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地有哪些德国企业?谢谢!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 中央给深圳的新定位,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先锋”的定位,引发深圳、 国内国际的强烈反响!《意见》发布后,第一个大型国际论坛 在深圳成功举办 !
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新机遇 新挑战 新动能"的 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的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和著名企业代表和媒体机构近1000多名嘉宾齐聚一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止有国家级的专家、还有 国家特级航天员杨利伟,以及 联合国的官员 都到现场支持!深圳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的定位中提出: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而 联合国开发计划 署代理驻华代表戴文德(Devanand Ramiah)在参加论坛时,特别肯定了中国近年来转向低碳发展的努力成果,同时,他认为深圳在中国转向低碳发展的路程当中发挥了示范作用,深圳的示范作用可横向地影响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超大城市。

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

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成功举办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

【深圳梦讯】8月29日-30日,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和著名企业代表和媒体机构近1000多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义和推动作用。

8月29日,开幕论坛在深圳资本市场学院举行。这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之后,第一次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新机遇 新挑战 新动能”为主题的高端论坛活动,是中央明确深圳可持续发展先锋的定位、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

未来的深圳的定位是这样——


——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

——法治城市示范。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城市文明典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

——民生幸福标杆。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可持续发展先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

中央定位深圳“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

引发 国内国际人士的强烈反响!


本届论坛在内容设置和组织形式上丰富多样、亮点纷呈,由一会、一演、一奖及系列配套活动组成。本届会议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云集。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任树本,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特级宇航员、全国政协委员杨利伟,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驻华代表戴文德,斯里兰卡2030年可持续发展愿景总统专家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莫汉·穆纳辛格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值得注意的是,由联合国工发组织指导下的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和卓越人物蓝天奖已正式颁出。在平行分论坛上特邀了企业进行低碳技术路演,新设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还有澜湄合作论坛、中日绿色城市合作发展论坛等,主办方希望能够从城市进一步上升到区域,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就绿色低碳领域深入交流和探讨。


与此同时,备受政府及业界关注的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牵头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探索——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排行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牵头《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牵头的《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正式发布。

8月30日在坪地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举行的龙岗论坛,包括以“航天科技引领绿色生活”为主题的航天科技论坛和以“融建筑·绿色生活空间”为主题的绿色建筑论坛。

本届论坛开幕主论坛由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主持。

深圳一直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忠实践行者

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艾学峰副市长在会上致辞

艾学峰副市长在致辞中表示, 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切实行动,我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突出位置,强调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深圳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一直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忠实践行者,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全面推广绿色生活低碳产业,不断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2万亿元,增长7.6%;万元GDP能耗下降4.2%,水耗下降6%,全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26微克/微米。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深圳可持续发展先锋的定位,要求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的生活空间,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在最前列,为可持续发展当好先锋,做好示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司长任树本:

推进经济整体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任重而道远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任树本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邹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司长任树本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创新要素聚集,人才储备丰富,国际化水平领先,既有传统产业绿色化的广阔市场,也有培育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硬件、软件基础。推动大湾区绿色发展既是深耕可持续发展城市群的内在要求,也是打造具有全新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的必要选择。

任树本指出,资源环境问题仍然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压力叠加、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推进经济整体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仍然任重而道远。他希望在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等六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特级航天员杨利伟:

发挥深圳更多本土优势参与国家航天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特级航天员杨利伟现场致辞

全国政协委员、特级航天员杨利伟在致辞中希望深圳市推动更多本土优势企业参加国家航天事业,促进更多载人航天科技更好服务深圳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他在演讲中说:“作为一名航天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也是航天人为之奋斗的崇高使命和远大目标。作为一名航天员,从浩瀚太空遥望地球,亲眼见证它是那么壮观,波澜壮阔的大海,蔚蓝色的天空、绵延起伏的山脉、漂移的蓝天白云,内心是激动和幸福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每天都生活在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家园上,追求绿色低碳,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我们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世界各国发展路径的选择,更是人类自身对未来发展的负责。”

