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不论出现什么是菩提心相,都不需 来自菩提心圆座


《中观庄严论》中说:有些人依靠空性见生起菩提心有些人依靠菩提心生起空性见。

阿底峡尊者是藏地公认的应成派论师而他所遇到的上师,有些是有部宗的(达玛吉达上师)、有些是唯识宗的(金洲上师)尽管见解比不上尊者,但都是依靠菩提心证悟了般若空性菩提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雖然阿底峡尊者的菩提心窍诀来自于三位上师但此处所讲的,就是金洲上师的教规

尊者进藏后,依度母的授记最主要的弟子是仲敦巴,仲敦巴门下有三大弟子——普琼瓦、博多瓦、金厄瓦其中博多瓦又有两位主要弟子,分别是朗日塘巴和恰卡瓦菩提心教言就是这樣一代代传下来的。

金洲大师的教言非常丰富而这里,恰卡瓦格西主要将其归纳为七大要点:前行法、正行修持菩提心、恶缘转为菩提噵用、归结终生之修法、修心圆满之标准、修心之誓言、修心之学处其中,前行与正行是具体修持的法门后面五点则是附加的内容。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并不是理论上了知就可以了希望大家多利用时间反复修持。忙于闻思的道友尽管不可能花很长的时间,但烸天串习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老年人虽然口中念诵阿弥陀佛,但心中如果没有修过菩提心念佛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你们┅定要真正修持因为修持的功德完全超越了平时的念诵。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只是无念地坐禅,根本不可能证悟心性一定要先修持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其他修行便很容易成就了。

噶当派的修行窍诀比较多此处的修法,与宁玛巴的修行教言有一点不同宁玛巴主要依照《大圆满前行》,而这里则是噶当派的修行方法:先将屋子打扫干净门窗紧闭,屋内遍洒香水观想这是迎请诸佛菩萨的宫殿。

佛堂上先摆放释迦牟尼佛,接着摆上遣除外面违缘的绿度母遣除内部违缘的不动佛,以及诸佛菩萨大悲心的代表——观世音菩萨这是噶当派的四大本尊。

然后面对佛像,念诵皈依、发心并想:“愿诸佛菩萨加持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一定要修持菩提心。”

接着莋七支供、供曼茶罗并思维、观想、修持从“人生难得”、“寿命无常”直到菩提心正行之间的所有程序。

如此每天早上修持一个小時。

这一系列修持下来并不会太难在座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无论如何也应该修一下了

这里并不是要你们去修持胜义菩提心,因为現在大部分人不懂中观对一般人来说,生起胜义菩提心确实比较困难;然而世俗菩提心就不一样了,即使七、八十岁也是可以修的過两天讲“世俗菩提心的本体”时,你们就会知道其实世俗菩提心极易修持,关键就是看自己修不修了

就像前段时间学的《大圆满前荇》,理论上我讲得比较详细可是大家有没有修呢?

有些人说:“五十万加行我已经修完了!”但是“人生难得”、“寿命无常”等共哃加行你们想过多少次,修过多少次

堪布阿琼(虹身成就者)曾把“发菩提心”之前的加行专门修过一百天,一个引导一个引导地逐步修持(《密宗实修法》中有具体方法)你们如果没有修这些,要想获得成就是非常困难的。

有人若想依次第实修按宁玛巴的修行,可以参阅《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大圆满心性休息》若按格鲁派的修行,应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教言为主  

索达吉堪布:獨生独死独去独来

在空性中,一切不存在爱情也不例外;但在世俗层面,佛陀仍承认正常的感情生活

若有人问佛:“应当如何对待爱凊?”佛不会劝所有人出家也不会让所有人学佛。佛会说:对情不要太执著否则一定会带来痛苦,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而是作茧洎缚。

《无量寿经》讲过:“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我们出生时是独自一人死时也是孑然一身,没有谁能永远陪伴自己所以不要认为“没有某人,我就活不下去”

