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苹果真的撤离中国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突然多了很多评论,但没有仔细看,因为真的看不下去,首先说明一下我所说的数据都是瞎编的,实际数据比这个大的多,我竟然看到有人以我说的数据来反驳,这个……我不是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所以我的数据没有任何讨论意义,只是为了方便有直观印象而瞎编的。

那些觉得禁售对国内制造业影响不大,觉得虽然我们禁售苹果,但苹果还是会给我们下单让我们赚钱,这种自信也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制造业不可能不可替代……

一种是觉得虽然我们没有苹果的订单,但我们还有华为,中心,OV等国内品牌的订单,这种观点的是根本不知道苹果在全球属于什么量级的,这些人跟认为华为就是一个卖手机的属于一类人

还有一种是觉得即便多出来数百万的失业人口也没关系,失去一部分税收也没关系,我们可以自己消化……

有这三种观点的,讲真,我以为自己已经够缺乏经济常识了,没想到我居然不是底线,我的下边居然还有一个深渊存在……

————下面是原文————

经济方面我真的一点都不懂,但我知道目前的回答都是一些二傻子在自嗨,禁售苹果,那苹果的代工厂就不可能设在中国,虽然越南,印度等无论工厂技术能力还是工人素质都比我们差太多,但这些可以花钱解决,比如派出大量技术人员驻厂,台湾代工厂也会大范围撤离,毕竟很多都是在给苹果生产零部件,每一部国行苹果以8为例,5888的售价中850左右是税收,以郑州富士康为例,几乎整个厂区都是为了给苹果代工,而国家级郑州航空港区又是以富士康为基础搭建的,以港区20万富士康工人来计算,这20万人,他们的吃穿住行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又得需要多少人?这一群人吃穿住行可以产生多少产值?国家可以从中收多少税?代工厂又可以上缴多少赋税?如果苹果不向在华工厂下订单,瞬间会有超过200万人失业,不仅仅代工厂工人会失业,为代工厂周边配套的饭店,服装店,等一切行业都会被迫关门,已经成熟的周边地产项目也会瞬间变成一文不值的荒地,公交,地铁等一切基建项目瞬间会变得毫无意义,而这200多万的失业人口会成为社会安全的隐患,官方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投入到维稳中,但税收却被砍下了一大块,苹果主要中国的代工厂,因为我们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足够的高素质的工人,而我们也需要苹果的代工厂设在中国,它可以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而为了服务这些工人赚这些工人的钱,商家会自动聚集到工厂周边开店,商家开店又需要足够的营业员来维持正常的店铺经营,而当人群聚集到一定的规模,地产商会过来买地,建商场和住宅,而建设又需要很多建筑工人来工作,建设用的材料又需要其它建材厂家招人来生产,包括商家的经营用具,销售商品也可以带动生产厂家来招更多的人投入生产,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厂家需要缴税,地产公司需要花钱买地,终端零售商家也需要缴税,在加上我国的间接税,没买一件商品都会给国库和地方财政缴纳一笔税,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禁售苹果?起码目前我们没有能力去禁售苹果,当有一天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流,代工厂不再挣钱的时候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最近,苹果的日子不太好过。

上个月,刚刚宣布关闭除大中华区之外数百家全球门店, 一时间股价暴跌,市值跌穿一万亿美元。

疫情肆虐,其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也受到冲击。尽管目前富士康等代工厂已经开足马力恢复生产,甚至推出了复工生产奖励计划,但相比停工之前,还是没能满负荷运转,产能依然受限。

众所周知,中国是iPhone生产的大本营,一旦中国供应链受到影响,那么iPhone就无法顺利出货。

为了转移风险,能否将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iPhone零部件能否实现印度制造?

