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鲍勃迪伦的歌词职业

面对20位女生的贴心祝福,围观男生无比羡慕嫉妒恨。
女司机:粉丝会说你还是很厉害。我觉得会很掉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据诺贝尔奖官网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3日下午1时,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美国民谣诗人鲍勃&迪伦荣获该奖项。获奖理由是其“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鲍勃&迪伦(Bob Dylan)是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获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迪伦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60年代,他对音乐的最主要的贡献是歌词的深刻寓意与音乐成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他对工业国家整个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音乐对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关重要的。纵观其音乐生涯,Bob Dylan 堪称赋予了摇滚乐以灵魂。
迪伦演唱的魅力在于他独特的风格方式和这种风格方式对他自己作品的完美诠释。你听其他人演绎迪伦的作品,可能一下子觉得比原版好无数倍,但是时间一长你大概会觉得,这只是另一首通俗歌曲,和其他的流行作品没什么两样。
Bob的原唱像风干牛肉,很有嚼头,不像奶油蛋糕,吃一会儿就腻了。他的演唱对歌词内涵的表现力很强,这种表现力来自他对自己作品的理解,让你感到他在试图表现一些东西。联想到我国的书法,馆阁体可能初看很漂亮,但始终缺少一些个性的东西,看久了就觉得空洞俗气。又想到木心的一句话:“箭无虚发”是高明的,鲁宾斯坦的钢琴演奏“一半音符掉在地上”也许更高明。
  Bob本人十分重视现场演唱,一首歌常常被改编得“面目全非”,非常厉害。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他的编曲能力,也是其高超唱功的体现。这点和书法等其他艺术也有可类比处。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丘安眠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被永远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伫立多少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能被冲刷入海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一些人要存在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获得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个人要多少回转过头去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望见天空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能听见人们的哭喊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要牺牲多少条生命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1962年,关于这首歌,Bob Dylan说过这样的话“我认为最有罪的是那些看到不对的东西,心里也知道那不对但就是不愿正视的人。”所以,Bob Dylan在这首歌中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不啻是对正义、良心的一次次追问。
  历史总是这样,一代人要面对一代人会遇到的困难、疑惑。解决的关键在于做得破坏性最小,有所成就。Bob Dylan作为六十年代杰出的诗人、歌手,他敏锐地把握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对于战争、暴力及种族歧视等方面的怀疑精神,直面问题。他那些基于其观察力及热情基础上写出的歌曲在内在力量和揭示性方面都无与伦比。但他在这首歌中不断提出的问题则是些难以回答的问题,答案从来不会简单的。它们在某处,“在风里飘”,难以捉摸,又近在咫尺,引人跃跃欲试。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我们希望的是快点找到答案,最好是马上,越快越好,症结要马上解决,身心伤痛即刻消除。虽然这些是难以实现的,但是我们能放弃这样的努力吗?穷困、不公平、战争在历史上每个时期都存在着,随之而来的是产生的许多疑惑Bob Dylan和他的同时代人一道参与了思考及行动。他的许多歌曲,包括这一首,成为六、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通过他们的奉献和牺牲,对结束美国的种族隔离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在结束越战这件事上扮演了主要角色。
