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30多人,最近想扩大规模,要是自己公司搭建数字物流对传统物流行业有什么影响平台,需要哪些技术人员?投入多吗?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

为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石家庄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石家庄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是推动制造强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攻坚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划。规划期年,展望到2035年。

2020年,石家庄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935.1亿元,同比增长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十三五”年均增速为6.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9.0∶35.7∶55.3调整为8.4∶29.4∶62.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8.7%以上。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全面完成“十三五”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千企转型”成效显现。总体来看,石家庄市产业支撑向服务业主导转变,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但是工业经济仍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石家庄市工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主导产业,形成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支撑;通过对标引领、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推动钢铁、石化、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将调结构、促转型作为工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3.1%。

同时,石家庄市是国家首批确认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半导体照明基地,是全国重要的乳制品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和通用飞机生产基地,现已形成了涵盖37个国民经济工业行业大类,以装备制造(含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纺织服装、石油化工、钢铁和建材行业为主体,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拥有石药、神威、君乐宝、珍极、博深等59件中国驰名商标,600多件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敬业集团为全国500强企业。获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获省“工业诊所”机构数量居全省第一。

“十三五”期间,石家庄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制造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规模效益取得新成就。全市聚焦聚力、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规模效益持续提升。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1822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6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制造业同比增长2%,分行业看,医药工业增长19.1%,食品工业增长4.5%,钢铁工业增长7.6%,建材工业增长4.5%;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2.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56.2亿元;利润率分别比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和0.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9.4%。

新兴产业达到新高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占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超过60%,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规上工业10个百分点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实施了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瑞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较“十二五”末提高15.8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95件。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荣列中国省会城市创新能力第9名,成功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强化协同创新,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完成3批全国复制推广经验,1项成果列入全国百强案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499家、13567家,省级以上创新载体达到338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完善创新体系,认定研发机构数量占规上企业的30%,新建省级各类创新平台88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1家、市级众创空间11家,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

绿色发展显现新成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治污、精准治污、铁腕治污、协同治污。“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化减排治理,加快工业企业退城搬迁,退城搬迁污染工业企业34家,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2万余家,石钢环保搬迁顺利完成,替代燃煤和燃气锅炉供热5500万平方米;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36家,整治完成重点VOCs深度治理企业30家;对新排查出的104家“散乱污”企业,均已进行改造提升或取缔。坚定不移去产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量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累计压减炼铁产能119万吨、炼钢产能142万吨、水泥产能1100万吨、焦化产能365万吨。持续推进绿色发展,2020年,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获评河北省绿色工厂,河北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获评河北省绿色园区,至此,石家庄市共有41家单位入选省级绿色制造名单,25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国家级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龙头企业引领新跨越。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成长,已成为我市发展现代产业的“领头羊”,对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协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有序联动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两化融合实现新发展。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互联网+”文件精神,以“互联网+制造业”项目谋划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20年,4个项目申报工信部试点示范,5家企业通过工信部贯标评定,13个项目入选省试点示范项目,推动1000家企业上云,科林电气入选工信部上云典型案例,8个企业车间、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县域经济迎来新突破。石家庄市的县域工业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块状产业集群,如藁城区和高新区的生物医药、栾城的装备制造、鹿泉的电子信息、晋州的纺织、正定的板材家具等特色产业集群;西部山区钢铁、水泥、钙镁等产业正在实现绿色提升。

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仍处在阵痛期。工业传统行业占比大,产业结构层次整体偏低,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高排放产业正在压减和调整,传统行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严重影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产业竞争力偏弱。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产业层次偏低,行业名优企业少,龙头企业支撑力不够。多数中小企业生产装备和技术工艺落后,工业产品创新和设计能力短板严重,产业链条短,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

三是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我市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主导产业发展相对均衡,产业结构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但主导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也很突出,占全市GDP比重仅1/3。

四是产业集聚度仍偏低。开发区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集聚弱,园区发展不均衡,“小、散、弱”问题突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十四五”时期,在全球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石家庄市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必须准确把握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1.国际格局面临大调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酝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深度重组。争夺发展制高点竞争空前激烈,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主要国家和经济体推动“产业回归”力度加大,产业链集群化、本地化步伐加快,经济主权、产业安全引起各国高度重视,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发达国家积极主导重塑全球贸易和投资新秩序,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国家大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面临重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更新换代,制造业发展模式发生深刻转变,工业4.0成为各国产业战略和全球产业竞争新领域,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不断调整。

