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卖菜刀的胡砍砖有前途嘛

记者体验拆迁突击队危险 有人靠砍砖砍出两套房
大河网-大河报朱长振 文图
拆楼的要求是“能卖钱的都要”,其中最值钱的就是钢架。拆楼的工友爬上爬下,好像玩杂技。□记者朱长振文图核心提示 体验完一周建一栋楼的“刺激”之后,记者再次与工友相约,改行拆迁,爬上高高的危楼,钻进空无一人的阴森小屋,蹲在-2℃、满是灰尘的工地上挥刀砍砖,体验拆迁突击队队员们的危险与艰辛,感受他们的幸福与无奈。城市化进程中,离不开拆迁人员。成千上万的拆迁大军,游离在城市主流人群之外,他们的工作,虽然危险,可收入不菲,并无拖欠工资之虞;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辛,却也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改行|上次突击建楼这次突击拆楼12月12日,大风,郑州的室外气温降至-2℃。一大早,记者突然接到上个月在郑州高新区石佛村一起建房的工友的电话:“有活了,拆迁,活工(按天算),一天二百,你干不干?”换上厚衣服,戴上手套,记者与工友约在“老地方”——石佛村西头大石狮子前碰头。干活的地点并不在石佛,而是在几十公里外的上街。一辆面包车,拉着包括记者在内的五名工友一起,在寒风中赶往上街。工地在上街工业路北侧的一个大院内,记者一行赶到时,已经有十几名工人在忙碌了,挖掘机轰鸣着把一栋栋楼房拦腰捣断,寒风吹起漫天灰尘,偌大的拆迁工地,犹如刚刚经历过一场生死之战的战场。记者与几名工友被安排在一处已经被推倒的楼房边。“你们几个主要是把有用的钢架子都拆下来,能卖钱的都要,干吧!”包工头下达完命令后,钻进一辆越野车绝尘而去。“老板要去别的工地了,他承包了好几处工地呢。”一名与老板沾点亲戚的工友说。这处楼房与记者在石佛村所建的一样——钢结构楼房,墙体全是水泥板和外表看似水泥板的刨花板,不能卖钱,全部拆掉当垃圾处理;楼板是铁皮,要小心拆掉,专门放一堆;最值钱的,是钢结构的架子,是这种楼房最值钱的物件,“要小心拆,一点儿都不能浪费”,包工头的亲戚说。这些楼好多楼都是他们自己建的,所以对楼的结构都很熟悉。拆这种楼房,要先从最顶层一层一层往下拆,因为没有楼梯,上楼要依靠一个带四个轮子、可以四处移动的特制脚手架。记者爬上去负责中转,先要把一捆绳子盘好往上扔,再抓住绳子往楼上一层层爬,就像枪战片中的特工人员一样。一层楼一个人,先在楼上把所有楼柱的接口切割开,在中间一个位置把绳子拴牢后,所有人撤离到地面,最后,大家齐心协力拉绳子。“一、二、三!”随着几声吆喝,一层楼的钢架轰然落地,生生地被拉到地面上。50岁的老刘反应有点儿迟钝,他和另外一名女工友被安排抬这些被拉下来的钢架,两辆大货车就停在旁边等着装车。“这些钢架其实都是新的,拉到加工厂再简单加工一下,又可以用在别的村庄建楼房了,这可比卖废品贵好几倍呢,你们拆的时间尽量小心些,别给弄弯了。”一名司机向大家讲解着诀窍。记者干的是活工,一天200元,包吃包住。雇记者的是个小包工头,只负责拆房,他的上面还有二包和大包。二包不仅负责拆房,还负责建房,记者上次体验的一周建一栋楼就是他们的杰作。而大包则一般都在幕后,既负责协调建房用地,还负责协调拆迁补偿。“一层一层,各管一片,这里面水深得很,你们只管干好活就中了,别打听那么多。另外,还要注意安全,出事儿了,可是自己负责,没人会管你们……”开车回来的包头工冲着记者训道。无奈|随时都有危险随时会惹官司中午的饭,就在工地上解决,包工头雇人拉来一大桶烩面和烧饼。大家顾不得洗手、洗脸,就着工地上飞扬的尘土,有说有笑地边吃边聊。“干活人不图好赖,吃饱就中。”一名工友说。不远处,几十栋新建大楼拔地而起,这些被拆掉的非法建筑,在赔偿过他们各自的主人之后,会有各式建筑在此扎根落户。“真正的楼房,光地基都要打几个月,哪像咱盖这楼,纸糊哩一样,想想咱干这事儿,也够缺德的,建的楼就没住过人,建了拆,拆了建,咱挣俩出力钱,人家房东挣的可都是大钱,坑的可都是国家……”工友们边吃边这样议论着。