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专家那么多,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企业,为什么工人就不配拥有高工资生活?

1.掌握文化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2.掌握社会文化环境的部分评价法;

3.了解社会文化环境对营销消费品的影响。

在美国,多米诺比萨饼公司曾经强调送货系统的作用,并将它作为不同于其他馅饼公司的特色;但到了其他国家,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在英国,顾客并不赞成送货员的“敲门”送货,认为这种做法太粗鲁。在日本,由于门牌号码并不是有序编排的,因此上门送货意味着在一幢幢编号无序的楼房间寻找客户。在科威特,人们更乐意将比萨饼送到等货的轿车旁,而不愿意人们将比萨饼送到家门口。在冰岛,许多家庭不装电话,多米诺比萨饼公司与一家路边汽车电影院组建连锁店,从而开创将比萨饼销售给消费者的新渠道。那些渴望买到最大众化口味的驯鹿香肠饼的消费者采用最普通的方式——打汽车转向信号灯,影院老板就会提供电话以供消费者电话订购比萨饼。

彼尔勃瑞公司开发其“绿巨人”牌蔬菜的国外市场,就是从推销罐头甜玉米开始起步的。彼尔勃瑞公司原以为玉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必做任何口味上的改变。但令彼尔勃瑞公司大吃一惊的是,要调整的不是口味而是营销方式。法国人喜欢伴着色拉吃冷玉米;英国人则将玉米当作三明治的馅;在日本,学生放学后喜欢食用罐装玉米;韩国人吃甜玉米时则喜欢涂上冰淇淋。无须多言,在美国市场适用的广告在其他国家则不适用。所以彼尔勃瑞公司根据不同市场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广告,有的广告画面是玉米仁从玉米棒上掉入色拉中,有的广告画面是在冰淇淋的顶部加玉米仁。即使是同样的玉米罐头,各国的食用方法也不尽相同。

000万美元的芝加哥公司专门生产汽车用清洁器、汽车用蜡及其他汽车保养产品。这些产品远销到俄罗斯、泰国、日本和墨西哥等国家。其中国外销量占总销量的三成。公司经理对企业的成功做了如下解释:“我们承接一切定制订单并保证质量。”该公司是如何调整汽车用产品的呢?在日本,经销商告知公司,要是汽车用蜡是粉色的,会给人以玫瑰香感觉,销路将更好。公司采纳了这一提议。在沙特,人们喜欢果味,因此公司就将车胎保护剂制成橙子香型。

在欧洲市场上,营销也绝非易事。制衣厂商发现法国儿童服装销路不佳,因为法国儿童往往穿得如“小大人”一样;南欧紧身服往往畅销;北欧的荷兰则恰恰相反,荷兰妇女喜欢穿宽松服装,主要是因为她们常常骑自行车上班。

评析:以上事例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往往是相异的。人们都吃玉米,都在给汽车上光打蜡,都要穿衣,但每种文化各有自己的特定行为方式。营销者在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时,必须考虑到策略的灵活性并具有对东道国文化的敏感性。尽管在制定策略时的确会发生种种错误、盲目和失败,但成功往往多于失败。那些成功的策略均有一个共同点,即成功的营销策略都反映了地方文化。

文化渗透到营销的各项活动之中,包括定价、促销、分销渠道、产品、包装及产品风格,营销者每时每刻都要处理文化和人(市场)的问题,营销努力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了营销的成败。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及要素

爱德华·泰勒(1832—1917)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美国学者哈里斯和摩根认为文化系统由亲属系统、经济系统、教育系统、政治系统、宗教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健康系统及消遣系统几个子系统组成。荷兰文化协作研究所所长杰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教授认为,文化是同一环境中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人的“共同心理程序”,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指南。文化是一系列观念、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伦理道德、宗教、美术、艺术、风尚习俗等,有着自身的特性和运行规律。

我国辞海中则将文化定义为:“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被广为接受的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由社会(集体)所需要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等构成的复杂整体。”

社会普遍认为文化具有三个特征:①文化是习得的,是人们后天学习获得的;②文化是共享的,是特定社会群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是由特定社会集团成员的理智行为特征所构成;③文化是规范性的,主要是通过为个体设置规范,影响诸如家庭、大众媒体的功能而发挥作用。

一国的内部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人口特征、地理位置、政治信仰、宗教信仰和伦理背景等的不同,可以将文化区分为不同的亚文化。亚文化的成员是生活在其中的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其行为、信念都会在烙有核心文化的同时,具有明显不同于群体的独特的亚文化行为模式。国际市场营销中分析东道国文化环境既包括核心文化也需要注意亚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全部遗产,即一个社会知识性和物质性知识的总和,包括从食物到衣服,从家用技术到工业技术,从礼貌方式到大众媒介,从工作节奏到习惯的掌握等要素。文化不仅存在于纽约、伦敦和莫斯科,同样也存在于纳瓦霍(美国印第安居民集团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和澳大利亚土著部落。要想成功开发国外市场,营销者必须掌握本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间的各种差异。为此应从研究文化构成要素入手。

物质文化包括技术和经济。

技术包括在物质财富创造中应用的工艺,即一个社会群体所掌握的专门技术。一种文化的技术水平反映了许多内涵,例如,在美国、日本、德国或其他技术水准较高的国家,较高的全员技术水平使他们更容易应用和学习新技术。高技术水平包括简单维修,预防性维修及对工作原理的了解掌握。在许多低技术文化中,像预防维修之类的概念往往被排斥在外。

在产业化发展阶段,物质文明程度可成为市场细分化的基准,工业品营销管理的出发点。对物质文明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细分的决定。例如,家用电器在发达国家销量很好,但在电的普及率不足1%的国家则购买者寥寥。此外,收入水平及分配结构等经济特征也会限制产品的需求。在美国电动启罐器和电动榨汁机较为普及,相反在一些不太富裕的国家,此类商品不仅买不到而且很可能被视为多余之物,因为在那些国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需用于更为必要的方面,如改善住房,购买服装和食物。

埃克森公司失败的无烟汽油销售广告

埃克森(Exxon)公司开发的Supreme无烟汽油,在全球范围内做营销时,制作了“Put a Tiger into Your Tank”的广告文,并面向全球市场播放。对这一广告,信仰佛教的一些国家的消费者反应很消极。究其原因是,这些国家把老虎当作神圣的动物,当地人对把他们供奉为神的老虎放进汽车油箱里,再把老虎放出来的广告场面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评析:不同国家由于文化的不同,对于不同动物的喜好存在较大差异性,甚至可能在某些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如果对此不加以重视,就会导致本案例的结果。

语言是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因素,最能显示文化间的差异。成功的营销者必须善于交流,为此,必须了解一种语言并具有表达能力。如果对语言措词上有所疏忽,将给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带来负面的影响。具体来说,语言文字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信息沟通。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向顾客介绍企业及产品;要了解顾客对企业或产品的意见和反映,掌握市场动态等,这一切都要求营销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顾客所熟悉的语言,否则沟通就会出现障碍,营销活动也难以达到目的。

(2)品牌、广告的翻译。翻译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在国际营销中,翻译得比较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

美国可口可乐在20世纪20年代初,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时,根据“Coca Cola”的英语发音,译成中文牌子为“蝌蚪啃蜡”,投放市场后销量极低。可口可乐公司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组织人员对产品进行更名,他们在研究了4万个汉字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发音相近、读音悦耳、寓意精妙的“可口可乐”这四个中国字,所获得的成功众所周知,也是洋名汉化的成功典范。

我国的“红豆”牌服装,没有直译为“Red Seed”而是译为“Love Seed”——“爱的种子”,这就很好地包含“红豆”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蕴,使得“红豆”牌服装在海外大受欢迎。

评析:以上一些例子说明,在国际营销中必须了解各种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忌讳、隐喻,用目标市场国顾客所能理解的语言文字来传达企业的信息、产品的信息。在海外市场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有必要制定全球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品牌名,切忌简单地把国内市场上通用的品牌名直译成英文,以至于造成对国际市场营销的负面影响。

语言除了口头表达方式之外,还有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如体态姿势、面部表情等。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非语言表达出来的意思及内容会有差异,例如,在一般情况下,点头表示“肯定”的意思,而摇头表示“否定”的意思,但在北欧左右摆头则表示“肯定”的意思。还有触摸鼻子的手势在英国表示“小心”的意思,而在意大利则表示“正在受骗”的意思。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者不仅要了解东道国的语言表达的真正含义,而且还要了解非语言沟通方式,即手势和面部表情所代表的真正含义。尤其是对那些营销工业品的企业,首要的课题就是与东道国当地的购买者或者当地政府官员进行协商谈判,这时,只有熟悉东道国的文化背景,了解当地的语言表达方式及非语言表达方式,才能圆满地进行相互交流,达到预期目的。

据说福特公司曾推出了一种“Feira”牌廉价卡车。不幸的是,该品牌在西班牙语中意味着“丑陋的老妇人”。毫无疑问,该品牌不会促进卡车在那里的销售。而一家生产肥皂的公司现在肯定希望它的广告还不曾被多少中东人所看到。该公司的所有广告都是这样一幅图画,左边是被泥土弄脏的衣服,中间是一箱该公司的肥皂,右边是被洗干净的衣服。但问题在于,这一地区的人们习惯于从右到左阅读,因而很多潜在的用户会将该广告理解为是肥皂将衣服弄脏。

评析:语言是文化中最具鲜明特色的因素,国家地域不同,语言也不同,可能导致某品牌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产生歧义,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应考虑语言的差异性,否则可能产生语言误会得不偿失。

美学往往与人类和文化紧密相联,包括艺术、民间传说、音乐、戏剧和舞蹈,以及对颜色、图案、花卉动植物等的喜爱。美学往往也会引起营销者的特别兴趣,其原因就在于它有助于解释各文化中的艺术表现手段,色彩的选择和美的标准的确定。消费者都会对神话及暗喻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不仅说明了个人及其所在的民族特色,而且也说明了同一文化内的各种关系以及产品的效用。

国际营销者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注意各地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不可把本国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和价值观念强加给目标市场国的消费者,以免造成营销障碍。

中国人喜欢荷花,它象征着纯洁,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常用荷花做产品的包装图案或商品品牌,但在日本,荷花却意味着祭奠。中国人以中秋赏菊为乐事,欧洲人却忌用菊花图案。中国人数百年来一直忌讳乌龟,日本人却认为乌龟是长寿的象征。在东方人的心目中,孔雀是美丽、吉祥的,但在法国却视它为祸鸟。

因此在国际营销中,在确定产品包装色彩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否在目标市场国代表了负面的意义,是否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审美观念。

如何在另一个国家得体地赠送礼物

日本:除非送礼者请求,否则千万不能当面打开礼物;日本人一般不会当面打开你所送的礼物。礼物包装应避免使用丝带和蝴蝶结,蝴蝶结被认为不讨喜,而丝带则因颜色不同会有不同的含义。不能送与狐狸或与獾有关的礼物,狐狸是生殖的象征而獾则隐喻狡猾之意。

欧洲:不要赠送红玫瑰和白花;不要用双数或13;也不能用纸包扎鲜花;不要送贵重礼物,以免有行贿之嫌。

阿拉伯世界:初次见面时一般不要送礼,否则有行贿之嫌;除非熟识对方,否则不要私下向对方送礼,以免形成不好印象;在公开场合应当着他人的面送礼。

拉丁美洲:除非是为了表达对主人好客的谢意,否则送礼应当是在私人交往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才能进行;送礼应在社交场合进行,而不要在工作期间。礼物应避免黑色或紫色,因为这两种颜色与天主教斋季有联系。

