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不能去道观庙宇道观里的塑像都是双盘而不是双夹呢?

中国古代九大道观是?_百度知道
中国古代九大道观是?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放狼的羊258知道合伙人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放狼的羊258
采纳数:466
获赞数:21332
参与团队:
武当山、中岳庙、华山、三清山、白云观、青城山、闾山、庐山、终南山、绵山、峨嵋山、崆峒山、楼观台、重阳宫、天桂山、武夷山等均有道观。1.白云观  主要殿堂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山门、灵宫殿。玉皇殿、老律堂(七真殿)、邱祖殿、四御殿。戒台与云集山房等,大大小小共有50多座殿堂,占地约2万平方米。它吸取南北宫观、园林特点建成,殿宇宏丽,景色幽雅,殿内全用道教图案装饰。其中四御殿为二层建筑,上层名三清阁,内藏明朝正统年间刊刻的(道藏)一部。邱祖殿为主要殿堂,内有邱处机的泥塑像,塑像下埋葬着邱处机的遗骨。   白云观在清朝改建时细部装饰彩画仍用道教图案,如灵芝、仙鹤、八卦、八仙等。观内保存有大量碑刻,如重修碑记、捐产碑记、亩产碑记、香火碑记等,记述了观址建筑变迁。这里现在是中国道教协会会址。 2.道观天下青城山  四川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方圆100余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为邛来山脉的分支,北接岷山,连峰北绝,山林青翠,景色青幽。城外诸峰环绕,山上树木茂盛,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覆地,群峰环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原始华美如世外桃源。   一踏入青城山门,你就明白何以有&青城天下幽&之说。山幽、水幽、林幽、亭幽、桥幽、路幽……著名作家老舍就在他的作品《青蓉略记》里,就惊叹青城&青得出奇&,是一种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珍藏着大量古迹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可以说,青城山是一座纵横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馆&。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道逐级而上,山涧流水至上而下川流不息,阵阵山风透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响声,风声、雨声、流水声混合起来,仿佛是天籁之音。由于道家崇尚朴素自然,青城山的道观和亭阁都深藏于枝繁叶茂之间,感觉格外幽深,而大多建筑又取材于大自然,像竹木、藤条、树皮、树根等,没有丝毫人工的修饰,与四周的山林岩泉融为一体,的确分外和谐。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导致这里的饮食都偏重养生,喜用药膳,这点很对广东人的胃口。道士们习惯用瓜果之花来做食品,像白果、板栗、猕猴桃等,据说有强身健体之效,因此青城山的白果炖鸡和乳酒(即猕猴桃酒)是不可不尝的。特别推荐青城山的泡菜,以当地的天然蔬菜为原料,酸中有甜,香脆爽口,常吃能去腻清肠。   中国的名山总是和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倘若一座秀美的山川没有名人逸事相衬那就会少了许多的趣味。正因此青城山的许多道观建筑都与名人有关,建筑于唐代的祖师殿环境清幽静谧是寻仙修道的绝佳境地,唐皇的公主、宋代的名士都曾在此隐居,抛去尘间的杂念伴随着殿内的真武祖师八大仙人的遗踪清苦平静地追寻着仿佛伸手可及的梦想。   除了环境以幽著称外,青城山的武术和气功也是历史悠久,中国四大武学门派中,出世最早,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淬炼,集武、易、医、丹、气于一身,因此世人有&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到青城&之说。虽然没有机会见识到青城派武术的绝技,但饭馆里的普通服务员的沏茶技术便让众人啧啧称奇:只见她扭腰、翻手、躬身……一招一式,仿佛在习武练功,其间长长的壶嘴流出来的茶则一滴不漏,全进了杯子中。 3.龙虎山上清宫  道教著名宫观。在江西省鹰潭市}南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中上清镇东首。初为天师张道陵的草堂,第四代天师张盛在此置传箓坛,逢三元日升坛传箓。唐代会昌年间(841--846)始于此处建真仙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观,仁宗天圣年间(),二十五代天师张乾曜曾观于龙虎山南。哲宗元祐元年(1086),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复又重建,但均已不可考。