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地震是心中永远的痛怎样回复他?

  北川新县城,地震纪念园广场上,晚饭后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游戏。 均为特派记者 李锋 摄

  汉旺广场上钟楼的指针,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好消息和坏消息,先听哪一个?面对这样的问题,选择不同,得到的感受可能截然不同。重访汶川地震灾区也总要做这样的选择。如果先参观破碎的地震遗址,再到拜访重建的新家园,感觉灾区重建已经大功告成,人们过上了幸福安逸的新生活。反过来,如果先拜访新城,再返回地震遗址,才明白虽然一切都是新的,但人却是旧的。很多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人,依然封闭在无法触碰的世界。

  汉旺、北川、映秀……每一座破碎后又重建的新城,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简直无可挑剔。但走在这样的“新生”城市,总觉得缺点什么:太冷清,偌大的城市一整天都看不到几个人。重建新城都以地震遗址为基础,着力于重振、扩大旅游产业,然而芦山地震使四川的旅游产业又一次严重受挫。

  五年了,汶川灾区重建远没有结束。

  面的司机一天接不到一趟活

  参观完汉旺老镇地震遗址,步行约两公里,就到了汉旺新镇。

  错落有致的小桥流水,四通八达的新建街巷,8400多套群众安置房,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工业园区等配套设施……分布在24.9万平方米绿化之中,新镇的规划有一种江南水乡的韵味。汉旺新镇重建投入资金23亿元,功能定位为地震工业遗址纪念地、成德绵产业带上的工业重镇、德茂通道上的商贸物流门户镇、成九黄旅游路线上的节点镇。

  “地震以后汉旺的主要工业都搬走了,本地没有大型企业,好多年轻人去外地打工,我们年龄大了,出去没人要,只能在家里跑跑车。”50多岁的王师傅靠开面包车送客为生,不过目前汉旺流动人口很少,生意不好,有时候一天都跑不了一趟。新镇通往旧镇的马路两边,停着很多这样的面包车,很多挂了招牌的门面大白天也关门歇业。

  地震前王师傅住在汉旺老镇,儿子正筹备着结婚,家具都买好了。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震碎了他的家,也让汉旺支离破碎。“早上还在一起喝茶的朋友,下午就没了。好多人从废墟里爬出来,流着血在街上惊慌地奔跑。”王师傅说,他的准儿媳妇也被震跑了,“搬到外地去了,我儿子到现在还没女朋友。”

  新城很大很漂亮却有些冷清

  进入北川新县城,整个县城布局规整,安昌河从县城中蜿蜒而过,周边环绕着低矮的丘陵,环山抱水。街道整洁美丽,人均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城区建筑风貌分原生羌风、传承羌风和现代羌风三种类型,保留着浓郁的羌族特色,每一栋建筑都仿佛一件艺术品。

  汶川地震造成北川县20个乡镇16.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万多人,老县城被夷为废墟,基础设施和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北川新县城选址距离老县城23公里外的安县,取名“永昌”,寓意“永远繁荣昌盛”,是“5·12”地震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

  “刚搬来的时候特别不适应,一切都是新的,都很陌生,周围的邻居也不认识。”今年5月9日下午,新城白沙街尔玛社区,几位老人在楼下凉亭内打牌,正在一旁织毛衣的李阿姨说,平时除了接送孙子上学,她不怎么出门,县城很冷清,没什么人。

  在新县城走了一天,碰到的人也不超过100个,还包括外来游客。街道从头到尾甚至不见一个人影,在一条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集中的街道,每一家都有一栋专属建筑,但前来办业务的人几乎没有,空荡荡的大厅内,几名工作人员无聊地守着。

  北川县建设规划和住房保障局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地震前,北川县老县城城区面积为1.1平方公里,生活着近3万人,每平方公里生活着约2.7万人。重建后的新县城城区面积达到4.69平方公里,但城区人口还是3万余人,每平方公里上生活的人口约6400人。城区面积比过去大了3倍多,但过去每平方公里上生活的人口则是如今的4.2倍。