2.国内前景迎接新机遇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产能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外延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劳动人口比重降低直接使得劳动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下降,产业中高端发展与规模中高速增长的矛盾凸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着我国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加强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有望实现新突破,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韧性将得到新提升。

3.区域形势带来新变化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京津高端产业加速溢出,京津冀地区新一轮产业重构,必将带动河北整个区域的高端、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为扩大对外开放、聚集国内外先进要素搭建了更高更大的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为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新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以及河北省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先行区,必将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雄安新区的高标准规划和高质量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虹吸和辐射效应,是我市发展史上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市必须积极主动对接和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要把雄安新区作为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和学习的标杆,积极加强与雄安新区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互动、融合、支撑,加快补短板、提效率,加快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

4.省内发展步入新阶段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省制造业发展速度、动力、结构和模式正发生积极转换,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经济转型升级日益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找到了方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家大事加快落地实施,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高水平筹办冬奥盛会,中国(河北)自由贸易区、大兴国际基础临空经济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为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扩大内需和“两新一重”建设,将助推我省抢占投资消费升级机遇。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5.市域产业处于关键期

我市现有产业,既有国家计划经济时代的产业布局,也有近几年顺应产业发展形势逐步培育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国家政策导向和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已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原有产业,有的需要关停并转,有的落后产能必须淘汰。为此,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主动调整现有产业结构;按照“新发展理念统领、新开发模式优化、新目标任务牵引、新技术革命创新驱动、新营商环境吸引、新产业项目带动”的发展路径,走出一条“外引内联、承接转化、融合创新、有序辐射、城乡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新路;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和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家大格局、大目标、大战略中找准定位和谋划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石家庄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石家庄市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改革共识,多措并举积极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挥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作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和十四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和筹办北京冬奥会的历史机遇。

立足我市制造业现有基础,依托7大重点产业和县域特色重点产业,坚持开拓创新,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战略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两化融合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新发展动力,培育新发展动能,催生新制造方式,激活新主体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发展先进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在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提升整体发展质量。全力开创我市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新局面,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提质增效。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现代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实现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业新体系,推动省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高度重视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开展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融合互动。遵循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增强现代产业内部各领域之间的联动、渗透和融合,深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协调优化。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进与京津雄对接、协作,不断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提升开发区聚集程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强化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物流链、价值链,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坚持开放合作。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机遇,用足用好全球产业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空间等,用好外力,激发内力,增强活力和动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永续。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推进制造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发展,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相协调,把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把环境准入关,构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产业绿色发展新模式。

坚持军民融合。推动军民融合、军地融合,加快“军转民”,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构建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围绕新兴领域和战略领域,积极挖掘军民融合点,争取国家和省军民融合重大科技专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到2025年,我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等领域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若干国家级制造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单项冠军企业、行业标杆、国际品牌;提升制造业比重,不断增强制造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力争完成石家庄由“制造大市”向“创新强市”的转变。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工业整体跨上中高端水平,传统工业提档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12%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左右,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培育形成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研发投入、新产品产值率等指标数据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拥有率达到45%以上。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工业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向着质量效益型迈出了新的步伐。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达到9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加550家。

智能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取得明显进展,智慧园区、智能工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6%,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达到15家。

绿色发展水平更高。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进绿色工艺、节能设备的应用,创建一批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全力提升我市绿色发展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15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3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拥有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家)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家)

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家)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注:带[ ]内为5年累计数。

到2035年,石家庄市制造业基本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新技术产业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大幅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将石家庄市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开放创新引领基地、特色鲜明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成石家庄国际陆港,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一)做强主导产业,实现率先新突破

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依托中电科13所、中电科54所等优势企业,着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研发制造,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光电产业、着力培育集成电路产业、加强太赫兹技术研发,加快发展软件产业,提升现代通信前沿技术,壮大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链,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军地融合的深度发展,打造石家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

集成电路。重点发展外延材料、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等关键技术,突破大尺寸外延片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化瓶颈,加快推进碳化硅外延材料、十二英寸硅外延片、氮化镓射频器件、半导体衬底材料、高端传感器、光机电集成微系统、光通信器件等关键原材料制备技术与射频、电力电子芯片制造工艺技术的研发、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支持用于半导体的电子级高纯硅、电子级化学品、化合物半导体、高导热陶瓷、陶瓷基板及外壳、低温共烧陶瓷多层基板等电子材料发展。大力发展基于MEMS工艺、薄膜工艺技术的传感芯片。增强芯片与应用系统的产业联动,发展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微电机系统(MEMS)、高电压电路、射频电路等特色专用工艺生产线,构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提升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发展水平。