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于上清镇东再建;政和三年(1113)升观为“上清正一宫”。南宋高宗建炎年问,宁宗于庆元、嘉定年间均有修建;理宗于端平二年(1235)赐内努,并派太乙宫高士易如刚再次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时共兴建二阁、三馆、六殿及东西道院数百楹,不久又创建 门楼,增建紫微阁。元代曾有三建二毁,武宗时敕改上清正一宫为“大上清正一万寿宫”。明代先后有六次重建与修复及增建。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圣祖曾炀帑金修葺;雍正九年(1731)特赐帑银十万两,遣翰林学士占留保,原直隶臬司浦文焯等督工,又命天师府署理大真人张匿昭麟协同监修,于当年大兴土木,开始重修,至雍正十年八月竣工,除将原有殿宇葺修一新外,又新建了碑亭、斗姆宫、后堂、库房、厢房、斋堂、厨房、虚靖祠及二十四道院等,整个宫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名振江南;后因年久失修与屡遭灾毁,至解放初仅存门楼、午朝门、钟楼、下马亭、东隐院等建筑,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文革”中,上清宫残存建筑全遭毁坏,现唯存有一口元代所铸大钟及部分碑刻藏于天师府内。为龙虎山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是道教正一道的祖庭。
4.中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观——承德魁星楼  承德魁星楼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创建于公元1828年。当时的承德知府(地方官的名称)海忠为祈求他所管辖的地方文化昌盛,兴建了这一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成功。20世纪之前,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类建筑。 承德魁星楼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观,也是该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这里定期举办大型道场和庙会,前来朝拜的人很多。   现在承德魁星楼建筑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自上而下依次为楼、廊、殿、阁、苑,呈现独特的道教建筑风格。主楼修建在山顶上,气势宏伟,里面供奉着魁星神;山腰处有碑廊,保存着大量古代碑刻以及木雕情景画等艺术品;再下面是荣仕和乐真两座大殿,供奉这一系列道教神仙;最下面的门殿还有大型道教护法神张天师等系列壁画。推荐答案我知道的是四个一。白云观 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据《北平庙宇通检》记载: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故墟。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记,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今白云观的老君坐像为当时所制石刻。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为庆贺殿宇落成,观内举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场,金世宗率百官大内臣前来观礼,并赐名曰:“十方大天长观”,并命当时著名道士阁德源为本观主持。著名道士孙道明曾于此编修《大金玄都宝藏》。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二月,皇太后病危,命请设“普天大醮”七昼夜于本观。一月后,皇太后病愈,遂在观之西地,建丁卯瑞圣殿以奉太后本命之神。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长观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后,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长春真人自雪山东归,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至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盘山栖云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舍馆又焕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长春真人羽化于此,同年,成吉思汗谕旨改称为“长春宫”。次年,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