  不能唱的才是诗
  鲍勃&迪伦有自己的诗人坚持
  作者:钱好
鲍勃&迪伦的职业跟诗歌创作之间似乎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他写的歌词被许多诗人认为是非常优秀的诗作,他还因此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迪伦本人对于诗与歌依然有着严格的区分,他曾在自己专辑《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的内页写道:“任何我可以唱的,我称之为歌;任何我不能唱的,我称之为诗。”
不久前,鲍勃&迪伦的个人笔记、歌词、诗歌手稿和一些私人收藏品及照片资料被乔治&凯泽家族基金会和塔尔萨大学两家机构购买,其中包括迪伦和诗人艾伦&金斯堡的往来信函,还有他唯一一部散文诗集《狼蛛》的大量打字稿。这部作品完成于1966年,深受兰波和罗特列亚蒙两位超现实主义诗人的影响,与他平时创作的歌词风格迥异,十分晦涩。诗歌中频现的意识流表达,让许多忠实粉丝也不禁感慨“读都读不通”。其中一句诗“现在不是犯傻的时候,所以穿上你的大靴子,跳到垃圾小丑的上面”被音乐杂志评为“摇滚明星写的书中5句最费解的句子”之首。
为什么这些明星会不约而同地涉足诗歌创作?《诗刊》编辑、诗评家彭敏说:“诗人不是一个专职,诗歌几乎都是学习和工作之余的副产品。明星写诗和学生写诗一样,再正常不过。”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彭敏看来,相比于普通人四平八稳的人生,明星的生活中有更多复杂的情绪,可供宣泄也需要宣泄,诗歌则提供了这样一个出口。
  【近五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1年: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
代表作有《诗十七首》,成名后陆续出版了《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观看》等。
获奖理由: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
  2012年:莫言,中国作家
代表作有《蛙》《生死疲劳》《丰乳肥臀》《檀香刑》等。
获奖理由: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2013年:爱丽丝门罗,加拿大作家
短篇小说集有《我青年时期的朋友》、《你以为你是谁?》(1978,亦得总督奖)、《爱的进程》(1986,第三次得总督奖)、《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憎恨、友谊、求爱、爱恋、婚姻》、《逃离》等,2006年出版《石城远望》是她最新的一部作品集。
获奖理由: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亚,法国作家
获奖作品《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
获奖理由:他唤醒了对最难以捕捉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和揭露了对人类生活的占领。
2015年: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白俄罗斯作家
她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曾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主要代表作品有《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还是想你,妈妈》,《锌皮娃娃兵》,《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世界文坛最高水准的感人作品,讲述了这个时代的苦难和勇气。
给依然陪跑的村上春树送上祝福……
文章来自网络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心与灵魂,究竟要哪一个?——记鲍勃·迪伦的左派女友苏西
2011年2月底,国际媒体无一例外地刊文纪念一位刚刚因肺癌去世,被他们称之为“二十世纪伟大缪斯之一”(Oongs)的女人。尽管纪念她的众多文章标题各有不同,但全都出现了“缪斯”这个字眼。
2011年2月底,国际媒体无一例外地刊文纪念一位刚刚因肺癌去世,被他们称之为&二十世纪伟大缪斯之一&(Oongs)的女人。尽管纪念她的众多文章标题各有不同,但全都出现了&缪斯&这个字眼。
苏西&罗托洛(1n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s Great Muses),&迪伦的缪斯兼导师&(Dylan&s Muse and Mentor),&启发迪伦写出了他的一些最伟大情歌的缪斯&(Muse who inspired some of Dylan's greatest love s943~2011),美国艺术家。她是鲍勃&迪伦的第一位真爱,迪伦一九六零年代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发展期间的女友,迪伦众多传世情歌中的女主角,迪伦政治意识的启蒙者和他成为抗议歌手的推动者,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迪伦歌词创作的女人。
试问:马丁&路德&金、艾伦&金斯堡、鲍勃&迪伦和约翰&列侬,有什么共同点?