  失子夫妻5年不敢提孩子

  “灾区重建有一种补偿心理,因为灾区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我们总想用什么办法去补偿,所以重建时恨不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就像父母总会用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亏欠一样。”在四川地震灾区坚守时间最长的心理咨询师刘猛一直在关注灾区人心理的重建,5年来他也一直在向民政部门建议增加这方面的经费。

  “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汶川灾区重建中用于心理援建和社工服务援建的经费很少,大地震的所有亲历者都需要心理援助,特别是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父母等亲人的幸存者,这种心理上的重建是漫长的。”刘猛认为,地震灾区的每一个社区、每一所学校,至少应该配置一名心理咨询师和一名社工。

  汶川地震后,刘猛在灾区创办了“妈妈之家”,为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再育妈妈提供心理援助。5年来帮助了240多名失子母亲,其中180多名已经再育。

  再育并不意味心理援助的完成,“从我的评估来看,至少还要两年时间。”因为刘猛发现,在不少地震后再育的母亲心中,失去的孩子还没离开,会把对前一个孩子的情感和愧疚都转移到现在的孩子身上,因而过分溺爱现在的孩子,导致孩子出现任性、蛮横等,而这个时候,家长又会怀念那个失去的乖巧的孩子,这对现在的孩子是不公平的。

  都江堰一位40岁的母亲,地震中失去了儿子。5年来,夫妻之间从来没有就孩子的问题交流过,关于孩子的话题完全不提。“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她去忘记或者逃避这件事,而是学会为这件事和平共处,能够谈论这件事,让它能成为生活的内容。”刘猛介绍,专业的心理援助分为5个阶段:稳定情绪、消除症状、角色认同(认识和接纳这件事)、情感重新构建,最后是社会回归,回到生活正轨。

  @背影很快乐:汶川,你好。5年,我们穿越灾难,5年,汶川浴火重生!2008年到2013年,我们的关注从未缺失。让我们为这些在灾难中逝去的人们献上一朵小白花。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恋爱洋芋:5·12汶川地震5年了,那些因地震带来痛苦经历的人们,希望时间可以抹去一些你们心中的创伤,加油!

  @小凯要坚强:汶川地震5周年又赶上母亲节,这对于在地震中失去儿女的母亲是一种时隔多年的痛,对于在地震中失去母亲的孩子是一种哑然失声的痛。但是母亲永远不希望儿女沉痛,无论她在人间或是天堂;儿女也希望母亲永远快乐,无论我们在身边或是远方。

  @日月之约:5年,是灾后重建的史诗,破碎的山河重新变得秀美,遭遇苦难的人们也已绽放笑颜。5年了,灾区诞生了浴火重生的奇迹。忆当初,我们落泪,分秒关注着救灾的每一点进展,为逝者叹息,为生者开怀;而如今,看到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坚强并快乐地生活,由衷地深深地祝福他们!

  @一见倾心你:5年前的今天,汶川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转瞬间夺去近七万人的生命。去年七月,去四川旅游途经都江堰、汶川、映秀等地,经过四年的重建,一个新汶川站起来了,5年,祈福汶川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平安的生活。

  从被援助者到做志愿者

  今年4月26日,蒋玲在QQ空间更新了签名:“五年了,我彻底改变了。”如今,蒋玲生活在北川新城,找了新的工作,同时也是民间公益组织“妈妈之家”的“总妈”。“妈妈之家”是汶川地震灾区第一家对失子再孕妈妈进行心理干预的工作站,由河北经贸大学教师刘猛创办。

  蒋玲是北川人,地震前在北川县邮政局工作。2008年年初,她23岁,刚结婚不久,辞去工作在家专心待产。她一直被父母和老公当做宝贝,23年没洗过一次衣服,没做过一顿饭,特别喜欢玩网络游戏。2008年3月7日上午9时28分,她生下宝贝儿子程程,为了纪念儿子的出生,她特意花钱买了一个QQ号码:。

  2008年5月12日上午,蒋玲的母亲给程程洗好澡,穿上漂亮衣服,并叫醒正在睡觉的蒋玲,蒋玲抱着儿子亲了几下。下午2时许,母亲带着程程去朋友家串门。20多分钟后,8级地震瞬间摧毁了北川县城,蒋玲家四层的楼房垮塌下来,她从4楼跳下,成了整栋楼唯一的幸存者,却永远失去了母亲、儿子和其他11位亲人。

