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钟的不是少数民族的姓氏吗

请问“普”姓一定是少数民族姓氏吗?_百度知道
请问“普”姓一定是少数民族姓氏吗?
&普&姓是哪个民族的姓氏?汉族有吗?怎末演变过来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命主:你好。
姓有四个,普、浦、溥、圃。在新编千家姓中有。不一定只有少数民族才有这个姓。
采纳率:78%
NO,NO,NO!姓什么全由家族的流程
汉族也有姓普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寻访泉州稀有姓氏:畲族钟氏为何多居深山
如今虽然水泥路已经修到永春县吾峰镇的吾西村,但在过去交通不便靠肩挑手提的年代,钟氏后人缘何选择栖居在这深山密林之中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昨日走访了有关人士。
  栖居深山四百年
  小车在永春县石鼓镇弯曲的盘山路向上行驶20公里后,记者来到地处吾峰镇、海拔800多米高的吾西村(也叫横山)。吾西村约有畲族钟姓后人四百人,房屋坐落在一道道山梁上,村庄面对永春第一高峰天马山。周周满山遍野种植茶叶和柑橘。村前古木苍虬,村后毛竹青翠。
  村里71岁的老人钟明集先生介绍,他是钟氏15世后人,如今村里已经排到了17世。由于山高,梯田缺水,因此几乎没有生产谷物,粮食要到外面购买,生活用水也要到深山沟去引。他说,村里的钟氏大约是明末从安溪盛富村搬迁到横山的。村民钟文海从家中搬来“横山钟氏族谱”,在谱序中只有以下的文字:横山钟氏开山祖法海公,由安溪县盛富村迁入横山,历时已近四百年,历世已十七世。其中由河南许州发脉江南江西、福建汀州府,后迁往安溪感化里盛富村,德富公三世孙仕进公次子名日享法,移来永春横山,改名日法海公,为开基始祖。
  钟姓四种不同说法
  钟氏来源有四种不同版本:一说出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入楚,食采于钟离(故城在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二十里),他的大部分后人以居地为氏,单称钟姓;二说出自赢姓,周代伯益的后人封于钟离国(今安徽省临淮关一带),春秋时被楚吞并,国人称钟离氏,其有一部分改钟离为钟。南商丘南建立宋国,为宋国的开国君主;宋桓公是宋国第19位国君,他有曾孙叫伯宗,在晋国任大夫,被称为“晋之贤者”,但因忠直敢谏,得罪了执政的却氏,结果被杀。伯宗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后任太宰,食采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其子孙以邑为氏,分为两姓,一支为复姓钟离;三是以官为氏。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认为钟氏“当是以官为氏”。据《周礼·春官》记载,古代有官名钟师,掌击钟奏乐。如按张澍所说,则钟姓最早的一支系以官为氏,是周朝乐宫官钟师后代;另一说法是出自其他民族。如北魏高祖时有羌人钟岂内附,又满洲钟吉氏、裕固族钟鄂勒氏改单姓钟,又当今台湾土著、蒙古、回、畲、苗、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钟氏迁徙与分布
  据钟氏谱牒记载:钟姓发源于安徽省境,大致在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迁入颍川长社钟姓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以钟烈为开基祖,后成为我国各地钟姓主要来源。先秦时期的钟姓主要居住在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颍川长社一直是钟姓的发展繁衍中心,西晋时,颍川著名隐士钟皓之七世孙钟雅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钟姓入闽始于晋代,亦有迁居浙江者。东晋亡于刘宋,有钟圣移居上元(今属江苏省南京市),钟善迁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钟贤迁居虔州(今江西省赣州),贤子钟朝,因督兵入闽,立籍福建宁化石壁村。
  缘何栖居深山
