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碳排放指标交易权指标交易的如何怎么进行会计处理的

当前位置: >>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 姓名:于天飞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林业经济管理 指导教师:张敏新
摘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弘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角度争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选择有多种方法,而其中用市场化方法或手段寻求环境问题的可行解已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并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作为市场化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近些年讨论环境问题时出现频率较高的经济学范 畴之一,同时它作为森林碳汇项目的一个基础性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碳排放权交易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实质是用市场机制解决或弱化资源配置中的的价格扭曲,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是市场,对象是厂商或产品,其绩效已基本达成共识,并得到大部分验证.但利用市场 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适用性还处于探索之中.世界上发达国家在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对于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同时分享经济增长‘快乐”和饱尝环境问题j‘苦果”的中国具有特别的意义.本项研究以市场机制下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构建作为重点,并在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的过程之中引入期权机制.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 一.本文从产权理论和排污权交易理论入手,对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理论基础及 其现实意义进行了理论分析.二、对京都议定书实施后世界各国的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实践争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建立市场化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等现点.三.从碳搀放权交易规则,减排政策,资金机制,运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碳排放 权交易的主要因素,为在中国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进行理论准备. 四、对在中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中国已具备实施碳排放权 交易的基本条件,在总结国外碳排放权交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五、提出了在中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制度设想.并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过程中引入期权机制. 六.利用B―S模型对欧盟配额进行定价校验.其主要创新性成果表现在: 一.提出碳排放期权的概念,在碳贸易市场的交易要素中加入了期权的成分. 二.提出亚太合作机制的概念,与已经存在的京都机制―起,将世界各主要残排国家的利益集团统一在共同维护地球环境的框架之下. 三.对我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进行了宏观设计,将mill-气候交易所的理念引入到碳排 放权交易项目中来. 四.通i之B―S模型对欧盟配额进行定价研究,找到确定波动率的方法.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资源配置;市场机制 A StudyonMarket of Emission PermitsAbstr扯tTrade of CarbonEnvironmental issue is pCrSpCC6VCSoneof the importantonfsfacing the world today.TherearcmanytO understand theenvffonm船tsl isane environmentaland va_rious methodsin∞l诵略the problem,while seeking the solution to theissue through markefization has drawn greatc∞c鼬ofthe acadcmicBeingone Onecircle and rewarding explor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into the issue.to beofthe methodsmarket-oriented,emission permitstrade ofcarbon has beenof the economic categories,whichfro-nayappears in discussingenviromentalissue inrecent years,in themeantime,asabasic research of forest carbon sinkproj扰t,people attach understand andmOl"e and mole ilnportancc to itsolve emissionAnd∞cofj协important propositions is how to from thepc目rlnits u-ade ofcalJoonpc鹅pcc曲eorof economics and inadop血gre喧cedrce¥economics雒lpl砌es'whichessentially js solvingweakening面ce distortiona110硎∞by mca璐of market mechanism and搬【【izing sound economic growth.The basis forthe market mechanism to play its role is the market,and the object is the manufacturer product,whose peffonnance has receivedverified.However Wearc a Orthecolnmon understanding basically and been mostlystill probing into theapplicabn姆of solvingtheenvironmental issueusmg the market mechanisnL Experience acquir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uringthe exploration process is ofparticularsignificancetoChina,which isenjoyingthe"pleasure"of economic growthprocessand tastiⅡg‘q3itterness"ofthc environmentalissue at the same time in itsofindtmUJalization.This study attempts to emphasize OBconslraction ofthe system for optionemission p豇mits tradcof P湖'bon under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inU'oduce the permils wade ofcarbon.The 1.This paper conductsof the systemmechanism into the emissionmajoraresults ofthe study include:theorclical analysis oftbethe删c曩l foundation for c删蟹由1lcti∞for emissionpermits trade of carbon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rom theproveny蜘theoryemissionand emissionri91豳血adjng theory.2.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vitalpl戳如and relevaot a中靠i∞ofvarious countries inimplemen锄ionof Kyoto Prota)cot,and puts forwardpermfls trade of cxh-'bon after such viewsas"consuuctionthe effective methodtosolve脚OUSCfactors mode andSOthe market-oriented system for emission perlnits缸adc gasofcarbonisemission".emission permits uade of carbon from such3.,sⅢyzep瞳删V雌ofmechanism,andthemajorinfluencingrules for emission permits trade ofcarbon,emission reduction foundatianoperationon,Iayi丑g the theoretical China.for黜ctionpolicies,fimdsofs)-sl枷for emission permits trade ofcadxm in4.ConductafeasibilitystIldyOilthe OOIlStnlctioH of the system foremission permitsIradeofcarbon in China.It is believed that China is equipped with the basic conditions toc螂outat theemission p口mits缸ade of c;盯b∞。and based On summary ofthe in emission permits tl-adcexisting problen毽.experienceoffomign countries aimedof carbon,itbring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on solution5.Conceiv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for emission permits wade of carbon./nu'oduce theoption mechanism in theinitialdistribution ofcarbonemission rights.B-S model6.Conduct pricing and verification ofEU quota by矗doI岖ng Major innovativeresultsarc-1.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optionofcarbonemission rights,andintroduce theoptioninto the elementsoftrade∞the carbon market. Cooperation Mechanism,and together withthe2.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Asia-Pacificexisting Kyoto皿cd埔nism,unite the interest groups ofmajoremissionreduction cotmuiesworldwideun6cr3.Conductaframeworkofprotectingthe globalenvironment concertedly.macro-design ofthe emissionpermits wadeofcarbon in alina'andimroducethe idea offoreign Climate Exchange into theproject ofemissionpermits trade ofcarbom4.Conduct两cingof EU quota by adopting B?S model and find outthe印卿砒todt蜘line therateofwibr:adon.Key words:emission permits仃ade ofcarbon;趣sd叫懈allocation;market mechanism 本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本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文中所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均已注明出处。