  和众多失子母亲一样,蒋玲一度沉浸在巨大痛苦和自责中无法自拔。从地震后到2011年底,她在QQ空间写下很多篇思念母亲和儿子的文章。庆幸的是,这个一直被捧在手心的宝贝开始慢慢学会坚强,从柔弱的受助者成长为内心强大的志愿者,安抚更多承受失子之痛的母亲。

  在“妈妈之家”,蒋玲先学会的是洗衣服和做饭,还戒掉了打网络游戏的瘾。第一次学会做饭的时候,她边做边哭,吃不出那顿饭的滋味。才发觉自己没什么事做不了,只是以前太依赖了。学会做饭了,妈妈却连尝一口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总妈”蒋玲,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走访和陪伴妈妈们。“我太能理解她们了,所以能陪着她们哭,陪着她们笑,对再孕妈妈必须是长期持续地关注,不能今天关心她,明天就冷落她。”所以蒋玲常常是早上走访一两家,下午再走访一家。

  蒋玲偶尔回绵阳看望爸爸和老公,反倒特别记挂工作站,“好像这里才是我家似的。”去个两三天,妈妈们就会给她发短信,盼着回来。每逢节日、天气变化,蒋玲会很细心地发祝福问候给妈妈们。“我们这是互相鼓励。”无关从前,地震以后,从此命运打上了相同的底色。

  哭过笑过,以后好好过

  当我结识一直坚持在重灾区做公益的心理志愿者刘猛,从一个被援助者转换为志愿者的时候,我所有的一切也随着转换了。带着对母亲、儿子的思念而改变了。

  妈妈,现在女儿已学会洗衣服和做饭、打扫清洁、搬几十斤重的书和牛奶,学会了怎样关心人、照顾人,才发现自己还是有用处的,发现自己的双手是什么活都会做的。地震前不是因为做不来,而是因为太依赖您,想想真是好后悔啊。如果地震前,我多关心一下家人,多为妈妈分担一点家务,多陪陪妈妈和儿子,哪怕能为妈妈洗一次衣服,做顿饭菜……

  妈妈和儿子我确实弥补不了,还有爸爸、老公和弟弟,他们都需要我的爱和关心,需要家里有女人撑起这个破碎的家。我相信我会做到的。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每年快到5月12日的时候,张关容接电话都会很谨慎。“一般陌生的号码都不接,因为她不想回忆那段灾难记忆。”今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后才10分钟,她第一时间给本报记者程放军发来短信:“电话不通,发短信报个平安。四川又地震了,我和女儿都安全,谢谢!”每年的重大节假日,她一直坚持给本报记者发短信问候报平安。丈夫谭千秋在汶川地震中遇难后,湖南老家的媒体和政府给了她和孩子很多帮助,她一直心怀感恩。

  谭千秋牺牲时保护着四名学生

  今年5月8日,记者来到四川绵竹市汉旺镇,但张关容在德阳上课,记者只好在利用课余与她通过电话取得联系。张关容一家原本生活在汉旺镇,她和丈夫都在东方汽轮厂下属的东汽中学当老师,汶川地震时东汽中学十几名老师遇难,谭千秋也在其中。2008年5月13日晚10时,当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挖出谭千秋的遗体时,他的双臂还保持着张开的姿势,趴在讲台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而他身下的课桌底下,四名学生都还活着。

  一家之主的丈夫离开了,留下1岁多的小女儿仙子和读大学的大女儿君子,张关容没有太多时间去悲痛,她要变得坚强,去照顾和保护家人。地震后,东汽厂搬到了德阳市区,张关容也带着女儿和父母一起搬到德阳。