加强太赫兹技术研发,构建专业设计平台、测试平台和销售网络,推进太赫兹高功率可控发射器、关键元器件产业化,打造太赫兹产业化基地,形成完整的太赫兹产业链条,实现国产太赫兹芯片重大突破,摆脱进口芯片依赖。

光电显示。加强研发TFT-LCD液晶材料、液晶模块、新型显示玻璃基板、高端光学膜、背光源、高世代玻璃基板、彩色光刻胶、TAC膜、OLED材料等基础材料及其成套设备;重点发展新型玻璃基板、关键液晶材料及核心器件。以高端芯片设计制造为产业链核心环节,有序推进LED芯片、灯具等照明产品的推广应用,提升外延生产和芯片封装环节的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水平,形成从芯片研发、封装到产品应用的完整LED产业链,推动玻璃基板生产线成套设备、高世代线用TFT-LCD液晶材料的产业化,促进光电显示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现代通信。加强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推动量子通信向实用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快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多媒体通信等通信技术、系统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通信设备和终端、中高端时频器件、光缆及连接器件、天线、数字集群、应急通信、卫星电视安全接收、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和指挥调度系统等产品,加快推进通信技术及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深度应用。

卫星导航及位置服务。加快卫星导航芯片、高性能多模组合导航、高精度定位、系统及终端性能测试检测预评估等新型移动智能终端、网络安全等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推动导航网络、信息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光电转换模块、光纤(激光)陀螺、晶体振荡器、视频编解码器等配套产品产业化与规模化应用。依托优势企业,加快民用导航产品研发和位置服务推广,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快速发展,促进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在交通、物流、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的规模化服务应用。构建从产品研发生产、应用系统建设、运营和检测认证等相关服务协调发展的集群化产业体系。

应用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创新性强、附加值高的电力电子、大气和水质监测、电动汽车充电桩、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汽车电子、智能控制、测量仪器、仪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等优势产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行业地位。

软件和其它产业。面向应用需求,重点发展工业控制软件、应用软件系统及软件服务外包;积极培育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业态,加强推进移动互联网、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开发及其在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深度嵌入。

专栏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重点项目

中电科13所GaN射频芯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卫星互联网射频微波芯片和模块产业化项目,薄膜腔声谐振滤波器项目,5G基站用GaN功放产业化升级项目,微波点对点通信用毫米波GaAs变频多功能器件项目,5G基站射频前端套片产业化升级项目,卫星通信应用GaN芯片产业化,TR组件产业化项目,太赫兹芯片模块产业化项目。同辉电子碳化硅充电桩智能生产线项目,碳化硅衬底加工整线装备制造项目。美泰电子先进MEMS传感器产业化项目。中电科54所高稳定度恒温晶体振荡器产业化项目,小型智能化振荡器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河北普兴电子IGBT用8英寸硅外延片扩产项目,功率薄层硅外延片产业化项目,8英寸Trench功率器件用外延片项目,6-8英寸碳化硅外延产业化项目,大直径硅外延产业化项目。

以生物药创新化、制剂药高端化、原料药绿色化、兽药生态化、健康消费品品质化、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专业化为目标,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鼓励发展生物药,巩固发展制剂药,推动原料药绿色产能置换,着力发展绿色高效的生物兽药,积极推动健康消费品品质化建设,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步伐,积极培育医疗器械产业,构建集生物医药、医疗康复器械、生命信息等多业态相融合的“健康+”产业生态圈。到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

生物药。围绕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血液系统、糖尿病、眼科等治疗领域,加快研制新型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发展治疗性疫苗、干细胞等生物治疗产品。依托“酶法定点偶联 ADC技术”、“双特异性抗体”等技术平台,进行曲妥珠单抗-MMAE偶联物、CD20/CD47双特异抗体、PD-1抗体、GLP-1-Fc融合蛋白等重点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研究。

