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1978年修订的宪法是由过程中的不合理性

宪法修改的必要性 - 110法律咨询网
&&热门省份:
我的位置:
宪法修改的必要性
发布日期:&&& 文章来源:互联网
在宪法学理论上,在能否对宪法进行修改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否定说和肯定说。否定说认为,宪法是国家成立的一种契约,而这种契约是人民之间的相互承诺,如果要修改宪法必须取得全体人民的同意;宪法就像对继承者继承遗产的委托一样不能加以变更,否则就是亵渎神圣。18世纪的瑞士大法学家瓦特尔和法国的西哀耶士等人就持这一观点。如西哀耶士提出&制宪力&的主张,认为宪法的制定是经过全民同意的,因而宪法的修改需获得全民的同意,但实际上,全民的同意是不可能的。瓦特尔进而认为,既然存在这种困难,那就应该承认宪法可以由多数人决定进行修改,而对于少数不同意修改的人,应该允许他们脱离国家,以解除契约上的一切束缚,这显然是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付诸实现的。因此,既然已经制定了宪法,就不能再予以修改。法国1791年宪法采纳了西哀耶士的观点。 纵观世界各国,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宪法修改的程序,说明制宪者已经意识到宪法修改的必要性。世界宪法史也反复证明宪法的修改是绝对的,即使是号称&永久宪法&的宪法,到头来也无法保证永远存在和施行。阿拉伯也门民主共和国1970年颁布了&永久宪法&,而到了1978年却通过了国家元首为共和国总统的决议,实际上修改了宪法。苏丹共和国1973年颁布&永久宪法&,而到了1985年却通过了更改国名的决议,这实际上也修改了宪法。 日本把于1889年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称之为&不没的大典&,&但该宪第73条规定如遇有修改的必要时,当由天皇将提案交议会审议。& 而1946年公布的《日本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条款。 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宪法修改的原因。宪法修改的主观原因在于制宪者认识能力所限,制定的宪法有不足之处。其一,制宪者缺乏对宪法基本属性的全面认识而形成的立宪短期化指导思想,使得宪法不能长久,不得不进行修改;其二,由于统治者的宪法:工具主义观念,不重视宪法的规范性价值,从而导致宪法的修改;其三,由于成文法的局限性,宪法无法涵盖以后发生的所有现实问题,需要在一定情况下进行修改。宪法修改的客观原因在于社会现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是宪法修改的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原因。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问题,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吉安推荐律师
江西南昌市
江西南昌市
江西南昌市
江西景德镇
相关法律知识自媒体时代言论自由行使不合理的原因,宪法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自媒体时代言论自由行使不合理的原因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引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自媒体时代言论自由行使不合理的原因
  【第四章】
  【结语/参考文献】
  第 3 章 自媒体时代言论自由行使不合理的原因
  根据马克思哲学观思想,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任何事物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在分析公民在自媒体时代行使言论自由不合理的原因时,亦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从外部因素和自媒体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入手。
  3.1 外部因素
  3.1.1 社会心态浮躁,道德失范凸显
  公民在自媒体平台行使言论自由时,之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与时代变迁有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们的追求开始从基本物质需求上升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当然,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中必然掺杂着高层次的物质需求成分,人们开始更加强调质量而非数量,开始关注自我权利的实现,开始重视发展成果的享受。然而,与人们追求自我意识的膨胀同步的却是文化素养的落后、道德观念的滑坡与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这两者显然是不相配套的,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自媒体言论自由这一具体问题中,社会转型期矛盾集中的特点也有体现。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极为迅速,自媒体产生后便迅速普及,覆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从前文互联网报告中有明显体现。但是,与自媒体普及速度和人们熟练掌握自媒体功能的速度不相一致的,却是网民们平均文化水平之低、道德素养之缺及法制意识之薄,整体与个体的不平衡,物质与精神的不配套正是我国自媒体言论自由存在诸多问题的社会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社会情绪浮躁,拜金主义盛行。在物质内容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却日益空虚,加之社会信仰的缺失,人们生活的压力与内心的不平衡无处排解,整个社会呈现浮躁态势,而自媒体的出现则恰恰提供了一个渠道,网络的虚拟性促使人们在畅然抒发自我时忽视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于是,有人为了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随意使用&雷人&语言,哗众取宠,一味求奇求新;有人为了实现一己私利,编造故事,戴着慈善面具诈骗敛财;有人未经分析核实,盲目跟风,滥转乱评,造成三人成虎,损害他人权益。