对本论文研究有所帮助的人士在致谢中均已说明。 基于本学位论文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属于南京林业太学。 对本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有权进行交流、公开和使用。碱懿昏于沁导师签名:日期:h,07年 致谢本文是在我的导师张敏新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理论分析到论文撰写及最后定稿的整个过程中,无不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导师严谨的治学_惫度,高尚的学 术风范,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借此机会向张敏新教授致以衷心的谢意.感谢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处的领导与工作人员,他们始终对作者给予妓励和支持.还要特另q感谢南京农业大学的王凯教授以及南京棘业大学彭世揆教授,余光辉教授,阮宏华 教授、马天乐教授.肖平教授、沈文星教授.许向阳教授.蔡志坚教授等,他们在各方面 给予作者诸多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妻子仇雪陵-,k-d=.多年来,没有她的理解,支持以及为此作出的巨大牺牲,作者不可能顺利完成学业.作者:于天飞 二00七年六月六目 第1章绪论1.1研究霄景 1962年‘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1L文唤醒了世界各地生态的危机意识,拉开 了环保运动的序幕.1972年联合国大会设置环境规划署(Un/tedNations EnvironmentProgrammed,tmEp),统筹国际环境问题,1983年联合国又成立了世界发展委员会(WCED),1992年,1995年成立了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1996年建立了ISO 14000环境管理系统,WTO贸易与环保委员会进一步使用技术性贸易障碍,来推动企业环保运动. 1992年发表了21世纪议程(AGENDA 21)瑚,在‘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田 里已提到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实施预防措施。联合国于1992 年5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了‘联合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4】,其中规定附件I 国家必须将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到1990年水平: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达成 了‘京都议定书'四,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管制,2001年的‘斯德哥尔摩公约》aPoPs)同 意识到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取行动;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 议上发表了<约翰内斯堡宣言》m.从这些环境议题的发展趋势,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世 界各国对环保的重视.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由于大气中温 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使得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强烈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近30 年来,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是同一个重大问题的两个方面,那种“高生产、 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挑战,人们开始重新从经济、效率、公平、技术 及管理等角度全面审视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要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Lal.1.1.1全搴.【胰变羹的麓巍-l加严重2006-2007年冬天,全球诸多地区气温偏高.华盛顿2007年1月6日白天的最高气 温达到21"{2左右,英国2006年冬季的平均气温达12.6℃,是自1659年以来的最高温度, 法国也正在遭遇50年来最熟的一个冬天。芬兰的一些候鸟因受到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而 不再迁徙;德国汉诺威附近野生动物园的熊迟迟无法冬眠;荷兰的一些植物学爱好者发 现,超过240种野生植物和200多种人工种植的植物都在暖冬里争相开放阴.在欧洲大 陆,阿尔卑斯山正在遭遇1300年不遇的暖冬,原定于2006年lO月在奥地利举行的世界 杯滑雪赛因为无雪可滑而被迫取消. 2007年3月初大风、暴雪天气就接连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及南方部分地区,东北受影 响最大,其中黑龙江遭遇56年来最大降雪量。东北三省部分地区出现大量人群徒步上班 景象,其中辽宁鞍山百万市民步行上班【lol。暖冬成为了世乔流行语,暴雪则带给中国入 更加切身的体会,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真实的展现在中国和世界人民面前,减 缓气候变暖速度已经刻不容缓【ll】. 2006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报道:地球气温已经达到1.2万年前开始的本 个间冰期的最高温度,与最近100万年的最高气温相差不到l℃。2006年12月14日。 世赛气象组织OvMo)发布了关于2006年全球变化状况的报告。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学 管理局(NoAA)提供的最新全球年平均温度数据【12】,如图1.1:0玉O五 O^芝0.2莲0.0;……d㈧捌蓑耄―电五删‘啊下嗍{ 体是导致全球温暖化的主要因素.1995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口cC)评估报告称【1习:。所观察到的变暖趋势不像是全由自然原因造成的”,“证据对照表明,对全球气候有一种可以识别魄人失影响。” IPCC在2001年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指出【14l: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 科,捧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后造成了全球的增温效应。IPCC于2007年2月2日公布了第四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的第一部分悯.在这份引发全世界领导者关注的报告中,来自全球113个国家的2500名科学家郑重向世人宣告了一个存在已久、人们却一直 置若罔闻的事实:地球确实越来越热.报告称,全球变暖将持续数百年,海平面将持续 上升.据IPCC最合理的估计,从1990年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49厘米左右【I习.同 时,诸多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使地球上有些自然干旱的地区的耕地逐渐变成荒漠,粮 食生产能力下降. 根据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六部门发布的<气候交化国家评佶报告》, 未来我国气候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80年使全国平均温度升高 2-3℃。到203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可能上升0.01-0.16米,导致许多海岸区洪水泛滥的 机会增大,农业生产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洪水、台风等极端气候将显著增.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1司:全球性气候变暖是气候周期性波动和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 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科学家和决策者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更好地预估未来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为全世界人民带来影响,减缓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制定合适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m.1,1.2弭际环境z擎约的签暑为了更好的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1992年6月4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立,专门负责各国的工业温室气体的清单调查【.】.公约确定 的“最终目标”是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安全水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UNFCCC)于1994年3月正式生效后,截至2001年12月,共有186个国家和欧盟成为UNFCCC缔约方.但由于在关键性“承 诺”条款的内容上存在模糊性,使得在UNFCCC框架下的法律实施和执行都存在诸多的闯题。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1司“尽管条约的数量与日俱增,生态空间的状况却仍然在持续恶化.……由于各国政府在制定环境协议的过程中只是作出了一些模糊的承诺,而 且其执行的力度也不够,因此这些协议中绝大部分都没有起到扭转今天发发可危的环境 发展趋势的作用.” 根据公平原则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1997年12月11日,国际社会又 通过了具有法定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0Cyoto Protoc01),‘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使世 界各国在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 正式生效,它被公认为是国际环境交化的里程碑,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衰I-I国际气候谈判进程资料来源:w-.unfeee.COla‘京都议定书'主要内容是四: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个别地或共同地确保其捧 放量在2008年至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2%,欧盟国家在 2008年至2012年承诺期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至1990年水平之下8%;美国为7%;日本为6%;如不履行承诺将面临重罚.同时引入了3种灵活机制―捧放交易(EmissionTrading,ET)、联合履行(JotntImplementation,∞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Mechanism,CDM),允许附件一国家通过相互之间及其同发展中国家之问的合作,完成 其有关限制和削减捧放的承诺.