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高,能带来哪些优势?

2021年12月在国际支付中占比升至第四——
人民币全球地位稳步提升

人民币全球地位再上新台阶。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12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由11月的2.14%升至2.70%,当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升至第四。这也是2015年8月中国央行“汇改”以来,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

专家学者表示,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强势表现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支付“身影”越来越活跃

根据SWIFT报告,2021年12月,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以40.51%、36.65%、5.89%的占比位居前三位。日元占比降至2.58%,从此前的第四位下滑一位至全球第五大活跃货币。从比例来看,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由去年11月的2.14%升至12月的2.70%;从金额来看,人民币支付金额较11月增加了34.6%,同期全球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6.44%。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进一步提升,与我国外贸高景气度及人民币资产吸引外资持续流入的表现基本一致。

“国内防疫形势向好,经济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整体运行平稳,海外贸易各方将人民币作为结算支付工具的意愿不断增强。”周茂华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再度上升,续刷2016年第四季度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人民币储备规模也节节攀升。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升至3189.9亿美元,实现连续11个季度增长。

“近年来,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反映全球央行对人民币资产青睐有加。”周茂华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与避险属性将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强势表现,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期表示,2021年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的债券达到1666亿美元,人民币资产已经成为外资增配的重要资产。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成为推动跨境资金流入的主要动力。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17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处于历史高位,这体现了中国良好经济发展前景对境外长期资本的吸引力。

“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提升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在全球中的份额提升有关。”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认为,在全球供应链瓶颈下,海外进出口贸易和物流循环不畅,订单纷纷涌入我国,在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带动下,人民币结算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提升。此外,在美元波动反弹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提升了国际投资者在跨境贸易、投融资中使用人民币的信心。

对于外资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王春英总结了几个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2017年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以来,2018年到2021年,外资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超过7000亿美元,年均增速34%;二是提升潜力大,当前,外资在我国股市和债市中的占比保持在3%至5%的水平,与日本、韩国、巴西等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相比都比较低,未来提升潜力比较大;三是投资价值高,人民币资产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收益的相关度比较低,是国际投资组合分散风险非常好的选择。

“在金融市场开放的带动下,境外主体积极增配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债券指数被纳入国际主流指数,带来了不少增量资金,证券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大幅增加。”王有鑫表示,目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国际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对人民币的使用也随之增长。未来,中国产业链和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经济韧性将不断凸显,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机制将不断完善,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将继续稳步提升。

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将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角色。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当前全球市场依然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人民币债券市场仍将是全球投资者进行多元化投资的有利选择。由于中美十年期国债的利差长期维持在高位,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持有比例相对较低,且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全球投资者仍将持续加码人民币资产。

“从趋势上看,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与中国经济体量、贸易量仍不够匹配,支付占比相对于美元、欧元等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经济长期发展前景向好,人民币稳步推进国际化,国内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未来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投资、储备中的作用将不断增强。”周茂华表示。

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看来,全球人民币储备份额提升,意味着人民币更高层次的国际化,即作为国际货币的储备货币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将进一步提高。

这些年,人民币国际化动力由最初的贸易结算驱动,转变为“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双轮驱动。“即使受到疫情冲击,在中国经济贸易较快增长、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人民币避险货币功能的支撑下,人民币国际化还是迈上了新台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涂永红表示,未来如何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构筑有深度、有广度、有韧性的国际网络,将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经济强、货币强。人民币国际化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关键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才能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任感和认可度。”管涛说。(记者 姚进)

根据国际支付组织(SWIFT)的统计数据,2022年月份,在SWIFT支付系统中,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创新高,达到3.20%,维持在第四的位置。第一到第三分别是美元占比39.93%、欧元占比36.56%、英镑占比6.3%。第五位是日元占比2.79%。如果剔除欧元区,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占比为2.29%。这是继2021年12月份后,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第二个月超过日元。

通过货币的国际支付比例和其他经济指标的关联性解读,可以释放出很多信息。我们就按照网友们比较关心的一些方向,用权威的统计数据来逐一为大家解析。

一、人民币超英赶美的国际地位指日可待吗?

