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地球的构成有哪些圈层四个外层球是什么?

你知道吗?地球是一个有着三层结构的球体,就像一个巨大的洋葱一样。这三层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它们各有其特点和功能,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地核:地球的心脏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层,就像一个热烈跳动的心脏一样。它占了地球体积的16%和质量的32%。它由两部分组成:半径为1220公里的固体内核和裹在外面的液体外核,总半径3400公里。地核的成分主要是铁和镍,以及一些轻元素,如硫、氧、硅等。地核是如何形成的呢?在45亿年前的地球早期,高温熔融的状态使较重的物质下沉到地球中心,较轻的物质上浮到地壳,这个过程称为行星分化。这样,铁和镍等重元素就聚集在了地核中,而硅、铝等轻元素则留在了地壳中。地核不仅是地球最深处的层,也是最热的层。外核的温度约为4000-6000摄氏度,而内核的温度则高达6000-7000摄氏度,比太阳表面还要热。这么高的温度使得外核处于液态,而内核却是固态。这是因为内核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约为360万个大气压,使得铁和镍不能熔化。地核不仅是热源,也是磁源外核的对流,以及科氏力为地球创造了磁场。这个磁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保护着我们免受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侵害。内核虽然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磁场,但是可能对外核产生的磁场起了稳定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内核可能比地球的其他部分转得快。在2005年8月,一些地球物理学家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地球的内核每年比地表多转0.3至0.5度 。这可能意味着内核有自己的动力系统,也许与磁场有关。地幔:地球的肌肉地幔是地球第二层,也是最厚的一层,占了地球体积的84%和质量的68%。它从莫氏不连续面开始,深度达2890公里。莫氏不连续面是指地壳和地幔间有一个不连续面,导致地震波速度变化。造成莫氏不连续面的原因是面上方的岩石包含长石,而下方的岩石不含长石。地幔由富含铁和镁的硅酸盐岩石组成,和地壳相近。虽然地幔是固体,但是高温使硅酸盐拥有足够的延展性,在很长时间内缓慢流动。这种流动就像肌肉一样,驱动着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山脉形成等各种构造活动。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将地幔分为四个子层:上地幔、软流层、过渡带和下地幔。上地幔从莫氏不连续面开始,深度达660公里它由橄榄岩、辉石、榍石等岩石组成。上面约100公里厚度与岩石圈相对应,在板块运动中与之一起移动。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下方,深度约200-300公里它由类似于上地幔的岩石组成,但更富含铁镁元素的岩石组成。它的温度和压力都比上地幔高,使得岩石更容易流动。软流层是地幔对流的主要区域,也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过渡带位于软流层下方,深度约660-1000公里它是地幔中最复杂的区域,因为在这里发生了多种相变,导致地震波速度和密度的急剧变化。过渡带中可能存在一些水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对地球的化学循环有重要作用。下地幔位于过渡带下方,深度约1000-2890公里它是地球最大的单一层,占了地球体积的55%和质量的39%。它由类似于上地幔的岩石组成,但更稳定和均匀。下地幔的对流比软流层慢,但也参与了板块运动和热平衡。地壳:地球的外衣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层,就像一件薄薄的外衣一样它占了地球体积的0.5%和质量的0.4%。它由含硅、铝、钠、钾等元素的硅酸盐岩石组成。由于大陆地壳的主要构成元素是硅和铝,因此也称为硅铝层。同样,海洋地壳被称为硅镁层。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将地壳分为两种类型: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陆地壳是指覆盖在大陆上的地壳,厚度约为35-70公里它由轻质、低密度、富含硅铝元素的岩石组成,如花岗岩、片麻岩等。大陆地壳是地球最古老的部分,有些岩石年龄达到了44亿年。海洋地壳是指覆盖在海洋盆地下的地壳,厚度约为5-10公里它由重质、高密度、富含铁镁元素的岩石组成,如玄武岩、辉长岩等。海洋地壳是地球最年轻的部分,不断在中洋脊处生成,在深海沟处消亡。地壳是我们直接接触到的地球层,也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承受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不断发生变化。在板块运动中,不同类型和不同年龄的地壳相互碰撞、分离、俯冲、隆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貌和景观。我们可以把地球想象成一个有着三层结构的球体:最内部是热烈跳动的心脏——地核;中间是缓慢流动的肌肉——地幔;最外面是薄薄的外衣——地壳。这三层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要答问题我要先看看球运转啦我球围绕太阳停公转同绕自身轴自转轴并垂直于公转轨道面23度27倾角倾角存才使太阳球表面直射点南、北归线间移形春夏秋冬四季节 太阳直射北归线北半球获太阳热量较且白昼比黑夜所北半球气温处于高候夏季;太阳斜射南半球南半球获太阳热量较少且黑夜比白昼南半球处于冷季节——冬季球绕太阳再公转半圈太阳直射点由北归线移向南归线北半球获太阳热量逐渐减少由夏季进入秋季进转入冬季;南半球却相反由冬季进入春季进渡夏季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并标准圆南半球夏要稍稍比北半球夏热冬则要比北半球冷些-