加快发展新型抗体、细胞因子、蛋白及多肽疫苗、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等大分子药物。重点研发重大传染病疫苗、新型佐剂疫苗以及多联多价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加快研究生物催化、缓控制剂、药力速释、靶向释药和工程细胞株的代谢工程改造、细胞培养、新型分离纯化介质、大规模纯化工艺、合成医学及中间体等技术及产品。争取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免疫疗法等领域实现突破。鼓励运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拓宽生物技术在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做好生物安全保障,做大做强生物生化制药产业链。

化学药。建立新药设计、筛选、评价体系,从临床需求出发,围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精神神经、自身免疫、感染等疾病领域,开发具有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创新药物,力争将抗肿瘤药物、降糖药物等重点创新药项目成功开发上市。在新型制剂领域,开发脂质体、原位凝胶、流体晶、微球、静脉乳、缓控释制剂、吸入剂等多种剂型,建立配套生产线,并进行相关新药用辅料的开发,以满足新型制剂需求。在原料药领域,推动原料药结构由大宗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转变,并优化原料生产工艺,把污染从末端控制变为源头治理。

现代中药。加强中药新品种、现代中药、组分组方中药制剂、天然药物、中药配方颗粒等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中药经典名方研发,推进治疗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抗病毒、血管性老年痴呆等中药新药研发进程,开发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研发符合中药特点的粘膜给药等制剂技术,加快推动中药注射剂、中药软胶囊、中药颗粒、雾化给药等中药制剂发展,完善民族药的生产、加工、制剂等关键技术。加快塞络通胶囊、连花清瘟胶囊国际化注册进度,推动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发挥石家庄中药基础优势,打造中药黄金招牌,积极争取建立中国北方中医药健康城,全面推进中药产业发展。

养老及康复器具。着力发展智能康复治疗设备、健康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产品。重点开发智慧健康养老、功能障碍器具、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智能轮椅、智能监测床、智能拐杖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开发生物医用材料、便携式全科诊断系统,研发心脑电图监测仪、体外诊断仪、生化分析仪、生命科学仪器等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

智慧医疗。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新型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仪等智能医学诊疗设备。开发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智能医疗器械、有源植入式设备、可穿戴设备。重点突破大数据分析技术、个性化订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生物医用新材料。重点发展血管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骨科植入、电生理类、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眼科、口腔科等医用微纳米人工新材料。鼓励推动人工关节和脊柱、人工耳蜗等高端植介入、医用高分子敷料、耗材及新型诊断试剂等生物医用材料高端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

生物兽药。加快新技术创新,研发安全可靠的世界级疫苗、化学品和诊断试剂等兽用生物制品;已开发的原料及其制剂产品按照国家法定药品标准加快注册进度、获取新兽药证书,列入国家标准,加快实施产业化、规模化及其应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行业集中度。

专栏2  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重点项目

神威药业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能力提升改扩建项目。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无菌乳剂(暨纳米特殊制剂)新产品中试生产线改造项目,两性霉素B脂质体生产线及多西他赛多功能生产线改造项目,细胞毒原料生产线项目。石药集团圣雪葡萄糖200吨/a阿卡波糖生产线改造项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肠外营养液新产品研发暨产业化项目、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产业化项目。河北国龙制药新型制剂及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石家庄四药乳剂生产线项目、高新区新建口服制剂生产线项目、新建冻干粉针生产线项目。

加快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解决关键核心零部件、重点整机和装备等一系列“卡脖子”技术,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高端轨道装备产业集群,打造航空工业京津冀协同发展窗口和通航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加强制造与信息化融合、军民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推动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高端化发展,着力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智能制造领军城市。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350亿元。

轨道交通。加快发展铁路货车修造、现代化有轨电车,积极引入有轨电车、城际动车和地铁车辆关键配套产品生产项目;重点发展新型城市轨道列车、高铁、重载列车、特种车等轨道交通系列高端产品。进一步提升列车空调、成套无砟轨道系统施工设备以及机车车辆配件等优势产品。逐步研发突破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通信系统、动力系统、制动系统、安全监控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打造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无线综合承载等技术轨道交通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通用航空。加强研制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多用途飞机、教练级、公务机、工业级无人机等整机;加快推进航空电系统、发动机、航空液压件、航空材料等航空高端零部件配套体系研发,突破高端关键零部件技术;重点发展通用飞机关键零部件、发动机、航电系统、机载设备、航空新材料等配套产业;推动国产通用飞机整机集成和关键部件产业化、系列化发展,努力构建覆盖通用航空整机以及相关配套运营的航空产业体系。推进校企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航空材料及加工技术重点工程实验室,依托石家庄通航院士工作站,积极研发电动飞机,提升航空材料、信息与集成控制系统、卫星遥感、整机修造等关键技术水平。打造中国通用航空品牌城市,促进航空产业融合发展。