宗教是文化中最敏感的要素,人们绝不能低估宗教对社会价值观的作用以及这种价值观对营销的影响。宗教对于人们的习俗、生活态度、购买什么样的产品、购买方式甚至阅读什么样的报纸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若不了解宗教知识,营销者极易冒犯他人。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禁忌,需要特别注意。

法国的查纳时装公司曾将一段诗文绣在夏季时装展览会展出的裙子上,却没有考虑《古兰经》的诗文不能绣在裙子上的宗教习惯。设计师称他只考虑到美学意义,就从一本关于印度宫殿的书上选取了这一设计,而事实上他并不真正了解其含义。查纳公司当然不愿触犯其客户,只得全部销毁了这些裙子以及所拍摄的有关照片。另外,伊斯兰教在饮食上有一些禁忌。在一些特定的纪念活动期间,要求禁食,所以购物的需求也会急剧下降。

信奉基督教的国家,由于在圣诞节有互相交换礼物的风俗习惯,所以这一期间的销售额经常占到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宗教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效果的影响很大,通过一则广告的效果也可以得到证实。在亚洲,信仰佛教的人很多,佛教的影响很大,曾经有公司因在广告里印了佛像,或者招牌上的广告词有意无意地压在佛像上,引起信徒激烈抗议。企业要进入某一目标国际市场,应该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主动去适应,了解当地的教规,使自己的营销策略与当地的观念结合起来,才能打开局面。

88%的墨西哥人信奉天主教,这属于事实性知识。但是,同样重要的是墨西哥文化下的天主教徒与西班牙或意大利文化下的天主教徒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不同文化下的天主教信奉者各有特点。例如,在许多天主教国家,亡灵节是一个重要节日。在墨西哥,亡灵节也受到特别重视,许多墨西哥人称亡灵节为死人节,据说这一天亡灵会回家就餐。因此,这一天许多墨西哥人会带上亡灵喜爱的食物来到亡灵墓前,供亡灵享用。亡灵节来临之前,面包房的货架上摆满了形如尸骨与棺材的面包,糖果商出售糖制头盖骨及其他怀念亡灵的祭品。墨西哥人在祭奠亡灵时,往往要请牧师出席。尽管祈祷所用的蜡烛及关于亡灵的观点仍具有天主教特色,但祭奠亡灵的筵席却具有墨西哥基督教徒的特征。因此,墨西哥天主教徒与西班牙天主教徒对亡灵节会有不同的态度,对于了解墨西哥宗教而言,解释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一样重要。

本例整理自人民网墨西哥城2011年11月1日电《墨西哥欢度“亡灵节”》一文(记者邹志鹏),新华网转载时配有高清图:

广东电视台2011年11月3日广东早晨节目也做了相关报道,凤凰网转载了该视频,读者可在线观看:

评析:不同的宗教具有不同信仰和禁忌,而同一宗教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不同地区其特点也不尽相同,掌握这些宗教的不同特点有助于开展国际市场营销任务,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

文化价值观是支配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即人们以对他人的关系为中心形成的价值体系。价值观可划分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导的文化,弘扬人们为自己所属的集体及家族利益,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个人在进行决策时往往要考虑自己所属集团的成员,个人的意见要服从集体内的规范要求,中国、韩国及日本等国家的文化属于集体主义价值观起主导作用。

例如,韩国的消费者对任何产品进行购买决策时,大部分都顾及其周围的家庭、邻居、同事以及亲朋好友,并且这种倾向比较强烈。韩国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较注重自身的社会地位,选择与之相互匹配的品牌。例如,购买衣服、手表、馈赠礼品等产品时,不仅重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还重视陈列产品场所的享誉度。最终反映国与国之间消费者之间购买行为的差异。

美国的文化圈子由于个人主义价值观起着主导作用,个人财富和公司利润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准则,所以,个人的利害关系往往优先于集体利益目标。美国的消费者则在购买产品时,更多地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判断能力。美国的消费者在自我形象管理中,更注重实际的自我形象,也就是说,他们在购买产品时,不易被周围参照群体影响,往往以自我判断力为主进行购买决策。

因此,国际市场营销管理者在海外市场制定营销战略时,必须考虑到由文化价值观引起的不同群体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差异。

俄罗斯人曾经认为麦当劳的食品优于本国食品(价值判断),进而愿意排长队去吃麦当劳(态度)。在日本,博登公司(Borden)发现消费者认为自己的产品比竞争者的产品更好(价值观),进而用英文印刷“博登夫人”牌冰激凌和“博登”牌奶酪的包装和标签,结果消费者需求保持高涨(态度)。在法国,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在所销售的“好莱坞”牌口香糖包装上印有青少年在海边骑自行车的图案,因为该公司发现法国消费者喜欢与美国相关的东西(价值观),其结果是该口香糖销量大增(态度)。类似地,瑞士巧克力制造商知道美国人认为瑞士巧克力质量好(价值观),便在销售中突出强调自己产品的瑞士产地,进而使产品畅销。在日本,李维·斯特劳斯公司(Levi Strauss)大肆宣传它的品牌,因为它知道,日本人视Levi’s牛仔裤为名牌(价值观)而乐于购买(态度)。

本例资料整理自中国食品科技网“国外习俗”栏目,读者可在本栏目内查找更多资料:

评析:不同国家消费者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只有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和态度,企业才可能更有效地进行产品定位。

生活方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样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活动(activities)、兴趣(interests)、见解(opinions),即AIO。活动,如消费者的工作、业余消遣、休假、购物、体育、交友等活动;兴趣,如消费者对家庭、服饰的流行式样、食品、娱乐等的兴趣;见解,如消费者对社会、政治、经济、产品、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意见。在同一个文化圈,同一个社会阶层,同一个职业的人们,他们所具有的生活方式也有差异。

社会阶层指的是社会中根据某种等级排列的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随着社会阶层的不同,人们具有的经济地位、姿态以及价值观也多种多样,这种经济地位、姿态以及价值观对他们的购买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处于同一社会阶层的人们具有相似的经济地位、姿态以及价值观,因此,对产品或服务、品牌以及公众宣传媒体有着较类似的想法和看法。对于市场营销管理者来说,社会阶层无疑是一种进行市场细分的、很好的依据和提供消费者购买行为式样的有效的工具。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社会阶层的依据是不同的。在过去,社会阶层是根据人们所拥有的财富、财产状况以及社会威望来划分的。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经济状况、兴趣和态度、价值观等各不相同。这种经济状况、兴趣和态度、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购买行为的多样性。营销管理者应该识别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美国主要社会阶层的特征

上上层(不到1%)。上上层是可继承大量遗产、出身显赫的达官贵人。他们捐巨款给慈善事业,举行初次参加社交活动的舞会,拥有一处以上的住宅,送孩子就读最好的学校。这些人是珠宝、古玩、住宅及度假用品的主要市场。他们的采购和穿着常较保守,不喜欢炫耀自己。这一阶层的人,当其消费决策向下扩散时,往往作为其他阶层的参考群体,并作为其他阶层人模仿的榜样。

次上层(2%左右)。次上层由于在职业和业务方面能力非凡而拥有高薪和大量财产,他们常来自中产阶级,对社会活动和公共事业颇为积极,喜欢为自己的孩子采购一些与其地位相称的产品,诸如昂贵的住宅、学校、游艇、游泳池及汽车等。他们中有些是暴发户,他们摆阁、挥霍、浪费的消费形式是为了给低于他们这个阶层的人留下印象,这一阶层的人的志向在于被接纳为上上层。

中上层(12%)。这一阶层既无高贵的家庭出身,又无多少财产,他们关心的是“职业前途”,他们已获得了像自由职业者、独立的企业家以及公司经理等职位。他们相信教育,希望其子女成为专业工作者或是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以免落入比自己低的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善于构思,有高度的公德心。他们注重住宅,是衣服、家具及家用器具的最适宜的市场。

中间层(32%)。中间层是中等收入的白领和蓝领工人,他们居住在“城市中较好地区”,并且力图“干一些与身份相符的事”。他们通常购买时尚的产品。他们中25%的人拥有进口汽车。其中大部分人看重时尚。中间层认为有必要为他们的子女在“值得的见识”方面花较多的钱,他们要求子女接受大学教育。

劳动阶层(38%)。劳动阶层包括中等收入的蓝领工人和那些过着劳动阶层生活方式的人,而不论他们的收入多高、学校背景及职业怎样。劳动阶层主要依靠亲朋好友在经济上和道义上的援助,依靠他们介绍就业机会,购物听从他们的忠告,困难时期依靠他们的帮助。度假对于劳动阶层的人来说,指的是“待在城里”,“外出”指的是到湖边去或去车程不到两小时的地方。劳动阶层仍然保持着明显的性别分工和陈旧习惯。

次下层(9%)。次下层虽然在工作,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刚好在贫困线之上,他们干着那些无技能的劳动,工资低得可怜。次下层往往缺少教育,从而落到贫困线上。

下下层(7%)。下下层与财富不沾边,一看就知道贫穷不堪,常常失业,他们对寻找工作不感兴趣,长期依靠公众或慈善机构救济。

(菲利普·科特勒,2002)

评析:通过对美国不同阶层的了解,可以看出由于阶层的不同,人们的收入、教育、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这会导致对购买产品种类、价格、销售地点等产生不同要求,对开展营销产生一定的影响。

尽管营销往往涉及文化的各种要素,但必须记住,文化是一个整体,各种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不能被分割开的,因此必须从整体上来理解。文化的诸要素紧密缠绕在一起,不能孤立地看待,所以必须考虑文化的综合影响。一个人的最终动机和兴趣由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的方方面面决定,而不取决于某一个别的因素。虽然某些个别的文化要素对个别市场营销行为有直接影响,但是必须依据他们对营销策略的潜在或现有影响进行单独考虑。全部文化要素都会反映到基本的文化模式上来。在一个市场上,基本消费模式,即谁购买、买什么、购买次数及购买多少等行为往往受“对与错”“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等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人们进行消费或做出购买决策的基本动机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基础,这种文化基础对营销者而言显得非常重要,营销者必须首先了解文化知识。

第二节 文化的适应与变革

适应并不是要营销者抛弃原有的经营方式,完全接受当地的习俗,而是对当地习俗必须有所了解,并缩小那些可能产生误会的差异。适应的关键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东道国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避免自我参照准则在面对不同的商业习俗时产生的负面作用。一旦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就必须对变化无穷的商业习俗进行客观评估,需要分清哪些是必须遵循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

开展国际营销的公司不认真研究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就会常常在广告促销过程产生失误。例如,一家美国罐头鱼生产厂家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犯下了一个严重的广告促销错误,这个厂家在地方报纸上登了广告,广告上一位妇女穿着短裤和丈夫打高尔夫球,广告词写道:“这位女士和丈夫下午去打高尔夫球,晚上回家用罐头鱼还来得及做出一顿丰盛的晚餐。”这个广告在当地人看来,错得很离谱,因为,首先,在当地打高尔夫球,妇女从不穿短裤,而且通常不和男人一起打高尔夫球;再者,不论准备晚餐的时间多么仓促,当地妇女都不会用罐头鱼做晚餐,尤其不会用罐头鱼来做主要的一道菜。这家公司看来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一无所知,才会做出这么一个荒谬的广告。

