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大基建股票有什么影响

今天,A股、基金再度跌上热搜,太让人绝望了,被按在地上疯狂摩擦。

总共才4700只股票,居然能下跌了快4200只,大盘指数又回到了3100多。

这几个月在股市亏的钱,把我这几年的盈利全部吐出去,这种回撤,再看好都会觉得无力。

当然我不是来告诉你们远离A股,而是我这个坚定的价值派都忍不住想来骂几句。

是不是都想清仓不玩了?对不起,没亏完谁都别想走。

光伏,半导体,白酒,医疗,中概人紧急集合!外卖接待需要我们!!!

大家心态已崩,市场情绪悲观,哪怕是放个屁,都有可能引发情绪的蝴蝶效应。

底部区域真得好好感受一下,就是突然来一波下跌,你能顶得住不。

另外讲个笑话:一大堆机构基金操盘手现在被困在上海,

生活上消极,情绪上比较焦虑悲观,

强烈建议把他们都接到周围岛湖的五星级酒店去隔离,

好山好水操盘应该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市场普跌,除了卧倒,没有别的办法。

政策底之后会接着市场底,经济底,现在这两个底都还在等待积极信号。

市场底看的是流动性信号,经济底最先看的是疫情。

不知道大家呢,是越跌越绝望,还是越跌越兴奋了?

4月11日,三大股指低开低走,盘中大幅下探,沪指跌幅超2.5%失守3200点,深成指跌幅超3.5%,创业板指大跌超4%失守2500点并创年内新低。两市成交超9500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出近60亿元。

盘面上看,军工、地产、酿酒、半导体等板块跌幅居前,锂矿、盐湖提锂、数字货币、汽车芯片、锂电池、稀土等板块走势疲弱,旅游、电力、券商、建材、化工、保险、医药、银行、煤炭、钢铁等板块均走低;物流、农业等板块逆市拉升,种业、预制菜、化肥、新零售等题材表现活跃。

港股同样走弱,恒生指数收跌3.03%至21208点,成交额1222亿港元,上周五是1031亿。恒生科技指数大跌5.24%至4191点,成交额288亿港元,上周五是250亿。南向资金净买入0.68亿港元,上周五为净买入3.36亿。

今天大A股是各种崩,终究没顶住大形势的压力中美利差继续收窄。十年期国债利差今天出现倒挂,倒挂的直接结果就是北上资金流出,以贵州茅台为首的茅指数板块大跌。

疫情的外溢效应继续,今早,宁德传闻因为疫情或加强管控,市场担心宁德时代物流供给出问题,叠加之前蔚来已经因为物流停产,市场就用脚投票,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宁指数也是全线大跌。

茅指数和宁指数堪称市场的中枢,他们倒了,市场人气也彻底散了,市场就这样玩脱了,创业板指更是大跌4.2%,创下来今年新低,三个月以来构建的筑底态势完全走坏。

这段时间最绝望的大概是一个对比,还在打仗的俄罗斯,本国货币已经开始回到打仗前。隔壁没参与任何战争的中国股市,跌得变成了全球最凶。

而根据中金的数据显示,3月全球资产缩幅最大的几个地方,都在中国。包括,中概股、港股、A股的几个市场,中国资产包揽了倒数前5。

今天市场下跌的原因比较明确:国内疫情情绪悲观+美联储加息缩表+俄乌冲突反复。

这些因素导致市场信心崩溃,情绪崩溃,构成今天大跌的主因。

市场没有信心了,所有利好都被解读为利空,

所有利空都被无限放大成中期长期的利空...

1、国内疫情持续反复,经济正面临2020年初以来最严峻的冲击

疫情的政策变化,防控的情况变化,2022年宏观上最大的变量,值得所有投资者高度关注。

今天的暴跌就是因为疫情,国内疫情持续反复,大家的心态都很崩溃。上海这波疫情到现在没有看到拐点,周末广州又突然变严重了,北京等地出现了不少新增。

之前疫情只是对上海有影响,现在又要扩散到其他地方,经济压力更大了,流动性又没有放松的情况下,恐慌情绪又爆发了。

这种恐慌心态的由来,可能就像蔚来老板表达的那意思:本来想抗一抗,扛过去就没事了,结果抗过一波,后面后面总能接个更大的坑, 流动性踩踏——打仗——脱钩——疫情FC。

疫情多省市疫情蔓延,中国经济正面临2020年初以来最严峻的冲击,三重压力再现,通胀攀升,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

今天砸的最的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光伏、电子芯片都是4个点以上,周末都有利空。

疫情影响制造业的生产和物流,像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4,而芯片产业的上下游供应链,很复杂,所以受疫情干扰也很严重。

宁德时代今天暴跌,是因为企业所在的福建宁德市,多个县、区发布紧急通告,宣布从4月10日起对外通道实施交通管制,不再进原料。

周末蔚来汽车也宣布停产,蔚来的工厂在合肥,当地疫情并不严重,但因为长春、上海、江苏等多个地方的疫情,一些零部件已经停产断供,供应链根本跟不上。蔚来CEO李斌人住在上海,跟我一样,过着物资供应紧张的生活。

不只是蔚来,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特斯拉上海工厂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4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能会不太好看。

周末有专家交流,说未来全国防疫措施,还会升级。可想而知,制造业,会有多难。

2、国外美联储加息缩表,中美利差继续收窄

上周美联储公布3月FOMC议息会议纪要,整体信号偏鹰派。关于缩表计划,后续预计美联储每月最大缩减量为950亿美元,其中包括600亿国债和350亿MBS,可能每三个月调节一次缩减量级。

十年期国债利差今天出现倒挂,倒挂的直接结果就是北上资金流出,以贵州茅台为首的茅指数板块大跌。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76%,而当前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为2.75%。这是2010年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首次高于我国。

国债收益率一般被视为无风险利率水平,简单理解就是在十年这个长度上美债的收益水平已经高于我们,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博弈的成分,比如说市场预期美联储未来会加息,我家央妈未来可能降息,等等,总之都是预期了你的预期的预期的产物。

不管怎样,一这个指标倒挂,我家央妈降息决策的压力山大,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打个比方就是你本来可以吃3碗饭(降3次),但现在因为担心自己被留下来买单,可能只吃2碗就要抢跑...

