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小孩怎样才能快快长高必须要了解耶稣的主权才能得救吗

圣经里什么人可得救_百度知道
圣经里什么人可得救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得救是指,罪得赦免,与神和好,得神所赐永远的生命及属天的平安;得以免去将来地狱的永刑,最终身体得赎进入永恒的极荣耀的新天新地。基督信仰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人得救。  然而,人要得救,就必须清楚知道得救的确据。并且紧紧抓住这确据;否则与得救无份。所以,得救的真理,实际上就是得救之确据的真理。
所谓得救的确据,是指人凭什么得救。也可以说,你凭什么可以说自己已经得救。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的信仰生活太重要了。对于还没有信,正在慕道的朋友很重要;对于初信的信徒也很重要;对于信了很久的信徒同样重要。  面对得救确据这个问题,有人会认为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福音基本要道班都讲过的。是很清楚的,不应该是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是这样。事实上有不少的人并不能清楚、准确地知道。特别是面对具体的问题和观念以及不同的现象时,我们很可能分辨不清,不能给出清楚的答案。
为此,我们不妨看一些实际的例子。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底什么是救恩的确据。
当说到救恩的确据时,常有人认为这确据是由一些“凭据”所组成。这些凭据包括:
(一)是生命中有赦罪的平安。当我们觉悟自己是罪人时,心里就痛苦懊悔(正像路加福音18:13那个税吏一样);当我们投靠救主时,就得卸下重担,内心快乐。
(二)是有了神的新生命,人的内心就有了改变,他就渴望祈祷、读圣经、赴聚会、向人见证基督。
(三)是有神的新性情,不喜欢不义而喜欢追求善良与真理;厌恶罪恶,喜欢圣洁的生活。做了得罪神的事情时,心中就觉得很难过,与从前喜欢犯罪的习性迥然不同。
(四)从心灵中他会很自然的呼叫神为阿爸父(参罗马书8:15-16),他与神的关系很亲密、很甘甜。
的确,这些凭据都是罪人得了新生命以后的表现,从里到外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凭据实在美好!但我们的问题是,这些美好的凭据到底是不是使人得救的确据呢?
对此,让我们本着圣经,来加以分析,并从中找出答案。  罗马书十章九节这样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
这节经文中的“耶稣为主”和“神叫他从死里复活”讲出了整个福音的内容(注1)。而“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则是圣经中因信称义(称义∶不被定罪)、因信得救的最直接、最具体的表述。人得救不是凭任何的行为,是单单因着“信”。而这节经文的重要性在于它宣告了人所信的内容是什么,即福音的内容是什么。
在实际的传道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人的信是空洞的“信”,没有内容的“信”。这样的信没有面对具体的内容,实际上是没有信着该信的。这样的信很可惜。这样的“信”与不信几乎没有差别。这节经文的重要性在于,它让人知道唯有内容清晰、准确的福音才能使人得救。
人的信若是在福音的内容范围内就必得救。因着神所赐给的信心,心里确实相信耶稣不但为你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并且他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口里承认耶稣是你唯一的救主和主宰,就必得救。
而这个福音的内容就是神的应许。也就是说,人若如此地信,就必得救。是神的应许救人。是神应许使人得救。若没有神的应许,人信什么也救不了自己。因此,我们就可以说神的这个救人的应许,就是我们得救的确据。
至此,我们应该清楚,“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是神的应许。神的应许是我们得救的唯一的确据。神的应许决不会落空。
在这个应许中,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福音的本质,即救恩的客观基础,就是道成肉身、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神所应许的福音就是耶稣基督,如罗马书1:2-4所说,“这福音是神从前借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戴维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神如何将救恩施行在罪人身上?答案是,口里“认”耶稣为主、心中“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如此,救恩就成就在我们身上了。
此时,可能会有人还不放心。他们可能会说,口里“认”耶稣为主、心中“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是不是太简单了?人得救是不是太容易了?请不要为神担心。神赐给人的应许到了新约的时代就是这样准确,清楚明白。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楚知道,虽然神的应许是用一节经文宣告出来,但这节经文所代表的内涵并不简单。对人的要求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这节经文所代表的内涵极为深广。对人的要求是,要对生命作深入的反省和悔改。
