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创业有哪些好处?

采访过不少卖掉房子去实现梦想的人,

有去开民宿的,有环游世界的,

有去拍纪录片的,有搬去大山里的……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件人生大事。

我们采访了7个卖掉北上广深唯一住房的人,

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后悔了吗?

“房价猛涨,我成了百万富翁,但只是空有身价”

我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丁克。2000年买这套房子的时候, 110平米的房子,只要20几万,但也是这家借2000块,那家借5000块,凑足的首付款。

这套房子是我们的唯一住房。17年里,房价一涨再涨,翻了15倍,但我们从来没有享受到过实际的好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隐形富豪”?空有身价,也算是个百万富翁啦?但日子依旧普普通通。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奇怪。

“卖房套现,用钱生钱”

去年我们算了一笔账,发现如果把房子卖了,把300万所得用来投资,在银行存200万定期,大概4%的利率,另外100万放在做生意的朋友那里,每年有10%的利息。

算下来,每年我们能多出18万的收入,比我们一个人一年的工资都高。

然后再每个月花3000元返租这套房子,和房东签一个5~10年长期合同,生活不会有任何变化,但平白多出一大笔钱。

而且房子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我们没有孩子,不需要留遗产啊。所以我们就这样行动了。

我们现在每年出国旅行两趟,完全不会心疼。把开了10年的老爷车换成SUV,每月来个周边游;买菜可以去超市而不是菜市场;买衣服可以从小一千变成小两千。

这18万是多出来的呀!

“房子卖了,钱才是你的”

确实,房子是很好的投资,一直在升值,但如果永远不卖房子的话,那房价是涨是跌跟我有什么没关系呢?和炒股票一个道理,股票疯涨,你不卖掉,这个钱依旧不是你的呀!

我们现代人,都“以为”自己有钱,很可笑的!

也有朋友说我傻的,说上海的房价肯定不会跌,倒是人民币会贬值。以后想买都买不回来了!以后养老怎么办,没有保障!

我觉得,只要我以后不买房,我就不会变穷。房租能涨到哪里去啦?实在不行就离开上海呗,不是什么大事儿!

北京西南三环 116㎡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把北上广深的房产卖了,拿着数百万巨款,再去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买个房子,潇洒、悠然地度过余生。

“北京房价已到顶,随时可能崩盘”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的一家国企工作多年,并有幸拿到了北京的户口。2005年,我鬼使神差地在北京西南三环买了一套商品房。当时房价是4000多一平米,一套116平米的3居,房价高达40多万。

拿着家里的资助和自己多年攒下的几万块钱,首付了15万,贷款25万,10年期。

10年后的2016年初,我以495万的价格把房子卖了。

至于卖房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我判断,北京房价已到顶,随时可能崩盘。

“手握500万巨款,我衣锦还乡”

手握500万巨款,像打完胜仗的将军一样凯旋,回到生我养我的老家——一个十八线农村。

花了30多万,迅速把自家的破房推倒,重盖了一个三层小洋楼,给父母住。

花了40多万,在市中心里买了一套120平米的大三居。

加上装修、买车,以及“借”给亲戚朋友、父母兄弟姐妹的赞助费。

手里还剩个300来万,分别存了定期、余额宝,还买了理财和保险,坐收利息。

我梦想中的赛神仙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帮老人治好病,参加各种朋友聚会、各种胡吃海塞,还去视察了一下别的国家,就这样快乐地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

2016年底的时候,我卖出的房子已经涨到了870万,涨了近400万。

这开始让我有了些许的不爽。

伴随着心态的改变,我也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多了几分厌倦。

北京的朋友圈逐渐消失了,我似乎融入不了这种天天打麻将、说话跟吵架一样、一下雨就满脚泥泞、一进村充满各种肥料气息的生活。

最让我无法容忍的是,超市里的各种山寨货。

想去上班,但当地就没有互联网行业。想约朋友去咖啡厅坐坐,抱歉,没有!

