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灵山与道教人物关系图的关系

鹤发阆中——文化后院的山林隐士_驴妈妈旅游资讯网“阆中风水古城之旅”;――阆中周边地区;姓名:张**指导老师:何阳;一、景区分析;资源基础:阆中古城的资源非常丰富,包括3处国家级;(一)旅游资源分析;所谓旅游资源,是指那些构成吸引和满足旅游者参观游;(二)人文旅游资源;1)风水文化;风水山水,包括风水山(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天;风水城区,包括天心十道、风水楼、街名文化、住宅风;风水文化展览,包括风水文
“阆中风水古城之旅”
――阆中周边地区
姓名:张** 指导老师:何阳
一、景区分析
资源基础:阆中古城的资源非常丰富,包括3处国家级、十多处省级以上文物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1.78平方公里古城街区,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拥有本源文化、风水文化、民俗文化等八大文化,落下闳的《太初历》和浑天仪,张飞镇守阆中七年, “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杜甫留下 “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古城区主要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布局,体现了人与建筑、山川、江水的高度和谐。
(一)旅游资源分析
所谓旅游资源,是指那些构成吸引和满足旅游者参观游览要求,并对旅游业产生经济价值,包括已经开发和尚待开发的自然和历史景观。就其客体属性来说,可以分为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历史古迹、文物遗址,以及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城乡建设等。后者主要指山水名胜、自然风光,如风景区、珍贵动植物的生息地、特殊的地质构造等。
(二)人文旅游资源
1)风水文化
风水山水,包括风水山(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天门、地户)、龙脉(剑山、巴山、续龙桥)、天然八卦(云台观)、九龙捧圣(天宫院)、伏羲玉台(三台山)等风水文化的山水景点;
风水城区,包括天心十道、风水楼、街名文化、住宅风水;
风水文化展览,包括风水文化博览馆、风水馆、天文历算博览馆、风水大院、天宫院等;
古建筑,包括祠庙、古塔、楼、台、亭、阁等。阆中古城的整体格局形成于唐宋时期,现存的古城主体是明、清建筑,夹有少量元代建筑,整座古城呈正南北―东西方向;
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岭南庭院建筑于一体,既有明代的疏朗淡雅风韵,又有清代精美繁复的特色。在古城范围内有7座建筑风格独特,且保存完好的民居大院,如蒲家大院、马家大院、张家大院等等;
古街巷。古城内老街交错,古巷纵横,有90多条,其中的20多条街巷仍保留有唐宋时的建筑风格。
3) 画圣文化
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这李思训专心致志,精雕细刻,直画了好几个月,方才画成。两幅壁画各有千秋,并称双绝,是兴庆宫的一宝。
4)宗教文化
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现在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巴巴寺、天主堂、基督教堂、以及云台山的道观、彭城佛教的圆觉寺、千佛寺,双龙的长青寺,古城内的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阆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5) 三国文化
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作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在这里他曾率精卒万人,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刘备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6) 市井文化
袍哥文化。以“讲豪侠、重义气、解放推食、急人之急”为号召,又以旧礼教的“五伦八德”为信条
杂耍说唱艺术,包括说书、唱大鼓、相声、川剧等种类繁多的说唱表演艺术和拉弓、举刀、抖空竹爬竿等等演出。
7) 民俗文化
有舞蹈活化石之称的巴渝舞,朴实酣畅的花灯戏,风情万种的剪纸、皮影,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仰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巴渝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为了增加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要把民俗文化和古民居大院融入到一起,来加深游客的民俗文化休闲体验。
8) 天文文化
阆中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
9) 科举文化
阆中,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
建于清代的贡院,现仍完好地座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川北道贡院的俗称)之一。能让游客身临其境,更深刻地感受我国的科举文化制度。
10)石刻及古遗址
石窟及石刻。大像山阆中站佛与乐山坐佛、重庆大足睡佛相呼应,是四川有名的唐代石刻之一,阆中石刻文化相当发达;古遗址、古驿道、古墓葬。具有很大的旅游和研究价值;
11)红色文化
阆中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红色革命根据地,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生活过的地方,阆中的“红色文化”在四川乃至全国应有自己的位置。
12)生态文化
阆中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自然旅游资源阆中市的山脉走向和河
谷地貌特征,嘉陵江江面视野开阔,水质清澈,沿江两岸锦屏山、大像山群、灵山、三台山等景点山型独特、植被茂密、郁郁葱葱。
二、阆中古城发展现状与市场分析
阆中是座有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3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阆苑仙境”、“阆州天下胜”之誉,曾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商贾云集阆中。改革开放以后,阆中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开始发展起来。目前其发展状况表现为:
1.2004年阆中接待国内旅客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2%和31%。2005年阆中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备,能够较好地实现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需求。
3.政府和旅游局重视旅游的发展,并通过许多方式加大了阆中旅游的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阆中古城的知名度。
阆中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阆中旅游已经取得的历史成绩,可以总结为:进步快、基础好、形象佳。
从产业的角度判断,进一步发展旅游还有几个需要: 一是需要更新更高的目标。二是需要再次突破。阆中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我认为“三大三小”,“三多三少”。“三多三少”:资源说法多,成型产品少;保护投入的要求多,收益渠道少;来客期望多,去客满足少。“三大三小”是大旅游名声,小客源半径;大旅游方向,小旅游思维;大旅游形象,小旅游格局。归结到一句话:阆中旅游产业化程度不够。产业就要讲究产业的规律,要求带动相关链条的发展,要求投入就得有回报,这是一个主要问题,也是本质的问题。
(一)文化分析
阆中多种文化,特别是风水文化、始祖文化、古建文化、市井文化、宗教文化、三国文化、天文历算、科举文化等,具有深度挖掘的潜力。
(二)交通分析
兰渝铁路和阆中二级民用机场的建设,将改善阆中的交通,使从甘肃、陕西、宁夏等地进入阆中便利,同时机场建成,将改善阆中旅游心理距离较远的问题。 四川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四川旅游由九黄线为核心逐渐转向以成都发散型发展的格局。