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实际上多年以前苹果就进行过这样的调查,然而结果并不乐观。

的确在印度,有些公司能够生产充电器和包装,但是扬声器,耳机和小型结构件却找不到相应的供货厂商。另外很多印度供应商无法满足苹果所要求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标准。有一次苹果的承包商到南印卡纳塔克邦的几家潜在合作工厂造访,除了看到工人们罢工之外一无所获。投资巨大,再综合了解到的情况,目前苹果的合作伙伴们纷纷表示对印度制造兴趣不大。

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当前,如何在中国之外多样化布局就是苹果面临的最大挑战。虽然这缓慢的一步终于迈出,比如布局越南,那里的供应商已经能够生产Airpods和OLED显示屏。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大部分零部件仍然在中国生产。

即使没有这次冠状病毒突然爆发,苹果对中国的严重依赖也暗藏危机。之前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迫使苹果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来分摊关税成本,这毫无疑问造成了利润减少。而疫情肆虐导致中国境内多处工厂停摆数周,也延迟了产品出货。上个月已经有iPhone制造商说他们无法达成原定的一季度营收目标。

当然苹果已经在印度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纬创。自2017年以来,纬创一直在制造印度市场销售的旧款iPhone,先是iPhone SE,后来是iPhone 7。去年,苹果最大的合作伙伴富士康也同意在金奈市外的工厂组装iPhone XR。但是,这款手机大部分零部件仍是中国制造的。他们说,印度的公司仅仅能够提供包装材料,充电器和电池。公开数据显示,去年苹果有7家主要的印度供应商,而在中国有135家。

实现印度生产iPhone的最大难点其实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相对中国,印度制造业仍然欠发达。当然这可以说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官僚主义干预的遗毒。例如,许多印度手机零部件工厂是由亚洲或欧洲公司经营的,他们与大品牌长期合作,制造经验丰富。

研究公司Canalys的移动研究主管Rushabh Doshi说:“在手机制造的生态圈里,印度要想赶上赶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还说“市场参与者稀缺,除了iphone组装和印刷电路板外,诸如显示器和芯片组之类的关键元件也是由中国制造的。”

在印度建立强大的供应链一方面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同时也会对iPhone在印销售产生重要影响。

直到去年,苹果都无法在印度运营自己的线上商店或实体店,因为印度的特殊法律规定,要求外国投资的单一零售品牌,必须要采购30%的本土原材料和产品,而因为印度本土供应商稀缺,这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外苹果也不能销售翻新机型,不然苹果可以以相当优惠的价格将iPhone卖给印度消费者。

Canalys称由于种种限制,苹果在印度手机市场表现并不出彩,仅仅排名第九,而以小米为首的低价中国品牌主导了这个市场。主要原因还是iPhone太贵了。印度人口接近13.7亿,几乎与中国相当,但中产阶级的规模仅为中国的五分之一。

据当地企业备案文件显示,在截至3月31日的12个月中,苹果印度公司的销售额仅有15亿美元,还较上年同期下降19%。与同期全球市场近2600亿美元的收入相比,可谓九牛一毛。

好在印度已经放宽了对本地采购和翻新手机的规定,苹果计划今年在印度开设线上商店,明年开设首家实体店。

成本非常重要。印度对进口智能手机征收20%的税,所以印度的iPhone比全球多数地方都贵。如果实现印度制造,iPhone的价格将会更加平易近人。另外印度的廉价劳动力也是一大优势,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同样是组装iPhone,中国工人的平均一个月能拿到700美元,而印度工人的工资只有中国工人的四分之一。

但是所有零部件都必须进口则抵消了这一优势。知情人士说,关税,从中国运送和存储的iPhone零部件的成本加在一起,反而使印度iPhone的制造成本增加了约10%。

即使是作为一大优势的廉价劳动力也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因为印度劳动法禁止工人过度加班,这就意味着制造商必须雇用更多工人完成相同的工作量。一位知情人士说,印度工会的运作也更活跃,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用工成本。

与中国相比,苹果在印度的订单量也要小得多,因为这些手机主要用于印度国内销售,而印度的市场是非常有限的。根据Canalys的数据,去年苹果在印度市场一共售出了200万部iPhone,而中国大陆则有3000万部的销量。知情人士说,由于产量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在印度每组装一台iPhone纬创就要多花60%的成本。

