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特生为什么会预感到原人类是居住在龙骨山?



“北京人”在哪里?揭开世界遗产保护内幕


    多少年了,人类就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他们的遗址在什么地方出现;多少年了,亚当和夏娃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但至今还没有科学依据的答案。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的北京,有一个地方将人类历史推进了五十万年。那里曾吸引和造就了世界级的科学家,成为研究古人类和古生物的重要基地。1961年国务院将它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清单,1990年亚运会的火种在那里高高点燃……
    最早来到周口店寻找化石并有成效的是一位外国人,他是著名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当时在中国政府的农商部担任矿政顾问。1918年2月,他在北京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周口店附近有化石。这年3月他来到周口店东南4公里的鸡骨山,考察两天后,采集到一些细小的动物化石。也许是当地的乡民把这些小动物的骨头,误以为是鸡骨头的缘故,才给这座山取了个鸡骨山的名字。虽然,这里的化石本身并不很重要,但安特生3月一行却导致了以后周口店一系列科学发现。
    1921年,安特生同奥地利的青年古生物学者师丹斯基又到周口店考察时,乡民告诉他在离鸡骨山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也出产化石。当地人在这里开采石头用来烧制石灰。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采出的化石是古代动物骨骼变的化石。传说他们是天上龙的骨头和牙齿,龙死了以后埋在这里。安特生的到来不仅发现了不少大的化石,还惊奇的发现埋藏化石的砂石中有一些石头的破片很特别――属于脉石英的岩石。他知道这里是石灰岩地区,附近没有脉石英的岩石。它们是风刮来的不可能,石片太重;是水冲来的?但此地离生产脉石英的地方之间有沟沟坎坎,水流不可能把脉石英冲到这里。敏捷的思路让他为之兴奋起来。他对助手说,我有预感,原始人就在这里。这石片不可能是动物搬运来的,能做到的很可能是居住在这里的原始人。他们用石片锋利的边刃,剥兽肉挖草根,才把石片带到这里。为了挖出更多的证据来证明确实有远古时期的人类来到这里,安特生和助手留下继续工作。在短暂的挖掘之后,他们又采集到2颗人的牙齿。这年秋天的10月2日,在为瑞典王太子举行的欢迎会上,安特生宣布了这个令世人兴奋的好消息,立即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这是亚洲大陆首次发现的年代这么古老距今约50万年的人类祖先的化石。
    192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决定向周口店资助钱款,用这些款项当年即发现一颗保存良好的人牙。“北京人”(Sinanthropuspekinensis)这个名字是加拿大人,当时任协和医院解剖系教授的步达生于1927年提出的,其根据就是上述的3颗牙齿。这一拉丁文名字应译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北京人曾被称为“中国猿人”或“北京猿人”。
    1929年是人类学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除发现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外,还发现8颗“北京人”的牙齿,12月2日下午4时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步达生欣喜若狂,赞誉这具头盖骨的发现是周口店发掘工作的辉煌顶峰。
    当年离开大学才两年的青年科学工作者裴文中,在北京猿人遗址主洞里发现了一个支洞。在做完详细观察后,他在自己腰上系好绳子,工人拎着绳子的另一头,慢慢地把他放到小支洞里。初冬的日子,寒气侵袭冷风逼人,裴文中所在的小支洞又窄又黑。他与技工一手拿着一个蜡烛,一手用小铁铲挖掘。北风阵阵地吹着,洞内不时地发出铁铲挖掘的声响。突然一个圆圆东西露出来。裴文中和技工一起小心清理剔去这块化石表面和周围的泥沙,化石露出部分渐渐扩大。裴文中忽然大叫起来:“这是什么?”“是人头骨!”,真正一个头盖骨化石!它一半埋在松土里,一半埋在硬土中。裴文中用撬棍轻轻一撬把它取出来。这个头盖骨出土时很潮湿,不小心就会碰碎。为了防止在运输途中使它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他们先让化石晾干,然后糊上几层绵纸,再贴上石膏和麻袋片,最后放在火盆旁边烘干。经过这样的处理后,裴文中还担心不保险,取出自己的棉被和毯子把它包起来,小心翼翼地把它带到北京。到了协和医院的实验室后,他细心地剥去外面的层层包装,再用剔针一点点清理掉附在头盖骨表面上的砂土,这才露出庐山真面目,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事实上它只是第一个被认出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在它以前,已经挖出另一头盖骨的碎片,但是在出土时没有被认出来,一年后才在实验室里将它修复出一具头盖骨。1931年―――1933年,科学家在周口店陆续挖出男女老幼不同个体的化石。1936年11月15日上午9点和下午4点,青年科学工作者贾兰坡在猿人洞发现了两个北京人的头盖骨。11月26日,在上述两个头盖骨约7米远的地方,又发现了一个保存最好的头盖骨,11天之中,发现了3个头盖骨,再次震惊中外学术界。