(三)消费者分析
a)白领支付能力较强,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接受能力,并且交际面广,拥有相当可观的口碑传播。
b)学生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年轻有活力,对生活充满热情,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思想独特张扬。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很多学生选择假期出游来放松身心,丰富大学生活。
(四)竞争态势分析
本次策划的七个景点都是具有文化特质的人文旅游景点,与自然景观有很大区别,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渴望接近自然淳朴的地方,净化心灵,因为阆中也具有自然风景,两种结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优势。
(二)现存问题
1、阆中古城未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只是区域旅游的一个新景区。
阆中古城一直只是一个古建景区的概念,未形成综合的旅游目的地,也没有形成具有目的地支撑力的产品体系结构。
2、旅游形象宣传与产品配合不到位。
阆中旅游一直以“阆苑仙境,风水古城”的形象对外宣传推广,但是其产品未能很好的突出形象
根据我公司2005年五一期间在阆中的抽样调查,游客喜欢古城风貌和民俗大院的最多,这和阆中的吸引因素以古建文化、古城风貌、民俗院落为多相一致。其风水文化与产品的结合未达到最佳,支撑“风水古城”形象的产品缺乏。仅限于古城内部的古城开发模式,也未能突出“阆苑仙境”的特点。
3、资源整合不足。
阆中景区景点很多,表明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其体现了多元的文化底蕴,同时暴露出作为一种旅游资源,阆中的资源整合是不够的,缺乏高品位的旅游产品,也急需形成有代表意义的旅游主题口号,因此必须在这上面做好文章。 以风水文化,整合阆中古城旅游,打造“阆中风水古城”的旅游品牌,形成以风水文化为主线的主题结构。以风水文化为主线,形成旅游品牌、旅游产品、旅游游线、旅游纪念品等等。
4、古城旅游开发对自身文化挖掘不足。
阆中古城是个多元文化汇萃的地方,其中最具独特性和吸引力的就是风水文化,但目前其产品开发仅是简单的古建、古街的开发,没有完全突出阆中文化特色。
5、开发局限于古城内部,古城内部产品单一,景观类似,没有变化,缺乏凸显特色的区域。
古城内部布局以街道大院为主体,缺乏人流集散点和节点。街道景致类似,单一,缺乏绿化。
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旅游项目雷同,主要以古城建筑观光为主,未形成度假、休闲氛围,古城周边的风水产品未形成体系开发。
6、古城内部布局单一,缺乏休憩节点和集散点,没有特色的标识系统。
7、大院、商铺开发单一,未形成各自独特性。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16阆中风水古城市场调查等内容。 
 只有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景区景点,才能够真正 吸引游客,扩大客源市场。 (二)整体与部分并筹 “春节发源地,风水阆中城,科举状元乡,三国大看台”这是阆 中古城极力...  阆中为什么能成为风水古城_天文/地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阆中为什么能成为风水古城...阆中风水古城市场调查 16页 2下载券 阆中风水古城之旅 8页 1下载券 风水古城...  阆中风水古城之旅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应用文书。阆中风水古城旅游介绍和策划“...二、 市场前景分析( 一) 阆中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阆中旅游已经取得的历史成绩...  阆中――风水之城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阆中――风水之城。阆中 古城 资料今日推荐 180份文档 2014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论风水文化是阆中旅游发展的基础_天文/地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论风水文化是阆中旅游发展的基础
作者:周伦斌阅读 1004 次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南充阆中市...  关键字:阆中古城;旅游业发展现状;风水古城;一.阆中...阆中基本是在 2005 年后才开始发力旅游市场,而平遥...增强游客满意度 根据调查,游客对阆中市总体印象满意...  阆中风水博物馆评估_解决方案_计划/解决方案_实用文档。阆中《风水博物馆》评估 去年五一我和室友一起去了阆中,并参观了风水博物馆。当时对该博物馆的建筑印象十 ...  阆苑仙境――川北阆中古城民居调研 之风水人文 姓班学小 名: 李娜级: 11 级建筑学 2 班号:
组: 第 13 组 2013 年 10 月 31 日 阆苑仙境――...  29 (二)阆中旅游市场调查分析结论... 29...第一,阆中古城依据风水理论建设,是保留最完整、最经典的风水古城。风水理念,使古城 及其周边山水具备了神奇的魔力。阆中...第三方登录:阆中的宗教文化
阆中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殷周时期,阆中为巫教圣地,秦、汉之季又系道教传播地;自汉、唐、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嗣后基督教又相继传来。于是阆中便成了四教具全,中西融合的宗教圣地。并逐渐形成斑斓夺目的宗教文化,对阆中的文化、艺术、建筑的发展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东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张陵(又名张道陵)率弟子入蜀传道,在巴蜀地区设二十四道治,阆中云台山为第十七治,成为张陵在巴地传道的中心和基地。原巴地有张修巫鬼道融入张陵的天师道(或称正一道),又称为五斗米道,阆中境内是五斗米道的主要活动区域,巴地賨人是五斗米道的主要教民。东汉中平元年(184),张修率教民号“五斗米师”响应黄巾起义,乘机发展五斗米道,占领汉中。次年张陵之孙张鲁成为五斗米道的首领,依靠賨人教民在汉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并“雄据巴蜀垂三十年。”(《三国志·张鲁传》)。汉建安二十年(215)张鲁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张鲁率大批五斗米道教民随曹操军北迁进入中原,将天师道传播全国。
唐朝,道教视为国教。境内道教活动兴盛,道观众多,当地出家修道和寓居阆中修道的道士很多。宋元明清时期,道教屡有兴废。清末民初,境内道观有150余处,道士500余人。民国年间,道教受到冲击,大部分宫观被占为它用。
1950年土地改革时,宫观分给农民,道士(姑)还俗务农,只有个别道观留有道士(姑),以耕种自养,道观内的宗教活动全部停止。
【道教团体】&&民国三十年(1941),阆中各行各业成立公会时,东岳殿的天师派、吕祖殿、邱祖殿、观音殿的龙门派,共7人成立了“四川省阆中县道分会”,会址设在张飞庙。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道教基本停止活动,道教分会自行解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阆中境内道教时有活动,因没有属于道教活动合法的正规场所,目前正处于选址和申报的过程中。
【道观】&&东汉顺帝时期(126—144),云台山成为张道陵在巴地传道的基地和中心,山上建有云台观。三国时(220—280),天目山建有天目观,唐中和三年(882)更名福唐观。宋代,紫云观香火旺盛,修道的道士众多。元明时期,阆中的道教屡有兴废。到民国初年(1912),阆中境内有道观85处,后多被国民党驻军变卖修潼保马路和被辟为学校,道观大为减少。除云台观外,锦屏山纯阳祠、天目山的福唐观、沙溪石室观、蟠龙山麓的东岳殿、南岳殿,以及城内的碧玉楼(过街楼)等,都是道教活动的场所。
云台观&&位于阆中与苍溪交界的云台山顶,是张陵建立二十四道治的第十七治,为下八治之首治。东汉永寿元年(155)秋天,张陵率弟子1000余人进驻云台治,炼丹修道,传道治病,发展五斗米道。传说次年农历9月初9,张陵在此羽化飞升。此山有炼炉、丹池、灶堂、九转亭、浸药泉等遗址,有麻姑、芙蓉、平仙、峻仙4洞等名胜。唐时这里曾是皇家司仪投龙的道场。唐著名画家顾恺之曾以张道陵在云台山七试赵升的故事为内容作画并写有《画云台山记》。故宋代蒲传正诗曰“阆州绝胜是云台。”