  大女儿考上了哈佛大学硕士

  “我们现在很好,仙子上幼儿园了,君子考上了哈佛大学的硕士,我很知足。”听说记者到了四川,张关容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说起两个女儿,她言语中满是幸福,“君子长得像她爸爸,性格也像,在熟悉的人面前很外向,但在陌生人面前就很内向。”大学毕业后,君子边工作边考研,竟然同时被哈佛大学、斯坦福和芝加哥大学录取。“君子说,等仙子长大就带她回爸爸的湖南老家看看。”张关容笑着说。

  谭千秋离开时,仙子才1岁多,对爸爸没有什么印象,不过张关容只要有机会就会跟仙子提起爸爸。“吃东西的时候我会说‘这是爸爸喜欢吃的’,早上叫她起床,会告诉她‘爸爸在的时候一直叫你起床’。”慢慢地,仙子对爸爸也有了印象,前几天幼儿园画全家福,仙子的画里有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和姐姐。

  小女儿芦山地震光着脚跑了出来

  张关容也没有对仙子回避地震的话题。去年,她带着仙子和父母去了北川地震遗址参观。以至于小仙子也对地震很警觉。今年4月20日芦山地震时,仙子在幼儿园,鞋都没穿,光着脚就跑了出来。“我当时正在上课,很害怕。”张关容说,晚上她们还在家里放了酒瓶测试余震。

  汶川地震后的每年春节、清明节、5月12日、中元节、谭千秋的生日,张关容都会去看千秋,和他说说话。“我觉得千秋一直在保佑我们,我们会记住他的点滴,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她说。

  他还在家,还在教室上课

  地震以来,我很不愿意再去触碰那片记忆,每次想起压在钢筋混泥土下的亲人,只有钻心的疼。

  到现在,谁都不愿意相信5月12日中午的那顿午饭,会是和亲人的最后一顿饭。太平常不过的一个下午,我几乎都记不得老公最后说的是什么。甚至现在都一直觉得,他还在家,还在办公室,还在教室上课,也许以后的某一天,我们还会见到他。

  我是从一楼的办公室跑出来的,现在想起来,生与死太近了,我离死只有不到十米的距离。瞬间的地震,让数万人失去生命,也让更多的幸存者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找到仙子再回学校,我只想找到谭千秋。

  第二天早上一早,我们给千秋换衣服,我冲回家去拿衣服,我拿了他睡的被子,拿了他最喜欢的衣服,拿了我缝的棉睡衣,我希望他盖着,会带着我对他所有的爱,安详地睡去。就像有我陪着他一样,不管去哪里,他都不孤单。

  你走了,再没有人会这样地去爱我们和仙子了。仙子还来不及把你放进她的记忆,只能从照片中看见疼她爱她的爸爸长得是什么样……

励志的句子专题为您提供2022缅怀地震死去的人句子相关最新的句子,我们小编整理精选缅怀地震死去的人句子专题句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更新时间: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4周年。十四年前,一张河南消防员在震后废墟里奋勇营救被困人员的照片,经新华社播发后被《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媒体转发刊载,受到广泛关注。

天灾可以夺去生命,时间可以冲淡悲伤。十四年过去,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尽量去淡忘这场灾难,但永不能遗忘的,是那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救援场景。照片中,那个表情凝重,头顶着随时可能坍方的墙体,把左手伸进废墟里拼力救人,令人动容垂泪的消防员,如今怎样了?

5月11日,大象新闻记者采访到照片里的主人公孙家权以及重生后的代军勇,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奋勇救人的感人瞬间,被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汶川大地震,瞬间将数百万生命推到生死边缘。地震发生后,大象新闻记者随同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抗震救灾突击队第一梯队,星夜兼程奔赴距离震中汶川仅一山之隔的重灾区什邡市。

在一家化工公司,孙家权与战友们营救该公司职工代军勇的经历一波三折。当人们发现代军勇时,他已被埋在废墟里近20个小时。“迅速测定幸存者的具体方位!”指挥员一声令下,孙家权立刻紧张而又细心地搜寻幸存者的准确方位。很快发现,代军勇在地震发生时躲在一张办公桌下,虽然两条腿被废墟掩埋,但上身完好无损,头脑清醒。