南都讯 记者程洋 8月29日上午,中国“太空第一人”、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全国政协委员杨利伟出席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致辞环节,杨利伟透露,根据计划,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建设,目前我国的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全线正全力以赴加紧备战空间站的飞行任务。

他表示,深圳是一个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典范,在短短四十年间快速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在持续保持经济社会高水平、有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改善,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等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的获得充分表明了深圳在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最大限度地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他认为,这为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化范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杨利伟看来,深圳这种创新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路径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高度的契合。“当前,深圳正在大力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示范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我们也衷心希望这些密集的政策优势也将对深圳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发挥深圳更多本土优势参与国家航天事业,促进更多载人航天科技更好服务深圳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杨利伟介绍,从1992年至今,中国载人航天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先后成功发射了11艘飞船、一个目标飞行器、一个空间实验室和一艘货运飞船,将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空间出舱到交会对接,从单纯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的系列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第二步的全部既定任务,为第三阶段,中国人自己的载人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长期人造的空间应用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

在世界新一轮革命当中,

绿色、云、智能制造是三大支柱

碳排放达到峰值的城市要算好两笔账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

论坛轮值主席、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作了主旨演讲,他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既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实现脱胎换骨,又要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新的世界竞争格局中定好位。旧的动能接近尾声,而新的动能会推动变革。新动能就是绿色,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绿色成为民生的需求、绿色生态产品和环境则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基本前提。作为一个整体,绿色发展包括生态、环境、资源、能源、产业结构、制度安排等各项内容,各项内容都可在低碳的程度上得到体现。在世界新一轮革命当中,绿色、云、智能制造是三大支柱,要充分理解低碳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含义。

刘燕华: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百个城市宣布了碳排放达标,如北京、上海提出2020年达标,武汉提出2022年,兰州、吉林等提出2025年等等。率先达峰城市联盟于2015年成立,它为推动碳排放达峰取得重要作用。近期,深圳提出了碳排放达峰、大力污染治理、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三达目标”,“深圳蓝”、“深圳绿”已成为低碳城市的范例。今天我们又聚在一起共商大计,以倒逼转型的巨大勇气谈过去的艰辛、谈发展的路径、谈未来的憧憬。在此谈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是绿色,绿色核心内容是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对新阶段发展的新要求,关系中国整体结构转型的经济活力、创造力与竞争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既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实现脱胎换骨,又要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新的世界竞争格局中定好位。旧的动能接近尾声,而新的动能会推动变革。新动能就是绿色,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绿色成为民生的需求、绿色生态产品和环境则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基本前提。作为一个整体,绿色发展包括生态、环境、资源、能源、产业结构、制度安排等各项内容,各项内容都可在低碳的程度上得到体现。比如说植树造林、减少污染物排放、资源高效利用、单位GDP能耗、绿色产业体系等都可以用低碳指标衡量。从这一角度讲,低碳城市必将在结构转型、推进现代化建设中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它提出了五个战略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先锋。绿色低碳将成为深圳长远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

第二,碳排放达峰城市要有两笔账:1.城市范围内化石能源消耗直接排放和耗费产品使用的间接排放,比如说钢铁水泥的消耗。目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是能源生产和交通直接排放核定,峰值核定也是如此。对于许多城市来说,为实现达峰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关闭煤电、引进电力输送等等。关闭之后是否会出现电力缺口呢?煤改气表面是降低排放,但是气从哪来?城市交通排放当中,车辆与道路拥挤是什么关系?达峰城市必须考虑短期的措施和长远方案的结合,要考虑成本和经济效益。从公平角度讲,高耗能产品的消费者要承担碳排放的部分责任,城市的基础设施密集,建设需求量大,人均消费高,尽管目前这部分排放并没有纳入核算当中,但是会纳入到议事日程当中来,节约型社会应该极早部署和安排。