少吃一碗饭肯定不爽,所以今天砸盘很正常,由于美债收益率上涨,跌的并不是我们一家,欧洲日本等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不过由于之前欧元和日元国债早就相对于美元倒挂N年了,所谓虱多不痒所以无所谓,截至目前跌幅基本都在1%以内。

翻开历史,中美利差显著收窄甚至倒挂在我国历史多次出现

据统计,2002年以来中美利差共出现4次显著收窄甚至倒挂,分别发生在2002年一季度到2004年二季度、2005年一季度到2007年三季度、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二季度和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一季度。

2008年后的股市走法,更有参考性,那两次都是先急跌,后急涨,基本收复失地。因此当下的恐慌,只会孕育未来更好的机会。

历史来看,中美利差企稳之时,往往是股市反弹之日。不过,我觉得,比起一时的利差数据,更重要的还是经济的增长情况

3、俄乌冲突的外溢影响

俄乌冲突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次局部战争,将极大加速世界局势的演进,甚至成为世界百年大变局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冲突爆发的时间、地点和参与方及其战略目标均为过去的局部战争所未见。

首先,从时间点来看,这次冲突爆发于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的交织阶段,世界已经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场冲突打破了旧有国际关系的僵化外壳,必将会为变革加油助力,使其由暗火焖烧转为燎原烈焰。

其次,从地点来看,这次冲突爆发于世界上最发达的大陆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欧洲,触发了世界一些主要大国最根本的利益和最敏感的神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各方反应极其强烈。

其三,从参与方来看,这次冲突将当今世界上的两个核大国卷入其中,一个为直接交战方,一个动用直接出兵外的一切手段台前幕后变相参战,双方距兵戎相见只一步之遥,整个西方世界也一并牵涉其中,从而突破了二战以后形成的国际关系禁忌;原有的斗争界限和妥协模式已被冲破,如何善后尚无先例可循。

最后,从参与方的战略目的及投入的政治成本来看,参与双方的战略目标之高、投入成本之大也为史上罕见,乌克兰全境已沦为战场,俄罗斯在安全领域中被逼到墙角后绝地反击,美国和北约作为实际上的参与方也押上了自身的霸主地位和联盟信誉,这使得双方妥协的难度大大增加;军事冲突最终或能以和谈结束,但冲突引发的国际紧张关系有长期化的趋势,并对未来国际秩序产生深刻影响。

这些都预示着这场冲突的不同寻常。无论将来结局如何,都将对世界造成永久性改变。一系列冷战以来国际关系的思维定式均被突破,世界之舟或将驶入一条未知航道。

现在冲突仍在进行之中,对未来的影响尚难定论,但有两种倾向已很明显:

一是西方霸权主义者试图借此重振军事同盟,推动世界向以意识形态划线的集团化方向转变,并企图占据所谓道德高地,将全世界绑上自己的战车。

二是广大亚非拉国家,甚至美国的部分盟友,看穿了霸权主义者挑动冲突而又让他人火中取栗的真实面貌,努力与其保持距离。这些国家无疑是反对战争的,但也绝不愿成为大国棋子,与冷战时期相比,其自主意愿和能力已大大增强。即使是当下空前一致的西方阵营内部,随着时间的延伸和情绪的沉淀,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这场冲突的爆发不是必然的,而是由西方一系列错误政策促成的,美国和欧盟在投入的成本与获取的收益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将在欧洲进一步催生战略自主的声音。

这一切表明俄乌冲突必将引发世界各国间新的分化组合,加速世界变局的演进过程。美国作为这场冲突事实上的最大获益者,如果不知节制,用力过猛,反过来还可能助推变局演进的速度。

4、盘后发布了很多重磅的信息:

证监会、国资委等部门发声明,说要鼓励社保、养老金入市。声音上,官家已经开始救市。

1)、3月社融数据超预期

3月单月社融4.6万亿,高于市场预期,如果是以往,这是个看起来不错的数据。但如果仔细看内部结构的话,会发现依旧不容乐观。

3月社融增长的核心力量,在政府债券、企业短期贷款、票据融资,这几项都是满足流动性需求的短期融资。

真正对实体需求和实物需求能够产生拉动的,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中长期贷款,仍然呈现偏弱状态。

目前国内遇到的问题,一是地产,二是疫情。两者都需要自上而下给出更清晰的政策指引。咱们的市场不缺钱,但企业和地方的融资意愿依旧保守,只能通过短期贷款填充社融,用券商的话来说就是:“水有,但缺面”。

疫情是目前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最大的短期因素,下游弱+物流成本高,导致尽管大宗价格有调整,但生产企业实际到手的成本,可能并没有下降。生产不连续造成的影响,会让全社会的价格通胀,出现类似去年美国的局面。

盘后一个重启游戏版号的文件在疯传,也就在刚刚,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4月国产网游审批信息,一共有45款游戏。

本次版号从停发到发放共计263天,对比2018年,版号停发共计265天,整体看时间相差不大。两次版号停发原因不尽相同,但是本意都意在规范整体游戏市场,将相关精品化及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落实。

这次版号发放我认为本身具备的信号意义更大,除了意味着游戏行业整体的新游供给恢复,大家也可以把游戏当做新的夜壶,上层想要经济好,又要动态清零, 游戏给版号一箭双雕岂不美哉?

