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饱和蒸汽压的测定实验失败原因丙二醛时沸水浴会有固体析出,正常吗?

【导读】叶酸,这小东西听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可口,但备孕中的小两口都知道,适时补充叶酸对肚子里的宝宝很有好处。有人喜欢买回叶酸片进补,也有人喜欢通过饮食摄入叶酸。不仅在备孕期吃,怀孕期间准妈妈也没有停止追寻叶酸的脚步。叶酸究竟有什么神奇作用,让准妈妈们将其奉为上宾?

专家建议,女性在平时应该多注意补充叶酸,准备怀孕的女性和准妈妈尤其需要摄入一定叶酸量,因为补充叶酸可以预防宝宝带有天生缺陷。叶酸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预防神经管出生缺陷

叶酸对胎儿神经管发育有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指出,如果女性在受孕前至少1个月,并且在孕期的头3个月都坚持每天服用推荐剂量的叶酸,就能把宝宝出现神经管缺陷的风险降低50%-70%。

2、减少准妈妈患先兆子痫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服用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可能会减少准妈妈患先兆子痫的风险。先兆子痫是妊娠特有的一种并发症,是一种在妊娠期特有的高血压性疾患,会影响到5%-8%的准妈妈。先兆子痫加大怀孕难度,而叶酸有助于降低孕妈患先兆子痫的风险。

3、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风险

叶酸有利于孕妇身体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从孕前2-3个月开始服用,一直服用到妊娠3个月或整个孕期,除预防神经管畸形外,还有利于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风险。

孕前与孕期要补充叶酸吗?是要补充的,而且非常必要呢?为什么呢?看了一下几点就知道了!

1、叶酸能预防孕早期流产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孕妇对叶酸的需求量比正常人高4倍。孕早期是胎儿器官系统分化,胎盘形成的关键时期,细胞生长,分裂十分旺盛。此时叶酸缺乏可导致胎儿畸形。如在我国发生率约为3.8‰的神经管畸形,包括无脑儿,脊柱裂等。另外,叶酸还能预防孕妇早期可能会出现自然流产现象。

2、叶酸能预防胎儿发育异常

到了孕中期和孕晚期,由于胎儿不断快速生长发育,母体的血容量、乳房、胎盘的发育使得孕妇叶酸的需求量大增。叶酸不足,孕妇易发生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胎儿易发生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和出生低体重,而且这样的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都会受到影响。

3、叶酸能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叶酸吸收入人体后转变成四氢叶酸发挥生理效应,它能够通过转移一碳单位而对细胞分裂与生长、核酸的合成起重要作用。同时,叶酸还参与氨基酸及其他重要物质的转化、合成,因此对蛋白质的合成也有重要作用。血中红细胞的形成也必须有叶酸参与,如果人体缺乏叶酸,可使红细胞的生成发生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怀孕早期的妇女尤其需要有足够的叶酸,才能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如果孕早期妇女缺乏叶酸,会影响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者还会导致胎儿脊柱裂或无脑畸形,叶酸缺乏也会加大怀孕难度。

我国是神经管畸形(包括无脑儿和脊柱裂)高发的国家,在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40万例中,我国就占1/4。神经管畸形是优生优育的大敌,无脑儿出生后不可能成活,脊柱裂患儿有90%能成活但出生后即成为残疾儿,就是给予最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的手术治疗,也还可能伴有脑积水,脊柱、足和髋关节的变形,以及尿失禁、排尿不充分以致形成肾盂积水、尿毒症等后遗症,这种情况严重地造成个人、家庭的不幸,也给国家增添了许多困难。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结果都发现,孕妇体内的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非怀孕妇女,也就是说孕妇对叶酸的需求量高于非孕女性。怀孕期间,胎儿在母体内不断生长发育,母体叶酸通过胎盘转运给胎儿,以满足胎儿的需要,同时,子宫、母体自身组织的增长,也使叶酸的需要量增加。有些育龄妇女在怀孕前叶酸的营养状况就比较差,怀孕后体内叶酸缺乏会更加严重。妊娠时,由于孕妇肾脏功能的变化,使尿中维生素的排出量增加,从而使体内叶酸水平降低。孕妇在怀孕前长期服用避孕药,可干扰叶酸在体内的代谢,尤其是不少孕妇常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影响食欲,进食量少,体内叶酸水平更易降低。据中国妇婴保健中心的调查检测结果表明,我国孕妇叶酸缺乏较严重,因此,孕妇补叶酸十分重要。