  畲族钟氏后人祖辈为何多居住在深山密林?泉州学研究所林少川所长分析道,由于泉州永春一带的钟姓属于少数民族的畲族,当年入闽时,由于避战乱或避难来泉,往往人数不多,由于人数少,担心大族会欺负他们,于是他们为保存自身实力,纷纷躲避进入深山密林栖居,在深山老林中刀耕火种,重建家园。林少川说,目前,钟姓在泉州市区内人数十分少,在惠安有一些钟氏后人,在南安石井也有部分钟氏后人,在南安的霞美畲族村有2000左右的钟氏后人,并建有钟氏家庙,在安溪的官桥镇也有少量的钟氏后人,不过在泉州范围内到底有多少钟氏后人,目前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此外,另有一位叫钟启福的学者则称,不仅因为避战乱,钟氏后人选择在深山老林中栖居,还与畲族先人生活习惯有关。
福建安溪盛富钟姓
盛富光紫祖宇,位于湖上乡盛富村中部。肇基祖钟德富,明正德年间自汀州府上杭县白沙里黄蕉坑徙居安溪感化里盛富。祖宇始建未详,土木结构,坐东朝西,悬山屋顶,燕尾脊,二进三开间,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自德富肇基至2003年,已逾500年,传衍22世,祖籍地裔孙3600多人,迁闽南等地传衍未计其数。
祠堂楹联:衍派由上杭序昭序穆端赖孝孙有庆;支分在盛富善继善述勿忘祖武克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想问一下少数民族。不管生男孩女孩都可以生两个吗? 我是姓钟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_百度知道
想问一下少数民族。不管生男孩女孩都可以生两个吗? 我是姓钟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没有超过一百万的民族,都可以生两胎,孩子不限男女。
采纳率:75%
来自团队:
少数民族的有特权可以生二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玉林“钟氏”你了解吗?遇到请珍重!新中国一位邮电部长就出自此家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钟  氏  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 玉林市辖区内钟姓户籍人口为122620人。     钟  钟氏图腾是由 “俞表” 和 “重仪” 合成。左边为俞表, 是用来确定方向的。右边的 “重仪” 由 “辛”“東”“目”“土” 组成。“辛” 是设立的风向标,古代称 “相风”。钟氏图腾外圆为钟口, 内左伞为盖, 右上为鼎, 中为人心, 下为鼎足。意为中正圆通, 钟鼎大义。  钟氏  语言习俗  一是客家话,二是地佬话,三是桂东南粤语方言。     &钟宜万,玉林钟姓开基始祖。  钟氏渊源  钟姓在宋版 《百家姓》 中排名第149位, 在当代姓氏人口排名位列第56位。钟姓起源较早, 其渊源亦众说纷纭。综合古文献记载, 如果细加梳理就会发现, 有关钟姓的源流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 以邑为氏。据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等所载, 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 因捡到一只燕子蛋, 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 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 有一庶兄名启, 被封于微, 见商朝管理不好, 上书商王, 商王又不听, 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 微子启投奔周武王, 后来他被封为宋。微子启就是子姓钟姓的始祖。然而, 经过后人的考证最终得出子姓钟姓的始祖应为微子启之弟 “微仲衍”。  2.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 春秋时被楚国吞并, 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以官为氏。按周礼规定, 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负责钟吕等打击乐器的属官, 称钟师。