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大学生校内创业,如果看到在校内有人进行了宗教活动,你会怎么想?

曾德生,男,江西瑞金人,1991年江西大学哲学专业毕业。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学生工作处处长、校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先后主持省级人文社科项目“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及对策研究”教育规划项目“基于多元化教育的高校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研究”曾在《当代青年研究》、《江西社科学》等发表论文多篇。所谓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大学生作为高知识群体,他们中存在的宗教信仰问题倍受关注,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高等院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以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在如何面对和引导这部分大学生上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一、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概述1、大学生中宗教信仰比例调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随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并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宗教信仰作为重要的社会意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作为高知识群体,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又是怎样呢?在2005年李志英等所作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大学生思想动向调查》中显示,样本中有信教人员392人,占13.58%。温州大学陈安金副教授也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宗教信仰予否较为模糊的有1180人,约占总数的60%;明确表示不信仰宗教的有610人,约占总数的30%;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有210人,约占总数的10%。而2004年徐骞东在《大学生宗教工作的特性、原则及对策》中的调查显示,81.4%的同学不信仰宗教,16.6%的同学对宗教有点信,1.9%的有宗教信仰。根据上述学者的调查,可见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比例也不可忽视,大约在10%左右。当然,由于高等院校听处地区、经济以及生源的不同,比例上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少数民族集中的高校——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的宗教信仰相关调查显示,28.4%的学生具有宗教信仰。2、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深层调查按照信教人员的政治面貌进行划分,我们发现,在信教的被调查者中,学生党员信仰宗教确实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比如,在李志英的调查中,信教的近四百大学生中,党员占37入,与其在2003年相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但下降幅度并不大,说明党员中确实存在一个比较稳定的信教人群。而且,中央民族大学在2003年的调查中还显示,同时,作为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宗教信仰数据,也和党员、共青团员的数据显示逼近,其占同类人的信教比例几乎与群众无异,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是否信仰宗教,家庭影响十分重要,信教比例最高的来自私营业主家庭和个体户家庭,分别占同类家庭被调查者的28.50%和25.95%;其次是来自下岗职工等失业人员家庭,这几类都高于平均水平。可见不同的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信念的影响显而易见。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信教人员所信仰的教派中,信仰基督教的占信教者半数以上,信仰佛教的也占到一定的比例,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多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尤以中国西北部的居多。这主要是由于此地所居住的少数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有关。3、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宗教信仰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表现形式,比如佛教的吃斋、念经,基督教的礼拜等等。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的信教人群只有7.4%的信教者每周参加一次宗教活动,10.6%的信教者每月参加一次以上的宗教活动,其余绝大多数不参加或偶尔参加宗教活动。这其实也说明,许多大学生在宗教信仰上其实只是为了寻找一种依靠或者终极关怀。同时,很多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更为愿意参加家庭式的宗教活动,比如在家里共同诵经、祈祷等等。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背景及原因分析第一,国家关于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以及其他部分措施实施是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深刻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修订了《宪法》等法律,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同时,中央还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对宗教信仰的保护和引导。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426号令,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于日正式实施。这些有关保护宗教信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无疑促进了我国宗教事业的发展,我国宗教信仰的人数包括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人数相对改革开放以前有较大的上升。而国家扩大招生的政策使得进入高校的学生数量增多,也必然造成高校信教人数的增加。第二,许多大学生受家庭以及社会环境影响而产生宗教信仰。通过调查,家庭影响是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重要原因。部分家庭由于经济贫困或者认知水平较低,家庭成员将精神寄托于“神灵”之上,这无疑会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产生深刻影响,使他们产生宗教信仰。各种网络、电视以及书籍关于宗教的介绍和宣扬是让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重要原因。比如,现在,许多圣经故事为大学生所熟知,许多关于传播“福音”的书籍的出版发行、以及网上论坛关于基督教的介绍更是层出不穷。同时,现在社会上一些宗教徒不断向周围的人宣扬教义,必然对周围人员产生影响。第三,部分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缺乏正确的认识,或者说部分大学生并非真正的信仰宗教,而只是对宗教产生一种兴趣甚至有些人只是对被迷信所蒙骗。根据前述宗教信仰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宗教信仰者其实不只是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的崇拜认同,而且应该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其具体是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比如基督教徒的礼拜活动、佛教徒念经拜佛等宗教仪式和活动。另外,其还要求用此信念、教义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比如佛教徒不杀生,与世不争等。而我们现在部分学者所称的具有宗教信仰的部分大学生并不具备以上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将这类学生也归入宗教徒的行列是不合适的。现代大学生个性存在着一大弱点——思想的矛盾。部分学生在遇到挫折、困难无法解决或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存在问题时,心理转而向宗教寻求依靠,期盼冥冥之中有神灵的庇佑和关爱。应该说,这其实只能称为这部分学生的一种兴趣,而且这种兴趣是不稳定的,在外界发生变化,环境得到改善之后,他们很可能又会放弃这种兴趣。同时,平时生活中各种无法用科学解决的自然现象被众人传的神乎其神,一些好事之徒趁机运用非科学的方式进行解释,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知识,因而被各种迷信邪说所蒙骗。第四,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在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塔吉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总人口达1700多万人。另外,在藏族、蒙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中信仰佛教的占了很大比例。在我国民族政策的倾斜下,并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而少数民族由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及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的各项政策,使少数民族中传承着赤诚的宗教信仰,这种信仰不仅老年、中年人有,而且步入大学学堂的少数民族青年也同样具有。