除了孕妇和胎儿,儿童缺乏叶酸也会导致严重后果。儿童缺乏叶酸可发生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而早孕妇女缺乏叶酸则可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包括无脑儿及脊柱裂等类型。

孕妇叶酸缺乏是非常普遍的。即使是营养良好的育龄妇女,由于怀孕时所需叶酸量较未孕时约高6-8倍,孕期中血清和红细胞叶酸含量也会随着妊娠进程而逐渐降低。叶酸缺乏使得幻云难度加大。叶酸缺乏的孕妇发生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的概率较高。叶酸缺乏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孕妇每天需要的最低叶酸量有标准。育龄妇女每日最低的叶酸需要量为50微克。为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形,高龄妇女应至少在计划怀孕前1个月到初孕的3个月内每日在膳食外补充叶酸400微克。孕妇叶酸推荐摄入量为每日600微克,乳母为500微克。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日1000微克。

在饮食中补充叶酸是一种好方法。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食品中。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大豆及豆制品,坚果(如花生、核桃)、绿叶蔬菜和水果等。由于叶酸不耐热,其在烹调中的损失可达70%以上甚至90%,所以烹调要少焯少煮而用急火快炒。叶酸缺乏对健康的危害是严重的,但大剂量叶酸也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影响锌的吸收继而发生锌缺乏,使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和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的概率。大剂量叶酸还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表现,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害。

山西鲁村曾被许多媒体报道过。这里不但出现了十代双胞胎家族,而且其他家族生双胞胎的情况也很普遍。有人对鲁村人每天吃的小米进行检验,发现当地小米的叶酸含量是其他谷物的好多倍。难道,生双胞胎和叶酸有关?

对此,专家说,补叶酸能生双胞胎的说法,从未听说过。而且,在临床上也没有发现补叶酸跟生双胞胎有必然的联系。叶酸属B族维生素,孕妇补充它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二是可防止妊娠巨红细胞性贫血,防止引起流产、新生儿死亡、妊娠中毒等。谭丽介绍,叶酸主要是在人类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叶酸的缺乏会引起合成障碍,产生胎儿神经管畸形。

另外,孕妇体内叶酸缺乏还会造成流产、早产,而且因叶酸缺乏引起的流产或早产,采取任何其他措施都难以避免。之所以建议孕妇补叶酸,主要是因为叶酸有抗贫血功能,有利于提高胎儿智力,使新生儿更加健康和聪明。因此,靠大量摄入叶酸帮助生双胞胎根本不可取。

孕妇型叶酸pk普通叶酸

选择叶酸片也有技巧。目前市面上基本有两类叶酸片:普通型和孕妇型。普通型主要是针对一般人的贫血症状,每片含叶酸5毫克(即5000微克),是叶酸正常服用剂量的12.5倍。孕早期医生推荐给普通孕妈咪服用的是小剂量叶酸片(400微克),所以,一定注意不要盲目乱买,以免对自己和胎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市面上,最常见的叶酸片有斯利安、爱乐维等,在一般的药店都可以买到。

孕妇专用多维片pk专门补叶酸的叶酸片

孕妇专用多维片中叶酸含量一般都在400微克以上,服用多维片的孕妇一般不用再额外补充叶酸,多维片的叶酸含量已经足够。如果只需补充普通剂量的叶酸,那既可以购买单纯叶酸片,也可以购买包含叶酸的孕妇专用多维片。有些孕妈咪还会选择铁质叶酸片,铁质叶酸片的成分主要是铁和叶酸(中国的铁质叶酸片大约含10毫克的铁,133微克的叶酸),它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和治疗贫血,所以,容易贫血的人群可以服用。适量的铁剂不会影响你对叶酸的吸收。不过,这种叶酸片也不能取代多维片,因为多维片除了叶酸和铁,还含有很多其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叶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中的B族维生素,由于它最早从植物叶子中提取而得,故命名为“叶酸”。叶酸的化学名为“蝶酰谷氨酸”,系由喋啶酸、对氨基与氨酸结合而成。有促进骨髓中幼细胞成熟的作用,如果缺少叶酸可招致红血球的异常未成熟细胞的增加和以及白血球减少。这是因为叶酸参与核酸的嘧啶和嘌呤的合成。此外也作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及其它微生物促进增殖因子而起作用。与维生素M是同一物质。已知PGA的各种衍生物中也有起着与PGA相同的促进生长、促进造血因子作用的物质,其中有叶酸的多聚谷氨酸、甲酰衍生物、四氢叶酸。曾导致活性型叶酸发现的干酪乳酸菌因子和维生素Bc复合体,在动物体内有将它们分解形成叶酸的Bc结合酶,是和现成叶酸同样有效。根霉蝶呤(SLR因子)被认为是甲酰四氢叶酸的分解产物,对动物无效

