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门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伍长吗?

海西区:闽台深度对接
核心提示:海西区对重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很敏感,一般不谈。目前重点发展的石化对环保的投入很大,大项目做得很好,他们的排放标准一般工业做不到,不光碳排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也无公害化。
海西经济区,依然是一个炽热的话题。
作为大陆对台交流合作的门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海西经济区被赋予的使命是,&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长助理郑松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福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主要是和台湾对接,对接后,各方面可以联通&,&目前,福建的石化、机械、电子产业,都已经跟台湾有些合作了&。
&产业对接,是最容易突破的关口。&福建省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开明,如此对本报记者表示。
大项目轮动
福建与台湾产业对接的背景是,一场全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经贸委主任周联清表示,今年福建将重点组织实施好14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石化、、有色金属、汽车、船舶等产业要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这些项目,基本涉及了闽台之间的对接。&一位福建省经贸委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这些产业中加大闽台间的合作,本身就有着加快产业调整的思路。
早在2009年,福建省政府便出台了《福建省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工作意见》,重点推进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纺、信息化等产业深度对接,拓展智能电子、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产业合作新领域。
在泉州投资兴建、项目规划总投资60亿美元的台湾石化专区便是一例。本报从泉州市发改委获得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至少已经有39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达530亿元人民币,其中台商石化企业达21家。
&台资的进驻,对福建省石化产业最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是,使福建省的石化产业的产业链得以延伸。&福建省经贸委石化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调研员张有屏对记者说。
&今年我们还要推动一些重大对接项目的建设。&上述福建经贸委人士告诉本报,比如厦门友达光电、漳州古雷石化、漳浦台玻玻璃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以及泉港台湾石化专区、液晶面板生产线等一批在谈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以龙头项目推动产业链延伸和重点突破。
海西区的门槛
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在两岸对接之列。
&在引进台资方面,从国家到省、市都很重视。&福建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伍长南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早期引进的项目来看,质量并不是很高。在目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作为两岸深度合作的产业项目,必须要进行遴选。
不久前,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福建省鼓励台商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以鼓励台商到福建省投资信息,机械,石化,冶金,纺织制鞋,农、林、牧、渔业及其深加工,新材料,生物与医药,金融业和服务业十大产业。&行业分得非常细致。&伍长南对本报说。
<< 前一页1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频道头条 Big News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海西区大打环保牌拒绝重污染行业 重点石化项目
  核心提示:海西区对重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很敏感,一般不谈。目前重点发展的石化对环保的投入很大,大项目做得很好,他们的排放标准一般工业做不到,不光碳排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也无公害化。  海西经济区,依然是一个炽热的话题。  作为大陆对台交流合作的门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海西经济区被赋予的使命是,“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长助理郑松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福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主要是和台湾对接,对接后,各方面可以联通”,“目前,福建的石化、机械、电子产业,都已经跟台湾有些合作了”。  “产业对接,是最容易突破的关口。”福建省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开明,如此对本报记者表示。  大项目轮动  福建与台湾产业对接的背景是,一场全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经贸委主任周联清表示,今年福建将重点组织实施好14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石化、钢铁、有色金属、汽车、船舶等产业要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这些项目,基本涉及了闽台之间的对接。”一位福建省经贸委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这些产业中加大闽台间的合作,本身就有着加快产业调整的思路。  早在2009年,福建省政府便出台了《福建省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工作意见》,重点推进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纺、信息化等产业深度对接,拓展智能电子、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产业合作新领域。  在泉州投资兴建、项目规划总投资60亿美元的台湾石化专区便是一例。本报从泉州市发改委获得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至少已经有39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达530亿元人民币,其中台商石化企业达21家。  “台资的进驻,对福建省石化产业最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是,使福建省的石化产业的产业链得以延伸。”福建省经贸委石化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调研员张有屏对记者说。  “今年我们还要推动一些重大对接项目的建设。”