  其次,忽视传统文化,道德出现失范。网络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部分民众崇洋媚外,忽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传入和变质,使得传统道德受到怀疑,出现&小月月事件&、&彭宇事件&等道德失范现象。社会道德意识的淡漠必然会在缺乏规制的自媒体使用上成倍放大,出现不合理的言论表达。在这样一个相对不太健康的社会意识氛围下生长,我国自媒体的言论表达自然容易剑走偏锋,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3.1.2 专门法律缺失,司法解释不充分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其他政治自由的前提和基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本杰明&卡多索曾经形容言论自由是&母体,是几乎一切其他形式的自由所不可缺少的条件&[16];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在其着作《出版自由请愿》中说道,&讲到自由,首先要给我自由认识、自由表达以及根据良心自由辩论&.众多学者的呼吁显示出了言论自由具有的独特价值。既然言论自由如此重要,必然应受到法律的重点保护。
  然而,言论自由虽早已被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所囊括,但相对于时代的昂首阔步,法律的脚步却多少显得滞后,当前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和规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第一,普通法律规定分散,自媒体专门法律缺失。我国普通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主要散见于《刑法》和《民法》中。《刑法》第 54 条把言论、出版自由列为政治权利,第 103 条规定了煽动分裂国家罪,第 105 条规定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第 249条和第 250 条规定禁止散布煽动民族仇恨之言论,第 221 条和第 222 条规定了对于商业性言论的限制。民法通则第 101 条规定了侵犯公民名誉权的惩罚,侵权责任法也对公民言论表达行为进行了一些限制性规定。此外,随着网络违法犯罪现象日益增多,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关于信息的政策和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中国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电子通讯隐私法》等,建立了以行政法规为主体的网络行为规范体系,解决了网络司法实践中无法可依的难题。但是,由于立法程序的严格复杂、利益相关方的交锋等因素,网络立法难以紧跟网络发展的步伐。
  针对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我国没有颁布专门的法律,而关于自媒体管理的法律也处于空白状态,仅有一些政府颁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予以约束,如 2011 年 12 月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规定》提出实名认证的要求,并规定了网络空间的&七条底线&: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17]
  但这是仅适用于地方的法规。我国大部分网络管理规范依赖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这不符合法律保留原则,行政权的强势介入会严重影响网络表达自由的实现。我国尚未出台适用全国的专门法律,甚至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规,更未形成完整的自媒体法制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律在网络媒体特别是自媒体上的权威性和威慑力,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不利于违法案件的处理,不利于明确自媒体各方的法律责任。
  第二,司法解释不充分,不易用于实践。言论自由很早就被各国立法者不约而同地阐述在宪法的重要篇章,如 1789 年法国《人权宣言》第 11 条、1848 年意大利宪法第25 条、1889 年日本宪法第 27 条等。我国宪法文本也有对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宪法第35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足见言论自由的重要地位。然而,我国司法领域对普通法律中言论自由内容的解释却稍显滞后,未能体现时代内涵和特征,且内容不够充分,难以完全满足司法实践需求。
  现在,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和自媒体言论自由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应与时代接轨。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最高院于 2014 年 6 月 23 日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些规定与自媒体的言论自由问题有较大关联,对当前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合理确定了管辖法院和诉讼程序;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知道&侵权的认定问题;明确了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及程度认定问题;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范围;加大了被侵权人司法保护力度。[18]其中对转载者责任的规定为解决目前日益增多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侵权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弥补了法律空白。但是,仅依靠这些规定还远不能完全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首先,自媒体除了转载还有&点赞&、&分享&等表达观点的方式,对这些方式的法律界定有待不断的细化和完善。其次,自媒体作为个人与官方交融的媒介工具,兼具公民和媒体双重身份,对其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的特殊之处也应在相关司法解释中予以体现。法律虽已为言论自由划定了一个大致边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概念如何界定?责任主体和责任承担方式如何明晰?这些都值得在相关司法解释中进行明确。
  3.1.3 政府管制过紧,监督平台虚置