    据考古学家研究统计,周口店猿人洞第一地点产有石器2万多件。考古学家在猿人洞中发现的全部北京人化石计有:完整的和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6具,头骨残片14块,面骨6块,下颌骨15件,牙齿157颗,以及断裂的股骨、胫骨、肱骨、腕骨、锁骨等人体骨碎片10余件,分属40余个男女老幼个体。
    但是随着卢沟桥事件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北京猿人化石一部分流失后至今下落不明。
    那么,为什么北京猿人在世界科学界这样受重视?因为在当时20世纪20年代发现北京猿人以前,许多人不相信人类历史有50万年。虽然在以后其它地区和其它国家也有发现,但不论出土的人类化石的数量,还是与人类化石一起发现的石器、文化遗物以及动物化石的丰富程度方面,北京猿人遗址至今保持着世界第一的地位,在世界众多的像这样古老的人类化石中至今也没发现在这方面能超越过北京猿人遗址的。
    在周口店除了北京猿人遗址外,还发现了20余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的地点。山顶洞就是在1930年,核查北京猿人遗址的边界时在猿人遗址南边发现的。因为在猿人洞的上部,所以命名山顶洞。科学家发现的文化遗物主要有141件装饰品:包括125个穿了孔的兽牙,3个穿了孔的海贝壳,1个穿了孔的椭圆形小河卵石,1个穿了孔的鲩鱼的眶上骨,4个刻有沟痕的骨管和7件穿了孔的石珠。山顶洞中还发现一根骨针,表明山顶洞人已经学会缝制衣服。同时发现遗体上面遍洒赤铁矿粉,这可能是那时的人们埋葬死者的亲属举行仪式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人类亲情的加厚。在人骨化石附近许多穿孔的装饰品也可能是用来陪葬的,这可能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密切,也可能那时人们已经有了关于人死后的世界朦胧意识,幻想人死后还戴装饰品,有了关于灵魂的想法。然而在山顶洞的骨针是用老虎的骨头制成的,以山顶洞人的本领,恐怕不能捕捉老虎,可能是捡到死虎尸体带回洞里取皮吃肉剩下的虎骨。那根针稍微弯曲,82毫米长,最粗的地方直径3.5毫米,大体上保持了阴茎骨原来自然的形状,只是稍微刮磨过。针眼看来不是钻的,而是用尖物挖出来的,针尖相当锐利,用来缝兽皮是不成问题的。
    在猿人洞系第一地点南约70米处,有一条入口窄而长的新洞。1973年发掘时洞口被混杂物堵住。该地点发现了古人类的左上第一颗前臼齿,属早期智人,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据北京大学铀系法年测定,距今10万年。与新洞同时出土的还有少量石器,4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
    此外在猿人洞南约1公里处鸽子堂,1933年科学家发现这里有丰富的用火证据。在那里发现厚厚的灰烬层里面有烧裂的石头、骨头和木炭,灰层是成堆的。说明那时的人类不但会用火,还会控制火。据说原先在猿人洞南约1.5公里处是个南北纵长的袋状石灰岩洞穴,高出周口店河床70米。在1933、1951和1953年对这个地点的发掘中,从成薄层的黄色砂岩中发现鱼化石2000条,很多保存良好,包括短头鱼巴、席衤是刺鱼巴、四川鱼巴和云南鱼巴。前两种已绝灭,后两种今天仍存活在长江以南地区。这个地点的时代是上新世早期,距今约500万年。
    “五一”节一天天临近,人们又在盘算利用放长假这一时机,到哪里旅游观光?不少人打算去拜祭坐落在陕西省的黄帝陵。不错,早在4000多年前黄帝便统一了中原,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很值得华夏子孙前去祭扫先灵。不过人们在拜祭黄帝陵的同时,不要遗忘作为“祖先的祖先”的“北京人”,作为中华民族伟大摇篮之一的周口店。
    据说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第一个拜访周口店的科学家先乘车到琉璃河,再骑一天的毛驴才来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离北京城50公里的距离,早已不是遥远的地方。人们乘车沿京石高速再驶入新改扩建的阎周公路,仅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便可抵达。只见初春的周口店已经山花烂漫,欢蹦乱跳的小松鼠奔跑其间,凶猛的山鹰则在空中盘旋……
    俗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龙骨山洞海拔200多米,但在山巅、在山凹、在峭壁下、在郁郁葱葱中,20多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遗址,使龙骨山闻名于世享誉中外。日前北京市已经做出规划,三五年内将在周口店建成体现遗址保护、科研、展览、旅游综合服务等功能的“北京人遗址公园”。该公园采用雕塑、绘画以及现代化声、光、电模拟手段,逼真再现一个50万年前的周口店。人们在这里可以模拟体会北京猿人当年的生活。
    不过我们还是先睹为快吧。人们走近周口店北京人博物馆和遍布龙骨山的遗址洞,可以参拜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距今十万年的新洞人,距今二万七千年前的山顶洞人的遗骨、遗物,领略他们的生活环境。在这里,人们不仅会感受到远离都市喧嚣的惬意,感觉到大自然之美,还可以在登高揽胜之中得到考古的知识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熏陶。