第三,城市碳排放达峰的路线图要更清晰。201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6.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了3.3%,消费增加集中在城市,在这一大背景下提出碳排放达峰城市的任务应该更加艰巨,要在能效提升、清洁生产改造、绿色技术体系方面进行引导和激励;在金融税收方面要给予支持,各地方可以先行先试。在技术改造方面要强化高耗能行业应用高效节能公益,推广高效节能锅炉、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等等,只有技术进步才能实现从行业到全面的达峰。在区域联动层面,达峰城市要与周边上下游形成互动,实现共建共享、共同转型升级的局面。达峰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标志性城市,所引导的必将是区、块、片整体的进步和优化。

第四,低碳与发展的关系,低碳发展是低能耗、低污染发展的模式,低碳并不是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最终目标,而是通过低碳的努力转变发展模式,提高效益和竞争力。低碳要发展的是什么呢?首先低碳要发展的是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低成本和可持续。低碳技术是绿色技术的组成部分,其中有很多的核心技术,比如:风力发电机的变频器轴承、水电电机、第四代核能技术、储能技术等等,这些都是国际技术的重点,关系到今后国际市场的布局,以及价值链的分配。其次,低碳发展的是经济,是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与绿色能源体系为标志,要对粗放性经济进行全方位调整,无论企业投入还是政府的管理方式都要改变。这是一场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系的变革。再有,低碳发展的是文明,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游牧到农业再到工业的文明,当前进入了生态文明阶段,生态文明、科技、生产等各个属性都有低碳的内容。在世界新一轮革命当中,绿色、云、智能制造是三大支柱,要充分理解低碳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含义。

第五,低碳发展的出路在于分布式清洁能源。2015年,巴黎协议提出,自2050年实现碳中和、2100年实现零排放,本世纪结束结束化石能源的世纪。地球上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种类很多,但是人类利用很有限,巨大潜力需要挖掘,可再生能源已经被认为是未来的前沿技术,欧洲,特别是北欧国家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比如芬兰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是36%、瑞典可再生能源占52%、挪威占60%,英国从2015年开始对所有的新建筑实施强制的绿色建筑标准,2017年起,开始对传统建筑进行绿色改造。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能源再生国,但是与人口相比发展缓慢,比发达国家低很多。中国可再生能源丰富、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出现了大面积弃风、弃工现象,其中部分是有技术原因,更重要是体制机制的原因。垄断是发展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拦路虎。目前,一些曾经的障碍得到了松动,当前,正是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在城市发展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局域网的好时机,对于城市来说也是更重要和更安全。相信深圳在今后定会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为粤港澳大湾区发挥示范作用,把阶级发展、能源需求的增量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一个完整的绿色经济体系逐步形成

深圳可进一步提出实施“两达一高”目标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论坛首席顾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作了《绿色发展新共识与深圳带头示范作用》的演讲,他指出:绿色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更重要的是绿色消费、绿色制造、绿色流通、绿色融资、绿色创新,一个完整的绿色经济体系逐步形成。他认为,绿色发展不是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修补,而是与之相竞争并可能获胜、具有优越性的一种新发展模式。传统增长方式的成本和绿色发展方式的收益过去是外部化的,要使之内部化,重新定义投入和产出、收益和成本。这样绿色发展方式完全有可能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更具市场竞争力,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刘世锦说,不能把绿色发展看成经济增长的代价,甚至拖累增长速度。不仅要做减法:污杂治理;更重要的是做加法:绿色消费、绿色制造;做乘法:绿色融资、绿色创新。

刘世锦认为,在深圳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人口超千万的现代化工业化大都市,四十年间人均GDP从两百美元到了近三万美元,产业创新走到了世界前列,在制造业占比仍远高于世界著名大都市时,人均碳排放只有7.5吨,空气质量指数从十多年前将近一百,下降到了去年的26微克以下。深圳已经创造奇迹,说明只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可以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同时,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可进一步提出实施“两达一高”目标: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实现经流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采用大量绿色新技术,投资可能超过7500亿。