元末,连年争战,长春宫原殿宇日渐衰圯,后重修工程改以处顺堂为中心展开,明初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尊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贯彻宗教政策,保护文物的古迹,1956年、1981年先后两次资助道教界修茸白云观,恢复宫观建置和古代建筑风貌。整修后的各处殿宇壮丽巍峨,顿复旧观,年深失修的全真祖庭重现第一丛林之气象。往昔白云观为京华名胜之一,文人诗客,多来游赏。今日重光,更添轮奂,当兴信徒之瞻礼,舒游人之情怀。国家将白云观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北京市又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南阳玄妙观
南阳玄妙观建于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玄妙二字取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南阳玄妙观成立了道教管理机构,并得以重修和多次扩建。到了晚清时期玄妙观定局,观内拥有各式殿堂楼阁房舍310间,敬奉各种庙神塑像75尊,观院占地150多亩,观内殿堂比肩接邻,红墙绿瓦,庄严肃穆,修竹掩映,构成了一座清代园林式道观。玄庙观当时拥有许多下院,武当山的方丈都是由南阳方面委派的。
到了解放前,玄妙观渐渐日薄西山,观中部分建筑已毁坏无存。斗姥阁为观中最宏伟的建筑,高出城垣数米,1930年被国民党驻军失火烧毁。抗战时期,玄妙观历遭日机轰炸,观前的木牌楼、钟鼓楼和无梁殿均遭炸毁。上世纪50年代受大跃进形势影响,道观中轴线西侧建筑城隍殿、七真殿、五张殿及廊房全部被拆除,玄妙观的建筑格局受到严重破坏。
玄妙观原有一座山门,上世纪80年代,原南阳县政府为改善办公条件,在山门后面盖起了一座办公楼,说好盖两层,但一下子建了四层,原南阳地委文物部门发现后立即向省文物部门报告,没想到省文物部门批评制止后,四层之上又加了一层。五层楼刚好把三清殿等主体建筑掩在身后。
大楼建成后,有人发现山门堵住了办公楼的大门,就决定拆除它,文物部门前来制止,县政府就用红头文件开道。在《关于拆除县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山门的报告》中称,“该建筑多年失修,如果保存下去不但有碍大楼使用,而且影响市容……”就这样,文物在与现代办公条件的对峙中败下阵来,山门消失得无影无踪。玄妙观的保护价值,除了有利于研究我国道教发展的历史外,还在于它的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技术的独特。玄妙观的总体设计采用了前庙后园的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设计方法,在纵线上将附属建筑及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形成了由低至高、层层递进、主从有序的整体形象。
在建筑技术上,采取了既提高建筑规格、丰富外观形象,又节省建筑材料的方法。主要建筑三清殿等都是硬山式建筑,但在前檐部分采取了将前廊向两墙外延伸一步架的做法,使屋檐向两山挑出翼角。而更令人惊叹的是,玄妙观的建筑品类极为丰富,有无梁殿、牌楼、硬山式建筑,又有悬山式建筑、斗姥阁、藏经楼等高层建筑,另外还有吕祖殿等卷棚式建筑。 雄伟的道观里,宛城区不少部门在办公
南阳玄妙观,在四周现代化建筑的映衬下,玄妙观显得古色古香,层层叠叠,高低错落。
区委宣传部的办公地点是玄妙观的玉皇殿,是玄妙观的主体建筑之一,属典型的硬山式建筑,房间比普通民房宽大了一倍还要多,五间房屋面南排开后竟有20米长。殿前的台阶设计有1米多高,来人想进入大殿,必须走青石砌成的阶梯才行。
大殿的前檐高大空阔,深度达1.8米,仰面一看,威严的感觉油然而生。在宽大的屋檐下,建筑者使用了十二攒斗拱,并修饰以龙头形的挑尖梁头,华美的曲线足以和现代装饰相媲美。大殿顶部是清一色的灰板瓦,看上去使玉皇殿略显破旧,但独特的建筑风格却使其看起来不失雄伟。玉皇殿原本青砖铺就的地面铺上了瓷砖,多道界墙把五间房子隔成了小房间,十几名工作人员挤在里面办公。大殿的内部被吊了顶,无法看清梁架结构。据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玄妙观的建筑多以立木和圈子梁为支撑,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
和玉皇殿一样,玄妙观现有的其他建筑也同样派了别的用场。根据宛城区文化馆的统计,三清殿现为宛城区委的小礼堂,韩祖殿由宛城区委职工居住使用,三宫殿由宛城区农牧局使用,太官殿南部三间房为区政府小餐厅,北边一间房为政府印刷车间,武侯祠为宛城区政府食堂,藏经阁为宛城区民政局档案室,大斋堂为区政府机关食堂……而在玄妙观若隐若现的殿堂之间,穿插建起了四座办公楼,将本为一个整体的道观大院,分割成了几个孤立的单元。院外,是车水马龙的建设路和人民路。
玄妙观过去是南阳最高的建筑,而现在,在众多现代化建筑的衬托下,“玄妙观已经看不见了”,后人只知道附近一条街名叫玄妙观街,一个居委会名叫玄妙观居委会。玄妙观能保存下来,得益于它特殊的身份
