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以下特点:1. 平均分配,非包是分;2.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3. 传统农业,铁饭碗农业;4. 偏面承包,小打小闹;5. 只有承包,没有责任等特点,所以就称这种联产承包为:小联产承包。
从生产队到联产承包,这一农业体制的变革,首先是从农民内部自发地形成的,它必然存在着农民的小农意识。而且当时我国贫穷饥饿的农民急需得到土地与粮食,所以土地成了他们的心肝宝贝,平均分配,再所难免。而且平均分配承包也就成为“人人平等”的象征。自古以来,土地必有农民耕种,而我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土地是国家的,也就是农民的。所以在农民心目中,土地根本就是分而不是什么包,而且农民的承包合同几乎没有一个是征得农民自己同意而签订的。实际上,这些合同都是由村里的干部代填的。这在初期阶段,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这得到的利益其实是相对与原来在生产队下的严重饥饿来说的。当然了,在当时来说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使我国农业产品的产量和数量得到了急剧的提高。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化肥良种农药的支持,农民的积极性再高对于中国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也是无济于事的!
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原来的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劳动单元变为以家为单位,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因为除了上缴“黄粮国税”或者“爱国粮”之外,剩余全归自己。从某中意义上讲,这种积极性完全出自农民自私自利的特性中产生出来的。由于是以家为单位地生产,这与封建社会的农民几乎一样,他们千方百计地生产自己所需之产品,力图实现自己自足。君不见只有几亩的土地种的却是五谷杂粮,真是五花八门,而且家家如此。因此,这就是我国农业形成自给自足的封建的非商业性的小农经济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国还很落后,而且以家为单位的联产承包的小农经济很难使机械化作业得以实现。这就是我国之农业成为典型的传统的不现代的农业。农业基本上是靠人力畜力为动力,靠农药化肥及良种以及农民丰富的种植耕作之经验来保产增产。由于我国的这种联产承包,使农民没有压力感,没有“下岗”的担忧。不论是种的好坏,没人管,只是自己的事跟别人无关。所以我国的农业是没有竞争的铁饭碗的农业。
由于我国农民一向贫穷,对于比较大的项目没有承包能力。这在联产承包初期表现的更为明显。农民只是对土地及一般之生产资料进行分配承包,对一些大项目,如水利设施,农机设备及其它项目。正是因为 ...发表于 2007-1-17 22:19 同意楼上的意见,我也认为铁通的问题出在高层和管理层的上面,首先这些人都是从原来的电务局和路局的电务处里面分出来直接做了省级的老总,官面上的事一个比一个会做,这也说明的为什么铁通成立以来主营业务收入直线上升的原因了,就好象全球海选铁通副总一样,最后还不是选了一个路局的副局长,成立以来对经营业务的定位的错误导致了现在的恶果,铁通之痛这个文章里面写得很全面,单从业务方面来说,华泰贝通做得铁通计系统实在是没法说了,一个字,真他妈得烂。。。。 搞政治一个比一个强
仅仅为一个名分,就是一个名分。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railcom)为在铁道通信前面名正言顺地冠上一个中国的名头:中国铁通(zhongguotietong),疲倦地整整走过了五年。
铁通2000年底挂牌,一时间被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好像大家对铁通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但是现实残酷无情,时至今日,铁通还在死亡线上挣扎着,多少沸腾的热血变得冰冷,多少希望变成失望、绝望!每每见到铁通的现状,我的心如刀绞、夜不能寐,为此把我的痛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够引发共鸣,唤醒某些人的良知,以痛苦来刺激铁通越来越麻木的心。
从成立之初铁通就没有想好自己要干什么,要在市场上得到什么东西,自己的竞争力、市场卖点在什么地方。以至于所有的业务都是盲目地跟进,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到现在还是靠固话、互联网接入的低价政策来捡别人的残羹剩饭。
市场部门不研究市场、不研究经营管理,在铁通表现突出。铁通早就有“全视通”视讯业务,现在连铁通公司自己开会都不想用它——请问花这么多钱建这套系统干嘛;铁通有自己的骨干智能网,各省还有省内智能网,开通两年除了***卡还有其他业务开展吗?的确,连***卡都管理不好,还惶论其他业务。全国通用的068300、197300卡是多好的东西呀,可市场上比其他运营商的IP卡折扣还低,有的地方甚至低到1.9折,2折,***卡折扣到1.9折、2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传统长途***业务在铁通每分钟收费不到6分钱,意味着主叫用户一方如果用电信或者网通***拨打同是电信或者网通的被叫用户,每使用一分钟铁通***卡,光是网间结算,铁通每一分钟就至少亏7分钱。铁通300多个本地网,一天下来,会有多少个这样亏损的分分秒秒。为什么?各省分公司为完成指标不惜一切,总部对低价倾销无能为力、听之任之(如果没猜错的话,有些招数还是从上面学的),这样能管理好营销吗?CRNET是铁通赖以生存网络支柱,也是号称***、MPL ... 进入一个行业至少3年的企业应该有完备的客户名单,您要向企业的所有者或者经理提出问题:这段时间有多少人进入和离开销售队伍。即使有些销售人员并没有离开,但是现在已经在企业的其它岗位任职。如果有几个这样的人,他们的客户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他们的客户还没有让别的销售人员来负责,可以要求授权您与他们联系。 由于在这段时间企业的变化较多,经理们不可能有时间来处理这类事情。如果每个人都很忙,企业增长迅速,一些客户就被忽略了。为什么没有人去关照他们?要知道他们可曾经购买过您的产品和服务啊。
如果企业切实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客户们愿意继续与你们打交道。如果他们最近没有进行购买,只是因为没有人向他提出请求。不要为竞争者敞开大门让他们夺取有价值的客户。检查一下过去客户的名单,您不但能获得将来的生意,而且还将获得他们推荐的生意。 把握技术进步的潮流
我们先前曾谈到人们对各种商品都有自己的“渴望”周期,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只是因为商品用坏了;其它情况,更多是个人原因,这种情况使销售人员受益匪浅。商品有时是身份的象征,他们希望拥有最新、最精彩、最耀眼的顶级商品,因为这样的商品将会赢来啧啧的赞叹,引人注目,拥有它能显示自己景况不错。
除非他们是收藏家,而且老式产品是古董或经典样式,否则几乎没有人真正希望拥有旧式商品。由于目前多数企业销售或提供的是高科技设备、外围设备、支持服务,了解并应用这一策略将对成功有极大的保障。 当您有了新产品,一种最新的外观,或者仅仅是价格的改变,您就有了充分的理由与您的老客户再次联系。很自然,他们希望了解最新的发展变化。本策略成功的关键是知道如何与老客户联系。
李先生最近为家里买了一套最新立体声系统,现在产品有了一些改进。不要仅仅打***说:“嗨,我有更好的产品提供给您。”这种侵犯式的语言很可能产生相反的效应,由于您贬低了他的系统,他反感听您的介绍,甚至挂断***。
相反,给李先生打***问他利用系统听最喜欢的音乐的感觉如何。在您提供最新产品之前,应该确认它是否仍然喜欢自己的系统,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您没搞清这点,就谈论您的新产品,您将永远失去李先生这个客户。 一旦您了解他依然满意,就应当说:“李先生,我了解您在购买系统之前做过详尽的调查。我赞同您的观点。您愿意评价一下我们企业新推出的产品吗?”李先生如何反应呢?您赞赏他,承认他的智力,征询他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