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是什么决定了中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分布和增长

提要:你可能猜不到的是,在环境行动方面,中央和基层政府监管的企业,比中间层级政府监管的企业表现更差。政见观察员/马亮
面对来势凶猛的环境污染,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并掀起一场“环保风暴”。工业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就成为推动环境治理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各级政府都会参与环境治理,那么究竟哪级政府监管的企业会更加注重环保?过去对企业环境行动的大量研究,都将政府视为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认为各级政府都会步调一致地采取统一行动。但是,实际上政府是有多面性的,不同层级的政府会对企业施加各不相同乃至自相冲突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王汝曦等人的研究显示,中央和基层政府控制的企业在环境绩效表现方面,明显低于中间层级政府控制的企业。企业所处行业的环境监管严格程度和所处地区的政府监管能力,会影响政府层级和企业环境行动之间的关系走向。政府层级影响企业环保的两条路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处理环境治理问题方面,可谓“同床异梦”乃至“南辕北辙”。中央政府期望牢牢控制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使企业能够遵守环保标准,进而稳步提升环境质量。地方政府则希望网开一面,能够让当地企业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经济增长仍然是“压倒一切”的,所以会倾向于牺牲环境而去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基层政府来说,“天高皇帝远”,地方政府可以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使其所监管的企业在排污方面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在公司的环境行动和政府层级之间,存在倒U形的曲线关系。一方面,监管企业的政府所处的层级越低,在上面各级政府都是“婆婆”的情况下,企业就不得不接受各级政府的监管,由此会使监管压力陡增。对于低层政府监管的企业,上面各级政府都去监管企业,会增强环境监管压力,并会促使公司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随着政府层级的降低,监管压力会逐级递增。但是这种监管压力的累加程度是逐级递减的,因此监管压力逐级递增的幅度会递减。另一方面,距离中央政府越远,地方政府掌握的自由裁量权越大,企业获得的自主性也越强。因此,地方政府掌握的自主性越大,就越会令公司放松环保,进而产生抵消作用。随着政府层级下降,政府掌握的自主性会逐级增强。特别是到了较低层的政府,企业自主性增强的幅度会逐级加大。中央政府控制的企业只受一级政府监管,所以监管压力不大,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自主性,因此环境保护的压力和机会都不足。基层政府监管的企业受到各级政府的监管,虽然监管压力很大,但是却有很强的自主性去抵消这些监管压力,因此环境保护也同样做不好。环境监管能力和严格程度的不同影响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认为政府层级对公司环境行动的作用取决于两个因素,分别是所处行业的环境监管严格程度和所在地区政府的环境监督能力。在环境监管越严格的行业,各级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压力就越大,进而使企业更加注重环保。与此同时,越是环境监管严格的行业,越是地方政府获取经济利益最大的领域,地方政府也会“分秒必争”地保护企业并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在环境监管严格的产业,政府层级与企业环境行动的倒U形曲线关系会更陡峭。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越强,企业受到监管的压力就越大,但是逐级累加的监管压力则不会进一步放大。由于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地方政府为企业“通风报信”的机会减少,这使由基层政府控制的企业享受的自主性也会减少。由此可见,环境监管能力越强,政府层级与企业环境行动的倒U形曲线关系会更扁平。环境监管的多面性与动态性2008年,国家环保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标志着中央政府显著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与此同时,两大证券交易所也加强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使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公司环境行动数据。研究人员收集了年中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为了获得可比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人员精挑细选了三类共107家企业,包括环保节能类工业企业、高污染工业企业和其他工业企业。研究人员阅读公司财务年报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用与环境行动相关的词频占比来衡量公司环境行动。由于存在副省级城市,所以研究人员区分了9级政府,并依据同中央政府的距离来编码。各个相邻层级的差距为0.5(即相差半级),其中中央政府为0,村级为5。对于国有企业,研究人员计算实际控制企业的政府所在的层级同中央政府的距离。对于非国有企业,则依据其注册地来确定究竟是哪级政府会监管其环境绩效。相对来说,国有企业所处政府的层级一般高于民营企业。研究人员使用各个产业过去五年废气排放量的减少比例来衡量监管严格程度,因为大气污染是环境监管的主要领域。研究人员使用企业所在省份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数量来衡量监管能力,因为监管人员数量同监管能力息息相关。研究显示,监管企业的政府所处的行政层级同企业环境行动确实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在政府层级等于2.25时,倒U形曲线出现拐点。换句话说,在企业由区县级政府监管时,环境行动最明显,企业的环保力度也最大。研究人员还同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进行了56次深度访谈,以了解政府层级如何影响企业环境行动。这些访谈部分印证了上述发现,即受访者都指出级别越高的政府越重视环保,而层级越低的政府则更强调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受访者们也指出监管严格程度和监管能力会发挥作用,影响政府层级与公司环境行动之间的关系。该研究表明,政府对公司环境行动的影响是多面性的,并取决于上下级政府监管政策的动态变化。上级与下级政府的不同动机取向,使监管政策摇摆不定,并使不同行政层级的政府表现出微妙的差别。这使中国的环境监管仍然处于“半制度化”的状态,并使企业游离于遵守标准和投机取巧之间。由此可见,增强政府的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环境监管的严格程度,发挥中间层政府的监管作用,是推动环境治理可以采取的政策取向。参考文献Wang, Ruxi, Frank Wijen, and Pursey P.M.A.R. Heugens. 2018. "Government's green grip: Multifaceted state influence o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ctions in China."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9 (2):403-428.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IP4B=7Km7nQVaFttzK3u3hn1CgWOLrQnniQDvQXioZnvI9compressflag.png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data/home/bxu/htdocs/common.inc.php:2) in /data/home/bxu/htdocs/config.cfg.php on line 2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data/home/bxu/htdocs/common.inc.php:2) in /data/home/bxu/htdocs/config.cfg.php on line 14
mysql_get_server_info() []: Can't connect to local MySQL server through socket '/tmp/mysql.sock' (2) in /data/home/bxu/htdocs/common/lib/classes/db/DataSource.class.php on line 93