担任钟师的人, 其职位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故世代相袭。乐器中以 “钟” 为十二律之首, 郧公钟仪的先祖以职业为姓姓钟。他们的后代比较有名的还有楚大夫钟建以及钟子期。钟子期, 因 《警世通言》 中有 “高山流水识知音” 的故事而名闻遐迩。  4.不少少数民族有钟姓。最多的是畲族, 传说是高辛氏的后裔, 他们的始祖盘瓠生有三子一女, 三子分别姓盘、 蓝、 雷, 一女名叫龙郎公主, 当地一个叫钟志深的人入赘, 与龙郎公主结婚, 民族成分由汉为畲, 姓为钟。畲族主要分布在闽、 浙、 赣、 粤数省。此外, 羌族、 满族、 蒙古族、 白族、 彝族、 回族、 裕固族等也有钟姓。北魏高祖时, 有羌族人钟岂内附。清代满洲人世居沈阳、 项托等地, 满洲八旗人钟吉氏改姓钟。     &钟 绍 京(公 元 659~746年), 字可大, 唐代兴国清德乡 (今江西省兴国县) 人, 系三国魏国太傅、 著名书法家钟繇后裔, 官至中书令, 被封越国公, 史称 “江南第一宰相”。玉林境内钟姓大多是钟绍京的后裔。玉林钟氏开基始祖钟宜万系其第25代裔孙。  钟氏族谱  家谱, 又称族谱、 宗谱或家乘, 被誉为 “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 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玉林钟氏素来注重修撰家谱。  清代咸丰六年 (1856年), 由兴业县卖酒镇山长村六品顶戴钟宪英修辑的 《钟氏源流世系族谱》, 以及1933年由玉州区城北街道潘岭村钟清臣编辑的《钟氏族谱》 是现存最久的老谱, 两谱记载了玉林钟氏的先系。其中, 清咸丰版 《钟氏源流世系族谱》 记载了从黄帝到钟离昧、 钟接、 钟繇、 钟绍京、 钟穆、 钟玠、 钟克贤、 钟玉京、 钟宜万共107世。持谱人是钟宜万第25代裔孙, 他说, 这是他祖上留下来的, 传了6代人才到他手上。每传一代, 父辈都叮嘱谱中的一段话:“诚以族谱一失, 则根本之世系既忘, 而支派之尊卑亦紊”, 因此每代都把族谱视为至宝, 悉心保管。  除此之外, 前人为了防止族谱佚失或被篡改,常把重大事件勒石铭记。因此, 石碑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2011年, 钟氏后人在玉州区玉城街道州珮社区的钟大夫祠里找到了铭记玉林钟氏先系的石碑。该石碑碑文有力地证明了玉林钟氏出自钟绍京一脉。     迁徙  路线  及主要宗支在玉分布情况  YULIN  据史料记载, 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 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 大致于汉晋之际, 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 其中以迁入颍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 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  先秦时代的钟姓人, 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 湖南一带), 从汉代开始以后的一百年内, 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一直是钟氏的发展中心, 晋代从中原迁入福建省共13人, 其中有钟姓, 与此同时, 钟氏还有迁居今绍兴的南朝末、 隋初有钟士雄, 曾当过南朝陈伏波将军, 史书中称他为 “岭南酋帅”。自东汉末年乃至明、 清两代, 钟氏祖先陆续从山东、 河南中原颍川流域几度南迁, 历经一千多年的辗转迁徙, 先期定居江西、 福建, 其后续迁至广东、 广西。而玉林钟氏迁徙路线大致为: 河南省长葛市—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广东南雄珠玑巷—广东江门新会—广东东莞—广西玉林。  为了梳理玉林钟氏的发展脉络, 钟氏后人历时七年时间, 翻山越岭、 实地走访, 以各宗支旧谱和古碑文记载为原始材料, 集体编撰了40余万字的 《玉林钟氏联谱》。该族谱详实地记载了玉林钟姓支系的分布情况。玉林境内钟姓大多数都是钟宜万的裔孙, 分布在玉林各县 (市、 区)。