其中,ET和JI针对发达国家,只有CDM是唯一涉及 发展中国家的“灵活机制”.CDM规定,附件l园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既符合 发展中园家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又能产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投资,以此换取投 资项目产生的部分和全部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捧义务的组成都分。 ‘京都议定书'针对发达国家,首次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少温室气体捧放的 具体目标和时问表,这在应对全球变暖的过程中是一个突破,在国际事务中也是史无前.4. 例的。它代表着经济和环境政策全球化倾向的一个高峰,并界定了2l世纪全球努力解决 气候变化的基本结构要素,它可能会被证实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及最有深远意义的世界 条约【191.1.1.3解决环境同是的过程中市:两机嗣被广泛应用自18世纪60年代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刚.随着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的提高,如何妥善地解决环境河题成为世界各国的政界与学术界都在面临的重要 问题。而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手段的最初实践是从市场对解决污染外部性问题上的失灵 这一问题开始的。 作为典型的环境污染控制手段,命令控制手段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管理调整方法,这 种手段主要通过政府的强制命令来减少污染,例如通过设立环境标准,以及推广命令控 制手段的实行为解决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显著的效果.至今这一手段仍然在 各国的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环境政策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命令 控制手段的达标成本大大地超过预期,而且一些命令控制政策限制了经济的发展。鉴于 传统命令控制政策实施的高成本和低效率,人们开始寻找成本较低更有效率的政策手段. 正是这样,经济手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在20世纪中期之后,随着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也是一种 资源,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既然如此,那么通过市场机制来 优化环境资源的配置,在对环境资源最低消耗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就应该是 可行的.这样的思想催生了各种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包括排污权交易手段。所以说,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产物。 捧污权交易制度是当前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近年来,捧污 权交易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除用于治理酸雨,还被用来减少汽油的含锻量、控制臭 氧层耗竭物质的摔放.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工业化国家统一了温室气体排放限 制,同意污染物挥放权可在不同国家问进行交易.欧盟也从2005年开始在其范围内引 进自主制定的捧污权交易制度,以每个加盟国为单位向产业界广泛赋予气体排放指标, 以促进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并最终减少=氧化碳的捧放量. 1.14汪室气俸捧放叙市场交I西行为在全球范目内迅逢井汪‘京都议定书>签署以来,尤其是2001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UNFCCC第七 次缔约方大会就清洁发展机制体制、运行规则和监测核实公证程序达成了高级别的政治 协议之后,清洁发展机制的实施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而以履约为主要目的的国际温 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开始活跃起来,而在这个市场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的CDM更是获得 了飞速的发展. 根据U1旺CcC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12月24日,共有1300多个CDM 项目完成或正在进行审定,估计这些项目到2012年一共可产生减排量15多亿吨二氧化 碳当量(o啦c),其中459个CDM项目已成功注册,可产生的年减排量达到107,078, 523吨C02e,正在申请注册的CDM项目有39个,可实现年减择量4,159,206吨C02e. 而自从2005年10月第一批CDM项目获得CDM执行委员会颁发的可核证的减排量(CSRs)之后,到目前已颁发24,629。841份CE黜,这使得CDM项目产生的减摊量作为附件一国家履约资产的确定性不再受到怀疑。世界银行前任首席经济师Nicholas Stem 指出伫”,现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约为全球经济总量的l%,如果推迟行动成本将 大大增强,甚至会增加20倍. CDM市场呈现出这样火热的局面与CDM在制度设计以及自身特点等方面的优势密 切相关.首先,CDM项目的东遵国是在第一承诺期内不需要承担温室气体减排和限排义 务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实施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可以全部提供到国际温室气体 排放权市场,因此减排量的供给潜力巨大.此外,‘京都议定书》第12.10条规定同,“在 自2000年起至第一个承诺期开始这段时期内所获得的经证明的减少排放,可用以协助在 第一个承诺期内的遵约”,也就是说虽然第一承诺期从2008年开始,但是CDM项目产 生的减排量从2000年开始就可以计算,并且这部分减排量可以存储到承诺期内来抵消附 件一国家的减捧义务,这也是CDM市场在第一承诺期之前就已经急剧升湿的重要原因。 1.2研究意义 环境问题是我国现今社会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认识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其认识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多种,其中从经济学的视角和经济方法来认识和解决 碳摔放贸易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与重视,尤其在我国逐步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一个基本手段的情况下,以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机制.‘. 问题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 中常常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困扰。为了尽快地摆脱贫困,中国似乎更加倾向于掠夺性地开 发自己有限的环境资源,使得环境污染等问题比大部分发达国家来得更为严重.面对日 益严重的环境闯题。人们都在反思发展的代价并寻找着治理和恢复人类生存条件的方法。 面对目益复杂的环境和经济问题,传统的环境政策由于存在缺乏灵活性以及治理代 价高等原因,已逐渐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低成本的政策工具, 作为森林碳汇项目的一个基础性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我国政府对控制污染的更加重视,以及世界范围内碳捧放权交易实践的不断展 开,我国环保部门也开始有兴趣用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此外,对 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缺乏足够的环保投入资金是制约环境改造的一个重要瓶颈, 而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经济机制可以使成本最小化,从而达到在资金约束下满足社 会发展对环境容量的再分配的目的,并有助于对实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提供更充分的理 论支持,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可以确定其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 为我国环境管理开发新的政策工具,促进环境管理目标的实现。 本文从总体上对碳排放权交易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揭示,对若干有关的基本理论问 题予以尽可能全面的阐述。碳排放权交易所涵盖的领域涉很广,但作为本文则主要从碳 排放权的市场交易机制的制度构建的层面进行相关探讨. 碳排放权交易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排污权交易,它能够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通过 碳排放权交易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可以达到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中国的特殊 国情,本文提出了设计适合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具体的 制度框架。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具体来说本文的创新之所在可以归纳如下:、一、提出碳排放期权的概念,在碳贸易市场的交易要素中加入了期权的成分.二、提出亚太合作机制的概念,与已经存在的京都机制一起,将世界各主要减捧国家的利益集团统一在共同维护地球环境的框架之下. 三、对我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进行了宏观设计,将国外气候交易所的理念引入到碳 排放项目中来. 四、通过B-S模型对欧盟配额进行定价研究,找到确定波动率的方法..,. 1.3研究疆莱1.3.1技术蓐线 对碳排放权交易的过程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为此本论文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是:首先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背景、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 总体了解、把握和预测,从而进行问题的晃定,确立研究方向:接着以产权理论和碳捧 放权理论为问题分析的理论依据;一方面,系统总结碳捧放权交易现状以及中国和世界 其他国家的气候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进行了分析.分析从产权特征、 存在条件、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等四方个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制度 建议. 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谈判的基本政策及碳排放权交易发展基本现 状,借鉴国际经验,从理论上设计构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包括主 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最后从得到的结论和操作建议中总结出本文的知识创新点.1.3.2研宽方法本论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总体丌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路.