  自媒体言论自由度不足的政治原因主要是政府未能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监督氛围。&网络舆论监督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运用网络传播媒介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由意愿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19]
  然而,由于网络法制体系尚未建立,网络监督权概念尚处模糊状态,网络监督特别是自媒体监督的具体内容和界线还未明确,这使得行政机关不重视微博监督等自媒体监督方式。其一,在遇到带有群众不满情绪的言论时习惯利用政治施压媒体管理者,一味地&暴力删帖&草草了事。其二,一些地方政府对网络内容控制较严格,不仅全面控制网络基础设施,还出台法律文本保护政府直接介入权,这就直接造成了自媒体监督渠道的不畅通,限制了自媒体的言论自由度。其三,由于技术等因素制约,政府部门对于一些发布违法言论的网友不能有效追踪,追究其应尽的法律责任,这无形中纵容了网络违法行为。
  其四,现实中虽然许多政府及官员开设了官方微博,政府门户网站也设置了&局长信箱&等板块,但大部分都因回复不及时、疏于管理而形同虚设,成了&花架子&,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因此,政府应进行反思,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既鼓励群众积极行使,又引导其合法行使言论权和监督权。
  3.2 自媒体自身因素
  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当前自媒体言论自由问题还受到自媒体自身因素的制约。我国刚刚步入自媒体时代,无论是在技术上、应用上,还是在法制上、管理上,都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除了硬件上的技术难题,还有使用者的素养缺失问题。技术难题非本文研究对象,现就自媒体素养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3.2.1 自媒体对宪法精神的误读
  自由、民主是宪法与生俱来的两大精神,也是宪法的根本价值所在。追求自由是人性使然,实现自由是人的理想所在,在&不自由,毋宁死&的呼声中,承载的是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回顾西方近代革命,其一大功绩就是用宪法将自由理想确定为国家原则,使之合法化,从此,在国家的法制建设和社会的法律生活中,自由便成了一个具有至上权威的原则,也成了后来各国制宪者笔下一个丝毫不敢怠慢的字眼。言论自由作为自由的重要内容,固然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宪法将其囊括于文本之中显示了它的独特价值。但是,这种自由并非绝对的不加限制的自由,它还须受到法律、道德、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虽然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然而在自媒体应用实践中却很难达到标准,其中除了法律文本不完善、道德界限难把握等原因,还因为在以网络为大环境的自媒体区域内,行为主体素质不一,对宪法精神的解读出现偏差,未能把握法律表述背后的真正内涵。的确,法律保护言论自由,法律赋予每个人发表自己观点(无论其是否科学)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自由可以凌驾于其他自由之上,因为比言论自由更重要、更待保护的是人的人身权利,人身权利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意义。而在自媒体引发的法律纠纷中,所涉及的人身权利主要为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这些权利一旦遭受侵害,就很难通过物质手段进行恢复,其对被侵害人的不利影响甚至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消除。因此,在人身权与言论自由无法兼顾时,优先保护人身权才是符合宪法精神的正确做法。然而,人们对自由的肤浅、不全面的理解,导致了社会实践中种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其在自媒体领域更被无限地放大,并形成连锁反应,发生了许多因言论不当而造成的法律纠纷。
  作为宪法精神又一大内涵--民主,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被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20].民主是相对于国家权力来说的,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真正拥有者,这是宪法所明确赋予的,而民主的运作方式在其定义中可以找到,即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平等自然是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即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无例外地承担法律追究的责任。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否意味着大多数人就必然拥有决定一切的特权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真理不必然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同样的,拥有最多支持者的声音也不必然是正确的,然而,在网络社会,占据舆论优势地位的却往往是最受网民关注的言论,这些言论不一定正确,甚至有时是明显错误的。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群体心理的自身特点,二是自媒体使用者对民主内涵的解读不当。第一点在下文予以阐述,此处重点分析第二个因素。
  自媒体使用者们错误地将民主与少数服从多数划等号,期望通过激烈的言论来吸引群体的围观,造成了言论自由的滥用。还有一些人想当然地把某些政府官员等同于国家,将对权力的仇视投射在国体政体上,发布一些反政府反国家的激烈言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民主的价值。其实不然,民主权利与国家权力不该割裂,而应相辅相成。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除了规定国家机器的根本运行制度外,还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即公民权利的确认和国家权力的设置。宪法既是确认公民权利的宝典,又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规约,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权力有维护权利的作用,但是权力如果行使不当,也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因此,宪法永恒不变的精神,就是要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权力与权利的协调与平衡[21].毋庸置疑,若权力过度膨胀,权利势必萎缩;安置公权力的空间太大,容纳私权的空间就会狭小;同样,若私权不受限制,公权便没有足够空间,就会造成社会失序,最终受损的仍然是公民权利。因此,要准确把握好国家之权与公民之权平稳运行的契合点与和适度,防止滥权现象的发生。民主是不可撼动的,但不必通过消磨国家权力来实现,相反,国家权力的恰当运行是保障民主的必然之举。因此,自媒体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管理,自媒体的言论权利需要国家权力的维护和保障,这是自媒体时代无法躲避的现实。