其中, 玉州区钟氏主要分布在玉城街道州珮社区、 南江街道竹美社区、 城北街道钟周村、 仁厚镇岭底村等; 福绵区钟氏主要分布在成均镇和合村小村、 沙田镇沙田村等; 北流钟氏主要分布在北流镇、 民乐镇、 鸭埌镇、 塘岸镇、 六麻镇、 大里镇等乡镇; 容县钟氏主要分布在容州镇; 兴业钟氏主要分布在卖酒镇、 小平山镇、 大平山镇、 蒲塘镇、 北市镇、 城隍镇、 龙安镇、 石南镇、 葵阳镇、 山心镇等乡镇; 博白钟氏主要分布在博白镇、 英桥镇、 松旺镇、径口镇、 亚山镇等乡镇; 陆川钟氏主要分布在马坡镇、 珊罗镇等乡镇; 玉东新区钟氏主要分布在茂林镇陂耀社区等。而钟宜万的后裔也有在贵港市桂平市、 钦州市浦北县、 来宾市象州县等地繁衍生息。  据记载, 除了钟宜万支系外, 元、 明、 清时期, 又有不少钟姓支系陆续从广东、 福建迁居玉林。各分支系大致分布简述如下:钟连登、 钟连达、 钟连开、 钟连陞、 钟连高支系主要聚居在玉东新区陂耀社区、 新寨社区, 系清顺治年间从广东兴宁迁入, 繁衍人口约2500人。钟民安支系主要聚居在福绵区沙田镇、 兴业县高峰镇, 公元1686年由广东连平落籍福绵区沙田镇, 1687年钟民安携幼子移居兴业县高峰镇, 繁衍人口约1800人。钟粤秀支系, 清乾隆乙未年 (公元1775年) 先迁藤县桃源垌村,己亥年 (公元1779年) 迁入兴业县山心镇, 繁衍人口约1100人。钟全支系原籍广东罗定市, 约在公元1700年至1710年间迁入兴业县龙安镇, 繁衍人口约1300人。  钟儒先、 钟儒元兄弟二人原籍广东嘉庆洲珠玑巷, 清乾隆年间, 钟儒先定居福绵区新桥镇, 钟儒元移居玉东新区茂林镇金谷社区, 该支系繁衍人口约500人。  钟品良支系, 清乾隆丁卯年(公元1747年)从广东珠玑巷大园田村迁入玉东新区茂林镇陂耀社区, 同年迁居北流市塘岸镇马八村, 繁衍人口约400多人。钟维仁支系清乾隆年间由广东平定迁入兴业县城隍镇塘肚村, 后又分支官村、 大里村。钟骐骃支系, 约明末随移民潮, 从广东东莞茶园村迁入陆川县清湖镇新官村, 繁衍人口约5500人。钟雄万支系约于明朝中期从广东东莞茶园村迁入北流市六麻镇, 繁衍人口约5000人。  钟育万支系约于宋末元初广东东莞茶园村迁入高州, 其第13代裔孙分迁至北流市隆盛镇、 陆川县清湖镇, 繁衍人口约6000人。钟孟昂约于明朝中期(公元1540年)随移民潮定居广东廉江,其后世裔孙迁居博白县, 聚居在博白县英桥镇、 新田镇、 松旺镇、 龙潭镇、 大垌镇、 宁潭镇、 大坝镇等乡镇。钟宗达、 钟宗浩支系明朝中叶从福建省金丰县新秀乡 (今平和县秀峰乡龙岭村) 迁入博白县菱角镇, 繁衍人口约1200人。钟维传支系公元1679年间从广东英德迁入博白县博白镇。     &钟夫翔,新中国国家邮电部部长。  本姓人评本姓人  钟氏家族有着浓烈厚重的宗族文化, 纵极千年久远, 横涉万里之遥。汉晋时代, 钟姓就成为功劳卓越的著姓望族。自钟繇开始, 人才辈出, 录入史书的钟氏名人数以百计: 有春秋时期精于音律的 “知音遗范”钟子期; 三国魏大臣、 著名书法家 “墨渖流芳” 钟繇; 唐朝江南第一宰相 “越国流芳” 钟绍京; 南朝文学评论家钟嵘; 清代著名翻译家钟天纬&&  玉林钟氏始祖宜万公, 是南宋广南西路提刑正三品官, 有着彪炳青史的抗金事迹。迁徒玉林700多年,至今开枝散叶近300个村、 人口10多万人。  钟氏后裔耕读传承, 崇文尚武。《鬱林州志》 记载:钟姓清代进士有钟章元、 钟郁珖、 钟瑛、 钟承堂、 钟承祺等5人, 举人有钟昌等29人, 秀才不胜其数。到了现代, 玉林钟姓也是人才辈出, 不仅走出了一位新中国国家邮电部部长钟夫翔, 他的儿子钟嘉飞、 媳妇江洪属双少将。钟氏家族文明, 从 “守家训、 遵族规” , 到“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道德理念, 是钟姓独特的精神标识。后裔遵循着 “继先人之品善, 启子孙之远志” , 代代相传。弘扬宜万公爱国忧民、 忠贞不屈、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的崇高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成为钟氏人家的一种正气、 一种美德、 一种风尚、 一种传统、 一种族规、 一种家训&&  浩荡千秋的钟氏血脉相承相连, 展示着钟家人创造历史的文明与风采, 彪炳着钟家后裔铸就人格尊严与辉煌!  (玉林市钟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钟小平)     玉东新区茂林镇陂耀社区钟夫翔故居一瞥。  专家点评  钟姓昌盛于颍川, 枝繁叶茂, 满门簪笏, 望族世家。尤其是三国时太傅钟繇, 博釆众长, 兼善各体,对楷书进行改革。