不管这是不是玩笑话,接下来各种政策的纠偏与刺激会接踵而来,弹簧压到底部就是蓄力最强的时刻,困境反转会是今年重要的主线。

总体而言在疫情杀业绩,美债杀估值这种逻辑下, 清流觉得今天的下跌可以理解,只要是认知范围内的下跌就能够应对,只要基本面逻辑没破坏,被疫情耽误的产能总会回归。

还有就是市场普跌,除了卧倒,没有别的办法,市场情绪极端脆弱,没有点硬货,是唤不起市场的信心,在硬货出现之前,还是以防守为主。之前说过,政策底之后会接着市场底,经济底,现在这两个底都还在等待积极信号。

清流特意去研究了A股历史上每一次股zai,两个底之间至少间隔也得2个月。最久的是12年那次,花了整整11个月去磨底。

因此市场经历过暴跌以及V型反转之后,无论资金面还是情绪面,修复起来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市场底看的是流动性信号。这周会公布3月社融数据,这个数据影响的是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另外,本周五(4月15号)是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的节点,到时候看央妈会不会降息。

经济底最先看的是疫情拐点。下午上海会公布第一批解封小区的名单,不过以上海现在的新增人数,即便小区解封了,大家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如果上海能快速清零,就能缓解市场的焦虑和恐慌情绪。

跌到这个份上,确实有点2018年单边下跌的味道,2018年的时候,每一天都很难熬,都在期盼早点见底。

但一到2019年、2020年,同一批人又在期盼着能重新回到2018年,给一次上车的机会。不知道大家呢,是越跌越绝望,还是越跌越兴奋了?

2022年宏观上制约市场向上的其实就是三个关键因素: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俄乌战争及其潜在的通胀风险,国内经济(防疫和地产市场最敏感)。

目前来看美联储加息在市场预期之中,只要不再过分出幺蛾子,对市场影响会相对有限,俄乌战争也在进入后半程,每天都有关于谈判利好在慢慢放出,考虑全球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不高,下半年伴随经济增速的回落,需求回落通胀压力大概率是会降低的。

就国内经济来说,3月数据一定有扰动,但伴随各地疫情平稳,之后经济持续向上的概率还是挺大的。因此扭转经济基本面变差的预期,才是A股真正见底的关键,不管当前是不是底部,我们还是得按照我们原有的策略,一步一步执行。

对于2022的行情,我觉得就是两条主线,一条主线叫做相信领导,地产产业链,金融股等受益于稳增长宽信用的方向;另一条主线我把他叫做相信景气,光伏,军工,锂电上游,CXO等方向,这些方向属于业绩高增长确定性极强,业绩甚至可能超预期的高景气方向。

如何理解?长期来看碳中和、确保能源安全自主可控是长期不变的目标,看最近欧洲被俄罗斯断天然气的惨况就清楚了。但调整能源结构是会伤筋动骨的,比如去年能耗双控搞得太严格会导致拉闸停电,比如煤炭产能限制得太严格,会导致煤价飞涨影响拉高国内通胀水平。

在经济好的时候,我们是愿意付出一些代价去实现远大的战略目标。但当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还是保住今年GDP增长目标更重要。

所以,站在不同时间维度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以短期1-2年的维度看,基建和房地产必须托底,基建的业绩增速大概率会超预期,地产的估值也要得到修复。

以中长期3-5年的维度看,能源安全自主可控与先进制造转型的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否则我们将失去与海外大国PK的核心竞争力。

疫情影响越大,经济数据越差,基建地产那条路的方向就走得越远。而什么时候换路,最终还是要看国内经济重新复苏。

从最近成交量以及市场估值来看,市场慢慢变冷,整体估值水平步入合理区域,正好是普通投资者关注和打起精神的时候了。

事实上,在如今市场迭创新低之际,正是可以开始慢慢寻找投资机会的时候,股票也好、基金也好,都是在行情冷淡之时,才是最好的布局机会。

从全市场估值水平来看,A股市场估值重新回到历史相对低位水平。中小市值公司估值再度低于历史均值。外资持股比例前100公司估值重新回到历史均值附近。

参看下面这张图,目前仅贴近 2015年牛市泡沫破裂后大熊市的趋势线,距离2005年、2008年、2012年、2018年四次A股历史上的绝对底部位置,还有一定的距离。

择时看起来很爽,低卖高买,但是操作难度非常大,属于高难度动作,投资不是比难度,投资不是体操或者跳水运动,高难度不会加分。

面对市场的急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离场等于保命”,但是只有在下跌前的避开,才称得上是躲过风险,下跌之后的撤离,顶多是给当下一个心理慰藉。跌了的都算数,本质上风险并没有真正的被规避掉,如果再承担后续的“大涨踏空”,那我们也只能再多喝些“后悔药”了。

由于近因效应,人类容易对近期发生的事件,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做决策的时候,偏向给予近期因素更多的权重,甚至简单线性外推,因此市场越是下跌,大家觉得风险越大,情绪越悲观。

而事实往往相反,市场涨跌反映的是大家感觉中的风险,而不是实际的风险,每天市场涨涨跌跌,在持续反映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但不是未来的实际情况。

市场大涨,大家很乐观的时候,似乎感觉风险小,但其实却往往是高位期,实际风险很大,市场动荡,大家很悲观的时候,似乎感觉风险大,但其实往往是低位期,实际风险很小。

这就说明市场上追涨杀跌、贪婪恐惧背后都暗藏着风险的反直觉性,即市场的真实风险往往和我们感受到的风险完全相反。因此,在投资决策时需要通过「逆人性」将这种错配再次对调,从而实现匹配。