答:在六十年代,他们都曾是&共产主义的阴谋&。
苏西1943年11月出生于纽约皇后区,父母均是美国共产党党员。她的父亲是工会领袖,也是一名插图画家,曾为《纽约时报》等报纸画插画;母亲是意大利共产党机关报《团结报》美国版的编辑和专栏作家,曾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远赴欧洲担任国际纵队的情报员。由于家庭因素,身为西方红二代的她和姐姐卡拉被父母禁止信仰宗教,这让她们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而且在她们成长的年代,美国正处于冷战及麦卡锡主义阴影笼罩下,不仅FBI的人常常登门,人们对她们这样的家庭也是唯恐避之不及,因此,苏西有着无比艰难的童年。不过,由于来自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家庭,她自小便在诗歌、音乐、文学、绘画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它们也为她的童年抹上了一笔亮色。
和一九六零年代的许多美国新左派一样,她也曾把改变世界的希望寄托在了古巴革命模式上。古巴革命成功后,她和一群青年学生以身试法,对抗美国政府对古巴旅游禁令,在明知回国后美国护照会被吊销,甚至还会面临牢狱之灾的情况下,她还是冲破FBI的重重阻挠,历经波折抵达了古巴,与心目中的革命英雄卡斯特罗、切&格瓦拉见面并进行了交流。
受红色家庭背景影响,苏西中学时代便积极投身社会运动。当1961年7月底她与迪伦在纽约河滨教堂初遇时,年仅17岁,高中毕业没多久的她已经是美国最重要的民权组织之一&争取种族平等大会&(CORE)和反核战组织&原子能法稳健政策委员会&(SANE)的正式成员,正在全身心地致力于民权、反核战和各种追求自由平等的运动,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民运分子。
当时,还没什么名气的民谣歌手鲍勃&迪伦也才刚刚20岁出头。迪伦在他的自传中这样描述对苏西的一见钟情,&第一眼看到苏西,我就目不转睛。她是我见过最挑人色欲的尤物。她皮肤白皙,一头金发,是纯种意大利人。空气中瞬间充满了香蕉叶子的味道。我们开始交谈,我的头开始晕眩,丘比特之箭曾经在我耳畔呼啸而过,但是这一次它射中了我的心脏。遇见她就像是走进了《一千零一夜》。她的微笑照亮了一整条熙熙攘攘的街道。她就像是罗丹的雕塑被赋予了生命。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对她魂牵梦绕,我知道自己生平第一次坠入了爱河,即便三十英里外我仍能感觉到她的气息。&一星期后,两人再次见面,随即开始了热恋。
她写的书中记录了苏西亲历的一九六零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作为黑人民权运动几个里程碑式事件&伍尔沃斯百货静坐示威&、&自由乘车&、&青年游行&为无种族隔离学校&、&向华盛顿进军&华盛顿工作与自由游行&的亲历者,苏西在书中以一个女性民权运动人士的视角解构了这个改变美国历史进程的伟大运动。而直到遇见&民权运动女孩&苏西,成长于资讯匮乏的明尼苏达州希宾小镇,来到纽约发展不到半年的迪伦才开始真正接触到正风起云涌的民权和反核战运动。苏西在书中写道,&在我们认识时,鲍勃对政治还没有概念,我把我对政治等方面的兴趣转移给了他。&事实上,正是苏西对政治运动的参与和她的左翼政治观点间接启发迪伦创作了《答案在风中飘》、《大雨将至》及《战争的主人》这几首将他推上&时代代言人&宝座的抗议歌曲。
苏西不仅仅将迪伦引上了&政治之路&。迪伦还曾坦承:对他歌曲创作影响深远的德国大戏剧家、诗人布莱希特是由苏西推荐和介绍给他的(当时苏西是戏剧《布莱希特之布莱希特》制作团队成员,迪伦在自传中也提到他在一次探班时被这部剧中的插曲深深震撼,尤其是《海盗珍妮》,&它如&一剂猛药&,&彻底地、完全地&影响了我日后歌曲的创作&);而把他带进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的世界的也是苏西,兰波对他的歌词创作亦是影响巨大;另外,自己对绘画的兴趣也是源于身为艺术家的苏西的影响。
1963年5月,鲍勃&迪伦发行了他整个音乐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张专辑《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它一扫迪伦上一张唱片,即他的处女唱片的颓势,一举奠定了他的巨星地位。这就是一张鲍勃和苏西的合体专辑。专辑中十一首迪伦原创的歌曲里的绝大部分创作于两人相恋后,它由抗议歌曲和爱情歌曲两部分组成。如前所述,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大雨将至》及《战争的主人》等抗议歌曲的诞生来自苏西的间接影响;情歌部分的灵感则大多源自1962年两人的一段分离带给他的思念之苦。