书若飞鸿戏海、 舞鹤游云, 备受书圣王羲之推崇, 被尊为 “楷书之祖”。传至第17世孙钟绍京, 善书直凤阁, 刻牍九鼎铭。玉林钟姓多出自其后, 书香门第, 一脉相承。  习耕读, 务勤俭, 这又是玉林钟姓的特点。钟宜万任广西提刑使时, 为官清廉, 刚正不阿。他与陈应等人率兵抗元, 后隐居牛栖山。至第17世裔孙钟章元, 为清道光癸未进士, 先后任知县、 知州。他告老还乡, 倡建玉林第一个宾兴馆, 集腋成裘, 捐资助学,促进各县都建立了宾兴馆, 推动了玉林教育事业的发展。  由于玉林钟姓具有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 自古人才辈出, 钟灵毓秀。古代有 “一门四进士五举人十大夫” 的佳话。在现代, 钟宜万裔孙钟夫翔, 参加广西龙州起义, 历任红八军书记官、八路军电台队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邮电部部长, 为我国通信邮电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将门虎子, 其儿子钟嘉飞, 也为解放军总装备部少将副局长。而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钟扬莆, 经过几十年的勤奋耕耘, 由基层文化干部成长为作家, 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60万多字, 还历任县级玉林市副市长、 玉林市政协副主席。玉林钟姓英才辈出, 这是在忠义爱国、 兴学重教传统文化的滋润下结出的硕果。  (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副秘书长 赵彦行)   兴业县城隍镇大西村钟氏宗祠。   家族名人  钟宜万 (年): 讳道六, 字宜万, 宋朝广南东路广州府东莞县茶园村人 (今广东东莞市东莞镇茶山村)。钟宜万在广南西路 (今广西)任职时, 为官清廉、 刚正不阿, 深受百姓爱戴。南宋咸淳年间, 其被提升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正三品, 掌管一省的刑事、 审判、 司法、 监察工作。南宋灭亡后, 钟宜万携幼子定居玉林城北寒山白浐口(今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钟周村北面), 成为玉林钟姓第一支系开基始祖。  钟章元, 字霁庭, 清朝鬱林州背村人(今玉林市玉州区玉城街道州珮社区), 钟宜万第17代裔孙。乡试获 “省元” 牌匾, 清道光癸未进士, 任陕西省清涧、 郃阳知县, 升绥德知州, 从四品, 诰封奉政大夫。清道光29年(1849年), 钟章元倡议创建了鬱林宾兴馆, 为地方教育捐资出力, 且行医济世, 誉满乡邑, 是鬱林三杰(苏宗经、 文寿华、 钟章元)之一。著有 《创建宾兴馆记》《金顺庙铜鼓考》《谒文丞相诗》《玉林先系》《重修钟氏族谱老序》《伤寒括要》 等。  钟际会( 年): 兴业县大平山镇大苏村人, 钟宜万第21代裔孙。据 《鬱林州志·光绪版》 记载, 钟际会26岁时获清光绪己酉恩贡生 “进士” 称号, 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晚清民国时先后在兴业县大平山镇龙潭街小学、 鬱林县第四小学(福绵私立登高小学)、 鬱林县县立女子小学等学校组织教学。此外, 钟际会还组织修建黑石岭小桥, 修通济衢大桥, 为民办好事、 实事, 得到了广大相邻好评。  钟夫翔( 年): 玉东新区茂林镇陂耀社区人, 钟宜万第 20 代裔孙, 1930 年参加广西龙州起义,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曾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1973 年 3月, 钟夫翔被任命为国家邮电部党组书记、 部长, 直到 1978 年退休。在邮电部担任领导工作期间, 钟夫翔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 积极倡导和组织邮电科研、 工业和使用部门开展重大的通信科研和工程建设项目, 取得了一系列邮电科技成果。他领导了际卫星地球站的建设和第一条中日海底电缆的建设, 对我国通信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忠义爱国声名远  明理致用世泽长  玉林钟氏: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钟氏一族, 钟灵毓秀, 自古以来, 人才辈出。