我们一开始就说了,这节经文包括了整个福音的内容。这节经文所宣告的精意与圣经的主题∶主耶稣基督和他的救恩,完全吻合。因此,这节经文也成为带人决志信主祷告的支持。
为更深入面对神的应许,我们下面试着分析这节经文中所代表的主要的几方面真理,供大家来参考。  1. 道成为肉身的真理  在这节经文中,特别单独使用了“耶稣”这个名字。这里保罗的用意是特别说明“耶稣”是在世为人的耶稣。而这位在世为人的耶稣,不单单只是人,他本身是神。耶稣是神在肉身的显现(提摩太前书3:16),是“道成了肉身”(约翰福音1:14)。在世33年的耶稣,他是人,同时他始终是神。他若不是成为肉身的神,他就不是道,也就不是神(约翰福音1:1)。他也就不是主。若他是神,而没有成为肉身,他也就不是耶稣(注2)。  2. 降服在主的主权下  既然承认耶稣为主,就是承认耶稣对人的生命有全部的主权,就是让耶稣来掌管人的生命,就是人自己不再作主,认耶稣为主。这其中当然包括,耶稣是人的唯一救主。首先,耶稣要救绝望中的罪人,人要顺服地把生命主权交给耶稣,耶稣拯救罪人脱离罪恶的权势。这是让耶稣掌管生命主权的第一步。  3. 主耶稣从死里复活  口里承认耶稣为主,心里必须相信。口里承认和心里相信这两件事是联在一起的,在人的属灵经验里不能分开。在口里的承认没有心里的相信也没有效果。
那么心里信什么呢?信的是父神叫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信主耶稣不但为我们的罪死了,并且他第三日从死里复活。主耶稣从死里复活是历史的事实,必须用信心来接受。人的理性很难承认生命从死里复活,所以必须用信心。这样的信加上口里的承认就必得救(注3)。
另一方面,主耶稣必须复活。主耶稣若不复活,我们仍然陷在罪里(哥林多前书15:17)。主耶稣的复活证明他是得胜的主。他已经战胜了罪恶和死亡。因着他的复活,我们才可以脱离罪恶。人要得救必须信主耶稣的肉身从死里复活。必须承认这是历史事实。  4. 罪的概念  以上三条中,每一条都与人的罪有关。神成为肉身来到地上是为了解决人的罪。主耶稣来到世上的唯一目的是“救他的百姓脱离罪恶”(马太福音1:21)。主耶稣的受死与复活都是为了战胜罪恶的权势。人的降服,是表明人对罪的权势的绝望。人承认主耶稣的主权,是表明人对罪恶的离弃,表明人的悔改,表明人在罪中向主耶稣的呼求。
总之,一个要得救的人,必须承认自己是在巨大黑暗罪恶权势下绝望无助的罪人,并真心愿意离开罪恶,决心在意志上、行动上悔改。这样的人向主耶稣呼求时必得救。人在这个问题所作的是认清自己的本相,坚定地决心悔改,坚定地选择向主耶稣呼求。主耶稣必定拯救。
至此,我们已经满有把握地从圣经中找到了人得救的确据。 人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回过头来看前面的例子,那四个美好的凭据,虽然美好,但不是人得救的确据。那只是人得救后新生命的记号。为了更清楚明白,我们将二者作一些比较。  基督徒刚得救的时候,都觉得很喜乐、很饱满、很充实,甚至很有味道。这样的感觉是宝贵的,但感觉并不是我们得救的根据。因为人的感觉是起伏不定、极不可靠的。那么什么是人得救的根据呢?不是感觉,不是行为,也不是时间,或其他的事物,乃是神的话,和神所成功的事实。我们来看看,圣经到底怎么说?马可福音十六章十六节说,“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罗马书十章十三节说,“因为凡呼求主名的,就必得救。”使徒行传十六章三十一节说,“当信靠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我们在这里看见,当我们信而受浸,当我们信靠主耶稣,当我们呼求主的名,结果就必然得救。主的话是肯定的,主的应许是确定的,不是糢糊的,也是没有附带条件的。我们来看一个例证。譬如,我买了一栋漂亮的房子,经过一定的程序,我得到了一张房屋所有权状,证明这个房子是属于我的。上面写明我的名字,表明我有这个房子的所有权。所以今天不管是我自己住,或者别人住,甚至空在那里,都不能改变我拥有这个房子的事实。也不管天气是阴晴圆缺,或者春夏秋冬,甚至刮风或下雨,不论外在环境怎么改变,也不管内在心情怎么起伏,这个房子是属于我的,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照样,我们所得的救恩也是如此,是稳定的、可靠的,并不凭我的感觉,也不因我外在的环境有什么变动,而有所改变。在这宇宙中,只有神的话和神自己是坚定可靠的。愿主开启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认识,他的救恩是稳固不变的。【经文佐证】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马可福音十六章十六节因为“凡呼求主名的,就必得救”。罗马书十章十三节他们说,当信靠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使徒行传十六章三十一节
参考资料:
【归正福音运动】团队
采纳率:55%
来自团队:
简单说就是信耶稣是救主是基督的人
遵行上帝一切律法的人。太12:50a 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太19:17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约一2:17 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
在新约救恩时代,每一个真心悔改相信耶稣的人都可以得救。而旧约时代得救的标准不是我们可以拟定的。
《罗马书》10章9
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
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