上述福建经贸委人士告诉本报,比如厦门友达光电、漳州古雷石化、漳浦台玻玻璃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以及泉港台湾石化专区、液晶面板生产线等一批在谈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以龙头项目推动产业链延伸和重点突破。  海西区的门槛  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在两岸对接之列。  “在引进台资方面,从国家到省、市都很重视。”福建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伍长南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早期引进的项目来看,质量并不是很高。在目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作为两岸深度合作的产业项目,必须要进行遴选。  不久前,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福建省鼓励台商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以鼓励台商到福建省投资信息,机械,石化,冶金,纺织制鞋,农、林、牧、渔业及其深加工,新材料,生物与医药,金融业和服务业十大产业。“行业分得非常细致。”伍长南对本报说。核心提示:海西区对重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很敏感,一般不谈。目前重点发展的石化对环保的投入很大,大项目做得很好,他们的排放标准一般工业做不到,不光碳排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也无公害化。  “这个目录对台商台资的方向性指引,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在伍长南看来,其目的就是,要使得这些项目朝着更好地方向走,整体上提升产业层次,同时,把污染高、能耗高、效益低的低层次的产业拦在门外。  3月10日,郑松岩对本报记者表示,“福建省对这一点很重视,不是说什么项目过来就批准。对于重污染、高耗能的行业我们很敏感,重污染的企业我们一般不谈。我们重点发展的石化项目也不是重污染行业,实际上,现在石化对环保的投入很大,大项目做得很好,他们的排放标准一般工业做不到的,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不光碳排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无公害化。”  在郑松岩看来,“不要以为不做环保成本就低了,其实环保做好了,能耗就低了,成本也就是最低的。这样才是良性循环,步入了良性发展的生产方式。”  力推新兴产业  在两岸重点产业的对接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最受关注。  “新兴产业的对接,如今确定的方向主要包括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新药、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王开明说。  本报从福建省经贸委获得的资料了解到,为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福建今年将重点推动振兴方案中确定的包括404个重点项目的建设。  本报从福建省信息化局了解到,在被列入新兴产业的信息产业,“深化闽台对接合作”将是2010年的重头戏。“在福建跟台湾的产业对接中,电子信息产业是台湾转移最多、也是最顺的。”王开明说。  “闽台之间要考虑到地缘互补的因素。相对来说,台湾地区在风能、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比较强。这几方面,也是福建需要在近期重点关注、重点推进的。”伍长南说。  在王开明看来,能源、新材料虽然目前还做得不多,不过,“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空间很大”。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福建将重点培育生物质能产业及核电、光伏产业、风电配套产业,加快风电、金太阳示范工程等新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福建则将推广应用水污染防治、大气和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而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以物联网为重点,加大信息网络产业研发力度。
责任编辑:田瑛
设为辩论话题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财经媒体封面
财经?大视野
关注一件事并尽力做好,这种心态是种创业心态
近期热点关注海西区:闽台深度对接
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海西区:闽台深度对接
  叶石界,张旭
海西经济区,依然是一个炽热的话题。
作为大陆对台交流合作的门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海西经济区被赋予的使命是,“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长助理郑松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福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主要是和台湾对接,对接后,各方面可以联通”,“目前,福建的石化、机械、电子产业,都已经跟台湾有些合作了”。
“产业对接,是最容易突破的关口。”福建省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开明,如此对本报记者表示。
大项目轮动
福建与台湾产业对接的背景是,一场全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经贸委主任周联清表示,今年福建将重点组织实施好14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石化、钢铁、有色金属、汽车、船舶等产业要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这些项目,基本涉及了闽台之间的对接。”一位福建省经贸委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这些产业中加大闽台间的合作,本身就有着加快产业调整的思路。
早在2009年,福建省政府便出台了《福建省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工作意见》,重点推进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纺、信息化等产业深度对接,拓展智能电子、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产业合作新领域。
在泉州投资兴建、项目规划总投资60亿美元的台湾石化专区便是一例。本报从泉州市发改委获得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至少已经有39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达530亿元人民币,其中台商石化企业达21家。
“台资的进驻,对福建省石化产业最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是,使福建省的石化产业的产业链得以延伸。”福建省经贸委石化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调研员张有屏对记者说。
“今年我们还要推动一些重大对接项目的建设。”上述福建经贸委人士告诉本报,比如厦门友达光电、漳州古雷石化、漳浦台玻玻璃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以及泉港台湾石化专区、液晶面板生产线等一批在谈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以龙头项目推动产业链延伸和重点突破。
海西区的门槛
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在两岸对接之列。