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客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快发展电机、电池、电控、高性能充电设施等关键基础技术的提升,提高产品技术性能。推进校企与科研院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立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虚拟仿真和测试验证等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下一代动力电池及氢燃料电池的基础材料、系统集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构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智能网联汽车。抢抓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加快开展车载互联网终端、车联网信息等基础服务,推进无人驾驶、智能座舱、车载雷达系统、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高精度地图定位系统、智能管理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化。

智能装备。重点围绕智能金融、智能商务、智能物流、智慧电网、健康养老等领域智能制造和智慧需求,加快发展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服务机器人、微型无人机、工业级智能无人机、增材制造等产业,加强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争取实现关键环节及局部领域重点突破及产业化应用。

专用设备。实现工程装备、冶金及矿山装备、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大型化、智能化、高效率、绿色化、可靠化与自动监测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及制造。重点发展高压容器、氢燃料高压储罐、盾构机、煤矿采掘装备、高效煤炭综采成套装备、食品加工机械、大型高端农机具、大型高效收获机械、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装备等专用设备整机和相关配套产品;加快工程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以及远程故障诊断和通讯技术的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突破集成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变电站系统,研发一二次相结合的智能化电力设备、控制与安防一体化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发展变电站成套装备、智能配电网成套装备、先进电力电子装置等一批智能电网与用户端装备及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应急装备。重点发展新型应急通信指挥装备、高精度应急预测预警装备和技术、高可靠风险防控与安全防护产品、专用紧急医学救援装备和产品、医疗应急救治及卫生应急保障产品、特种交通应急保障技术装备、应急后勤保障产品及器材,以及新型应急服务产品。打造应急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通过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将石家庄建设成为省内先进、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应急产业强市。

专栏3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

中航通飞Y5B飞机换装涡桨发动机项目,Y5B无人机(涡桨发动机)项目,AG200项目(小鹰500改进型),AG100复材教练机产业化项目。中农博远智能农机装备建设项目。石家庄科林电气数字化结构制造车间(年产6万台(套)智能电网设备柜体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智能配电变压器及监测终端产业化项目,智能化中压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产业化项目,配电环网柜智能生产车间(年产2万台(套)智能配电环网柜生产线)建设项目,售电管理装置产业化项目。河北敬业专用汽车改装项目及金属注射成型用粉末制备及应用项目。

秉承食品质量安全第一,适应消费升级新需求,围绕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创新供应、加工、流通、消费新模式,推进食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功能化、休闲化发展。努力提升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和特色饮料等产业优势,推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化发展,打造农业产业化、食品精深加工及物流服务全产业链。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工业,重点发展方便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积极推动传统主食及中式菜肴工业化生产;加快构建构建质量安全、绿色生态、竞争力强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250亿元。

乳品加工。加强农副饲料和粪污处理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支持发展自有自控奶源基地,有序更新奶源品种,提升有机产品等中高端产品比重;构建母乳数据库,扩大“君乐宝益生菌资源保障中心”中的菌株数量,开展牛乳成分和分离技术研究,推进乳清浓缩蛋白、乳铁蛋白和乳糖等核心原料的研发,加强新产品研发,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配方乳粉、发酵乳,适度发展干酪、乳清粉等,建设种植养殖、良种繁育、研发生产、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协同配套、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的产业体系,成为世界乳制品领先者。

肉类加工。提高冷却分割肉、调理肉、速冻预制肉等制品比重,推动肉类制品深加工,推行标准化包装,大力发展高档低温肉制品,开发适合国人口味的发酵肉制品。鼓励开发低钠、低硝、低胆固醇以及适合于不同人群食用的功能性肉制品。加大对畜禽骨、皮、内脏等的综合利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方便食品。发展多品种、全营养、好品质的方便休闲食品。积极开发低热低脂、低糖低盐、方便时尚的大健康营养功能性食品、养生保健食品、休闲即食中高端多口味食品。扩大糖果及其他烘焙品种的多样化生产,加快速冻快捷食品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家庭主食生产线;提升粮谷类、薯类、豆类膨化食品档次;发展坚果仁、枣干、果脯等休闲食品。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及中式菜肴工业化生产,实现休闲食品品牌化。