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1948年即已得到证实,人类(或其他动物)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以及症。此外,研究还发现,叶酸对孕妇尤其重要。如在怀孕头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从而增加裂脑儿,无脑儿的发生率。其次,孕妇经常补充叶酸,可防止新生儿体重过轻、以及婴儿()等先天性畸形。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发现了叶酸有不少令人感举的新用途。

叶酸是由喋啶,对氨基和谷氨酸残基组成的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亦称为维生素BC或维生素M;为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帮助蛋白质的代谢。并与共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是制造红血球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体内叶酸以四氢叶酸的形式起作用,四氢叶酸在体内参与嘌呤核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和转化。在制造核酸(核糖核酸、脱核糖核酸)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人体在利用糖分和氨基酸时的必要物质。

1、抗肿瘤作用: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叶酸可引起发癌细胞凋亡,对癌细胞的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故属于一种天然抗癌维生素。

2、对婴幼儿的神经细胞与脑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在3岁以下的婴儿食品中添加叶酸,有助于促进其脑细胞生长,并有提高智力的作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叶酸可添加于婴儿奶粉中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添加剂。

3、促进乳汁的分泌;防治肠内的寄生虫和;增进皮肤的健康;有镇痛剂的作用;与泛酸及对氨基苯甲酸一起服用时,可防止;在身体(健康状态不良)时,可增进食欲;防止口腔粘膜;预防贫血。

4、叶酸与优生:准备受孕之前,准妈妈准爸爸除了基本的戒烟、戒酒之外,还必须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而准妈妈最好在准备怀孕的前3个月开始摄取叶酸。根据研究指出在怀孕前开始每天服用400μg的叶酸,可降低70%的新生儿神经管缺陷(NTDs)发生机率。因此,准备怀孕的女性们,应在怀孕前就开始每天服用400μg的叶酸。另外,怀孕期的准妈妈们,正确地摄取维他命是很重要的,复合维他命(含丰富的维他命A、B6、B12、C、叶酸)和综合(要含有1000mg的钙、500mg的镁),对预防宝宝的脑部、神经缺陷也非常重要。

5、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叶酸可作为病人的辅助治疗剂,它对此病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此外,叶酸还可用于治疗慢性、抑制支气管鳞状转化以及防治因引起的冠状症、心肌损伤与心肌梗塞等。

化学反应过程叶酸在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四氢叶酸。后者是体内转移“一碳基团”的载体,是DNA合成的主要因素。经口服给药,在胃肠道(主要是十二指肠上部)几乎完全被吸收,5—20分钟后可出现在血中,1小时后可达最高血药浓度。大部分主要贮存在肝内,体内的叶酸主要被分解为喋呤和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血浆半衰期约为40分钟。由胆汁排至肠道中的叶酸可再被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2、影响叶酸吸收的原因

慢性时,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叶酸的量大受限制,叶酸的肝肠扦环也可能由于酒精对肝实质细胞的毒性作用而发生障碍。但这是很容易纠正的,只要恢复正常饮食,就足以克服酒精的影响。另外,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物如甲氨喋呤,甲氧苄氨嘧啶和干扰叶酸吸收的药物如某些抗药,口服都能降低叶酸的血浆浓度,严重时能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是由这两种药物在细胞内代谢有最后的共同通路所造成的。还有在妊娠,哺乳期间,都可导致体内叶酸需求增多,是叶酸补充的指征。

优生必备准备受孕之前,准妈妈准爸爸除了基本的戒烟、戒酒之外,还必须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而准妈妈最好在准备怀孕的前3个月开始摄取叶酸。根据研究指出在怀孕前开始每天服用400μg的叶酸,可降低70%的新生儿神经管缺陷(NTDs)发生机率。因此,准备怀孕的女性们,应在怀孕前就开始每天服用400μg的叶酸。美国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女性如果在怀孕初期就开始补充叶酸,可降低将来婴儿出现的几率。另外,怀孕期的准妈妈们,正确地摄取维他命是很重要的,复合维他命(含丰富的维他命A、B6、B12、C、叶酸)和综合矿物质(要含有1000mg的钙、500mg的镁),对预防宝宝的脑部、神经缺陷也非常重要。

