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可以供养僧人注意事项佛珠给出家僧人吗?

居士在家供养出家师父上网是否如法?_百度知道十天内免登录
居士供养僧人应注意些什么?
佛法强调布施,这对于在家众而言,是一条非常殊胜的迅速积累福报资粮的业行。更为甚者,如果我们如法,供养清净的比丘僧团,那么所获得的福报,则更是无穷。
佛法强调布施,这对于在家众而言,是一条非常殊胜的迅速积累福报资粮的业行。更为甚者,如果我们如法,供养清净的比丘僧团,那么所获得的福报,则更是无穷。然而,我们是否知道,如何依法而行供养么?此文,就想简述供养比丘僧团,所需要注意的几大问题。比丘所能接受的供养,以衣、食、药、钵、坐具、卧具、资具等为主,那么如下,就围绕这一些供养品,来谈谈如何依法而行供养。食  关于比丘的饮食,我们需要注意。佛制比丘当正命而活,日日行乞、依团食而活;然而佛陀还是听许比丘接受供养,那这对于居士而言,就是绝好的积累福报的机会。食有时食与非时食。先说时食,也就是主食,一般是日出之后、正午之前,是食主食时。其余时候则为非时。时食,有五大类:饭、糕点、饼、肉、鱼。当然,还可为:根、茎、叶、花、果。那么这些食物,都是可以在正时食用。佛陀对于食物的态度,称为药。是维持肉身所必须之物,和病人需要吃药的意义相等,以体现制戒的根本精神:少欲知足知惭愧。在主食方面,佛陀虽未制比丘不许食肉。然而,却当避开人肉、人血、象、马、狗、蛇、狮、虎、熊、豹等兽肉。猪、牛、羊等肉,还有一切粮食、素食,都许吃。我们作为居士,要供养比丘食物的时候,当明确,肉类必须是三净肉。关于三净肉的规定,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故杀。那么已经死亡的动物尸体,还是可吃。我们供养比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做好了,然后再布施。可千万不要问比丘,想吃什么东西。如果是对于生病比丘而言,那么这么做是允许的。比丘也可以提出一些要求(许多严谨持戒的比丘,虽然病重,还是不违例的),然而一般情况下,比丘是不会指定要求的。很多居士发心,或者会去特意买了新鲜的活物,杀了给比丘做食物吃。那么当你供养的时候,如果你不说话,不让比丘知道,那么比丘吃了也无过,因为比丘不知道这是为他们而杀的。但是如果你告知比丘、或者比丘有天眼、或者他心通,则比丘绝对不会食用。所以,如果居士发心,给比丘做食物,还是需要注意,要用三净肉。汉传佛法,提倡吃素食,那么就不会遇到这类问题。然而戒律上却没有相关的戒条,所以只能是提倡,而不当作为戒律看待。 另外,如果比丘到家中应供。我们要供养比丘水果,那么比丘会问:Kappiyam 
karohi?(是否已经做净?)我们当立即回答:Kappiyam 
Bhante(已经做净)。然后,用刀把其中的一个切开、或者用指甲掐一下其中的一个。这样比丘才会食用。再就关于非时食,则听在非正食时饮用。主要还是果浆,把果子打成浆,用布虑出残渣,然后再加水稀释,不煮、不另太浓,并不可过夜。如上是关于时食、非时食的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另外,我们一次给比丘们供养的主食不要太多,而且,最好是在早上八、九点的时候就供养完毕,那么即使有多余的残食,也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好让比丘们带回去给其他比丘们食用。因为一旦过了正午,就不能再食用时食,也不能放置过夜再食,这点需要注意。另外,关于非时所用的饮料,各派的意见不同,可以酌情为比丘准备。可以超过一日所需,然而,如果搁置的时间,超过七日,则可以把剩下的饮料再次布施。这里有一个七日食的概念,又称作七日药,大凡酥、生酥、油、蜜、蔗浆,这些都可以在非时服用。然而蓄不可过七日。所以,一旦搁置超过七日,我们可以再次行供养法,供养比丘。另外在供养的时候,要亲手奉到尊者面前,而不能让尊者自取。因为比丘是不会随意动用他人之物的,我们要表示把东西供养给比丘,他们才会食用。所以,有些居士如果发心,每天都做食物等比丘们来乞食,那是不太可能的。因为除非比丘有病,不然比丘不会每天都去你那里接受供养。所以,建议可以自己先去邀请僧团,表明自己愿意每天都提供供养。而且,千万不要把菜谱说出。就说,邀请比丘来某处应供。那么比丘会依律、酌情考虑。或者也可以每天把食物准备好,到比丘每日行乞的必经之路,把食物放入比丘的钵中,那样会比较好。如上是布施供养。如果是邀请比丘来自己家里应供,那一般不要同时点名邀请超过三位比丘来家里受供。我们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告知僧团,某日,希望多少位比丘来自己家里应供。不然,比丘们是不会随意有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的僧众来家中应供的。这一点,是对于在家居士的提醒,不要因为自己不懂戒,而误会了出家比丘。衣 如法的比丘衣,有三衣:下衣、上衣、大衣。