另外,企业在进行国际营销活动时,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国家商人的经商习俗,做到入境问俗,入乡随俗,否则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如中东人和拉美人谈话时喜欢离对方很近,而在欧美国家认为保持一定距离是基本礼貌。日本是个崇尚礼仪的国家,所以日本人做客时从不空手,他们从不赠送未包装的礼物,接受者也从不在送礼者面前打开礼物。美国人性格比较直爽,与美国人进行商业谈判时一般宜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与中东地区商人做生意,在正式业务谈判之前,寒暄叙谈一番则是必要的。对待数字也要格外小心,中国及诸多东亚地区国家不大喜欢4,而在德国4是吉利数很讨喜,与“很多”发音相近。

国际营销企业只有成功地跨越各国的文化差异,并主动去适应目标市场国的文化环境,才能让自己的产品走遍天下无敌手,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据2013年8月8日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雨),2012年一部电影《泰囧》带动了中国人游泰国热。前往泰国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泰国是一个佛教文化的国家,进入寺庙要脱鞋,不可以拍照,不可以摄影,不能大声喧哗。看一些表演要排队。风情表演是绝对不允许拿相机拍照、摄影的。不太允许人们用手碰他们的头,包括给小费的时候也不要给硬币。泰国人对皇室是非常尊重的,不论在什么场合都不要去随便议论他们的皇室。在泰国街上会看到僧人,女士是不能触碰他们的,因为这样会影响他们。

另外,一些国家有见面亲吻对方的习俗,但是“外人”不一定要做;“外人”不必食用与自己饮食习惯相左的食物;也不必喝酒(因为健康、个人喜好或宗教原因)。

学习当地的习俗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有时还有积极的意义。日本人不期待外国人像他们一样鞠躬,但象征性的点头可以表示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和敏感,被认为是友好的姿态。

本资料部分内容整理自国际在线《泰国导游:中国游客寺庙内喧哗或因看不懂当地警告牌》一文:

文化变动推动了营销行为的变化,国际市场营销的努力也促进着文化的变革,当一个企业将新产品、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方式引进某一市场时,其实已有改变该市场物质文化的意图,是文化变迁的开始。个人计算机的引进改变着人们生活、工作的方式,咖啡、牛奶、面包和奶酪是西方人的主食,但是在麦当劳、雀巢等公司长期不懈地努力下,东方人的食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饭馆比比皆是的日本,经营汉堡包的快餐店脱颖而出,人们把吃麦当劳看作是一种对舶来品的享受。习惯以茶待客的中国人在“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的引诱下,也越来越经常地使用咖啡、蛋糕请客。可见营销努力对观念变化的影响。

美国人的文化一直对许多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数十年来,美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当大的变化。人们现在更加重视个人潜能的发挥与个人的满足,这主要体现在对休闲的偏爱、享乐主义、模仿导向、对安全感的需要等方面。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提供节省时间的、安全可靠和方便的服务和商品都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自觉地接受环保观念,审美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口柚木及红木家具制品到欧美市场的企业,可能就会受到环保专家的质询,因为消费者和权威人士都在关心热带雨林滥伐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这就是说,文化虽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要素,但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这带给国际市场营销企业的启示是,文化适应其实只是国际市场营销的一个策略,改变文化、推动文化变迁式的文化渗透也是国际市场营销的有效手段。而且从长期看,这才是获取利润点和竞争优势的最佳手段。

例如,Kellogg公司一直想把早餐制品介绍到习惯上不吃早餐或消费者很少喝牛奶的国家。在经过认真分析后,Kellogg公司发现,改变这些国家的消费习惯是完全可能的。于是Kellogg公司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发现在早餐的被重视程度、习惯和规范上,美国、法国、巴西存在很大的差别。于是Kellogg公司采取了不同的促销方式。在法国,Kellogg公司的商业广告向消费者强调营养;而在巴西,为了打进市场,Kellogg公司采用肥皂剧的形式做电视广告,因为巴西人喜欢模仿这类电视节目中的人物。由此获得了成功。以上例子说明,东道国文化的某一部分是可以人为改变的,亦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是可以人为改变的。这对营销公司而言则意味着市场和利润。

但是文化改变必然遭遇阻力。大多数文化都有民族中心主义倾向。也就是说,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并自觉不自觉地贬低其他文化中陌生和未知的部分。民族中心主义会导致对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劣等感或新奇感,这使文化吸收过程更为复杂。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持续的现象,但其形式随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美国与其两个邻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的关系总是十分敏感,常常因经济贸易问题发生纠纷。文化对于新思想、新技术或新产品的阻力出自多种原因。即使客观上需要革新,如果人们认识不到这种需要,没有这种要求,也仍然会遇到文化阻力。由于当地的环境条件限制,或由于本身的复杂性超过了有效运用和理解能力,新的思想会遭到拒绝。出于受到一些重要准则、习俗或信仰的限制,有些革新也可能被拒绝。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互相关联的,接受新思想必然要取代某些旧习俗。当触犯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部分,与传统相抵触时,被拒绝的可能性就更大。

当然,阻力是可以克服的。文化是动态的、变化的,当阻力慢慢被克服时,就会被人忘却,人们会逐渐认识变化的需要,理解一度十分复杂的新思想,逐步吸收新文化。一旦认识到某种需要,即使是社会机构也不能阻止接受新思想。某些思想、方法或新产品,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克服障碍。而某些思想和方法,则要通过数十年或几个世纪才会被接受。由于介绍到其他文化中的许多产品和营销计划要遇到阻力,营销策略应该根据文化被接受的程度、阻力大小或反对程度进行。营销努力与一种文化的结合方式决定了营销的成败。但是,即使失败,也会给一种文化留下烙印,通常市场营销者往往意识不到他们对东道国文化的影响力。

加州大米与日本大米的差异:民族中心主义

日本的“神米”最能说明为何风俗习惯、价值观及信仰会成为变革的阻力。

在日本神道中,米酒、米糕及其他大米制品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赏赐。在政治家看来,对一个必须进口大米的国家而言,大米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独立性。日本有一种专售大米的商店,他们出售各种产地不同的大米。其中,日本产大米被誉为是最好的。18世纪,日本有一位叫Motoori Norinaga的历史学家声称,日本产大米之所以比其他国家生产的大米优越是由于日本大米米质更好。事实上,日本产大米被誉为“神米”也代表日本国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得到政府农业社团和许多日本消费者的支持。此外,严格的进口限制也使得其他国家生产的大米难以在日本上市。

本资料整理自以下几篇文献:

第三节 社会文化环境的评价

评价社会文化环境方法大体上分两种:一种是部分评价方法;另一种是综合评价方法。部分评价方法重点分析评价各种社会文化构成要素中对营销者的决策起举足轻重作用的特定要素。这是一种从微观角度评价社会文化环境的方法。部分评价方法通过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整体分析,把社会文化环境划分为几个范畴。虽然部分评价方法不如综合评价方法那么强有力,但对社会文化圈子之间存在的许多差异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分类比较困难,并且不够现实。而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系统分类社会文化环境的框架,对宏观社会文化环境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系统、有效地分析。此外,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以社会文化的相似性作为基准,细分海外市场,制定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可称得上是有效方法之一。

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四种文化差异指数、高背景文化和低背景文化等来评价社会文化环境。

各国文化呈现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霍夫斯泰德(G. Hofstede)关于文化价值观的创新研究,对于了解文化价值观对各种商务活动及市场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有用的。通过对66个国家约9万余人的调查,霍夫斯泰德发现这些国家的文化呈现4方面的差异。企业及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多样性与这4方面的差异密切相关。霍夫斯泰德分类法已被广泛且有效地应用于国际营销领域,而其他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表明,霍夫斯泰德分类法也可用于对国家进行归类,归入一类的国家在经营和活动中会做出类似的反应。霍夫斯泰德分类包括:①强调自我倾向性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数(IDV);②强调权力倾向的权力距离指数(PDI);③强调风险倾向的不确定性回避指数或风险回避指数(UAI);④强调成就倾向性的男性化/女性化指数(MAS)。

1.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数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数(IDV)反映了人们为促进自我利益的行为取向。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较高的IDV指数)反映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强调自我或个人成就;而集体主义文化(较低的IDV指数)则反映的是一种以集体为中心的思维,一般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人主义文化下个人与集体、社会间的关系比较松散,人们注重自我及小家庭。集体主义文化下人们生来就与社会结成一种强烈的、紧密联系的组织关系,这种组织关系保证人们一生获得一种安全感并相互忠诚,例如,美国是一个很典型的个人主义国家。相对地,集体主义的倾向则认为群体或机构的利益重于个人的成就与利益,同时群体成员之间的结合很紧密,为了群体可以牺牲个人的自由,并且重视群体成员的合作以及群体的利益,亚洲很多国家(如日本)即是倾向于集体主义。对于全球营销而言,着重个人诉求的广告较适合美国的消费者,而着重群体利益的诉求则较适合亚洲的消费者。由于亚洲国家一般偏向集体主义,因此集体决策在亚洲国家的公司中较为普遍,所以委员会的决策方式较为常见。

权力距离指数(PDI)衡量人们对社会不平等的容忍度,即在一种体制中的上下级间的权力不平等状况的容忍度。在权力距离指数较高的国家,人们往往倾向于接受等级制,其会视势力、操纵力及世袭权为权力来源;另外,在权力距离指数较低的国家,人们珍视平等,并视知识和尊重为权力来源。

在具有较高权力距离指数的文化中,权力被视为赋予个人的,是借助于强制手段而非法律手段所获得的,因此更易于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较高的权力指数反映了人们对上下级差距的认同,也表明对权力拥有者享有权力的认可,较低的权力距离指数则反映的恰恰是一种相反的观点。

权力差距指数指对威权的服从关系上,社会所存在的不均衡与差异程度。在高权力差距的社会中,不同阶层间通常存在着明显的威权主义,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偏向正式化,并且在不同阶层之间维持着一定的距离,而较低阶层对于较高的阶层则往往偏向以卑屈的方式来互动。相对地,在一个低权力差距的社会中,不同阶层间存在着明显的平等主义,也就是上下成员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正式化,并且不同阶层之间维持着密切关系,而较低阶层与较高阶层之间则以平等的方式互动。

在高权力差距的国家中,部属不能顶撞长官;但在低权力差距的国家,长官可以包容部属的不同意见。在高权力差距的国家,诸如墨西哥与马来西亚(相对于诸如丹麦和以色列这种低权力差距的国家),国际市场营销人员尤其应正确地了解客户与商业伙伴的阶级和地位。在高权力差距的国家,若是不能掌握不同阶层和地位间所存在的从属关系,就会表现出被认为不适当的言行。

不确定性回避指数(UAI)反映了社会成员对模棱两可或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不确定性回避指数较高的文化往往难以忍受不确定性,因而对新思想或新行为持怀疑态度。其社会成员往往显得较为忧虑、紧张,并且较为关注安全感和行为的规范性。以求减少不确定性。因此这种文化下人们会教条式地拘泥于过去的行为规范,不利于产生一些根本性的革新想法,但却可以培养人们精细、守时的特质,往往崇拜高层次的权威,善于将别人的创意付诸实施,使之在现实生活中生效,并以此来回避风险。