1962年下半年,苏西在意大利佩鲁贾学习艺术,在他们天各一方的日子里,深陷思念海洋的迪伦为苏西写了不少传世情歌,其中有数首收录进了《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别想太多,一切都好》(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这首歌中,他为苏西写下名句,&我给了她我的心,可她想要的是我的灵魂&。
在《沿着高速公路》(Down The Highway)中,他写道,&大海带走我的姑娘/ 我的姑娘带走我的心/ 她把它装进行李箱/ 带到了意大利,意大利&;值得一提的是,迪伦此间也写给苏西很多情书,苏西在本书中披露了部分内容,其中有一段是如此动人,&没有大事发生,一切还保持着原样&&鲍勃?谢尔顿在等着他的珍,狗在等着出门,贼在等着老妇人,孩子们在等着上学,条子们在等着揍人,一身虱子的流浪汉在等着施舍者,葛洛夫街在等着贝尔福德街,贝尔福德街在等着被清洁,每个人都在等着天气转凉&&而我,在等着你&。
也许是巧合,两人分手后,迪伦便试图摘掉&时代代言人&的帽子,在日后的创作中逐渐远离政治。《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也成了迪伦音乐生涯中唯一一张涉及民权运动与反核战等政治议题的唱片。书中提到,在《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发行后,迪伦被美国老左派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继承左翼民歌手皮特&西格的衣钵,引领一代人加入到他们崇高无比的斗争中去。但是迪伦拒绝了他们递来的火炬。迪伦为何这样做?是因为&时代代言人&的帽子太重,抑制了他的创作自由?还是他觉得他的抗议歌曲被媒体、社会和左翼过度利用?关于这个问题,本书中有完整脉络的描述和精准的答案。
1963年2月的一天,&纽约城正值一年中最寒冷的那几天,之前还连下了好一阵的雪&,未满22周岁的迪伦和19岁的苏西走出西四街161号他们同居的公寓,进入了仿佛空无一人的寒冷世界,苏西写道,&我们当时都快冻僵了,尤其是穿着单薄夹克的鲍勃。&但爱情足以温暖人心。当两人相互依偎、哆嗦地走在积满雪的琼斯街头时,摄影师唐&汉斯滕捕捉住了那个美好瞬间&&迪伦冻得缩着肩膀,苏西紧挽着他的手臂,一脸的幸福洋溢&&甜美的爱情仿佛瞬间融化了那个寒冷的大时代。苏西当时怎会想到,她与迪伦已经共同缔造了一九六零年代的一个图腾符号,这个符号会在日后温暖无数人的心灵。38年后,在电影《香草天空》中,汤姆&克鲁斯和佩内洛普&克鲁兹还复刻了这个画面。
关于她曾经的爱人鲍勃&迪伦,这本书的主人公&&自然是这本书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本书中,苏西把两人生活中的许多片段,两人在格林威治民谣圈里的如歌往事,她所亲历的所有迪伦音乐生涯中的重要事件娓娓道来,还原给世人一个最真实的迪伦,一个爱说谎会犯错的迪伦,一个走下了神坛走出了城堡的迪伦&&我幡然醒悟,原来长久以来我自以为熟知的那个迪伦不过是传记作家们凭空臆测的而已。
随着《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的发行,鲍勃&迪伦声名鹊起,两人的感情世界逐渐开始出现裂痕。导致他们的感情出现裂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迪伦和琼&贝兹工作之外的秘密恋情,之二是迪伦希望苏西能成为自己的附庸品,自己&吉他上的一根琴弦&。苏西在书中数次坦言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是一个独立的女性,&不错,鲍勃才是焦点,但我未必就该围着他转&&我不想成为他吉他上的一根琴弦。我和鲍勃在一起,这并不意味着我就要走在他身后,捡起他扔在地上的糖果纸。&
1963年8月上旬,关于鲍勃和琼&贝兹在交往的传闻已经沸沸扬扬,苏西毅然搬出了西四街他们的&城堡&。 在她的这本自传中,苏西首次披露在搬出西四街后不久便发现自己怀上了迪伦的骨肉,由于堕胎在当时尚属违法行为,苏西秘密打掉了这个孩子,那一年,她才19岁。
迪伦脚踏两条船的行径让本就反感迪伦的苏西母亲和姐姐卡拉对他更加厌恶,&姐姐总觉得我离开鲍勃&&那个满嘴谎言、脚踏几只船、控制欲又强的王八蛋会过得更快乐&&姐姐和其他人不断指责他的虚伪,说他擅长操纵每个人每个资源为他所用。&1964年3月底的一天,迪伦来到苏西家找苏西,结果和卡拉爆发了激烈争吵,最后发展到动手。这件事是两人分手的导火线之一,事后他们很快便分手了。鲍勃名曲《Ballad in Plain D》记录的就是这一次冲突事件。苏西和鲍勃分手后仍以朋友身份持续来往到1965下半年。
