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菜机器人的门碎了大约多少钱?

3月24日消息,普渡机器人召开春季新品发布会,带来了包括送餐机器人“巧乐送”、全自动上菜机器人A1、四足配送机器人D1等产品。

1、送餐机器人能否打破餐饮最后一公里

其中,“巧乐送”是普渡科技针对餐厅高峰期配送问题打造的新品,它的最大特点在于赋予机器人行走意图可视化和后向感知能力来建立人机通行规则,解决人与机器人之间的路权协调问题。

人机相向而行时,“巧乐送”通过激光投影显示出行驶意图或者通过水波纹提示路人发生阻挡,便于路人主动选择自己的最优行驶路径,在人机同向而行时,“巧乐送”则能识别到后方来人,自动选择侧方避让。

普渡科技针对送餐场景推出的A1机器人,则在应用覆盖上更进一步,它配备了高适应性柔性夹爪,可以利用PUDU自研的菜品识别技术和视觉定位抓取技术,实现菜品准确识别和精准抓取。

从出餐口取到菜品之后,A1首先会自动行驶至目标餐桌,然后在上菜时,它能识别感知复杂的餐桌环境,识别餐桌上菜品的有效放置位置,同时自主规划机械臂的最优路径,完成菜品上桌的最终流程。

在无人配送领域,普渡科技推出了D1,据企业负责人张涛介绍,D1采用了很多自研的核心零部件,包括关节模组、算力主控板等。同时,D1搭配柔顺力控的综合控制方案,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即使在外力的扰动下,也能够始终在运动过程中保证机身平衡。

近年来,餐饮配送机器人商业化应用步伐正不断加快。但机器人只能解决菜品配送的中间环节问题,出餐口和餐桌仍需服务员参与协作出餐和端菜上桌。

2、中日送货机器人对比

无人配送车旨在解决物流行业“最后一公里”问题。眼下,实物电商和服务电商的增长催生了物流配送的迅猛发展。在末端配送领域,“最后一公里”的运力需求不断增加。但物流业普遍存在配送人员流动大、招工难等问题,进一步拉大了劳动力缺口。

在此背景下,各国也开始逐渐重视无人配送车的发展。

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末端物流配送的发展。在国家层面,商务部、财务部早在2012年就联合拟定了相关文件,并于2013年起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中启动实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首批20余个城市。

2017年,商务部、财务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供应链体系试点为重要抓手,推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伴随国家物流体系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无人配送逐渐被纳入国家倡导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1年5月,全国首个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出台,以车身编码为核心进行针对性测试验证,对通过测试的新产品给予相应路权,突破无人配送车受现行法律法规限制无法上路难题。同时,该条例为解决无人配送车路权和上路管理问题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2022年1月,《“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出台,明确提出推动无人配送进社区,建设快递末端配套设施,为更多省市建设为人配送示范区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企业层面,目前国内无人配送领域的入局者主要分为两股力量,一是自带物流体系的企业,如阿里、美团、京东等,二是以自动驾驶技术科创公司,如新石器、白犀牛、智行者、行深智能、毫末智行、优地科技等。这些企业立足自身优势领域,整合技术资源和运营经验,与社区、园区、高校、景区、线下门店等探索并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积累了大量的商用经验。

日本政府为了支持无人配送发展,2020年通过国土交通省发布《关于自动配送机器人标准放宽认证制度》,给无人配送车测试提供安全措施。2021年6月,日本警察局发布《特定自动配送机器人等开展道路测试相关道路使用管理规范》,简化已在公共道路上测试无人配送车的许可审查,方便企业加大道路测试。为支持民间主导的机器人配送服务的社会实施,日本还在制定低速、小型自动配送机器人在公路上行驶的新规则。

今年2月,日本机械厂商川崎重工、自动驾驶企业软件开发企业Tier IV、电信运营商KDDI等联合完成了一次自动送货机器人测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日本国内首次使用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远程监控送货机器人在公路上的测试,且在测试的过程中货物没有散落,成功送达。

同时,川崎重工、ZMP、TIS、Tier lV、日本邮政、松下、本田和乐天集团8家公司于2月18日成立了一般社团法人机器人配送协会,旨在通过普及利用自动配送机器人的配送服务来提高人们生活的便利性。

在这种情况下,该协会将2022年定位为“机器人配送元年”,致力于利用各参与策划的公司通过实证实验等获得的知识,与行政机关和团体合作,为自动配送机器人在公路上行驶制定业界自主的安全标准并建立认证机制。由此,构建具有便利性和安全性的机器人配送服务的基础,并尽早在社会上实施。

根据快递和即时配送的业务量和增长速度,5年后将是一个日均配送10亿单的巨大市场,即便按照快递业末端配送1.2元/件的价格计算,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的量级,等待无人配送行业的将是千亿级的市场。