规范碎究 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普遍分析和典型分析褶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一、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检索:运用该方法对现有的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对利用期权模 型进行碳排放权定价问题己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实地调研:到南京绿色资源再生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南京天并洼垃圾填埋气发电 CDM项目现场进彳亍实地调研,对如何构建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进行交流、访谈.发现存 在的问题,找到潜在的市场交易,以及市场构建的障碍等. 二手资料法:利用互联网检索相关碳排放权交易的进展情况以及国外二氧化碳排放 权交易的最新进展. 二、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 电话、网络调查:对南京区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电话及登门拜访,外地学者则用互联 网联系. 企业访问:到南京绿色资源再生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企业访问。对进行CDM项目应.1. 具备的条件以及对已经应用的工业减排技术进行了解. 深度访谈:向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CDM技术服务中心等政府机构咨询CDM的 行业政策。 通过国内外准备和己经实施了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地区和国家的比较分析,找到 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的开展提供借鉴;通过实地调研。明 确在我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项目运行机制的设计和安排提供因 地制宜的决策依据;通过对实际国外碳捧放权交易的实例分析,找到确定碳捧放权波动 率的基本方法. 最终力求研究成果既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碳排放权交易的 本±实践提供理论瓤现实的指导.1.4研兜内客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研究,我们把市场交易机制下碳捧放权交易的制度构建 的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对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论述。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碳捧放权交易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碳排放权交 易的基本定义,随后介绍国外排污权交易理论的发展研究历程,最后对碳排放权交易的 现状进行了综述. 第三章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楣关理论。首先对产权理论在碳排放交 易过程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介绍,随后着重介绍了排污权交易理论.同时对建立碳捧放 权交易过程中需要应用的期权理论进行了理论上的铺垫。 第四章分析7国内外碳捧放权交易的现状.首先对碳碳搏放权交易的市场现状进行 了相关的综述,随后对分析了国外碳交易的市场特征,最后对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五章从碳捧效的交易规则、减排政策、资金机制、运作模式等方面对其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对世界各国减排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第六章对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对碳捧放权交易进行 战略上的分析,并在她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碳捧放权交易所应具备的条件.最后对碳捧放 权交易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制度建议进行了阐述. 第七章进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设计研究。并在初始分配过程中引入了期权机制. 同时利用期权模型对碳捧放权进行定价研究,提出建立碳捧放交易的市场制度设想. 第八章利用期权模型对欧盟配额EUADEC-08进行实例分析. 第九章对全文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2章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综述2.1.1壤:捧教叔交易基奉定叉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根据各国政府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的减捧承诺的前提下,对本 国企业实行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控制的同时允许其进行交易,一个公司如果排放了少于预 期的二氧化碳,那么就可以出售剩余的额度,并得到回报,而那些排放量超出限额的公 司,须购买额外的许可额度,这样它们可以避免政府的罚款和制裁.从而实现国家对二 氧化碳排放的总量控制. 由于发达国家国内减排二氧化碳成本很高,因此,‘京都议定书》建立了CDM,鼓 励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既 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又产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投资,由此换取投资项目所 产生的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捧义务的组成部分.发达国家或者企业帮助发展中国家 每分解一吨标准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就可以获得一吨标准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权。 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实旄,发达国家降低了减捧成本,而发展中国家获得了 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最终共同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以保护全球环境和资源。2.1.2蕞摊放权交易的基奉分类从目前的实际交投情况看我们可以把碳排放权交易分成两大类 一、基于配额的交易 买家在“限量与贸易”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捧配额,譬如 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CAAU),或者欧盟捧放交易体系(EU ErS)下的欧盟配额 饵UAs)? 二、基于项目的交易 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捧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最典型的此类交易为京都议定 书中CDM以及联合履行机制下分别产生核证减捧量(CERs)和减排单位0阻us). 2.2.1目外并污权交易的相关研究对于排污权交易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捧污权分配r方式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排污权应当得到合理的配置.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温室气体 捧放许可证交易,那么各国的初始排放权分配实际上就是国家温室气体财产权结构的确 定,其公平性将直接影响到各国社会经济福利水平的变化.初始排污权分配的公平性和 有效性是排污权交易制度顺利推行的基础。Natsoune(2002)磁以为初始排放权分配问题是实施国际捧污许可证交易中最有争议的问题.目前,提出的分配原则主要有3种原则:第1种是按人口分配.该原则体现了 人人事有同等环境与发展权利这样一个原理;第2种原则是按历史责任分配,这意味着 在过去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国家应该承担主要削减责任;第3种是“继承祖父式”原则, 即维持现状把排放权分配给现有的排放者.该原则实际上是“谁捧放多谁得利益大”这 样的一种不公平的分配.围绕这些原则的争论,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减 排温室气体经济利益的冲突和调和.为此,一些专家,如Grubb和Sebenius(19923[23j 提出了基于上述原则的“混合”分配原则,即部分按人口分配。Ilahn(1984)【24】指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捧污权的初始分配会影响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效率.因此,选择合适的排污权初始分配方案是至关重要的.1990年美国国会在 关于‘清洁大气法修改方案》的辩论中,提出了三种初始分配方案:公开拍卖、固定价 格出售和免费分配,其中公开拍卖和免费分配较为常见. (一)公开拍卖 对于某种特定的摔污权,由于其每个单位都完全相同,彼此之问可以相互替代,所 以排污权拍卖属于同质多物品拍卖.拍卖方式包括同时拍卖和序贯拍卖等多种类型.在 拍卖这种分配方式中,捧污权流向出价最高的捧污企业.在上述三种分配方式中,许多 研究者更倾向于采用拍卖方式.他们认为如果拍实所得用来削减以前存在的税收扭曲, 则拍卖方式的费用有效性(cost.-eflfieient)要大于其它分配方式12.5-7.e3. 排污权采用拍卖方式具有诸多优势,在20世纪70年代捧污权均是以拍卖作为初始 分配的方式,然后在市场上进行交易..12. 相比免费分配方式,排污权拍卖的优点为: 1.拍卖能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的财政收入,然后可把这些收入用于环境治理: 2.拍卖可以减少扭曲性税收,降低无谓损失,提高社会福利; 3.拍卖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4.拍卖能减少免费分配所产生的各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执,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捧污权拍卖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通常采用密封式拍卖.它包括单价拍卖、第一价格 拍卖和维克里(Vick2rey)拍卖.由予在单价拍卖和第一价格拍卖中,竞标人会试图用各种 复杂的方法来隐瞒其对排污权真实估价,出示低于排污权的真实价值的价格,因此这两 种拍卖方式是无效的.传统的拍卖理论认为,维克里拍卖是有效的,竞标人出示真实的 竞标价格。但在实践中,执行维亮里拍卖困难较多,因此维克里拍卖在现实中也不常放 选用。Cra.mton和KerI(2002)阴认为,当没有明显的市场势力存在时,单价拍卖的效率接 近维克里拍卖.单价拍卖的优点是拍卖方式简单易行。另外,在单价籀卖中,弱势竞标人能从强势竟标人价格隐瞒的行为中获利,它能激励弱势竞标人积极参与拍卖活动.因 此,单价拍卖是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最合适的方式。除密封式拍卖外,排污权拍卖还可以 采用增价拍卖,这种拍卖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好的价格发现机制。捧污权的增价拍卖包 括需求计划式拍卖和上行时针式拍卖.但传统的拍卖理论认为,这两种拍卖方式都是无效的.(二)免费分配 免费分配又分为两种类型口句:依据企业的外生标准(懿og匝∞s critcria)分配和基于产量(output-based)分配.I.外生标准分配;通常采用的外生标准包括祖父制(髓In施血t疵Ig)和基准制(b朗cb衄旺ldIlg).前者依据排污企业的历史捧污量,按一定比例确定其可获得的排污权数量.后者依据排污企业的历史产量,按一定比例确定其可获得的排污权数量. 2.基于产量分配:是一种相对性的捧污权分配方式.企业根据其当前的产量和单位 产量的捧放标准(如每发电IkkWh获得ltoa的C02排污权),获得排污权.对于覆盖几 个行业的捧污权,在各行业的单位产量排放标准制定之前,排放总量必须先在行业问进 行分配. 与拍卖相比,外生标准分配削弱了被管制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因.13. 为技术革新将降低排污权的价值,从而降低捧污权所有者所拥有的价值例.同时,在纯外生标准分配政策下,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将分不到排污权,而不得不向老企业购买.