天宫院&&位于天宫乡老屋湾。唐代袁天罡、李淳风在此定居,死后二人亦葬于此,后人为纪念而建。始建于唐,明天顺三年(1459)重建。原院内有万年台、牛王亭、正殿、观音殿。清雍正四年书“清光慧镜”匾额。正殿和观音殿保存完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是道教活动场所,现由市政府投资打造为旅游观光地。
广福观&&位于文成山西南面,为张道陵常驻炼丹地之一。唐代曾增修,规模宏大,据传有九宫十殿。主要为前中后三大殿,殿前有4亩的大天井,西边有钟楼,两旁有平宫,明末清初被焚。现存张陵授符录处,元都坛、飞仙台及三大殿等遗址。
唐福观&&在狮子乡天目山上,唐时建,为著名道观。传为葛洪修炼之所。有二洞、一曰天目,一曰天溪,寺今已无存。
石室观&&位于沙溪颉家山半腰,俗名风谷洞。洞内横呈一石梁,隔成内外二洞。外洞今存有西魏石刻和唐宋游记石刻及神像16余龛,为道教活动地。
灵城岩&&位于文成山蚕丝山畔,为巨大岩穴。岩右侧石壁有造像12尊,风化已甚,为唐宋雕刻。中岩顶部有造像60余尊,正中有“何仙姑庵”题额。洞内尚存宋元明碑8通。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大建崇楼室阁,山门大殿,并赐名明瑞院,其后庙宇渐圮。
青岩洞&&位于柏垭镇拱桥村,洞为一自然岩穴,洞内光线充足,可容千人。洞口石壁有宋代至清的摩岩题刻10余处,有篆书“紫微坛”、“楼真洞”、“青岩”;有楷书“圣神默祜”和字径3米的“青岩洞”3字,为昔日道教修道炼丹处所。
吕祖殿&&位于锦屏山北面半山腰,清代为纪念曾来此浏览修炼的八仙之吕洞宾而建,殿上石壁凿有“八仙洞”,内雕刻有“八仙”神像一龛,又称“纯阳洞”(吕洞宾又名吕纯阳),为清代道教活动场所之一,香火旺盛。1981年7月久雨,锦屏山体滑坡,吕祖殿垮塌,1984年县政府筹资重建。
【道士】民国三十八年(1949),阆中境内有道士140余人(其中有坤道18人)。解放后道士(姑)大多还俗,现有10余名正一派道教信徒正在为争取合法场所和组织进行活动。
【道教活动】&&道教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派道士出家、居宫观、吃素,没有婚室,每日做早晚功课,静坐修道,平时接待香客和信众,为信众做一些祈祷平安,超渡亡魂等道教法事,宫观内设签筒为香客预测吉凶。正一教道士居家、荤素不忌,有子嗣、民间称为火居道士。平时常为人画符诵咒、驱邪送鬼,为丧家做道场、看阴地等。唐代,道观众多,境内道教活动兴盛。各宫观的主要会期有:农历二月十五的老君会,三月初三的王母会,七月十七的中元会,九月初九的重阳会。除此以外,佛教供奉的观音菩萨在道教内称慈航真人,其三个会期(二月十九、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也是各道观的大会期。各宫观在主要会期或道教供奉的主要先神、祖师纪念日及大的年节日,常举办庙会,在宫观内做一些祈祷世界和平的法事。若遇天旱水涝、瘟疫流行等灾害性较多的年份,则要举办祈雨禳灾,送瘟神等斋醮活动。
【道教人物】&&战国时期,巴国有賨人鹖冠子隐居修道。南朝时,阆中人范豺修太平无为之道,受宋文帝召见。宋代,阆中人薛道光、罗晏为道教全真南派五祖。
历代在阆中寓居修道有:战国时鲁人孔丘弟子名施存号壶公(壶中乾坤之谓)在云台山修道;东汉后期,道教创始人张陵并其子张衡、其孙张鲁等居云台山修道炼丹、画符治病,在巴地发展五斗米道,并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晋有葛洪在云台山修道,其著作《抱朴子》在中国道教史上影响深远;唐代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著名道士袁天罡、李淳风在境辖区内隐居修道,有袁天罡、李淳风的故宅、观天台、坟墓的遗迹、诗文和故事传说。
鹖冠子&&战国时隐士。应劭《风俗通·姓氏》说:“鹖冠子,賨人,以鹖冠为姓。”所著《鹖冠子》三卷十九篇,中华《道藏正宗》录有全文。南朝刘勰,唐朝柳宗元、韩愈,北宋陆佃,明朝杨慎、李贽等都给予《鹖冠子》很高的评价。
张陵&&又名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始祖,自称天师。公元143年,张陵开始在巴蜀地区传播天师道(五斗米道),并在巴蜀地区逐渐建立起二十四道治。东汉永寿元年(155年)秋天,张陵率弟子1000余人进驻云台治,祖孙三代在此修道炼丹,观侧天象,并与賨人首领卢义结下儿女亲家,使五斗米道在巴地迅速发展,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在巴汉(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割剧政权。公元156年(农历)9月9日,张陵在阆中云台山羽化飞升,次年张陵之妻孙夫人也在云台山飞升。
薛道光&&阆中人。初为僧,法号紫贤。后于北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19年),再遇道人石泰得授内丹道法,由佛转道。著有《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收于《正统道藏》,另著有《返丹复命篇》、《丹髓歌》。薛道光在理论上对儒释道取三教融合的态度,是道教全真南派第五祖,也曾在凌云山隐居修道,在世113岁。
唐代,县内建有开元、圆觉、永安、东岩、北岩诸寺。明末城东有双桂堂(原叫草堂寺),每年腊月初八,四方有不少人前来受戒。传戒时,按佛教仪式以艾炙头九或十二处。戒分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认为只要信佛,积功德,便可修来世之福。民间多供奉观世音,又称观自在、观音大士,一般称观音菩萨,视为兹航普渡、救苦救难之神。
【佛教协会】&&民国十九年(1920)在县城太平寺成立阆中佛教协会,领有龛溪庙、安村寺、白塔寺、金城寺4座庙宇,派10人去成都佛教学院学习,毕业后分住4寺,主持佛教事务。1951年4月,成立阆中县佛教会,释心明任主席,负责县内佛教事务,“文化大革命”中,县佛教会停止活动。1999年10月,成立阆中市佛教协会,会长释广济,管理全县开放寺院4所,僧侣22人,协会办公地址原设在阆中净圣庵,后移至阆中长青寺内。
【寺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873)停科举,创新学,部分寺庙改作校舍,部分“常熟”提为教育经费,僧民收入逐渐减少。民国十年(1921)恢复观音寺,常住僧40多人。民国十九年(193)驻军以修潼保巴路为名,标卖庙产、会产,僧人减少。
建国后,庵、观、寺院部分作学校、部分作工厂或作机关、居民用房,常住寺院只有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的净圣庵。
净圣庵&&位于阆中市净圣庵街2号,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修有观音殿,黄墙绿瓦,掩映于竹林深处。清康乾时多次扩建。1987年,重建寺庙,净圣庵更名为净圣寺。从北京购来修经珍藏寺内,从缅甸请回玉佛一尊置放殿中。1997年3月,净圣寺换住比丘尼,复名净圣庵。新建六方形千佛铁塔一座,高十一层,重十一吨。塔顶有铜铸药师佛一尊;塔上铸刻普门品、心经、大悲咒等经文;塔内有大小佛像1280尊。塔下建有极乐堂。2003年,在观音殿前新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一楼为念佛堂,二楼为禅房,三楼为大雄宝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殿中的佛祖和西方三圣全用玻璃钢做成。塑有四大天王、韦驮、弥勒佛、药师佛、金童玉女、土地龙神11尊佛像,皆用纯铜铸成。有铜香炉一对,各重一吨;铜钟一口,重有千斤,金光闪烁。净圣庵铜像之多,造型之美,堪称一绝。
长青寺&&位于嘉陵江南岩长青山上(七里坝)。始建于唐时。寺内除塑供释迦牟尼佛像外,还建有伏羲殿,塑供伏羲之像。后屡毁屡建,清末民初,仅存破椽残垣。1987年在长青寺废墟上重建寺庙。2003年,建有大雄宝殿、圆通殿、七佛殿、地藏殿、阎王殿、观音殿、三圣殿、天王殿及法堂、五观堂与僧寮客房。
大佛寺&&位于嘉陵江东岸大像山山腰。唐先天年间(712)建,次年镌成释迦坐像,高三丈(9.88米)。梁末(912),在大佛身后增刻小佛3700余尊,并建三重檐大像精舍,覆盖大佛,以避风雨飘淋。宋雍熙二年(985)赐名永安院。崇宁二年(1103)改赐福昌院。元至元五年(1268)因年久失修,寺庙倒塌。明嘉靖五年(1526)春,退居林下的母恩御史(蓬州周子镇人)游庙,楷书“虎溪”二字,高阔二丈许,镌刻寺左绝壁,至今尚存。神宗四十六年(1618),在旧址上重修寺庙,更名大像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重建大殿,改名大佛寺。“文革”中,寺毁,大佛的头、手、足与龛内诸佛,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1991年3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