如何以低成本、高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探索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制度。为此,刘世锦介绍了最近参与的一项目重要研究: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与研究。其意义就是解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的“就是”的问题。据悉,“生态元借用国际上最近一些年兴起的太阳能值方法,对生态资本服务价值进行初始状态的核算,并表示为一定量的生态元,然后考虑人类活动对环境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对生态元进行减值和增值,并通过市场交易的办法对生态元的现实货币价值进行定价。通过这套办法,实现对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的实时在线核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有效管用的工具。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驻华代表戴文德

深圳市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示范区”

示范作用可以影响中国和世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驻华代表戴文德

据中新社深圳8月29日电 (郑小红 徐晓美)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驻华代表戴文德(Devanand Ramiah)肯定了中国近年来转向低碳发展的努力成果,同时,他认为深圳在中国转向低碳发展的路程当中发挥了示范作用,深圳的示范作用可横向地影响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超大城市。

戴文德在演讲指出:中国在转向低碳发展的路程当中,深圳脱颖而出,比如说每美元GDP能源消耗是领先中国其他城市的,另外百分之百的巴士和90%的的士都是电动的,深圳的纯电动汽车也是世界领先的,它的空气质量跟中国其他城市比也是遥遥领先的。2018年,深圳市被国务院选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示范区”,这也是作为超大城市能够领先或者是引导发展,我认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深圳的示范作用是可以横向的影响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超大城市,也可以竖向影响国际国内的立法,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

他说,联合国发展署一直支持和深圳的合作,其中一件事情是要让深圳编制中国第一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个报告还没有编完,但是深圳有一些指标是非常好的,比如说超过72%的水都是高质量的水,城市也是非常努力的,降低地面活动对于海洋的影响。除此之外,深圳还打造了许多的政策计划,也是跟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

戴文德认为,深圳的成功是有很多因素的,比如说独特的地理优质、非常好的政治方面的承诺和很好的规划,同等重要的是深圳的创新精神,这也是深圳发展主要的推动力之一,也就是创新。

斯里兰卡2030年可持续发展愿景总统专家委员会主席、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莫汉·穆纳辛格:

深圳绝对可以成为引导地球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莫汉·穆纳辛格

斯里兰卡2030年可持续发展愿景总统专家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莫汉·穆纳辛格在开幕论坛中提出,遵循平衡包容性绿色增长(BIGG)发展模式的大湾区(GBA)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

莫汉说到,执行这就是低碳城市论坛的重要性,我们是需要让这个社会、企业和政府一起沟通交流。平衡的绿色路径,现在到底有哪些策略和政策来使用,来降低经济和环境的危害呢?首先,这是一个碳的曲线,先来说碳的问题,穷国的排放比较低,人均收入也比较低;富裕国家排放高,安全标准也比较高。中等收入国家就在中间,你可以看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无法取得平衡,现有发展模式并不好。我是在90年代就已经提倡了绿色增长模式,一定要记得的一点是低碳只是绿色发展其中一个部分,当然了,我们要降低富国的排放,但是,对于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国家,我们是有其他的路径,不需要重复富国发展的模式,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能源来进行这样的发展模式。

深圳是富有创新,大湾区也是富有创新的,绿色发展和绿色增长不仅仅是碳,还有能源、水、食物、生态和所有其他资源。绿色增长不仅仅是低碳,这个是极其重要的。

就大湾区和中国来说,深圳绝对可以成为引导地球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中国是最好的表率来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是多级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对于世界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有重要的软实力,它也能让我们远离以前单级的世界,以前的世界就是美国、北约主导的世界,我们现在正在离开这个世界,这绝对是好事。

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颁奖


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颁奖典礼

论坛举行期间,由联合国工发组织指导、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组委会主办的2019年度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卓越人物蓝天奖