  3.2.2 公民宪法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淡薄
  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包括人们对宪法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宪法功能的认识、对宪法实施的评价、对于基本权利保护和行使状况的感受等内容[22].宪法的重要性是否被一国公民普遍认同,深刻体现于公民的宪法意识中。
  目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还较为淡薄,主要表现在宪法知识的匮乏、宪法信任感的缺失和权利救济选择的非理性等方面。在实践中,宪法有时被精心装裱至于高处,实施效果不佳,以至于人们在基本权利受损时很少想到用宪法来自我保护。自媒体作为公民表达的新窗口,在实际生活中因其自身特点与公民在某种程度上已融为一体。当前自媒体语境下的言论自由存在诸多问题,源于广大公民宪法意识的淡漠。
  宪法意识不强必然造成维权意识的缺位,宪法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它明确规定了关涉公民生存与发展的各项权利内容,为公民生产生活、创造财富、维护私权提供了最高的法律依据。然而,我国公民的权利观念较为淡薄,权利观念不仅包括对自身权利的维护,还包括对其他主体权利的不侵犯。自媒体发展的今天,其为公民言论自由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也暴露了社会的阴暗面,有些公民在使用自媒体工具表达言论时无视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利;有些公民缺乏自觉的维权意识,在权利受损时不能主动使用法律武器进行对抗。宪法意识不强,权利观念淡薄,导致自媒体平台上法律纠纷丛生。
  3.2.3 群体心理的固有弊端
  从一般意义上讲,&群体&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而从心理学角度,大量聚集的个人构成一个群体,还需要特定的条件,如自觉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不同的方向[23].群体一旦形成,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无论是否拥有相同的性格、职业或是生活环境,都会使他们形成一种集体心理,在集体心理的作用下,群体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就会与其单独一人时不同,这就解释了一些网民在未成为&暴民&之前也很理智、温和的怪象。成为一个群体后,群体心理会呈现无意识状态,易被群体中其他成员,特别是领袖所&操控&,做出一些其在独身一人时不想为或不敢为的行为。在自媒体舞台上声音洪亮的那些&大微&,总是一呼百应,支持声和反对声此起彼伏,是因为在群体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开始堕于思索,自然而然地接受&意见领袖&们的言论,倘若这些占据言论优势的&意见领袖&稍谙群体心理的特征,便更能赢得网民的认同与追捧。
  群体心理造就了两个弊端。第一个是形成了&法不责众&的不良习惯。&法不责众&的经验使身处群体的中网民们意识到,他们不必为自己言论过当的行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从而在群体力量仍发挥作用时,他们便肆无忌惮。因为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肯定,于是束缚个人的理智、法律出现缺位危险,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开始失去效力。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阐述的那样,&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群体心理的第二个弊端是易引发不良示范。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破窗效应&,意指如果房子的一扇窗户破了而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当社会出现不良现象时,如果管理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势必会诱使人们互相模仿,导致社会风气的低下。其实,网络环境里何尝不是如此?人们在看到网页上存在不雅、过激评论后,也会相继效仿,特别是在规制手段缺失时,人们更无所顾忌。不良示范如果被放任存在,必然会变本加厉,导致网络言论环境的无序化。
  3.2.4 自媒体的媒介素养缺失
  自媒体时代言论自由存在问题的内因除了群体心理因素、对宪法精神解读不当,法律意识淡薄外,还源于媒介素养的缺失。自媒体的零门槛特征在前文已述,当前掌握自媒体的是一个个公民,而非全然受过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业记者,媒介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因而时常深陷诸如虚假新闻、网络暴民、信息操纵、群体极化等现实困境。自媒体的素养问题既是新闻伦理问题,又是法律问题,在新闻伦理层面,表现为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在法律层面,则表现为法制观念的淡薄,法律规则的不明确。于是,各种侵权纠纷不断发生,一些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时常上演。
  我们已进入了&全民 DIY&时代,即&摆脱专业资质的限制,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份表达自我的'产品',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全民出版、全民传播,并成为一种全新的有关内容产销的生产理念和消费模式。&[24]在这样的时代,要想实现高质量地自我表达状态,不仅需要表达技巧的提升,更需要媒介素养的跟进。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关于国家义务这一内容,我们可以从 2004 年的宪法修正案中看出,国家尊重和保障..
