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什么方面的重要两个作用 发挥方面

充分发挥党校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党校是党的学校,是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发挥党校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运用战略思维,科学研判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讲话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提出了“五个面对”“五个如何”“五个迫切需要”等重大战略命题,深刻阐述了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现实迫切性和战略紧迫性,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为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这既给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了殷切希望。面向新的大变革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有发展战略方面的、有学科学术话语体系方面的、有学术原创能力方面的、有训练培养教育体系方面的,等等。对标形势和任务,党校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负时代;对照问题和不足,党校必须躬身自省、强化学习、修身提能。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困难总是与办法同在。对此,我们必须科学研判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任务,清醒把握哲学社会科学担负的时代使命。
坚持党校姓党,始终捍卫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党校姓党作为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要贯穿在党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当然也要贯穿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坚持党校姓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把党校建设成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党校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讲党的纪律、党的规矩、党的作风,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党校教师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科学有 “五路大军”: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行政学院、党政部门所属研究机构、军队院校。党校位列其中,责无旁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一个总体情况、共性现象,党校系统也存在。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名师大家。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党校系统名师工程的要求,探索构建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的党校教师管理体制,在师资准入退出、考核评价、职称评定、岗位聘请、竞聘上岗、岗位等级工作业绩与薪酬福利挂钩等方面加大创新改革力度,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成长。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要求,认真实施“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聘请一批”的名师工程,潜心做好人才队伍“留、引、出”三项工作,真正做到“从人抓起,久久为功”,切实增强党校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获得感。
强化落地落实,努力形成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党校特色、党校风格、党校气派。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专门强调了抓落实的问题。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同其他工作一样,也要强化落地落实。对党校来说,当前主要是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以及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地落实工作。“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党校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贡献”。要结合党校工作实际认真落实这些要求,着力打造党校特色、塑造党校风格、构建党校气派。
必须明确,党校特色就是政治强,坚持姓“党”姓“马”姓“共”,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就是要坚定政治意识,保持政治定力。党校风格就是学风好,传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研究真问题、摸清真情况,不能坐而论道、空对空,还要进一步规范学术行为,避免学术不端、粗制滥造。党校气派就是业务精,能够体现党校主体性,要在学界有原创性,在理论上突出系统性。党校人要认真思考教学上怎么抓落实、科研上怎么抓落实、智库建设上怎么抓落实、学科建设上怎么抓落实、人才培养上怎么抓落实、管理服务上怎么抓落实。总之,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中心紧扣大局,认真谋划抓落实思路、明确抓落实责任、探索抓落实路径、掌握抓落实方法、完成抓落实任务,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党校智慧、发挥党校作用、展示党校力量。 (作者系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 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鲜明地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战略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日党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实施这一战略任务的“路线图”。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以此为指引,“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奋发努力。
深化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和理论自觉
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把握世界的精神方式,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不可须臾离开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历史转折和社会变革的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尤为突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那样,“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意见》也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毋庸讳言,在通常人们的意识中,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有时并不一定得到自然科学那样充分的体现和认可。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滞后于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因而影响到人们对它的看法之外,实际上主要与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性质、特点有关。一般说来,自然科学探讨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它与技术、与社会物质生产力从而与物质财富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其作用和成效较为具体,容易量化、易见。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以人们普遍熟悉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任务是探究和揭示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绝大多数学科与政治上层建筑关系密切,其研究成果也往往要通过普遍的社会化或多重的社会转化,特别是要转化为方针政策才能发挥现实的作用,较为间接和不易显现。哲学就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而言,是各门具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离社会的经济基础较远,具有高度的超验性和抽象性,其作用虽然是普遍的、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但主要是间接发生的,从而也就更加隐而难见,即所谓“无用之用”。正是哲学社会科学的这种学科特质,给人们对其作用的认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有时得不到应有的足够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见,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特质的理解,是客观认识其地位和作用的必要前提。还要注意的是,正是这种学科特质,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也决定了发展所必需的诸种主客观条件,比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必须以社会实际为研究起点和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等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树立,说到底是来源于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和作用的深刻理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说到底是来源于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因此,我们要自觉地将理论活动建立在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基础之上,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刻理解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不负历史和时代
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类似,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的发展需要有重大的历史机缘和历史机遇。这种机缘和机遇由多种因素汇集促成,除了主观方面的条件,在客观方面最主要的就是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实际的需要。社会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土壤、根基和终极源泉,而社会需要则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恩格斯在谈到社会的技术需要对于自然科学发展的意义时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社会需要对于自然科学发展的作用是如此,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如此。