有些人明明懂这一点,就是不愿意接受讽刺的是,越是害怕的越有可能遇到。

今天我只是提醒一下,希望你们在追求爱情时内心要有一些准备。佛教中这方面的智慧教言有很多比如《入菩萨行论》,就讲了洳何放下自我、化解执著是现代人不得不学的一部好书。

假如你有时间最好能从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否则心里全是自私和执著,不┅定会活得快乐

——厦门大学演讲《问佛,情为何物》

索达吉堪布:命皈观音虎啸去

真正对丑陋人身生起厌离、对短暂人生生起出离心嘚还是帕美让我们于半夜三更时,进行的绕荒岛修行之举我们半夜两点半,便要开始各自独立爬上后山的原始森林中呆到天亮再爬丅来。这座山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山洞中有各种猛兽毒蛇。爬山过程中有些路段不得不用双手攀缘树藤腾空而上。

有一回大约在淩晨4点钟左右吧,我正手脚并用几乎“爬行”在山涯上,忽然感觉前方似乎有一个大东西挡住了去路腾出一只手,用手电筒一照天哪!原来是一只大老虎!老虎此刻正用发亮的眼睛瞪着我。与老虎照面的头一个回合我心里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这下完蛋了。但瞬间工夫平常接受的佛陀教言又让我渐渐稳住了阵脚。什么是菩提心叫“人生无常”、“生命如风中烛”我总算有了面对面的体验。管它呢平常你总是口头高喊“无我”、“无我”;整天念诵“空诸所有”、“四大假合幻化之身”;一看到佛祖在因地以血肉之躯布施的事迹僦泪流满面;整日说为下化一切有情,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念念都自信佛菩萨的慈悲愿力不可思议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寻声救苦,只要伱有真切的信愿……怎么一到关键场合便什么是菩提心也想不到了脑子空白一片,双腿直打颤……

“豁出去了!”当我下定这个决心后整个身心便似卸下了千斤重担。既然一切都是“唯心所现”那我的恐惧岂不是杞人忧天!于是我便在心底默默地对观世音菩萨发了一個愿:“如果我前世与这只老虎有恶缘,那我今天葬身虎口也不足为惜但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它,使它早日超升早获解脱。”

接下来峩就爬在悬崖上开始念诵观音圣号……大约几分钟过后,这只老虎长啸一声便转身离开了我当时脑子里闪过的又一个念头便是:“帕美岼常讲,修行人只要时刻提起正念对三宝充满信心,放下一切身心枷锁如果不能证取大道,那这个佛教就算是骗人的把戏了今天我總算实证了一回!”(新加坡传馨)

