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试水在即,歼20再度试飞。梁光烈称解放军实战力和威慑力增强。
在1820年的世界GDP总量中,中国占28.7%的份额,当之无愧世界第一。
对话著名导演贾樟柯,他逐梦人生,坦言放弃理解比坚持理想更难。
两部门要求确保土地出让收益按规定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新华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8日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水利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有关规定,将10%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这份名为《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从2011年7月1日起,各地统一按照当年实际缴入地方国库的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当年从地方国库中实际支付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等相关成本性支出项目后,按10%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通知》明确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计提、清算的具体办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按季度计提、年终进行清算,各地区不得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并入水利建设基金管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并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但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经常性开支。省级人民政府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统筹部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用于本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均衡发展。
《通知》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收支预算纳入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管理范围,并在土地出让收支预算中予以单列反映。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农田水利建设支出预算时,要统筹考虑公共预算资金来源,避免同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重复安排资金。
《通知》强调,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落实好这项政策,及时足额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确保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并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分享到:
密码: 记住登录状态 我要跟帖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发布评论可同步到微博,登录试试吧
如果您还没有开通微博,勾选后会自动开通 同步到微博 ...热点新闻 推荐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 >> >> 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8
文章录入:孟凯 责任编辑:孟凯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水利厅、农牧厅、国土资源厅《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为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改革和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和组织形式,促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康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50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重大意义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人民群众长期不懈的努力,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区农田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灌排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稳定粮食产量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区农田水利仍面临着基础薄弱、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十分落后,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弱。现有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是20世纪50-60年代在旧灌区的基础上改造的,老化失修严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率低,支斗渠砌护率仅25%,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引黄灌区还有400多万亩中低产田。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不足。我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原有建设标准较低,配套不完善,欠账较多。三是农田水利“一事一议”及农民筹资筹劳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原有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直接受到影响。一些地方尚未建立规范的农民“一事一议”投工投劳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农田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
浏览次数:326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5/12/2 信息来源: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十月六日
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已成为制约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促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重大意义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我国现有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完善,配套率低,欠账较多,对现有灌区全面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在人增地减水少的严峻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因而也需要更多的投入。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农田水利建设滑坡,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粮食增产,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认真组织试点,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时 ...掌政镇秋收、农田水利建设两不耽误
掌政镇秋收、农田水利建设两不耽误
掌政镇秋收、农田水利建设两不耽误
【摘要】: 10月8日,秋高气爽,艳阳高耀。由于前些时间阴雨连绵,致使全镇近21000亩已经成熟的水稻无法收割,而今秋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掌政镇秋收、农田水利建设两不耽误
10月8日,秋高气爽,艳阳高耀。由于前些时间阴雨连绵,致使全镇近21000亩已经成熟的水稻无法收割,而今秋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全面展开。面对农民抢收水稻和农田水利建设之间时间差和出义务工上的矛盾,掌政镇党委、政府统筹决策,抢抓农时,决定利用好近日难得的好天气,打一场“龙口夺食”攻坚战。镇机关干部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正在进行的农田水利建设;一组组织
帮助农户抢收水稻,还调集了十台收割机集中将项目区的水稻进行全面收割。如果天气晴好,3天后全镇水稻将完成收割,彻底解决农民忐忑的心里负担,为下一步农田水利建设大兵团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赵吉刚) 图片说明:图一是机关干部帮助农户抢收。图二是镇党委书记王永虎(穿迷彩服裤子)带领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版权所有:西部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邮件:nxnc2008@163.com
***QQ:810384156 业务咨询QQ:1025827113
来源:河南日报 :燕山水库是我国19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设计库容9.25亿立方米,目前工程已完工。图为2007年6月建设者正在衬砌4070米长的水库大坝。
新安县安乐村村民利用新修好的水渠 一架架凌空飞跃的“长虹”,一条条逶迤向前的“巨龙”,一个个润泽城乡的生命工程,在中原大地上写下了盛世治水、人水和谐的雄奇华章。一代又一代水利工作者筚路蓝缕,与时俱进,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推动着河南水利事业一路浩歌前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 从“吃水难”到“吃好水” 浚县新镇镇张堤村张朝春家的小院里,保存着3眼水井:上世纪70年代的辘轳井、80年代的压水井和90年代的拉水井。 辘轳井紧靠墙根,已废弃多年,但压水井和拉水井却完好无损。压水井井深10米,用了将近10年。“井水一开始还很甜,但没几年水就变浑了。”老张说,“还有一股腥味,家里人吃了拉肚子。”无奈,老张又筹钱打了一眼30多米深的拉水井,但情况依然如此。 老张逐渐发现,亲戚们很少有人愿意在家吃饭。“亲戚们喝不惯家里的水。”他说。2005年春节前,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改变。水利部门投资37万元,给他们村打了一眼新井。老张说:“这是我家的第四眼井。这眼井里的水最好喝。” 老张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却不会意识到他正经历着一场水利战线上的重大跨越。在全面解决了部分山丘区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后,我省又投入了一场更为艰巨的战役。 据统计,河南共有2500多万农村人口存在
不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04年年底,河南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截至2008年底,累计解决了91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省水利厅厅长王仕尧介绍,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我省将适时启动农村“户户通”自来水工程,以彻底解决农民群众的吃
题。 从“小水大灾”到“江河安澜” 我省淮河流域水患频仍,长期以来,由于防洪减灾体系不完善,淮河干流稍有规模洪水就损失惨重。但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逐步得到了转变。 2003年汛期,淮河上游发生大洪水,在建的淮干陈族湾大港口圩区工程发挥了关键作用,两岸群众安然无恙。2005年汛期,淮河干流发生了1968年以来最大洪水,新建的淮干关店防洪工程经受住了洪水考验,圩区内6.4万名群众和8.08万亩秋作物免遭淹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 2007年7月,洪水再次席卷多灾多难的淮河两岸。但在这次全流域性大洪水过程中,我省却无一受灾群众死亡,无一堤坝决口,无一城市被淹。在1954年以来的历次洪水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