最近我专门听了基金经理林鹏(以前东方红资管的大佬)的分享,对他提到的观点受益匪浅:从上往下看,即看宏观,很糟糕。但从下往上看,看微观,很有信心。

虽然宏观形势很糟糕,但现在中国很多企业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比如品牌优势,全球比较优势,还有成本优势。

这里举几个栗子,以前中国汽车有什么品牌,几乎都是中外合资,现在除了特斯拉以外,几乎都是国产的天下,如比亚迪、小鹏、蔚来。

以前中国手机有什么品牌,几乎都是山寨高仿,现在除了苹果以外,几乎都是国产的天下,如华为(荣耀)、小米、vivo。

以前中国互联网有什么品牌,几乎都是小角色,现在除了谷歌之外,几乎都是国产的天下,如腾讯、阿里、京东。

事实上股价和净值波动因素非常多,长期还是服从于基本面和业绩,短期跌得多不可怕,如果估值合理,基本面没问题,股价一定会回去的。

因此,很多事情上大家不用太悲观,也没必要悲观,市场越是动荡,越要坚定信心,行情越是低迷,越要心态积极,世界难免战火疫情,生活总有不如人意,但总会过去。

我们要用理性地思考,克服情绪的干扰,才能在投资决策上少犯错误。

这里有两个选择,供你参考:

如果你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和股市投资没有足够的信心,属于极度风险厌恶型的,可以选择低风险的理财来获取稳稳的幸福:

如果你相信中国经济的发展,愿意参与进来,那么就继续定投看好的投资品种。

市场情绪面不好的时候,市场差的时候播种,长期持有到市场好的时候,或者就干脆一直持有下去。

指数基金尤其是宽基,诸如现在的A50、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50、德国30、纳斯达克100、标普500、恒生指数等指数基金都可以配置,长期来看,均衡配置全球优秀的指数基金是非常必要的,指数不会死,而且一定会往上走。

每个指数背后都有很多公募基金做很多产品,各位按照上面的方法认真选一选,找到规模大、管理费收的低的直接买就可以。

行业基金选择比较多。比方说中概互联、恒生科技、白酒基金、中证红利、中证银行、中证地产和基建、食品饮料、消费主题、家用电器、医药等,比较多。

这类基金也会调整,有的时候调整幅度会很大,一定要遵从能力圈、少即是多、适度分散、相关性低等原则,如果有择时能力,我建议最好是市场相对情绪面差的时候买一些,亦或者是定投也可以

想要享受分红,就得要长期持有红利指数基金,在价值低估的时候定投进入,长期投资,持有时间越长,咱们的分红收益也会越高。

对于新手小白,或者相对保守,又想投资指数基金的小伙伴来说,红利基金是长期定投的一个好标的。

除了能享受净值增长带来的收益,还能获得比普通指数基金更稳定的现金流。

FOF基金更多的是投资组合和资产配置,本质上还是把钱交给专业人士去打理。

对于新手小白,或者相对保守,又想投资指数基金的小伙伴来说,FOF基金是长期定投的一个好标的。

基金定投仓位:低估时保持高配,月定投的本月可以双倍定投了。

这里的仓位是指存量资金的仓位占比,比如有10万可以拿去投资,现在可以保持8-9万已经投出去。

如果是定投,怎么计算你的目前仓位呢?比如你打算投10年,现在已经定投3年了,那你目前的仓位就是3成,那么指数基金越跌,机会越大,应该越跌越买。

定投建议: 宽基指数基金双倍定投,行业指数自己选择适合标的。

清流,资深投资人,蚂蚁财富、雪球、知乎基金优秀答主。

如果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同名ID“清流财记”(qingliucaiji)

或者直接在文章和回答下面留言,能答的,清流都会解答。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来问,统一回复:是的,至暗时刻,我们看多了。低迷之际,我们抗多头的旗了。3月17日《》,4月6日《》,均是深思熟虑、认真推演后得出的,这使我们想起了彼得林奇的鸡尾酒舞会,想起了巴菲特的市场先生。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过去40多年,海内外每遇到困难都不缺一波波唱空中国的声音,但是中国披荆斩棘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我们每次都转危为机、化危为安、否极泰来,为那些对中国经济长期乐观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馈赠。在全球来看,未来中国经济仍处在强有力的上升期,我们将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午,拿回属于我们的几千年来的位置和荣耀,参考《》和《》。是的,我们愿意在这个时候,传递理性、专业和信心。

今年经济形势的四大关键是:

房地产软着陆。房地产是周期之母,第一大支柱行业,房地产稳,则经济稳。已经有80多个城市加入到房地产调控松绑的行列,预计后续会有越来越的城市因城施策稳房市。

科学防疫复产复工。建议提高科学应对和应变能力,相信未来事情往积极的方向变化,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兼顾抗疫和复产复工。同时,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同志们致敬。

新老基建逆周期加码。专项债提前投放。房地产市场回暖有助于改善土拍市场和地方财政,进而打通房地产-金融-财政的循环。

市场主体信心恢复。大规模减税降费,纠偏合成谬误,呵护市场主体的政策将陆续出台,促进市场活力恢复。

未来需要货币财政扩张,并以改革的方式稳增长,理论上,公共政策部门拥有无限弹药,不要和拥有无限弹药的人做交易对手盘,经济恢复力度取决于政策对冲力度和节奏。稳字当头,预计房地产调控松绑、降准降息、专项债、科学防疫等一系列稳增长的利好政策将陆续出台,甚至力度更大的新预案正在研究。