千佛寺&&位于古城区15公里处的彭城镇嘉陵江畔(今彭城镇千佛岩村),始建于宋庆历初年(1041),绵延300多米,洞窟层层叠叠,如同蜂房。峭壁之中,凿有佛龛百余,百窟20余个,镌刻大小佛像千余尊。民国18年(1929年)修南部至保宁马路时,炸毁大量石窟,仅存千佛寺。1951年,再次拓宽公路,殿宇及残存佛像全部毁光。1998年12月,重建千佛寺,次年建成观音阁。至2003年,征地22亩,逐步建成玉佛殿、文殊殿、地藏殿、天王殿和斋堂寮房3幢。殿中的佛祖、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佛像,皆用玉石雕成。
永安寺&&位于水观镇东5里的黄泥岗上(今水观镇永安寺村),距古城区30公里。其寺始建于唐,明嘉靖年间,重修,敕赐本觉院。永安寺是一座狭长的四合院庙宇,正中是大雄宝殿,宽4丈6尺,进深4丈许,空间极大。大殿中两巨柱上,塑有滚龙抱柱,瞪眼吐舌,张牙舞爪,金甲鳞鳞,望而生畏。大殿神龛上塑释迦牟尼,药师佛与阿弥陀佛3尊大佛,通高丈八金身。两边塑十八罗汉像,所有塑像姿态自然,彩色鲜明夺目。壁上有彩画,绘天龙八部,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因其职位与性格不同而形态各异,极有艺术价值。壁画上有元至正戊子(元顺帝至八年,即1348)的题记3则。大殿两侧修建有长长的偏殿各十余间,左为念佛堂、客寮、僧房,右为十殿阎罗。大殿的正前方建有一楼一底的观音殿,殿中塑有高大的香樟木男观音坐像,传为唐代雕塑,楼下为通道。大雄殿与观音殿之间,是一个狭长宽敞的院坝,栽有数十株高大的古柏与银杏,荫遮全院。穿过观音殿,前行少许,便是山门,山上高悬“敕建永安寺”的金字木匾,山门内建有天王殿与钟鼓二楼。整个永安寺殿阁纯用柏木构造,庄严古朴。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住持僧尼】&&唐代,阆中有名住持宣什、旷济、师古、寂慈等人。其中宣什曾被武则天召入长安。明末有海明和尚,究心般苦说法传戒(清末移于观音寺)。其中妙传及了闻和尚颇知名。1983年,释心明任住持主事净圣庵,1987年释心明圆寂并葬于寺内,比丘释源净归寺任住持。1996年3月,释灵江任该庵住持。1996年7月,释源净住持长青寺。1997年,成立长青寺民主管理委员会,释广济任管委主任,并任该寺住持。1998年大佛寺由从峨眉山请来僧人释传心任住持。2003年,由比丘尼释宏空接任住持。1997年至2000年10月,千佛寺先后任住持有释续慧、释传林、释广济(代管)。2000年10月该寺由释普成任住持。
【佛教法会】&传统的佛教活动,每月农历正月初一弥勒圣诞、二月初八释迦牟尼出家、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初八释迦牟尼圣诞(浴佛)、二月十九、二月十五佛涅槃日、二十一普贤菩萨圣诞、六月十九、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七月十三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圣诞、韦驮菩萨圣诞、九月十九、九月三十药师佛圣诞、冬月十七弥陀圣诞、腊月八释迦牟尼成道日等属大型会期。每月初一、十五的月课会、二十三月香会。不定期的佛七法会、祈祷法会,水陆法会,传戒法会。另外各寺院大殿奠基、落成、佛像开光法会、著名高僧讲经等佛教活动。
市佛教协会主办的传戒法会&&2000年,大佛寺传授居士菩萨戒,戒和尚万佛寺海山法师、羯摩师昭觉寺净天法师、教授师昭觉寺清正法师,引礼师有:金城寺广永法师、凤灵寺正祥法师、建浩寺性益法师、长青寺广兴法师,传戒居士300余人。
日,长青寺传授居士菩萨戒,戒和尚万佛寺海山法师、羯摩师宝光寺广永法师、教授师宝光寺慈福法师,引礼师有:梵音寺正祥法师、圣水寺常顺法师、三台大佛寺常静法师、盐亭凤灵寺道行法师、梵音寺悟正法师、圣水寺常印法师、长青寺广兴法师、盐亭玉泉寺普超法师、长青寺广济法师。受戒居士300余人。
2003年9月,长青寺传授居士菩萨戒,戒和尚万佛寺海山法师、羯摩师宝光寺广永法师、教授师栖乐寺海空法师,引礼师有:圣水寺常顺法师、宝光寺常静法师、梵音寺正祥法师、宝光寺戒宏法师、长青寺续度法师、栖乐寺寂春法师、西充大佛寺广定法师、万佛寺照悟法师,受戒居士342人。
【佛教社会活动】&&1997年,净圣庵出资购《宗教政策汇编》2000册赠区、乡镇干部学习。开展喜迎香港、澳门回归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居士揭批“台独”阴谋,坚决拥护党中央“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对宗教的渗透,制作多幅宣传标语,印刷学习资料等活动。至2003年,先后帮助农民解决饮水困难捐资4000元,为博树回族乡农民扶贫买种羊捐资1600元,为长青寺修建资助10000元,为水运建设捐资1000元,为金银台电站建设捐资2500元,为市政府扶贫办捐资22000元,为保宁镇商城路贫困户郑义捐资3600元,累计捐资4.8万余元,为阆中经济建设和扶贫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佛教教职人员参政议政】&&现任阆中市第五届佛教协会主席释广济,被协商安排为阆中市第十届、十一届、十三届政协委员。千佛寺住持释普成,被协商安排为阆中市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
【佛教人物】&&破山和尚,明末清初人,又名破山海明禅师,大竹蹇家子弟,生于公元1597年,19岁出家为僧,入佛恩寺,听慧然法师讲《楞严经》有所悟,云游至湖广破头山,偶一失脚跌落崖下,豁然顿悟。回川,住顺庆城西天台山,后任阆中草堂寺,阆中传闻甚多。1666年在梁平县双桂堂圆寂。
释大智法师,阆中人,抗战初,法师从军升任营长,后弃戎从僧,在潼南县双江镇金龙寺出家,法号大智,1940年,到南充县集凤乡,王恩洋居士创办的归山书院学习佛经,1946年,到南充大佛寺,承性慧禅师后,继任大佛寺方丈,续开办嘉陵佛学院,聘请张澜先生为誉名院长。解放后,大智法师回县,住千佛寺,60年代初病故。享年60余岁。
释源静法师,俗姓杨,名汝清,生于1917年9月,西充祥龙乡人,1937年,在永安寺拜洪泰法师,剃度出家,赐法名正德。1946年,参拜心明法师,更名源静。1950年于成都文殊院受具足戒,1951年至1965年,住永安寺。1966年至1982年,住西充祥龙寺。1983年至1986年,住新都宝光寺。1987年至1997年,住持阆中净圣庵。1992年,选为南充地区第一届佛教协会会长,1998年1月,在西充圭峰禅院圆寂,世寿81岁。
释广济法师,俗姓贺,名长发,生于1940年,四川南部大桥镇人,1985年成都文殊院皈依宽林法师,后拜成都昭觉寺释清定法师为师,剃度为僧,1989年,于安微省九华山释仁德法师道场受具足戒,当年回住净圣寺,1992年参学于峨眉山报国寺,宽明法师安排其为外宾客堂知客,1995年,住持盐亭玉泉寺,1999年,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聘其为长青寺住持,同年选为市佛教协会会长,2002年选为南充市第三届佛教协会常务理事,2003年为市政协委员。
明崇祯十四年(1641),法国神父洪广化到阆中传教,在县城学道街购置地产修建教堂,向阆中及苍溪、南部扩殿传教势力。光绪二十年(1894),在大宝寨建天主堂1所。稍后,在河楼王家坝建天主堂1所,共计在文成、双龙、裕华、河溪、思依等地入教者200余人。
【天主堂】&&明崇祯十四年(1641)法国神父洪广化到阆中传教,在县城学道街购置地产修建教堂。清光绪十一年(1885),回民聚众捣毁教堂,清政府赔白银数千两,在城郊购地300亩出租,以地租作为教会经济收入。后又买旧状元府新建教堂,可容纳300人参与弥撒,成为阆中、苍溪、南部3县教会的中心。1949年底,有教友近500人。“文化大革命”时,房地产被没收,经堂被占用。1982年落实宗教政策,学道街教堂重修一新,2003年,有教友40余人。
【阆中市天主教爱国会】&&阆中市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于1984年12月,至2003年底未换届。
【天主教圣事活动】&&天主教传入阆中,至2003年,天主教圣事活动主要有7件:圣洗圣事、坚振圣事、圣体圣事、和好圣事、病人傅油圣事、婚配圣事、神秩圣事。
圣洗圣事&&圣洗圣事是教友进入教会的第一件圣事。藉着洗礼,脱离罪恶,获得恩宠,成为天主的子女,并且分享他神性的生命。圣洗圣事为得救是必需。
坚振圣事&坚振圣事是加强教友领洗时的初步承诺,赋予圣神,使教友能完全生活出领洗时的奉献。圣神藉此赐给教友7恩:智慧、聪明、超见、刚毅、明达、孝爱和敬畏。
圣体圣事&&圣体圣事(也称感恩祭或弥撒)是教友生活的中心,也是整个教会生命的泉源和高峰。藉此圣事纪念主的最后晚餐、十字架的牺牲,歌颂主的复活、期待他的再来。
告解圣事&&告解圣事(也称和好圣事、修和圣事或忏悔圣事)。“和好”的意思是重修旧好。通过省察、痛悔、定改、告明和补赎,感念天主的慈悲,领受天主的生命与圣宠。
终傅圣事&&终傅圣事(现多称为“病人傅油”)。傅油圣事是耶稣基督关爱教会中每一个人身心健康的记号。其目的是给重病或因年老而受着病苦考验的基督徒,赋予特恩。
神品圣事&&神品圣事(现多称为“圣秩圣事”)是基督徒职务的圣事。主教藉覆手,授予于天主拣选的人特殊使命,让他们终身在教会团体内以忠信和爱德为人服务。
【天主教教职人员参政议政】&&建国后,中国籍神甫唐东初被选为县政协委员。1983年,南充教区派神甫蒲通华主持阆中天主教活动,被安排为县政协委员。
【天主教神甫】&&1983年,由蒲通华神父主持阆中天主教。1996年蒲通华去世,由张顺跃神甫主天主教活动。2004年底,张顺跃因高龄回南充养老,2005年由孙富伸神甫接任主持天主教活动。现有神甫1人,修女1&人,信教群众150余人,其中城区10人。