    试想若干年前,猿人洞早醒的老人最先感到光线的变化。她睁开眼睛,叫醒旁边的年轻人。他们揉着眼,伸着腰,从地上的草堆里爬出来,男人打猎,女人带孩子采摘。猿人不会做弓箭,更没有枪。他们手里凭着木棍、石块和快速的奔跑,追赶小动物和行为缓慢以及年老体衰的动物。若赶上残缺的动物尸体,他们会欢呼;如果尸体不大,猿人就把它扛回洞里;如果是条大兽,他们便会用石块做成的刮削器切断兽肉,用砍砸器砸开四肢的关节,把尸体分成几大块带回。女人带孩子找果子,一边吃一边摘,把吃不了的挂满果子的树枝折断,用藤蔓将它捆绑在一起带回家。当然也有用兽皮做包袱带回的,天色将晚时猿人洞外出的男男女女扶老携幼满载而归。他们用树枝把阴燃的火堆上的灰土拨开加上干柴,趴在地上吹,直到冒出火苗。洞外越来越黑,但洞内却渐渐亮了。火是好东西,它不仅给人类带来光亮,还能驱走寒冷。当火苗上架起烤肉,猿人洞里散发出美味的飘香,他们欢呼雀跃时,朋友,您相信北京猿人洞曾经是远古人类温暖的家吗?
    2002年年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古人类学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该研究中心主任高星博士就有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保护、开发等问题作了介绍――
    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濒危遗产”言过其实了。但该遗址虽然没有严重到“濒危遗产”的地步,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管理、保护得不是很好,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圣地这一崇高地位不相称。我们曾尝试改变这种状况,但在原有体制下无能为力,就人员来讲,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非研究人员和非研究机构都精简掉了,留下的全是科研精英,缺乏人才来从事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管理和建设工作。就经费讲,上边下拨的都是专项科研经费,用于保护和管理的经费很少。另一方面周口店地区采石厂、石灰厂、水泥厂等企业对遗址构成很大威胁。龙骨山东北方本来有非常清晰的地质现象,因取石凹下去了,破坏了自然景观。如果开山取石不及时制止,整个龙骨山都会被开掉。再者,此山由石灰岩裂隙发育成很多洞,许多洞还没有被发现,不排除洞内还有人类化石,因开山取石被毁掉的可能。对这些不利于周口店遗址保护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中国科学院更无能为力。
    鉴于上述情况,2001年7月,一位国务院参事就关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保护问题向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写过一封信。李副总理批示:“请中科院商北京市领导研究解决,水泥厂的污染问题,请北京市领导解决。”去年3月29日,原任中共北京市市委书记贾庆林就《参考消息》登载的《落日黄沙周口店》一文做出批示,请张茅副市长商科学院一起研究,把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办好。两位领导的批示,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院市联合共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由地方接手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管理,首先得解决遗址保护资金问题,不仅需要保护好人类遗产,而且要建设好科研基地。签订协议时,我们曾担心磨合不好,担心存在短期行为。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附近过度开发,建过多的宾馆、娱乐设施,不利于科学研究,不利于保持遗址的原貌。我们高兴地看到,北京市对周口店开发有清醒的认识,强调以遗址的保护为前提,短期内确保保护条件和遗址面貌有明显改观,中长期使遗址的保护建设有长足进展,确保遗址在最科学、最先进、最理想的环境下,得到最完善的保护。共建几个月来,管理方对遗址的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院市共建,呈现出取长补短、双赢互助、互补的势头。
    周口店有编号遗址共26处。北京人遗址地点在科学资源文化内涵方面享有世界之最。199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下,中法科技人员对龙骨山进行物理勘探,发现五处堆积异常地带,表明该遗址还很有发掘潜力,当时机成熟时,我们将对遗址进一步发掘,希望有新的发现填补材料方面空白。但考古发掘是破坏性生产,发掘后,这个地方就消失了。所以我们对发掘会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从遗址发掘中获得的信息会更多。上个世纪20年代发掘北京人遗址时,人们只把主要的遗物留下,次要的未采集。现在发掘时,不仅次要的甚至把发掘的土都留下来,力求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发掘工作要本着做少、做精的原则。我们这一代不能太自私,要保护好遗址,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可供研究的资源,让该遗址发挥最大的效益,不断出科研成果。(来源:青年时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对危险的预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