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
言论自由仿佛在当下世界各宣称民主的国家被公认为公民权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
土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
无论作为独立权能抑或辅助权能,调查权的行使皆有可能导致个人资料与国家秘密外..
宪法是公法,这是一种源自近代西方社会的观念,经由几百年的发展演变,不论是素..
宪法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您的位置:>>/>>正文
发表时间: 15:50:48《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考试模拟试题《立法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全国人大可以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事项的基本法律。√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属于专属立法权范围。×3.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对属于专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4.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5.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自治条例可以变通民族区域自治法。×7.国务院通过行政法规案实斜砭鲋啤? ×8.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当在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9.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案,应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赞同表决才能通过。×10.法律经立法机关通过后,还应按规定公布后才能生效。√11.全国人大可以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事项的基本法律。  √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属于专属立法权范围。 ×   13.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对属于专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  √   14.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  15.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16.自治条例可以变通民族区域自治法。  ×  17.国务院通过行政法规案实行表决制。 ×   18.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当在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  √   19.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案,应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赞同表决才能通过。  ×  20.法律经立法机关通过后,还应按规定公布后才能生效。 √   21.立法法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2.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  23.全国人大立法应当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 ,地方法规制定可以从部门利益出发的部门。×24.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立法法》。√25.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26.立法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27.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它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会议审议。 ×29.不同的提案主体,提出法律案的程序相同。×30.主席团向大会提出的法律案直接交由大会会议审议。√31.一个代表团或者二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32.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法律案的有关情况,听取提案人的意见和说明,专门委员会审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法律案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参加专门委员会会议。√33.代表团的审议形式分为代表团会议审议和代表团小组会议审议。√ 34.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 35.法律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 36.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人数的三分之二通过。× 37.地方性法规需要有地方特色,需要因地制宜地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作出具体规定。√38.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后,由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39.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意见,统一审议法律案。√40.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必要时,主席团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法律案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41.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决时,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律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4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 43.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二个月前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44.向全国人大提出的法律案,可以先向常委会提出并进行审议。√45.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法律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46.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4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签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应载明该法律的制定机关、通过日期和施行时间。 √ 48.委员长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会议审议。 ×49.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50.专门委员会审议法律案时,应当召开全体会议审议,根据需要,可以要求有关机关、组织派有关负责人说明情况。√
51.专门委员会之间对法律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主席团报告。 ×52.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法律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
53.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54.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一般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55.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56.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依照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57.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人大常委会裁决。×58.全国人民代表大……(新文秘网省略450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性法规审理判决此案 B.直接依据特区地方性法规审理判决此案 C.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裁决后审理判决此案D.提请国务院作出裁决后审理判决此案 25.下列有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和备案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C) A.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作出最终裁决 B.不同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C.地方政府规章内容不适当的,国务院应当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D.凡被授权机关制定的法规违背授权目的的,授权和所制定的法规应当一并被撤销 26.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D)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应当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收取费用须由法规规章规定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27.某地方性法规规定,企业终止与职工的劳动合同的,必须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某企业认为该规定与劳动法相抵触,有权作下列何种处理?(B)A.向全国人大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B.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C.向国务院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D.向省人大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28.李某在某特区订工时被机器轧断手臂,就赔偿问题与企业发生争议起诉至法院。根据该特区依据全国人大授权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李某只能得到20个月工资的赔偿额而根据该特区所在省的地方性法规,他可以得到25个月的赔偿额。法院应如何处理本案?(B)A.直接依据省地方性法规审理判决此案B.直接依据特区地方性法规审理判决此案c.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裁决后审理判决此案D.提请国务院作出裁决后审理判决此案29.一个代表团或者多少名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A )。A.三十名以上B.十名以上C.二十名以上D.五十名以上30.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多长时间前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B )A.10天B.