经上说:“凡信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
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
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只是人没有都听从福音,因为以赛亚说:“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
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但我说,人没有听见吗?诚然听见了。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他们的言语传到地极。
我再说,以色列人不知道吗?先有摩西说: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惹动你们的愤恨;我要用那无知的民触动你们的怒气。
又有以赛亚放胆说: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访问我的,我向他们显现。
至于以色列人,他说:“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顶嘴的百姓。”
至诚信主者得救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圣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以赛亚书11:9】
基督徒得救三问
读经:太19:25,可10:26,路13:23,徒16:30
来源:恩典文章&
  读经:太19:25,可10:26,路13:23,徒16:30  自从亚当夏娃犯罪堕落以来,人类就完全陷进罪恶,并因罪恶而走向死亡。从此罪恶的问题、死亡的问题、撒旦的问题成了长期困扰人类的三大难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梦想着摆脱死亡长寿人间,又有多少仁人志士企图破解这些人生难题,但都以失败告终。我们选读的这三处经文,其内容正好印证了人们的这种渴想。那么,人类究竟怎样才能冲破这千古难关重生得救蒙神恩典呢?我们试图从这三问的分享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问:“这样谁能得救呢?”(太19:25,可10:26)  门徒当时发出这个问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背景,有一个少年财主,前来求见耶稣,希望能找到永生之路,少年财主虽然很有钱,但知道追求永生,而且从小都遵从了神的诫命(可10:20),似乎是一个信仰虔诚的人,然而当耶稣告诉他:“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耶稣说了这话以后,那少年财主“脸上就变了脸色,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耶稣因此感叹:“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地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太19:21——24,可10:21——25)。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门徒向耶稣发出了这个问题:“这样,谁能得救呢?”门徒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感到“分外希奇”呢/?因为门徒是犹太社会的下层人物,耶稣所论的是“财主进神的国”,这与他们应当没有关系,他们何以这样思千古之悠悠地慨叹人得救之难呢?其实门徒尽管都是加利利海边的渔夫或是被人藐视的税吏,但未必他们不想发财,只不过是各种内在外在的因素限制了他们,使他们没有发财的机会,因此就他们心灵真实的光景,他们和财主的心态是一样的,财主是已经有了家产而害怕失去,门徒以前也曾为之奋斗过,不过没有得到罢了,所以耶稣的话触及了他们心中的困惑,难道得救就这么难吗?得救的人就不能有家产,有家产的人就无法得救吗?这两者果真就势不两立了吗?  我们通过查考圣经,可以看到神并不反对人享受物质的好处,在人类初期的伊甸园中,神还把“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赐给人类当食物,应许人们“可以随意吃”(创2:16),这说明在神的眼中,物质不是邪恶的,而且天地之间的一切物质都是神所造的,因而基督教的教义是不反物质的,把一切物质看为邪恶是“诺斯底主义”的谬论。甚至在有的基督徒的心目中认为“贫穷的人有福了”,“越贫穷就越属灵”,不错,路加记载耶稣在“登山训众”时是说过“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路6:20),但对比马太所记耶稣同时期的讲论却是“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这说明耶稣这里所说的“贫穷”并不是指物质方面,而是指人灵性上的光景,也就是说在神面前,我们永远都是缺乏者,我们应当谦卑在神面前,在灵性上我们要把自己看成一个“贫穷的人”,“虚心”地到神面前来,才会不断地从神那里支取恩典。  即使如此,耶稣为何批评财主呢?少年财主最大的失败,是没有处理好“信仰与个人利益”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的每一个神的儿女都必须直接面对的。人生道路上,“信仰与个人利益”能够平衡的时候,这两者不成为问题,即能得来世永生,又可享今世物质的好处,鱼与熊掌兼得,当然何乐而不为呀!当有一天这种平衡被打破了,神要求你“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的时候,我们就会面临一种取舍:你羡慕永生?