“在引进台资方面,从国家到省、市都很重视。”福建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伍长南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早期引进的项目来看,质量并不是很高。在目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作为两岸深度合作的产业项目,必须要进行遴选。
不久前,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福建省鼓励台商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以鼓励台商到福建省投资信息,机械,石化,冶金,纺织制鞋,农、林、牧、渔业及其深加工,新材料,生物与医药,金融业和服务业十大产业。“行业分得非常细致。”伍长南对本报说。
“这个目录对台商台资的方向性指引,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在伍长南看来,其目的就是,要使得这些项目朝着更好地方向走,整体上提升产业层次,同时,把污染高、能耗高、效益低的低层次的产业拦在门外。
3月10日,郑松岩对本报记者表示,“福建省对这一点很重视,不是说什么项目过来就批准。对于重污染、高耗能的行业我们很敏感,重污染的企业我们一般不谈。我们重点发展的石化项目也不是重污染行业,实际上,现在石化对环保的投入很大,大项目做得很好,他们的排放标准一般工业做不到的,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不光碳排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无公害化。”
在郑松岩看来,“不要以为不做环保成本就低了,其实环保做好了,能耗就低了,成本也就是最低的。这样才是良性循环,步入了良性发展的生产方式。”
力推新兴产业
在两岸重点产业的对接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最受关注。
“新兴产业的对接,如今确定的方向主要包括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新药、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王开明说。
本报从福建省经贸委获得的资料了解到,为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福建今年将重点推动振兴方案中确定的包括404个重点项目的建设。
本报从福建省信息化局了解到,在被列入新兴产业的信息产业,“深化闽台对接合作”将是2010年的重头戏。“在福建跟台湾的产业对接中,电子信息产业是台湾转移最多、也是最顺的。”王开明说。
“闽台之间要考虑到地缘互补的因素。相对来说,台湾地区在风能、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比较强。这几方面,也是福建需要在近期重点关注、重点推进的。”伍长南说。
在王开明看来,能源、新材料虽然目前还做得不多,不过,“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空间很大”。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福建将重点培育生物质能产业及核电、光伏产业、风电配套产业,加快风电、金太阳示范工程等新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福建则将推广应用水污染防治、大气和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而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以物联网为重点,加大信息网络产业研发力度。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海西区打环保牌拒重污染行业 重点发展石化项目_网易财经
海西区打环保牌拒重污染行业 重点发展石化项目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海西经济区,依然是一个炽热的话题。
作为大陆对台交流合作的门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海西经济区被赋予的使命是,“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省长助理郑松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福建区位优势明显,主要是和台湾对接,对接后,各方面可以联通”,“目前,福建的、机械、电子产业,都已经跟台湾有些合作了”。
“产业对接,是最容易突破的关口。”福建省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开明,如此对本报记者表示。
大项目轮动
福建与台湾产业对接的背景是,一场全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经贸委主任周联清表示,今年福建将重点组织实施好14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石化、钢铁、、汽车、船舶等产业要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这些项目,基本涉及了闽台之间的对接。”一位福建省经贸委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这些产业中加大闽台间的合作,本身就有着加快产业调整的思路。
早在2009年,福建省政府便出台了《福建省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工作意见》,重点推进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纺、信息化等产业深度对接,拓展智能电子、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产业合作新领域。
在泉州投资兴建、项目规划总投资60亿美元的台湾石化专区便是一例。本报从泉州市发改委获得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至少已经有39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达530亿元人民币,其中台商石化企业达21家。
“台资的进驻,对福建省石化产业最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是,使福建省的石化产业的产业链得以延伸。”福建省经贸委石化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调研员张有屏对记者说。
“今年我们还要推动一些重大对接项目的建设。”上述福建经贸委人士告诉本报,比如厦门、漳州古雷石化、漳浦台玻玻璃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以及泉港台湾石化专区、液晶面板生产线等一批在谈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以龙头项目推动产业链延伸和重点突破。
海西区的门槛
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在两岸对接之列。
“在引进台资方面,从国家到省、市都很重视。”福建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伍长南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早期引进的项目来看,质量并不是很高。在目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作为两岸深度合作的产业项目,必须要进行遴选。
不久前,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福建省鼓励台商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以鼓励台商到福建省投资信息,机械,石化,冶金,纺织制鞋,农、林、牧、渔业及其深加工,新材料,生物与医药,金融业和服务业十大产业。“行业分得非常细致。”伍长南对本报说。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友达光电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