虽然身揣300万巨款,虽然利息都足够我们一家人的疯狂花销,然而,我却觉得自己废了。

“杀回北京,退休前,我希望把房子买回来”

我再一次以我的魄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杀回北京。

这里有着全国最高的工资,有着数不清的工作机会,有着最好的商业、医疗、教育资源,有着我的那一群狐朋狗友。

再次回到北京,回到了我之前住过的小区,我的眼睛有点模糊了。我的家已经不属于我,我再也回不去了。

这时,与我当初相同户型的房价已经是900多万了。

由于之前在北京有过贷款记录,现在我再购房只能算是二套,首付要60%。对,是540万,还差200多万的缺口。

我七拼八凑到了350万,付了首付,在同小区又买了一套近600万的小两居,70多平米。

我的工作回来了,我的朋友圈回来了,我的生活也回来了。

现在,就连老板冲我发脾气臭骂我时的样子,我都觉得是那么的帅。

如今,我的最大梦想就是——努力工作,争取在我退休之前,把房子换回同小区116平米的三居。

上海张江高科 69.4㎡

我2003年买房的时候,上海张江那边还有一片农田,房价3000多一平,整套房子20多万。现在房价已经翻了十几倍了。

但已经与我无关了,我2011年就把房子卖了,赚了100万吧。

“安稳人生在天灾人祸面前,

我是四川人,2008年汶川地震,我和老婆跑去救灾,小孩也一起去了,在那里待了1年。

到了现场,我惊呆了,满眼都是断壁残垣,太多家庭支离破碎了。灾民们曾经省吃俭用,盖房子买车子,一瞬间化为乌有。你到了现场,和他们生活一段时间后,可能也会有这种体会,就是自己曾经是多幼稚。

很多人只知道赚钱,还房贷,以为这样的人生很安稳,但这一切在天灾面前算什么。如果忘记了自己的生活,上半辈子真的等于白活。

再加上父母也慢慢变老。两边老人都不喜欢上海的生活,那我们就想在老家买套房子,这样方便照顾。

所以在2011年把上海的房子给卖了。

我卖房子的时候,正在涨价,而且我知道还会再涨。但我妻子说,我们不要被房子绑住手脚。有一个资产在那儿,带给我的不是安定感,而是束缚感。

我不需要一个实体来告诉我家在哪里。妻子孩子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卖房后,父母养老、孩子教育、创业资金,全有了!”

卖完房,我劝妻子辞职休息一年,带着全家人、双方父母到南方旅游了一圈。

用一部分钱做了一个早餐车,就在张江地铁站门口,卖早餐,当时还上了新闻,标题是《白领辞职卖早餐7个多月仍有亏损 但"做自己喜欢的事"》。对呀,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嘛,我觉得这是在服务社区,非常有价值。

一部分钱给孩子上了私立学校。我们不太满意公立学校那套死板的教育。

现在我开始自主创业了,做快递的末端整合,卖房的钱是一部分启动资金。

卖房的100多万,真的改变了我们全家的生活。现在我们和两个朋友还有一对老夫妻一起合租一个别墅,比我们之前的房子宽敞多了。

人生总是要面临选择的,选择的背后是你想要什么。我想要我的生活。

我在天津上的大学,刚好找到的工作能帮我解决北京的户口,就不假思索来了北京。

当时,为了所谓的“稳定”吧,2003年在靠近通州的位置买了房子。

买房后,可以说真的很“稳定”了。每个月,还完贷款,工资“稳定”剩余小几千。每天就是按部就班,“稳定”挤3个小时地铁通勤,有一个“固定”的家可以回。不敢有太多社交,钱不够,家又远。生活不敢有任何变化,再也翻不出浪来。连工作也很“稳定”啊,不敢辞职,否则房贷怎么办?代价可真大。