你想得救吗?那就撇下你所有的一切,来跟从主耶稣这位生命的救主,主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5:24);你还羡慕世界的虚荣,不愿撇下那虚浮的财物,那这救恩就与你无缘,因为主耶稣明确地指出:“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侍奉神,又侍奉玛门”(太6:24)。也就是说,基督徒只有舍去属世的好处,才能享受到属天的福气。  但根据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罗得因为贪图物质的好处,追求属世的享受,选择了琐珥的平原地区,而且不断迁移自己的帐篷,最终陷进了所多玛城,此城在神的眼中罪大恶极,罗得身陷这样的环境,本身就已经很失败了,却还不知道和神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个心眼儿钻到钱财里,他确实积攒了一份不薄的家业,可是这钱财则累住了他的心,使得他在大城倾覆的时候,恋慕大城的富有,牵挂自己那份不菲的家业,一直消极推脱不肯出城,后来虽在天使强力干预下被迫出城,他的妻子却仍然因留恋那大城的荣华富贵而变成了一根盐柱(创19:15——26);底马本来是保罗的同工(西4:14),曾和保罗一同从事传道圣工,后来在保罗最后一次坐监的时候,便“因为”“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保罗“往帖撒罗尼迦去了”(提后4:10)。主耶稣说:“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8),这说明跟随主作主的门徒,最起码的条件,就是要背负自己的十字架,也就是走十字架的道路。  而十字架的道路是什么呢?十字架的道路最实质的内涵,就是要为主撇下,当主的事工需要的时候,能毫不犹豫的不顾一切满足这个需要,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把神家的需要,放在自己的人生首位。这其实同样关乎了“信仰和个人利益”的问题。只有完全重生得救,并靠着主的大能,彻底“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婪,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西3:5),活出耶稣基督生命,像使徒保罗那样,“将万事当作有损的”,“以认识我主耶稣基督为至宝”,而且为主的缘故“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腓3:8),才能达到这样的属灵境界,而且这不像门徒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对于一个真正侍奉主的人来说,他已经有了父神所赐给他的信,以至于他能够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侍奉就是他自己的生命,生命长进到这样的地步了,作起来自然轻而易举。当然耶稣这段话,绝不是说基督徒不可拥有钱财,也不是说“财主”就进不了“天国”,只是说“何等地难”,因为人世之间的“财主”,大多数看重自己的钱财,宁愿在今世为自己的钱财修筑“仓房”,然后自欺欺人地对着自己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却罔顾了神“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归谁呢?”(路12:16——20)的惩治。如果财主能够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主侍奉主,为了主的缘故,“去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不但如此,还要享受与主同坐宝座的“荣耀”,而且“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太19:28——30)。  二问:“主啊,得救的人少吗?”(路13:23)  这也是门徒当年向耶稣提出的一个问题,而耶稣的回答则是:“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得救与进窄门有什么直接关系吗?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什么是窄门?主耶稣在他传道初期的“登山宝训”中曾经这样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太7:13——14)。“引到灭亡”的“那门是宽的”,因为那是不信的人要进去的,不信的人,为人处事没有顾忌,可以为所欲为,神也“任凭”(罗1:24,26,28)他们,当然“路是大的”;而“引到永生”的,“那门是窄的”,信耶稣的人要进的就是这“窄门”,他们的行事为人,要受主耶稣教训的约束,要严格按照圣经所教导的去作,远离罪恶分别为圣。  主耶稣对这些信靠他属他的人要求是很严的,他们如果犯了错误,主会严厉地管教他们,他们甚至会受到神惩治,所以信耶稣的人走的这条“路是小的”。旧约律法注重的是行为,强调的是你做出来如何;新约是恩典时代,但主对门徒要求的更高,不是等你做出来以后,再来消极的定你的罪,而是不等你犯罪,就进到你心灵里,从根源上解决人类犯罪的问题。《希伯来书》的作者因着这个缘故明确指出:“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12:14)按照律法的要求,人犯了奸淫的罪,才算是不圣洁;而主耶稣则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5:28),根据耶稣要求的这个圣洁标准,尘世之间能达到的人很少,这也就是耶稣所说的“窄门”,而“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不能见主,还能得救吗?  