2017年,苹果与纬创达成协议,开始在印度生产老款iPhone。知情人士说,苹果之所以选择纬创公司,而不是另一家长期合作伙伴富士康,就是因为纬创公司在班加罗尔的工厂能够全心全意生产iPhone。而印度富士康工厂则一直在为小米代工,并没有单独的iPhone生产线与其他手机品牌区隔生产,而这正是苹果所看重的。

前员工称,最初纬创工厂的生产规模很小,大约每天仅生产1200台iPhone。

寻找本地的零部件的供应商非常困难。一个主要问题是当地工厂必须遵守苹果关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标准,要知道这是消费电子业务中最严苛的标准之一。许多印度公司无力或不愿意解决苹果审查员发现的问题。

例如,苹果2018年的印度供应商Superpacks,是班加罗尔的一家包装工厂。苹果曾派审查员评估该供应商是否将苹果的标准落到实处,然而审查员到来后却发现了数十起违规行为。比如该工厂缺少存储化学制品的安全措施,缺乏对噪音和废水的监控,并且环境施工许可证也不足。一位知情人说,工厂没有严格对工人们的饮用水进行检测,也没有消防栓系统。

为此,苹果花费几个月时间来推动Superpacks解决违规问题。但是这家印度公司却停止提供更新,并且错过了修复的截止日期。最终苹果没有续约,Superpacks也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印度供应商不愿意改善工厂的状况来配合苹果要求。原因之一是苹果的订单量太小了。供应商雇员称,印度的订单量每月仅有数千,相比之下苹果在中国的订单每周高达数十万。

2009年,印度就试图建立智能手机制造的整个生态系统,丰富的政府激励措施和金奈经济特区吸引了当时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进入印度。并且诺基亚还说服了六家外国组件制造商,例如充电器制造商的赛尔康(Salcomp)在该地区开展业务。

然而在2014年,诺基亚与印度政府发生税收纠纷后拂袖而去,其大部分供应商也一并撤离。只有赛尔康留了下来,并且由于小米,vivo和OPPO等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到来而扩展了业务。中国品牌火爆激励了许多中国供应商诸如包装材料生产商裕同科技(Yuto)和电池制造商欣旺达(Sunwoda)等来印度设立工厂。趁着这股东风,赛尔康也开始扩大规模,去年它在经济特区收购了一个休眠工厂用以扩大生产。

但是这些零部件制造商的案例不能算是普遍现象。熟悉印度智能手机产业的消息人士说,因为规模庞大,纬创和富士康这样的大型制造商会获得政府的多项激励措施,例如政府已为富士康免除某些税收长达十年,然而小型零部件制造商却没有这么好运气。

对于目前的合作伙伴,苹果也没有放弃将他们拉来印度的打算。知情人士说,2017年苹果向欧洲制造商AT&S咨询了印度制造的相关事宜,该公司的中国工厂为苹果生产印刷电路板。然而AT&S高管认为苹果的印度业务将是渐进式的,因此投资建立新工厂不划算。另一位知情人说,苹果还就在印度生产耳机跟歌尔进行了接触,但是由于投资巨大,歌尔也没有兴趣。

还有一些苹果供应商曾试图在印度开展业务,不料却引火烧身。英业达(Inventec)是AirPods和EarPods的主要组装商,据称他们与当地政府官员就税收产生纠纷后随即停止运营。诺基亚惨败之后,捷普(Jabil)和胜华(Wintek)等其他苹果供应商也离开了印度。苹果还被印度政府机构盯上了,根据当地公司备案文件,苹果与多家机构就未付税款、就业福利和关税问题持续产生纠纷。2019年,苹果与多家印度机构的税收争议为7500万美元,大大高于2016年的770万美元。

苹果欧洲合作伙伴的一位高管提列出了一系列在印度生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就算在印度设立了工厂仍然需要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印度的道路不畅;如果某些设备出现故障,从中国请来维修技术人员需要几天时间,工厂可能因此误工数日;印度的土地所有者比中国拥有更多的权利,因此很难找到合适的工厂用地。