至暗时刻,我们建议投资者保持理性乐观,不要放大短期悲观因素,忽视长期乐观因素,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之际,在好公司好股票的股价跌破内在价值之际,不要倒在黎明前。七大催化剂已经在路上,重点关注五大结构性机会。

什么样的是假专家?那些马后炮式的在市场跌入底部时散布悲观情绪,越跌越悲观,越涨越乐观,从来不讲估值、基本面、逻辑、框架,这些无非是顶着专家旗号的散户而已,自己做投资也一塌糊涂。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对于好公司好股票越跌越乐观,越涨越悲观,底部乐观,顶部悲观。投资是反人性的,所以注定是少数人的成功。投资根本上是认知的变现,要做好投资先从改变认知开始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自己头上才是一座山”。那些喜欢当看客、说风凉话的人,不希望你看到有人为民生、公益奔走呼吁的时候表达敬意,起码应该多一些同理心、温度或者善意。不要等到时代的灰尘落到自己头上,才感到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再哀叹,再怨天尤人。人生不易,值此时艰,我们更需要携手共渡难关。这也是这些年倡导“新基建”“放开三孩”的初心,人微言轻,才疏学浅,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们愿意在这个时候,传递理性、专业和信心。至暗时刻,理性乐观:不要倒在黎明前。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那些长期理性乐观的人最终将获得时间的馈赠。

先开门见山,亮明观点:从今天起,希望大家开始乐观。

近期由于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房地产销售下滑、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等因素叠加,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资本市场开年调整,中概股更是雪崩,投资者对一些短期负面因素出现了过度反应。

站在市场的至暗时刻,怎么看?怎么办?风险还是机会?

每临大事有静气。自律和理性是投资者与经济形势分析人士最珍贵的品质,在泡沫时克制欲望,在低谷时克制恐惧。

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致富。

当下的经济和市场,使我想起了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当时资本市场出现了极度恐慌性抛售,一季度GDP增速砸下了-6.8%的大坑。由于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方面走在全球前面,迅速复产复工,政策对市场十分友好,经济快速回升,一季度成为“黄金坑”,随后2020年A股竟然走出了小牛市行情。2020年初我们倡导 “新基建”。

当下的经济和市场,使我想起了2018年底,由于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叠加,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十分低迷,投资者十分悲观,市场上流行“2018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自嘲段子。但是,2019年政策转向友好,经济恢复性增长,A股走出了结构性牛市行情。2018年底我们提出《否极泰来》。

历史告诉我们,投资者总是夸大短期因素,忽视长期因素,这就是动物精神和非理性。站在当下,我们或许应该看的更长远,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

当前市场是否对短期的悲观负面因素过度反应了呢?是否对长期的乐观积极因素忽视了呢?

我认为未来长期有十大乐观的因素:

第一大乐观的因素: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十年内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成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发展的中流砥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长8.1%同期,美国GDP同比5.7%、德国2.8%、英国7.5%、日本1.7%。IMF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实际增速5.9%

中美经济规模差距正在快速缩小。2021年中国GDP规模达114.4万亿元(17.7万亿美元),美国GDP为23.0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约77.0%。年,中美经济规模差距从9.1万亿美元快速缩减至5万亿美元。

如果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长,则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重回世界之巅,全球政经格局和治理版图进入新的篇章。

中国提前接近高收入国家行列。以美元计价,我国2021年人均GDP 1.26万美元,人均GNI 1.24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446美元。

第二大乐观的因素:中国经济潜力大,空间广阔,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14亿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群),而且中等收入群体还将不断扩大;

中国城镇化率(64.7%)距离发达国家仍有15个百分点的潜力;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总量约2亿,2021年大学毕业生近1000万,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和工程师红利;

中国的新经济迅速崛起,中美独角兽数量全球领先;

新国潮兴起,本土消费品市占率大幅提高、中国符号走向国际舞台、科技品牌出海。

第三大乐观的因素:中国正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将奠定长期繁荣发展的基石。

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7年10月19大报告提出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注册制改革,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等。

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如果选择做正确的事,运气就在你这边。

改革总是有成本的,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代价是短期的,长期有利于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992年分税制、2001年入市等都有改革成本,没有十全十美的措施,不能叶公好龙,不能因为改革有短期阵痛就患得患失、迷失方向。

以金融去杠杆为例,过去几年,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去杠杆精准拆弹,提前为预防风险扎下了制度的篱笆,保障了我国的金融安全。虽然过去金融去杠杆的争议较大,反对声音不少,但是当金融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才凸显出此前去杠杆稳杠杆的重要性,凸显出改革家的专业素质和重压下推动改革的可贵意志。当看客评头论足容易,打硬仗比打嘴仗难。

曾国藩说过:“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第四大乐观的因素:今年稳增长是头等大事,宏观政策对经济和市场更加友好。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

3月16日,人民银行专题会议强调:“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3月16日,银保监会专题会议强调:“要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各种渠道,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要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保险机构发行组合类产品。”

根据历史经验,传导的顺序是:政策底、情绪底、市场底、经济底。近期基建投资触底回升、社融M2增速波动回升、PMI新订单回升,后续观察房地产销售软着陆、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改善等。

第五大乐观的因素:新经济、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新能源、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新产业快速增长。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2%、12.9%,增速分别较规模以上工业快8.6、3.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32.4%;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产量达367.7万辆、3594.3亿块,分别较上年增长152.5%、37.5%。全年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1%和22.2%,分别快于高于制造业整体投资3.5和8.7个百分点。

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部分高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2021年R&D经费支出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44%,已接近OECD国家2.47%的平均水平。

未来中国的消费前景将体现在从住行向服务消费升级,买健康快乐的品质美好生活;三四线互联网红利促进新一轮在线购物热潮;新国潮成为年轻人的潮流选择;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迎来“黄金十五年”。