这种情况在民族院校表现尤为突出。三、正确处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措施1、高等院校应充分行使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指挥职能,直面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在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上,高等院校的管理者似乎有意回避。笔者认为,这不利于处理好宗教关系,更不利于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问题,甚至阻碍和谐校园的建设。高等院校管理者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审慎的措施来进行引导,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及心理、科普教育。我们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组织思想政治教师深入学习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发挥政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师贴近学生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让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重点作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的艺术性,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而并非简单的灌输。同时,高等院校也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多级辅导体系,对大学生中心中的困惑进行及时矫正,对大学生出现的困难给予及时解决。另外,学校应该定期举办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科学讲座、科技展览等形式,向学生宣讲科技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第二,高等院校应该保护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自由,特别应当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因此,高等院校要审慎处理宗教信仰问题。高等院校对于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应该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走访,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从学习上给予他们帮助,在生活上对他们进行关心,让这些学生心理能够平衡发展,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绝对不能强迫他们脱离宗教信仰。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居士在给中央的信中所指出的,信教的青少年可能难以健康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党的工作者(如果他们坚持宗教信仰的话),但是完全可能成长为各种专业人才,成长为社会主义的诚实劳动者和忠诚的爱国者。高等院校及大学生们尤其应当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高等院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宗教所致特殊饮食等生活习惯应该提供便利。比如,在高校建立清真食堂、特制宗教饮食等。在少数民族宗教节日到来之时,学校可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放假、加餐、慰问等,表达学校和党的关爱,这对处理宗教问题和民族团结必然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高等院校也应该提高警惕,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明文规定,学生不得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进行宗教活动及其他活动不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高等院校必须坚决杜绝迷信思想和迷信活动在校内的传播,发现邪教组织渗入,校方应该及时上报和处理,否则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比如,部分高校就发现了一些宗教信仰人员到校内布道、传教的事情。而“法轮功”这一邪教组织也曾经在一部分高校活动,蒙蔽了一批大学生,对学校的正常秩序和学生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大学生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正确认识和面对宗教信仰问题第一,不信教的大学生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与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和睦相处。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是其中的主体,大学生的一举一动对校园的秩序、文化氛围具有极大的影响。学生党员应当作出表率,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影响和带动周边同学正确处理与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的关系。大学文化应该是一种“百鸟争鸣”、兼容并包的文化,任何一个大学生绝对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其他人。而且,任何公民都有信教和不信教的权利,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因此,大家不应该嘲笑或歧视信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并在平常学习和生活中与具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加强沟通和交流,使这部分学生不觉得被孤立。第二,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也应树立理想和信心,同时不能在校内从事各种宗教活动或强迫其他大学生信教。其实宗教宣传的和平、友善、诚心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也应当树立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多接触老师、同学并进行交流,不能自卑,将自己孤立出来。同时,自己也应该严格的遵守国家法规和校纪规章,不在学校从事各种宗教活动。如果需要,完全可以在校外参与宗教的一些活动,比如在高校所在地的教堂做礼拜等等。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也应该尊重其他学生的选择,不能强迫其他同学信教。现在,高等院校的职能正在逐步的发生转变,以往单纯的管理学生职能正在被服务职能所代替;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又肩负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高等院校摆正位置,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采取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并依靠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他们中存在的宗教信仰问题,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
欢迎转载:
推荐:    省市中考直达
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7中考政治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
7.有人说:&比我们伟大的人们也和我们一样,感到痛苦,而仍在奋斗。&这句话表明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
①他们的天赋超常 ②他们对痛苦的承受能力比一般人强 ③他们生而伟大 ④他们都具备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精神
解析:自强的路上人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拦路虎&,只有战胜它,才能自强,才会进步。伟人作为强者,他们之所以能够承受痛苦并战胜它,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了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精神。如果了解了这一内涵,该题就会迎刃而解。
8.下列对自立和自强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自立需要自强,能自立者才能自强
B.自立等于自强,能自立自然自强
C.自强与自立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D.我们既需要自立,也需要自强,应该通过自立走向自强
解析:只有具有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的人,才能自强起来。只有具有自强精神的人,才能真正走向自立的人生。因此,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我们要通过自立走向自强。解答时,一定要明确自立和自强的关系,自立并不等于自强,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9.当代的&保尔&朱彦夫凭四肢全无的残躯,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生活,不仅生活完全自理,还学会了读书写字,并写出30万字的长篇小说《极限人生》,这一事例说明
A.挫折对于强者来说是好事
B.自强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
C.条件越艰苦,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D.残疾人都是自强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大家对自强的理解,因为选项比较明显,可以用排除法进行选择。显然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只有B项是正确的。