所以在2013年把房子给卖了。

卖完房,第一感觉就是“爽”!银行卡里从来没有那么多钱,200万呐,你想想。

我立刻买下了之前一直犹豫要不要买的车,然后出去旅游了一圈。剩下的钱和朋友一起合伙做珠宝生意。

我现在租了个离单位十分钟路程的房子,在市区,才觉得自己是活在大北京啊!生意现在非常稳定,增值空间比房子大多了。

卖房的事情我一直没有后悔,但家里人有时候会说当时你卖了多少钱,现在又涨了一倍。但其实这个东西很难讲,都是事后诸葛亮。

我可以真实地看见卖房子的钱在银行卡里,然后用它帮助我成长,是挺好的一件事。

“为了结婚,买了个房”

曾经,我算是典型的北漂吧。因为“中国丈母娘效应”,2010年买下了北京三环的一套房子,首付是双方父母赞助的,房子很小,60平米。

我在外企工作,老婆是设计师,收入算是同龄人不错的。但工作年数少,没有太多存款当时,买房只能是父母赞助。每个月按时交贷款,虽然压力是有些大的,但依然有着不错的生活品质,聚会、旅行也是家常便饭,不过存款,就不用想了。

“房子成余生最大财富?我不要”

我一直觉得房子不是致富的手段,如果年轻人都想靠房子去赚余生的最大财富,我觉得很可悲。

而且我不认为房价会一直涨,中国的房市太畸形了。所以在2013年,我和同学去云南合伙开客栈之后,也就把房子给卖了。

很多人都问我:“你怎么把房子卖了?”“你是受了什么刺激?”“你怎么这么有魄力?”这些问题在我这里都不存在,卖房子不是重大决定啊!反而是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在哪里生活才是重要的。怎么没人问我:“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呢?”你不觉得这是本末倒置吗?

我是酒店控,喜欢旅行,妻子又是设计师,所以全家搬到大理去开了家民宿。仅此而已,房子只是住处,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

“卖房创业有风险,但我从来不后悔”

民宿刚开的时候生意很好,入住率在7成以上。我们的时间也自由了很多,我们用50天自驾了整个中国西部。平时也会出国考察知名的酒店。这样的生活正是我们想要的。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吧。2017年大理环保风暴了,民宿被一刀切地关停整改,何时复业也没有确定的说法。但我觉得这种生活的变动不能让我们退缩,现在已经开始找新的地方了,打算重新盖一个。

你说后不后悔吧,我确实丢下了比较稳定的生活,但创业本身就有很多不确定性,而且在追逐梦想的时候,想想之前自己每天撞钟的日子,没什么可后悔的,重新来过,我依然会是这样选择。

“卖房,本是为了置换”

我今年40岁了,家里原来有一套小房子,二室一厅,65平方左右。我们一家三口人住有点挤。

2015年想换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就把那套二室户给卖了。

房子是03年买的,2015年卖的时候,翻了10倍,卖了350万。我们想要用这笔钱买一套三室的房子。

“孤注一掷,为孩子博个未来”

卖完碰巧遇到一个在办移民的朋友,他说准备带着孩子去美国,那边的教育更好。他给我列举了一系列移民的好处。

我和他聊完,就决定要把卖房所得所有的钱拿去投资移民,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平台,博一个前景吧。

“为了孩子苦4年,不是问题”

现在孩子刚好小学毕业,还在等绿卡排队,估计还要等3、4年吧。到时候正好儿子初中毕业。时间刚刚好。

现在我们全家都住在那个一室户里,租的。听着是挺苦的,但是我的目的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我这个年纪不太适合生二胎了。所以就想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现在这个孩子身上。苦个这3、4年不是问题了。

移民中介跟我们说,我们卖房的契机很好,后来汇率涨了很多。所以很庆幸当时做了这个的决定。

“父母认为,为我买房是一个历史使命”

在我大学毕业以后,爸妈早早就为我买了一套房子。

对于我父母来说,为我买房子是完成一个历史使命,可能很多家长都有这么一个标准来衡量自己。

但我从小就比较叛逆,对“买房、结婚、生子”三步走的社会标准不太愿意接受。

“为了创业,我把房子偷偷卖了”

我对房子这个东西有一些梗。不太愿意接受年轻人受房子所胁迫,因为交了首付,你还得还债,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2015年,我当时想做艺术类的众创空间,钱不够,我就偷偷地把房子给卖了。

同样的钱拿来创业的话,可以给我带来更多收入和想象力,也有更多挑战和机会,那为什么要留着这个房子呢?