在 资产市场不完美或有利于老企业的市场势力存在的情况下,老企业将利用捧污权阻挠新企业进入市场哪.最后,在各国排污政策不同的情况下,外生标准分配还可能为外资企业带来额外收入口11. 虽然理论研究表明外生标准分配方式有各种缺点,但在许多排污权交易的实践中却 采用了祖父制或基准制,包括美国酸两计划(USAcidRainProsram),美国REcI AD江计 划,智利(Chile),英国排污权交易计划(UKEmissionU-admg Scheme)等.这些制度对于新 企业有时采用一些特殊规定;如拍卖(例如美国酸雨计划)或基于某些标准免费分配(例如丹麦).Kehoane武al(1998)p2以为,大多数捧污权交易计划中采用外生标准分配方式,这是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被管制企业对其施加政治影响所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因为外生 标准分配方式对于大企业更有利.除了上述三种分配方式外,还有文献提出了混合分配方式03-34]或新的分配方式阴.也有文献提出应当针对污染物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分配方式。国外对于排污权分配方 式的研究比较深入,许多理论研究倾向予拍卖方式.但是由于排污权问题与拍卖问题所 具有的复杂性,实践中多以祖父制为主,拍卖为辅.如何使得理论研究更贴近实际情形, 是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排污权交易市场中的市场势力 市场势力指卖方垄断者或买方垄断者在市场中策略性的搡纵价格的行为.传统的摔 污权交易理论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是,在现实中排污权交易市场存在着市场势力. 如果排污权交易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那么原来的理论均受到挑战.Hahn(1984)洲研究了排污权交易市场上,当一个企业具有市场势力,其他企业都是竞争性企业(价格接受者)的情况下,市场均衡是如何变化的.他认为,对于竞争性企业, 捧污权的最终持有量与初始分配量无关.竞争性企业均衡的结果是,边际治理成本等于 捧污权的均衡价格;对于垄断企业,边际治理成本不一定等于捧污权的均衡价格,所以 垄断导致了市场机制的失灵.他还进一步分析了,垄断企业捧污权的初始分配量是如何 影响捧污权的均衡价格.当垄断企业初始分配量偏离排污权使用量时,市场就会产生无 效性,因此对垄断企业排污权的初始分配会影响市场效率.瓢cte曲crg(199ly硼认为,市场势力使得新排污企业偏重污染的治理,因为市场势力.14. 不能影响捧污治理的成本,但却可以影响排污权的价格.新排污企业的进入增加了对排 污权的需求,从而促使排污权价格上升,因此新排污企业有可能更偏重于治理污染。在 新排污企业没有获得补偿来源时,排污权交易就可能给卖方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成为 市场垄断者的机会.当市场存在排污权价格被操纵时,管制者就要行使对财产的支配权, 以适当的补偿来收购这些排污权,这样就可以鼓励新排污企业去争取排污权,同时防止 出现市场势力和新排污企业偏重治理的倾向.Misiolek和E坩e“1989)D7】研究了在捧污权交易市场中,企业的捧他性操作行为.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通过排他性操作提高了竞争对手的成本,这使得污染治理效率降低. 他们还比较了成本最小化操作和排他性操作对资源分配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垄断 企业捧他性操作行为的方法和措施。 Go西y(2000)【38】则从实验经济学的角度,检验了上面两种类型的市场势力的存在性. 他的研究表明,市场结构影响排污权交易,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可以利用市场势力来降 低自身成本或提高竞争对手成本。企业的战略性操作降低了捧污权交易市场的分配效率. 当市场受到垄断企业的控制时,市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效率显著降低,最终的市场效率 由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大小和经济体系中的其他竞争条件所决定。因此他认为,政府应该 通过管制来减少垄断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市场势力还可以导致企业污染治理中的市场欺诈行为.Egteren和Weber(1996严即认为,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如果获得更多的初始排污权,那么他们采用欺诈行为的可 能性就较小.相反,如果竞争性企业获得的初始捧污权较少,他们就会多排污少治理t 设法逃避政府管制,易产生欺诈行为的动机. 同时许多文献对于排污权交易中市场势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Misiolek& Elder(1989)t40j认为市场势力存在两大危害:首先,削减交易量,减少系统的费用效率: 其次,市场势力在排污权市场和资产市场上的联合可能使得排污权被买方垄断,从而阻 挠新企业的进入或将某些现有企业赶出市场。大企业可能行使市场势力使得其他企业的污染控制成本上升,而自己的成本下降咖.但是一些实验经济学研究表明市场势力的范围需要很大才能操纵污染控制成本,即使这样,最后所得也不会很多【.1】.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是双向拍卖市场中的市场势力.Smith(1981)E423经过一系列试验研究表明,在一个卖方单寡市场上,市场机制的不同可能导致市场结果从更具有竞争性 别更具有垄断性之间变化。其中双向拍卖的市场机制更易于产生竞争性结果..1S. Cason,Oangedt啪&Duke(2003)即哳究了双向拍卖捧污权交易单寡头市场和双寡头市场,认为单寡头市场的价格和卖方收益平均较高,更接近于完全竞争均衡,但效率 较低。Muller el:al(2002)嗍研究了多个有着不同结构的双向拍卖捧污权交易市场,在实验数据中找到了使用市场势力的清晰证据,并碍出了一系列结论.Carletn(2003)【4’犊拟了一个双向拍卖国际碳排污权交易单寡头市场。在交易者对潜在的挣需求有精确信息的 假定下,发现交易的效率很高,市场势力似乎并未降低交易的效率,也并未影响价格. 三、捧污权交易中的交易成本闯题 与市场势力相对应的是排污权交易中的交易成本问题。传统的捧污权交易理论认为, 捧污权交易市场是一个正规的、无摩擦的市场.但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 排污权交易市场在运作过程中,不但存在信息不充分、交易不频繁,而且存在逐案谈判 的问题.有大量的实践证据表明,捧污权交易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交易成本.Stavins(1995)t4q认为,交易成本是市场中产品的卖价与买价之间的差价,交易成本在市场中无所不在.例如,为了交易捧污权,交易双方必须相互寻找合适的对象,相互 之间交流或交换信息等活动均会产生交易成本.他认为,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整个交 易体系可能都要受到影响,边际治理成本与排污权的市场价格不会直接相等,这样就有 可能形成―个新的成本效率均衡点,因而捧污权的初始分配是决定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如果边际交易成本不变,排污权的初始分配不会影响每个企业的治理责任和总治理成本, 这与没有交易成本时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当边际交易成本增加时,摔污权的初始分配影 响企业的治理责任和总治理成本:当某个企业的排污权初始分配置增加时,则其污染治 理责任减少,因而导致总治理成本偏离有效均衡时的成本,社会福利下降:相反,当边 际交易成本减少时,初始分配的偏离导致交易结果更接近有效均衡时的结果.Cason(2003)M朔实验方法验证了Stavins的观点,并且得出以下结论:(一)相对无成本的交易,交易成本的出现提高了排污权的交易价格; (二)当边际交易成本减少时,捧污权的初始分配会偏离有效均衡的结果,出现交易 价格下降,并且接近于交易成本为零时的均衡价格,交易量也会随之增加; (三)当边际交易成本不变时,排污权的初始分配不影响交易价格、交易量和市场效 率.C,andgadh锄l嘲以1994年洛杉矶捧污权交易市场为仞,研究了交易成本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捧污权交易的初期,交易成本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捧污权交易市场的.16. 成熟,交易成本的作用逐渐下降。这也能解释在排污权交易的初期阶段为什么市场交易不活跃的原因。四、排放交易的实施监督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对排污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措施,确保企业遵守捧污规则,是捧污权交易制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嗍. s仃anhmd(1999)哪研究了捧污权交易体系的外部监督和实施闯题,并研究了管制者应如何分配资源来监督和处罚违规企业.为了减少捧污权交易系统中企业的违规行为, 管制者应该在各个不同的企业问合理地分配资源并增强监督力度。他的研究表明,企业 的违规行为与内部特性无关,即当某个企业比其他企业多污染时,并不说明该企业的污 染治理技术落后或生产工艺不合理.因此,管制者在实施监督时应注重企业的外部特征 分配资源。排放交易的实施监督有赖于采用的市场模式。Gnlbb(1992)嘲认为如果采用的是国际市场,那么建立一个与各国政府相联系,并负责管理国际排放许可证交易的国际组织将 是必要的而且,这个组织还必须有监督各国是否遵守捧放限额,并对那些违反排放限额 的国家进行“经济制裁”的权利. 五、排污权交易制度和其他环境政策的协调等问题 在许多国外的文献中都一致认为排污权交易机制应当和绿色认证机制进行交互或结 合.Jensen&Sky地(2003)isl】认为通过使用绿色认证和排污权的方式同时达到能源目标.Magnus etal(2003)[52】分析了TEP和TGC于国际范国内在电力部门的应用.MorthorU(2001,2002)盼54躲讨了TGC和11讲在国际交易中如何进行交互,认为如果可更新动力可以对达到国家GHG削减计划傲出贡献,那么一个国际可交易捧污许可权 市场和一个绿色认证市场的结合可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2.2.2圈内并污权交易的相关研究排污许可额交易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前提网:即参与各方有充足的市场信息和初始分配的公平性。关于捧污权交易制度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一、捧污权分配 捧污权分配方式包括免费分配、定价出售和拍卖三种.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免费分.17. 配方式.我国研究人员提出的捧污权免费分配方法有:林巍。傅国伟和刘春华(1996)阁站在公平性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公理体系的排污总量分配模型.王俊启,张颖(2000)【5刀发展了这一模型.张志耀,张海明(2∞1)嗍在给出排污权分配的三个原则秘相应的三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群体重心模型,应用群体决策方法以得出较为理想的分配方案.李寿德,王家祺Q003)【591分析了免费分配条件下的排污权交易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认为在某些极端的情形下,免费分配条件下的交易可能使得潜在的进入者成为产品市场的垄断者.徐自力(2003)删探讨了排污权交易中捧污指标的定价策略.李寿德,仇胜萍㈣眄1】从环境价值的多元性角度探讨了初始排污权定价问题的复杂性.肖江文等(2∞1)嘲基于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方式,建立并分析了排污权分配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认为竞 标拍卖方式是初始排污权的一种合理的分配方式,并得到投标人越多,管理机构所得收益越高的结论.鲁炜,崔丽琴(2003)【631则认为我国应选择免费分配与公开拍卖相结合的分配模式.李爱年,胡春冬(2∞3)【‰为.对现行的捧污权初始分配的机制必须进行改革,重新认识捧污权许可的目的、性质和作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公平、有偿的排污权初始分配机制.张颖,王勇(2005){陬为虽然免费分配的模式对于制度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加公平和更加市场化是捧污权初始分配的必然趋势. 总体来说,我国在免费分配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较多,在定价出售和拍卖方面的 研究比较欠缺。