10.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表演得天衣无缝、美妙绝伦。广大观众都对这个民族特色浓郁、极富传统文化韵味的舞蹈作出了&震撼、感动、流泪&的评价。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的残疾演员在排演舞蹈《千手观音》时,为了能够和音乐的节奏配合得完美无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这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启示是
A.刻苦学习,自立自强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敢于批判,敢于继承
D.博采众长,发扬光大
解析:残疾演员的成功过程比常人要艰辛许多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汗水和泪水,所以,她们身上体现出的是刻苦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的地方。
二、分析与说明(共50分)
11.(15分)一个夏令营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耐力训练,意在培养这些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但训练没几天,就有家长偷偷地溜到训练场,给孩子擦汗、捶背,训练时给孩子送饮料。一位家长见孩子来回跑了100米,担心得要命,一会儿陪跑,一会儿喊停,教练再三请其离场,他都不肯离开,说自己不放心。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劝导这些家长?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解答此题必须在准确分析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劝服家长的理由。材料中的第一句话反映出夏令营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第二、三句话反映了某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意识不到自立的必要性,因此,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1)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影响人的方方面面;(2)家庭是成长的摇篮,但人不能总生活在家庭中,必然会走向社会,经历风雨;(3)自立的必要性。
答案:(1)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
(2)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但是,对于青少年的人生之旅来说,家庭生活只是人生的起点。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终究要离开家庭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3)人生需要自立。如果青少年不能从现在起,就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
12.(15分)央视国际日以&生命因自强而灿烂&为题,报道了大学生的先进典型&&石小东。石小东,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2001级生物学基地班的学生。上大学四年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通过勤工俭学、带家教等方式,不仅解决了自己在校期间的一切费用,而且还接济正在上学的妹妹。石小东一边打工,一边刻苦学习,在校期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一名贫困生的她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是同学们心中的&阳光女孩&。
请问:在石小东身上你发现了什么可贵的品质?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题,不仅需要用到&自强&的知识点,还要结合&自立&的知识点去综合分析。
答案:(1)石小东的事迹充分体现了自立和自强的精神。
(2)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立足。为此,我们应该告别依赖心理,走向自立;明确自己的责任,遇事有主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立足于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还要大胆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
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要从少年始。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己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13.(20分)材料一:某城市中学80名学生去农村参加&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在一周的时间里,只有几个学生能每天自觉地把换下来的衣服洗干净,有两个学生洗过一次衣服,其他学生都把所换的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
材料二:一些高校在图书馆、餐厅、体育馆等校内场所设置了勤工俭学岗位,各类公司也逐渐向大学生敞开了大门。在一次大学生勤工俭学供需见面会上,1 000多个工作岗位,竟有5 000多名学生竞聘,其中不乏家境优越的学生。大家普遍认为,这些工作虽与所学专业有差距,却可使自己提前接触社会,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大有裨益。
(1)材料一中的绝大部分同学的衣服不能自己洗,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材料二中的大学生争相竞聘勤工俭学岗位,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假如你参加了这次&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面对换下来的脏衣服,你会怎么做?假如你今后上大学期间,面对勤工俭学岗位,你会怎么做?
(3)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谈谈自己今后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的打算。
解析:该题是对如何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的综合考查。第(1)问的回答结合自立、自强的含义和表现以及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即可作出正确的回答。第(2)问结合如何自立自强正确回答即可。自己今后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的打算,要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
答案:(1)材料一中的绝大部分同学的衣服不能自己洗,说明了这些同学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今后应努力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材料二中的大学生竞聘勤工俭学岗位,说明了这些大学生能积极地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努力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是自强精神的表现。这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走向自强和成功的人生道路,将会大有帮助。
(2)提示:回答应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应如实反映自己的想法。
(3)提示:①亲身经历和体验,应真实具体,具有可信性。②想法和打算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或重点谈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加强学习,自觉地储备自立自强的知识;接受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负责,逐渐锻炼和增强自己的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
三、探究与实践(共20分)
14.为了培养同学们自立自强的能力,进一步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倡议下,准备出一期墙报。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你认为墙报应设计哪几个部分?
(2)请你为这期墙报设计一个主题。
(3)请你分别收集两句有关自立和自强的名言或警句。
(4)请你为墙报设计三个栏目,并作简要介绍。
解析:此题开放性强,要求同学们要注意关注生活,同时,在解答时,要注意联系自立自强的有关知识。
答案:(1)四个部分:主题;编者按;主要栏目;结束语。
(2)主题:走向自立自强的人生。
(3)自立方面:自食其力,生活是甜的;卑躬屈膝,生活是酸苦的。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自强方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眼前多少件难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4)栏目:①名人名言: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自立、自强的故事和名言警句。
②专家文摘:摘录一些心理健康专家撰写的有关自立自强的文摘。
③自立自强与中学生:介绍一些自立自强中学生的典型事迹。
这篇中考政治第一次模拟试题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精品学习网官方公众平台--【精品初中生】正式上线啦,大家可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也可搜索微信号&zk51edu&或者直接输入&精品初中生&进行关注!!我们每天会为大家推送最新的内容哦~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校内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