基督教于光绪十四年(1888)传入阆中,初来者为英国人盖士利。以后有英国藉男女各11人,美国籍女2人,法国籍男2人、女3人,瑞典籍男女各1人,澳大利亚籍男1人,加拿大籍女1人,还有葡萄牙人。他们各自受其所属教会的派遣来阆,有监督、牧师、宣教士、会督、会吏等,各以新、旧约全书为经典,以博爱为宗旨向阆人作宣传,以医病、开药房、设医院、办学校、办孤儿院等形式吸引群众信奉基督教。光绪二十八年(1892)在唐清坝、白庙场设福音堂。宣统三年(1911年),在千佛场设福音堂,内附圣公会,由英国女教师2人、中国牧师1人、助士1人进行宣传活动,信教者500余人。
民国二年(1912年),在城关新建基督教大礼堂,由澳大利亚工程师设计,民国三年(1913年)12月竣工,曾一度为基督教传教中心。民国七—九年,凉水、解元建福音堂,老观建福音堂及传教所。解放后,基督教界的爱国人士联名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基督教与“差会”(西方各派教会差派传教士到中国进行活动而设的机构)割断关系,肃清基督教内部的帝国主义影响,实现“自治、自养、自传”三自爱国运动。
【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52年12月成立,古鹤龄当选为三自革新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罗信全为副主任,有委员9人。1988年,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阆中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贺碧春(女)任主任。1994年,选举产生第三届阆中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谢永刚代主任,后唐权任主任。2001年选举产生第四届阆中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冉珍德(女)任主任。2003年12月选举产生第五届阆中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游传礼任主任。
【基督教会】&&基督教传入阆中,有英国籍男女各11人,美国籍女2人,法国籍男2人、女3人,瑞典籍男女各1人,澳大利亚籍男1人,加拿大籍女1人,还有葡萄牙及德国人来阆中传教。以设医院、办学校、办孤儿院等形式吸引群众信奉基督教。1895年盖士利在郎家拐设三一堂。1912年,四川内地会将阆中等19县教会划入英国圣公会管理。1936年四川教区划为东、西两个教区。东川教区办事处在阆中,辖七个联区,22个牧区,分布在阆中、重庆等30个市县,共有教堂119所,教徒4918人。阆中一度成为川东北基督教活动中心。古鹤龄于1936年至1946年担任东川教区副会督,这是第一个担当此职的中国人。1949年底,阆中教堂只有2处,教徒100余人。1950年9月,阆中基督教会取代了圣公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活动全面停止。1980年后,宗教房地产得到全面清理和归还,1983年政府拨款1万元修复了三一堂。城关10多位安息日会教徒与原圣公会教徒不分派别,一起参加宗教活动。1994年教会从自养收入中,拿出20万元重新维修了圣约翰堂。宗教活动场所2处,有老年公寓及门面若干,用于经营和出租。
【教堂】&&福音堂&&原名圣约翰堂,盖士利于1902年聘请澳大利亚建筑工程师设计修建,加附属平房及墓地,占地面积达40亩,是西南最大的教堂,全国亦属少见。教堂呈东西向十架结构,筒瓦屋顶,造型别致,精巧玲珑,殿堂前两房镶嵌有“祷文”、“十戒”、“信经”之碣石碑,内堂宽敞、空旷、明亮、无回声,显得格外肃穆庄严,堪称中西合璧哥特式建筑之典范,可容纳2000多人。
三一堂&&1895年修建,是阆中第一座教堂,面积350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瓦屋面,呈十字架形,可容纳300多信徒聚会,至今有108年的历史,保存完好。
【基督教徒】&&1982年基督教传入阆中,十多年信徒仅数十人。1920年后,信徒增至300余人。到1949年,信徒近千人。至2003年年底,教会现有教职人员6人,其中牧师1人,副牧师2人,传道员3人。全市信徒达3000余人,慕道友近1000余人。
【基督教聚会活动】&&解放前,基督教教会开展查经聚会,祷告聚会,大礼拜,小礼拜等。1981年教会恢复后,教会除主日崇拜外,还开展查经聚会。1998年后,相继增开祈祷赞美会、青年团契和慕道班。圣诞节一般&举行4天的庆祝活动,受难周举行一周的纪念活动,复活节举行一天的庆祝活动,满足信徒的不同需要。2002年第一个礼拜起,礼拜天举行两场礼拜,第一堂使用四川方言,第二堂使用普通话。聚会或崇拜主要是唱诗、祷告、讲道或是学习圣经。至2003年,信徒结婚或是去世,教会都要应家属的邀请举行教会的仪式。
【基督教社会活动】&&基督教传入阆中后,教会先后开办学校、兴办医院、孤儿院等社会公益性活动。至2003年,多次捐资助贫,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
阆中华英学校&&英国人盖士利来阆中后,于1887年在阆中建立华英高等小学校,自任校长,培养了一批中国传教人员。
阆中私立德启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38年至1944年,阆中仁济医院开办初级护士班,1944年8月,院长马德启又兴办高级护士学校。1951年该校更名为川北医士学校,后奉川北行署卫生厅命令迁往南充。
阆中天道学校&&1889年由盖士利创办、1939年该校教师逐步到重庆神学院任教,1944年停办,重庆神学院代替了阆中天道学校。
阆中仁济医院&&1895年12月在临济堂街3号挂牌营业。首任院长是英国人潘维廉,设有10张病床。1897年,增添病床30张,招聘医生、护士、职员、工人计30多人。后增加到65张病床。抗日战争时期,日机轰炸阆中县城,仁济医院全力以赴抢救重危病人。收治伤残群众,县政府曾赠送匾额。1950年6月,仁济医院由政府接管,改名为“川北第二医院”,现为“阆中市人民医院”。
【基督教教职人员参政议政】&&1950年,古鹤龄被选为川北区和阆中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古鹤龄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和省文史馆研究员。1983年,谢永刚被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1993年后,被安排为四川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1998年后,被选为四川省基督教第六、七届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2003年2月,在省政协九届会议上,与其他宗教界人士一道提出《为邓小平家乡做一件事》的议案,得到全省宗教界响应,共捐款3万多元。谢永刚、唐权被安排为阆中市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冉珍德被安排为阆中市第十届政协委员。
【基督教人物】&&古鹤龄&&原名古寿之,男,回族,生于1876年,四川省阆中市人。自幼信仰伊斯兰教。1887年英国传教士盖士利来阆中居住古家,即改信基督教,并入华英小学和天道学校读书5年,1892年毕业。1901年5月负责中华圣公会川北教区教务工作。1906年12月由盖士利按立为会长(牧师),负责各教学传教活动。在此期间曾两次出席中华圣公会总会议会。1917年任中华圣公会四川教区会吏总,负责协助会督查询各教堂工作,调和中西传道人员之间的关系和纠纷。1928年6月由英国人莫尔立(会督)提为中华圣公会四川教会副会督,负责川东、川西、川北一带地方教会工作。1936年四川分为东、西两个教区后,任东川教区副会督。1946年因年老力衰,退休,附带管理东川教区第二联区(包括阆中、苍溪、仪陇、巴中、南部等县)教务,直到1949年解放。1950年被选为川北区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2年任县各代会副主席和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被选为县人大代表,1956年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和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同年8月当选为中华圣公会东、西川教区联合会办事处主任、四川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一届主席,继后又续任为第二届主席。1957年1月任阆中县政府副主席。1970年病世。