凡是含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都含叶酸,通常不需另外补充叶酸。叶酸主要功能是生血,对胎儿神经和智力发育可能有作用,但不是重要的。如果您的饮食很全面,富含动植物蛋白及各种维生素及无机盐类(如钙,铁,辞等)就没有必要补充叶酸。口服,每日5mg亦无不可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孕妇对叶酸的需求量比正常人高4倍。孕早期是胎儿器官系统分化,胎盘形成的关键时期,细胞生长,分裂十分旺盛。此时叶酸缺乏可导致胎儿畸形.如在中国发生率约为3.8‰的神经管畸形,包括无脑儿,等。另外还可起早期的。

到了孕中期,孕晚期,除了胎儿生长发育外,母体的血容量,乳房,胎盘的发育使得叶酸的需要量大增。叶酸不足,孕妇易发生,妊娠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胎儿易发生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和出生低体重,而且这样的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都会受到影响。

成人的建议是180~200mcg,孕妇加倍,哺乳期的妇女在头6个月需要280mcg,之后的6个月则需260mcg。

2、不良反应与注意问题

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很少发生中毒反应。偶可见过敏反应。个别病人长期大量服用叶酸可出现,,等。大量服用叶酸时,可出现黄色尿。叶酸口服可很快改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但不能阻止因2缺乏所致的神精损害的进展,且若仍大剂量服用叶酸,可进一步降低血清中2含量,反使神经损害向不可逆转方面发展。

与叶酸同服,可抑制叶酸在胃肠中吸收, 大量的会加速叶酸的排出,所以,摄取在2g以上的人必须增加叶酸的量;抗生素类药物可影响微生物法测定血清或红细胞中叶酸的浓度,出现浓度偏低的现象。

正使用苯妥英(抗药),或是服用、磺胺类药物、苯巴比妥(安眠药与镇定剂)、阿司匹林时,应该增加叶酸的摄取量;大量摄取叶酸会使服食二苯乙内酰脲的癫痫症患者产生痉挛现象。甲氧喋啶,乙胺嘧啶等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较强的亲加力,能阻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中止叶酸的治疗作用。

水、磺胺药剂、阳光、雌激素、食品加工(特别是煮沸)、高温。紫外线可使叶酸溶液失去活性,碱性溶液容易被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对热不稳定,故应遮光,密封保存。

如果您是常喝酒的人,多摄取叶酸为好;有许多人在短期间内每天摄取1~5mg的叶酸,结果皮肤上的斑点消失了。; 如果您感觉到似乎要生病,或者是已经生病了,必须要摄取抗感的营养补品,切记要先查看其中是否含有充分的叶酸。叶酸不足时,抗体会减少,抵抗力将减弱。

叶酸——食物绿色蔬菜:莴苣、菠菜、西红柿、胡萝卜、青菜、龙须菜、花椰菜、油菜、小白菜、扁豆、豆荚、蘑菇等。

新鲜水果:橘子、草莓、樱桃、香蕉、、桃子、李、杏、杨梅、海棠、酸枣、山楂、石榴、葡萄、猕猴桃、梨、胡桃等。

动物食品:动物的肝脏、肾脏、禽肉及蛋类,如猪肝、鸡肉、牛肉、羊肉等。

豆类、坚果类食品:黄豆、豆制品、核桃、腰果、栗子、杏仁、松子等。

谷物类:大麦、米糠、小麦胚芽、糙米等。

2009年6月21日卫生部副部长张茅宣布启动6项公共卫生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2009年保证1200万左右农村孕产妇免费补服叶酸,预防婴幼儿新生缺陷。为预防婴幼儿新生缺陷,通过婚前保健、免费婚检或优惠婚检等方式提前干预。妇幼保健院等在其孕前门诊、营养科免费发放叶酸,准备怀孕的女性以及孕早期女性,只要出示

身份证既可获得,对妇女孕前或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可有效降低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健康水平。

与单纯补充叶酸比较,多微营养素在改善出生体重方面效果显著,补充铁/叶酸能使50%的新生儿免于死亡。研究结果与印尼、印度、美国、孟加拉国的同类研究相比,提示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与铁补充所带来的分娩孕周的延长密切相关。据了解,新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之一,该成果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认为,该研究结果为国家制订孕期营养补充的公共卫生政策进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叶酸是一种,分子式是C19H19N7O6。因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而得名,又名喋酰谷氨酸。在自然界中有几种存在形式,其母体化合物是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3种成分结合而成。 [1]

叶酸含有1个或多个谷氨酰基,天然存在的叶酸大都是多形式。叶酸的生物活性形式为四氢叶酸。叶酸为黄色结晶,微溶于水,但其钠盐极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酸性溶液中易破坏,对热也不稳定,在室温中很易损失,见光极易被破坏。 [1]