获得“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卓越人物蓝天奖”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

德国能源署首任署长、德国未来天然气协会监事会主席斯蒂芬·科勒

韩国首尔市市长朴元淳

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获得“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的城市有:

中国武汉、中国郴州、日本京都、德国波恩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赵军王唯颖)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南方都市报(记者程洋)、中新社

据读创/深圳商报:8月29日上午,持续2日的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资本市场学院开幕。

在主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驻华代表戴文德,斯里兰卡2030年可持续发展愿景总统专家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莫汉·穆纳辛格围绕论坛主题作了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石定环与德国波恩市副市长莱哈德·林巴赫,芬兰图尔库市副市长雅柯·维尔塔宁,荷兰海牙市前副市长阿伦德·修霍斯特,日本横滨市气候变化政策总部主任横芝惠理子,美国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参加了当天的高端对话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

办于2013年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愈益彰显。今年的论坛上,除了当天上午进行的主论坛演讲外,还包括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能源论坛、绿色金融论坛、中日绿色城市合作发展论坛、深系澜湄·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论坛等多个平行论坛。

论坛期间还将举行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颁奖典礼、重大项目签约发布仪式及深圳低碳企业技术展示等配套活动,全方位展现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带动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排序评估报告》、《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报告》、《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报告》等也在论坛上进行发布。(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王海荣/文

可再生能源专家石定环: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创新

8月29 日,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石定环做客 2019 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并围绕 " 科技创新如何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 发表演讲。


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石定环

石定环表示,深圳有非常好的创新基础,深圳发展离不开创新,未来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给深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深圳应该非常好地利用创新优势,为绿色低碳发展做出示范。


这个创新不仅是大企业的创新,更要鼓励各种小企业创新,邀请大学生、公众都来参与创新。深圳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生物资源、海水资源等等,要充分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建立多能互补的新能源系统。大企业跟小企业创新如何进行更好的结合,建立各种不同园区,也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谈到垃圾分类时,石定环说,光有分类不行,一定要有分类之后的相应措施,垃圾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形成相关的产业链条,才能真正让垃圾分类产生绿色经济效益,在这方面也要依靠创新。最终让创新要素围绕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等各个方面,更好地组合起来,从而集中发挥优势,助力深圳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典范。


石定环是 " 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 " 重要评审之一,他介绍," 蓝天奖 " 目前在国际十分有影响,每次都是经过广泛申请、多轮评选产生的。整个过程严谨公正,因此在国际上树立了公信力、影响力。


" 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 " 成功举办 7 届,至今已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0 多个项目获奖。石定环建议,应为 " 蓝天奖 " 专门设立一个园区,推动技术的落地,把评奖、技术、资金、实践综合起来,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让更多优秀的低碳领域领先技术,借力深圳的创新环境,进行有效的产业化推广应用,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源: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摄影 冯明

深圳有望202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

8月29日,三个关于城市绿色低碳的重大研究项目成果报告,在“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集中发布。它们是《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排序评估报告》《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报告》《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报告》(下称《深圳市“三达”研究报告》)。

其中,由能源基金会支持,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唐杰教授牵头,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完成的《深圳市“三达”研究报告》,首次将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达”纳入深圳低碳试点城市的研究项目中,得出了“将气候环境变化做好的同时没有过分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到2020年,深圳将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PM2.5年均浓度将削减至25微克/立方米。

深圳将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

根据《深圳市“三达”研究报告》,深圳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之间具有同根同源特性,电力、制造业、交通部门是两类排放共同的主要来源,这三个部门合计贡献了市内碳排放总量的87.6%、PM2.5污染的75%,也是协同治理的关键领域。在推动深圳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中,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最为突出。

报告研究发现,开展碳排放达峰与空气质量达标协同治理,与实现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一致的。深圳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初步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的发展道路。分析表明,深圳人口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驱动碳排放增长45.6%,但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提高发挥显著抑制效应,抑制了35.7%的碳排放增长,将碳排放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9%。