一个月C.五天D.六个月31.尚未制定法律的事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下列哪一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B )A.法制办B.国务院C.司法部门D.内务司法委员会32.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后向下列哪一部门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B)A.人大常委会B.主席团C.各代表团D.国务院法制办33、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须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 员的(A)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A.过半数B.三分之一C.五分之一D.全体34.按照《立法法》规定,部门规章的立法主体不仅包括国务院部门(各部、委、央行、审计署),还包括下列哪一机关。(A)A.国务院直属机构B.司级以上单位C.法制办公室D.局级以上单位35.下列选项中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是(A)。A.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B.刑事基本法律C.民事基本法律D.有关国家机构的基本法律36.列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次数为(C )。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37.下列哪一机关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C)A.省级以上政府B.司法部C.国务院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38.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A.同等效力B.法律解释高于法律C.法律解释低于法律D.两者之间无可比性39.交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未获得通过的法律案,如果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法律,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下列(C)机关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A.大会主席B.代表团会议C.委员长会议D.委员长40.行政法规的签署及公布部门为(B)。A.国务院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法制办41.《立法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B)。A.经地方政府批准较大的市B.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C.地级市D.县级以上的市42.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C )。A.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B.地方政府规章公布后,应及时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D.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生效43.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应由(B)机关发布公告予以公布。A.常务委员会B.大会主席团C.地方政府D.司法部门44.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下列哪一机关进行裁决。(D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主席团C.国务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5.下列关于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表述正确的是(B)。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C.国务院无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直接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46.下列哪一部门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D)A.人民解放军各总部B.各军兵种C.各大军区D.中央军事委员会47.下列选项中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大会主席团进行审议B.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可以随时撤回C.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大会主席团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D.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48、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的施行日期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法律应当明确规定施行日期B.签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载明该法律的通过和施行日期C.法律的施行日期应明确年月日D.法律可以不明确规定施行日期49.行政法规的组织起草机关为(B
)。A.国务院各部委B.国务院C.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D.国务院法制办50.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哪一事项作出规定。( B
)A.所有地方性事务B.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C.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地方性事务D.国务院规定的地方性事务51.下列关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原则哪一项是正确的。( A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B.不得违背地方政府规章的基本原则C.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生效D.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生效52.下列选项中有关地方政府规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由地方政府制定B.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C.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由地方行政首长决定D.地方政府规章应报全国人大批准53.地方性法规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案的提出、审议和表决程序应由下列哪一级机关规定。( A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B.上级人民代表大会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4.下列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B)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C.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经公安部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55.关于行政机关和机构的设立,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A.经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行政公署 B.经市公安局批准,县公安局可以设立派出所 C.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可以设立直属机构 D.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县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区公所 56.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C)行使。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7.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B)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
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58.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C)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59.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的机关为 ( B)。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60.在我国,基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是(B )。 A.行政公署 B.街道办事处 C.居民委员会 D.信访办公室 61.宪法规范区别于普通法律规范的首要特点是(A)。 A.内容的根本性 B.效力的最高性 C.立法的原则性 D.实现的多层次性 62.有权改变或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的国家机关是(C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63.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列有关特别行政区立法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A.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征询其所属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的意见后,如认为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符合基本法关于中央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款,可以将该法律发回,但不作修改 C.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回的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立即失效 D.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回的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一律具有溯及力 6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B )。 A.民族自治  B.自治权 C.区域自治  D.自治机关 6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会议的主持者是( B)。 A.大会执行主席  B.大会主席团 C.国家主席  D.委员长 6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A)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 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 C.诉讼和仲裁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7.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不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B)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68.在我国,哪些国家机关能够制定地方性法规?(B)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B.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69.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哪种处理办法是正确的?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70.根据立法法规定,下列哪些国家机构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部