“别光想着挣钱,干这活像打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弄不好还得吃官司。”一名工友指着旁边一位叫雷国正的说:“干这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眼疾手快,更重要的是还要跑得快,但有时候,你跑都跑不了,不信你问问他。”43岁的雷国正果真从口袋内掏出一张传票,记者在传票上看到“上街区人民法院”鲜红的印章,开庭日期是日。雷国正说,他和拆迁的工友们都不缺官司:有的是干活中砸伤、砸死了,有的是掉下架或者自己不小心碰住了。“像我这官司,是想都想不到的,奶奶的,人不走运时,喝口凉水也塞牙。”雷国正恨恨地骂道。原来,去年夏天,雷国正与自己的亲哥哥雷耀正以及几名老乡一起搞拆迁,因为不想多耽误一天时间,天本来已经黑透了,还有一些小活没干完,几个人商量着,干脆干完再放工。可就一眨眼的工夫,一名工友从两米多高的脚手架上踩空掉了下来,双腿粉碎性骨折,到医院治了几个月,花了几十万,现在还没好利索。刚开始,他们在一起干活的5个人轮流去医院看望,还凑了几千元给他。可最后花钱太多了,又落了个六级伤残,这事儿可就大了。“我们都是出力干活的,谁有钱能管得了他的后半生?”雷国正与另外几名工友全都六神无主了。“他向我们索赔50多万,谁能赔得起啊!”雷国正说。协调不成,工友的一纸诉状让他们几个工友十分委屈,可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也不知道开庭后法院会怎么判。去年一年,雷国正摊上了两起官司。除了这一起外,另一起已经“私了”,最终赔了人家4万多。“辛辛苦苦干一年,等于白干。”雷国正说,那是自己正在拆墙时,一名拉砖的工友开着三轮车突然从墙边过。赶巧的是,就在那一瞬间,墙倒了。那人连人带车一起被砸到墙底下,差一点出了人命。“都是下力人,人家也知道我不是故意的。后来经熟人协调,赔钱了事,难啊!”雷国正叹息道。突击队员需要扛着一百多斤的氧气瓶上阵砍砖也有砍砖的乐趣与收获突击队|干好了,以后再有活工头都会想着你冬日的阳光更觉温暖,在工地上吃完午饭的工友们,有的躺在太阳下美美地抽着纸烟,有的抽空在工地上拣着铁丝头、螺丝钉,雷国正不知从哪里扒出一件实木三斗桌。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在外喝得脸红脖子粗的包工头回来时,工友们自觉地回到各自的岗位上。伴随着铲车的轰鸣和电焊火光的闪耀,拆迁战场再次灰尘弥漫。上街老铝厂南门,一个叫任庄的都市村庄拆迁任务重,要求当晚“一扫光”——所有地面上的建筑必须拆除完毕,不能有一处挺立的建筑。“明天上午区领导要来检查,这是政治任务!”包工头一边给大家做战前动员,一边临时从工地上抽出8名健壮的工友组建突击队——每人现场发100元现金、一包帝豪烟和一副新手套。记者被选进了突击队!“好好把握,你要珍惜这次机会,一般被包工头选中的突击队员,以后再有活他都会想着你,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干咱这行的不愁没活干,只要城市在,就要建楼,建楼前,先要拆迁,我们这一行会越来越吃香。”在开往工地的面包车上,身边的一位工友好心地给记者上起了政治课。面包车停在三栋已被挖掘机捣得摇摇欲坠的住宅楼前,翻过粗壮的杨树和山一样的建筑垃圾,记者与工友们迅速占领了几个楼门洞。“两人一个单元,争取天黑之前拿下!”包工头下达命令后,大家一人抱起一个一百多斤重的氧气切割机开始钻进楼房。“门框、水管,凡是带铁的,都要。点火!”工友一边说,一边点燃切割机,开始切割。见记者技术不太熟练,雷国正主动要求与记者搭班:“你把我割下来的铁管隔着窗户往下扔,千万要小心,可不敢砸住人。”脚下的楼板开始剧烈震动,挖掘机开始在这栋楼上挥舞铁臂了。“快,楼快塌了!要赶在楼塌前把里面清理一遍。”雷国正一边熟练地切割着铁门、钢管,一边催促着。乐趣|工头拉走值钱的,工友们拣点钢筋头去吃火锅冬天的太阳走得早,还不到傍晚6点,天已经快要黑透了。一行人从最后一栋楼内跑出来不到十分钟,整栋楼“轰”的一声全塌了,大家的脸都成了灰黑色,一副新手套也已磨得露出了手指头。