中国人都讲究开门红。虎年首月,面对SWIFT传来的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屡创新高的好消息, 同胞们都特别开心。不少人在自媒体平台发文,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代美元的国际地位时日不多了,取代英镑简直是指日可待。

先不谈科技水平、经济规模、综合国力与美国的差距。仅从最基础的数据来看,我想有此想法的同胞们想得有点多了。

我们的人民币分为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两者的汇率都不一样。因为离岸人民币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在岸人民币管控指标,是无法自由兑换的。而货币的自由兑换,是取代美元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和支付货币最起码的前提条件。

据中国新闻网12月12日“香港上半年每天结算超过1.5万亿人民币”一文透露,在港的离岸人民币存款超过8000亿元,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约60%。据此推算,截止去年底,离岸人民币总量大约1.34万亿,仅占当时人民币M1总量的2.1%。也就是说,97.9%的人民币为不可自由兑换的在岸人民币。你说这接近98%的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他国消费者、企业、银行,怎么可能选择你来取代100%可自由兑换的美元呢?

我们搞人民币国际支付,时间还比较短。国家也没想着马上去取代美元。毕竟别说取代美元,未来十年内,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超过欧元、英镑的可能性都不高。

虽然英国的经济规模比我们小得多,但英镑是美元之前的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和支付货币,英镑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使用传统。有不少网友在网上无知地说,弱小的英镑卡在人民币前面算个什么事?那我来告诉你,你之所以认为这算什么事,完全是因为你太无知不懂事。

世界上有16个国家是英联邦王国,尊英国国王(或女王)为国家元首。这些国家与英国宗教信仰一致,都希望与英国保留紧密关系。这16个英联邦王国,构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共主联邦,面积合计约1870万平方千米,人口接近2亿,都超过了俄罗斯。而且绝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比如澳洲、新西兰、加拿大。

除了这16个国家,范围更大的是英联邦成员国,一共有54个国家(含16个英联邦王国),区别在于成员国不尊英国国王(或女王)为国家元首。比如我们隔海相望的邻居新加坡,也是英联邦国家,没想到吧?

英联邦54个国家,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人口接近30亿,在这地球上可以说举足轻重。

欧盟成立后设立欧元,大大削弱了英镑的国际地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镑在国际支付中一直稳居第三,2022年1月占比为6.30%。而我们呢?大家看看前面那张“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图表,我们的支付占比10年时间才从2012年1月份的1.88%增加到3.2%,增加了1.32%个百分百。这十年是我们发展比较快的时期。按此速度,再过10年也只能达到4.52%,比英镑目前的支付占比还是会小很多。

二、人民币支付比例创新高,其实是局限在欧盟国家和港澳贸易之内的新高。

可以说,99%的同胞都没弄清楚,也不会想着去弄清楚,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增加,是何原因。但这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可能性。有些经济爱好者预测2030年或者2035年,人民币支付比例将取代英镑,与美元、欧元三分天下。那是因为他既忽略了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对国际化的重要影响,也忽略了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场景中的局限性。

SWIFT通报不同币种的支付占比,有两个统计口径。一是全球支付占比,二是欧元区之外的支付占比。为什么呢?有些网友质疑欧元支付占比存在高估的问题,这是存在的。的确,欧元在欧盟体系内流转,也是通过SWIFT,所以一些同胞认为欧元支付被重复计算了,占比被高估了。但一分为二地讲,国际统计不是按照币种区域统计的,而是按照主权国家或者经济区域统计的,欧盟内的各国,都属于主权国家,你质疑他重复统计,这是要犯外交错误的。

同样,人民币在大陆、澳门、香港之间支付,也是通过了SWIFT系统的,也存在这个问题啊。澳门、香港,还只是独立的经济区,比欧元区的主权国家,地位低多了。但不仅货币支付上国际组织会单独统计,其他所有的经济指标,都是单独统计。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统计局、海关,也是如此处理。我们与香港、澳门的贸易往来,也算是对外进出口的,这个大家应该知道吧?