房子卖了之后,我改造了一个大巴车。里面应有尽有,日常生活完全没有问题。我就把大巴停在单位的园区里,没有房租,也没有房贷,上班推个门就到了,没有任何的压力。

对这个社会没有任何价值”

现在确实买不起原来那套房子了。很多人笑话我:“你看看创业两三年,还不如一个房子在那儿赚得多。”

用经济利益来看的话,确实是赔本的。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现在的社会资源,经历和阅历,才是重要的。

我认为做房产生意的,都没有给社会创造什么价值。买了个房,它就涨了,你就觉得自己是很有钱的人,但是对于社会其实没有任何产出。

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一个人得有贡献才有回报。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一条(yitiaotv)

当然可以,现在自己创业的团体是越来越增加了,所以在这方面压力是有的,不过一定要摆好心态,这点很重要。

现在床上用品产品很多,所以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好品牌.生活在80、90后的年轻人,喜欢彩色,喜欢时尚自然无可厚非。可现在整个社会都开始崇尚色彩感及时尚感,就连那些老头,老太太都加入彩色时尚一族。聪明的创业者纷纷开始寻找彩色时尚的土壤,让自己的事业在这样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个环境舒适、布局得当的床上用品专卖店首先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关键。床上用品用于家庭,温馨、怡人、幸福、舒适都是消费者所追求的使用效果,因此在专卖店的装修、产品的展示上要注意朝这些方面进行烘托,要让消费者产生心动的感觉,产品的成交量自然会有一个不错的回报。除了整体展示效果让人心动,在具体的产品陈列上也有一些小窍门。
通常情况下,店铺点应该将镇店之宝作为重点展示,即价格定位中等偏高,最能体现出店铺档次的产品。它的作用不是为了带动销售,主要是为了展示店铺的形象及产品品质。而一些较为大众的中高端产品可以作为店铺的热销推荐起到带动销售的主要作用。在进货时数量不宜过大,应在品牌和式样上追求多样化。常用的产品,应在数量上有所储备。

选择一线还是二线城市创业,最重要的无非是匹配二字。

今年过年杨逍最担心的是火车票的事。

车票不好买,从南京到郑州可谓是一票难求。春运车票刚开售的时候他就定了提醒要去抢,结果还是没抢到。为了这事,他和同事开玩笑说,真想自己写个程序专门抢票。

两年前的春节,杨逍最不在意的恰恰是过年抢票这件事。

那个时候他刚从澳洲回国,准备创业,一切都需要思虑,过年回家反倒成了最小的那件事。每天超过十二小时的工作时间,不停开会、和投资人见面、修改产品方案,是他生活的全部。

去年澳洲同学聚会的时候,在北京、上海做服务机器人创业公司的同学问杨逍,要不要结束南京的公司去一线城市或者换个跑道时,杨逍没回答。

这个问题,他问过自己不止一次。

刚刚过去的1月,陈炎完成了一件大事。她和同学成立的变色玻璃创业公司,在嘉善政府下属的孵化器帮助下,快速完成了注册和一系列手续。从加州伯克利大学硕士毕业半年后,她和其他三个一起从美国回来创业的同学,在带有公司LOGO的背景墙前面,拍下了第一张工作照。

半年以前,他们不会想到,这个嘉兴下属的县城,会成为他们归国创业的选择。

从2017年起,“抢人”二字是国内诸多二三线城市政府工作的关键词,西安、武汉、南京、杭州、郑州等城市都是其中的突围者。

针对普通毕业生,西安提供落户、公租房和19项保障就业政策;南京则是给予40岁以内本科或以上学历直接落户、3年住房补贴、4000元创业成功奖励等待遇,而成都、杭州、长沙、武汉等多个城市也纷纷给出了落户、住房补贴以及就业创业方面的鼓励政策。