一九六零年代前期,与迪伦共同生活在美国民谣复兴运动基地格林威治村的苏西亲眼目击了这场伟大的运动。在书中,她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民谣复兴运动的三股推动力量:被她称之为&采集火种的人&的民歌采集者,如走遍田野乡间的罗马克斯父子、整理了《美国民歌选集》的哈里&史密斯等;民歌推广者,包括&民谣中心&经营者伊兹&杨、&格迪斯民歌城&老板迈克&坡科、民谣杂志《小字报》的创办人戈登&弗里森和西斯&康宁汉夫妇等人;第三股力量,正是皮特&西格、戴夫&范&朗克、杰克&艾略特、菲尔&奥克斯、欧蒂塔、朱蒂?考林斯等格林威治村民谣圈中的民歌演奏者。苏西与这些民谣复兴运动中的关键人物都曾有过交集,和其中不少人还相交甚笃,她的描述自然都是第一手的资料。多年后,这个曾身处格林威治村民谣场景中心的女人手执丹青,为我们画出了一幅生动的民谣历史画卷。
一九六零年代的格林威治村不仅是美国民谣复兴运动的基地,也是反战、民权、妇女解放运动,同性恋争取权益运动的重镇。对于这个如今已被符号化的地方,苏西如实描写之余,亦发表了不少独特的见解。她写道,&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城市,都有感觉自己正生活在别处的人们。与其说格林威治村是一个实际的地点,不如说它是一个概念,一个存在于人们心中的符号,一次对&大地上的异乡客&的召唤。甚至可以说,这个地方还在不在已经无所谓,在哪里也无所谓。重要的是:有价值的思想、伟大的创意注定能够找到土壤,然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只要有创造的精神,就永远能够找到方向。&
在本书中,热爱政治的她亦提到民谣音乐和社会运动之间紧密的联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个令人惊叹的时代,一个充满了抗议和反叛的多事之秋。动荡的时代让伟大的音乐得以诞生,而这样的音乐又鼓舞着我们走上街头,要民权、反核弹、反越战。&在苏西眼中,正是因为她们那一代青年走上了街头,为自由和民权抗争,美国的历史进程才得以改变。
总的来说,苏西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女人眼中的一九六零年代,一个她和迪伦一起走过的一九六零年代。
书名:放任自流的时光:一九六零年代的格林威治村, 我与鲍勃&迪伦
作者: Suze Rotolo/苏西&罗托洛&
出版: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
原作名: A Freewheelin' Time
译者: 陈震&
《放任自流的时光》书摘
二战后,美国国内出现大规模的反共高潮,麦卡锡主义开始初现端倪。布莱希特等众多好莱坞人士被怀疑是美国共产党党员。毫无疑问,布莱希特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从未加入过共产党,也不是美国公民。1947年10月,&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传讯他去华盛顿接受质询。尽管过了传讯这一关,他于第二天就离开美国前往欧洲。他对战后美国的最后印象是,&战胜了法西斯的人自己成了法西斯。&几经辗转,他来到了东德。原以为社会主义东德才是他的归宿,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戏剧思想被共产主义的教条压制住了。资本主义国家审判他,社会主义国家束缚他,究竟到哪里他的创作才不会受到政府的干涉?他的困境亦引起我的好奇: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到底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布莱希特成了我眼中的冷战符号。在所有关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比和讨论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东西方政府都在某种程度上对艺术家和独立思想者的作品进行限制和审查。我搞不清楚像布莱希特这样的人所倡导的言论自由和社会平等,究竟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有什么冲突。