指挥部决定从代军勇被困的上方掏出一个出口,然后施救。没想到,只是这一个出口,就动用了多台机械和人力,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第二天凌晨4时,营救还在继续。突然,孙家权在狭小的施救空间里大喊:“拿液压剪来!”一块,两块,三块……挡在眼前的桌子被一块块剪开,救援人员离代军勇越来越近。

终于,代军勇的头部露了出来,左胳膊和手也能自由挥动。孙家权让战友递了一条湿毛巾进来,捂在代军勇的眼上。14时07分,大家试着去拉代军勇的右腿,竟能拉动近一厘米的距离。14时40分,稍作休息的孙家权又将整个身子钻进了洞中。最终,代军勇在被困72小时后成功获救。

救援过程中,记者抓拍的一张孙家权奋不顾身钻进打开的洞口,拼尽全力营救代军勇的照片,经新华社播发后,受到国内外无数媒体转发刊载。其中,《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不惜整版篇幅予以刊发。

他虽然改变了命运,但不愿过多回忆当年救援的经历

当年22岁的战斗班长,如今已是一名消防救援大队的参谋。也正是因为这一张照片,在触动了无数人的泪腺的同时,也迎来了改变孙家权命运的机会。

孙家权是一位来自东北的农家子弟,因身体素质优于常人,业务能力出类拔萃,很快就担任了洛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战斗班长。要知道,作为特勤大队,“尖刀”“王牌”“突击队”就是他们与其他救援队伍最大的不同,这里不要说战斗班长了,就是普通队员人人都怀揣绝技。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孙家权与战友们逆向而行,冲锋陷阵,屹立于天崩地裂之间,用双手扒开废墟上的乱石,用双脚踏出一条条崎岖的生命之路,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代军勇只是众多救援中其中一场揪心的救援。“谢谢河南的消防官兵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重生的代军勇哽咽了,泪水顺着脸颊流下。这感人一幕也被现场许多媒体记者记录。

救援期间,像孙家权一样,有的战士由于体力严重透支几次晕倒,有的站着都能睡着,可是他们不敢懈怠。“说实话,每次参加重大救援行动前,我们都会悄悄地在手机上写好遗书,大家都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时任洛阳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抗震救灾突击队队长,现任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的黄艳辉说。

从汶川回到洛阳,组织给予了孙家权崇高的荣誉,他荣立了二等功并被保送军校深造。学成归来的孙家权提干后,不论岗位怎么变换,他的理想信仰始终坚定不变。

但当记者问到当年救援的经历时,孙家权不愿过多地去回忆。他说,这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协作完成的结果。

他真诚希望劫后余生的代军勇,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

“当时可能谁也没想到只那一瞬的晃动,竟是几千公里之外的地动山摇,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谁先来。失而复得、劫后余生,让我们在瞬间懂得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孙家权说,营救代军勇就是一个非常揪心的过程,大家冒雨连续奋战了两天一夜,当扒开废墟,代军勇从桌子下面伸出来的一只手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让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被生命的力量震撼。

代军勇获救后,为了避免再次勾起那段惨痛的经历,尽量不去打扰他的正常生活,消防指战员们极少与代军勇联系,以至于后来就失去了联系。即便是此后每年的地震纪念日,孙家权也尽量保持克制,这一天发朋友圈的话更是寥寥数语。

而千里之外从地震阴影中走出来的代军勇,生活积极乐观。“我的右腿截肢了,办理了工伤休息,爱人退休后又找了一份工作,地震时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现在也当了一名律师,生活过得非常好。感谢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和洛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指战员们还惦记着我,在此顺祝广大消防指战员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顺心!”

5月11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代军勇,电话那头的代军勇十分乐观,他再三对河南消防指战员表示深深敬意和诚挚感谢。在互加了微信后,他传过来几张生活近照,可以看出良好的心态让他对生活充满阳光。

地震让我们知道,人生,活着就是幸福。孙家权最后真诚希望劫后余生的代军勇,一路向阳,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

你们“提拔握压”的姿势真帅!

“风水先生”上山看风水时不慎踏空!坠崖卡树上

防疫期间这些安全要牢记!

▌来源:大象新闻、洛阳消防

▌制作: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全媒体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微地震怎么问候朋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