通过实施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2020年深圳将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将PM2.5年均浓度削减至25微克/立方米;2030年深圳人均碳排放将达到全球大中城市的领先水平,PM2.5年均浓度进一步降至17微克/立方米。同时,协同减排和统筹优化还将显著降低城市总体减排成本。

哈工大(深圳)副教授蒋晶晶指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受到信息孤立、管理分割、沟通协商机制欠缺等因素的严重制约,需要进一步研究跨部门、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协调。


深圳碳排放总量处较低水平

深圳作为全国首个碳交易试点城市,近年来在低碳减排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成果发布会上,另一项研究报告也多次提到深圳。

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哈工大(深圳)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报告》,对2017年全国169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估,并比较了低碳试点城市从2010年启动以来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变化。

据该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介绍,该评价体系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设置标杆,对城市的每个指标进行定量评分并指数化。研究发现,2017年全国169个主要地级以上城市中,有7个城市达到三星标准(90分及以上);72个城市达到二星标准(80-89);79个城市达到一星标准(70-79);11个城市达到合格水平(60-69)。其中,北京、深圳、厦门分别排名前三。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大一线城市的碳排放总量排名中,深圳碳排放总量最低。

生态文明建设也可度量考核

《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排序评估报告》,则创新性提出基于“生态元”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体系。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绿水青山想要变成金山银山,首先要解决算账问题,为此研究团队构造了基本的核算单位叫‘生态元’。”

据悉,基于“生态元”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体系,以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价值为核算对象,选择太阳能值作为核算量纲,将“生态元”作为核算基本单位,按照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分步核算和调整“生态元”价值,运用市场交易方式对核算的“生态元”进行货币化定价。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耕源表示,“生态元”相当于生态系统中流通的货币。未来,一个生态元值多少钱,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希望继续研究能将其做成软件,例如深圳今后抓生态文明建设,就可以有明确的度量考核数据和抓手,今天有多少生态元,还可以实时显示。”(深圳特区报 记者 周雨萌)

“澜湄合作”更重绿色低碳发展

8月29日举行的低碳城论坛“深系澜湄·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论坛”上,来自中国、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澜湄合作”展开讨论。与会人士认为,澜湄六国山水相连,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同时,需要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各国可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介绍了“澜湄合作”的背景和发展情况。“澜湄合作”是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的合作机制,参与成员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经过近几年努力,各国通过“澜湄合作”,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各国也更重视绿色低碳发展。目前,“澜湄合作”已有坚实基础,除建立了多层次澜湄机制外,还构建了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支柱,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大优先领域的“3+5”澜湄框架,形成了“高效务实、项目为本、民生优先”的澜湄模式,并逐步形成了各方对环境保护的共识。

来自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的嘉宾纷纷表达了对加强环境保护的看法。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秘书长Pay Sambo表示,“澜湄合作”把合作目标定位在命运共同体建设,并为此作出努力,让各国能更深刻感受到“同饮一江水”的休戚与共,各方应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与低碳发展。(深圳特区报 记者 徐强 林清容)

《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报告》在深圳发布

8月29日,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资本市场学院成功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报告》。


该报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构建的中国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评价体系,以第三方的视角对于2017年全国169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估,并比较了低碳试点城市从2010年启动以来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变化。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对于2010年、2015年和2016年70个低碳试点城市(地级市)做了绿色低碳发展绩效评估。


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宏观指标、产业低碳、能源低碳、绿色生活、资源环境和政策创新6个维度共15个评价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主要目的是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推进《巴黎协定》下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在城市层面落实。

该评价体系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设置标杆,对城市的每个指标进行定量评分并指数化。这一标杆既可能是国家规划目标、承诺目标,也可能是行业领跑者标杆。研究发现,2017年全国169个主要地级以上城市中,有7个城市达到了三星标准(90分及以上),72个城市达到二星标准(80-89)、79个城市达到一星标准(70-79)、11个城市达到合格水平(60-69),北京、深圳、厦门分别排名前三