说到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民币对外支付场景的限制了。目前人民币的国际支付的主要场景,就局限在欧元区、港澳地区。为什么呢?

SWIFT通报不同币种的支付占比,有单独列出欧元区之外的支付占比。半年前的2021年6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为2.46%,其中欧元区之外支付占比为1.68%,欧元区为0.78%,占31.7%。2022年1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为3.2%,其中欧元区之外支付占比为1.89%,欧元区为1.31%,占40.9%。大家看到了吗,人民币国际支付,在欧元区使用的比例半年时间上升了29%,明显快于欧元区之外。

从SWIFT的统计数据中,我们无法了解人民币在港澳区域的国际支付占比。但有个基本常识,人民币国际支付,最主要的用途是进出口贸易的需要。2021年,我国出口在全球出口占比16.2%,对港澳出口占全国出口10.5%,可换算出我们对港澳的出口数量在全球出口总额中占比为1.7%。

我们在对港澳的出口使用什么币种?做过出口生意的都知道,之前喜欢用美元,现在主要是人民币。大家想想,港澳的1.7%,加欧元区的1.31%,这个比例超过3%了。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场景中,除开欧元区和港澳区,只有0.2%左右的支付比重。在港澳这块,支付占比到100%也只有全球占比1.7%的比重,欧元区与我们关系密切一点,可至今使用人民币支付比例也只有1.31%,给我们太多,欧元自身的国际地位就会受到威胁,显然不太可能。

而我们大力援助的俄罗斯,在美国制裁他、差钱差得没办法的危难之时,我们给他签订了几十年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合同。 但大家知道的,他开始坚持使用极不靠谱、濒临崩溃的卢布结算,我们不同意,才折中选择用欧元结算的。有求于我们的俄罗斯都搞不定,其他国家使用人民币为主要支付货币,更难。

三、目前的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的确与我们的国际地位极不匹配,但支付占比的增长速度却超过了我们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

2021年,我们的经济规模GDP占到全球总量的18%,出口占到全球出口总量的16.2%,进口占到12%,占到全球黄金储备总额的5.05%,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总额占全球的25.28%。但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到今年元月份都只有3.2%,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也只有2.5%。

人民币国际化的两个主要指标,一个是储备货币,我们占比只有2.5%。一个是支付货币,我们占比只有3.2%,这个和我们的其他经济指标的国际地位,肯定是不匹配的。

但是呢,我们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的增长速度,还是挺快的。

和2012年对比,2021年我们的GDP增长了142.6%,出口总额增长了76.4%,外汇储备总额增长了2.2%,但2022年1月的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比2012年1月份增长了291.3%。这个增速,远远超过了同期其他经济指标和货币指标的增长速度。人民币在有限的国际支付场景中,能取得这样的进步,已经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情了!

所以呢,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虽然与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称,但这个既有历史上人民币不对外的原因,也有我们外汇管理制度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看到有进步即好,无需过分纠结。

元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提高了不到1个百分点的新闻,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和对人民币国际支付问题的讨论与期待,这说明大家都期盼国家日益强盛起来,心情可以理解的。

另外,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将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角色。毫无疑问,尽管当前全球市场依然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人民币债券市场仍将是全球投资者进行多元化投资的有利选择。由于中美十年期国债的利差长期维持在高位,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持有比例相对较低,且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全球投资者仍将持续加码人民币资产。

所以从趋势上看,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与中国经济体量、贸易量仍不够匹配,支付占比相对于美元、欧元等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经济长期发展前景向好,人民币稳步推进国际化,国内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未来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投资、储备中的作用肯定将不断增强。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内民间换汇越来越难,与越来越多的出国留学、境外旅游、境外购物、境外投资的需求对比,我们的外汇管理制度显然还没有跟上,给普通民众添加了不少的麻烦。基于这样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支付比例即使越来越高,普通民众也很难受益,其结果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是我们的外汇管理部门应该认真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作者:国证大数据 徐晓伟】

原标题:人民币跨境使用持续增长

  人民币跨境产品及服务的使用继续保持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长足发展。日前中国建设银行在“投资人民币资产研讨会”上发布的《2020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行稳致远坚韧前行》报告如是称。