相反,不确定性回避指数较低的则相对显得更沉静些,也更矜持,随遇而安、怠惰、喜静不喜动、懒散一些,易于接受反常规的思想和不同的观点,并且乐于冒险。其文化能容忍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形形色色的主意,因而有利于产生一些根本性的革新想法,但却不善于将这些想法付诸实施。因此具有较低不确定性回避指数的社会倾向于用实证的方式去理解事物、获得知识,而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回避指数的社会则以“绝对真理”去理解事物、获得知识。

4.男性化/女性化指数

男性化指数(masculinity,MAS)是指两性社会性别角色差异明显,男人应表现得自信、坚强、注重物质成就,女人应表现得谦逊、温柔、关注生活质量。而与此相对立的则是女性化倾向。

高男性化指数文化的社会显示该国对于性别差异的敏感度很高。在这些国家中,男性占据了社会及权力结构的主体地位,而女性则在男性的控制之下。社会竞争意识强烈,成功的尺度就是财富功名,社会鼓励、赞赏工作狂,人们崇尚用一决雌雄的方式来解决组织中的冲突问题,其文化强调公平、竞争,注重工作绩效,在男女分工明确的社会里,男性往往起着支配作用,显得富有自信,而女性则起着配角的作用。

低男性化指数文化的社会显示出这些国家对于性别差异的认同度不高,没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身处这种文化中的女性常常可以在各个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在这样文化中生活质量的概念更为人们看中,人们一般乐于采取和解的、谈判的方式去解决组织中的冲突问题,其文化强调平等、团结,人们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占有,而是心灵的沟通,信奉的是“人生是短暂的,应当慢慢地、细细地品尝”,对生活的看法则是“工作是为了生活”。

非常有趣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强调人际交往的女性化社会里,支付小费似乎不太流行,而在强调成就和经济关系的男性化社会里支付小费则要流行得多。

5.四种指数的现实意义

霍夫斯泰德所定义的具体文化价值观与行为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关系。在价值维度方面指数相近的社会往往倾向于具有类似的行为(参见表3.1)。

表3.1 若干国家或地区霍夫斯泰德指数

例如,权力距离直接与社会性的或象征性的标记形象相关,文化权力距离越大,那么反映社会阶层地位或无党派地位的形象就越有感染力。从事涉外人事管理时,如果忽视对文化价值观的仔细评价,那么这些国家间的文化价值观差异就会引起文化误解。墨西哥是权力距离指数较大、个人主义价值观较弱、不确定性回避指数较高、男性化程度又较强的国家,因此,在美国通行的管理措施在墨西哥则会遇到麻烦。墨西哥一家钢铁企业的美方经理开展了一场仿效美国企业的申诉运动。由于并未收到任何申诉,这位美国经理误以为企业毫无问题,直到整个企业罢工停产经理方才清醒。像墨西哥那样权力距离指数较大的国家,工人们出于尊重权威,不会直接向管理人员陈述意见,这样厂方当然也不可能收集到申诉意见了。

相反,强大的工会(表现为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数,也即工会组织力量强大)则会使工人们接受罢工的提议。土耳其跟墨西哥一样,呈现较高的权力距离指数值和较低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数值,因此土耳其人的行为方式类似于墨西哥人的行为方式。

二、高背景文化和低背景文化

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提出高背景文化的概念作为理解不同文化的取向的一种方式。在低背景文化(low-context culture)中,信息的表达比较直接明确,语言是沟通中大部分信息的载体。高背景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中,一条信息的语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比以低背景文化要少,而大部分的信息隐含在沟通接触的过程中,涉及参与沟通人员的背景、所属社团及其基本价值观。你是谁,即你在社会中的价值及位置,在日本和阿拉伯国家这样的高背景文化中至关重要。在这些国家,银行贷出一笔款项的依据与其说是那些形式上的财务报表,不如说是看借款人是谁。在一个低背景文化国家中,交易的达成对参与者的性格、背景以及价值等信息考虑得很少,相反更多地依赖于贷款申请中的陈述和数字。低背景文化的例子有美国以及更为明显的在瑞士的德国人。

总的说来,高背景文化与法律文件打交道的机会要少得多,不像美国这样的低背景文化将其视为根本。高背景文化中,一个人说的话就是其信誉保证。在这样一种将承诺和信任看得极重要的文化中,也没有太多必要去预测意外事件的发生和提供外部法律制裁。共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这些文化中代替了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法律制裁,以及似乎永远不得要领的冗长、拖沓的谈判的重要性。对于一个来自高背景文化的人来说,进行谈判的目的有一部分是为了结识潜在的合作者。

例如,坚持进行公开招标可能会使低背景文化中的情况反而相对变得复杂。如果是在高背景文化中,工程会直接交给某个干得最好,且能够信任和控制的人去做。而在低背景文化中,人们把每一项要求都弄得如此精细,以致建筑承包商是在法律制裁威胁的驱使下去做好工程。尽管从国家的总体倾向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高背景或低背景的,但其中必然也会有一些例外。这些例外往往出现在亚文化群体中。比如美国是低背景文化国家,却存在高背景模式运作的亚文化群体。美国高背景模式运作的亚文化群体是黑手党,这种进口自意大利西西里的高背景文化群体,依赖语言、仪式与周围环境的隔离和强烈的与众不同的身份感而得以维持。再强调公民间由财富或权力引起的层级差异,而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地位、机会的平等。

讨论许多知名跨国企业在“贿赂门”事件中频频曝光,是企业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伦理道德、宗教、美术、艺术、风尚习俗等。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社会的民族特征、风俗习惯、语言、意识、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水平、社会结构、家庭制度的总和。

不同国家营销环境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社会文化环境是国际营销实践中最富有挑战意义的环境要素。

作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企业,不仅要熟悉目标的现有社会文化,还必须为将来有可能出现的文化转变做好准备。

文化  文化适应  文化变革  四种文化差异指数  高背景文化  低背景文化

[1]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2] 金正昆.商务礼品的礼仪[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8.

1.对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来说,决定其市场潜力的第一个指标是(  )。

  A.人口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总量    D.收入

2.在跨文化分析中,低背景文化是指(  )。

  A.信息表达比较直接              B.语言只表达部分信息  

  C.信息表达不明确               D.主要依靠背景信息

3.属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是(  )。

  A.人口状况     B.风俗习惯       C.国际关系   D.国际争端

4.在国外的华侨中流行一种说法,认为龙分吉龙和凶龙两种。吉龙生五爪,生三爪、四爪的是凶龙。这就要求我国龙形图案地毯生产商要对进口国(  )因素要了如指掌。

  A.经济环境     B.技术环境       C.政治法律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5.我国熊猫电子集团以熊猫作为商品的商标在很多国家都受到欢迎,但是在伊斯兰国家却销售不佳,这是由于(  )因素造成的。

  A.民族亚文化    B.宗教亚文化      C.地理亚文化  D.语言亚文化

1.(  )等属于国际市场文化环境分析的内容。

  A.社会组织     B.物质文化       C.语言

  D.国际关系     E.教育

2.价值观是人们评价事物的标准,国际营销人员分析价值观念时要注意分析(  )等。

  A.财富观念     B.时间观念       C.血缘关系

  D.风险意识     E.习俗

3.企业在分析进入的国家和地区时,首先要分析其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包括(  )等。

  A.人口       B.收入         C.自然资源

  D.经济发展水平   E.社会组织

4.四种文化差异指数包括(  )。

  A.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数  B.权力距离指数 C.城市化指数

  D.不确定性回避指数              E.男性化/女性化指数

5.下列哪些国家属于高背景文化国家。(  )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阿拉伯      E.中国

1.简述文化的含义及特点。

2.文化包含哪些因素?对国际营销产生什么影响?

3.霍夫斯泰德的高低背景文化是什么?

4.四种文化差异指数分别是哪些?

通用食品公司曾耗资数百万美元,竭力向日本消费者兜售有包装的蛋糕糊。等到该公司发现只有30%的日本家庭有烤箱的事实时,公司的营销计划已实施大半,陷于骑虎难下的境地。克蕾丝牙膏在墨西哥使用美国式的广告进行推销,一开始就败下阵来。因为墨西哥人不相信或者根本不考虑预防龋齿的好处,哪怕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广告宣传对他们也毫无吸引力。

豪马公司的贺卡设计精美,并配之以柔情蜜意的贺辞,历年来风行世界各国。但豪马公司的贺卡在最为浪漫的国度——法国却难以打开局面,原因很简单,浪漫的法国人不喜欢贺卡上印有现成的贺辞,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在卡片上写自己的心里话。

通用食品公司的唐牌(TANG)饮料一开始便在法国遭到失败。唐牌饮料是早餐橘子汁的替代产品,在美国市场,通用食品公司经过大肆促销后,唐牌饮料占领了相当部分的原来橘子汁占领的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通用食品公司未考虑到:法国人很少喝橘子汁。作为橘子汁的替代产品,唐牌饮料在法国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

凯洛格公司的泡波果馅饼(POP-TARTS)曾在英国失利。因为在英国拥有烤面包电炉的家庭比美国要少得多,而且英国人觉得这种馅饼过于甜腻,不合他们的口味。

有的企业在国外营销失败后,针对当地的营销环境重新设计产品或通过改变广告策略来达到促销目的,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荷兰飞利浦公司发现日本人的厨房比较狭小,便缩小了咖啡壶的尺寸来打开市场,同时该公司发现日本人的手比西方人的手要小,于是缩小了剃须刀的尺寸,经过这些改进,该公司才开始在日本赢利。

可口可乐公司曾试图将两升的大瓶可口可乐打入西班牙市场,但是销量甚小,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总部派员调查后认为,大瓶可口可乐滞销是因为在西班牙很少有人用大容量的冰箱。于是停止了销售大瓶可口可乐的计划,改为在西班牙境内售小瓶可口可乐,结果大获成功。

麦当劳公司打入日本市场时进行促销,设计了“小白脸麦当劳”(RONNIE MC DONALD)的滑稽形象进行广告,结果失败。原因是在日本白脸意味着死亡。于是改为采用其在中国香港促销时用的“麦当劳叔叔”的广告形象,结果当年该公司的营业额翻了4倍。

本例整理自2009年第7期《企业文明》中《入境先问俗——跨国经营的风险识别与防范》一文,作者任真,新浪财经曾转载本文:

问题:从上述案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在本书部分内容刊出后,应读者要求,我们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决定将全书刊载出来。故未能按照原书顺序排列章节,还望谅解。

  新浪网独家连载《新媒体征战》一书,此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下为该书第三章《创业的痛》。

  麦戈文为CCW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还有IDG先进的市场运作经验。1980年的《

计算机世界》成了中国第一家主要收入缘于广告而并非缘于发行的报纸,而一批充满敬业精神的员工在初创时期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与创造活力,更是将这个中国国内第一家中美合资经营的报纸推向市场成功的核心动力。尽管如此,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阵痛。第一任总编辑与社长(总经理)之间的抵牾,与其说是一种性格上的冲突,还不如说这是发生在“计划经济习惯”到“市场经济思维方式”过程所特有,常见的,直到今天甚至明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痛楚……而CCW此后的实践证明,或许,公司化的体制与市场竞争,不失为防止这种内部“战争”的一剂“良药”……

  1张昌平与贫嘴张大民

  “抢”一片球场建一个“家”

  1980年,电子情报所所长、CCW董事长张昌平虽然在谈判桌上表现得十分强硬,但在情报所内部,他却是一个十足的开放派。虽然部领导对这项合作十分支持,但来自所内外的阻力还是有一些的。

  首先,将当时颇受欢迎的《国外电子技术》停掉,遭致了一些非议。那时情报所的全部收入,包括行政拨款和各种出版物的发行收入,每年不足100万人民币,而《国外电子技术》那时候每年也能带来数万元收入。还有人意味深长地指出:同美国人合作办报,这和情报研究的主业并无瓜葛,是不是不务正业?刊登国内有关计算机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是否会导致泄密?”;“这算不算搞资本主义?”还有人私下联想,“这不成了当年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那个‘中美合作所’吗?政治上风险太大,不定哪天政策变了,必有吃不完的苦头!”