“装车!”包工头再次下令,两辆大卡车不一会就被装得满满的。包工头满意地笑着给大家发钱:“干哩不赖,每人再给一百,地上的东西你们拾拾卖了去吃火锅吧,天冷。”包工头押着两卡车废铁走了,大家开始摸黑在废墟中扒拉着有用的钢筋头、螺丝钉。“他们挣的是大钱,一包就是一栋楼,整栋楼多少钱,比如说是两万,拆的废铁卖了三万,人家挣了一万,我们工资才多少?我们挣的是出力钱,包工头也有赔的时候,有些楼如果建的时候偷工减料,拆的时候就没那么多铁,肯定就赔了。越老的楼质量越好,里面的钢筋也最多,一般赔不了。”几名工友一边扒着废铁,一边向记者讲解着拆迁中的生意经。说笑间,几堆碎铜烂铁装进了工友们骑过来的三轮摩托车。“干活的时候要多留个心眼,有些适合我们卖钱的小边角废铁要特意放在一个地方,晚上包工头走后,我们一收拾,这就是火锅钱。”一名工友向记者讲述着拆迁里的油水。坐上三轮车,一群人说说笑笑进了一个废品收购站。一转眼,两三轮车的废铁换成了三张粉红色的百元大钞。“走!吃火锅去。喝啥酒?还是牛二(牛栏山二锅头)吧?卖多少花多少,不分钱了,吃光喝净!”工友们说笑着进了一家火锅店。酒足饭饱之后,记者提出想换个工种,大家齐声说:“跟娘们儿耍吧,砍砖去,一天也能挣一百多。”奋斗|有人“靠砍砖砍出两套房”激励着不少工友没人知道雷国正老婆的名字,大家都叫她“国正家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杀猪的翻肠子,嫁给搞拆迁的就得砍砖。”几杯酒下肚,吃着火锅的雷国正红着脸调侃道。工业路的尽头,一栋二层小楼的拐角处,是雷国正的出租屋,“十多平方米,每月200元,以前儿子和闺女在家时在一起挤着住,现在孩子们都回老家上学了,就我们俩”。记者来到雷国正家时,“国正家的”早就回来了,自己做了“糊涂”(周口方言,晚饭)喝。这位来自周口的女人没上过一天学,与丈夫在拆迁工地上认识并结婚生子,直到前些年孩子们开始入学时,才托人回老家办了户口,一次办了三个,她自己也结束了二十多年的“黑户”生涯。出生在拆迁工地上的一双儿女随父母在郑州周边漂泊,没上过幼儿园,小学也上得断断续续。直到前年,大女儿开始上高中、小儿子要上初中时,孩子们才不得不回了老家。“在这儿上没学籍,也参加不了高考,只得回去了,孩子们刚走时我想他们想得发疯,时间久了,慢慢也就疲了。”“国正家的”叹着气说。晚上借住在雷国正家,第二天一大早,记者被“国正家的”喊醒说:“起来吧,砍砖去。”她领着记者,走到一个名叫“朱寨新村”的小区门口说:“他们马上出来,我跟他们讲过了,咱的头儿在这儿住,人家靠砍砖砍出两套楼房了……”“突、突、突”,寒风中,一辆农用三轮车开出小区,稍一停顿,记者与“国正家的”赶紧扒了上去,已经有五名妇女挤着缩在车厢里,清一色的口罩、围巾,看不清脸。女人们 |我们各挣各的钱,免得生闲气清晨的风刀子般地打在脸上,一群人说说笑笑中到了一处已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工地上。三轮车司机停稳车,开始给大家分活:“你们两个,这一堆,你们三个那一溜……”一把砍刀,一副手套,是砍砖工的工具。坐在冰冷的砖堆上,拿起一块砖快速地用砍刀四面砍净,随手扔在一边。“砍砖时不要用力过猛,把砖砍断就不值钱了。还要细心,一定要把砖上的水泥和白灰全部砍掉、砍净,砍不净装到车上被买主查出来是要扣钱的……”“国正家的”向身边的记者传授着砍砖要领。砍一块砖一毛钱,自己砍的砖自己放一堆,砍够一车后,大家一齐装车,一车一般能装四千块,到晚上大家一起算账分钱。工地上的砖分好多种,水泥墙扒下来的砖最难砍,最好砍的是围墙上扒下来的砖,一般是用泥垒起来的,很好砍,有时一天能砍两千块,但也最费手套,一天得磨烂两三副手套。“我们砍砖的最大的开支就是手套钱,一月要戴烂几百双,我们都是去批发,一批都是几百双。”“国正家的”说。砍砖对时间要求不严,中午、晚上都是回家自己做饭吃,大家是一个小集体,常年在一块儿砍砖,三轮车司机是领头儿的,负责联系砍砖的工地,也联系卖砖,每天晚上都结清当天的账,只要砍的砖装上车,卖不卖都得给大家结清账。