【注】 本文节选自索达吉堪布2001年著《125位知识分子学佛历程.四海求真》篇,文章来源宁玛资讯网  

索達吉堪布:量理宝藏论释

现在正学习的是第一品中菩提心嘚特殊功德此中分为发心的分类、本体之差别、功德之差别三个方面。今天开始讲本体之差别
昨天学习了什么是菩提心叫愿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叫行菩提心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大家必须要搞清楚什么是菩提心叫愿菩提心呢?第一个条件就是要以大悲心来缘众生苐二个条件是以智慧来缘众生获得佛果。在具足这两种条件的前提下我们发愿:“从现在开始,我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就是所謂的愿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叫行菩提心呢?就是在发愿的基础上去做这件事在实际行动中不离六度万行,这叫做行菩提心这二者之間的具体差别,正如颂中所讲:
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
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
二者的差别就像欲行与正行。比如我要从这里到印喥金刚座在没有去之前,心里有一种“我想要去”的发愿这种欲心相当于愿菩提心,因为愿菩提心就是在心里发下“我要度化众生”嘚坚定誓言但实际行动中还没有具体去行持。然后我准备好路费、衣服等行李,真正起程前往印度这种正行相当于行菩提心,也就昰说我不但发愿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而且在实际行动中去行持此时的心态就叫做行菩提心。对此有些论师还认为,正在度化众生嘚行为叫行菩提心比如我要作法布施,首先在心里面发愿然后正在布施的行为,叫行菩提心
其实,菩提心必须是在心上安立的如果仅仅是行为,算不算行菩提心呢不算,因为它离开了愿菩提心的摄持比如前往印度的路途中,不能舍弃刚开始所发的愿如果舍弃叻,很有可能会半途而废萨迦派全知果仁巴大师也说过: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离开愿菩提心一旦离开了,行菩提心就有可能无法成功因此,行菩提心一定要在愿菩提心的基础上进行
以上比喻说明了欲行和正行的差别,有智慧的人通过这种对比就能完全通达菩提心的目的、本体和分类,了知什么是菩提心叫愿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叫行菩提心并且还能领悟它们之间的次第差别:首先必須要有愿菩提心,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行菩提心,二者一定要安立在同一心态上面
关于“菩提心到底是心王,还是心所”的问题印藏的高僧大德有不同观点。印度的解脱部论师、狮子贤论师认为:菩提心是心王;印度的世亲论师在《菩萨地论》里说:菩提心属于欲求实际上是一种心所;印度的无著菩萨在《入菩萨行论注疏》中讲:菩提心是思维,可包括在心所当中;藏地的无垢光尊者则认为:菩提惢是心王有了心王,心所自然会有的就像有了太阳,光芒自然会出现一样
不管它是心王还是心所,在座的各位必须要明确一点就昰:今天一定要发菩提心。过段时间我们要真正受菩萨戒在此之前,大家应该有个心理准备了解什么是菩提心叫愿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叫行菩提心。当然表面上看来这二者好像很容易懂,一个是“想要度化众生”一个是“真正度化众生过程中的心态”,但实际上它们的作用、功德、仪轨、戒体等方面的分类还是比较复杂的。
这次《入菩萨行论》的学员应该都可以称作大乘佛子,既然是大乘佛孓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既然要有菩萨戒首先就要清楚菩萨戒的学处。在《宝积经》中佛于利根者面前,宣说了十八条或二十条學处;于中根者面前正如《学集论》所讲,宣讲了四条学处;于钝根者面前如《教王经》里所说,只规定了一条学处——不舍愿菩提惢所以,我们在座的人最起码也有一个基本誓言,那就是:不管遇到什么是菩提心违缘都不能舍弃菩提心。如果舍弃的话下面也會讲到,过失是相当大的虽然这几天一直都在讲菩提心的功德不可思议,但反过来说发了菩提心以后,假如不想度化众生而舍弃愿行菩提心这个过失也非常大,关于此问题《般若摄颂》中讲得比较广。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守护这个学处。
当然有关菩提心的汾类、本体,这些内容对于从没有受过佛法正统教育的在家人而言恐怕是有点难懂,听起来也不一定有兴趣现在很多人特别喜欢一些淺显易懂的话题,比如讲一点故事啊聊聊家庭工作、结婚离婚啊,大家都很喜欢听但我想,我们这次学的是《入菩萨行论》而不是世間法在家人,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对世间的名词概念、各种行为都已经十分精通了没有必要由出家人来宣讲这些。你们需要学的是什麼是菩提心就是大乘佛法的教义、修法、观想和功德,这方面很多人都比较欠缺所以,你们刚开始学的时候看到佛教的名词、道理仳较难懂,希望不要放弃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下去。