到了2018年,科技竞争白热化、AI人才需求的激增,让城市抢人战进入到了新一轮高峰。大批海外科研者计划回流,而对于者,二三线城市的需求其实比一线城市更为迫切。

回国创业,是有诱惑力的。

而在诱惑力之外,面临的第一道关卡就是城市选择。

四年前在澳洲完成自己本硕连读课程的杨逍,遇到了南京政府在悉尼举办的人才交流会。那个时候杨逍正计划和伙伴一起留在澳洲创业,有过网站、APP创业经验的他们,瞄准了VR市场。而这场原本是随意参加的活动,成了杨逍决心回国发展的重要契机。

“有这个心思的时候,正好遇到南京的推介会,也没有和其他城市比较,觉得政策不错就来了。”

2015年下半年开始,VR突然成了时髦词儿。链条上的企业、媒体涌现出来的速度,快到让人迷眼。与VR有关的投融资新闻,这条还没有读完,下一条已经在路上了。市场体量大、技术相对弱这两项因素,留给VR相关的创业项目很大的空间。

2016年春天,杨逍在国内VR产业势头最凶猛的时候,选择回到了国内,将自己的创业公司落户在南京。“第一次办公司确实没有经验,加上人生地不熟,注册、场地这些事都是靠区里科技部的人帮忙才火速搞定”。杨逍说,“政府的对接服务真不错”。

像杨逍这样的创业者在南京有数万人,他们分布在这个城市各个区的创业创新核心地带,覆盖的产业则包括智能制造、AI、芯片等等十几类。

在全国排名前列的中,南京无疑是很有竞争力的。强力度的政策支持、高校汇集带来的前端研究和人才,让这座城市成为了诸多高科技人才创业落户的选择之一。

而去年9月中国人工智能峰会上,南京释放了更吸睛的信息。未来5年政府将新增200亿的投入,对于新型研发机构每年将按照绩效,最优给予的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在南京新注册成立的天使投资、创投企业,将给予最高1500万元的奖励;投资南京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将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出现投资损失的最高可以获得600万元的补偿。

相对于一线城市更为密集、丰富的资源,二线城市在资金上做了借位补力。

和杨逍同时期从澳洲回国的,还有他的同学薛春,他选择的落户地是武汉。薛春是广西人,一起参加的南京推介会没有让他心动,最终他选择的是离自己家乡更近一些,创业氛围相对更好一些的城市。

“一线的狼太多,食物太少,二线更适合我们这样的初级创业者。也不想选来选去,就想离家近点,政策合适就行。”

落户半年后,杨逍收到了“创业南京”专项给予的百万补贴基金,大大小小的资源对接合作会,他参加了不下二十个,向他表达过有合作意向的人也不在少数,一切看上去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VR的泡沫来得措手不及。

2016年夏天之前是VR最风光的时候,ChinaJoy上有80个VR相关的展台,到了2017年剩下34个,而2018年只有三家纯VR公司出现,其他展台有VR元素的都仅仅是点缀。那些因VR而窜起的机会主义者,很多也因VR成为了泡沫的一部分。

在最艰难的2018年上半年,杨逍见过十多位投资人,也试图接一些VR游戏相关的项目,但最终没有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比起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投资人和合作者更谨慎,投大金额的不多,VR的合作渠道也没有一线那么多。”

对于二线城市,和杨逍都存有困扰的,还有江西人李朝阳。

2013年李朝阳还是亚马逊的高级工程师,年薪优渥却无法令他有归属感。“美国科技公司给华人的空间不多,从以前到现在,都存在这个问题。”即便已经全家定居西雅图,李朝阳还是决定回国创业。

做了这个决定后,李朝阳在美参加了好几场城市推介会,有一线的也有二线的。最终,他决定在杭州落户自己的云服务公司。除了符合“千人计划”的标准能获得补助资金外,“杭州政府给的双创补贴、专项计划补贴这些加在一起,非常可观。这个一线城市不是没有,但是要排队,要等,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创业最经不起等。等一等,资金、人才、产品、创意就会拱手让人。