早在春秋时代, 就有音乐世家钟仪、 钟建、 钟子期, 其中钟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 的故事广为人知;三国时期魏国宰相钟繇擅篆、 隶、 真、 行、 草多种书体, 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 推动了楷书 (小楷) 的发展, 被后世尊为 “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  更有来者, 据 《兴国县志》 记载, 钟绍京是钟繇的17世孙, 其在唐代也是著名书法家, 尤其是小楷体书《灵飞经》 成为传世经典, 堪称一绝。由于钟绍京书法出众, 很快得到武则天的赏识, 并进入朝廷核心部门, 后因平定宫廷内乱 (史称 “韦氏之乱”), 其一夜之间成为唐朝的功臣,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 钟绍京被晋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 享三品, 参与机要事务的决策。随后, 又进拜中书令, 加光禄大夫, 封越国公, 享一品, 史称 “江南第一宰相”。  据广东东莞茶园 《淳家坊钟氏族谱》 以及玉林各地 《钟氏家谱》 记载, 玉林境内钟氏多为钟绍京的后裔, 玉林钟姓开基祖钟宜万系其第25代裔孙。南宋咸淳年间(1265年), 钟宜万受到广西经略使邓得遇赏识, 被提升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掌管一省的刑事、 审判、 司法、 监察工作。南宋灭亡后, 钟宜万结庐隐居在玉林城北寒山白浐口, 成为玉林钟姓始祖。此后, 钟氏子孙在玉林大地上开枝散叶、 繁衍生息, 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钟氏后人薪火相传,忠义爱国、 诗书传家, 传承散播 31 余代。在此过程中, 玉林钟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族文化, 注重修撰家谱, 不忘本源, 发扬祖德。可以说, 正是缘于宗族家风文化的熏陶, 钟氏后人, 一代代地为玉林的历史发展留下深深的印记。  忠义爱国 累世相承  在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寒山水库边上, 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元代陵墓, 墓的主人正是玉林钟姓始祖钟宜万。  走进陵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派壮观的仿古门楼,“钟宜万墓园” 几个大字在绿树掩映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门楼的左右还有两个圆拱形的券门, 上面分别刻着 “忠肝义胆”“高风亮节”。据史料记载, 公元 1275 年, 元军南侵, 时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的钟宜万不幸丧妻, 但他以国事为重,随邓得遇先后在全州、 静江(今桂林)、 苍梧等地抗击元军。不久之后, 钟宜万回师广东牵制敌人, 不料兵败, 广州失守。此时, 邓得遇联合南流诸县令据守鬱州, 不想五月初四元军攻克鬱州, 邓得遇投江殉国。南宋灭亡后, 钟宜万不愿与元人同流合污, 便隐居玉林。  沿着218级台阶拾级而上, 行至半山腰, 即可见到钟宜万古墓葬。青葱的松树环绕四周, 石人、 石马、 石狮、 石鼓以及华表石柱整齐列于墓前两侧。据钟氏后人介绍, 钟宜万墓始建于元朝延祐元年 (1314年),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其曾孙重修祖墓, 并按当时的礼制, 在墓道两侧设置石像生, 刻墓表一座,清代乾隆、 道光年间修整过两次, 增加华表石柱、 石人等。之后多次维修, 终成今日规模。1996年, 钟宜万陵墓被定为玉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牌。  据族谱记事记载, 钟宜万临终时嘱咐儿孙不用元代年号, 只用甲子记事, 并且提出子孙不得参与元代科举应试。