豫东某地教会有一个传道人,在讲台上讲完道以后,就大声疾呼地告诉信徒:“连我也不能得救!”这话真是石破天惊,几乎可以说凡是听到这话的人,无不心里一片冰凉,但笔者思考,这位传道人大概也是受了这处经文的影响,当他正视圣经说的这句话,再联系耶稣所说的圣洁标准,他这样评判自己也不算没有道理,我们甚至要称赞这位传道人的“弥天大勇”,最起码他敢于剖析自己的灵魂,这比那些假冒为善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要好得多,但我们要说的是,这位传道人对圣洁这一概念的理解却是不正确的。我们通过查考圣经,就会看到圣经里所说的“圣洁”,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生命的圣洁,一种是生活的圣洁。  保罗在给哥林多教会写信的时候,在一开始的问安里,称呼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而在《哥林多前书》5章里,保罗却严厉地责备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犯有淫乱的罪,而且这罪“连外邦人中也没有”(林前1:2,5:1)。那我们要问,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究竟是圣洁还是不圣洁?这里1章所称呼的“圣洁”是指“生命的圣洁”,而5章所论的是“生活的圣洁”。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在信而得救的瞬间,就已经拥有了这种“生命的圣洁”,这种“生命的圣洁”,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在“创立世界以前”,神就已经安排好了,这种“生命的圣洁”,也是灵里的圣洁,是神在还没有世界以先,就已经预备妥当了的,只要人们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这圣洁就与你有份,因为这圣洁是在“基督里的”(弗1:4),所以所有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在基督里”都已经圣洁了,但我们在个人生活方面还没有达到耶稣要求的圣洁标准,因此我们还要追求在生命上长进,活出圣洁的生活。而基督徒要活出圣洁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这条侍奉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已经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在走这条事奉道路的时候,仍然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神的试炼,撒旦的试探,不信的逼迫,异端的挑衅,物质的诱惑,都会给基督徒事奉神带来一定的压力,失败、软弱、跌倒、痛苦、困惑常常伴随着这条道路。  会有加略人犹大那样的叛徒,以“亲嘴”这样亲密的方式作为出卖的“暗号”,将昔日的恩师换成一堆叮当作响的银元,使金钱和他那卑鄙的灵魂一同走向灭亡(太26:48——50,27:3——5);会有七十个门徒里曾经被主差遣并感悟“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们”(路10:1,17),却在耶稣宣讲“永生之道”时浩叹“这话甚难,谁能听呢”而“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约6:60,66)。但是我们要说,这些人是徒有其名的,他们的事奉是外在的,并没有和主发生生命的从属关系,因此是主耶稣“从来不认识”的(太7:22——23),他们是根本就没有得救的,故不在主的保守之内,他们的灭亡是必然的。是神的儿女,神必然保守和护卫,尽管他们同样是软弱的,在面临试探和诱惑的时候,同样会失败跌倒,主却会以慈爱的双手搀扶着他们,用他的慈绳爱索牵引着他们,使他们从失败中振作,在跌倒后重新站立。  主耶稣说:“我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我也护卫了他们;其中除了那灭亡之子,没有一个灭亡的,好叫经上的话得应验”(约17:12)。主耶稣还清楚地指出:“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约6:37,39),为此主耶稣用十分坚定的口气应许我们:“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的手里把他们夺去”(约10:28——29)。我不知道别人读这些经文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我只能说我个人读这些经文的时候,常常是泪流满面,在万分的羞愧中,对我们主耶稣基督如此长阔高深的救恩感恩戴德,更是时常以此大恩鞭策自己勉励自己殷勤事奉报效主恩。因此我们可以坦然地说,一切信而得救基督徒都在主的保守之内,你是得救的,而且这得救是永恒的。  有人错误地理解了一处经文:“因为那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20:16编者注),从而认为信的人多,得救的人少。这经文是一种古卷上的记载,而这样理解这古卷上的经文是不正确的,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被召”?