就社会实践而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就社会需要而言,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任务。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破解现阶段和新形势下存在的种种发展难题。比如,如何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以及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等等。这样,就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提出了空前的、紧迫的要求。正是基于时代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重要论断:“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意见》也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时代特色;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重大历史机遇。面临这样的机遇,对于我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幸运,更是责任和挑战。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珍视和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奋斗,奋发有为,用大气魄大手笔来书写中华民族历史上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体现主体性和注重原创性,努力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以及以学术为社会、实践和现实服务的能力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主观方面而言,关键在于充分体现主体性和原创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
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来说,主体性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身的人格、素质和能力中,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活动的立场、理念、视阈、价值取向、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中,体现在作为研究过程之结果的研究产品中。在群体层面,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整体为载体的主体性,是国家和民族主体性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这就把坚持和体现中华民族的主体性鲜明地提到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面前。坚持和体现中华民族的主体性,需要立足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本位,同时充分借鉴和吸收各种外来优秀文化。在个体主体性层面,科研成果是科研个体主体的人格、素养和能力的外化和对象化,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在本质上取决于科研个体主体自身的完善化程度。孔子曾强调“为仁由己”,明确地将学术之事归结为“为己之学”,意思是说,为学的功用首先应是用来提升和完善自我,用于自己修身、做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创性是一切人类实践活动成果从而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之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能够富有自身特质,能够引领中国发展、立足于世界学术之林的关键性要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阐明的,“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意见》明确要求,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学术的创新首先表现在基础理论的创新。基础理论构成应用研究的基石,只有在基础理论方面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应用研究才容易和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学术的创新还应表现在对重大理论和社会实际问题的深刻的学理阐释。将对重大理论和社会实际问题的学理阐释排除在学术范畴之外,是对学术的一种片面理解。学术的创新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制高点,具有较高的难度,要能够有所收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心若止水的定力,厚积薄发的功力,坚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努力,特别是要提高用学术为社会、实践和现实服务的能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我国从哲学社会科学大国走向哲学社会科学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侯才,为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党校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校|科学|社会_新浪新闻
  原标题:充分发挥党校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党校是党的学校,是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发挥党校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运用战略思维,科学研判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讲话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提出了“五个面对”“五个如何”“五个迫切需要”等重大战略命题,深刻阐述了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现实迫切性和战略紧迫性,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为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这既给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了殷切希望。面向新的大变革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有发展战略方面的、有学科学术话语体系方面的、有学术原创能力方面的、有训练培养教育体系方面的,等等。对标形势和任务,党校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负时代;对照问题和不足,党校必须躬身自省、强化学习、修身提能。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困难总是与办法同在。对此,我们必须科学研判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任务,清醒把握哲学社会科学担负的时代使命。
  坚持党校姓党,始终捍卫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党校姓党作为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要贯穿在党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当然也要贯穿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坚持党校姓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把党校建设成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党校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讲党的纪律、党的规矩、党的作风,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党校教师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科学有 “五路大军”: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行政学院、党政部门所属研究机构、军队院校。党校位列其中,责无旁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一个总体情况、共性现象,党校系统也存在。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名师大家。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党校系统名师工程的要求,探索构建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的党校教师管理体制,在师资准入退出、考核评价、职称评定、岗位聘请、竞聘上岗、岗位等级工作业绩与薪酬福利挂钩等方面加大创新改革力度,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成长。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要求,认真实施“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聘请一批”的名师工程,潜心做好人才队伍“留、引、出”三项工作,真正做到“从人抓起,久久为功”,切实增强党校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获得感。
  强化落地落实,努力形成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党校特色、党校风格、党校气派。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专门强调了抓落实的问题。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同其他工作一样,也要强化落地落实。对党校来说,当前主要是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以及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地落实工作。“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党校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贡献”。要结合党校工作实际认真落实这些要求,着力打造党校特色、塑造党校风格、构建党校气派。
  必须明确,党校特色就是政治强,坚持姓“党”姓“马”姓“共”,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就是要坚定政治意识,保持政治定力。党校风格就是学风好,传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研究真问题、摸清真情况,不能坐而论道、空对空,还要进一步规范学术行为,避免学术不端、粗制滥造。党校气派就是业务精,能够体现党校主体性,要在学界有原创性,在理论上突出系统性。党校人要认真思考教学上怎么抓落实、科研上怎么抓落实、智库建设上怎么抓落实、学科建设上怎么抓落实、人才培养上怎么抓落实、管理服务上怎么抓落实。总之,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中心紧扣大局,认真谋划抓落实思路、明确抓落实责任、探索抓落实路径、掌握抓落实方法、完成抓落实任务,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党校智慧、发挥党校作用、展示党校力量。 (作者系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 新