叶酸在体内有主动吸收和扩散被动吸收两种方式,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上部。还原型叶酸的吸收率较高,谷氨酰基愈多吸收率愈低,葡萄糖和维生素C可促进吸收。吸收后的叶酸在体内存于肠壁、肝、骨髓等组织中,在参与下被叶酸还原酶还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THFA或FH4 ),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因此叶酸在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与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正常红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缺乏时可致红细胞中生成减少、细胞成熟受阻,导致。 [1]

  • 维生素B9、抗贫血因子、VBe、蝶酰谷氨酸等

  • 神经管畸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唇腭裂等

叶酸是蝶啶的衍生物,最初由肝脏分离出来,后来发现植物的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故名为叶酸。它广泛地存在于肉类、鲜果、蔬菜中,为黄色结晶状粉末,无味无臭,不溶于醇和乙醚及其他有机溶剂,但稍溶于热水。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被光破坏。 [2]

又称“维生素Bc”和“维生素M”。B族维生素的一种。黄色或橙黄薄片状或针状晶体,无臭无味,加热至约250℃,色渐变深,最后成黑色胶状物。不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溶于酸性或碱性溶液。抗贫血药,茶叶中含量达50~70μg/100g,对正常红细胞形成有促进作用。在茶树物质代谢中,参与甲基的传送。 [3] 也参与体内氨基酸及核酸合成,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血球的生成。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适用于孕妇及婴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人类肠道细菌能合成叶酸,故一般不易缺乏。当吸收不良、代谢失常或长期使用肠道抑菌药物时,可造成叶酸缺乏。此外,叶酸还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中,含量丰富的有:内脏、蛋、鱼以及梨、蚕豆、甜菜、菠菜、菜花、芹菜、莴苣、柑橘、坚果类和大豆类食品。人体每日摄入叶酸量维持在每天3.1μg/kg时,体内即可有适量叶酸储备;孕妇每日叶酸总摄入量应大于350μg;婴儿的安全摄入量按kg体重计与成人相似,即每日3.6μg/kg能满足生长与维持正常血象的需要。 [1]

1931年,印度孟买产科医院的医生L.Wills等人发现,酵母或肝脏浓缩物对妊娠妇女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症状有一定的作用,认为这些提取物中有某种抗贫血因子;1935年,有人发现酵母和肝脏提取液对猴子贫血症状有一定的作用,描述其为VM;1939年,有人在肝中发现了抗鸡贫血的因子,称为VBe;1941年H.K.Mitchell等人发现菠菜中有乳酸链球菌的一个因子,称作叶酸。1945年,R.B.Angier等人在合成蝶酰谷氨酸时,发现以上所有的因子都是同一种物质,并完成了结构测定,之后常称之为叶酸。所以,叶酸又叫维生素B9、抗贫血因子、蝶酰谷氨酸等。 [5]

叶酸(Folic Acid)是一组化学结构相似,生化特征相近的化合物的统称,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与1个或多个谷氨酸结合而成。 [6]

叶酸亦称维生素M,是淡橙黄色结晶或是薄片,分子式是C19H19N7O6,分子量是441.4,熔点是250 ℃,溶于热稀盐酸和,略溶于乙酸、酚吡啶、氢氧化碱及碳酸碱溶液,在乙醇、丁醇、醚、丙酮、氯仿和苯溶液中不溶。 [6]

在生物体中,蛋白质、、的合成及分子的甲基化都需要一碳单位的参与,而叶酸是介导一碳单位转移极其重要的辅助因子,叶酸主要参与了嘌呤和嘧啶的从头合成。叶酸因吡嗪环上有不同形式的取代物及其邻位—氨基苯甲酰谷氨酸部分结合不同数量的谷氨酸残基而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叶酸:(1)吡嗪环被部分还原——二氢叶酸;(2)吡嗪环被完全还原——四氢叶酸;(3) 吡嗪环被甲酸氧化——5-甲酰基-四氢叶酸或10-甲酰基-四氢叶酸或5,10-次甲基-四氢叶酸;(4) 吡嗪环被甲醛氧化——5,10-亚甲基-四氢叶酸;(5) 吡嗪环被甲醇氧化——5-甲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TFH)是其在体内最活泼形式,因为是多谷氨酰化的最适底物。 [6]

进入机体的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下转变为二氢叶酸,进而转化为四氢叶酸;在羟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四氢叶酸活化为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该反应是可逆的;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转化为5-甲基四氢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在蛋氨酸合成酶作用下,5-甲基四氢叶酸为其提供甲基,合成蛋氨酸。 [6]