1959年的古巴革命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认为,拉丁文化影响下的古巴特色社会主义可能会给艺术家们更多的自由度,换句话说,古巴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进行创作和演出,而不必担心被禁演。古巴革命呈现出的民主政治生态,定会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给它们增添新的色彩和灵魂。
从记事起,我认识的大多数人都很关心国事,所以无论走到那里,我都能听到人们谈论古巴革命、民权运动、核战威胁和越战升级的声音。古巴革命给我们这些出身共产党家庭的&红尿布婴儿&带来了一线希望。旧的模式都已经不起作用了,苏联模式就已让我们幻灭。我很困惑,不知道未来的世界会走向何方,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开始去探索布莱希特和他的著作。
责任编辑:翟帅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东四地铁站(五号线与六号线)附近鲍勃·迪伦为何能获诺贝尔文学奖?_职场_传送门
鲍勃·迪伦为何能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民谣歌手、艺术家和作家鲍勃 o迪伦音乐资源加载中...延迟了7天揭晓的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3日下午1时终于揭开谜底。来自美国的民谣歌手鲍勃o迪伦摘得这一荣誉。除此之外,遗憾的是,村上春树又完成了一个陪跑赛季,谁让他那么喜欢跑马拉松运动呢。但是,为什么获奖的是他?这也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他在美国歌曲中注入了创新的‘诗意表达法’。”这是瑞典学院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美国民谣歌手、艺术家和作家鲍勃o迪伦的理由。 鲍勃o迪伦生于日,原名罗伯特o艾伦o齐默曼,在高中的时候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1959年高中毕业后,他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并在大学期间,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演出,首度以鲍勃o迪伦作艺名。1961年,鲍勃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 1962年鲍勃·迪伦发表第一张专辑《BobDylan》 。1965年,鲍勃发行专辑《重访61号公路》。 1971年鲍勃出版了一本片面的、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1973年鲍勃参演山姆.佩金帕的影片《帕特·加勒特和比利小子》。 在70年代中期,鲍勃与琼·贝兹在“滚雷”巡回演出。1974年发行专辑《轨道上的血》[9]
。隔年,发行专辑《欲望》。1977年鲍勃与妻子萨拉正式离婚,同年鲍勃又投入到另一次“滚雷”乐队巡回演出中,并据此推出了一部长达4小时的影片《雷纳多和克拉拉》,影片中还插入了一段由鲍勃表演的半自传性的音乐会。1978年,鲍勃发行了唱片《合法街区》。1979年,鲍勃宣布自己成为“再生基督徒” ,后期他的创作中呈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此后鲍勃发行的4张唱片《慢车开来》、《得救》、《爱的爆发》和《异教徒》均带有宗教意味。1985年发行了《帝国讽刺剧》和《疲惫装载》。1986年,鲍勃恢复巡回演出。1989年发行专辑1992年的《Good As I Been to You》和1993年的《World Gone Wrong》中,他重新拾起早期的民谣,翻唱了许多并不广为人知的歌曲。日,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举办了一场纪念迪伦踏入歌坛三十年的演唱会,其中包括尼尔·杨(Neil Young)、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前披头士吉他手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等人均到场表演。 