论中说:〖就像想要去往某地一样为了他利而想获得菩提的意乐即是愿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叫愿菩提心如同“我想要前往印度”的心态一样,“我要度化众生、利益众生”的发愿就是愿菩提心。我再三地讲了這个内容希望大家一定要记在心间。〖如同正式启程前往该地一般踏上能获得佛果的正道并且渴望修持此道就是行菩提心。〗就像正式启程前往印度一样以六度 四摄等大乘善巧方便度化众生过程中的心态,就是行菩提心〖希望成办自他二利的智者,通过了知这两种仳喻的差别同时就会明白愿行两种菩提心意义的不同顺序。〗真正具有智慧的人才会通达这个道理没有智慧的话,光是口头上说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实际上并不一定能真的明白。
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宗喀巴大师、甲曹杰等很多论师认为,二者是一个本体反体不同。就像我们有时候说“菩萨戒”有时说“菩提心”,有时说“摄持善法戒、禁止恶行戒、饶益有情戒”这三者实际上就是一个本体、鈈同反体。或者像一个如意宝它既能遣除黑暗,又能治愈疾病还能赐给人们一切所欲,它的本体是一个但反体上的作用有所不同。哃样我们在守持菩提心的过程中,行持一切善法叫做摄持善法戒;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叫做饶益有情戒;禁止自己身口意的种种恶荇叫做禁止恶行戒。这三种只是不同的反体而已对菩提心应该这样理解。
愿行菩提心属于凡夫阶段、还是圣者阶段这一问题在印度囷藏地也有不同的说法。印度的智足论师认为:资粮道和加行道时是愿菩提心一地菩萨以后才是行菩提心;无畏论师、智成论师认为:願菩提心在资粮道时存在,行菩提心从加行道到佛地之间存在;布布达论师在《入菩萨行论讲义》中说:愿菩提心是不依仪轨而获得的戒律行菩提心是依靠仪轨而获得的戒律,宝源论师、海云论师也持此观点;印度著名的慧源论师在《入菩萨行论大疏》 中讲:未以菩萨行為摄持的称为愿菩提心以菩萨行为摄持的叫做行菩提心,藏地萨迦派的荣敦大师也这样承许;阿底峡尊者认为:缘果的发心叫愿菩提心如“我想要获得佛果”;缘因的发心叫行菩提心,无垢光尊者的观点与此基本相同这些印藏大德的不同观点,希望每个人好好思维一丅看看愿行菩提心是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
按照无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宗喀巴大师等藏传佛教大德们的观点胜义菩提心是一地菩萨以上才能获得,世俗菩提心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行菩提心在我们凡夫的行为中也可以存在,比如我今天早上发誓言白天尽量地幫助众生,这就是行菩提心所以,在凡夫位的时候既可以具足愿菩提心,也可以具足行菩提心
前面宣说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共哃功德,下面讲二者的特殊功德首先是愿菩提心的功德:
愿心于生死,虽生广大果
犹不如行心,相续增福德
讲义中说:〖愿菩提心茬我们身处生死轮回期间可以产生广大的果报。〗愿菩提心是希求圆满无上菩提的一种发心它是获得佛果的唯一因,所以功德是无量无邊的先不说依靠愿菩提心能够获得佛果,就暂时而言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依靠它也能产生极大的果报什么是菩提心样的果报呢?转苼天界时可成为梵天、帝释天等具威望名声的天王;转生人间时,可成为转轮王、大施主、大长者或是拥有万贯家财、地位显赫的企業家、名人等等。有了愿菩提心的人跟一般人完全不同虽然他还在轮回中没有解脱,但财力、势力、相貌等各方面具有非同小可的福德,这就是愿菩提心的果报也是愿菩提心的功德。
那么愿菩提心的功德与行菩提心的有什么是菩提心不同呢?下面也会讲到生起行菩提心后,它的功德是刹那刹那不断增长的而愿菩提心虽具无边功德,但无法跟行菩提心相比不能令功德增长得如此多。
有些人可能問:既然愿菩提心的功德不如行菩提心那它是不是像芭蕉树一样,果报成熟一次就耗尽了呢不会这样。愿菩提心就像如意树它的功德会不断增长,乃至佛果之间用之不尽、一直保留着如同银行里的定期存款,在没有到期之前这笔钱一直都放在那里,不会消失但與行菩提心比起来,愿菩提心的增长率不是那么高行菩提心可以在睡眠、昏厥、散乱或其他时候,功德仍然不断增上这一点愿菩提心並不具备。关于此问题有些讲义中分析得不是很明显,希望大家认真思维
有关愿菩提心的功德,佛在《教王经》中也讲得非常清楚經中释迦牟尼佛对国王是这样教诫的:国王平时日理万机,工作非常繁忙不可能像菩萨那样白天晚上不断地行持六度万行,但如果能发起“愿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 的愿望功德肯定会越来越增上。可见愿菩提心绝对有如意树、妙宝瓶般的功德,这一点无庸置疑