粮油加工。重点发展食品用专用粉,研发预混混合粉,开发小麦胚芽、小麦麸皮制品。发展以营养特色方便主食、烘焙食品等面粉深加工产品。适度发展谷类、薯类、豆类等原淀粉及有机酸、酶制剂、酵母、功能性淀粉糖等淀粉衍生物。加快饲料品种系列化、结构多元化、产品绿色化发展,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饲料的需求。

专栏4 现代食品产业重点项目

石家庄君乐宝乳制品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项目,年产5万吨奶粉生产线项目。河北枣能元生命健康与产业扶贫建设项目。益海粮油扩建、青岛啤酒扩建、栾城河北同福大健康食品城、栾城永和豆浆河北总部生产基地、栾城凯隆达高科农业创业园、冀中南酸枣仁加工产业、 赞皇县奶业智能工厂和全智能化家庭牧场、行唐县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

(二)做优传统产业,开创振兴新局面

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集中度提升,全面推进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品种质量上档、产业链条延伸和非钢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上水平。加强桥梁钢、容器板、大梁钢、箱体钢、搅拌罐钢等多品种钢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发展高铁用钢、汽车用钢、造船用钢、建筑用钢、高速工具钢、粉末冶金高速钢等高端冶金材料。加快钢材深加工技术发展,开展打印设备制作,建设注射成型生产线。推广废钢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铁水预处理技术、高拉速/恒拉速连铸技术、无缺陷铸坯、控轧控冷等先进技术应用。提高钢材深加工水平,着力打造精品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钢铁产业。实现石钢退城搬迁后特色发展,将敬业集团打造成国际一流企业。

专栏5  钢铁产业重点项目

敬业集团钢铁装备升级改造项目,260万吨/a涂镀板项目,350万吨/a焊管及光伏发电支架管生产线项目,短流程薄带铸轧生产线项目。井陉矿区石钢5G智慧工厂等项目建设。

以园区化、精细化、链条化、循环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石化产业向园区集聚,实施园区提升、推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石油化工炼化能力,完善石油化工产业链,填补制约下游有机化工发展的烯烃、芳烃等基础化工原料,实现由“燃料型炼厂”向“燃料-化工型炼厂”转变,加强轻烃综合利用,拓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延伸发展新兴合成材料;规范发展煤化工,优化发展传统精细化工,创新发展绿色化工材料和高端化工制品。

石油化工。支持企业提升原油综合加工和产品深加工能力。延伸烯烃和芳烃产业链,重点发展大型烯烃和芳烃,提高有机原料的保障能力,延伸发展醋酸乙烯、乙丙橡胶、尼龙工程塑料和尼龙纤维等产品,积极开发新型特种合成材料,实现“油头化尾”龙形发展格局。

现代煤化工。重点推进碳一化学品工艺装备水平提升和产品升级,延伸甲醇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工产业链。加快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聚甲醛、醇醚燃料、针状焦、环己酮、苯乙烯、苯胺、己二酸、蒽油加氢制清洁燃料油等产品。

精细化工。鼓励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绿色工艺流程,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及其附加值。重点发展各类专用肥、复合肥,水溶性肥料;发展高效环保低毒农药制剂及配套的新型助剂,提高化肥及农药产品档次。加快开发三聚氰胺下游产品、功能添加剂、绿色环保型染料、水性涂料、高固体涂料、粉末涂料、高性能防腐涂料等化工新材料及高端精细化学品。

专栏6  石化产业重点项目

石家庄柏坡正元化肥合成氨加压气化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项目。河北诚信集团产品链下游延伸精细化学品项目,氰酯及丙酯系列产品升级改造项目,配套氯乙酸项目、己二腈项目、氰乙酸(酯)升级改造项目,氰乙酸及下游酯类产品升级改造项目,新型螯合剂系列产品项目。河北兰升生物年产7201吨高效低毒农药原药扩建项目。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新建10万吨/a环氧氯丙烷项目,焦化复产及石油焦利用项目,新增30万吨/a己内酰胺产能项目,轻烃裂解项目,新建5万吨/a异壬醇项目。河北威远生物新建3000吨/a草铵膦原药项目、7500吨/a草铵膦水剂项目、500t/a肟菌酯项目、1000t/a丙硫菌唑项目,新建中试车间及现有原药产品扩能技改项目。