我们可以把已经如法缝制的衣服供养僧团,也可以把整块布料供养僧团。但是其中,有一些细则,我们仍需注意。作为普通居士,如果对于如法僧衣的标准不确,那就不要随心所欲地做。可以卖现成的,也可以卖一块白色布匹,供养给整个僧团,让僧团自行制作和分配。材料一般是布匹,当然,若依戒而言,则树皮、棉、野蚕丝、兽毛(除人发)、麻,并且这些材料的混合物,都可以作为衣料。颜色呢,刚才说了,最好是白色的,让比丘自行染色。我们千万不要自以为好看的,买了正色的布料,比如红、黄、黑、紫、褐等等。如果我们无法确定颜色,那就还是老老实实买白色的布匹,让僧团自行处理。当然,我们也可以供养给某一位比丘。然而一定要对比丘表达了供养的意愿,不然比丘是不会轻易自动索要的。其他的衣服,比丘们是不用的,比如帽子和第四件衣服。但是,可以用雨伞、或者头陀伞。头陀伞汉地很少能见到,其实,也就是类似于蚊帐的样子。在森林里打开,一方面可以遮避昆虫、一方面也可以挡风遮雨。另外,在雨季来临之前,供养雨衣、浴衣,比丘僧团也会接受。坐具、卧具谈到坐具,首先要提醒一点:邀请尊者到居士家中临时的坐具。和供养给比丘,比丘的日常坐具。那么这个要求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要供养坐具或者卧具给比丘,那么经过供养,这些资具将成为比丘的日常用品。那么要求会比较多些。首先,卧具不可高于八指。床足不得刻有兽形图案。禁止两人同卧一床,所以,以两人能平躺的床为广大床,为非法。坐具的规定类似,只是后来开许,可高于八指。不过仍然不能在足底雕以兽纹。许用卧褥,但不得填以棉、人发。其他如树叶、草、羊毛等均可。坐具上也许用座垫,然而以实用为标准,过于美饰的,不许用。如上,大概就是对于坐、卧具的要求。如果我们邀请比丘来家中做客,则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一般的椅子都可以请尊者坐。但是不能用狮子坐。俗家卧具一般亦不许用。不过对于坐、卧资具的要求,不是一般在家人所能明确了知,如果确有发心想供养比丘的,可以去如法的僧团中去看一下,或者就买一些现成的,那样会比较如法。钵如果居士要供养钵,那一般就容易一些。因为我们都会去买,而很少有这个条件,亲手做一个给比丘。以瓦、铁两种材料所制,禁用其他材料。一般有大、中、小三种钵。如今一般使用的是中钵,直径差不多是21厘米。一般全套的,则有钵盖和钵袋等,这个,我们可以在店里买到,不用太操心。不过汉地有许多钵,会在上面刻字,雕花,以金线勾边,那么这些,都是不被许可的。资具除了上述这些资具以外,还有其他的资具,也是我们可以行供养的,比如针盒、腰带、滤网、剃刀、鞋。居士对于这些小资具的标准,很难确准,所以,不必太过苛求。只要到专门的商店里,购买如法的资具即可。关于鞋,最好是塑料的;而且不许覆盖到脚面、脚跟、脚尖。所以,日式的,可以夹入大脚趾虎口的那种,最为合适。药关于药物,一般不建议供养保健药。因为作为居士,很难知道,哪些药物是如法的。并且,比丘们是否能够食用这些药物,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关于药物,可以到当地,请知情的净人代办,这样会比较好。关于如何请净人帮忙,这一点,会在下面重点谈。净人这里,需要谈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关于比丘不允许拥有任何形式的货币以及有价财产的问题。这一点要提请在家人注意,不要供养给比丘任何形式的货币。也不要私自给出家人送什么有价财产。因为作为一个清净的比丘,他必须是舍财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实在不知道该买什么东西供养比丘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净人代理,而千万不能对比丘说:我供养这些钱给您。那样,比丘一定会默不做声予以拒绝。所以,我们当学会如法行供养,我们可以说:尊者,我想供养一些资具,请您告诉我净人是谁。这样,比丘会告知净人的情况。我们可以把钱给净人,托净人代理。当然,我们应当把结果告诉比丘。让比丘在适当的时候,去向净人拿资具。大概也就是这样,总之,我们记住一点,出家意味着舍财。所以,正命而活的比丘们,他们所使用的一切,都不属于他们的私财。是故当他们身亡之后,所使用的资具都将交给僧团,分配给其他有需要者。女众接下来要说的一个问题,是关于女众所特有的。作为女众,为了要成就比丘的如法戒行,当有一些须知。比如,不得与比丘私处,不得与比丘触碰,不得与比丘通宿一室。那么比较好的做法,是女众莫要轻易接触比丘。如果需要听到比丘开示,则需要当场有一名有智男子坐陪。另外,电话、信件的传播方式,太过秘密,所以最好不要用这些私人方式,与比丘交流。哪怕是讲解佛法,最好当场也有一名有智男子坐陪,不然,比丘将只能开示五到六句话。虽然戒律有规定,可以站起来、坐下重新说,或者有其他方法可开许,然而毕竟还是找一位有智男子坐陪,这种方式会比较方便些。遇到女众要行供养,则绝对不许触碰比丘。一般比丘会在面前放一块布,女众可以把供养物放在布上,则比丘可把布拖到自己身边,再取用。