这是因为我国捧污权交易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意义上的捧污交易 政策、规则和市场都没有正式形成,此时采取免费分配模式更具现实意义. 二、排污权交易马中。DanDudek,吴健,张建宇,刘淑琴(2002)阅分析了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一体化政策对于环境经济、环境管理、企业管理及宏观经济等领域的意义,并提出了实施 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条件.肖江文等(2003)嘲建立了寡头垄断条件下的捧污权交易博弈模型,分析了具有不同生产成本和治污成本的寡头企业在政府发放不同数量的许可证时的交易均衡。认为在特 定情况下允许排污权交易并不一定有益,反而可能导致低产出率和高价格的市场均衡.陈德沏,李寿德,蒋馥(2004)嗍研究了产品市场是寡头垄断时,捧污权市场与产品市场相关联的环境中,捧污权交易对寡头垄断市场的影响,并且进一步研究了管理部门.11. 如何有效地分配排污权以减少由于垄断效应而导致的社会福利的损失。 三、其它部分文献在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总体设计方面进行了探讨.万威武(2002)嗍排污权交易理论模型中引入交易成本变量,并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了搏污权交易体系设计中的若干要素.王万山,廖卫东(2003)洲从捧污权市场的初始产权界定、交易权规定和交易制度安捧上分析我国排污权市场运行低效的根本原因,并进行经济学分析和制度设计. 在有关全球气候变化闯题上的公平性分析何建坤,刘滨,陈文颖(2004)【71】等作了较严密的论证,徐玉高,何建坤(2000)晌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平等权利准则进行相关分析。李 寿德(20016)嘲认为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秩序的关键是对捧污权进行立法等必要的法制建设、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政府管制以及完菩捧污权交易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利益关系的 和谐,以便消除各种经济主体之间、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各种社会经济主体之间的 利益冲突,保障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有序性,从而实现利益和谐。 综上所述,国外对于排污权交易制度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具体和深入.其研究是。阔 题导向”的,即研究内容的当前热点和将来的发展方向都是与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中的 实际问题息息相关的。我国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深度和广 度上都同国外同期研究有很大差距,极待迸一步提高,才能适应我国排污权交易工作的 不断发展2.3破捧效权交?5研究鲸速一、碳排放权初始排放权分配问题.根据‘京都议定书》嘲“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 务,这蒇为中冒赢得了lO多年的较好发展时闯.陈文颖,吴宗鑫(1998)[74咤E提出两种 综合考虑公平和效率的碳权混合分配机制,并确定碳权交易价格的基础上,对全球碳权 交易情况进行模拟,此外还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权分配机制对全球碳权交易收益的影响。徐玉高(2000)圈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捧态势的时点分析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策略选择上也有相应的论述.陈文颖,吴宗鑫(2001)U司 用MARKAL模型研究了中国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2004)pTJ 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捧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2005)r陬为根据。两个趋同”的分配原则,中国可以实现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 (20so年)前不承担绝对减排义务,但是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考虑大量的与优化产 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改善区域环境、减轻社会压力相一致的减排对 策与措施,这些减排对策与措施真正得以实施需要政府制订相关的政策,并将之纳入国 民经济发展规划中。 刘伟平,戴永务(200呦【7卵国内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分 析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的产生和意义,并就碳排放权交易中各国初始碳排放权的合理配 置、碳捧放权交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中国林业的影响等重要问题在我国的研究情况 迸行述评.后京都时代即第三个承诺期到来时,鉴于中国碳贸易不加约束造成国际产业 转移而带来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快速增长,发达国家要求中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捧 承诺的压力将与日俱增。杨红强(2005)【so】认为利用<京都议定书’1.2承诺期对发展中国 家无减捧义务的有利安捧,中国应慎重参与国际碳贸易,在合理有效利用碳贸易带来的 技术与资金转移的前提下,重点加快后期谈判中碳贸易与本国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的建设.程南洋,杨红强,聂影(2006)【81J认为环境保护通过影响成本对国际碳贸易产生影响,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有效的。而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处理好国际产业转移与 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关系,并合理利用市场机制与政府作为的双效作用,为‘京都议定 书》第三轮承诺期谈判做好准备.蔡志坚(2005)嘲对森林碳补偿贸易及其在中国发展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佟庆,白泉,刘滨,吕应运(2004)cs3】应用MARKAL模型研究了北京中远期能源发展的应用问 题. 二、碳税 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多数经济学家建议通过征收碳税实现碳减捧,认为碳税是最成本有效的减排手段嗍.目前世界上共有6个国家(瑞典、挪威、荷兰、丹麦、芬兰和意大利)实行了碳税。从这些国家的征收来看,只有挪威和瑞典的碳税 才具有足够的刺激效果.而一些国家如臭地利和德国最近引入了能源税,但是不是根据 能源的含碳量征收.瑞士和英国目前正在讨论征收碳税或者能源税的提案.而同时在另 外一些国家碳税或能源税的提案则遭到了反对.欧共体正考虑对能源征收碳税,能源税 礴习,期望到2000年把初级能源税提高到每桶lO美元,其中碳税为5美元,折合二氧 化碳为80美元,t a。2.但是征收碳税将会影响能源的价格、能源供应与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Delbcke(1994)∞认为从碳税的国际协调程度及其发挥的功能来看,田.20. 际范畴意义上的碳税政策,可以有6种模式: (―)基于筹资的单方国家税; (二)基于筹资的经协调的国家税: (三)基于筹资的国际税; (tm)基于刺激的革方国家税; (五)基于刺激的经协调的国家税; (六)基于刺激的国际税。 三、国际市场和国家市场 所谓国际市场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根据国际共认的分配原则获得相应的排放许 可证,然后国家之间进行许可证买卖交易。而国家市场则是各国在获得国际分配捧放量 后,再把该排放量以排放许可证形式分配给国内的排放者,持有许可证的排放者在国内进行交易.就这两种市场模式而言,一些专家,如Dudek和Tietenberg(1992)彻赞同采用国家市场,而另一些专家,如‘Grubb和Sebeniu.s(1992)E231则赞同建立一个国际市场. 但是,这两种市场并不是完全隔离的,国家市场作为国际市场的雏形,是温室气体 国际市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壬金南(x99s)tsm--p,为如果要建立国际温室气体(GHGs) 排放许可证交易市场,那么温室气体的国家排放许可证必须是有关国际协议的一个组成 部分。 第3章碳捧放权交易的相关理论分析3.1产轵理李邕誊破掩放权交易遗曩中的应甩著名的产权经济学家阿尔钦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把产权定义为:“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其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嗍,他不仅把产权作为一种权利,而且强调产权作为一种制度规则,是形成并确认人们对资产权利的方 式,是一系列旨在保障人们对资产的排他性权威进而维持资产有效运行的社会制度.科 斯则在其现代产权理论的论文中把产权定义为财产所有者的行为权力,科斯定理改变了通行的观察问题的视角,建立了分析产权和政府干预的新的参照系嗍.从微观社会主体来看,产权制度改革增加了个人的自由度和积极性.制度和自由是 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制度限制了人的“自由”,1日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康芒斯就认 为【,I】,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和集体的目标 往往存在偏离,为了协调个人的行动使之趋向子集体的既定目标,就需要制度的约束, 这种约束常常使个人的行动脱离他本来的意志而依附于集体行动;另一方面,制度和自 由又存在着统一性,人们之闯利益的争夺和冲突,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柬,整个社会就可 能陷入一种人与人互相对抗的所谓“霍布斯丛林”,个人更无自由可言.所以,任何制 度对个人行为的约束都应该存在一个。度”。过紧或过松的制度都会导致个人自由的丧失.诺思教授认为圈,在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下,一个社会就需要通过伦理和道德的力量来克服“搭便车”问题,以使社会得到稳定.“社会强有力的道德和伦理法则是使经 济体制可行的社会稳定的要素”,在某些方面成功地克服了“搭便车”问题正说明意识 形态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是强有力的.在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上,诺思教授认为, 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方式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晃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 简单明了,同时它不可避免地与个人在观察世界时对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相互交 织在一起.当人们一旦发现其经验与思想不相符时,他们就会改交其意识观点,4试图 去发展一套更‘适合’于其经验的新的理性”.当然,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 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但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和更有 效地克服“搭便车”问题. 我们讨论的碳排放权则是发生在人类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国与国之间、国家与 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为顺利完成对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而形成排放配额的交易 行为.它不仅包括排放行为主体可以捧放的额度,同时也规定超额排放的行为将受到相 应的制裁。作为一种产权,碳排放权不仅是一种服务于环境改善目标的人造工具,也是 一种制度安捧。