叶酸对生物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代谢;影响动物繁殖性能;影响动物胰腺的分泌;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叶酸缺乏的可能原因包括摄入量不足;需要量增加;肠道吸收障碍;维生素 C 缺乏;使用叶酸拮抗药;肝脏疾病等。 [6]

叶酸广泛分布于绿叶植物中,如菠菜、甜菜、硬花甘蓝等绿叶蔬菜,在动物性食品(肝脏、肾、蛋黄等)、水果(柑橘、猕猴桃等)和酵母中也广泛存在,但在根茎类蔬菜、玉米、米、猪肉中含量较少。但是在这些绿叶蔬菜中,叶酸含量较高的主要是东风菜、马蹄叶、山尖子菜、柳蒿芽、刺五加皮、野芦笋,含量分别是36.195、23.478、20.137、67.600、59.553、22.032

进入机体内的多谷氨酸形式的叶酸必须降解为游离叶酸,方可被机体吸收。对多谷氨酸叶酸起水解作用的是小肠黏膜上皮中的 γ-L-谷氨酰羧肽酶。叶酸结合蛋白在叶酸的消化、分布和贮存起关键作用。已发现的叶酸结合蛋白有三类:高亲和力叶酸结合蛋白、与膜有关的结合蛋白和细胞质结合蛋白。高亲和力叶酸结合蛋白保护了叶酸在血液中的稳定存在,还可能控制了血浆中叶酸盐分布的专一性。 [6]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需要量为100~200 μg/d,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为:成人200 μg/d,孕妇和乳母400 μg/d。FDA 的最新叶酸食用量标准如下:25 岁~50岁(男性)为240 μg/d;25岁~50岁(女性)为190 μg/d;乳母、孕妇为400 μg/d;婴幼儿为200~400

叶酸作为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之一,缺乏会对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许多文献报道,缺乏叶酸与神经管畸形、巨幼细胞贫血、唇腭裂、抑郁症、肿瘤等疾病有直接关系。 [5]

神经管畸形(NTDs)是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而引起的一组缺陷,包括无脑儿、脑膨出、脊柱裂等,是最常见的新生儿缺陷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NTDs发病率约为千分之零点五至千分之二。我国是NTDs的高发国家,每年约有10万左右例NTDs患儿出生,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二点七四。NTDs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5]

NTDs的发病主要由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1991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才首次证实了妊娠前后补充叶酸可预防NTDs的发生,降低50-70%的发病率。叶酸对NTDs的预防作用已被认为是20世纪后期最令人激动的医学发现之一。1995,我国卫生局提倡新婚和准备生育的妇女服用叶酸增补剂,使“九五”期间我国NTDs的发生率下降50%。2000年,中国营养协会建议育龄妇女毎日膳食中叶酸的推荐摄入量为400微克,各阶段的产妇为每天600微克。叶酸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均为1000微克。 [5]

巨幼细胞贫血(MA)是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而引起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而导致的一种贫血,以婴孩与孕妇多见。正常发育的胎儿要求母亲体内有大量的叶酸储备,如果在临产或产后早期叶酸储备耗尽,导致胎儿和母亲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后,本病可迅速恢复和治愈。 [5]

唇腭裂(CLP)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缺陷崎形之一,尤其是在中国的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一点八二,我国平均每年约有4~5万唇腭裂患儿出生。唇腭裂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事实证明母孕早期补充叶酸可预防唇腭裂儿的出生。有学者研究了179例唇腭裂家庭和204例对照家庭,发现未补充叶酸或者低叶酸饮食的母亲,生出唇腭裂孩子的风险比正常补充叶酸的家庭大约高6倍。 [5]

叶酸缺乏会给母亲和孩子带来很大伤害,例如,习惯性流产、早产、婴儿出生体重过低、胎儿消化不良及生长迟缓等。许多文献报道,老年期痴呆症、抑郁症及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生异常等有关脑病变疾病,都与叶酸的缺乏有着一定的关联。另外,缺乏叶酸还可能引起肿瘤(子宫癌、支气管癌、食道癌、大肠癌等)、、结肠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以及其他如舌炎、生长不良、智力退化等症状。成年人若缺乏叶酸又饮酒过量可能会改变其肠黏膜的结构。 [5]

叶酸对以上疾病均有预防的治疗作用,除了NTDs外,补充叶酸即可使机体恢复健康,这种叶酸与疾病间的可逆关系在临床上非常重要。 [5]

以硝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叶酸

传统的叶酸合成方法是利用硝基苯甲酸,经过酰氯化、缩合、还原、环合四个步骤最终得到叶酸。该方法虽然可合成叶酸,但合成路线复杂,生产时间长,生产成本高,且收率低,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反应方程式如图所示 [7] :