  虽然协议注明合资公司的房产应由电子情报所提供,但情报所其实并无真正意义的房产。当时四机部情报所和四机部雷达局共同使用一幢简陋的二层办公楼。张昌平打起楼前那片球场的主意。当时球场属雷达局辖地,但张昌平横下一条心,无论如何也要将球场“抢”过来!

  张当时迫切的心情很像后来曾风靡北京四合院的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张大民无奈地瞄准了自家大院老槐树下那片空地那样的心情。不同的是,张大民最终为自己、自己的媳妇和他们未来的孩子搭起了一个窝棚,而张昌平找寻的却是情报所和IDG共同的“孩子”──中文《计算机世界》报的“栖身之所”。

  张找到已升任四机部副部长的原雷达局局长欧阳文。欧阳文对张昌平的提议很重视,他特意召开一个办公会,说服雷达局将球场“让”给了情报所。张昌平不由分说地带领员工在这里“大动铁锨”,盖了一幢150平米的美国式平房,CCW自此总算有了自己的“家”。

  一年后,当张昌平应邀访美时,在波士顿IDG总部麦戈文的办公室里意外发现了自己与麦戈文的合影。在这张被放大的黑白照片上,张昌平和麦戈文正兴冲冲地拿着铁锨,从雷达局的球场上扬起第一铲土,为CCW奠基……

  不过,到了2000年,经多方寻找,即使在中方的挡案库里也始终未能再找到这张照片。“我也未见过,仅见过一张麦戈文与众人在新建办公室前的合影。”熊晓鸽表示。

  1980年10月28日,中美合资的中国版《计算机世界》报创刊号呱呱坠地。这是一份8开20版的报纸,其版面之多当时就堪称全国报纸之冠。这份标价1角6分的报纸1980年度只出了2期,1981年度才改为半月刊,全年订价3块8毛4分钱。b

  头版刊登了四机部副部长刘寅、国家计算机总局副局长郭平欣、美国IEEE计算机协会主席冯泽云、IDG所属美国、英国、西德、巴西和澳大利亚《计算机世界》总经理或主编分别写来的贺信;第二版介绍了我国计算机工业发展的现状、相关的政策、方针以及国内IT业的一些简讯,其余内容大多为由美国版《计算机世界》所提供,介绍国外IT技术以及发展趋势的文章,包括小型机的评测报告等等。(配图片)

  而刊载于13版,由《计算机世界》报记者尚木撰写的“计算机闯入‘红学’研究领域”一文,描述了当年6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华裔《红楼梦》研究专家陈炳藻先生,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研究,从而得出《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皆为曹雪芹一人所作的独特结论,此前,红学界一直认为《红楼梦》前80回由曹雪芹撰写,后40回为高锷续作。这个通过计算机技术所得出的新颖结论立刻受到了国内外其他红学专家的严重质疑。此文妙趣横生,由于涉及到脍炙人口的《红楼梦》,又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引出了颇受争议的结论,十分引人瞩目。

  尚木其实是三个人,他们是《计算机世界》当时的三位编辑杨坤棠、汤宝兴和金长琴。1980年9月,三人踏着夜色采访了国内著名的红学专家曹开墉,在那间挤满了书的小小书房内,这位红学专家对新兴的计算机技术表现出了一种惊喜而向往的心情,但对美籍华裔陈炳藻先生通过计算机所得出的观点,却持坚决的反对态度。

  这篇文章由杨坤棠执笔。早在《国外电子技术》编辑部,杨坤棠便以文笔流畅优美而著称。这是《计算机世界》报所刊载的第一篇采访文章,也是《计算机世界》在创刊后将近8年的时间内所刊载的唯一一篇采访文章。

  最初,《计算机世界》的编辑人员全部来自《国外电子技术》等编辑部,第一任主编李超云认为,当时《计算机世界》报无需设立记者的职位,也不主张编辑们自己去采写文章。80年代的《计算机世界》报更像一份杂志。

  创刊号的广告由美国王安公司、曼哈顿公司、控制数据公司、凯尔康公司和环球集成技术公司等提供,皆由美国IDG联系推荐而来,其中,北京市半导体器件二厂和四机部电子仪器厂为率先看中《计算机世界》的国内厂家,他们分别在创刊号的第13和第15版刊登了半个版的广告。

  当时中国的黑白电视尚未普及,但《计算机世界》报通过中央电视台所做的贴片广告,效果却意外的好。新鲜出炉,中美合资的《计算机世界》报,深受国内IT业界,特别是深受中高层产业界知识分子的欢迎。首刊刚刚推出,1980年年末,《计算机世界》报最初的订数便达到了18000份。

  2001年,整整20年过去了,国内IT业界的第一位院士,80余岁的张效祥先生家里仍旧保存着当年《计算机世界》报的创刊号。王选院士在60、70年代,只看英文原版的专业媒体,但自从《计算机世界》创刊后,整整20年,他称自己每一期都要认真地翻看,以前只看产业发展的技术趋势,后来还要看管理理念,《计算机世界》已成为王选院士职业生涯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伴侣。

  Compaq公司大中国区的现任总裁俞新昌,1983年时为中国HP公司的首任总经理,他当年看到中文《计算机世界》时的感受是“倍感亲切!”。俞新昌早年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求学时,便是英文版《计算机世界》的忠实读者,最近的20年,他又变成了中文版《计算机世界》的忠实读者。

  《计算机世界》初创时,倪光南院士还在国外,他最初成为《计算机世界》的读者是从1985开始,当他在联想的前身,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担任总工程师期间。联想、长城等国内IT公司,自诞生之初,便自始至终与《计算机世界》关系密切。

  20年后回首往事,无论82岁的郭平欣还是74岁的张昌平皆不约而同地承认,当年,若非麦戈文执著而热情地推动,有关出版中文《计算机世界》的构想,随时有可能夭折在襁褓之中。麦戈文的执著并非仅仅缘于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很大程度上还缘于其建立全球性联网公司的庞大梦想。

  3、1980年,谁敢从“事业”投奔企业

  最早“下海”者的“考虑”

  在情报所当时出版的《电子世界》、《电子科学技术》、《国外电子技术》和《电子学报》这几个刊物中,麦戈文最看好《电子世界》。一方面也沾着“世界”,看着有缘。另一方面,当初《电子世界》发展得最好,发行量已达70多万份,影响力最大。

  但是,《电子学报》和《电子科学技术》皆系“文革”前由中国电子学会创办的刊物,文革中,电子学会的刊物被迫停办。“文革”后,电子学会委托情报所恢复办刊。1980年,四机部决定将《电子学报》、《电子科学技术》成建制地划归电子学会管理。这意味着仅仅《国外电子技术》仍旧归属由情报所管理。

  有人主张将《国外电子技术》停掉,专心致志创办《计算机世界》,他们向张昌平建议:“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但这种声音立刻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认为停掉当时发行量已近3万份的《国外电子技术》,“实在太不值得。”但张昌平最终毅然决然下了决心,停掉了《国外电子技术》。

  他不仅从《国外电子技术》,而且还从别的部门抽调了一批情报所最好的业务骨干,用以支持刚刚创立的《计算机世界》报。

  根据汤宝兴的回忆,虽然张昌平很支持《计算机世界》报,但情报所的业务骨干们却各有所思。在1980年,去《计算机世界》报实质意味着一种风险。当时还没有“下海”一说,也没有人曾见识“下海”的好处,但很多人却首先本能地意识到了其中风险。

  此前30年,大家一直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住房虽说不上好,但起码有国家“养”着,旱涝保收,不必个人操心。《计算机世界》报虽然拥有近13万美金的启动货币,和一座“抢”建的平房,却前途未卜。有人认识到,与情报所完全“断奶”,一旦管理不力、经营不善,报社员工随时有可能面临失业危险。

  1980年,当时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大约为1:1.5,这13万美元投资仅仅意味着不足20万人民币,即使在当时,这个数字事实上也并非一笔非常丰厚的投入。

  几乎在相同的年代,中国诞生了另一家中美合资经营的杂志《医药技术论坛》。大约3年以后,这份杂志在投资被耗尽的前提下,逐渐消亡了。

  汤宝兴他们那时候认为:“选择《计算机世界》,便意味着自动扔掉了自己的铁饭碗。”但所领导后来也指出,其实,当时所里依旧给予这些员工以事业单位编制,各种待遇与所里其他员工完全一样,被派往CCW的员工实际并无风险。

  当时北京已成立了屈指可数的几家合资企业,譬如,与欧洲人共同创办专事生产航空食品的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等等。并且,也有传说,因那里大多有着高薪的外籍员工,所以中方员工的工资水平也获得了相应提升,比国内其他国营单位员工的工资明显高出了一截。但谈判中,中美双方已确定,《计算机世界》将全部交于中方经营。这意味着该公司将不存在高薪的美籍员工。中方人员以后的待遇是否会像别的合资企业那样获得提升,这件事谁心里都“没谱”。

  “我们虽然多番表示,绝不会让自己的员工失业,但许多人心中还是有些顾忌。”段学理后来回忆说。

  根据汤宝兴的回忆,以陈明琨、李超云、杨坤棠等人为代表,当时在所里行政级别比较低,但业务能力也很强的另一些业务骨干是横下一颗心投奔《计算机世界》报的。“大家憋着一股劲,希望在这里闯出一番新天地。我们当时的首要目标,便是赶超当年发行量逾70万份,风头很健的《电子世界》。”

  从1959年至1980年,20多年间,情报所的所级干部多由参加过抗日战争或者抗美援朝战争的转业军人担任,继季刚之后,张昌平也是少数毕业于著名高等学府,知识分子型的情报所所长,但他也拥有曾经在解放前浙江大学的前身之江大学从事过革命的地下工作,这样的“红色”资历。

  当年从情报所投身《计算机世界》报的业务骨干,多为50至60年代毕业于高校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拥有较高程度的中文和外文水平,业务能力很强,个性也比较强。在80年代以前那些年的政治气候中,这些人一般皆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中被勒令改造的臭老九,很少能够有人被重点栽培,成为国家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1958年‘反右’,部里当‘右派’的比例一般是5%,单单情报所,那时候当‘右派’的比例高达10%。”段学理回忆说。

  汤宝兴说:“像我们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在情报所看不到多少升迁的希望。其实很多人心里常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我们也知道去《计算机世界》会有风险,但对于像我们这样懂外语、懂技术又懂编辑的业务骨干而言,这或许也意味着一种机会。大家嘴上不说,但心里其实全都跟他们较着一股劲。再苦、再累,我们也要干出一翻事业来。”