今人尝试以“公仆”取代“父母官”,主张官员不再为民父母,而是为民仆役,可惜效果并不见佳。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是德国教育家、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其思想与实践对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美国前财长约翰?康纳利|||||||||||
冯俊:治国理政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
日08:26&&&&来源:
原标题:治国理政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支持和智力供给。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接连用了五个“面对”、五个“如何”和五个“迫切需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寄予厚望:“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反映时代呼声,引领时代步伐,发现中国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总结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为治国理政当好参谋和智库。
治国理政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理论指导、立场观点和思维方法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哲学社会科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须是以中国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这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不断地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凝练、提升和升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系统化、理论化。
共产党治国理政首先要解决立场观点、为什么人的问题,领导者要始终牢记是为谁服务、为谁理政,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必须清楚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治国理政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为根本价值取向。因此,哲学社会科学要研究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维护和增进人民的权力和利益。
哲学社会科学要为治国理政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治国理政的总开关,是每一位执政者应该掌握的看家本领和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广大干部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思维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十个指头弹钢琴和统筹兼顾等工作方法,这些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来深入研究和推广普及。
治国理政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把握时代脉搏、世界大势和中国国情
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需要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治国理政首先就需要认清我们是在什么环境下执政,人类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世界的大潮大势是朝哪个方向发展,需要认清历史方位,辨认前进方向,掌握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风云际会,国家领土主权问题,国际事务争议问题,能源资源争夺问题,科技和经济的人才、信息争抢问题,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反恐和国家安全问题,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霸权问题等,都涉及政治学、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国际法学、民族宗教理论等哲学社会科学众多学科以及自然科学许多门类的深入研究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当今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如何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对于中国国情的这些认识、思考和对策既是哲学社会科学以往研究取得的成果,同时还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趋势作出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判断。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治国理政的主体,正经受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正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如何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从严治党,从而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从党史、党建、经济、法律、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略。
治国理政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说:“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给治国理政和哲学社会科学都提出了许多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从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和治国理政的需要来看,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关注中国现实,提出中国问题,不仅要提供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还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困难新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发展起来后和未发展起来相比不是问题少了而是问题更多、更为复杂了。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既要提出问题,还要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既是治国理政的当务之急,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紧迫的课题。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建设一批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对于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问题,对于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的问题,对于党情政情社情中反映出来的紧迫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都要加紧研究、重点研究或全力研究。这些研究既能助力治国理政,也能促进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中国的实践和探索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例如中国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脱贫问题、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问题,还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协商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党的法规和制度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外国政党都觉得中国的经验可学可用,但是这些中国经验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总结提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要以国际上听得懂的话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要改变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局面,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要让世界接受中国话语、习惯中国话语,使中国话语成为世界话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国理政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重点在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建设,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这些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和努力的方向。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治国理政取得了新成就,进入了新阶段,推向了新境界。下一阶段,要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仍然要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进行。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建设,促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在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通过“十三五”时期的目标规划、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协调推进,稳步有序地完成各项任务,确保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破除不适应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体系,完善各种具体的制度安排和各种规章、规范和规矩,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国家;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依规管党结合起来,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治国理政和国家治理也必将书写出更新更美的篇章。(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责编:沈王一、谢磊)
48小时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大家都在看
手机阅读更精彩
党史党建知识竞赛
两学一做知识竞赛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发挥作用合格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