在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达成普遍共识的‘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碳排 放权交易可以协调和规范世界范围内各缔约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分配,同时在执行条约的 过程中还应具有其强制性的一面. 获得碳排放权的企业通过转让CERs,同时停止相应种类数量的排污行为,并获得 相应的补偿性收益;而购买者则在支付对价后,获得相应的CEils,即购得了相应数量 的环境容量资源,从而可以开展正常的生产性碳捧放活动,通过生产的收益来弥补对环 境容量资源的消费所支付的代价.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质便是以市场手段对环境容量资源 进行再分配. 对碳排放交易的具体过程分析后,我们得出碳排放权具有如下的特征: 一、稀缺性 由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质就是对环境容量使用权的获取,当环境容量使用相对宽松 的时候,其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危窖性也相对较小。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污染排放 的积累达到环境容量的许可上限时,其对外部环境危害也相应的表现出来。而环境容量 的稀缺性也相应的提高.人类意识到其稀缺性表现则在于共同签署‘京都议定书》.限 制温室气体排放,在一定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认可碳排放权的交易,可以肯定随着环 境的持续恶化,碳排放权的稀缺性也会随着环境容量使用的日益稀缺而增强. 二、强制性 “如果在环境容量稀缺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能对环境容量进行产权界定,就无 法对环境容量实现合理定价和有偿使用,其结局就是所有人无节制的争夺使用有限的环境容量”删。国家为了避免“公地悲剧”的重演则需建立起强制性的以法律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碳排放权交易的规定.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 规定,鉴于温室气体减排量资源归中国政府所有,而由具体CDM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 减排量归开发企业所有,因此,CDM项目因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所获得的收益归中国政 府和实施项目的企业所有.在这种强制性的背后表现了国家产权界定的决心和产权实施 过程的法律准备..篮. 三、排他性 碳排放权的捧他性于其它所有权的捧他性是一致的.即碳排放许可的所有人,阻止 其它的排放主体享有对特定捧放额度的占有、处分、收益的权力.而这种捧他的对象也 是多元化的,除开某一个主体外其他一切个人和团体都在被捧斥对象之列,而这种捧他 性的实质就是碳排放权的主体行为人的对外排斥性和对特定减排额度的垄断性。 四、可交易性 碳排放权傲为当前碳贸易市场中的交易客体具有明显的可交易性.傲为一种独立的 产权,碳捧放权是权利行为主体在可交易市场环境下对其减排额度的交易,即发生所有 权的改变.这种可交易性为现实进彳亍交易提供了可能.既是可交易的必定存在价格上的 波动,傲为商品的表象特征,价格的起伏也必将贯穿碳贸易的始终.而这种可交易性也 为不同行为主体问的交易提供了保障,从而保障了所有权属高度的自由性 五、可分割性 碳排放权做为减排配额的权利体现,相对与其它可交易的权属也存在数量的可分割 性,做为一个减排项目来说,可以同时行使全部减摔额度也可以将减排的额度分别转让 给不同的企业.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三菱商事向欧卅和加拿大企业销售了300万 吨温室其它减排权,这是该公司在中国山东与新日本制铁联手开展氟利昂出理业务而取 得的每年1000万吨C02排放权的一部分,并计划将另外500万吨碳排放销售给日本国 内的电力和钢铁企业,而只有200万吨捧放权由新日本制铁自行使用.3.2捧污权交曩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西部一些草原地区的牛羊承载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究其原因在于是我国 草原的产权模糊不清.当大家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草原上任意放牧的时候,。公共地的 悲剧”就会产生.由此我们还可找到西部一些地方滥开溢采屡禁不止的原因. 极强的利益驱动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原动力,但是,这种利益驱动如果没有一 定的制约机制就会造成市场的无序和混乱.在制约机制中最重要的不是法律。也不是行 政管理,而是产权.因为即使法律制度很健全,行政管理也不错,但是产权制度是不健 全的,那么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也会交形.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的条件下,政府在环境治理问题 上都存在着缺陷,因此,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M. 问题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将政府和企业的力量进行有效的组合,利 用市场的办法,才能克服各自的缺陷,达到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目标。3.2.1并污权的概念夏特往3.2.1.1瓣污权的概念 捧污权嗍,又称捧放权,指排放主体在获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后,并在确保该权利的行使不会损害其他公众环境权益的前提下,按照权利主体所拥有的捧污指标 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解决市场失灵闯题政策的重点在于强调政府干预环境闯题的重要性,因而各国解决 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措施也普遍地放在命令控制政策手段的实施上。行政命令手段成了 许多国家主要的环境政策工具。排污权交易的思想最先由美国戴尔斯①咀l剐嗍于1968年在‘污染、财富和价格'一书中提出,其内容是政府作为社会的代表及环境资源的拥有者,把排放一定污染物的 权力像股票一样出卖给最高的竟买者,污染者可以从政府手中购买这种权力,也可以向 拥有污染权的污染者购买,污染者相互问可以出售或转让污染权【蛔.它的理论来源于奢 名的。科斯定理”只要产权碍以明确晃定,自发的市场交易可保证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 的实现.依据这一定理,在排污权界定清晰的情况下,可通过排污权在企业问自发的交 易实现排污量在企业问的最优分配. 1979年12月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开始在大气s02控制项目中推行,以后逐步扩展 到水污染、汽油铅污染、机动车污染等控制项目中1971. 美国在‘空气清洁法案》中对排污权交易作出立法性规定,并于1976年开始实施排 污权许可证交易制度,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有政策支持的捧污交易制度。。捧 放权交易的实质是环境容量使用交易,是环境保护经济手段,它以追求最大的成本利益 为原则,在价值取向匕较好地把握了公平与效益这一对矛盾的平衡,可以刺激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嗍. 3工.1.2并污叔的特征捧污权交易是基于市场经济原理的一项具体的环境管理手段,它通常使用在污染物.巧? 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标准要求的地区,通过确定该地区的环境质 量目标,然后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捧放量,并将最大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具体 捧放量,即若干排污权。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如公开竟价拍卖、定 价出售或无偿分配等,并通过建立捧污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够合法地拍卖. 通过对捧污权具体实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捧污权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捧污权具有有限性.一般而言,环境对捧放在其中的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 能力,但这种净化能力是有限的.这种净化能力的最大量就是环境容量.捧污权的总和 不应该超过某一时期和区域的环境容量,在行使捧污权的方式上也应该尽可能选择对环 境损害最小的方式. 其次,捧污权具有排他性.捧污主体在获得排污权以后,即取得一定的排他权属, 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主体自己的意愿对其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第三,捧污权具有可交易性.排污的权利或者指标可以进入市场交易或者在排污主 体之间进行有偿转让.因为环境容量的生态功能作为一种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已经 为世人所承认,属于一种无具体形态的“财产”,其所有权以及使用权具有可交易性.3.2.2并污权交易●l度的内客嗣外对捧污权交易内容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Stavins(1994)认为一个完整的捧污权交易制度包括八项要素.而GI啪s妇a和Comwell(1998)在为澳大利亚环境保护部门制定捧污权交易制度时认为它要考虑五项要素嗍.我国学者则认为排污权交易的主要内容包括【Ico],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 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环境的容量.然后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捧放量,并将 最大允许捧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捧污权。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 配捧污权,主要包括公开竟价拍卖、定价出售和无偿分配等,并通过建立捧污权交易市 场使这种权利能合法的买卖.在排污权市场上,捧污者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 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捧污权.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认为在我国现阶段进行捧污权交易的具体操作中应包含以下几 个主要环节IⅢ】: 首先,要明确捧污交易对象.在法律上对可交易的捧污权应作出具体规定.法律或 楣应的法援对每持有一份捧污权所拥有的权利明确界定。如允许捧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和 数量、排放地点和方式、有效时间等。法律还确保持有捧污权者的合法权益,排污权持 有者可按规定排放污染物。从美国等国外情况来看,排污权交易对象主要有二氧化硫、 湿室气体二氧化碳,以及较少eq污水等。 其次,要科学核定区域内排污权总量。排污总量一般由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区域的环 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情况,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排污 权总量虽是一个技术指标,但对排污权交易市场影响显著.排污权总量如何核定不仅对 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并直接关系到排污权交易能否顺利开展.捧污权 数量过大,会使区域内污染物的排放超过环境容量,并使捧污权交易价格偏低,甚至无 价,交易无法开展.排污权数量过小,会使排污权交易价格过高,可能造成排污成本超 过社会经济技术承受能力,导致捧污者不购买捧污权,而采取非法排污,或偷排等冒险行为。第三、应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择污权交易市场分为一级市场 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政府与排污者之间的交易.