曾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的李春燕说,她的研究方向是自动驾驶,之前一直在等国内某计划的“回国排队”,但是两年过去了,她实在等不了,她的产品和想法也等不了。李春燕说,“放弃那个计划带来的科研补助,转而创业是我能做出的最好选择,而二线城市是我比较看好的”。

李朝阳认为,“二线城市还有一点很好,政府给的配套帮助很多。刚从西雅图回国时,对国内情况完全不了解,公司能正常招聘、运作,都是园区帮的忙。”

然而落户杭州六年后,他动了离开的念头。

这个念头出现过不止一次,从2017年开始,到2018年越来越频繁。“杭州有阿里、网易,还有不少大的互联网公司,可是杭州的感觉还是有那么一点偏于生活,创业不够拼。

在逐渐过渡成稳定发展的企业后,李朝阳希望自己的团队还是保持“更拼一点”的状态,毕竟在科技领域,不快人一步,可能就没有机会赶上了。

而现在,虽然这样的念头愈发强烈,但是李朝阳也知道自己是不会离开杭州的,尽管在深圳、上海都建立了分部,可是“公司大本营、团队主力都在这里,离开不是容易的事。”

同样是二线城市创业的困扰,蜜月期之后,李朝阳是内在的焦虑,而杨逍的担忧更多是,二线城市带来的市场空间能不能让他继续活下去。

当杨逍在同学会被问及要不要离开二线转战一线城市时,他虽然没有立刻回答,但心里有一盘非常清楚的棋。

这个被雷军时常挂在嘴边的形容词,在帮助小米拿下二三线市场销售王的同时,也非常适合非一线创业者们。

在2018年1月之前,嘉善最有名的是西塘古镇,旅游业成为当时重要的引资来源。而在那之后,长三角新能源研究院落户嘉善产业新城,这个四线小城成为了长三角新能源、新材料的聚焦所在。

这个新闻发布时,陈炎已经在北上广深四座城市辗转考察了半年。她记下了各地写字楼的租金价格、平均人力成本,一点点地核算这些是否是自己和合伙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她还跑了十几场城市推介会,和李朝阳一样,她要找的是能解决“最迫切需求”的那个落户城市。

“一线城市资本力量好、机构多,这个创业者都知道,谁不想坐在那里就被几个亿砸中,但是真的,真的难抢。”

陈炎想要创业的项目,是她在伯克利读研的时候无意间挖掘的“电致变色玻璃”。这个项目不算热门,在金融中心上海、硬件为主的深圳以及更有软件优势的北京,她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去年年中,舟山政府的推介会让她看到了一丝可能性。除了嘉善打造的新能源中心概念外,政府给的配套支持,陈炎认为“合理且性价比确实不错,几线城市不重要,适合我最重要”。

“其实每个城市给予的补贴都是很透明的,不同级别的人才也有对应的支持标准。我也去过厦门、青岛,但是想想还是这里最合适,地区主打的重点和项目匹配,还有离家也近。”

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内,陈炎的公司迅速完成了落户并正式启动,她在美国的几位同学也陆续回国加入到这个团队。

现在陈炎最关心的,是从美国运来的新材料样本能不能在春节前寄到,回老家南京这件事不用着急。

挺过了2018年上半年最艰难的时刻,杨逍有了新的合伙人,VR虽然前景依然不明,但是他找到了新的应用方向,“二线城市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最难的时候,损失率不像一线那样被放大”。

李朝阳在春节来临前两周已经回到了西雅图的家中,虽然他抱怨二线不够拼,可在家里处理工作邮件时,还是说了一句“如果在北京,可能这会儿就没办法回来抱抱我三个孩子了” 。

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对于创业者们而言,匹配才是最重要的。

而性价比三个字,无疑是最通用的市场准则。

(文中杨逍、李朝阳、陈炎、李春燕均为化名)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家创业适合做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