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展开全部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春分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19日~22日中的一天,即农历的二月十四日,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白昼越来越长,夜间越来越短,直至秋分.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截止长,直至春分.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展开全部你是指正午太阳高度角吧?H=90°-两地纬度差。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H=90°-│α+/-β│α是当地地理纬度β是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太阳视位置指从地面上看到的太阳的位置,用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两个角度作为坐标表示。太阳高度角指从太阳中心直射到当地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其值在0°到90°之间变化,日出日落时为零,太阳在正天顶上为90°(本万年历中显示的高度角均已进行了蒙气差的订正,蒙气差值取自天文年历)。太阳方位角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可近似地看作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方的夹角。方位角以正南方向为零,由南向东向北为负,由南向西向北为正,如太阳在正东方,方位角为-90°,在正东北方时,方位为-135°,在正西方时方位角为90°,在正北方时为±180°。实际上太阳并不总是东升西落,只有在春秋分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正西方落。在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在西偏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而从秋分到下一年春分的冬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0°之间),在西偏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0°到90°之间)。太阳高度角与地面的太阳光强弱密切相关。早晚与中午的光强有很大的差异,原因就在于太阳高度角的不同。在晴天条件下,太阳光的强弱与太阳高度角的正弦成正比。因此了解太阳高度角对分析地面的太阳光强、紫外线的强弱有重要的意义。正午时(指当地真太阳时的正午。不是北京时间的中午12点,也不是地方平时的12点,而是太阳中心正好在子午线上的时间,也即太阳方位角由负值变为正值的瞬间)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除极地部分地区外),夏季这个值较大,冬季较小,夏至时最大,冬至时最小。太阳方位角决定了阳光的入射方向,决定了各个方向的山坡或不同朝向建筑物的采光状况。当太阳高度角很大(比如大于80°)时,太阳基本上位于天顶附近,这时太阳方位角的影响较小。日梭万年历所显示的日落太阳方位角,指当地观测者所见的太阳中心正好下落到地平线时太阳的方位。其中已对大气的折射作用所产生的蒙气差(约为34’)作了订正,故日落时实际的太阳中心在地平线以下34’。因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可近似地看作是关于正南方对称的,故日出时的方位角近似地可看作与日落时的方位角反号(如日落时为120°,则日出时约为-120°)。日出日落方位可以作为判断方向的一个可靠依据。
展开全部此图是地球公转图,地球的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也就是从A到B再到CD;其次根据太阳直射位置可以判定,在A的时候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C 的位置是冬至。冬夏之间是春分,D是春分,答案应该是B展开全部1、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2、A点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6月21日,C点冬至直射南回归线,为12月21日。那么D点就为春分,3月23日。3、3月23日到6月21日。A答案中秋,C答案春节在我国为公里1-2月左右,D答案七夕。只有选B,春天踏青。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的构成有哪些圈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