尽管印度政府需要外国投资,印度已通过产业政策向智能手机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发出了暧昧的信号。苹果供应商,如生产充电器的赛尔康和生产包装的裕同科技之所以在印度获得成功,是因为印度政府对进口手机充电器和包装盒征收关税,政府鼓励在本地生产这些产品。然而对于有些零部件来说,比如印刷电路板,从中国进口仍比在印度制造更便宜。

印度政府的政策可以说也伤害了苹果。几年前,印度政府对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s)增加了关税。与小米等手机品牌指示供应商在印度组装该零件的做法不同,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最初是苹果承担了这些关税。

印度政府计划再次提高对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s)的关税。去年同意组装iPhone XR的富士康也将会在金奈工厂组装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s)。

印度在继续提高智能手机零部件关税的同时,最近又推出了针对印度零部件制造商的一揽子新激励措施。苹果一直努力和政府搞好关系,最近还承诺将在印度投入10亿美元。上个月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印度仍然是苹果的“巨大机遇”。

目前尚不清楚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或最近爆发的冠状病毒是否加速了苹果在印度的步调。但知情人士称,尽管出货量很小,但从去年起,苹果开始将印度组装的部分iPhone出口到其他国家,富士康也已经开始推动其零部件供应商在印度开展业务。

上个月,库克认为不会因为冠状病毒而对其供应链进行重大改变。他说:“我们经历了地震、龙卷风、火灾、洪水、海啸和非典。”他还说道,“当经历过这一切后,我们想问:所谓的依赖是否存在,我们是否需要进行一些改变?如果真的需要改变,那也是进行一些细微的调节,而不是面目全非的变革。”

库克补充说,苹果选址时不仅考虑降低成本,还会考虑提高质量,上市时间以及工程的速度和深度。他说:“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本文经志象网编译,原文:

近两年来,美方对中国企业的打压越来越无下限,今年五月中旬不但升级了打压华为的手段,而且还扩大了打击范围,将33家中国高新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美方的这一行为惹怒了东方这头沉睡的雄狮,中方为了保护本国企业权益不受侵害,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将会采取同等强度的反制措施,届时,高通、苹果等美企将成为被制裁的对象。

很多人建议首先制裁苹果,给出的原因就是,苹果每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超过五千万台,如果中国对其进行限制的话,苹果将遭到致命的打击。那么问题来了,苹果撤离对中方有什么影响呢?

近日,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苹果被迫撤离中国市场,产生的后果很严重!作为苹果“御用工厂”富士康创始人的郭台铭对此事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众所周知,富士康依靠苹果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代工厂,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很多生产线,尤其是在大陆,拥有十几家工厂,为内地提供了几百万个工作岗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既然说富士康是苹果的御用工厂,那他服务的主要对象也就是苹果,如果苹果撤离中国市场的话,那么富士康接到的苹果订单必将会腰斩,他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唯一的办法就是裁员关厂。届时,必将会有一大批人员失业!

笔者觉得,郭台铭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中方制裁苹果的利大于弊,而且也不会出现郭台铭猜想的那个结果,原因就是国产手机厂商的崛起!

以华为、小米、OV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不但占据了大部分的国内手机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随着国产手机销量的暴增,必将需要技术先进的代工企业来帮他们完成制造工作,届时,富士康就会成为他们的首选,所以富士康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

再者,如果中方对苹果进行制裁的话,就会给美方敲响警钟,让其不敢肆无忌惮的打压中国企业,给中国企业一个公平的商业经营环境,更利于中国企业今后的发展,就算苹果撤离会短暂的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但是从中国企业的发展来看,一定不能计较眼前的得失。

所以,苹果撤离中国市场的后果是什么样的,现在还无从得知,但是,苹果的撤离并不会出现郭台铭口中的严重后果,就算是有后果,也会很快的被中国企业消化掉,你觉得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会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