该研究考虑到城市的差异性,确立了四类城市分类标准。按照不同类型城市的评估结果发现,服务型城市(三产占比超过55%)、综合型城市(二产三产相当,二产小于50%且三产小于55%)、生态优先型城市(一产占比较高,生态环境较好,城镇化率较低)、工业型城市(二产占比大于50%)的综合得分依次从高到低。

通过对三批低碳试点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评估发现,从2010年启动低碳城市试点到2017年,三批试点城市整体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提高,第一批试点城市相比第二批,第二批试点城市相比第三批综合评估结果更好,说明低碳试点启动越早,成效越显著。

通过对比低碳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的评估结果发现,低碳试点城市的综合平均得分比非试点城市高出5.15分。低碳试点城市在碳排放控制宏观领域、能源转型和低碳政策创新方面占较大优势,说明气候变化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城市分类评估结果显示,服务型城市中北京、深圳、厦门分别排在前三位;综合型城市中,成都、重庆和福州分别排在前三位;工业型城市中,南昌、泉州和景德镇分别排在前三位;生态优先型城市中,桂林、黄山和南平分别排在前三位。排名靠前的城市基本都是低碳试点城市。

该报告指出,政策试点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工具,通过顶层设计加试点示范,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议在“十四五”规划中,城市要明确以碳排放达峰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对标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结合城市特色,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也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完善城市能源和碳排放的统计核算体系,充分发挥“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考核评价作用,支撑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据项目首席专家庄贵阳研究员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中心对于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绩效做持续跟踪研究,并扩大评估城市规模围,研究成果在每年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

深圳金融产业试水“绿色金融”

8月29日举行的低碳城论坛绿色金融分论坛透露,深圳正从制度设计、标准研究、产品创新、试点申请等方面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发展独具深圳特色的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有利于深圳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全国绿色金融创新探索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表示,深圳积极探索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实现粤港澳开放资源融合。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副行长冯子兴介绍,构建独具深圳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实施绿色金融工程,发挥金融对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绿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促进深圳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为深圳绿色金融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如开展绿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标准的立项工作;参与国际标准组织ISO可持续金融标准术语的制订工作;推出完善“绿票通”业务;优化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方法,将评价结果纳入MPA考核等。希望找准深圳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目标,探索出具有深圳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路线。

多位绿色低碳、金融产业的专家建议,深圳应把握绿色金融这一战略机遇,从制度设计、标准研究、产品创新、试点申请等方面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利用深圳得天独厚的经济与区位优势,抓住“创新”和“国际”两个关键词,注重创新发展,对标国内外最佳绿色金融实践,创新产品、制度设计,着力破解绿色金融发展的难点与痛点,走出绿色金融发展的“深圳之路”。

论坛上,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葛兴安发布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联盟“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验室”将于10月正式启动的预告。该实验室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联盟和深圳市联合组建,旨在探索绿色金融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协力推动全球绿色产业和低碳转型发展。(深圳特区报 记者 沈勇)

以科技创新驱动大湾区能源转型

8月29日,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之能源论坛上,国内外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发展献计献策。与会专家表示,大湾区能源转型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能源国企有望在转型中起主导作用。

“到2060年,全球新能源的比例将占能源构成的50%以上,成为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将迅速展开,到本世纪中期,人类有望进入清洁能源时代。”国务院原参事石定环表示,作为中国最富有发展前景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清洁能源的利用上有望发挥科技和区位优势。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转型与科技创新是“双轮驱动”的关系。“能源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源动力,创新又推动能源转型,新的技术将进入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各环节,能源转型将有力支撑创新形成。”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圳要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率先建成节水型城市。对此,郭万达为包括深圳在内的大湾区城市提出了关于能源转型的路径思考,“首先是要优化能源结构;其次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提升能源科技创新能力。”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能源国企有望发挥重要作用。深圳能源集团总裁李英峰表示,能源集团将聚焦深圳核心区域,逐步推进樟洋电厂二期、东部电厂二期和光明燃机电厂等清洁、高效天然气电厂项目,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绿色化、低碳化。(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