从美国等国家的情况看,一般情况 下,政府就某种污染物排放权每年定期与捧污者进行交易,交易形式主要有招标、拍卖、 以固定价值出售、甚至无偿划拨等.一般来说。对社会公用事业、排污量小且不超过一 定排放标准的捧污者,可以采取无偿给予或低价出售的办法;而对于经营性单位、排污 量大的摊污者,多采取拍卖或其他市场方式出售.一级市场一般不需要固定的交易地点, 交易时问也是由政府主管部l'3lb时确定.二级市场是排污者之间的交易场所,是实现排 污权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排污者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排污权后,如果排污需求大,捧污 权不足,就必须在二级市场上花钱买入;相反,如果企业减少排污,购买的排污权得到 节省,则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售出获莉.二级市场一般需要有固定场所、固定时间和固定 交易方式等。据悉,欧盟将设立专门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计划把伦敦国际石油 交易所作为其交易平台. 最后,政府要根据中国的捧污权交易的特点,制定排污权交易规则和纠纷裁决办法。 交易规则和纠纷裁决是捧污权交易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由于捧污权本质上是排污者对 环境这种公共产品的使用权,因此,除了要建立一般市场的交易规则和纠纷裁决办法外, 还要充分考虑如何防止。地下交易”和“搭便车”等行为.交易规则和纠纷仲裁办法没 有统一标准,从国外的经验看,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捧污权其交易规则均有差剐? 3,2.3瓣污_权变I专●l度的实直分析美国是最早实践排污权交易的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EPA) 为了实现‘清洁空气法》(CleanAir删所规定的空气质量目标,开始逐渐尝试将排污权交易用于大气污染源和水污染源管理嗍.1979年试点执行。泡泡政策”(bubble),泡泡政策使排污单位对污染物的治理有了选择.1986年EPA扩大了泡泡政策的应用范围(多泡政策),允许不同工厂、企业问转让和交换捧污削减量,这也为工厂和企业在如何进行费用最小的污染削减方面提供了新的 选择.1986年12月4日美国正式颁布捧污权交易最终报告书,其中全面阐述了排污权 交易政策及其一般原则. 如年代初美国的‘清洁大气法修改案》确定了酸雨治理计划.在1990年的‘清洁 空气法》修正案中,EPA又大大扩展了捧污权交易在空气质量治理中的应用范围.国会 批准在削减1000万吨,年硫氧化物的计划中,使用排污权交易节约硫氧化物排放治理费 用.1994年美国审计总局审计了酸雨计划并重新估算了该计划的总费用,估算结果表明, 不实施交易政策时是49亿美元,a,而实施交易政策后的总费用将减少至20亿美元组。据 美国总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捧污权交易制度自1990年被用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 以来,已经取得空前的成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欧盟积极倡导的<京 都议定书’也将捧污权交易作为以市场为依托的环境管理方式的核心部分。美国的捧污权交易政策[963主要包括补偿政策、气泡政策、净得政策和捧污银行政策.贯穿这四项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排污削减信用”(emissionsi谢tlctioncredits),它是这些政策实旋中处理事务的媒介,是指污染源将污染物的实际排放水平削减到政府法 定的水平以下,差额部分经政府认证以后即成为排污育Ⅱ减信用.污染物削减信用一旦认 证以后,即可以在市场进行交易.在美国,“排污削减信用”是用来在各个污染物排放 源之间进行交易的货币. 一、补偿政策<o凰ct) 所谓补偿政策,是指以一处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削减量来抵消另一处污染源的污染 物排放增加量或新污染源的污染物捧放量,或者指允许新建、改建的污染源单位通过购020? 买足够的。捧污削减信用”,以抵消其增加的捧污量.该政策将未达标地区视为一个整 体,允许有资格的新建或扩建污染源在未达标地区投入运营,条件是它们从现有的污染 源购买足够的。捧污削减信用”;其实质是通过新污染源单位购买“捧污削减信用”为现有污染源单位治理污染提供资金嗍.1976年12月,美国联邦环保局创立了补偿政策.补偿交易是美国最早投入运行的 捧污权交易形式之一,属于70年代末美国联邦环保局开始实施的新源审查计划(newsou∞c I'evigw,NSR)的一部分£1位】.在美国,制定补偿政策是为了解决未达标地区的经济增长与逐步满足环境标准之问 的矛盾,即如何既能够新建或扩建污染源又能尽早达到捧污标准的法定要求.美国1977 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已经将补偿政策纳入该法之中.孙偿政策不仅在改善空气 质量的同时允许了经济的增长,还使得经济增长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动力,因为企业在 该地区发展的愿望要求已有污染源必须实施削减.经济增长与改善空气质量之间的矛盾 在补偿政策下得到统一. 二、净得政策缸竹血g) 净得政策是最后加入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美国,所谓净得政策是指, 只要污染源单位在本厂区内的捧污净增量(。排污削减信用”也计算在内)并无明显增加, 则允许其在进行扩建或改建时免于承担满足新污染源审查要求的负担.该政策允许污染 源厂区内无论任何地方得到的。捧污削减信用”可以用来抵消扩建或改建部分所预计的 捧污增加量。如果净增量超过了预计的增加量,该污染源就要受到审查. 三、气泡政策(bubble) 所谓气泡政策(又译为泡泡政策),是指允许现有污染源单位利用。捧污削减信用” 来履行于H实施计划规定的污染源治理义务.所谓泡泡,是将一个工厂的多个排放点,一 个公司的下属多个工厂或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工厂群看作一个整体或“泡泡“.在泡泡的 内部允许现有的污染源利用其捧污削减信用增加排放,而其他的污染源则要更多地削减 以抵消排放量的增加. 1975年12月由美国联邦环保局颁布的‘新固定污染源的执行标准》第一次采用气 泡概念,并指出如果不增加总捧污量,可同意改建厂不执行新污染源标准.1979年12月美国联邦环保局提出规则,制定。气泡”政策并开始试点执行嗍. 美国气泡政策的最初设想是;就捧污管理而言.可以把含有多个捧污点的工厂看作.29. 是一个大的污染源即“气泡”,可以把从该厂所有的捧污点捧出的污染物看作一个整体, 实质是允许工厂的经营者对那些所需治理污染费用最少的捧污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物,对那些所需治理污染费用最多的捧污点放松治理或少减少污染物,以达到用最少的 费用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总量的目的.1986年联邦环保局扩大了气泡政策的应用范 围(即“多泡”政策),污染者可以将整个工厂或邻近的几个工厂捆在一起作为一个“气 泡”,或者是将包含多个工厂的某个公司甚至是包含多个污染源的某一区域,视为一个 。气泡”,允许它们之间进行排放交易。而不是把每一个烟囱作为单独的排放源. 适用气泡政策的主要条件是:气泡及气泡的大小只能由美国联邦环保局或经联邦环 保局授权的州政府依法确定,污染源单位不能自行确立;申请适用气泡政策的单位必须 向环保局证明。它已经达到环保局规定的将其排放总量削减至一定水平的先决条件,并 证明其排放抵消或排放交易活动不会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并保证不突破规定的气泡; 适用捧放抵消或排放交易活动的污染物只能依法确立。应以单项污染物为单位,不能以 多种污染物的混合排放量从事排放抵消或捧放交易活动,对人体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危 险物质不能适用于气泡政策. 气泡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企业守法的灵活性,降低治理污染的成本,使企业界 把它们的治理资金集中用于能够产生最大治理效益的地方,并且不妨碍实现规定的清洁 空气耳标。 四、排污银行政策(banking) 所谓排污银行政策,是指污染源单位可以将“捧污削减信用”存入银行,并可以在 气泡、补偿和净得政蒙中使用该。排污削减信用”.各州有权制定本州的银行计划和银 行规划,但其规则应满足一定条件:即规则应指明存入的“捧污削减信用一的所有权; 所有者的资格:管理发放、持有、使用。捧污削减信用”的条件;规则还必须与‘清洁 空气法案》中为取得合理的逐步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保持一致。除非污染源单位对。排污 副减信用”拥有产权,否则它们将对超额治理污染失去积极性. 在<清洁空气法案》1977年修正案之前,补偿政策拒绝考虑排污银行计划,理由是 为了将来的使用,把捧污削减信用存入银行与尽早达到环境标准的要求发生冲突.1977 年修正案之后,联邦环保局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赞同排污银行计划,认为矛盾已得到解 决?因为国会订立了可与捧污银行计划相客的明确的达标措施。到1984年5月,联邦 环保局已批准2项排污银行计划(俄勒冈州和罗德岛),建议2个银行计划(膏塔基.30. 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另有11个州或地区接受了捧污银行计划。在1984年, 肯塔基州杰斐逊县的排污银行有15个。排污削减信用”储户,总计每年存有1670吨 颗粒物,19511吨二氧化硫,1384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322吨氮氧化物,481吨一氧 化碳。捧污银行政策对排污权交易计划的实施有重大促进作用,如果没有摔污银行,污 染源单位对污染物进行超额治理对本单位将毫无利益,除非正好同时有其他污染源单位 需要抵消.如果捧污银行政策要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存入银行的“捧污削减信用”应该 成为公司的确实财产,并应得到法律的保护3.2,3.2荚目搏污叙变易存在的不足通过对美国排污权交易基本政策的分析f1螂,以及美冒的具体摔污权交易的实际情况 分析,我们将美国排污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易费用较大 美国的捧污权市场始终是存在着严格管制的。市场”,无法完全达到市场化的预期 效率,并由此导致了交易费用较大的问题.从美国的实施情况来看,排污权交易在运作 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够充分和逐案谈判的现象. 一般来说,捧污权的交易费用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基础信息寻求的直接费用;二是 讨价与决策费用;三是监测与执行费用。这几部分费用都是相当大的,因而可能会使整 个交易制度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失灵. :、捧污权交易中的投机行为 在美国,对参与排污权交易的人员没有限制,其初衷在于让公民表达自己的意愿, 扩大环境保护的群众基础.然而,在活跃的排污权交易市场中,自然会吸引投机商参与 交易,这势必对排污权交易市场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污染集中 排污权交易使得污染可能过度集中于某些地区,造成对该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两 该影响一旦形成,则对区域环境的破坏将是持续性的. 四、存在技术问题 一些技术性难点尚未解决,如污染物总量的空同折算问题,对移动污染源和面源的 总量限制问题等.总的来说,美国的捧污权交易制度已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然而也存在不少的缺.31. 点和值得研究、改进的地方.我国在借鉴与引进这项制度的时候,应注重结合我国实际, 扬长避短,使其能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3.2.3.3荚目搀污枫变易●l度的实鱼分析为了有效地削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英国政府决定从2002年开始,在国内 各企业间实行自由买实的=氧化碳捧放交易制度.英国环境部的官员表示,希望即将启 动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制度能成为‘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建立国际性二氧化碳捧污权交 易制度的一个样板.一根据英营摊_污权交易常8度嗍,对于申报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的企业,政府将予以奖励,对于完不成这一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