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要怎样跟上时代的脚步?

  当今时代,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潮流浩浩荡荡。与此相伴,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安定性也较为突出,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大国关系深度调整,世界经济暗流涌动,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产生并蔓延,人类社会面临诸多共同挑战……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解决之道在哪里?这是困扰世界多年的难题,也是习近平主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首次在国际场合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呼吁,开辟了合作共赢的发展新道路。

  五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创新了中国外交理念,成为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对“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四项原则。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主旨演讲,系统全面探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指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在2017年12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论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问题,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五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导着中国外交实践,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特色大国外交画卷。这个新时代,是快速发展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具有全球视野和开放胸怀,更加奋发有为,彰显出大国特色、大国气派、大国风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和推进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沟通探讨解决当今诸多全球性问题的方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2013年下半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五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国际合作平台。五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先后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重大主场外交,彰显了新时代努力奋进的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懈努力。

  五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包容性,这一重要理念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各文明等都具有普遍意义,反映了人类社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是全人类对和平安全、共同发展、美好生活的共同渴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获得了国际上的高度支持,正在积极推进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还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这一理念不仅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还正成为各国交往的基本原则,是中国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的,“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携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唯有如此,通过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这一美好的目标定能实现。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对外交往中主张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是一个正在奋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负责任大国,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发表的讲话中指出的,迈入新时代,“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作者王磊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

我刚刚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达沃斯,各方在发言中普遍谈到,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

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摘自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17年1月18日)

本报统计显示,5年来,习近平在外事活动演讲中,至少提了68次“和平与发展”。这绝非偶然。和平与发展是今天这个时代的主题,中国也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向世界庄严宣告,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

关于“和平与发展”这一理念,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有段非常精彩的阐释――

联合国走过了70年风风雨雨,见证了各国为守护和平、建设家园、谋求合作的探索和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联合国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21世纪更好回答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重大课题。

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子瑜(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强化国际责任担当、共谋人类幸福的生动实践,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进一步加强引领、完善制度、优化传播。

  加强倡导引领,彰显全世界最大政党的责任担当。回顾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不仅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始终以恢弘的国际视野和格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与发展主题,推进了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主张世界各国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为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世界经济治理提供了诸多方案举措、创造了丰富现实成果。比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全球互联互通,让更多国家、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了大量医疗物资和医疗技术援助。当前,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关口,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政党、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须在倡导、引领、带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更多更大积极作用。

  推进多边合作,巩固完善多边主义制度体系。多边主义以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内核,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是维护国际秩序和规范的基本范式,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走的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完全契合多边主义特色。当前,人类同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的威胁仍影响着国际格局,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世界各国应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才能有效解决全球危机和公共问题,共同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完善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体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须加快健全多边国际制度,充分发挥其汇聚信息、稳定预期、降低成本、凝聚共识、打造共情等功能,以更好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

  优化对外传播,促进国际认同。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期待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看到更多中国方案、汲取更多中国智慧。鉴于此,我们应着力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创新对外传播机制,深度融入世界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传播出去;立足新发展阶段,服务大国外交战略,建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播体系;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建设专项职业团队、畅通传播沟通渠道,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以对外传播的精准化策略、在地化演变、文化性融合打通国际传播“最后一公里”。面对意识形态沟壑与战略竞争壁垒,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应注重中西方文化与理论的对接,善于塑造和扩容“共通的意义空间”,探寻彼此共通点、扩大受众面、减少传播阻碍,既让传播中使用的语言文字等便于理解,又强化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的深入交流互动,从而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广泛认同并得以顺利推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