正如恩格斯的观点: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无人配送恰好符合这一逻辑。人社部在4月份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100个最短缺职业排行”中,看似低门槛的快递员却位列第八。考虑到快递配送人员工作流动性大、雇佣难度高的特征,无人配送所迎合的不仅仅是人口红利消失的宏观态势,也在满足近乎棘手的需求。

正是千亿级市场的诱惑和越发刚需的诉求,为无人配送产业链的理性成长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合理的社会分工。

在初步成型的产业链中,上游是硬件和零部件供应厂商,涵盖线控底盘、激光雷达、摄像头、计算平台等等,出现了禾赛科技、地平线、毫末智行等企业;中游是解决方案公司,一类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基于场景进场的互联网巨头,一类是白犀牛、新石器、行深智能、毫末智行等有自动驾驶研发和技术背景的创业者;下游是电商、商超、快递、外卖、本地生活等配送需求方。

其中一些参与者横跨上游和中游,也有一些玩家同时布局中游和下游,但市场上并未充斥无序的竞争,合作的态度远大于对抗。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团和毫末智行,在二者联合打造的魔袋20上,美团的优势是自研技术、丰富的落地场景和积累的运营经验,毫末智行定位于无人配送车生态平台的助力者,解决生产组装、供应链、方案落地等量产环节的核心问题,同时业务范畴也涵盖系统工具、车辆服务和运力服务。

这样的合作案例也印证了毫末智行COO侯军的观点:“未来物流车的市场非常庞大,现在都还处在很早期的阶段,大家要抱团取暖,一起培养这个生态。”

市场早期的竞合氛围,对无人配送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由于国内人口密度较大,订单的配送距离相对较短,相比于美国等市场有着订单密集度高的优势,为无人配送提供了加速普及的天然优势,不排除像电商行业那样先在国内高速增长,再逐步向海外市场扩展渗透的可能。

无人配送在2021年上半年迈出了落地的重要一步,然而整个配送市场还存在诸多的困境和痛点,譬如配送物品的种类繁杂、配送场景和路径复杂、无人配送车上路的问题未彻底解决、配送成本偏高等等。

上下游的玩家们可能需要五年乃至十年的时间教育市场,在一次次的验证中找到规模化普及的拐点。所幸无人配送的市场前景足够诱人,根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未来十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将采取自动配送,彼时可能是一个万亿级的大蓝海市场,包括美团、京东、阿里、毫末智行在内的玩家们,没有一个愿意错过从中分一杯羹的机会。

来源:Alter聊科技,新战略移动机器人,钛媒体APP,金十新媒体

近年来,智能烹饪机(又称:多功能料理机),凭借一机多能、轻松料理、健康烹饪、节省空间等诸多优势,正在国内市场逐渐升温,但行业乱象也随之而来:当前市面上的烹饪机品类繁多、价格跨度也很大,从一千多到一万多不等。由此消费者很容易陷入选购困惑: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多?应该怎么选?到底好不好用?……

事实上,很多千元左右的产品,都不能称之为烹饪机,而只能算作炒菜机,顾名思义只能炒菜;而烹饪机,则应是全能进阶,既能中式炒菜,又能西式料理,不仅蒸/煮/炖/炒/煎等十八般厨艺样样精通,就连烹饪前的原料称重、切配、研磨、破壁等繁琐工序也能游刃有余。也就是说,一台烹饪机就能顶大半个厨房。

但是现在烹饪机市场普遍存在品质良莠不齐、出品不稳定、口感差、智能化程度不高等尴尬现状,而美的作为小家电龙头企业,潜心研究,最新推出美的智能烹饪机器人Quick7,号称一机可以搞定中西料理、轻松烹饪全球美味,那它到底有没有所说的“物有所值”呢?赶紧让我们来实测一下吧!

实测一:真全能or假噱头?

要做到全能,硬核装备不可少。美的智能烹饪机器人Quick7除了主机配套的烹饪锅,还适配双层蒸锅、食物处理杯、破壁杯、研磨杯,便于灵活应对不同的厨房场景。

而且,美的智能烹饪机器人Quick7能够自动识别配件,安装配件后,界面会显示对应的功能内容,比如把破壁杯放置到位后,控制面板的高清大屏上,就会即刻显示相应的菜谱和功能,非常智能。

现在就让我们来测试一下这些配件的功能吧!

先来看看烹饪锅,除了日常的炒菜、煲汤、炖肉(下文详细解说),还能揉面、打发蛋清。蛋清打发,需选择DIY烹饪,手动设置/txp/iframe//txp/iframe/,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艾肯家电网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艾肯家电网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菜机器人多少钱一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