伊斯兰教于清代传入阆中,城内有清真寺两处,一处建于康熙十一年(1672),称老寺;一处建于光绪初年,称东寺(日机轰炸阆中城时被毁)。寺中当家主教者称乙麻目,还有阿訇、洪推辅、穆安仁等名目。乙麻目由功递升,曾为保姓回民世袭。乾隆六年(1741年),在今博树回族乡鼓楼山建寺一所,供当地教民礼拜。现开放为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普遍为回族。市古城区和博树回族乡有回民约6千余人(阆中古城区约2千余人,博树回族乡3千余人)。市内有清真寺2处,拱北1处。“文化大革命”中,伊期兰活动停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清真寺开放,宗教活动恢复。
【市伊斯兰教协会】&&阆中市伊期兰教协会成立于1986年7月,成员有城关清真寺,博树回族乡清真寺,巴巴寺。至2003年历时四届,第一届代表大会有代表34名,杨德礼阿訇任会长。第二、三届领导人同上。第四届蒲筱波阿訇任代理会长。
【清真寺】&&城关清真寺&&清康熙八年(1670年),保天佑和县内回族各姓氏祖先筹资,在原盘龙路(现礼拜寺街39号)南段修建清真寺,历时3年而成。清真寺采用悬空支柱砖木结构,聘请陕甘土木专家访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修建,占地2380平方米,大殿面积628平方米,大殿造型雄伟而古朴,肃穆而和谐,保持了伊斯兰“清净”之风格,显现了古典艺术特色。清真寺修建好后,当时由回民各姓氏祖先一致确定由保姓德高望重、品学兼优的念经人为“伊玛目”,代代相传,主持阆中伊斯兰教务。从康熙十一年(1673年)保天佑开始,直到民国33年(1944年)保寿山“归真”,历时271年。1980年10月成立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马仁益兼任阿訇,历时六届,现任主任马学明,驻寺阿訇蒲筱波。城关清真寺认真做好教务工作,维修好寺院。积极开拓自养事业,每年给寺创收3万余元。管理好回民公墓实行一条龙服务,为回民排忧解难。不断丰富开拓清真寺的文化内涵,绿化美化环境,尽力管理好清真食品,维护穆斯林合法权益,积极完成市委市府的任务,出谋献策,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了应有的贡献。清真寺定期办好宣传栏,组织好主麻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阿舒拉日、登霄夜、拜拉特夜、盖德尔夜。城关清真寺建寺以来,参加礼拜的穆斯林最多达1千余人,现聚礼(主麻日)有几十人,会礼(开斋节、古尔邦节)及圣纪有几百穆斯林参加。日,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蟠龙清真东寺&&清道光年间,由于穆斯林群众大增,一座清真寺已不能满足穆斯林聚礼(主麻)及节日活动。由马如亭、马光亭(固原人)两兄弟代头及哈姓先辈在穆斯林群众中筹资,在蟠龙路北段(现礼拜寺街3号),修建了第二座清真寺,名清真东寺,由林姓念经人任伊玛目主持教务。抗日战争期间,1941年该寺被日寇炸毁。
博树回族乡清真寺&&该清真寺建于清乾隆六年(1874),位于博树乡鼓锣山下,占地1000平方米,由蒲伯映率子蒲茂雄、蒲飞雄两兄弟(湖北孝感人,均是武官)出资修建。该寺为长方型四合院,大殿三间面积174余米。木质穿斗建筑,结构精奇,檐牙高咏,丹刻翠飞,斗拱妙奇,寺内有金两株,均有10米以上,每年八月花香数里,沁人心扉;四周有经堂数间,寺门别具一格,寺周有四人合围的参天古柏数拾株,气势磅礴、林清不贷,郁郁葱葱,是一座古色古香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的寺院,只可惜大部分文物、匾额、碑石毁于文革。该寺建成后由蒲姓念经人任伊玛目,聘请开学阿訇主持教务。
【拱北巴巴寺】(久照亭)&&座落于城北3里许的蟠龙山南麓,是“嘎的林耶”派传道人华哲尔阿卜董喇希的墓地。据说他是穆罕默德二十九代圣裔,出生于麦加,青年时代留学埃及、巴格达、德黑兰和耶路撒冷等地,攻读伊斯兰教义学、哲学、医学、天文学等。后来曾先后在巴格达和麦加“嘎的林耶”道堂任职,传授“嘎的林耶”学理。他学识渊博,深受中国穆斯林敬仰,在中国传教16年,教徒甚多,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州。康熙二十五年(1686)随俗家弟子巴子云(川北镇总兵)来阆传教,受到阆中穆斯林的崇敬和爱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完成了他全授全归的“尔埋里”(善功)。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归真”于铁塔寺静地,推算享年约110岁。据传他生前死后有多处灵感反映,不失为中国伊斯兰教一派之“宗师”。华哲尔阿卜董喇杀归真后,门下祁敬一,马子云遵其遗愿,主持创建,在蟠龙山之南麓排水填池为其修建墓地(拱北),名巴巴寺(“久照亭”)作为瞻仰和纪念活动之地。巴巴寺“久照亭”守护人由甘肃宁夏大拱北派出家人作守墓人,1998年成立巴巴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守墓的当家人为主任。1996年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民公墓】自明成化年间六百余年来,从西北各省,湖广、云南等地的回族同胞来阆经商、从军、随军、投亲靠友等,逐渐定居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需埋葬亡人,回族的习惯是同族而居,同坟而葬,殷实之家就近购置坟地。在阆中历史上南起缠头组(五队),朝北至火葬场,东至朱家山,西至皮革厂后的山坡地,都是王家、查家、巴家、保家、冶家、哈家、蒲家的坟地,约数百亩。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6年)华哲尔阿卜董喇希归真,按生前遗愿希望在盘龙山之阳安葬,经清真寺伊玛目保天佑做工作,回民王氏家族献坟地一块(付银20两),修建拱北一座称久照亭——巴巴寺。解放后,随着发展生产,平坟作地等多种原因回民坟地不断缩小,“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将回民坟地破坏,发展到回民死无葬身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恢复了巴巴寺前寺门外的回民坟地和巴巴寺后山门外至剪刀沟一组(约50亩)的回民坟地,当时还载了界柱。此坟地在实行土地使用权证时,四川省阆中蚕种场于1994年私自提前办使用证,国土局也未事先进行调查,致使回民葬人时一直与蚕种厂发生纠纷,经阆中市伊协和城关清真寺后寺门外确权给城关回民坟地8亩,由城关清真寺管委会负责管理,于日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证。回民坟地的管理依照党和政府的有关规定,尊重少数民族的习惯,由城关清真寺管委会制定管理办法,实行一条龙的丧葬服务管理。
【阿訇&当家&寺师傅】&&城关清真寺阿訇&&自康熙八年(1669)建寺以来,为弘扬圣教,教化一方,各姓氏祖先一致推选保天佑为清真寺伊玛目,后一直由保姓经学较深的担任伊玛目至1949年解放,历时271年,主持寺内教务。并曾先后聘请经学渊博、德高望重中外学者担任阿訇,其中有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家云南人马注、乾隆年间甘肃东乡人马腾翼、光绪年间法兰西人何松、民国初年阿富汗人阿吉姆皆为佼佼者。再有马贵昌、唐八、安大庆、马禄、王仲学、江文海、马万明、王永瑞()林绍廉(连)、马有才、马仁益、杨德礼等均为教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现在的阿訇是昆明经学院毕业的蒲筱波,寺师父达兴政(盐亭人)。
博树回族乡清真寺阿訇&&清乾隆六年(1741年)建寺二百余年来,聘请驻寺阿訇更替很多,现无从考证。1923年甘肃凉州人马万明(年)被城关清真寺聘为驻寺阿訇。此人经学渊博,精通中阿文,画艺精湛,每家都有他的经字画中堂。1941年被聘为博树回族乡清真寺为驻寺阿訇,直至1957年历任30年,深受回民爱戴。马万明之前是盐亭聘请的相泽成阿訇,是现驻寺阿訇蒲明林的岳父。第一任阿訇蒲茂雄,其父蒲伯应(父亲蒲若馨,康熙的侍官),第二任阿訇蒲文仲、王正学、马国太、马成、相泽成、秦子福、1938年马云霄、马万明等任过阿訇。
巴巴寺守护人(当家)&&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久照亭(巴巴寺)以来,守护人(当家)历代来自甘肃宁夏、陕西西乡、四川松潘等处。交替期3年一轮,每轮3至数十人,分管讲经、礼拜、寺院维护、田地耕耘、收租、银钱收支等事项。当家弟子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今300年间,轮守者近千人,历任拱北守护人当家有祁静一、马长清、祁瑞峰、马云峰、祁升月、祁道和、喇道德、祁义传、马永观、相世俊、蒋世钰、相永孝、马世德、祁永年、拜世礼、马世禄、马世瑞、马承传、相纪润、马永超、周永鼎、马全芳、祁世凯、周崎芳、王永瑞、马世勋、陈世绪等。现在的守护人(当家)杨杰芳,并于1998年成立巴巴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杨杰芳任主任。