  被停刊的《国外电子技术》共计20多位员工,编辑室副组长李超云及组员杨坤棠、汤宝兴、金长琴和贺静华5人被派往《计算机世界》,其他人被分散安插到了所里别的研究室。后来,所里又陆续从其他部门抽调了陈明琨、赵春燕、杜海萍、刘雅英等人。他们当中最年长的是年已48岁的李超云、陈明琨,最年轻的则是20出头的王桐芬、李晴山和徐晓山等人。

  4第一任广告部主任的风度

  美国IDG跨越大洋,为中文《计算机世界》送来了最初的广告。当时,其内部设有国际市场服务部IMS(International Market Service),部门经理名叫戴安娜。她拥有一头夺目的金色秀发。戴安娜送来的广告为初创的《计算机世界》解决了燃眉之急,带来的客户包括当时著名的王安电脑公司、CDC公司和阿波罗公司等等,不少公司如今早已告别“人世”。不久,IDG认为中文《计算机世界》的运营已步入正轨。戴安娜便不再赠广告。这个金发女郎转过身去支援IDG别的“国际弟兄”了。

  54岁的张昌平安排金长琴成为《计算机世界》报第一任广告部主任。在《国外电子技术》的编辑中,金长琴是唯一改行专职“拉广告”的。那时候,国内还没有“广告人”这个词汇,但不久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广告,这是电影演员陈肖依与她的新婚丈夫为华润洗发水所拍摄的广告。

  金长琴感到受重视并且光荣。“说明领导相信我,同事也愿意支持我。”王桐芬20出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来自情报所另一个研究室。她是金主任唯一的手下。

  1980年秋,第一次出门“拉广告”的金长琴48岁,在比她年轻10多岁的汤宝兴等人眼中,她“性格开朗外向,漂亮而且有风度。”金长琴生长于上海,20多年前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俄文系。不久前,她刚刚结束了为期半年的英语口语培训。这个训练是情报所自己组织的。

  金长琴来到北京饭店。她直接进入饭店办公室,抄写与IT有关公司的联系人、首席代表姓名及电话。金长琴依据的通行证是“我很真诚”。那时候,敢于上门到涉外饭店做推销,气质不俗又懂英语的女性在北京几乎没有,从北京饭店直到建国饭店、友谊宾馆、燕京饭店、民族饭店以及后来的昆仑饭店、香格里拉,金长琴畅通无阻。

  金长琴在北京饭店了解到IBM中国代表处有一位懂华语的美国人。从饭店办公室打电话预约,对方却不在。

  “你上来吧!”电话中传来邀请。金长琴很犹豫,“我报了自己名字,又报了《计算机世界》,我想我必须上去,否则,以后我就完了……”那时金长琴的英语口语能力有限,囿于电话中简单的自我介绍与几句短语。

  好在对方是一位日本人,英语对他也是第三国语言,俩人攀谈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用英语和外国人聊天……”“谈下来了!”金长琴自此有了信心。

  金长琴胆子越来越大,常常不打电话便径直“闯入”国外IT公司的驻京代表处,“你们好,我来自《计算机世界》报社……”金长琴扬手展示手中报纸,用英文自我介绍,虽然当时大家并不知道这张报纸,金长琴却从未遇过闭门羹,“一次也没有!”她往往很快能达到目的,与人家首席代表聊上天。

  国际IT公司的广告计划往往在每个财政年度的年初便已制订,所以金长琴有时候需要和人家聊上好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为《计算机世界》聊回广告。金长琴与其潜在客户聊天的内容是这样的:一般IT公司的首席代表都非常渴望了解别的IT公司,尤其竞争对手的最新举动,还包括一些市场方面的数据等等资讯信息。“您能帮我找到复印机市场的几个数据吗?”美国施乐公司的首席代表打电话找金长琴,描述了他的需要。“请半个小时后到我的门口,我会把复印好的资料带给您。”平常很注意浏览《计算机世界》的金长琴记得不久前刚从报上看到过对方想要的数字……在大家心目中,倚靠《计算机世界》报和IDG的金长琴成了一位热心的消息灵通人士。

  1980年底,金长琴为《计算机世界》所争取的第一笔业务是国内的一家IT厂商给的,那是在河南郑州的一个IT展会上。但如今金长琴已经记不住这家IT工厂的名字,也记不住登载这个广告的确切日期了。20年来,当初国内的那些IT工厂,现在已经全部改朝换代面目全非无一例外。

  1981年9月,金长琴从跟踪了近一年的美国宝莱公司“获得了《计算机世界》第一笔最大的订单,一共6个整版的广告,每月一版”……多年后,这家IT公司遭到了美国Unisys公司购并。

  金长琴所接触的第一家广告公司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日本电通。她“闯”入东芝,“我看你很诚恳,但我们不直接投放广告。”日方首席代表将东芝与电通、与另一家北京本地的广告公司所接触的全部细节详细地做了介绍。他还推荐金长琴去找同样刚刚“登陆”北京的富士通。

  “大家有好的线索都会告诉我。”金长琴人缘很好。“我做广告有个特点,我认为大家是平等的。我是赚你的钱,但你的回报将是千百倍的。”“我很自重,很看得起我自己:我是中国人,我不会因为你给生意做,就对你低声下气。”《计算机世界》虽然初创,“但我们的广告不能杀价,也不给回扣。因为必须对所有的IT厂商公平。”

  大家熟了,有一次,美国CDC公司的首席代表问:“你这么卖力的工作,一定拿了很多分成吧?”

  “我没拿过一分钱回扣。”金长琴用英语回答“国家富了,我就好了。”虽然工作上很有“闯”劲,但在思想上,金长琴还是宁愿相信她多年所相信的那些大道理。从此,这个金发碧眼的洋老头儿对《计算机世界》“特别尊重”。

  1981年,报社购置了一部法国原装旧的标致车,“花了不到2万元人民币”。一位法国使馆的外交官,奉调回国前委托旧货市场完成了这笔交易。这部车可以坐6至7人,除供报社领导使用之外,每天忙着发行、印刷等业务。

  汤宝兴后来奉命替报社选购了一辆日本原装的铃木牌150型摩托车,“花了大约1万元人民币”。负责出版业务,同时兼任报社美工的李桐光经常神气地驾驶这辆摩托车穿行于北京街头。那个年代,在北京能骑上这样一辆摩托车,是一件令路人艳羡的事情。

  金长琴偶尔搭乘报社旧的标致车出去联系广告业务。更多的时候,金长琴会将主要供出版部使用的铃木牌摩托车抓过来“公干”。跨在由李桐光所驾驶的那辆铃木牌摩托车的后座上,“金长琴显得特别年轻富于神采”。从北京西郊的鲁谷出发,一路风驰电掣,行程近30公里,穿过长安街。往往在离北京饭店还差100米的距离,金长琴会叮嘱李桐光停车,自己从“摩的”上走下来,掏出随身携带的小镜子,擦干净满脸的尘土,整整头发,理理衣服,装着刚刚从出租车上走下来的样子,《计算机世界》报第一任广告部主任金长琴步入北京饭店,去拜访她的客户。

  作为广告部主任,金长琴的任期从1980年直到1987年55岁那年退休。1987年至1989年,金长琴被“反聘”了两年。“当《计算机世界》日子刚刚好过,工资刚刚涨上去”,金长琴却不愿再干,彻底退了休。贺静华从1987直到1995年,成为《计算机世界》第二任广告部主任,她的丈夫许金寿从1985年担任电子情报所所长,又从1988年继张昌平之后,成为CCW的第二任董事长,直到1993年。

  贺、许两伉俪是CCW 21年历史中的一个特例。这家媒体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员工中有婚姻关系或者恋爱关系的,其中一方必须调离CCW。贺静华早年被派往《计算机世界》时,许金寿还没有进入情报所所级领导班子,不过只是一位普通的业务骨干。尽管如此,1990年,这件事还是曾在情报所员工中引起了一些“麻烦”……

  5美国消息进入的渠道

  早年,在CCW,汤宝兴和贺静华是英语口语翻译能力最强的两个人。汤宝兴毕业于上海外贸学院英语系。贺静华早年毕业于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学的是科技专业,被段学理派往对外贸易大学参加了3年英语专业的进修。1989年,从情报所被调往《计算机世界》,毕业于南开大学英语系的李良玉也曾为部领导做过英语翻译。1994年比尔盖茨访华,李良玉流利的英语和尖锐的提问,给予当时微软中国区总裁杜家滨深刻的印象。“在《计算机世界》,我最欣赏和敬佩的记者就是李良玉。”2000年7月,已改任C isco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的杜家滨说。

  当IDG与情报所谈判,以及后来麦戈文访华,凡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一般由汤宝兴充当翻译。贺静华的任务主要是陪同麦戈文及麦太太、儿女等家人游山玩水。

  根据赵春燕的回忆,最早,IDG会将最新的美国《计算机世界》通过航空邮件邮寄到CCW,这个周期约为半个月,翻译出来发表在中文《计算机世界》报上,周期一般会比美国迟滞1个月。来自IDG渠道的信息约占中文《计算机世界》50%的信息量;另外30%国外的信息,来自情报所的英文杂志《电子学》、《计算机》等等,赵春燕他们会定期去资料库浏览,然后编译成中文发表。王人杰当时受陈明琨的委托,也帮助从德文资料中编译过一些文章投稿。“是编译,而非纯粹的转载,所以就没有涉及版权的问题。”赵春燕辩解。

  另外20%的内容来自国内。当时政府刚刚召开了计算机方面的748会议,中国不少厂商也在生产DGS100系列,PDP系列等小型机,“运算速度倒也不算快”。这当中包括前电子部15所和华南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还有南京734厂当时做的针式打印机,天津红星厂的打印机,北京电子计算机1厂的模拟机、2厂、3厂的小型机和微型机等等,这些信息都是赵春燕他们所关注的范畴。现在北京市政府信息办的华平澜主任当时就在北京一家基层的电子计算机工厂,与赵春燕他们有过接触。

  那时候《计算机世界》的定位是“拥有大学一年级以上知识水平的人。”目标是“在中国,凡是有计算机厂房的地方就有《计算机世界》”。后来这句话又被发展成“凡是有计算机公司的地方就有《计算机世界》。”这个理想大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便由陈明琨他们亲手变成了现实。只不过到了90年代末期,有计算机公司的地方不仅有《计算机世界》,还有了它的一大堆竞争对手。

  赵春燕后来成了CCW副总经理、《计算机世界》副总编辑,直到1995年年底退休。

  根据汤宝兴的回忆,CCW与IDG利用航空邮件交换信息的方法后来很快被电传技术所取代。1981至1983年,中方传给美方的信息一周一次,由汤宝兴和贺静华轮流去到北京西单的电报大楼,自己在电传机上敲字,偶尔要敲一个多小时,一般半小时足够。美方传过来的信息量更大,周期也更密集,前电子部对外接待司被说服代表《计算机世界》接受IDG从美国传来的IT信息。电传时间一般选在北京的夜晚,对方则在白昼的工作时间。那时候,来自IDG的消息常常整夜整夜地占用部领导的电传机,“最长的纸带长达10多米”。

