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导入语的出超、入超是指什么?

什么是出超和入超
什么是出超和入超
人民币汇率,根据外汇汇率那篇文章,即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出超--是出口大于进口入超--是进口大于出口顺差,和出超的意思差不多,也就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逆差则相反 . ~~~~1.出超是出口额大于入口额,入超则反之2.资本主义,为世界大部分国家在用的政治理论.资本主义是一种只承认全社会的物化劳动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经济观念.在此经济观念上所建立的社会注重全体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因为这些私有财产已经成为社会总资本中的一部分.活劳动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中,只是使全社会物化劳动资本获得增值的一种成本.在社会主义的观念看来,全社会的社会总资本不仅包括物化劳动资本,而且包括全社会的活劳动资本.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的观念中,活劳动资本应当具有与物化劳动资本同样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权力.而资本主义则只认为只有物化劳动资本才可以参与全社会总资本所创造的价值的分配.社会主义要求全社会的全体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管理者……)均应该与物化劳动资本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平等地参与全社会总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中的关键生产资料掌握大部分都掌握在地主(或封建领主)手中,故而能够形成“地主(封建领主)剥削农民”的阶级关系.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实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会改变封建社会作为一个阶级社会的本质.
与《什么是出超和入超》相关的作业问题
因为帝国主义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统治者发现中国民众对于英国工业产品几乎不存在需求,只有少数贵族对座钟等奢侈品有微量需求,而英国民众对于中国的丝绸和茶叶需求很大,为了稳定统治,掠夺财富,只有使用鸦片才能打破这一劣势局面,于是通过各个商埠走私(通过贿赂,实际是半公开的).
入超即贸易逆差,在对外贸易中,商品进口总额高于商品出口总额.(入超一方就是净付出了钱,赔了钱)
贸易逆差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若一国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则称为出超,即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外汇有净收入,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强,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若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入超,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表明一国的外汇储备减少,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弱,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贸易顺差
(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2)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入超(Excess of Import ove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2)贸易逆差(Un
  (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2)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入超(Excess of Import
研究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对外贸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较系统地载有表明出口和进口的数字统计,大体可反映一国在特定时期内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一国对外贸易按出口大于、小于或等于进口等情况,分别构成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或贸易平衡.1 .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一、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形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如何实现这一需要? ————加紧对外扩张 资本主义
19世纪以后,英国开始收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日期: 日 - 1842年8月 地点: 中国 结果: 英国胜利 起因: 虎门销烟 领土变更: 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中国历史共有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 日 - 1842年8月  地点: 中国  结果: 英国胜利  起因: 虎门销烟  领土变更: 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
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殖民主义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
1、"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句话要理解透彻.“旧轨”是指自然经济,“逸出旧轨的趋向"的应该是指自然经济瓦解,资本主义产生.AC选项讲的是洋务运动的影响,尽管是对的,但是看不出“逸出旧轨”.2、你的答案是错的.B是正确答案.B项是不符合史实的.因为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在欧洲是奢侈品是好东西,所以鸦片战争后,列强大量收购中国
贸易顺差是贸易逆差的对称,又称为出超(入超的对称),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向国外出口商品的总值超过从国外进口商品的总值.贸易逆差,也称为“入超”,是“出超”的对称.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国外进口商品的总值超过向国外出口商品的总值.
人民币升值会扩大进口,假如原来100块人民币可以买10块美元的货,现在可以买15块美元的货,那么就是美国货便宜拉,当然买的多了.贸易顺差是贸易逆差的对称,又称为出超(入超的对称),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向国外出口商品的总值超过从国外进口商品的总值.贸易逆差,也称为“入超”,是“出超”的对称.指
1.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对外殖民扩张实行的是原始积累阶段,即大量攫取殖民地的劳动力和财力物资,以维持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2.到了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生产了大量的商品,但是由于本国购买力的饱和,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呈现为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即大量向殖民地输出商品,为主
  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  一、鸦片
选A. 原因有点纠结呀……因为原因还有它的原因,说得会比较乱,反正我尽量说清前因后果,你领会精神就是了~~如果觉得看着累,直接看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就好. 欧洲虽然出产白银、黄金,但是鸦片战争那段时间教会的力量还很大,欧洲的钱都在教会手里,欧洲列国普遍很穷,没看见西班牙女王赞助大航海都没从国库拨钱而是拿出了自己的首饰盒么?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1秒后自动跳转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3版高中历史 4.10《鸦片战争》同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版高中历史 4.10《鸦片战争》同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必修1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53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295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3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精练精析
4.10 鸦片战争
【基础达标】
1.(2012·金华高一检测)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贸易逆差
B.毒害中国人民
C.打开中国市场
D.寻找战争借口
2.(2012·上海高一检测)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鸦片战争,除了为保护鸦片走私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3.(2012·南昌高一检测)下图漫画反映的是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时的情景,其主要揭示了(
A.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
B.《南京条约》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C.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4.“经济上的暴力强制” 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在华关系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其外国政府“庇护”在华“恶棍”依据的特权是(
A.设立和管理租界的权利
B.海关管理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5.“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继续商谈”为此西方列强发动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6.(2012·广州高一检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表现为(
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B.中国丧失更多领土和主权
C.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D.外国军队派兵保护东交民巷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1793年,马戛尔尼来到避暑山庄万树园,清政府称英国使团为“贡使”,并将英王的国书翻译成了“吁请天恩”般的文字。实际上英王“吁请”的是(
A.开埠通商
B.鸦片合法
C.发动战争
D.割占香港
2.(2012·海口高一检测)“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3.(2012·烟台模拟)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将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最适合于(
A.明清时期的中国
B.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C.两千年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中国
D.中华民国成立后的中国
4.英法联军舰队指挥官何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联军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过火,但并没有侵占中国的企图。最重要的是,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中有力地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①英国侵占香港岛
②联军火烧圆明园
③逼迫中国赔偿英法军费