【穆斯林】&&城关穆斯林&&明宪宗成化年间(年),回族移民至阆中,主要来于陕、甘、宁、青等省区,少数来源于云南、两广、两湖。其中有来阆经商留住,随军吃粮或为臣调人,逃避元末战乱投亲访友而留居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生息繁衍已有600余年的历史。2003年,县内有回族7000余人,主要姓氏有马、蒲、保、冶、刘、萨、哈及少数的达、查、古、牟、郝、拜、丁、陈、蔡、唐、何、田、罗等。居住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体现了同族而居、同坟而葬。为了便于宗教生活和相互照应,有利民族的凝聚和团结,大体都居住在清真寺周围。主要颁布在保宁镇、博树回族乡及文成、广福、井溪乡等。
博树穆斯林&&博树回族乡位于市东北部,东与东河相连,北与苍溪县云峰镇毗邻,西与云台乡连界。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博树回族乡。全乡辖8个村,62个合作社,2817户,7761人,其中回族1210户,3712人,回族占总人口的47.8%,共有耕地7840亩,幅员面积23.2平方公里。有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清真寺一座,座落在清真村7社。自然环境属中丘林山区,粮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农副产品以水果、花生、油菜为主,畜牧业牛、羊、小家禽为主。博树回族乡距县城19公里,村、社基本实现通公路,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社会事业教育“普九”达标,卫生服务、社保、传染病防治控制能力增强,浙江宗教界帮扶投资50万元,改建了乡卫生院,改善了就医环境,较好地解决了回族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广播电视实现了8村62个社,优抚低保,定补能按时发放,特困户、贫困户、五保户生活有保障,通讯事业发展更快,移动、联通、电话、手机遍布全乡70%农户。
【伊斯兰教教派】&&城&关清真寺和博树回族乡清真寺都属“逊尼”派中的“格的目”教派。占当地穆民的99%。巴巴寺属苏非派中的“嘎的林耶”教派。
【伊斯兰教节日】
开斋节——教历10月1日
宰牲节(古尔邦节)——教历12月10日
圣纪——教历3月12日,穆罕默德的诞生与去逝日。
阿舒拉节——教历1月10日,吉庆而感恩贵重的日子。
登霄节——教历7月27日,穆圣升七层天,亲眼看见了真主的一切迹象和奥秘,领授主命五番拜。
拜拉特节——教历8月15日的夜晚,每人更换一年的大事志,故有换文卷夜之说。
盖德尔&夜——教历9月莱麦丹(斋月)第27个夜晚,真主将《古兰经》从天牌上一次性地降在接近大地的第一层天上,而后通过“哲布拉依勒”天仙在23年中零星地启示给穆罕默德圣人。
【穆期林习俗】&&讲究卫生,注意饮食,提倡学习,鼓励团结,热爱和平,善待双亲,处事公平公正、主张两世并重。
丧葬习俗:是以土葬、速葬、薄葬入土为安的原则。
生活习惯:是以“卫生”、“卫性”为准则,吃符合教法规定的清真食品,禁食猪、血液、自死物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牲畜。
【伊斯兰教活动】民国十六年(1927)马文钦、常怀义、马家林(中共地下党员)林载阳、马泽仁、常怀仁、马云霄、马仲容等在清真寺宣告成立阆中回教学会。宗旨:要求政府遵照孙中山遗训“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并在清真寺小学部(南讲经堂)创办夜校,宣传民主进步思想。
1937年3月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89师、265、266、267团和90师268团进入阆中城,成立了中法市苏维埃,红四军政治部没收组委员马道三(回族)在城内回民集中区建有“回族自治区独立村苏维埃”,设在保宁镇清真寺内。
市民族小学地处阆中古城区的城南回族聚居区,北与市伊斯兰教协会、城关清真寺毗邻,南靠嘉陵江与锦屏山、奎星楼风景区隔江相望,学校创建于1923年秋(民国十二年),回族中有识之士冶习文、马高容、唐馨六、马纪寿等在回民中自筹经费办学。在城关清真寺南经堂开辟4间教室取名“清真小学”(私立),冶习之任校长,马纪寿任副校长,出纳冶麟书。1924年春(民国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正式开学,初创仅一个班,授中阿文(国语、阿文、体育)。由于提倡回汉一家,男女平等,不久即有4个班,120名学生,女生占四分之一。冶习之任学董,聘教师9名,回族占多数。由于教学办学宗旨是“平等待我之民族,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等,很有朝气,深受回汉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学校逐渐向南面扩大。
清真小学培养了一批民主进步的回族青年,在大革命期间加入了共产党的有马家林、马云霄、常怀义、常怀仁、马全奏、马天五、马光明、蒲子全、田万青、马文王、林戴阳等,他们其中有的在清真小学办夜校宣传民主进步思想。1944年至1949年清真小学校长马腾九,副校长林尚清(兼出纳),高自立任教导主任,廖德家(汉族)任付教导主任。
解放后,1951年8月县人民委员会根据清真小学转公请求,批准清真小学由国家公办,校名更名为民族小学校,校长马竣斗,副校长周水如(汉族),会计马仲容。
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现有教职工96人,回族教师7人,其中小高63人,本科3人,专科37人,教师合格率100%。学会会员30人,27个教学班,1600余名在校学生中,回族、东乡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三分之一,1964年学校正式确立为南充地区重点小学,1981年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之一。由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辉煌,先后受到国务院、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省委、省政府、省教委等各级表彰和奖励300多项次。
于1999年在阆中城关清真寺北经堂内,召开了“阆中市清真食品商会”成立大会,会上选举马利民为商会会长。
原阆中牛肉加工厂成立于1956年4月,其前身是回民小商小贩,响应党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入股组建“牛羊宰牲合作加工厂”。后由阆中市食品公司归口管理,在经营上开展“三代”业务,即对食品公司牛羊屠宰实行“代收购、代加工、代销售”。具体承担阆中城关回民牛羊肉票的计划供应。1989年,牛肉厂即终止对食品公司的三代业务,经营上实行自负盈亏。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有了较快速度的发展,生产的“保宁清真干牛肉”1987年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牌,1994年5月,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被阆中市醋厂兼并。2002年企业宣告破产,被四川龙盛有限公司整体收购,后新成立张飞牛肉有限公司。
回民私营个体经营清真牛羊肉店家有20余家,比较有名的有“四川阆中华珍风味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阆中市礼拜寺街19号,董事长马利民,生产金兴牌“华珍牛肉”系列产品,曾获“四川省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南充市1999年食品博览会金奖,2000年旅游产品博览会金奖,南充市知名商标等称号。
四川省阆中市兴明牛羊肉经销部,位于现礼拜寺街23号,经销王兴明,生产“阆洲”牌干牛肉系列产品,一直被省地市消协授予消费者满意商品。
阆中博树乡伊斯兰教活动&&&1933年,红军徐向前部队在博树文成山清真寺分别建有两个苏维埃民主自治乡,主席牟青山,文书长蒲文雨,裁判长马世芝,武装队长蒲兴山。马光明、马文友、蒲德全、蒲文训等组建“回民游击队”。
【伊斯兰教对外交流】&&阆中市伊协组织委员于1997年去杭州市伊协学习交流,为阆中博树回族乡争取资金,修建乡卫生院一座。1999年前往北京市朝阳区伊协学习,交流寺管经验,并接受乜贴(捐助)8万元人民币。2002年受遂宁市美宁清真食品罐头厂的邀请,前往参观指导,接受馈赠2000元人民币。多年来,分别在成都、绵阳、大足、泸州、武胜、盐亭、宁夏等地伊协和清真寺人员来阆中清真寺学习参观。
【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参政议政】&&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回族群众在政治上的待遇非常重视,从第一届县人代会开始都安排有回族代表,各届3—10名不等。1957年12月的第二届县人代会选举冶玉书任县长。1984年3月第九届县人代会选举王先华任副县长,南充市人民代表有哈庄庵、马兴福、王兴明。