  1983年,CCW掏钱购买了自己的电传设备,也包了中国电信的电传专线,每月约需数百元人民币。

  1987年,CCW购置了传真设备。但国际长途当时还必须经过电信总局的总机转接。

  1994年,CCW包了中国电信的ChinaPAC专线,再往后,渐渐地又有了国际直拨电话IDD。

  1996年,CCW与IDG开始利用Internet交换信息。只需输入一定的密码,已升任《计算机世界》报副总编辑的李良玉及其下属,由报社国际部主任文玲菲所带领,负责该报国际新闻的编辑们,均可通过Internet,到IDG的国际新闻库中去自由选择报社所需要的IT资讯。

  自从Internet出现,CCW与IDG的联系虽然便捷了许多。然而,与此同时,不仅国内那些已经获得IDG或ZD品牌授权的IT报刊可以通过Internet到美国了解最新、最先进的IT资讯,而且,那些并未获得IDG或ZD任何著名国际品牌授权的IT报刊,大众报刊IT版,也获得了与CCW同样便捷、开放和平等的渠道,可以随时了解国际IT市场最前沿的市场与技术资料。

  Internet革命性地填补了中美两国人民在占用国际资讯方面的深沟巨壑。也使IDG带来的,《计算机世界》等等CCW的系列出版物所获得的有关国际IT资讯信息的渠道逐渐变得平淡无奇,不再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

  金长琴虽然能干,但当时《计算机世界》不高的名气和IT市场的现实,远不能为CCW创造当年投资当年便赢利,营业额连年翻番的业绩。“陈明琨想了许多办法。”王人杰回忆说。那时候社会上刚掀起学英语热,邓丽君热、李谷一热、《军港的夜晚》热等等流行歌曲热,CCW购置了录音机,用来代客翻录英语或音乐磁带,再适当收费,“对所里员工适当有个优惠”。

  CCW还帮助一些国外的公司、或外国政府的驻京机构翻译商务资料。“根本就不是报社应当做的事,但那时候《计算机世界》也做了,什么事都干过,陈明琨非常艰难。”王人杰说。一家东德公司有一些商务方面的宣传资料需要做翻译,陈明琨还曾找王人杰帮忙。那时王人杰在所里另一家情报研究室担任业务骨干,陈明琨最早曾是王的室主任。

  当年国内的印刷厂缺乏精美印刷的能力,所以“我们经常利用CCW所拥有的美元和在国外进行精美印刷的渠道,带客去做精美印刷,这样利用美元汇率的差异,我们还可以合法地获得不少收益。”汤宝兴说。除了代客录音、代客翻译以外,陈明琨还曾代客复印、代客做发行,甚至代理南京一家军工厂720厂在北京销售蝙蝠牌电风扇等等。

  利用IDG和电子情报所自身浩瀚的资料库,陈明琨编撰了计算机方面的专题文摘,为广告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也试图以此赢利。“他把以前在情报所多年积累的本事全使出来了。”石怀成说。

  “我们还出版了不少与计算机有关的图书,谈判的技巧等等,不过基本没赚到钱,渠道不太畅通。”汤宝兴说。后来,陈明琨等人在前电子部内部的通讯录上查出了国内半导体厂家的电话,于是分头东西南北的出差,“拉广告”,编撰了一本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的《半导体器件应用手册》。“挣了好几十万元人民币。”

  最早的《计算机世界》报使用铅字排版,每期报纸有20个铅版,每个铅版重达20公斤。报社的年轻编辑汤宝兴、李桐光等人,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些铅版的搬运工。他们首先需要从西郊的情报所印刷厂将这些铅版从二层楼搬运到楼下的一辆解放牌卡车上,然后,无论数九寒冬,还是曝日下,汤宝兴和李桐光等人都必须登上这辆敞蓬卡车,“护送”《计算机世界》的铅版来到30公里以外,北京南城的中国体育报社印刷厂,再将这20块铅版从敞蓬卡车上,搬运到位于3层的印刷车间。这种大汗淋漓的劳动工作极大锻炼了《计算机世界》编辑们的身体素质。此事证明脑力劳动者常常参加一些体力劳动工作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这个每周一次的劳动锻炼一直持续了10年,直到1990年汤宝兴45岁那年才结束。

  不过《计算机世界》最初的几期报纸还是在情报所的印刷车间里付梓的,第一任主编李超云在印刷设备前彻夜守侯。12月的一天,汤宝兴被李超云差来的工人从凌晨2点的睡梦中唤醒,原因是印刷设备出了问题。汤宝兴起身,摸黑骑车10多公里,从鲁谷赶到万寿路,砸门,像别人唤醒自己那样,唤醒那个工人。工人态度很好,俩人再骑车掉头赶回鲁谷去找李超云……那个年代,普通的北京人还没有电话,交通工具主要也是依靠自行车。赵春燕她们即使去到30公里以外的清华大学约稿,也照样骑车“长驱直入”……

  《计算机世界》报初创时期对于报社普通员工意味着一段艰苦的日子,但对于报社的管理层,对于第一任“总编”和“社长”而言,那一段日子不仅艰苦,而且痛苦。

  1999年,IDG在美国的风险投资回报率达到了600%,不过在中国的回报率却仅仅为

  41%。当然这个数字和业界平均30%的回报率相比,已堪称杰出。对于投资失败的部分,麦戈文认为,主要因自己所投资的管理团队不能很好地合作,管理团队刚开始还能在一起合作,但时间长了,却不能一起合作,没有办法很好地实现计划,从而造成公司经营的失败。

  管理团队之间的内耗,是造成公司效益滑坡可怕的病垢。稍有不慎,它还常常会演变成一种致命的毒瘤,最终将那个生机蓬勃的团队推入灭顶之灾……不幸的是,刚刚诞生不久的CCW媒体公司年轻的肌体之上,很快便衍生出这样的一只毒瘤。

  7第一任总编与社长的“战争”

  1984年初秋的一个傍晚,CCW媒体公司第一任董事长、情报所所长张昌平,以及段学理、许金寿等所里的高层干部,正在会议室召开一个重要的会议。忽然,有人破门而入。闯入者是《计算机世界》报的第一任主编李超云。他满面通红,激动地大声说道:“我没法儿跟他干了!我再也不能和他共事了!我受不了!我不干了!……”

  CCW初创之际,董事会任命陈明琨为CCW的第一任总经理即《计算机世界》报社社长,李超云为《计算机世界》主编。《计算机世界》报最初未设立总编的职位,主编的职能即相当于此后的总编。

  那些日子,李超云与陈明琨之间经常发生的抵牾全部源于有关报社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譬如,初创时《计算机世界》报订价很低,有关涨价与否的问题。起初,8开20个版面的《计算机世界》报每期定价0.16元。1984年,《计算机世界》开始有了一些名气和发行量,陈明琨就要为《计算机世界》涨价。因为他是总经理。总经理自然要追求经济效益;但李超云坚决反对。李超云作为报社主编,担心涨价会降低发行量。主编当然更看重这份媒体的影响力。所以李超云“坚决反对”。

  平日,陈明琨扭不过李超云,于是趁李超云去外地出差之时,悄悄将《计算机世界》报订价涨了上去。李超云回到报社时,木已成舟。他非常恼怒。其实,从后来报社发行的客观数据来看,1984年的这次涨价并未影响《计算机世界》的发行量。

  有一次,北京展览馆举办了首届大型计算机展览会,《计算机世界》报在那里租用了一个展台。一家国内IT公司提出将自己公司的技术资料拿到《计算机世界》报展台上销售。陈明琨认为那是别人的宣传资料,不应该由《计算机世界》报拿来公开叫卖,但李超云觉得“没有关系”,属于顺手之劳,还可以附带为报社增添收入。他不仅坚持将这些资料拿到CCW展台,而且执意卖了出去……果然为报社创了收,但陈明琨非常不高兴。

  陈明琨和李超云当年的抵牾全都诸如此类,一些非常具体的工作问题。不同的是,在后来的俩人的争执中,总经理陈明琨的态度日益强硬,主编李超云越来越感到自己“受不了了!”。

  那天傍晚的冲突,大约是为了在一份文件上是否应当加盖《计算机世界》报公章这样一件非常具体的事情。被激怒的李超云径直闯入张昌平等人的会议室……

  第一任总编辑“下岗”

  面对怒气冲冲、破门而入的李超云,由CCW中方董事长所主持,情报所最高层领导的会议被迫中断,在场的人无不感到震惊。没有人说话……片刻的沉默之后。张昌平说:“不干就不干,离开谁地球也照样转。”张昌平话音不高,但听起来很刺耳。

  会议继续进行。李超云退出。他来到会议室隔壁的房间,当场起草辞职报告。20分钟后会议结束。段学理、许金寿等人过来打圆场。段认为陈、李二人的冲突完全是为了工作,并无个人恩怨,但俩人沟通不够,“李超云性子急,陈明琨却是慢性子,属于性格冲突。”俩人的矛盾,所里其实已调解多次。段、许要求53岁的李超云收回辞职报告。李超云坚辞不肯。他要求张昌平首先收回他所说的话。然而,59岁的张昌平与53岁的李超云同样固执,他认为自己的话没错:“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亲口说的,离开谁地球照样转。”他决心磨一磨李超云的锐气。

  张昌平很早便已开始从事革命的地下工作,阅历丰富,工作作风一贯干脆并且强硬。其实,张昌平内心对李超云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是认可的,但他也冷静看到,自己无论如何不能纵容其冲动而幼稚的工作作风。

  1984年初秋,《计算机世界》报社第一任主编李超云就这样匆忙“下了岗”。由报社内部一件小事的争执,突然酿成一个如此重大的变故,这是所有当事人始料所未及的。

  事实上,中国《计算机世界》报社从诞生之初,便全面沿袭了美国IDG集团的经营模式。董事会为报社的最高层管理机构,而由董事会所任命的总经理负责实施由董事会所决定的重大经营决策,负责报社日常的全面经营业务,总经理即社长的位置高于总编辑。总编仅仅是一位高层的编辑管理人员,是总经理在经营编辑业务方面的一位高级助手。

  但是,在报社内,总编辑与总经理绝非同级,从其诞生之日开始,其董事会便明确规定,总经理为报社最高级别的行政长官,总编辑的位置从属于总经理。

  《计算机世界》报是一家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媒体公司。其文化氛围迥异于情报所那样的国家企事业单位。在国家的企事业,几乎人人以为自己是这个机构的主人翁,而不似后来的公司员工那样人人懂得只有“老板”才是真正的主人翁。当时李超云之所以敢一而再,再而三,不仅忤逆总经理意志,而且屡屡公开向其权威性发起挑战,便与其早年所养成主人翁意识分不开。此外,李超云为《计算机世界》报做出了许多奉献,吃了许多苦,有的时候劳苦功高反而容易助长人们高估自己的重要性,这也是人性的普遍规律。

  李超云屡屡“犯上”,却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因此而离开《计算机世界》报,离开那些同样来自情报所,朝夕相处了几十年的编辑部同事。

  1984年末,张昌平从情报所所长的位置退了下来,他不必再过问李超云的事。1985年1月,李超云正式离开CCW。此时李超云已经53岁了,从1980年到1985年,《计算机世界》是其有生以来所迎来的第一次机遇,他几乎为此倾注了所有心血,而5年之后,当《计算机世界》刚刚开始具备一定的影响,李超云却失去了他的位置,此时的李超云似乎已经很难再找到类似的发展机遇……李超云首先希望张昌平能挽留他,但他和张昌平之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台阶,让两个骑虎难下的人都不至丢面子,李超云接着希望看到由于他的离去给《计算机世界》造成的负面影响,他没有看到,陈明琨经营得很好。