囿关此理,〖《华严经》中云:“善男子譬如金刚宝纵然坏损,亦胜过所有上等金饰且不失金刚宝之名。〗在所有的珍宝当中金刚寶是最昂贵的(有些论师认为这是金刚钻石),即使被他缘损坏了其残片的价值也胜过上等金子所做的耳环等饰品,不会失毁金刚宝的洺称藏地的有些珊瑚也是很值钱的,用它做成念珠就算后来被毁坏了,还可以拿来镶嵌其他的装饰品〖善男子,同理发菩提心之金刚宝纵然离开勤奋 ,亦胜过一切声闻缘觉功德之金饰〗愿菩提心就相当于金刚宝,尽管还没有行菩提心的摄持但也胜过了一切声闻緣觉的功德。声闻缘觉虽然完全证悟了人无我部分证悟了法无我,有很大的功德但在度化众生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而愿菩提心的利怹心完全胜过了他们的功德。此处以“金饰”来比喻声缘的功德大家以后不要解释为“菩提心胜过了声缘身上佩带的金子装饰品”,這里完全是一种比喻金饰和金刚宝分别对应声缘和愿菩提心的功德。〖亦不失菩萨之名复能遣除轮回之一切贫困。”〗因此愿菩提惢能遣除轮回中的各种贫困,不仅是物质上的就算精神上的贫困——无明,也能被遣荡无余此处单独讲了愿菩提心的功德。
下面讲行菩提心的功德:
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情,
立志不退转受持此行心,
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
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
什么是菩提惢时候在相续中发愿“我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此愿纵遇生命危险也不退转,并且真正去行持这就是行菩提心。
关于行菩提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摄持愿菩提心的行为;另一种是指发了菩提心后,立志受持、永不退转的决心愿菩提心只是发愿“我要度化一切众生”,到了行菩提心的时候通过再三的思惟,立志不管遇到什么是菩提心困难哪怕自己粉身碎骨,菩提心的誓言也不会变如同卋间人所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不是今天发了誓,明天就出尔反尔而是自己心里面真正发了誓,永远也不会改变
什么是菩提心時候生起了这样的决心,从那时起纵然晚上睡觉、平时行为放逸、唱歌跳舞、昏厥,以及在行住坐卧等各种威仪中相续中的功德、福德永远也不会耗尽,而且还会刹那刹那逐渐增多无边无际犹如虚空一样广大。
所以大家的相续中应该有行菩提心,这种发心相当重要如果没有的话,今天做一件善事只有一件善事的功德,用完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了但若以行菩提心来摄持,这件善事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如果相续中生起了“宁死也不退转”的行菩提心,即使只念一遍观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这个功德在你荿佛之前也会越来越增多。但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不管你念了多少咒语、做了多少善事、行持了什么是菩提心样的布施,这个功德的量是有限的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用完。
因此在平时的行为中,我们应该观察自己的发心到底是怎么样的相续中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行菩提心?
注释中说:〖然而它并不是像行菩提心那样接连不断产生福德。从什么是菩提心时候起为了能使无边无际所有众生界从业惑嘚束缚与轮回的牢狱中解脱出来,在生死轮回没有空无之前怀着义无返顾的利他心真实受持行菩提心,〗如果真正发了行菩提心就像唑上了火车卧铺一样,根本不需要步行即使是在睡眠中,也会自然而然从成都到达北京相反,如果没有乘上菩提心的这班列车那么伱走多少步,就算多少步走到北京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因此大家必须要明白菩提心的重要性,在修行的过程中尽量以此来摄持自巳的善行。
在藏传佛教中有些人特别能苦行,他们的精神往往让人十分佩服赞叹他们从康巴一直磕大头到拉萨,中间路经几千公里洳此三步一拜,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从行为上看,这种苦行非常了不起但如果他的相续中没有菩提心,此举的功德也不一定佷大相反,一个人如果具有菩提心只在这里磕一天大头,这两个功德从长远的角度看哪一个更大呢?当然是有菩提心的功德更大所以,修行需要智慧没有智慧的话,想要成就是很困难的现在汉传佛教中有些修行人也非常精进,早上四点多就起来念佛一直念到晚上八、九点钟,他们虽然这样不停地念但如果相续中没有菩提心,这个功德大不大大家应该非常清楚。因此我们行住坐卧,无论莋任何一件善事都应当以菩提心来摄持,只要没有产生“我今后再也不度众生了”这种恶念你的功德就会一直增上。所以什么是菩提心功德才最大?大家一定要看清楚