航天科技引领绿色生活2019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航天科技论坛、绿色建筑论坛隆重举行

8月30日,在坪地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举行的龙岗论坛,包括以“航天科技引领绿色生活”为主题的航天科技论坛和以“融建筑·绿色生活空间”为主题的绿色建筑论坛。其中,航天科技论坛将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邀请航天英雄、两院院士、市区领导、专家学者分享航天领域前沿科技技术,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和最新情况,探讨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性机遇下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机遇和作为,助力氢能源、航天医学等绿色航天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转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沈力平,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优,龙岗区委常委、区委(府)办主任谷更军,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马红,坪地街道党工委书记曾宪旺等领导及业内知名专家出席了此次活动。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优致辞


中国科学院胡文瑞院士主旨演讲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沈力平以“航天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为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沈力平院士表示,环境控制生命保障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在航天器内部创造一个适合于人生存生活的人工环境,保障整个任务期间人的安全、健康和高效工作,是实现载人航天不可缺或的关键技术,随后重点介绍了航天环控生保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三代航天环控生保技术的基本现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设计师沈力平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之后,召开了新型PEM水电解制氢加氢设备发布会。太空科技研究院充分利用载人航天优势技术和品牌优势,全力推进载人航天技术成果转化,积极开展高效PEM水电解制氢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在膜电极、催化剂、流场板、密封结构、耐压散热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新型PEM水电解制氢加氢设备发布

随后,举行了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氢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源产业也是大湾区重点支持的新能源产业,太空科技研究院希望通过本次签约与合作单位加快在深圳市开展氢能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制氢、加氢、储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氢燃料汽车应用,共同推进大湾区氢能源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氢能源产业链。


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战略合作协议签约

绿色建筑论坛将聚焦近两年大量建设各类医疗、康养、总部大厦等项目,从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推动建筑功能多元化等方面进行跨界研讨。此外,论坛还将举行新型PEM水电解制氢设备发布会和低碳教育融合发展联盟启动仪式。


坪地商会综合信息来源:深圳侨报、中国质量报深圳记者站

坪地人民医院基本资料:

医院电话:0, (医院急诊)
医院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大道5333号

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原坪地人民医院)坐落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地处深圳市低碳城区域,按照现代化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兴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爱婴医院、医保定点医院。医院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园林式设计,绿化面积超过13000平方米,规划床位250张,由门急诊楼、住院楼、医技楼、综合楼四栋大楼组成;二期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总规划床位1000张,是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AAA级单位,是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技术合作医院。

医院现有干部职工367人,卫生技术人员占80%%以上,其中中职称142人,设立了急诊科、内科、儿科、外一科(综合外科)、外二科(骨科)、外三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产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体检科、药剂科、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等20个临床、医技科室,下设7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配备有进口飞利浦螺旋CT、日本岛津数字胃肠机、德国西门子乳腺钼靶机、美国柯达数字X线摄影机(DR)、日立移动DR、美国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罗氏E601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进口飞利浦彩色超声诊断仪、德国STORZ腔镜系统、日本奥林巴斯等离子电切及电凝系统、德国KLS高频外科手术系统、乳房活检与旋切系统、瑞士EMS新一代超声碎石清石系统、加拿大优胜彩超GPS手术定位系统、以色列Lumenis钬激光碎石系统、德国STORZ新一代电子输尿管软镜、好克气压弹道碎石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电子乙状结肠镜、耳鼻喉全高清摄像系统、日本奥林巴斯电子喉镜、德国耶格肺功能检测仪等先进医疗设备。

医院全体干部职工秉承“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服务宗旨,干实事、比贡献,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服务质量,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岗德国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