  张昌平以及继任情报所所长的许金寿,都曾经希望将李超云安排到《国际电子报》担任主编,李超云也希望,李超云兴冲冲地准备奔赴《国际电子报》就任,产生了很多美好的想象,在李超云还是《计算机世界》主编时,《国际电子报》筹备组曾经向他表示:“我们那里就需要像你这样的人。”但李超云真要来了,《国际电子报》又提出:“主编的位置应当轮岗,轮岗期约为两年……”李超云最终向许金寿提出不愿去《国际电子报》,许金寿一直不清楚李超云不愿意听命的真实原因。

  李超云最终去情报所教育处做了一名英文教员,这是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还可以不用坐班。李超云53岁的心伤痕累累。

  1985年4月,李超云接到了原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信息处捎来的消息,说有事面谈,已经53岁的李超云有些心灰意冷了,直到信息处第三次捎来消息,李超云才去见了一面。

  信息处给了李超云三个选择:第一、就任信息处副处长;第二、就任中国计算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第三、当时信息处办了一份内部刊物叫《计算机信息》报,已经做了半年,四开四版,发行量数千份,李超云可以做《计算机信息》报主编。

  李超云要干报纸,不愿意当官,李超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当总编,他在《计算机世界》做的是主编。李超云的这个机会,是CCW媒体公司副总经理赵春燕帮助联系的,她同情李超云的遭遇,想帮他一把。

  除陈明琨外,谁也没将内部小报《计算机信息》放在眼里,但陈明琨认为《计算机信息》将来有可能成为《计算机世界》的竞争对手。陈明琨去找张昌平,张昌平哈哈一笑,说“由他去吧。”陈明琨又找到国家计算机总局李瑞局长,称业内一家媒体便足够了,不需要两家。李瑞是《计算机世界》报的忠实读者,每期必看。陈明琨说服了李瑞。《计算机信息》被深藏于内部发行5年。

  1990年,李超云终于等来了《计算机信息》更名为《中国计算机报》,并拿到全国统一刊号;1993年,《中国计算机报》争取到了IDG的支持。李超云曾经发誓要用《中国计算报》超过自己参与创办的《计算机世界》。

  李超云的离开未对CCW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李超云的痛苦却对陈明琨本人造成了负面影响。报社内部,李超云的同情者,抱怨陈明琨更加“独裁”,也更加没有制约因素了。

  今天,李超云已经69岁了,他依然是《计算机世界》在IT行业内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计算机报》的总编辑。对方任命他为该报的“终身总编辑”。

  8 逾越1个亿的顶峰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媒体当中,影响力最大,最“火”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划拨。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包括《参考消息》、《人民日报》及文摘类报纸,除国家拨款之外,其主要收入源自读者订阅费用。那时候中国企业基本还没有建立做广告的概念,中国媒体也从未想过通过广告来创收。但麦戈文却主张将中文《计算机世界》报的订价订得很低。16开20个版面的《计算机世界》报从1980年10月28日,创刊的第一天开始,便已成为全中国最“厚”的一叠报纸。当时的大报《人民日报》、发行量数百万份的《参考消息》也不过仅仅只有薄薄的4个版,《计算机世界》从一开始亮相,便比当时中国其他的186家报纸都要“厚”。

  麦戈文声称该报的营业收入将主要源自广告而非发行,IDG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所带来的一整套理念,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前卫的。

  从陈明琨开始,CCW媒体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开始接二连三地受到IDG邀请,到美国或者欧洲等地,考察IDG在这些地方所经营的IT媒体,接受IDG为内部经理人所主办的高级出版人培训班。

  可以说,自CCW诞生的第一日开始,中国人便积极、开明、也很虚心地将IDG的经验和资金“拿来”。“拿来主义”虽然很奏效,但彼时中国的IT市场毕竟刚刚起步,百废待兴,许多迹象表明,陈明琨所表现出的经营能力,受到了CCW的股东,尤其是美方股东麦戈文的特别赏识。

  由于CCW上缴的利润逐年递增,电子情报所每年为所里员工所发放奖金的数额也开始从每月5块、10块到20、30块这样逐渐涨了上去。“从CCW的身上,我开始懂了什么叫企业,企业就是为国家挣钱的,而事业单位,则是为政府服务,花钱的。”王人杰后来说。

  CCW虽然从第一年就开始赢利,但真正形成规模,还是自1985年年收过百万之后开始的。那时候,《计算机世界》报的年营业额逐年跳跃式增长,从未例外,到1988年年底,当第一任总经理陈明琨离任时,报社员工的平均月收入已达700元的水准,而当时情报所员工的月平均收入却仅仅只有100多元。

  许金寿与陈明琨俩人捧着饭盒从食堂走出来,边吃边聊,他们顶着烈日,绕着食堂,转过来,转过去……许金寿最终认为陈明琨表面上对自己所提的意见连连称是,可一转身,他便继续我行我素……

  在许金寿看来,李超云的“牺牲”,并未使CCW管理班子不团结的状况得到改善。许金寿认为陈明琨仍然缺乏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并认为,在李超云和陈明琨的冲突中,陈明琨应担负更多责任;而报社经营业绩连年增长的原因大多并非来自报纸本身,而是来自其他方面。

  总之,许金寿认为,陈明琨虽然具有突出优点,但“他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已不适合继续担任CCW总经理一职,更适合做《计算机世界》报主编。”

  1988年,已任CCW董事长2年的许金寿正式做出了他的决定。麦戈文默然于许的这个决定。他一直缄默了9个月,直到中方再三坚持,副董事长麦戈文才最终妥协。毕竟在CCW的5人董事会当中,中方据3席。陈明琨并没有去担任《计算机世界》主编。他选择了离开。

  从1980年9月CCW创办到1989年1月离任,陈明琨所带领的CCW创造了当年投资,第一个财政年度便宣告赢利,三年令中美双方投资者收回全部投入的奇迹。这不仅是中国IT和传媒行业的奇迹,在世界IT媒体发展史中,也是罕见的。8年间,CCW的营业额从零起步,营业规模达到了900万元。

  关于陈明琨为何被免职,相关人士各持一套说法,其中有些颇具文学色彩的版本,本书未能引用。但许金寿、李超云等人所公布的版本,本书将尽力原汁原味地予以体现。

  “陈明琨这个人很有才,也是情报所‘老人’了。个人工作能力,包括俄文、英文都不错。创办初期主要靠他策划、运作,把报纸筹办起来。这个人不仅有主意,肯干,好多事情都是亲自去做,譬如抓新闻报道,划版,在创办初期,条件那么艰苦,他凝聚了大家,把工作做得不错,使报纸有了眉目,在业界产生了影响,作为第一任总经理,他功不可没。”“不过,《计算机世界》真正有了大发展,还是在后来。”申瑶评价。

  申瑶最早也是电子情报所的业务骨干,曾跟随段学理参与同麦戈文的谈判,后来,被调往电子学会。1982年,申参与创办《中国电子报》。1984年,这份报纸被“升格”为前电子工业部的机关报,申任总编室主任。

  回CCW首先是申瑶自己的意愿,“我愿意到《计算机世界》做个记者,或者当总编也行。”申瑶说。“如果说请你做总编辑,我们就不请你回来了!”1988年,许金寿正为CCW物色第二任总经理。

  这里不得不提一提陈明琨被免职的另一个重要版本:作为中美合资经营媒体的总经理,据说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陈明琨与美方关系的密切程度已逐渐胜过了与中方的密切程度。而中方在CCW中始终处于控股的地位……这种说法符合商业规律。对于任何一家商业公司而言,在资本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投资方,一定会竭尽全力推举一位对己方绝对忠诚,毫无二心的经理人。在中国进入WTO之前,“忠诚第一,能力第二”,这不仅是一些不能给出足够富于竞争力高薪的中国企业所信奉的一个准则。而且,实际上,即使一些国际大企业,也持类似观点。典型的例子,譬如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公司美国GE。

  至于为什么在一些重要的当事人看来,与电子情报所的同仁们相嚅以沫30年的陈明琨,对于美国IDG的忠诚竟会超过对于情报所的忠诚?这绝不是由于IDG更有钱,在国际上更有名,或者更有势力……如果探悉人性最深最根本的层面,或许,这一切仅仅缘于一种宿命……没有人能够抗拒自己的命运……贝多芬也不能……贝多芬的音乐之所以能够长久地给予人类以震撼,就在于他能够从中揭示人类在与自己命运争斗的过程中,那种明知不能而欲能,一种挣扎缠斗的悲剧性过程……

  这种宿命的力量不仅支配了陈明琨的职业生涯,也同样影响了许金寿的职业生活……

  申瑶上任的第一年,即1989年财政年度,《计算机世界》的营业额突破了1000万元。所领导普遍感到相当满意。

  “我们大家的思想解放一点行不行,不要以为1000万我们就到达顶峰了,《计算机世界》的营业额有没有可能突破一个亿?”当时情报所一位副所长,CCW媒体公司的中方董事张秉哲在1990年所里年度的干部会议上说了这番话。

  “大家思想很震动,我们第一次想,为什么不可以?”那时的王人杰副所长后来回忆说。

  虽然1990年的《计算机世界》报,在业内已有了相当的影响,因IDG提供的资源,那时候,这份报纸是国内IT专业人士了解国外先进的IT资讯,一个最快捷、最系统、最权威可以说基本上也是唯一的一个渠道。“IT人离开《计算机世界》基本就没有办法工作。”申瑶说。

  虽则如此,但是从版面上看,作为一张报纸,《计算机世界》还是很不象样的,它更像一份国外最新IT资讯的汇编材料,信息周期大约比美国落后14天到1个月,那时候这已经是最快的了。但从外观上,这份报纸更像一份内部简报。申瑶第一次主张“要按照新闻规律来办报,把新闻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计算机世界》的消息,从这时开始强调“本报讯”的讯头,也开始抓新闻采访,深度报道。花了很大力气,申瑶将《计算机世界》从简报的样式,做成了一张比较符合新闻规范的专业报纸。

  其版块也从以前仅仅新闻与技术两个版块,陆续增加到了市场版、国际版、网络版以及软件与编程版。版数从50、60版增加到了200多个版。如此“厚”的报纸,无论在当时还是1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还没有第二家。许金寿和申瑶那时候成了新闻出版署的常客,每每为了扩版的事到那里去说明情况、递申请。“《人民日报》才8个版,《计算机世界》”凭什么要这么多版?“外界也有许多不理解,但时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的梁衡等人,却对《计算机世界》非常支持,”我们把这份中美合资的媒体看成中国新闻改革的试验田,应予支持。“

  在申瑶看来,自己为CCW所做最重要的工作还包括培养并引进了一批人才,并且不计工本的培养。申瑶曾力促CCW出钱送其中的部分年轻人去人民大学读新闻硕士(在职学习)。”我认为自己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当我看到一个人是人才的时候,我能打破常规把他引进来。高丽华就是一个例子。现在的许多骨干都是我一个一个挑来的,譬如刘九如、熊伟、陈梅、郭林霞、李明霞、蔡光普和黄盛萍等人,都是我挑来的……“

  在申瑶的眼中,第二任董事长许金寿的工作特点是:”大事管得很清楚,你必须向他说清楚

头条问答合作邮箱:wendahz@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公司名称: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私人企业打工干不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