这在当时是一种爱国忠义的高尚情操, 也可视为一个民族的铮铮铁骨与高尚民族气节。而这种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也如同血脉相承一般融入到钟氏后代中去。  在钟宜万陵墓的下方, 是钟夫翔的墓碑。  钟夫翔 (年), 玉东新区茂林镇陂耀社区人, 钟宜万第 20 代裔孙。 钟夫翔曾参加过广西龙州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是党中央通讯事业的建立者和领导者。1954年, 钟夫翔主持筹建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并任首位校长; 1973年3月, 钟夫翔被任命为国家邮电部党组书记、 部长, 直到 1978 年退休。1992 年 9 月 28 日, 钟夫翔因病逝世,《人民日报》 发表讣告称: 钟夫翔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62个春秋。他对党忠心耿耿, 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 为党和军队的通信工作, 为人民邮电事业的发展, 建立了重要的功绩。  前有古人, 后有来者。新时代的钟氏后人时刻恪守 “爱国忠义” 的家族精神。2017年3月, 27岁的玉州区南江街道小伙钟凤强以中国第五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战斗员的身份前往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执行维和任务。自从进入任务区以来, 钟凤强与中国第五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全体队员一起, 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 “忠诚、 拼搏、 团结、 奉献” 的中国维和警察精神, 为维护利比里亚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被利比里亚政府授予 “利比里亚国家杰出贡献奖”。利比里亚当地时间日, 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 (联利团) 代表联合国向中国第五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140名队员授予联合国 “和平勋章”, 以表彰他们在维和行动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兴学重教 经世济民  据 《长葛县志》 载:“魏晋南北朝时期, 钟姓是邑中望族。” 钟皓至钟宠的700多年间, 在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生活的22代钟氏子孙, 世世 “诗书传家”,代代 “簪缨黻黻”。钟氏家族一贯都有兴学、 讲学、 助学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西汉时期著名学者钟皓,曾在密山 (今河南密州) 讲学, 门徒千人, 开了兴学重教的先河。翻阅玉林钟氏族谱, 我们会发现, 钟氏后人通过成立私塾, 创办族学, 普及了启蒙教育, 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俊彦之士。  在陆川县马坡镇清秀村, 矗立着一座古堡式客家围屋建筑。整座建筑平面呈日字型, 四角设三层硬山顶炮楼, 高达9米的三合土围墙环绕四周, 墙上遍设射击孔和瞭望孔&&这就是建于 1898 年的(钟) 显廷公祠。1941年, 正值国难当头, 教育事业饱受摧残之时, 钟氏族人钟国祚等一批爱国有识之士,不遗余力, 无偿捐出 “祖尝”, 在显廷公祠内创办了声名远播的 “清秀私立初级中学”, 成为当时陆川县三所中学之一。  走进这所闻名遐迩的中学旧址, 稍显破落的房屋难掩当年浓浓的书卷气息, 那悬挂在墙上的黑板,似乎在向世人缓缓诉说着众多莘莘学子在此认真求学的故事&&2012年 “清秀私立初级中学旧址·显廷公祠” 被定为陆川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牌。而今, 整整经历了七十六载的风风雨雨,“清秀私立初级中学” 已经演变为今天的现代化学校——陆川县马坡镇清秀小学, 成为绽放在陆川县山区的一株艳丽的教育奇葩。  