mysql_get_server_info() []: A link to the server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in /data/home/bxu/htdocs/common/lib/classes/db/DataSource.class.php on line 93
″ㄥ锛璇椤甸绋璇锛璋㈣阿锛!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分析
  摘 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当前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重大制度转型,对购买项目进行考核评估是购买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环节。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必要而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分析中国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中的评估现状基础上,对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的作用及机制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应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公共服务的综合绩效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确保政府委托开展的各项服务能实现既定目标。 中国论文网 /2/view-5828931.htm  关键词: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机制设计;政府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X(3-03   引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当前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重大制度转型。其中“合同外包”或者“政府购买”是最常见的方式。随着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NGO)及其活动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与NGO之间相互依赖,在公共服务供给上更是构建了“伙伴关系”。   为客观真实地评价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工作成果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增强社会服务效果,加大对公益服务性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保障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购买项目考核评估”成为公共服务购买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中,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必要而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弥补了传统的自我评估的缺陷,可以显著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所谓的“第三方”,一般是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性的中间机构或组织,由他们制定一系列评价标准来对他们业内各组织进行评定,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果与报告。其好处是由于其是作为独立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第三方”,这是客观公正进行评估的基础。其独立于政府的性质使其避免了受到官方意识的影响,从而有助于非营利组织的自由发展;而其又不完全倾向于NGO一方,保证了对NGO监管的有效性。而且,作为第三方机构其在社会上的信誉较好,这也会提高其评估结论的权威性。   这种评估不能仅限于是否提供了服务,而是要将评估指标量化,把社会组织的运作管理、经费的使用、服务的成效、服务对象的回馈等均纳入社会组织评估体系。评估获得通过,政府继续购买其服务;评估没有通过,政府则可以购买其他社会组织的服务,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高质量的服务。   一、中国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中的评估现状及问题   1.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中的评估现状   2003 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探索不断增多,形式多样;购买的领域涉及教育、公共卫生、扶贫、养老、残疾人服务等传统服务,还包括社会工作、社区发展、社区矫正、环境保护等诸多新型社会需求。购买服务数量和范围都开始逐步扩大,可见,中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意识到,在项目实施前对所需要购买的项目采取适当的评估方法能够对政府的资金的有效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使用公共服务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确保项目的实施进度,保证目标计划的达成。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相关的文件规范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中的工作。   例如,东莞市在2011年发布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中提到,立项评估和前期评估中可参照中、后期评估进行,分为机构自查、实地检查和联合验收。评估方式是采用内外部评估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就是通过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服务量及服务成果、服务质量、运作管理进行评估。   上海市静安区出台了《关于静安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新增公共服务项目资质的规定》,规定由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承接项目前组织有关专家对社会组织的资质、能力、信誉、业绩等进行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绩效评估和资金使用状况的审计。静安区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行项目资质评估时依据文件规定,采取“听”、“评”、“看”三步法,然后做出综合评估报告进行实现事前资质评估。   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考评方式实行分项评分,专家小组打分制,根据项目各部分累计得分确定是否购买该项服务。主要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两类: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其中两项指标各占50%。二级指标包括七个方面:立项情况、目标完成程度、效益实现情况、组织管理水平、预算管理情况、财务(资产)管理情况、会计信息质量。   2.现有评估办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各地政府都建立了一套以保证服务质量和对所购买的服务进行有效监督为目标的评估方法,但在实际情况中,合同的执行过程依然很难控制,有时甚至导致质量下降。具体来看主要有如下两个问题:(1)评价指标的设置有待合理化、可操作化。部分评价指标在评分过程中无法进行准确评价,很难界定一项指标不同分数之间的区别,比如四级指标绩效目标的明确性,明确与比较明确和基本明确之间无法进行界定,评价的主观性较强,因此影响了指标在实际打分中的可操作性。如何将文字性、主观性强的缺点转化为能定量、较客观的评价指标,需要以后的进一步研究。(2)评估集中于项目中后期,缺乏专业化的评估体系。目前的评估工作多把目光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及实施后,忽略了项目购买之前的需求评估。另外由于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组织发展不成熟,在与社会组织契约式合作的公共服务外包中,政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工作汇报、领导视察、查看运营资料等形式,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有无重大责任事故、使用情况、服务的时间等方面,缺少对服务质量、服务成效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的专业化评估。