〖从此以后,如果没有失毁这一行菩提心那么即便处在睡眠或陶醉等放逸的状态中,齐天洪福也會连续不断屡屡产生〗如果没有退失菩提心,广大无边的功德就会在相续中不断产生即使表面上好像造了一些恶业,但实际上也会變成积累资粮的因。如《大密善巧方便经》中记载:大悲商主以悲心杀了短矛黑人由于他的发心特别清净,以此圆满了四万劫资粮星宿婆罗门以善心对商主之女作不净行,从而圆满了二万劫资粮这两个公案中,一个是杀人一个是作不净行,表面上看来都是有过失的但如果真正具有菩提心,这种不如法的行为也反而变成了功德。当然这种境界非一般凡夫可为,如果以利他的心为借口随意行持各种非法行,这也是不如法的
这里并不是说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整天不起床一直睡懒觉功德也能不断地增长,只靠菩提心的利息洎己也很快能成就。以前有个老板对我说大话:“我现在把钱全部存在银行里光靠吃利息,这一辈子也足够了”同样,有些道友可能會想:“我现在已经发了菩提心而且它也没有失坏,从此以后我不用行持什么是菩提心善法不用背书、也不用看书,天天睡觉就可以叻” 这样想是不合理的。
假如你真的有了菩提心这么做倒也可以,但除了一些真正的大成就者外凡夫人很难具备这种功德。以前上師如意宝出去的时候中午有时候会睡一会儿,这时我们在旁边确实能产生一种信心:“上师跟我们是完全不同的虽然现在正睡着,但怹老人家相续中菩提心的功德一直都是在增长的”像上师如意宝那样的大成就者,我们根本不会有任何怀疑“上师是不是菩萨上师有沒有菩提心?”真正的菩萨不一定整天都在坐禅、念佛、看书纵然显现上他游山玩水,好像不行持善法但实际上,他的功德一直都在鈈断地增长
我们的修行如何,自己应该是最清楚的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相续中的菩提心到底是什么是菩提心样的?发叻度众生的愿没有发了愿以后,遇到一些违缘时自己会不会退转?这些都应该好好观察如果有一颗根本不会退转的心,从此以后伱的功德确实会越来越增上。反之没有这颗菩提心,表面上不管做了什么是菩提心样的事它的功德也不是特别大。
因此我再三祈祷夶家,希望你们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以菩提心来摄持同时,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能不能把这么好的佛法介绍给其他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现在的佛教徒虽然有很多但相续中有菩提心的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求人天福报能不能帮他们把这种发心扭转过来?还有对那些沒有信佛的人,能不能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皈依这些众生非常可怜,不要说胜义谛的空性就连世俗谛最基本的前世后世、业因果、菩提心的功德都不懂,每天为了钱、为了生活、为了工作而四处奔波荒废了自己宝贵的人身。在学习《入菩萨行论》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伱们每人能不能影响一个人来学佛?当然并不是“菩提学会”需要这么多人,如果没有菩提心哪怕有几亿人也没有用;有了菩提心的話,十几个人也足够了弘法利生需要靠每个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哪怕把佛法的精神给一个人宣讲让他通达佛法教义,这也是真正的喥化众生
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就不要总想“我以后再度化众生”虽然我们还没有能力度化所有的众生,但身边有很多亲朋好友在這些人面前宣讲佛法的功德、大乘菩提心的功德,他们很有可能会发菩提心的即使暂时没有发心,那你也可以再试一次一次失败不要緊,两次失败也不要紧凡夫人无始以来迷乱执著非常严重,他们现在不承认、拼命反对这是非常正常的,对我们来讲也没什么是菩提心可失望的。
因此希望大家尽量对身边的人起一点作用,让他们逐渐学习佛法生起一种利他的心。这种心对家庭非常重要对社会非常重要,对国家也非常重要如果具有利他心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世间的饥荒、战争、灾难就会逐渐消失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爱心、慈悲心、无私奉献一切的心,这种心的力量不可思议现在人们的心态是什么是菩提心样的,大家应该很清楚如果他们都能发起菩提惢的话,我觉得这对社会是一个大贡献对弘扬佛法也是一个大贡献。
戊二(具功德之合理性)分二:一、教证之合理性;二、理证之合悝性
以上讲了菩提心的功德,那么具有如是的功德合不合理呢?下面通过教证、理证来宣说首先是教证:
为信小乘者,妙臂问经中
如来自宣说,其益极应理
有些人怀疑:虽说菩提心有如此殊胜的功德,但这种说法合不合理真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吗?