以2-羟基丙二醛为中间体

1994年C· 维尔利等人提出以2-羟基丙二醛为中间体,采用一锅法合成叶酸。2-取代丙二醛存在Ⅰa 和Ⅰb 两种互变异构形式如图1.2所示 [7] :

图 1.3 以 2-羟基丙二醛为中间体合成叶酸

用 2-羟基丙二醛与两分子的L-N-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反应得到相应的二亚胺结构,然后在亚硫酸盐的存在下,于pH值为3~8,温度为0~100℃的条件下与6-羟基-2,4,5-三氨基嘧啶反应制得叶酸。该反应可在水溶液中进行,也可在与水混溶的惰性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溶剂中进行。优先选择以水为溶剂,当使用混合溶剂时,惰性溶剂应与水混溶,且水含量应该大于

具体操作如下:氮气保护下,将5.32g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20mL0.1 mol/L HCl加入100mL的五口瓶中,再加入0.88g 2-羟基丙二醛和3mL水,室温搅拌1h。然后加入2.52g Na2SO3搅拌升温至38 ℃,将2.39g三氨基嘧啶硫酸盐在1h内分批加入反应瓶,用2mol/L的Na2CO3溶液调pH值维持在6.0,反应4h结束。用醋酸调节反应液pH至3.0,析出叶酸沉淀,过滤,得到3.08g叶酸粗品,纯化后收率63.5%。 [7]

该方法虽然收率有所提高,但其生产成本很高,需氮气保护,且 2-羟基丙二醛难于制备。 [7]

C·维尔利等人再次尝试,用 1,1,3,3-四甲氧基丙醇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 2-羟基丙二醛,如图 1.4 所示。2-羟基丙二醛与对-氨基苯甲酰基-L-谷氨酸反应得到了相应的二亚胺固体,然后将制得的二亚胺固体与三氨基嘧啶硫酸盐反应制得叶酸。此工艺虽然和硝基苯甲酸生成叶酸的方法比较,合成步骤简单易行,且收率较高,但制得的叶酸粗品提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利用硅胶柱进行分离操作,无法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7]

图 1.10 以三氯丙酮为中间体合成叶酸

现国内主要以三氯丙酮、2,4,5-三氨基-6-羟基嘧啶硫酸盐和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为原料合成叶酸。将三氯丙酮、L-N-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6-羟基-2,4,5-三氨基嘧啶硫酸盐在焦亚硫酸钠和碳酸钠存在下,保持pH3.0~3.5,于40~45 ℃的反应温度条件下,反应5h,得叶酸。反应方程式如图 1.10

此操作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条件容易控制,生产成本低。但存在废水废气量大的缺点。在生产三氯丙酮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大污染,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7]

(1) 废水污染严重。制得的氯代混合物需用大量水进行水提操作,以得到浓度可用于生产的三氯丙酮水提液,致使产生大量废水。 [7]

(2) 废气污染严重。工厂普遍采用丙酮和氯气反应制备三氯丙酮,同时生成大量氯化氢气体。对这些废气如不充分回收处理,将导致严重的废气污染。 [7]

除制备三氯丙酮存在废水和废气的污染,在合成叶酸的步骤中,同样存在此类问题。由于 2,4,5-三氨基-6-羟基嘧啶硫酸盐的溶解性差,反应过程中水量较大,滴加的三氯丙酮水提液也在反应体系中带入大量水。除此之外,在最后的提纯操作中,需进行酸溶水析,这些操作共同导致整体反应废水污染严重。 [7]

(1)叶酸在猪上的应用

研究表明,添加2.5 mg/kg叶酸,仔猪的全期日增重较基础日粮组有显著提高,血清中蛋白质浓度,肝脏中 DNA、RNA及蛋白质含量都有显著升高,血清中尿素氮浓度极显著降低。同时,也得出更高水平的叶酸添加剂量反而降低了仔猪生长性能。 [6]

有学者研究发现叶酸的补充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是极显著提高初产母猪和新生仔猪血清中叶酸含量。叶酸作为一碳单位代谢重要的辅助因子,能够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从而改善脂质过氧化。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叶酸对大鼠肝脏的抗氧化酶表达量及其活力都有显著影响。 [6]

(2)叶酸在乳牛上的应用

叶酸在动物上的研究较少,一般认为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叶酸并很好地利用,但是Girard等认为,经产乳牛在妊娠阶段对叶酸的需要量很大,仍需要从日粮中添加。在高产乳牛的组织代谢中,叶酸和胆碱可以为乳牛体组织提供一碳基团,用于能量与蛋白质代谢、嘌呤与DNA的合成,从而改善乳牛的生产性能。 [6]