第六大乐观的因素:新基建成为政策重要抓手,为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十四五”规划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2022年《政府报告》提出:“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新基建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培育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是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是应对疫情、经济下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办法,具有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意义。(参考《中国新基建研究报告2022》2022年2月,《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2020年1月)

“新基建”是有时代烙印的,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的话,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1)科技新基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东数西算、新能源、充电桩、特高压、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2)民生新基建,包括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等重大民生领域;3)制度新基建,包括发展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扩大对外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改革领域。

第七大乐观的因素: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仍是现阶段第一大支柱行业,房地产稳则经济稳。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近日,新华社记者就房地产税改革试点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表示,房地产税改革试点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进行,一些城市开展了调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2022年以来各地因城施策开展救市,全国已有56个地区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需求端政策调整较频繁。其中,11个城市下调住房贷款利率,23个城市放松了公积金贷款条件,10个城市降低了首付比,14个城市对新房购买发放购房补贴,4个城市放开落户限制。

第八大乐观的因素:市场均值回归是不变的规律。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周期和资本市场具有内在的纠错机制,均值回归就像地心引力一样。经济在衰退期的自发出清将孕育复苏,资本市场在悲观预期的底部将孕育新生。

经济和市场总是在绝望中重生、在争议中上涨、在狂欢中崩盘。

我们应该在炮火中挺进,在烟花中撤退。

2014年中,刚刚经历了2013年的钱荒,经济不振,A股仅有2000点。但是,随后由于宏观政策转向宽松和积极,改革步伐加快,A股竟然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我2014年5月下海,预测“5000点不是梦”,由于观点少数派,2014年底市场各大评选中颗粒无收,失意北飞。但是,在2015年市场即将到达 “5000点”时,我再度成为少数派,预警“海拔已高风大慢走”“我理性了市场疯了”,下海仅一年获得中国证券分析师大满贯冠军。

第九大乐观的因素:有些好资产已经超跌,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是长期投资者进场的时机。

涨上去的是风险,跌下来的是机会。价值投资,是长期主义的胜利,做时间的朋友。买的便宜是硬道理,在市场过度悲观的时候,能够找到被误杀的好公司好资产,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克服内心的恐惧。

我2007年博士毕业,打算2008年底在北京买房,当时售楼处门可罗雀,投资者被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萧条景象吓坏了。在2009年初交易完成后,赶上四万亿出台,当年涨了一倍,赚了人生第一个百万,带杠杆一年五倍收益,第一次让我体验到了理性思考、逆势投资和相信未来的巨大意义与价值。

第十大乐观的因素: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

悲观者纠结,乐观者前行。

我们应该做长期的理性乐观主义者。在顶部理性,在底部乐观。如果不是乐观主义者,你就不会对未来有信心,就不会因为资产价格跌过头了而进场。现在是时候看长远的时候了。

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危机、瘟疫和萧条,在人类社会的至暗时刻,总有人站出来,建立愿景,经营希望,点燃未来,激发勇气。

在这个全球动荡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期,你问我站谁?我当然站伟大的祖国。

放眼全球,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美国逆全球化,欧洲日本人口老龄化,中东战火纷飞,非洲尚未开启现代之旅。虽然历经曲折,但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为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

我们深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这个国家扎根,在这片我们深爱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史诗般展开。

展望未来,我们选择深爱这个国家,深爱所从事的事业。展望未来,我们选择深信时代的进步,深信梦想的力量。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放弃底线和梦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前行。经历过改革转型洗礼后的中国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相信未来。

开门见山,我们可能正站在股票市场新一轮结构性牛市的起点上,主要驱动逻辑是风险偏好修复和无风险利率下降,七大催化剂已经在路上,重点关注五大机会。

3月17日在市场极为悲观之际,发布《从今天起,开始乐观》,随后市场筑底企稳。

这可能是自2014年中预测“5000点不是梦”、2020年初提出“新基建”以来,再一次鲜明亮明观点。

深知作为早已成名的学者,说些模棱两可、永远正确的话,不失为“明智之举”。

但是,理性和专业告诉我们,现在资本市场的机会大于风险,虽然我们不十分确认市场在底部区间的调整时间,但基本面分析显示不少好股票超跌导致价格已经显著低于内在价值,在长期具备配置价值,前期的超跌反而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就好像我们不知道冬天有多寒冷,但是冬去春来是铁一般的规律和趋势。我们必须尊重规律和顺应趋势。

前期投资者对短期悲观因素过度反应,对长期乐观因素忽视,而现在悲观预期正在修复,乐观因素的七大催化剂开始出现。 

一、结构性牛市的七大催化剂已经在路上

开年以来,由于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中美股市监管冲突、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引发A股和港股一波深度调整,中概股更是雪崩。

但是,辩证地来看,涨上去的是风险,跌下来的是机会。现在是能够找到随着沙子一起落下来的金子的时候了,只是需要大家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慌。

未来随着悲观预期的修复,以及乐观因素的出现,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结构性牛市,基本逻辑是分母端的风险偏好修复和无风险利率下降。

结构性牛市的七大催化剂已经在路上:

1、市场均值回归,这是不变的规律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市场具有内在的纠错机制,均值回归终将发挥作用。市场在悲观预期的底部往往孕育新生,在绝望中重生、在争议中上涨、在狂欢中崩盘。所以,我们要“在别人恐慌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慌”。在炮火中挺进,在烟花中撤退。

股市中有句老话,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跌得有多急,反弹就会多有力。

客观地看,前期的超跌反而给我们提供了机会,跌出了上涨的空间。

涨上去的是风险,跌下来的是机会。买的便宜是硬道理,在市场过度悲观的时候,能够找到被误杀的好公司好资产,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克服内心的恐惧。