“国正家的”带记者入伙的领头儿的叫禇德忠,他们在一起砍砖有四五年了,几乎砍遍郑州周边大大小小的拆迁工地。“砍砖一般都很固定,一要对脾气,平时在一起干活,开些荤的素的玩笑都不会生气;再一个是不能偷懒,爱耍滑的,一次、两次之后,第三次就没人带你玩儿了。”一名砍砖的妇女说。领头儿的虽然挣钱比砍砖的多些,可也要承担风险。“我卖出去一块砖能净挣5分钱,给拆迁工地上的包工头要提5分,可我自己卖出去的砖有好几千元到现在还没要回来,你看看这欠条……”禇德忠递给记者一张名片。他的名片上,印着“专业拆迁,买卖旧砖,拆迁楼房、平房”字样。凭着砍砖,他在郑州买了两套住房:“第一套是六楼,我和老婆岁数大了,都嫌太高,去年又买了朱寨新村的这一套,一楼。”禇德忠的脸上,写满了知足。禇德忠的老婆也在拆迁工地上砍砖,可她却不愿与老禇一伙,而“国正家的”也不愿与雷国正在一起干活。“我们各挣各的钱,这样更自由些,免得生闲气。”“国正家的”满脸幸福地笑着说:“我前天用自己砍砖挣的钱偷偷去商场买了一副金耳钉,你看,亮吧?”但愿这是杞人忧天记者手记上个月,我入住石佛村,体验了一周建一栋楼的刺激。11月28日,大河报发出两个整版的报道,并在头版配了大幅照片。稿子见报后,读者反响很强烈。在我最初准备体验工友们的生活时,我最担心他们的生存状态,担心他们有欠薪或找不到工作的,报社领导也指示我,尽可能利用媒体的优势帮帮他们。随着体验的深入,我渐渐发现,我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一来他们都是现金结账,当天结算,从来不用担心会被拖欠工资;二来随着郑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郑州周边被拆迁的都市村庄越来越多,拆迁工人们从来不用担心没活干。当然,记者的体验只是管中窥豹,是否所有的拆迁工人都能按时足额拿到血汗钱,还真不敢说,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了。与记者一起拆迁的工友们,此前有开饭店的、跑出租的,还有批发水果的,自从转行搞了拆迁后,就再也不愿离开这一行了。虽然危险、辛苦,但钱多、自由、快乐,没有房租的压力,不用请客、送礼,想干了干,不想干了歇,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不同于我们的乐趣与幸福。(大河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viviancui]
【装修福利】史上性价比最高基装套餐!1.9万基装90平三房
【活动】19元秒杀无痛洗牙!还能抵1900元!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地三四线小城,我前段时间因车祸住院期间,因无法起身,大小便及擦身需人工护理。除了有医院护士护理选择外,还有专门的护理公司推荐,价位不同。护理公司推荐过来的是一位老大爷,六十多岁了,护理大便10元每次、护理小便5元每次、擦身15元每次,日结;全天护理130元每天,周结。  让他人的长辈护理自己,实在不好意思,就拒绝了。选择了贵很多、且医保不能报销的医院护士护理。  后来自己能起身了,偷偷摸摸地乱窜(躲起来抽烟喝酒),经常在走廊上遇见老大爷,一起抽烟闲扯时得知:他在骨二科同时护理着三个病号,一个全天护理、两个临时护理(手机联系),除去公司管理费,一天能挣小二百。  我问他老伴和他孩子不管他么,他说他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在大城市里打工,老伴跟着儿女照顾孙子、孙女和外孙女,他留在家看顾田地(田租给别人耕种)。我奇怪他明明可以享福,为啥这样,他说:一来,劳做了大半生,闲着不得劲;二来,儿子刚在打工的大城市买了房和车,他这样做可以减轻儿女的还贷压力;三来,可以给孙子、孙女赚点学费和零花钱!  这就是大陆的农民工父母,勤劳善良的大陆人民比台湾省只靠买嘴买身的绿媒政客在人格层面上高尚许多!请满嘴喷粪的囼囲嘴上留德、积点阴德!别TMB的给脸不要脸!!真TMD揍起你们来,你们就是个屎样!!