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和比丘私处一室,尤其是晚上。哪怕是有病患,需要照顾病患的时候,亦不许独处一室。可请男众照顾陪夜。我们不要有一种观念:某某比丘是我私人的,其他人不能来照顾。那么这种想法是愚痴的,如法的比丘僧团,是全人类的圣宝,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所有。所以,还是要如法行供养,不可意气用事。对于我们而言,如何做到自身的如法,另外还要考虑到是否会影响到他人。那么这一点,作为居士,则要谨慎考虑,所以这里还是需要大家了解这些情况。如上,简述了在家人如法供养清净比丘僧团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使得广大在家众学习一些相关的戒律。因为,要做到如法供养,那么必须要先学。不学,将不可能做到如法。汉传佛法有这么一种说法,说居士不准阅戒。这一点,还是很值得我去置疑。试问,如果不学,那么居士当永远不知如何依法行布施。那么这样,对于僧团而言,不可能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还是当要树立正信。当学的,还是要学。因为佛陀说过,佛灭后,当以正法律为导师。(来源:武汉归元禅寺)
关键词阅读: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楞严经》传入中国的因缘非常不易,此经未来,盛名先至。隋朝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经》而创立一心三观法门,后遇梵僧以止观示之。梵僧阅后告诉智者大师:“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此后智者大师便向西方虔心遥拜,希望能一观楞严的意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天珠传奇,杨子藏品,藏传美学配饰品牌旗舰店, 杨子倡导的藏传美学,本朴生活。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在家人为什么不能姓释?&&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释迦牟尼&这是从东晋时代,有一位叫道安法师,这个人开始的。&&有一次,襄阳地方的一位名士习凿齿,到了檀溪寺,专诚拜访道安法师,寺僧跑去报告,正是道安法师问着谁人来访的当儿,习凿齿已经来到他的面前了,随口代寺僧回答说:「四海习凿齿!」道安师听了,也就不慌不忙,毫无思索的含笑应声说:「弥天释道安!」这是一副对得很工整的对联,虽然出语浅显,含义却很深,因此,便成了千古不朽的名联。由此开始,以后的出家人就不再用俗家之姓,而改用释迦牟尼佛的释姓了。后来道安法师提议出家人应该都跟随佛而姓释。当时还有很多人不满,再后来《增一阿含经》译出,经中果有:&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一时大众惊叹。&&在家人为什么不能姓释?&皈依的在家居士,法名是不会更改您原来的姓氏,也就是说在家居士是不能姓释的。释是出家僧人法名用的姓,来源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的第一个字。中国僧人姓释始于东晋道安法师,道安法师倡导:&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佛在《增一阿含经》中也告诉门下弟子:&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种,于如来所剃除须发,着三法衣,出家学道,无复本姓,但言沙门释迦子。&&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彼当灭本名字,自称释迦弟子。&由经文可知,没出家的皈依居士是不能用&释&为姓的。&出家人无论俗姓为何,一旦出家了,就皆随释迦姓,在家人一旦见到出家人,皆应称师父或和尚。师父是尊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父一般奉养,尊敬孝顺。如果有一在家人学佛,觉得心崇释迦,便取释为姓,其意本善,倒也无可厚非,但其行则远背人情事理,善意成就恶果,无智慧故。虽说取名是个人的自由,但个人的自由也必须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释姓是出家师父的专姓,在家人应通情达礼,理当不应取释为姓。如果有人见你姓释,误认为是师父,便行大礼,你受得起吗?难道就不怕折寿?所以在家人取名,无论是网名,还是笔名,都莫以释作姓。学佛的人,更应比常人要通情达礼!&居士的法名前应该加&释&姓吗?