(3)叶酸在鸡养殖上的应用

mg/kg的添加量显著提高了肉杂鸡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并显著提高了其血清中果糖胺的含量,2.64mg/kg水添加量则显著提高了肉杂鸡血清尿酸的含量;叶酸的添加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血清蛋白质的含量,3.0mg/kg水平的添加量还能显著提高肉仔鸡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并能显著降低料重比,且发现叶酸与烟酸联用能极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另有研究表明烟酸与叶酸联用能显著降低肉仔鸡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提高胸肌重、腿肌重和腿肌率,并能显著提高肉仔鸡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且能提高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有机物和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率。 [8]

现有的研究报道都表明叶酸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叶酸缺乏会导致新生儿神经畸形,血栓闭塞性心、脑血管疾病,厌食症与神经性厌食症,巨幼红细胞贫血,老年血管性痴呆,抑郁症等疾病的危险。 [6]

(1)叶酸对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影响调查

有学者对美国人在年从饮食、营养保健品中补充叶酸的研究表明,育龄妇女的叶酸摄入量是必须改进的。在NTDs高发地区,每日提供给孕妇的叶酸仅为100μg,远低于孕妇每日需要量。 [6]

对加拿大哺乳期妇女饮食中摄入叶酸量对血液叶酸含量影响的调查研究中,得出哺乳期妇女应该每天摄入的叶酸量为400μg。叶酸在调控神经生成和程序性细胞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6]

在美国食品中叶酸的强化补充使有神经闭合缺陷婴儿的出生率下降了19%,但并不排除其他因素对此降低产生的作用。 [6]

0.4毫克叶酸用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斯利安叶酸项目研究,经过全国25万例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验证,准妈妈在备孕期间就服用0.4毫克叶酸可以下降胎儿神经管畸形率85%,此项结果至今被全球5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5毫克叶酸是用来治疗女性贫血,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时一定要认真看好说明书,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9] 。

(2)叶酸对人类其他疾病的影响研究

叶酸除了对于预防婴儿发生神经闭合不完全有效果之外,在人类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6]

(3)叶酸对其他疾病的影响研究

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会导致血栓闭塞性心、脑血管疾病,厌食症与神经性厌食症,老年血管性痴呆,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生。在同型半胱氨酸的循环代谢中,叶酸是重要的辅助因子,叶酸经过活化可以转化成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为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提供甲基。叶酸缺乏使大量的同型半胱氨酸蓄积,排到细胞外造成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导致疾病。研究表明,叶酸强化食品的食用对中老年人血清叶酸水平的提高有本质性联系。叶酸可以降低无痛风史人群患痛风的几率。叶酸缺乏会出现机体多系统受损,在消化系统主要是会发生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增加结肠癌和胃癌的危险。叶酸补充剂能够抑制结肠直肠癌的复发率。

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叶酸可以通过影响叶酸代谢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叶酸可能是增强化疗药物对卵巢癌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增强卵巢癌化疗敏感性。 [6]

孕妇叶酸:又成为单方叶酸,以单独的叶酸成分为主。有时也会根据孕妇的需求添加少量的矿物质以及其他维生素。主要功效是为孕妇补充叶酸,防止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大量快速分裂,需要大量叶酸参与,孕妇如因缺乏叶酸会导致胎儿发生脊柱裂、无脑儿等疾病 [10] 。

成人叶酸:又称为复方叶酸,以叶酸为主要成分,同时复配适合中老年人需求的各种有效物质。主要功效是为中老年人补充叶酸,迅速降低HCY水平,防止因为HCY水平过高而导致的心脑血管意外 [11] 。同时通过复配的其他有效物质,立体防控脑卒中,心梗。成人叶酸片也叫中老年叶酸片。

目前市场上的叶酸产品主要是合成叶酸,缺乏天然叶酸产品,并且大部分集中在药用级别。合成叶酸的长期使用对人体是有害的,天然叶酸产品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如何让合成叶酸通过动物机体的消化、吸收,转化为天然叶酸,更大程度地储存在动物产品中,为人类提供更多天然叶酸,是畜牧业工作者的一个努力方向。但因动物的品种、年龄和生理阶段不同,对叶酸的需求不同;日粮中叶酸含量和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动物对叶酸的需求。因此,对于不同品种、不同生理阶段的动物,叶酸的最适添加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叶酸在医药方面对不同疾病的具体用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验测得乙醇沸点偏低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