  由建设银行联合《亚洲银行家》对643家境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的调研显示:65%的受访境外企业、51%的受访境内企业以及67%的受访金融机构2019年在贸易结算中增加了人民币使用;50%的受访境外企业、26%的境内企业及67%的机构增加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的使用。

  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受青睐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9年人民币贸易结算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例上升至19.15%,与2018年的16.8%相比实现稳步增长。从金额上看,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由2018年5.11万亿元(7407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6.04万亿元(8755亿美元)。

  调研显示,跨境贸易结算增幅最高,预计2020年这一趋势还将持续,78%的受访金融机构、59%的受访境内企业和51%的受访境外企业表示,将进一步增加在跨境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使用。

  在受访企业被问及人民币贸易结算在其全部贸易额中的占比时,33%的受访境内企业表示达到20%~ 40%,29%的受访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比例为10%~ 20%。整体看,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比例明显增加,受访企业中,使用超过10%的比例高达76%,比2018年提高了13%。展望2020年,31%的受访境外企业预计其总贸易额中约20%~40%将以人民币结算,略高于受访境内企业(27%)。

  不同企业在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原因不同。受访境内企业(29%)使用人民币主要是为了降低外汇风险,这一比例在2018年是32%,而受访境外企业(34%)使用人民币主要是为了获得供应商更优惠的价格,比2018年的28%提高了6个百分点。许多受访境内企业也通过使用人民币来降低成本,提高定价能力及从供应商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境外企业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越来越积极。受访境外企业表示他们“仅在交易对手要求使用人民币”时才使用人民币的比例仅为9%,而去年和前年这一比例高达25%和47%。

  跨境人民币投资显著增长

  宏观数据显示,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总量从2018年的2.66万亿元人民币(3867亿美元)稳步增长至2019年的2.78万亿元人民币(4029亿美元)。调研也显示,受访机构2019年人民币跨境投资显著增长。在受访金融机构中,67%的机构增加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的使用,这一比例在2018年仅为30%,而另有11%的机构则表示有所减少;“未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直接投资的比例从2018年的33%下降至今年的11%。

  50%的受访境外企业和26%的境内企业增加了人民币跨境投资,而37%的境外企业和30%的境内企业2019年维持了现状。预计这一趋势还将继续,50%的受访境外企业、38%的受访境内企业以及78%的金融机构称2020年将增加跨境人民币投资。

  境外离岸人民币融资趋增

  在岸市场上,境外企业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总规模持续增长,从2018年年底的5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年底的6.41万亿元,其中股票持有规模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3%,其次是债券(32%)以及存款(14%)。

  调研显示,44%的受访境外企业、36%的受访境内企业和44%的金融机构增加了境外人民币资产持有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受访境外企业(38%)和受境内企业(40%)表示,将在2020年增加境外人民币资产持有量;同时,有近半数的受访金融机构预计2020年会增加或维持目前的持有规模。

  2019年,44%的受访境外企业增加了离岸人民币融资(包括贷款、应收账款融资和债券),34%表示与去年持平,去年增加和维持离岸人民币融资的受访境外企业占比分别为43%和28%;36%的受访境内企业和44%的受访金融机构增加了离岸人民币融资,29%的受访境内企业和11%受访金融机构表示与去年持平。报告预计2020年会保持这一基本趋势,54%的受访企业和22%的受访金融机构预计会增加离岸人民币融资,但部分受访境内企业(33%)预计会维持现状。

  2019年,不同企业离岸人民币债券融资在融资总额中的占比呈现较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境外企业选择离岸人民币债券进行融资持续增加的趋势继续保持,72%的受访境外企业通过离岸人民币债券融资比例超过5%,比2018年大幅增加了11%;未使用离岸人民币债券融资的比例下降至3%,这一比例在去年为11%。

  此外,调研称,40%的受访境外企业2019年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有所增加。在受访金融机构中,44%表示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有所增加,仅11%表示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有所减少。

(责编:李都也(实习生)、李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货币结算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