  综上,中国的NGO管理中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确切的说是缺少这种独立的有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并且,立项评估中大多是采取借鉴中后期评估来进行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的作用与意义   1.监督作用,促进公平   购买公共服务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退出公共服务提供领域,也不是完全将公共服务推向市场,而是有目的地引入市场成分,然而,为了规范和约束承包方的行为,维护公众的利益,监督便成为购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从根本上说,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是一种平等合作关系,监管的力度不能破坏这种平等合作的关系。监管方需要明确其在正式制度制定和市场监管中的职能,进一步鼓励和推动社会组织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由于政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委托其他组织对外包后的公共服务进行监督更为有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监督NGO的行为,使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目前中国的NGO管理体制十分需要有对NGO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的机构和制度。每年的“年审”根本不足以有效监管各色各类的NGO,而造成了中国当前非营利组织管理中事实上的“放任”。第三方评估将借助其专业化的方式来实现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并可以起到法律所不能及的预防功效。总之,第三方评估机制可以为有效遏止中国当前NGO发展中的不健康因素做出一定贡献。   2.激励作用,引入竞争   第三方评估更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激发NGO的进取精神,使一些无所作为的NGO焕发活力,并取得优胜劣汰的效果。第三方评估机构可以利用其具有说服力的权威性报告,向全社会提供各个NGO的活动能力、资金使用、内部管理等实际状况;而此报告则关乎非营利组织一般较为重视的声誉和知名度。   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引入必然逐步激发NGO的竞争意识,这与国际上NGO的管理原则是接轨的。目前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思路还是不允许非营利组织互相竞争提供公共产品的,这种情况将随着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引入而逐渐改变。   3.宣传作用,提高公民意识   由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工作同时受到政府、社会、NGO自身的监督,其过程、结果一般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这可以增强公众对NGO的关注,使其深入了解NGO的运作,提高公民意识,使得更多的公民热心于慈善、志愿事业。由于有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对NGO的整体情况介绍给公众,也提高了NGO的社会地位。可以说,人们信赖第三方评估机构,参阅其报告的同时,也是一个公民教育的过程。   三、第三方评估机制的设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评估,是一个贯穿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程的、系统的评估。当代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正处在变革之中,只有把公共服务评估,从公共服务结果向前延伸到公共服务需求、公共服务供给,才能克服由于渐进变革带来的公共服务体制缺陷造成的局限。   公共服务项目的全程评估,就是把公共服务看作是包括需求─供给─结果的一个公共服务过程,而对公共服务需求、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服务结果进行的全面评估。评估的基本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需求评估   指决定某种公共服务是否需要提供、确定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和确定公共服务的消费边界。具体包括:(1)区分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不越位也不缺位。(2)区分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与增值公共服务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使公共需求与政府职责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明确各自公共服务的责任。   2.供给评估   指确定怎样生产这种公共服务,即政府要根据收益成本分析确定某一公共服务的具体生产者,方式可以是公开招标,或进行成本效益评估,政府应该秉持效率原则,选择那些成本和效益比例最为适当的生产者来承担生产任务。重点评估服务方案可行性,确保服务方案符合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目标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保障基础和明显的专业特色。具体包括:(1)政府直接生产还是间接生产。纯公共服务优先考虑政府直接生产,准公共服务优先考虑政府间接生产。(2)政府直接生产采用权威制还是契约制。即使是纯公共服务,也要优先考虑契约制的方法,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   3.结果评估   指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重点评估服务的实时和动态绩效,包括社会组织内部管理绩效和被服务对象满意度,希望通过对服务绩效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帮助建立社会组织内部管理绩效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服务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如果生产者不能按要求履行任务,可以根据事前的约定,终止合约并追究生产者相应的责任或寻求司法途径解决问题。具体包括:(1)成本核算。强调成本的节约。(2)产出核算。强调目标的达成。(3)效果核算。强调公众需求的满足。   结论与建议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务唯一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公共服务的供给由政府单一供给模式转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竞争合作的多中心供给模式,以发挥不同供给主体的比较优势,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   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主体的诉求,更好地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确保服务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独立性和专业性优势,对社会组织服务的综合绩效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确保政府委托社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服务能实现既定目标。从而保障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在有序的轨道上健康运行,更好地回应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切实改善政府治理,有效达成行政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亮,于文轩.第三方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评价:一项比较案例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3,(5):55-63.   [2] 何云飞.中国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研究[J].中国―东盟博览,2013,(9):11.   [3] 王春英.浅议中国NGO管理中的第三方评估机制[J].学会,2009,(6):23-26.   [责任编辑 安世友]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 &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8589.html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新浪微博:
<span class="dig_clia" pid="
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18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政府创新的类型与特征——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多案例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1期
政府创新的类型与特征——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多案例研究
【摘要】:尽管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积累了大量案例研究,但关于政府创新的属性、特征与类型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利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五届共计100多个入围项目的内容分析,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类型、特征与分布进行了经验研究。分析显示,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合作创新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要类型,而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获得创新美誉的比例多于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党政机构仍然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也在加入创新的队伍。相比其他行政层级,地市和区县政府的创新精神更强。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D63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家刚;[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4期
吴建南;李贵宁;侯一麟;;[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何增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宇,李堂兵,周宇;[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李立明;宋刚;曹杰峰;张骥;朱斌;程永强;周达;;[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年01期
任晓东;安岗;;[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陈建平;[J];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徐小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林燕玲;[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常婧;;[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庄德水;;[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2期
陈雄;[J];桂海论丛;2005年02期
李彦锋;[J];甘肃农业;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迎法;苗红娜;;[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周向红;王仁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宫丽洁;孟繁华;范明食;;[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滕世华;[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王椿元;[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王海;[D];天津大学;2004年
陶希东;[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刘锡田;[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李国强;[D];吉林大学;2004年
李海平;[D];吉林大学;2004年
景红;[D];山东大学;2005年
侯彬;[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王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达;[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潘丽霞;[D];四川大学;2003年
白帆;[D];四川大学;2003年
刘淼;[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徐智鹏;[D];长安大学;2003年
朱士华;[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冯尊前;[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徐广彤;[D];浙江大学;2004年
郑恒峰;[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叶勇;[D];吉林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严荣;;[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4期
胡宁生;[J];江海学刊;2003年04期
严荣;[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李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陈家刚;[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4期
谢庆奎;[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傅大友,宋典;[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俞可平;[J];文史哲;2005年04期
王立华;覃正;;[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周雪光;[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家刚;[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4期
沈满洪;;[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吴建南;李贵宁;侯一麟;;[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杨雪冬;;[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何增科;王海;舒耕德;;[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04期
张先昌;杨军政;;[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姜朝晖;[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王钧林;[J];文史哲;2001年01期
俞可平;[J];文史哲;2005年04期
张光雄;[J];行政与法;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志成;[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王维国;;[J];新视野;2010年03期
马阳坤;;[J];才智;2010年16期
李曙光;[J];情报科学;2005年07期
张富;;[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03期
徐娟;;[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刘晓;;[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叶芬梅;;[J];江汉论坛;2007年01期
刘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2期
任德胜;[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