宛城区文化馆的退休职工吴湛,从事50多年文物保护工作,被称为研究玄妙观的活字典。他正在南阳府衙忙着制作拓片,这里有几块从玄妙观流失出来的石碑,他要帮忙整理资料,为玄妙观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准备。吴湛回忆说,解放前,玄妙观有300多间房子,几百顷地,400多名道士。解放时,最后一任方丈聂少霞被以地主论处坐了监,道士们还俗的还俗,流失的流失,玄妙观很快就成了一座空观。而此前一直处在流动办公状态的南阳县委、县政府,理所当然地搬进了玄妙观。
一开始,玄妙观完全能够满足政府办公的需要,但后来,随着扩大和改变办公条件,大院内竖起了四座办公楼,面积达3600平方米,中轴线上的建筑山门、四神殿,偏殿建筑十方堂、灵官殿、功德殿等被拆除。上世纪90年代,南阳县政府逐渐认识到了玄妙观的文物价值,立即停止了所有拆除和改建活动,开始拨专款进行保护性维修,这才使玄妙观的主体建筑得以保全。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后,南阳县更名宛城区,这里也就成了宛城区委、区政府的办公场所。
“文化大革命”期间,南阳许多庙宇都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唯独玄妙观保存了下来,这得益于它是县委、县政府的机关所在地。
1982年,玄妙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7年11月开始,宛城区文化馆又在积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阳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老祖先遗留下来很多宝贵的财富,让人奇怪的是,很多地方没有景观还要人为制造景观,而南阳有这些景观却不好好利用。例如,河南内乡县衙,最初是县公安局、文化局、教育局等部门的办公场所,1982年统统迁出去,结果内乡县衙一对外开放,就成了著名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68万人。玄妙观目前是颗埋在灰尘中的明珠,是南阳市旅游文化业发展的潜力股。
南阳市北郊的独山脚下也有一座道观叫玄妙观,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只有20多间房子,目前有20个道人生活在那里。孟应仙既是那里的道长,同时也是南阳市道教协会会长。孟应仙说,当初由于没有活动地点,曾找过县政府,要求归还玄妙观。县政府提了个折中的办法,让他们在独山脚下新建了一座道观,也叫玄妙观,意思是“玄妙观迁走了”。
玄妙观斋菜:观中道人按教规吃斋茹素,遇重大节日或观内名花盛开之日,还请地方名流到观游园赏花,并设素宴招待。观中素菜制作考究,选料严谨、广泛,主、辅料都必须是真素,既选天南海北之珍品,又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种土特产。蔬菜。对这些素料经扒、溜、炒、炸、烩、蒸等方法精心制作,做出的肴撰悦目香口,色香味形俱佳,又质素形荤,非常逼真。如:“素火腿”、“扒素鸡”、“素鱼翅”等,都是形荤实素,调制奥妙,引人入胜的玄妙观斋菜佳品。
玄妙观斋菜经历代厨师、道众、食客的切磋、创新,烹调技法不断提高,名菜佳肴逐步增加。曾为玄妙观厨师的南阳饭店一级厨师尹德明,经其琢磨、总结,整理出了“玄妙观素斋”谱55个。
三、山东(西)的长清观
在网上搜索很久,找不到相关资料,却发现山东与山西一字之差,不明就里,但无论山东还是山西,都没有长清观的详尽资料,甚为遗憾。
四、陕西八仙庵
八仙庵,又称“八仙宫”,位于西安东门外东关长乐坊内,最初用来纪念各显神通的八仙,它建立在唐朝兴庆宫的遗址上,到宋朝才开始成了道观,至今没有更改。现在是古城西安最大的道教庙宇。前有石头砌成的两座大牌坊,两旁树木葱郁,对面的照壁上刻着“万古长青”四个大字,有三间山门,左右各有钟、鼓二楼。听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西行途中曾经在这里避难,曾颁发1000两白银,命八仙庵道长李宗阳修建牌坊,并颁赐庙额“敕建万寿八仙宫”,高悬于庵前门领之上,八仙宫因此得名。八仙庵庙址属唐朝兴庆宫长乐坊地段,山门外石碑上刻有“长安酒肆,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因此八仙庵被视为道教仙迹胜地。
八仙庵现占地110亩,八仙庵在长乐坊大街,南沿建有大照壁,北沿建有砖砌大牌楼,以此向北有第二个牌楼、山门、灵宫殿、雷祖殿、斗姆殿。由山门至后殿,分为三进。山门外,有清光绪二十年砖砌大牌坊两座,门外的影壁上刻有 “万古长青”4个大字。山门两端,钟、鼓楼分立左右。第一进殿5间,第二进分前、后二殿,第三进正殿门楣上悬有清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的“洞天云籍”4 字匾额,大殿两侧,是东西跨院。东院为吕祖殿院、药王殿、厨房院、道众宿舍院;西院为邱祖殿院、监察院。八仙庵是陕西道教集中活动的胜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八仙庵都举行盛大的道场,有的善男信女于初八晚上即赶到这里。初九清晨鼓声拉开宗教活动的序幕,但见殿堂灯火通明,经师们手执法器,身着刺绣精美的法衣,在高功带领下吟诵经典,祈祷国泰民安。信徒们烧香磕头,祈求四季平安。有的信徒还为八仙披上全套新装以示祝愿。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武当山、中岳庙、华山、三清山、白云观、青城山、闾山、庐山、终南山、绵山、峨嵋山、崆峒山、楼观台、重阳宫、天桂山、武夷山等均有道观。