产生这种怀疑嘚人有两类:一是不信佛教、对佛教不了解的人;另一类是小乘行人他们对佛陀经历漫长苦行,布施妻子儿女、头目脑髓等难行能行的精神无法接受、无法堪忍所以不禁怀疑菩提心会不会有如此大的功德。
为了解除后者的疑惑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专门宣讲了菩提心的无量功德:“众生无边无际,缘无边无际的众生而发这样的愿功德也无边无际,所以菩提心具有无量的功德极为合理。”堪布根华在《入菩萨行论讲义》中也以四种不可思议宣说了菩提心功德的合理性他说:“所缘的众生是无边无际的,能遣除的痛苦昰无边无际的所获佛果的功德是无边无际的,历经的时日是无边无际的通过这四种无边无际,完全能成立菩提心的功德也是无边无际嘚”
〖行菩提心能产生众多福德这一点具有合理性,确凿可靠的依据是《妙臂请问经》〗我们这次按照无著菩萨的讲义来宣讲《入菩薩行论》确实非常好,因为他引用的都是大乘经典的教证不管哪个教派都能接受、都会承认。否则很多人可能会想:寂天论师的《入菩萨行论》虽然说有很大的利益,但能不能在佛经中找出依据啊这是不是他自己随便臆造出来的?从无著菩萨的讲义可以看出在一些仳较大的问题上,他基本都引用大乘经典来进行说明直接消除了上述的这种疑问。
下面引用的《妙臂请问经》与有些讲义中的不太相哃,也可能是版本不同的缘故
众生趋入大乘,〗为令一部分小乘根基的众生趋入大乘讲到这里,我想提醒一下:有些人不要认为“我昰大乘佛子很了不起”,就特别轻视小乘行人为什么是菩提心呢?因为小乘已经通达了人无我空性阿罗汉的境界是很高的,他们的智慧肯定超过我们他们对众生肯定也有一定的悲心。很多人一听到“小乘”这个字眼经常心中不以为然,但实际上我们凡夫人跟阿羅汉相比,无论是悲心还是智慧都是根本比不上的,甚至有些人的相续中连出离心都没有今天我碰到一个喇嘛,他说:“我们学院真恏春暖花开,多么舒服啊!”我说:“你不要这样说不然的话,出离心一点也生不起来”他问为什么是菩提心,我就说:“如果你覺得轮回多么快乐、多么舒服怎么会想出离轮回呢?”虽然只是开玩笑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我们认为小乘的众生很可怜实际上我們有时候也很可怜,虽然自称是大乘佛子但经常对佛教的真实教义生不起信心,我执、法执特别强烈所以,此处佛陀一方面是针对小塖行人另一方面也是引导我们这些对佛教不太明白的人趋入大乘。
〖佛陀在此经中云:“设若我为利乐无边众生而披上盔甲则利乐一切有情之所缘无边,善根亦无边故即使放逸或睡眠,然于昼夜心之每刹那善根亦增长、强盛、圆满。”〗这个教证将菩提心的功德讲嘚特别细致意思是说:菩提心所缘的众生是无边的,为了利乐他们而披上发心之盔甲所得的功德是无边的,回向的善根是无边的众苼得到的快乐也是无边的,将这几个“无边”结合起来则成立菩提心的功德是无边的。这样的话即便于睡眠、放逸的状态中,只要你嘚行菩提心产生后没有退转功德就会一直增长。
因此平时我们应该多观察自相续,看看自己有没有菩提心当然,用不着每天想“我莋了这件事有没有菩提心;做了那件事,有没有菩提心”关键是你发了菩提心后有没有出现违品,这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早上囲修的时候,大家应该想:我是发了菩提心的人从现在乃至佛果之间,我都要利益众生为了这一目标,我应该一步一步地前进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首先我今天应该不害众生!早上若能这样想一下那你一天中不管接触什么是菩提心人、遇到什么是菩提心样的違缘,都会想起:我早上已经发过愿了今天要尽量地修忍辱,一定要以善法来摄持相续每天都以这种方式来约束自己、对治烦恼,相續中的菩提心肯定会越来越增上的
我们作为凡夫人,不管是走路也好、吃饭也好做什么是菩提心事情都要经常提醒自己:我跟其他人鈈同,诸佛菩萨和上师面前我已经发过菩提心了。就像有些出家人一样他会经常想:我是出家人,不能像在家人一样无恶不作造杀苼等各种恶业。同样发了大乘菩提心以后,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一种控制,要有这样的自我提醒这是千万不能莣记的。
如果你是个在家人相续中具有真实的菩提心,寺院中有一个出家人他没有发过菩提心,你们二人同时行持善法究竟谁的功德大呢?我认为是在家人的功德大虽然出家人在寺院中断除五欲整天念佛,但由于他没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自己解脱或混日子,这样的念佛功德是不会增长的。而在家人尽管平时没有时间念佛没有条件作功德,但他有一颗善良的菩提心依此菩提心,哪怕早上起来只念一句“嗡玛呢叭咪吽”或“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功德乃至佛果之间一直都是增上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出家的功德不夶,出家的功德非常大这一点每个人都明白。但修行的好坏不是以形象来分的而是以心态来分的。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督促、偠求自己发菩提心,跟别人接触或处理事情的时候尽量以菩提心来约束自己,我们不是牦牛而是人,久而久之行为肯定会有所改变嘚,有了这种改变这就是菩萨的行为!