&姓氏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以此来表示其归属的家族,传承的血脉,延续的是什么人的后裔。在东晋以前出家人的姓氏比较多,比较复杂。比如外国来中国的法师,大多数都以其故国的名字为姓,如:康僧铠、康僧会(此是康居国人), 竺法兰、竺佛朔、竺叔兰 (此是天竺人) ,支娄迦谶、支道林、芝遁、支谦等(此是月支国人),安世高、安玄(此是安息国人);也有以三宝名字作为姓的,如:佛陀耶舍、佛陀跋陀罗(佛就是佛陀的简称),达摩难陀、达摩波罗(达摩译为法),僧伽提婆、僧伽难提(僧伽简称僧);也有仍用俗家姓氏的,如中国最早出家的严佛调、第一个受戒的朱士行等,还有最多的是跟师父姓。&针对当时出家人的姓氏比较混乱,其姓氏来源也多是随师姓,道安大师发现原来出家人的姓氏太过混乱,不适宜佛教的统一和发展,就倡言:&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开始大家都有些茫然,等到《增一阿含经》传译过来,其二十一品有云:&四大河入海,亦无本名字,但名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为四?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种。于如来所剃除须发,三法衣,出家学道,无复本性,但言沙门释迦弟子。&&是故诸比丘,诸有四姓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彼当灭本名字,自称释迦弟子。&天下僧人乃信服而从之。&《易居录》卷22云:&沙门自魏晋已来,依师为姓。道安尊释迦,乃以释为氏。后见《阿含经》云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沙门,皆称释种。自是遂为定式。为沙门称释之始。&于是后来中国出家人都以释为姓成为了定式。&在家居士为什么不以&释&为姓呢?虽然七众弟子都是佛子,但是其在家出家还是有所区别的,出家人以&释&为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和在家居士有所区别。其次,居士者,居家之士也,要维持家庭,延续祖宗血脉,怎么可以随意改姓呢?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出家者尚不改姓,只取法名。&在佛世时,居士就不改姓,连名也不改,就是出家众也不改姓名。而改法名,乃至出家人统一&释&姓,这都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了表明自己归属于佛陀,所传承的不再是祖宗血脉而是佛陀法脉,所以不再用俗家姓氏、名号。&或许有人又要以什么&平等、无分别心&等等之类的话来反问我,为什么出家人可以用,在家人就不可以用了呢?这些高调都不要唱,什么事情都有一个约定俗成、大家公认的问题。那佛经中还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难道你到大街上都叫人家&爸爸、妈妈&吗?对于姓氏是僧改俗不改,以成定式,大家所一致公认的。比如&和尚&一词,其本义为&亲教师&,是一个很崇高的称呼,一个寺院就一个和尚(方丈),那么现在大街上的人看见出家人都称和尚,还能是&和尚&的本义吗,还能去那样理解吗?如果人家叫你和尚,你说:&我不是和尚,一个寺院就只有一个和尚。&那么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呢?&原来这些都不是和尚,都是&假和尚&&。又如&法师&一称呼,按经典要求是很高的,现在已经成了通称,也不能再以那个标准去衡量。&僧人统一&释&姓,是中国汉传佛教的特色和规式,为了使僧俗不相混烂,请各位收徒弟的师父自己要知道,不要再为皈依的在家弟子取名&释某某&,并且还堂而煌之的填在皈依证上面。&对于皈依证上确实是如此写填的那些居士,也不要再以&释某某&而自称,可以但称法名(释德纯注:这样是最好的,或者在法名后面加上居士二字,也规范。),或者前面冠上俗家姓氏,如&张某某、赵某某&等,或者就称本来的名字也未尝不可,这样也不会引起误会。&为什么中国佛教僧人都姓&释&佛教初来东土,到汉地传法的多是外国僧人,人们按照中土习惯,并为方便称呼,往往要给他们起个简化的音译汉姓。开始的时候,人们多用这些外来僧人本国或地区名称中的字作姓,如翻译《四十二章经》的竺法兰、竺摄摩腾,翻译《道行般若经》和《般舟三昧经》的竺佛朔,东晋时与道安法师共同研究禅观的竺法济、竺僧辅和竺道护等,都来自天竺,所以&竺&为姓;安世高,本是安息国太子,后出家学道,所以就以&安&为姓;曾在东吴大阐佛法的康僧会来自康居;汉末号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的支谶、支亮、支谦三师徒,以及支敏度等,都是来自大月支;又有帛尸梨蜜多法师,&帛&字是西域某国名的略称。这是较为早期的外来僧人取姓方法。&到了后来,人们对佛教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始以&佛、法、僧&三字取为僧人的姓氏。