2、房地产到了出手的临界点,困境反转黎明或已不远

自2021年5月以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了20年来最冷的寒冬,这是长短周期叠加的结果。

但是,房地产是今年稳增长实现5.5%的关键之一,形势已经到了出手的临界点。房地产稳,则经济稳。参考《对当前房地产形势的看法和建议》。

近期国家释放出积极信号: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3月16日国务院金委会提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3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3月30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指出,“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各个地方已经开始救市,力度开始加码,今年3月以来,政策放松力度进一步增强,从之前的降利率、放宽公积金转向放松限购放松限售。效果开始显现,春江水暖鸭先知,部分热点城市的楼市开始放量回暖:

成都:2021年9月,成都公积金新政出台,从2021年10月8日起,可提取未纳入贷款额度计算的公积金余额付首付。叠加当时信贷政策放松,成都二手房成交量从9月份的2643套增加到11月的5659套,12月更是突破1万套,2022年2月春节期间也达到7000套,3月突破1万套,成都房地产市场开始放量。

上海:从年后的2月中旬开始,上海商品房成交量回暖,2月商品住宅成交金额达494亿元,同比上涨35%,并创下了过去5年同月份新高,主要受益于落户门槛降低、贷款利率降低、贷款审批速度加快等。

郑州:3月1日,郑州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不认房不认贷”,“老年人来郑投亲养老,允许其投靠家庭新购一套住房”等,成为2022年首个放松限购限贷政策的城市。政策发布后2周,郑州新房共成交2819套,较前两周上升4.3%;二手房共成交1795套,较前两周上升10.9%。

福州:3月29日,福州解除限购政策,外地户籍无需社保或个税记录可直接购买福州五城区,之前的政策规定要缴纳1年及以上个税或社保记录才可购买。

福建:3月31日晚,福建住建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购买新建商品住房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的指导意见》,从4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职工购买新房时可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并明确指出是“在福州市行政区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从成都经验看,此举有利于楼市转暖。

哈尔滨:3月23日,哈尔滨废止了2018年的楼市调控文件,成为首个解除限售的二线城市。此前哈尔滨实行区域性限售政策,政策规定在主城区6区区域范围内,凡新购买商品住房的,自商品房网签合同签订之日起满3年可上市交易。

衢州:4月1日,浙江衢州成为全国首个取消限购、限售的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促进市区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限购方面,过去外地户籍购房需1年社保或个税且仅能买1套、个体工商户及企业禁止购房,根据新政策,外地户籍家庭、个体工商户及企业,视同户籍家庭执行相关购房政策。限售方面,过去购买144平及以上大户型有5年限售,根据新政策,市区新出让地块新建商品住房、已出让地块中尚未网签的144平方米及以上新建商品住房不限售(土地出让公告里有特别约定的除外)。

秦皇岛:4月1日晚,秦皇岛发布通知,自2017年4月15日起施行的限购令正式废止。

根据统计,2022年以来政策暖风频吹,全国有近70个城市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需求端政策调整较频繁。其中,16个城市下调住房贷款利率,19个城市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限额,10个城市放松了公积金贷款条件,16个城市降低了首付比,20个城市降低契税、对新市民等发放购房补贴,5个城市松绑了限售、限购政策。

我们判断,房地产到了出手的临界点,困境反转黎明或已不远,不排除后面有更有力的措施出台,改善销量,改善民生,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实现今年稳增长目标。

3、今年稳增长是头等大事,宏观政策对经济和市场更加友好

建议大家把下面三段话读三遍,宏观政策对市场友好之情溢于言表,稳增长的力度不断加码。

202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

3月29日国常会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

根据历史经验,传导的顺序是:政策底、情绪底、市场底、经济底。近期基建投资触底回升、社融M2增速波动回升、PMI基建新订单回升,后续观察房地产销售软着陆、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改善等。

预计近期稳增长措施有望加码加快,包括但不限于新基建加大投资、房地产软着陆措施密集出台、宽货币宽信用加大力度、降低融资成本、退税减税等。

4、不必对疫情过度恐慌,定能战而胜之

中国举国体制擅长干大事,再难再恐慌还能比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的时候?虽然我们经历了各种困难,但仍是世界上抗疫最成功的的国家,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好的国家。

中国正在尽锐出战,各地驰援上海等地,相信定能战胜疫情。而且数据表明,奥密克戎虽然传播性较强,但是对于接种疫苗的重症率致死率大幅下降,如果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能够降到普通流感级别,大可不必过度恐慌。即使不能完全消灭疫情,未来疫情的影响和危害也将逐步减轻,不会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过大影响,就好像冬季流感一样。

几百年来,人类先后战胜了黑死病、天花、西班牙大流感、霍乱、SARS等,相信在科技已经进步如此之快的今天,定能战胜此次疫情。参考《全球大瘟疫简史》。

5、中美监管部门加强协调沟通,缓解市场担忧

近期中美证券业监管部门正在加强协调沟通,提高跨境监管合作的效率,体现统筹开放与安全的理念,促进中国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活动有序开展。这些均有利于前期超跌的中概股实现估值修复。

6、不必对美联储加息过度担忧,美国经济放缓将极大地制约加息进程

美国经济复苏基础十分脆弱,将极大的制约美联储加息进程。近期美国PMI指数、就业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已经开始露出疲态。

当前美国通胀很大程度上跟地缘动荡有关,美联储加息应对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会误伤实体经济。

因此,预计美联储加息前快后慢,当美国经济重新掉头向下时,市场将会改变对美联储加息进程的看法。

而且,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货币政策不会受美联储政策干扰,明确表态“以我为主”,我们是有这个底气的,也符合中国自身的稳增长宏观目标。