楼主发言:9次 发图:0张 | 更多
  @无聊找乐2  
  支持楼主,最后一句说的好!
  @鸟笼经营者
16:44:00  支持楼主,最后一句说的好!  —————————————————  那个“无聊找乐2”就是一坨狗屎!!  
16:47:27  @鸟笼经营者
16:44:00  支持楼主,最后一句说的好!  —————————————————  那个“无聊找乐2”就是一坨狗屎!!  -----------------------------  这话算说对了,这个无聊找乐2狗屎都不如!
  不要和政客比,政客都这样。我相信台湾的老人也一定是这样对待他们的子女。毕竟都是中国人,文化使然。台湾的一些年轻人也是被政客洗脑才像现在这样,就像大陆的文革。
  @瑞倪2017
16:54:00  不要和政客比,政客都这样。我相信台湾的老人也一定是这样对待他们的子女。毕竟都是中国人,文化使然。台湾的一些年轻人也是被政客洗脑才像现在这样,就像大陆的文革。  —————————————————  那个“无聊找乐2”就是犯贱找抽!啥话题不好说,拿父母长辈做政治炒做,纯属TMD找抽!  
  看楼主的id就知道了不得
17:06:00  看楼主的id就知道了不得  —————————————————  惭愧惭愧!心性跳脱,见笑见笑!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已收藏本页面
我砌砖的时候叫“三把刀”!原因是第一天学砌砖,砍砖的时候砍断了三把砖刀……
你肯定是南方的 北方的都用刨锛
回复 44楼:我也是,我就喜欢他的胡子 ,老想留个一样的
回复 43楼:每一部的加勒比都看的
超喜欢他的
回复 42楼:你也喜欢船长吗?
回复 41楼:刚发现 你头像好帅
回复 40楼:我多一把
我们这用 二把刀 形容一个干啥啥不行的人
你应该叫盲瞎,砖刀是钢的,什么砖啊,你是砍墙上了吧。
忽然想起了九把刀
你一定有麒麟臂!
独孤九剑根本没练断九把剑
别说出来,这名字乍一听还,感觉还挺牛逼。别人问起,你就说因为你出刀快
啊~~三刀,你比两刀多一刀
回复 25楼:削铅笔断了9把纸刀?
二把刀是你师傅吧!
那三把火也是这样产生的吧?!
回复 27楼:是的,今天上午看的
你是九把刀的师兄吧
一听好像技术不咋地
回复 26楼:昨晚我们讨论帖的时候是说六把来着,不会是别人先发了吧!是今天早上吗?
上次看到这个段子时绰号是“六把刀”
我似乎知道九把刀笔名怎么来了
比二把刀多一把。
这个牛逼吹的我不信
回复 19楼:我觉得主要是劈断一把还不长记性
这样的话最多断两个
你去劈石头了吧?
回复 16楼:砖也是国产的。[哀怨]
人家砍砖都用头定的
继续努力,砍断九把刀的时候就可以拍电影了,那些年我们一起砌过的砖。
这瓦刀是国产吧?
回复 12楼:我们两种叫法都可以
那砖在哪买的???
你厉害,比二把刀还多一把刀。
什么叫砖刀?我们叫瓦刀
原来九把刀是这么来的
回复 8楼:应该比二把刀强一点吧
北方砍砖用的叫“刨锛儿”,砌砖的叫大铲,南方瓦匠才用瓦刀!工地汪路过!
难道不是说你比“二把刀”还不如吗[发呆]
回复 2楼:你好大,哈哈,还有填充物
程咬金的师弟,三板斧的弟弟三把刀
还好知道用砖刀砍
要是用手砍我都不敢想象了
我还叫三个套呢
你这么厉害的功夫跟谁学的?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38761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这种红砖质量可以吗?可以试下用手砍砖,头断砖,如果你磕断了,就证明不怎么样
家居装修设计助手
这种红砖质量可以吗?可以试下用手砍砖,头断砖,如果你磕断了,就证明不怎么样 这种红砖可以吗?一块体积是5*11*23,重量是4斤多! 哈哈 一口气劈五块砖,6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砍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