保罗在给他属灵的儿子提摩太的信中明确指出:“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从这处经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切蒙恩得救的人,都是神召来的,这个召就是“被召”,这种“被召”不是现在才开始的,而是“万古之先”就已经有了,而这种“被召”的经历就是得救的经历,一个“蒙召”的人,就是得救的,至于“选上的少”,可以理解为在生活上的得胜,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所有真心信靠主耶稣基督的人,都是重生得救的,但在得救以后完全活出主的形象,过得胜生活的人是少的;得救的人虽然很多,站在领奖台上得赏的人是少的。  三问:“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徒16:30)  这是使徒保罗和西拉第二次长途旅行传道到达腓立比城时的经历。保罗在这里遇到了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使女,她使她的主人大大发财,他跟随在保罗他们身后,不断地呼叫:“这些人是至高神的仆人,对你们传说救人的道”(徒16:17)。时间长了,保罗不耐烦她这样的干扰,便对那鬼说:“我奉耶稣基督的名,吩咐你从她身上出来。”魔鬼就离了那女人,但从此断了她主人发财的门路,那人一怒之下,将他们下进了监里。然而,他们刚强壮胆,在监狱里继续“祷告唱诗赞美神”,在这时候,“地大震动,甚至监牢的地基都摇动了,监门立刻全开,众囚犯的锁链也都松开了”(徒16:26)。看关监狱的禁卒以为犯人越狱,上峰怪罪下来,他罪责难逃,因而拔刀就要自杀,保罗和西拉大声呼叫,拦阻了禁卒的自杀行为,禁卒令他们出来后,便有了这么一问:“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徒16:30)这位腓立比监狱里的禁卒此时此刻还不认识神,也不知道追求灵魂方面的得救,因此他所问的“得救”绝非是灵里的,而是指怎样才能得免杀身之祸,并且禁卒重点强调的是“我当怎样行”,在这一点上,禁卒的认识与少年财主的认识如出一辙。  也就是说,生活在物质社会的人们,一般的情况下,对得救问题的认识,都停留在“怎样行”“作什么善事”这样的层面上,说穿了就是“靠行为称义”、“靠善行得救”,却不知道这种来自亚当天性的“行为”和“善行”,就如同亚当夏娃犯罪后用无花果树的叶子编织的裙子,风吹日晒就会破败不堪,决不能长久地遮盖人类犯罪的身体,而且不要说人类没有善行,即或是有,在神的眼中也是“污秽的衣服”(赛64:6),因为救恩是神做成的,神差遣他儿子耶稣基督降世拯救人类的伟大行动,完全是神自己的安排,是神主权的表现,这里边没有人的参与,神设立这个救赎计划是在“创立世界以前”(弗1:4),“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使徒保罗讲到他自己蒙恩得救的经历时说:“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加1:15),说明他的蒙召是在他还未问世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甚至旧约里的雅各都是还在母腹的时候,神已经拣选了他,将他分别为圣,这时候个人行为是不发生作用的,“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罗9:11)。  尽管后来雅各的行为并不高尚,他用欺骗的手段获得长子的名分和祝福是很不道德的,而且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并不是来自神,这是雅各犯罪天性的充分流露,神决不欣赏雅各这种天性的诡诈和欺骗,雅各因此受到了神的对付和管教,但雅各是神所拣选的这一点却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当然基督教的教义并不是排斥人的行为,基督徒得救以后也不是不要行为,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必须用自己的美好行为为自己的生命作出见证,然而这种好行为不是来自亚当的天性,不是靠人血肉之体的努力,而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新生命的自然流露,这种行为是有基督的新生命作源头的,因而是源源不断永不止息的,不是“我当怎样行才能得救”,而是我只有信靠耶稣基督才能蒙恩得救。得救是神的主权,得救是神的恩典,人只有凭着信,才能与这救恩有份。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仁人志士,在寻求“永生之路”,探索“得救之门”,主耶稣明确地指出:“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约14:6,10:9)。使徒彼得在“五旬节”以后的一次讲道中也十分清楚地说:“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人只有踏上此路,找到此门,才有得救的指望。
来源未注明"基督网"的文章均仅代表编辑本人观点,不代表基督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如果有任何侵
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注明"基督网"的为本站写作整理,其版权归基督网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不得转载,除非营利性刊物外,但须
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
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14: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耶稣就得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