1.白云观  主要殿堂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山门、灵宫殿。玉皇殿、老律堂(七真殿)、邱祖殿、四御殿。戒台与云集山房等,大大小小共有50多座殿堂,占地约2万平方米。它吸取南北宫观、园林特点建成,殿宇宏丽,景色幽雅,殿内全用道教图案装饰。其中四御殿为二层建筑,上层名三清阁,内藏明朝正统年间刊刻的(道藏)一部。邱祖殿为主要殿堂,内有邱处机的泥塑像,塑像下埋葬着邱处机的遗骨。   白云观在清朝改建时细部装饰彩画仍用道教图案,如灵芝、仙鹤、八卦、八仙等。观内保存有大量碑刻,如重修碑记、捐产碑记、亩产碑记、香火碑记等,记述了观址建筑变迁。这里现在是中国道教协会会址。
2.道观天下青城山  四川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方圆100余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为邛来山脉的分支,北接岷山,连峰北绝,山林青翠,景色青幽。城外诸峰环绕,山上树木茂盛,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覆地,群峰环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原始华美如世外桃源。   一踏入青城山门,你就明白何以有&青城天下幽&之说。山幽、水幽、林幽、亭幽、桥幽、路幽……著名作家老舍就在他的作品《青蓉略记》里,就惊叹青城&青得出奇&,是一种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珍藏着大量古迹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可以说,青城山是一座纵横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馆&。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道逐级而上,山涧流水至上而下川流不息,阵阵山风透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响声,风声、雨声、流水声混合起来,仿佛是天籁之音。由于道家崇尚朴素自然,青城山的道观和亭阁都深藏于枝繁叶茂之间,感觉格外幽深,而大多建筑又取材于大自然,像竹木、藤条、树皮、树根等,没有丝毫人工的修饰,与四周的山林岩泉融为一体,的确分外和谐。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导致这里的饮食都偏重养生,喜用药膳,这点很对广东人的胃口。道士们习惯用瓜果之花来做食品,像白果、板栗、猕猴桃等,据说有强身健体之效,因此青城山的白果炖鸡和乳酒(即猕猴桃酒)是不可不尝的。特别推荐青城山的泡菜,以当地的天然蔬菜为原料,酸中有甜,香脆爽口,常吃能去腻清肠。   中国的名山总是和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倘若一座秀美的山川没有名人逸事相衬那就会少了许多的趣味。正因此青城山的许多道观建筑都与名人有关,建筑于唐代的祖师殿环境清幽静谧是寻仙修道的绝佳境地,唐皇的公主、宋代的名士都曾在此隐居,抛去尘间的杂念伴随着殿内的真武祖师八大仙人的遗踪清苦平静地追寻着仿佛伸手可及的梦想。   除了环境以幽著称外,青城山的武术和气功也是历史悠久,中国四大武学门派中,出世最早,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淬炼,集武、易、医、丹、气于一身,因此世人有&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到青城&之说。虽然没有机会见识到青城派武术的绝技,但饭馆里的普通服务员的沏茶技术便让众人啧啧称奇:只见她扭腰、翻手、躬身……一招一式,仿佛在习武练功,其间长长的壶嘴流出来的茶则一滴不漏,全进了杯子中。
3.龙虎山上清宫  道教著名宫观。在江西省鹰潭市}南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中上清镇东首。初为天师张道陵的草堂,第四代天师张盛在此置传箓坛,逢三元日升坛传箓。唐代会昌年间(841--846)始于此处建真仙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观,仁宗天圣年间(),二十五代天师张乾曜曾观于龙虎山南。哲宗元祐元年(1086),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复又重建,但均已不可考。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于上清镇东再建;政和三年(1113)升观为“上清正一宫”。南宋高宗建炎年问,宁宗于庆元、嘉定年间均有修建;理宗于端平二年(1235)赐内努,并派太乙宫高士易如刚再次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时共兴建二阁、三馆、六殿及东西道院数百楹,不久又创建 门楼,增建紫微阁。元代曾有三建二毁,武宗时敕改上清正一宫为“大上清正一万寿宫”。