
  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一个人在年轻时经历磨难,如能正确视之,冲出黑暗,那就是一个值得敬慕的人。最要紧的是先练好内功,毕业后这5年就是练内功的最佳时期,练好内功,才有可能在未来攀得更高。
  出路在哪里?出路在于思路!
  其实,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让人感到恐惧,很想逃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10214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永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