从1957年第一届县人民政治协委员会起至2003年第十一届县人民政协委员会,都有回族人为委员,每届3—9名委员不等。其中第二届委员会选举林绍康为县政协副主席,第五届选举冶玉书为县政协副主席。历届常委有王祥臣(又名王永瑞)、林绍廉(连)、冶玉书、马仁益、马成棋、查世忠、马学明、马利民等。省政协委员有王先华、南充市政协委员有马学明。
【穆斯林人物】&&马文玉()又名马加林(参加革命后更名为周治平—王建平)回族,保宁镇人,父母经营小生意维持家计,他读过几年私塾,后与弟马文远到私人开办图书馆勤奋自学,15岁时在县城当学徒,店员,民国十八年(1929),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在城关建立第一个店员工会。在店员、学徒中组织读书会,并吸收积极分子入党,民国二十年(1931)他奉命去南充开展党的秘密活动,迎接于江震等到阆中工作。民国二十二年(1933)9月,中央派廖承志、罗世文去川陕苏区工作,上级组织密令阆中党组织做好沿途安全工作。马文玉受命后亲自护送,使廖、罗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不久,被党组织派去苏联学习。毕业后分配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后又调陕北公学负责组织人事工作。民国二十七年(1938)任十八集团军少校参谋(已更名王建平)。曾几次去广西柳州押运军需物资到延安。同年夏又受命到重庆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民国三十年(1941)奉令调去山西晋北军区工作。民国三十三年(1944)冬在一次战斗中负伤牺牲,享年35岁。
马长裕(年)又名马瑞宁,回族,保宁镇人。自幼性情直拗,不屈于人。高小毕业,因家贫停学经商。16岁时,被迺琼部队以“嫌疑犯”逮捕。释放后,由马并臻介绍加入中共地下组织,民国二十二年(1933)6月被党组织派去遂宁。与南充中心县委派去的杜明盛一道,在遂宁大西街开设“瑞和祥”干货铺,作为地下秘密交通站。马长裕以进货为名,往返于阆中、遂宁之间,将搜集的情报和秘密信件送往苏区,次年3月二十九军“剿赤青年团”破坏了中共绵阳中心县委,从叛徒口中获阆、苍、南中心县委的线索。仅半月时间,阆、苍、南中心县委遭到了严重破坏,一百多名党员被捕。敌人在阆中一个交通点里,搜出了一封密件来自遂宁。4月上旬,敌人将“瑞和祥”干货铺包围,逮捕马长裕、杜明盛等人。审讯中,杜明盛叛变,马长裕坚贞不屈,民国二十四年(1935)7月被抢杀于遂宁南门口,年仅20岁。
古鹤龄()又名古寿文,回族、保宁镇人。其简介详见《基督教人物》。
冶玉书()回民,保宁镇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经营百货为掩护,从事党的工作,后脱党。解放后恢复党籍,任县党训班主任、县委秘书、县供销社主任、县长。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复查改正,恢复党籍及工资级别,先为县政协副主席,曾参加少数民族观礼团去北京观礼,1982年病逝。
萨一腿&&(生卒年月不详)阆中人,回族,清光绪年间中法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李鸿章以屈辱外交,中国不战,而法国获胜,被迫签订了《中法新约》,中国自砌籍篱。断送了越南,使我西南门户洞开,阆中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萨一腿带领下,群起捣毁了阆城的法国天主教堂,但清朝官员一味采取“抑民奉外”的卖国政策,将这次爱国斗争的领导人萨一腿抓捕入获,并赔偿教堂损失,法国天主堂以赔款强卖状元元街原状元府旧宅扩建教堂,并大买田地,奴役佃农,迫其信教。萨一腿牢死狱中。
马文远(1911—去世时间不详)又名马家义,参加革命后更名为周志坚。保宁镇人,回族,与同胞兄马文玉参加中共地下党,奉命调延安学习,后调八路军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任指挥员。英勇善战,多次建立战功,迎来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建国后曾任渤海军区司令员,授少将。
唐梦吉(生卒年月不详)保宁镇人,回族,在抗日战争初期奔赴陕北延安。1938年8月在吴安堡“青训班”学习期满后,组织上派他回阆中从事抗日救亡和统战工作。唐回阆后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并在阆中穆斯林中成立了“回民救国会”,并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入堂。先后成立了人力车、渡船、铁业3个支部,由于身份暴露,组织派他到重庆。他在重庆成立了“重庆回民救国协会”再次暴露身分,组织派他到大巴山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三大战役后,他在通江宣传解放军的胜利消息,组织发挥群众抗丁抗粮,迎接解放。遭到当地反动头子的逮捕入狱,敌人严刑逼供一无所获。他怒斥敌人,遭到活埋,临死仍不断高呼“共产党万岁”。
马腾九(生卒年月不详)回族爱国民主人士,早年毕业于上海华英学校,他是唐梦吉姐夫,早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进步知识分子。1944年秋担任清真小学校长至解放,解放前夕在清真小学任过教的地下党员有唐承庚(回族),唐承德(回族)、陈鹤文(曾任阆南中心县委书记)、何元质、保纯碧(回族)和进步青年陶伯玲、廖德粗、周冰如、林尚清(回族)、马明高(回族)等在马校长的保护支持下,积极配合党的地下组织。迎接解放,搞宣传教育活动,创办《大公报》、教唱革命歌曲、排演革命歌剧、向群众宣传。马腾飞在笔向街家里开辟书报阅览室,传播进步书刊。后传闻清真小学校旗杆顶上有一铜五星,遭到地方反动势力的迫害,以“共党”名义,马腾九被捕关押张飞庙内。后因查无据,经多方营教获释,解放后马腾九任阆中县和川北行署各代会代表,后调川北行署和省民委工作。
【管理机构】&&自1986年以来,县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对被占用的寺庙、教学进行清退,并逐步报批开放了8处宗教场所。1997年6月,政府机构改制,撤销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成立阆中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挂牌统战部。局长由统战部副部长兼任,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
【宗教管理】宗教管理工作以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维护宗教合法权益,打击非法宗教活动为主旨。主要工作内容:抓素质教育和学习培训。每年对神(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三至四次学习壤,每两月进行一次政策和政治学习及爱国爱教政策法制宣传教育。每年对神(教)职人员进行一次严检、年审和登记,对不合格者进行严格教育。每年对宗教场所的财务情况进行一次清理和审查,促进规范管理。每年初与宗教场所签订保一方平安《安全责任书》,每季度和重要节日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排查、整改不安全隐患。定期不定期地在全市范围内对非法宗教场所进行清理整顿。2002年,以市政府名义发布了禁止乱建小庙、乱塑神(佛)像的布告。共查处了9处非法宗教场所,并继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后,市上召开了全市宗教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即(阆委发〔2002〕54号)文件。打造有深远影响和特色的宗教场所(城关清真寺、基督教福音堂、大佛寺、巴巴寺等),为阆中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组织宗教界神(教)职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调研和市外学习考察等活动,提高他们自治、自传、自养和自我发展能力。推荐选举和协商安排宗教界上层资深人士和管理人员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取他们对宗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宗教界为阆中两个文明建设出力作贡献,支援地方抗灾救灾、市上重大公益项目建设及其它救助等活动。2001年,宗教界为下岗职工和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建设捐资近10万元。在宗教界开展“创四好集体”,争“五好个人”,创建文明宗教场所活动。2001年,在全市第三次宗教界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结表彰会上,4个集体和30名个人受到表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与中国社会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