如在南北朝时以传习上座部禅定著称的佛驮跋陀,翻译《华严经》的佛度跋陀罗,翻译《四分律》的佛陀耶舍,还有&现种种神异以弘大法&的佛图澄等,都是以&佛&取为姓氏的;&法&的梵语是&Dharma&,音译为&昙摩&或&昙无&,以此取为姓氏的有三国时期到洛阳专弘律藏的昙摩流支,为汉地律学始祖的昙摩迦罗,南朝宋时来建康译经的昙摩密多,翻译出《中阿含》、《增一阿含》的昙摩难提,晋武帝时期赴西域求法的昙无竭,北凉时期著名的翻译大师,《优婆塞戒经》的译者昙无谶等,都是以&法&取姓的;以&僧&为姓的则有南朝宋时担任戒师的僧伽跋摩,南朝梁时在杨都译经的僧伽婆罗,北朝秦时与道安法师共译《阿毗昙毗婆沙》的僧伽跋澄,以及同时代译出《阿毗昙论》、《阿含经》的僧伽提婆等,都是取&僧伽&为姓氏。&《避暑录话》曾云,&佛法始来汉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多呼师之姓。如支遁本姓关,学于支谦,故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于帛尸梨蜜多,故为帛。&这里指出的是汉地出家人取姓氏的情况,大多跟从师父的姓氏,如支遁拜支谦为师,出家后就姓&支&。&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先经过四五百年的民间潜伏期,到南北朝时由佛图澄在北方开创一崭新局面,佛教僧团取得合法地位,汉地出家人数骤增。到了澄公弟子道安法师时,开始注意僧团组织的建设工作。据《高僧传》卷五说,魏晋沙门依师为姓,姓各不同;道安发现原来出家人的姓氏太过混乱,不适宜佛教的统一和发展,就倡言:&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开始大家都有些茫然,等到《增一阿含经》传译过来,其二十一品有云:&四大河入海,亦无本名字,但名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为四?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种。于如来所剃除须发,三法衣,出家学道,无复本性,但言沙门释迦弟子。&&是故诸比丘,诸有四姓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彼当灭本名字,自称释迦弟子。&天下僧人乃信服而从之。《易居录》卷22云:&沙门自魏晋已来,依师为姓。道安尊释迦,乃以释为氏。后见《阿含经》云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沙门,皆称释种。自是遂为定式。为沙门称释之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僧人统一姓氏通称为&释&,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文化意义。在中国,&姓氏&是标志一个家族的符号,天下僧人通称&释&,就表明大家都是同一信仰的一家人,这就大大增强了佛教内部的团结与组织的统一。另外,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要在中国生长、流布、发展,必须经过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天下僧人统一姓氏为&释&,可以视为佛教与中国人民生活相契合的开始,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从此,佛教对中国的社会生活逐渐有了重大影响,例如仅仅在名字方面,魏晋以来,&号取寺名,诏用佛语,人以僧名,几若无事可以离佛&。古代以&僧&命名的人也不少,较为著名的如王僧达、王僧虔等,初生婴儿,父母恐其多病多灾,往往要取个僧名作为乳名,或寄养佛寺,或穿僧人衣物,或拜僧人为师,以期佛菩萨加被,消灾免难,健康成长,例如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小时候就曾经寄养于尼寺,拜智仙为师,取名&那罗延&(意为金刚不坏),13岁时才回家。直到近代,中国仍有类似的习俗,&小孩不清吉者,多投寺记名,以和尚道人呼之。&可见这种影响的深远。
本文地址:
关于 天珠传奇
,有一种神秘而纯朴的气质。初见不觉,就看欲让人动容。
在创立之初,我们仅是为收藏和爱好和宣传藏文化,但仿佛在它生产的这段时间里,已经成长为一个品牌。又或者说,天珠传奇,在于我们的日日相处中,已经在我们与“它‘之间构建起一个完整缜密的气场,他一面温和地馈赠我们充满线条之美学态度,哪怕只是以沉默的方式。
最新关注排行榜
天珠云标签
本月热销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梦自己出家当了僧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