明代先后有六次重建与修复及增建。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圣祖曾炀帑金修葺;雍正九年(1731)特赐帑银十万两,遣翰林学士占留保,原直隶臬司浦文焯等督工,又命天师府署理大真人张匿昭麟协同监修,于当年大兴土木,开始重修,至雍正十年八月竣工,除将原有殿宇葺修一新外,又新建了碑亭、斗姆宫、后堂、库房、厢房、斋堂、厨房、虚靖祠及二十四道院等,整个宫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名振江南;后因年久失修与屡遭灾毁,至解放初仅存门楼、午朝门、钟楼、下马亭、东隐院等建筑,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文革”中,上清宫残存建筑全遭毁坏,现唯存有一口元代所铸大钟及部分碑刻藏于天师府内。为龙虎山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是道教正一道的祖庭。
4.中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观——承德魁星楼  承德魁星楼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创建于公元1828年。当时的承德知府(地方官的名称)海忠为祈求他所管辖的地方文化昌盛,兴建了这一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成功。20世纪之前,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类建筑。 承德魁星楼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观,也是该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这里定期举办大型道场和庙会,前来朝拜的人很多。   现在承德魁星楼建筑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自上而下依次为楼、廊、殿、阁、苑,呈现独特的道教建筑风格。主楼修建在山顶上,气势宏伟,里面供奉着魁星神;山腰处有碑廊,保存着大量古代碑刻以及木雕情景画等艺术品;再下面是荣仕和乐真两座大殿,供奉这一系列道教神仙;最下面的门殿还有大型道教护法神张天师等系列壁画。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我来做的个小导游》教学设计.doc 3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题:《我来做个小导游》
设计者(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程玲玲)
了解家乡是一种最基本的爱家乡的表现。每个真正爱家乡的人不仅
仅是自己了解家乡,还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都来自己的家乡参观、旅游、指导,从而促进家乡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可以从介绍熟悉的家乡山山水水开始。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示范导游,以杭州为例通过参观角和调查角来进一步了解。第二部分做个导游,则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促使学生品德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第三部分做好导游,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爱家乡的实效。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他们也曾经跟随父母或伙伴游览过一些地方,经历过一些旅游生活,积累着一些旅游经验。他们对于家乡的发展现状有着自己的看法,相信通过体验“导游”这个社会角色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时 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以宁波消博会为切入口,知道家乡有许多美丽的风光,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旅游名胜,并以小导游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在了解家乡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在介绍家乡、宣传家乡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家乡风光,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感受家乡的美。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基础教案 个性设计
一、走进消博会 1、(出示消博会吉祥物)小朋友,你们见过这个吗?知道这是什么吗?