改造提升传统建材行业,加快开发新型水泥产品、功能化玻璃产品、特色建筑陶瓷产品;鼓励研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新型建材。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建材新材料,促进新型绿色建材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水泥。加快发展工程专用水泥、水泥基材料,优质水泥和特种水泥、建筑骨料、高性能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水泥和部件化深加工制品。重点发展叠合楼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等预制混凝土建筑构件,以及钢筒预应力混凝土管、大型管桩、预制箱梁、大跨度混凝土双T板、高铁无砟轨道板等绿色环保、附加值高的新型建材产品。

玻璃。重点发展超厚、超白、超薄、镀膜等优质浮法玻璃和防火玻璃板材、电致变色玻璃等新型节能产品;积极研发汽车、飞机及高速列车风档玻璃等高端功能化玻璃新产品,开发玻璃幕墙、隔热隔音等高端玻璃制品;发展夹层、钢化、中空真空、抗冲击防穿透、装饰装修玻璃、电子玻璃等深加工产品。

陶瓷。开发智能化、时尚化、个性化、多功能、智能家居等陶瓷新产品;推动装饰陶瓷、卫浴陶瓷提档升级,加快发展蜂窝陶瓷、高纯超细陶瓷粉体等新型陶瓷和特种陶瓷产品;推进薄型陶瓷砖、陶瓷薄板、文化艺术砖、功能型防滑、防污、自洁净抗菌、耐磨或复合型新产品绿色应用,推广高端建筑陶瓷及智能节水卫生洁具适用于装配式建筑。

以高端化、时尚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扩大中高端纺织服装产品供给,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开展大规模、个性化高级服装定制,推动由“纺织之都”向“时尚之城”转变;推进超仿真、差别化、多功能纤维及新型生物质纤维的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纺织品、自主品牌服装三大产业链。培育发展纳米、碳纤维等新型材料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发展功能性纺织品和成衣制造。结合智能产业、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拓展融入可穿戴技术的智能服装和汽车内饰、医用、防护、阻燃、防辐射等特种产业纺织品的新兴领域。

专栏7  纺织服装产业重点项目

河北圣源纺织智能落纱系统配套技术改造、细纱机集落、自络改造项目。河北新大东纺织牛仔布生产线改建引进50台高速剑杆织机项目,扩建及提升功能性牛仔布生产线项目,自动化综合改造项目,2万锭纱厂建设项目。晋州纺织服装产业基地、赵县纺织服装产业园、高邑智能鞋服产业园、藁城差别化功能纤维研发生产等建设项目。

提高家具产品原创设计水平,加强新型复合材料、绿色环保材料、强化水性涂料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家具制造行业向功能、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与家具制造全产业链相融合,支持家具制造业智能车间(工厂)建设,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和实体店结合的销售模式。积极开发功能、绿色、智能化高端家具产品,大力发展新中式家具、全屋定制板式家具及高附加值的传统家具。做大做强正定家具制造基地。

(三)做大新兴产业,打造发展新动能

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研发、环保设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制造,创建环保节能产业园区,努力做大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努力打造国内先进环境监测设备制造及服务基地。

节能环保技术装备。重点发展脱硫脱硝、工业有机气体净化、汽车尾气净化、生态环境监测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先进环保类设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高光谱/质谱/色谱类高端环境监测仪、颗粒物/臭氧/VOCs/源解析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仪、溯源/应急场所的环境机器人、高分辨率环境遥感技术及装备、船舶柴油车尾气监测系统;大力支持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的绿色产品,如基于AI图像识别的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移动走航监测,环境新型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生物毒性综合监测等与人体健康的痕量污染监测装备;鼓励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融合物联网、模型算法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的“生态大脑”体系,为智慧生态转型、智慧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撑;鼓励发展先进环保产业,促进“五链”融合,培育环保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重点发展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林废弃物高效利用、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梯次回收综合利用等成套装备。加大废旧电路板、废旧电池、荧光灯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推进高浓度有机废水无害化,焦炉、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

专栏8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

河北顺境环保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梯次回收综合利用工程项目。

2.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支持研发和推广与被动房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构建关键环节创新研发体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推进新型保温材料、高效节能门窗、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等配套产品、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重点发展被动门、被动窗、被动门窗专用胶条等节能建筑新产品;打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石家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栏9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重点项目

石家庄盛和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年产85万平方米节能门窗、河北天山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0万平方米节能门窗、石家庄迎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物流对传统物流行业有什么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