7、俄乌冲突谈判阶段性缓解,这将是各博弈各方愿意看到的结果

俄罗斯国内经济基础较差,面临西方全面封锁存在被拖垮风险,所以不会选择持久战,因此愿意在达成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等战略目标的同时阶段性休战。

欧盟由于过度依赖于俄罗斯能源、不愿意将战火引到家门口以及摆脱对美国的防卫依赖,更不愿意陷入持久战。

美国面临通胀高企、经济复苏基础脆弱等,不愿意俄乌冲突升级。

二、结构性牛市的五大机会

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悲观者纠结,乐观者前行。

我们应该做长期的理性乐观主义者。在顶部理性,在底部乐观。如果不是乐观主义者,你就不会对未来有信心,就不会因为资产价格跌过头了而进场。现在是看长远的时候了。

未来结构性牛市的五大机会值得关注:

第一大机会,困境反转:比如,中概股、港股、房地产产业链、猪周期,等等。房地产毫无疑问面临历史性的行业大洗牌,但是大家可以关注当年家电行业洗牌后,行业集中度提升,造就了一批大牛股,而且近期稳房市的政策密集出台、不断加码,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不少的中概股、港股公司竞争力仍然十分强大,是中国经济的四梁八柱,内在价值没有被破坏,只是由于短期的地缘等因素导致投资者过度悲观杀跌,相信这些好公司好股票的修复能力将十分强劲,就好像金子总要发光一样。

第二大机会,被错杀的基本面扎实的好公司好股票:护城河强大,商业模式没有被破坏,管理层优秀,技术优势明显,等等。

第三大机会,受益于稳增长的:稳字当头,稳增长是今年宏观经济头等大事。中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主任强调,“稳定宏观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第四大机会,受益于新基建的:今年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在于基建,也是信贷投放、专项债支持、项目审批等重点支持的领域。

第五大机会,受益于提估值的:今年货币宽松,有助于无风险利率下降,关注受益于宽货币、估值提升的行业。

破坏上述判断和逻辑的风险因素包括:俄乌冲突失控升级为世界大战;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疫情失控人类社会陷入恐慌和绝望;房地产泡沫崩盘;政策对冲力度不够经济全面滑坡。

最后,本文显然不简单是一篇关于股市预测的报告,而是试图传递理性、专业和信心,试图对市场中的人性周期进行反思,尤其在市场过度悲观低迷的时候。是的,在市场如此低迷的时刻,在投资者普遍悲观的时刻,我们愿意站出来,传递理性客观的观念和声音。长期的投资实践和实战经济学研究表明,理性、专业和反人性投资最终将获得时间的馈赠。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有些话,我说在前面。倒不是非要做一个算命先生,而是展望未来1-2个月的大事件,我对投资炒股有一个提前的预判。讲的不对大家包容一下,讲的对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首先是俄乌事件突然降温,全球股市因此展开了强劲反弹。

为什么俄乌会有冲突?这次俄罗斯为何又突然撤军?

这背后有没有米国的挑事?很肯定的说,俄乌事件完全是米国火上浇油的刻意事件。我们分析利弊,美国挑事对他有什么好处?看看结果就知道了,近期原油价格大涨+美债收益率上涨利好谁?利好原油出口国,利好美元回流国,是谁?米国。

这个逻辑我前面写过两次文章,一次是原油、一次是汤加火山。背后都是有人刻意宣传危机,宣传恐慌,目的让资金去避险。避险买什么?一般来说全球资产的锚定物—美10年期国债,是首选,或者最好的选择。但是美债收益率太低,美债价格太高,没人买怎么办?制造恐慌,倒闭全球资金回流,去买国债,提高收益率。

展望美元的百年历史,这些都是新故事,老把戏,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所以俄乌事件打不起来,是大概率事件,打起来了才说明这一届的背后玩家缺乏政治定力,不是啥高端玩家。但是美元回流,美元加息不是一天就结束了,这次事件告一段落,接下来一定会有其他的事件,引发投资者恐慌,倒逼资金回流,接盘美国加息,接盘美债。这次俄乌事件,笑称别人干架,我们旁观者溅一身血还买了单,下次类似的事件发生,会不会又买单呢?市场担心的点,在这里。

2月反弹以后的下跌,大概率也是伴随着新的恐慌事件。珍惜2月的反弹,因为3月要开重磅会议,会前波浪汹涌,会中波澜不惊,会后一地鸡毛。3月初第一周的周五要公布非农数据,这些都是为随后的收紧流动性做铺垫,总之2月不管反弹多高,3月初记得要盈利减仓,适当控制下明知的风险。这波反弹从目前的情况看,就2周左右的时间,主线是很明显的,就是超跌的创业板+主板的政策行情。

创业板既然定义为反弹,那么几大权重就不会一起涨,今天是医药、明天就该轮到宁指数。讲到宁指数,宁德跌到年线果然企稳,这让无脑看空的人很是意外,没什么,宁德不可能完蛋,但是接下来较长时间内,都是阶段性筑底,上下波动不会太大。主板这块最强的是基建,按照此前分享的数据看,经济三驾马车其他两个都不太行,只有投资基建大有可为。

近期市场也是走出了不少高标股,GDP保5 ,投资基建的增速要在16.3%-18.7%果然不假。但是切记没有潜伏的就别继续跟,涨多了风险也就随之来临。今天开盘左右出了一个新闻,讲的是CPI数据,还是生猪价格双双不达预期,这对于消费股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但目前消费股的估值不算高,位置更是低的可怜,暂时涨不起来也很难继续往下跌,无非多花点时间等待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乌冲突中国态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