④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5.(2012·潍坊高一检测)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狮子山下的静海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纪念性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寺内悬挂一口高1.842米的大铜钟,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材料二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静海寺大铜钟与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夏宫”是指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3)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指谁?它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份护照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成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国通过《天津条约》取得什么权益?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
材料二 一份清单
下列为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清单,回答问题。
拍卖品描述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8件;一批23件。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个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36件标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3)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
【基础达标】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B项是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的后果之一,C项是其根本目的,D项是鸦片走私导致中英矛盾激化后出现的。在鸦片战争之前中英正常的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开拓更多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之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在全球进行对外扩张的结果。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主题的把握能力。图中的“平等谈判”是关键信息,结合画面人物信息列强手握枪支,清政府代表直冒冷汗可看出,这是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条约,揭示了这一条约的不平等性。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干材料“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说明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特权,外国政府“庇护”在华“恶棍”所依据的特权就是领事裁判权,即外国人在中国犯法,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提取材料关键信息,据“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继续商谈”等,可以判断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大门被打开,列强要求公使进驻北京,可知答案为B。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条约,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A、C两项只是B项的一个方面。D项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取得的特权。
【能力提升】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关史实综合分析,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极力谋划打开中国大门,力图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B、C、D三项结论均与题意不符。
2.【解析】选B。从材料来看,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是因为中国拒绝了英国的贸易要求,这一说法没有揭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实质,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抢占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参不参加国际大家庭是各国的内政问题,而不应当是侵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D项与材料不符。
【规律方法】通过历史背景、内容、目的来认识历史本质。
(1)通过剖析历史背景来认识历史本质。
认识历史本质就不能从历史内容本身去寻找,而要从事件发生的源头即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历史背景中往往蕴含着事件发起人的真实想法,它能告诉我们,历史事件的发生之所以不符合事件发起人意向的原因。这一点,有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历史本质。
(2)通过剖析历史内容来认识历史本质。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总结出历史属性。归纳事件的历史属性就是对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从而触及到事件的历史本质。
(3)通过剖析历史目的来认识历史本质。
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存在,都有一定的历史目的,历史目的更能反映历史事件的本质,因为它体现了历史事件发起人的主观愿望。
【变式备选】“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②鸦片成为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
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整体史观分析理解事件的能力,通过史料考查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说明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历史的巧合,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当时的世界背景是西方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对外扩张,而落后的中国成为列强侵略扩张的对象,故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必然的。
3.【解析】选B。材料中讲到的“世界之中国”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西方工业文明主导下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融入世界的范围内。
4.【解析】选D。由“英法联军舰队”可知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从材料可知,何伯主要是为英法联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方面进行狡辩,①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可排除;②③虽然可以说明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但不符合题意;1860年的《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可以说明英法联军对中国领土的掠夺,故选D项。
5.【解析】选B。本题借助《天津条约》的内容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冲击。从材料中“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题“事件”根据材料中的“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高1.842米”进行判断;“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3)题,由材料二中的“夏宫”“付诸一炬”等关键词可联系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然后逐问回答即可。
答案:(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3)英国和法国。《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运用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2)题以《天津条约》及护照为切入点,通过对史学的认识来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允许法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从“十八省游历”、“宾礼相待”、“随时照料”等角度分析,如没有确定的有效期、“随时照料”的措辞含混、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难以裁办。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第(3)题一定要注意观点和立场的正确性。
答案:(1)允许法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2)①护照上所填游历地区很广,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期,等于让外国人持此一照,周游全国,为其侵略活动提供方便;②护照上要求地方官“随时照料”的措辞十分含混,给外国人敲诈地方官吏提供了口实;③护照上要求地方官对外国人“宾礼相待”,却只字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难以裁办。
(3)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该题为开放式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012·长春高一检测)位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原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观察下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
①是由英法联军一手造成的
②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
③激发了清政府英勇抗敌的斗志
④永远警醒中国人民勿忘国耻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1是圆明园原图,图2是圆明园遗址,反映的是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焚毁,如今遗留的残迹,仍在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故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因为清政府向西方侵略者妥协投降。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考历史题检测 PDF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中考历史题检测 PDF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01:05:4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考历史题检测 PDF
关注微信公众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特征是A.外贸处于出超地位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外贸处于入超地位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答案BA、D两项讲的是外贸情况,不是经济特征.C项不能满足题干之意,因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不占统治地位,在当时还不能算作是中国的经济特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鸦片战争导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