1994年,迪伦在MTV音乐台录制不插电演唱会;1997年初,由于突发心脏病,当年的欧洲巡演被迫取消,但他很快就康复出院,甚至还于当年9月27日,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面前表演。日,迪伦发行了由DanielLanois制作的《Time out of Mind》,距他上一张原创专辑《Oh Mercy》有八年之久。1991年为庆祝鲍勃50岁生日,CBS公司发行三合一专辑《私录卡带系列》此专辑收录了他年的出版的歌曲,等等。 在获奖方面,鲍勃o迪伦完全可以被称为“拿奖专业户”,他曾得到过包括格莱美、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还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布的总统自由勋章。 鲍勃o迪伦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令中国音乐圈为之振奋。高晓松就第一时间在微博再度转发自己早前听迪伦现场的照片,他直言对方是“伟大灯塔”。 作为粉丝,汪峰更是十分激动,在微博写下:“我的神,对于你来说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他同时称赞鲍勃o迪伦的文字“能将所有执迷的灵魂唤醒”。“再过几百年,你那些不朽的诗句依然会在空中飘扬。” 对于鲍勃o迪伦的词,郑钧也十分钦佩,他坦言最初并没有觉得歌曲特别好,但认真研究了迪伦的词后肃然起敬,“再后来读了迪伦叔的自传、看了迪伦叔的现场就服了”。 “对于鲍勃o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不是很惊讶,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迪伦的歌在音乐性(旋律,和声,编曲)和歌词的文学性,传达的思想性,甚至大众流行性,都达到了极高的层次,这是大师的高度。”知名音乐人戈非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戈非最喜欢鲍勃o迪伦的一首歌是《blowing in the wind》。 这也是鲍勃o迪伦最经典的曲目之一,与欧美乐坛重视旋律不重视歌词的风格不同,迪伦对歌词十分看重。 早前,鲍勃o迪伦的6000页私人档案被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两家机构以大约15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这些档案包括迪伦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草稿,展现了他对歌曲创作的严谨。哪怕像《尊严》(Dignity)这样的小歌,迪伦都经过几十遍的反复创作。 事实上,鲍勃o迪伦的才华早就被诺贝尔文学奖盯上。1997年,弗吉尼亚军事学院(VMI)的英语与美术教授戈登o鲍尔代表竞选委员会为鲍勃o迪伦正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的1998年到2002年间,迪伦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文字能力很强,歌词也充满了文学性,文字表达能力非常特别,而且境界高度,对很多事情的观察和表述超出普通人音乐人。”戈非提到,鲍勃o迪伦的笔触有电影的感觉,不仅梦幻而且角度十分奇妙,“我非常推崇他的个人传记《像一块滚石》,那是我看过最好的自传,充满了诗意和魅力”。 鲍勃 ·迪伦:《像一块滚石》民谣音乐界一直是我必须离开的乐园,就像亚当必须离开伊甸园。这个乐园太过美好。再过几年,一场狗屎风暴即将涌现,很多东西要被拿来烧。胸罩、兵役卡、美国国旗,还有桥——每个人都梦想着兴风作浪……前方的道路将变得危险,我不知道它通往何方,但我还是踏上这条路。眼前即将展现的是一个奇怪的世界,一个雷暴云顶、闪电边缘呈锯齿状的世界。许多人误入歧途,从未能回归正轨。我则勇往直前,走入这个宽广的世界。有一件事是确定的,这个世界不但不是由上帝掌管,也不是由魔鬼掌管。——鲍勃·迪伦:《像一块滚石》( 来源:中国新闻网,网络
版权声明:“职场”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职场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0月16日 0:54
职场 最新文章
职场 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鲍勃迪伦的代表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