2、第八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将在宁波举行,这就是吉祥物——拨浪鼓,它以其饱满的的精神、灿烂的笑容、活泼可爱的形象,热情地欢迎每一位远方的朋友,来宁波参观。这么大的世界性盛会为什么放到我们宁波来举行呀?
3、小结:我们美丽的家乡——宁波正凭着她的实力、活力和魅力一步步走向世界。随着消博盛会的举行,宁波将迎来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作为热情的宁波小主人,可以把家乡的最美的风光介绍给游客。这节课,我们就来当当小导游,带着各地游客来一次“宁波之旅”。(边讲边放“活力宁波”短片)
二、展示宁波风光
1、为了迎接消博会的到来,为了能把宁波这些美丽的风光更好地介绍给游客,老师想成立一个小小的旅行社,可是我有些发愁,消博会就要举行了,游客蜂拥而来,没有导游怎么办呀,所以今天我就在我们班里现场招聘小导游。
2、要当好小导游,首先就得了解自己要介绍的景点。所以,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自己去玩过的景点,搜集图片、照片,你们都准备好了吗?请你把它拿出来,告诉大家你准备介绍的是哪一个景点?
3、我们的家乡宁波,地方虽然不大,可是值得游玩的景点可真不少哇!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宁波旅游景点分布图。
4、出示宁波旅游景点分布图,点击景点出示一些图片。学生一起喊出这分别是什么地方。
三、初步了解做导游基本要求 1、掌握了景点资料,就有了当导游的资本啦!不过要把资料介绍给游客又是大有讲究的。那么,怎样当一个小导游呢?让我们先听听丹西小导游是怎么做的。
2、谁能来说一说做一名小导游的基本要求呢?
3、小结,出示: ①导什么:景点名称、地理位置、历史、特点等 ②怎么导:热情、大方、有礼貌、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4、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当小导游的基本要求,离成为小导游又迈进一步啦!
四、学做小导游
1、下面请每位小朋友根据做导游的要求,作好准备,等下拿着你的资料到台上来学做小导游,这可是最关键的哦。你上台导游成功我们就发小导游证啦!
2、学生自由准备。
3、学生上台,给她带上小帽子,拿着小旗子,学做小导游,来介绍景点。教师随机穿插录像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激发情感。学生讲完后发给导游证。
4、还有好多小朋友都想来介绍。可是时间有限,怎么办呢?这样吧,没有讲过的小朋友在各组里向其它小朋友介绍,其它同学就是小考官哦。讲过的小朋友我就请刚才的小导游也给他们挂上导游证。
5、小结:很高兴我们的旅行社一下子招收了那么多优秀的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了家乡美丽的风光。
五、小小调查角
1、刚才小朋友们纷纷介绍了美丽的宁波,这里风景优美,每年都吸引了不少前来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宁波的服装也是赫赫有名呢?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你参加过宁波国际服装节吗?在电视上看见过宁波国际服装节吗?(播放宁波第一届国际服装节视频)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咱们的家乡还举行过哪些类似这样的活动?
4、要是今天由你做主,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把自己的家乡以更好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吸引更多的人来观赏呢?
5、小朋友们的想法都不错啊!那怎么就说干就干,从咱们的身边做起,从咱们去过的旅游胜地说起吧!
6、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旅游过的景点,可以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人可以借宿道观庙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