其实, 玉林钟姓自古就有 “耕读传家、 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据史料考究, 早在清代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钟宜万第17代裔孙钟章元、 苏宗经等鬱林士绅急公好义, 集腋成裘, 于紫泉书院左侧创建“鬱林宾兴馆”(今玉州区玉城幼儿园内), 以激励士进和推动鬱林科举事业。  在玉州区玉城街道州珮社区, 藏着一座贞节牌坊的石构件。在风化和人为破坏的作用下, 有些局部已经破损, 部分文字缺失。在尚存完整的石牌上清晰可见 “圣旨-旌表故儒士钟之妻苏氏贞节坊”。  贞节牌坊是古代为表彰女性从一而终而建起的门楼样建筑。据族谱记载,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鬱林州儒士钟丁年病亡, 遗孀苏氏在家贫如洗、 四壁肃然的情况下, 含辛茹苦三十五载, 不仅独自把儿子钟锦培养成大夫, 还为亲姑养老送终。其也因操守贞节、 孝敬长辈、 教子有方、 和睦邻里、 乐施好善而闻名四方。清嘉庆五年(1800年), 鬱林州知州正堂邱桂山奉旨旌表故儒士钟之妻苏氏 “贞节坊” 牌楼。  钟苏氏为子孙后代树立了不朽的德教。据 《玉林市志》 记载, 晚清时期, 鬱林州珮钟姓, 用蒸尝作为经费, 在钟大夫祠办私塾, 供钟氏子女学习, 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有为之士。玉林钟姓 “一门四进士五举人十大夫” 正是出于此, 钟章元就是其中一位进士。而钟章元有如此卓越的成就, 离不开其祖辈的教导。  光绪 《鬱林州志》 卷二十 “艺文” 描述: 为使宾兴善举行之久远计, 钟章元率众士绅上请知州顾谐庚批准, 又罗列众人拟定的宾兴规条, 经学使孙蕖田嘉许,并赐 “谕秀升朝” 匾额, 故持异议者无从置喙。在宾兴馆尘埃落定后, 又花费重金, 将 “名氏及学使批准各规, 镌于丽牲之碑, 且命剞劂氏寿之知道枣梨, 俾得家执一编, 知道你是名庶可垂诸久远, 而行之无弊”。事实上, 宾兴馆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开展科举公益事业, 如宾兴馆每年春秋致祭, 会邀数百位牌位裔孙及科甲恩拔副岁优贡等, 共聚一堂, 既可酬祖德、 以享馨香, 又可联谊百族, 共叙款洽之情; 再而可使士子相互砥砺, 可谓一举多得。更有甚者, 若地方逢遇危局, 宾兴馆则又遥身变为 “团练总局”“赈济总局” 之所。如清咸丰元年 (1851年) 春, 广东信宜县拜上帝会凌十八率兵4000多人, 围困鬱林州城。时正值知州顾谐庚于博白剿匪, 李州判遂与宾兴馆董事筹划, 碾宾兴谷,以赡巡守州城壮丁口粮。自此宾兴馆及其绅董开始参与城防战斗。清咸丰四年 (1854年) 四月 “设团练总局于城内宾兴馆, 致仕知县钟章元暨附城各绅士董其事。总局专通各团音报, 禀官行止, 或接济铅药及获贼赏格时, 或贼势太盛官为募壮由局支发口粮, 所有费用俱劝捐军需应给”。于是, 宾兴馆又成为团练总局的指挥所, 钟章元等 “倡成团练, 保救城池, 捐集军饷, 堵剿群寇, 咸籍之主持, 能用群策, 充济艰难”。最后, 终使鬱林州城幸免于难。  风雨沧桑七百多年, 现如今, 钟姓在玉林已经繁衍至31代。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 截至2016年底,玉林市辖区内钟姓户籍人口为 122620 人。新时代的钟家人不忘初心, 继续传承着家族精神。2007年以来, 钟氏文化研究会、 钟氏商会犹如雨后春笋, 遍地涌现, 坚持每年开展敬老慰问、 捐资奖学活动, 奖励优秀的高考学子在学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 鼓励更多的钟氏学子发奋读书、 爱国爱家、 立志成才。  (撰稿记者 钟丹丹)  责编:冯榆  主编:宋建州  你还想知道的这些事 ★0℃!!!未来几天,玉林的天气冷到你连灵魂都跟着颤抖! ★玉林又要新建两条路,以后往来玉东更加方便,现在正在招标~ ★元,不用数了,11位数,这是玉林市2017年的财政收入&&   ★感受真实的玉林温度!2017年那些温暖感人的瞬间,有你们真好!  玉林新闻网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姓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