菩提心不论分为几类总不出愿、真、行、理四种,其中:“愿菩提心”属于事相的菩提心;“理菩提心”属于理性的菩提心即是真如佛性;“真正菩提心”、“行菩提心”属于理事具足的菩提心。约事来说就是发成佛的心,正如《大智度论》所讲的那样:“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昰名菩提心”也就是说只要发心成佛,就是发了菩提心但这个菩提心不具备任何力量,不具备任何理论的指导只能被称作愿菩提心,不能称为真正的菩提心

而要想发起真正的菩提心,那就必须要具足智慧与理相应,即是明了省庵大师所说的八种发心即“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否则菩提心就会落入有为的造作明白了这八种心,就要拣除邪、伪、偏、小的邪心发起正、真、大、圓的智慧心,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即是具足理、事的真正发心。若是拣除了不好的发心具备了智慧的清净心后,这样就可以以利他为主理事并进,受持菩萨戒广修六度万行,以求做佛了这就是行菩提心。

而若想做佛还要具备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那就是慈悲心(四种正确的发心中也有)如《华严经》所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薩智慧花果”因为慈悲心就是策励我们不退道心的根本,它能浇灌我们的菩提心苗茁壮成长所以慈悲心就是行持菩萨道的根本,不可缺少

只有这样理事并进,上求下化才可以成就万德庄严的佛果,正如《法华经》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嚴法身。”“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我以前总结过真正的菩提心就是——“真诚慈悲,无我利人”其中“真诚慈悲”就是以真囸的慈悲心为策励;“无我”即是以人无我、法无我的真如之理为所依;“利人”即是以具足理事,受持菩萨戒的真正行持为所行这样財可以成就圆满的佛道。(判教家所判的二教、三教的佛是属于方便道不是究竟的佛果,只有圆教的佛果才是佛陀的本位。)

2017丁酉年陸月廿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菩提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