B.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C.长春市人大常委会
D.河北省人大 71.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法律案审议的结果以下哪一项不可能出现?(A)A. 签署公布B. 终止审议C. 进一步审议D. 提请表决72.下面哪一个不是立法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BCD)A.坚持政治建设为中心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3. 下列关于效力位阶由高到低排列的错误选项是:(
)。 A.宪法 > 行政法规 > 地方性法规
B.地方性法规 > 部门规章 C.地方性法规 > 本级地方政府规章 > 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D.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7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程序,由财政部制定,并以财政部部长签署命令的形式公布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会计法律制度是 (C )。A.会计法B.会计行政法规C.会计规章 D.会计规范性文件7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不可以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是( D )。 A.经过授权制定的经济特区法规
B.单行条例 C.自治条例
D.部门规章 76.不能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 要求的有(D )。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77.国务院部门立法存在着三个突出的问题,其中(D)除外。A.部门保护主义B.越权立法C.立法冲突D.地方保护主义78.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D)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A.90
D.307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C)裁决。A.主席团
B.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8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为(A)。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C.诉讼和仲裁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81.下列哪项中的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A)A.国家副主席 B.中央军委副主席 C.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8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 (A)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D.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83.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专门委员会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C)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非常设机关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负责审议与其职权有关的法律草案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选,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只能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交付的议案84.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D)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85.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制定权?(D)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C.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D.辖区内有自治州、自治县的省人民代表大会8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是(A)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民主集中制
C.由地方差额选举产生
D.由民主选举产生87.我国《宪法》第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该条属于哪种规范?(A)A. 授权性规范B. 义务性规范C. 非规范性法律条文D. 命令性规范8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A)审议。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常务委员会
D.检察院8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A)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常务委员会
D.主席团9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D)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A.60
D.309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交付全国人大全体会议表决未获得通过的法律案,如果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法律而按照法定程序重新提出审议,应当再次提请(D)审议。A.大会主席
C.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92.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B)发布公告予以公布。A.大会主席
B.大会主席团
C.人大常委会
D.人大代表93.下列(D)不是国家立法的特点。A.最高权威性B.国家主权性C.权力机关独立行使D.党性94.下列事项中除了(D)其他都应由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A.刑事B.民事C.国家机构D.经济管理95.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事项除了(B)以外其它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B.教育制度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9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在我国,除了(B),下列其它国家机关都能够制定地方性法规。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C.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97.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D)备案。A.省、 自治区、 直辖市
C.人大常委会D.国务院9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B)具有同等效力。A.宪法
D.命令99.下列事项中除了(D)以外,其它都属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专属立法权。A.税收 B.诉讼C.限制人身自由 D.罚款100.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因各方面对制定该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满(A)的,由委员长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该法律案终止审议。A.2年
D.3个月三、多项选择题1. 按照《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机关或者机构具有制定规章的权力?(BD)A.国务院办公厅B.国家体育总局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D.审计署 2. 《立法法》规定的立法权限划分包括(AB)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A.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B.中央与地方C.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D.行政机关与军事机关3.国家立法权具有(ABC)特点。A.最高权威性B.国家主权性C.权力机关独立行使D.党性4.下列事项中(ABC)应由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A.刑事B.民事C.国家机构D.经济管理5.下列事项中(ABC)是属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专属立法权。A.税收B.诉讼C.限制人身自由D.罚款6.专属立法权范围内,不得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包括(BCD)。A.金融B.刑罚C.剥夺政治权利D.司法制度7.(ABCD)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A.国务院B.中央军委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8.( ABCD)可以向地方人大提出地方性法规案。A.人大主席团B.本级政府C.常委会D.专门委员会9.法律创制程序包括(ABCD )。A.提出法律案B.审议法律案C.通过法律案d.公布10.国务院创制行政法规的程序包括(ABCD)。A.立项B.起草c.审查d.决定和公布11.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CD)。A.行政法规B.规章C.自治条例D.单行条例12.《立法法》规定的立法权限划分包括( AB )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 A.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 B.中央与地方 C.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D.行政机关与军事机关2.国家立法权具有(ABC)特点。A.最高权威性 B.国家主权性 C.权力机关独立行使 D.党性
……(未完,全文共48027字,当前仅显示1264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宪法修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