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如何布施食物给恶鬼求他们整梦见仇人在家?

持六字大明咒布施饿鬼,太不可思议了!--学佛网
&持六字大明咒布施饿鬼,太不可思议了!
发布:妙音&[ &]&& 日期: 20:07:00&&
持六字大明咒布施饿鬼,太不可思议了!
持六字大明咒布施饿鬼,好兄弟们能打牙祭
作者:福泽绵长
几个月前在医院照顾病中的姐姐,有一晚在走廊喝着牛奶,嘴里喝着,心里念着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耍hòng),才喝两口,就有个好兄弟过来了:“给点吃的!”得,我的夜宵报销了,我饿一个晚上肚子,他们都不知道饿多久了,用手撕开包装盒,“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耍hòng)------舍!”努力丢出去,牛奶化作发金光的一大片,原来走廊外只有一两个好兄弟,突然聚集了几十个,个个欢喜非常的在吃,有的一边笑一边哭一边吃,还一边合掌拜谢,可怜,都不知道饿多久了,有个嘎小子,吃饱了就跑:“我吃饱了,我吃饱了,我有吃的了!”赶紧出魂去追他,我不能让他吃饱就跑,我还没念佛给他们做超度呢!
前段,带着个刚落到鬼道的阿修罗的中阴身,因为急着超度他,到那里都叫他跟着我,我好带他念佛,可是我就忘记他会不会饿了?没有施食,那天带着阿修罗的中阴身走路上,看到一堆狗屎,我看着狗屎念嗡嘛呢叭咪耍恢趺淳投嗉恿烁錾嶙郑肥和蝗痪头⒐饬,阿修罗的中阴身急忙扑上去大口大口地吃,似乎饿了很久,看得我眼泪直流,现在想起那一幕,心里还真不是滋味------我真混啊,他来找我求超度,我竟然不知道给他弄吃的。
从那天起,出门都会带上一把米,走到小巷,阴暗角落,树底下,肯定有好兄弟(指“鬼”,见附注),嗡嘛呢叭咪------舍,丢出几颗米,就能让他们不挨饿。
一次走到一条小巷,看到父子三,父亲本来拉着一个,另一个在远远地方玩,走到他们身边,嗡嘛呢叭咪------舍,舍出一撮米,那个父亲高兴啊,叫另一个孩子:“快来,快来,有吃的了!”两孩子扑到那团发光泛大的米上拼命吃,父亲则跑到我面前扑通跪下,不停地说:“谢谢,谢谢!我们饿很久了!”唉,鬼道苦啊!
之后,我开始上山做施食,山神笑我:“你总算愿意来帮助他们了!”,山神这话是有原因的,大半年前我很喜欢爬山,在山顶见过山神一面,山神求我,到山脚后先别回家,帮我念念佛,超超山脚那帮好兄弟,那座山的好兄弟都爱聚集在山脚,那时候不知道一口痰都是这些好兄弟的最爱,在山脚吐了一口痰,就看到有个好兄弟来捡,我用脚踩了,还说他:“这么脏的东西,你捡它干什么?”,没想到惹恼他了,揍了我一顿,回来病一场,从那时起,我再不敢爬山了。学佛久了,才知道我被打原因,痰也是他们的食物啊。现在想到他们的悲苦,我也愿意再上山,施施食了。
国庆节回家时候,就教我妈念嗡嘛呢叭咪耍塘巳欤芩憬袒崃耍细鲈麓虻缁埃形衣枘罡姨畹没雇玫模透担骸奥瑁阕约旱囊嫡弦约毫说模乙丫锬愫芏嗔耍行┬枰阕约鹤龉Φ吕戳艘档模虢心闳シ派酚衷叮夷阕约旱胶颖呶乙膊环判模徽庋桑忝刻焱矸购缶偷轿壹腋浇男∠镒弦话衙祝吹胶诎档慕锹浜褪鞯紫拢蛘呷俗叩蒙俚牡胤剑腿錾7粒米,念嗡嘛呢叭咪思痈錾幔XI)字,那些可怜的鬼道众生就能吃了!你去救救他们吧,他们好可怜啊!”要说是救他们啊,我妈可高兴了,我妈高兴地说:“行,我每天当散步,出去积点阴德!”
前几天我妈打电话来说:“心脏舒服多了,好几天不见胀痛了!”看来我妈施食了业见效了啊!
附注:“好兄弟”,是一些地方(如台湾、广西等地)对“鬼”的“尊称”。
附录:担心施食后被鬼跟随加害的人,可参考以下文章(转自百度博客):
《施食只会有功德,不会有任何风险,有佛经为据》――
1、有人担心施食不成功,弄得不好反被鬼神害,请看《优婆塞戒经》杂品里是怎么说的(这段是讲给鬼神施食的):“虽以不净荡涤汁等施应食者,然有遮护,竟不得食;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何以故?以施主心慈怜愍故!”就是说,你施食给鬼神,但因为有遮护(未念变食真言或其它等),那些鬼神吃不到,这样的施主也得福德,因为你心慈怜悯他们呀。2、《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里佛作了保证:“若诸天人如法受持。若为诸鬼神及饥渴所逼非分横死者。则不得名为胜大悲曰陀罗尼也。”你按照佛说的这个方法来施,若被鬼神害以及饥饿渴死,那么这个咒就不叫胜大悲陀罗尼了。也就是说不会被鬼神所害。3、《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里佛说“尔时十方一切六趣饿鬼鬼神悉赴集。瞻仰行者。如见父母。 ”那些饿鬼看到施食的人,就象见到父母一样,瞻仰行者(施食的人),又怎么会加害呢。4、《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说施食者有二十种利益:五者其人诸佛菩萨天仙龙神护如眼精。施食的人诸佛菩萨天龙八部保护他就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因为施食的人能给饿鬼众生很大的利益,所以对施食的人护如眼精。当然鬼神害不了啦。5、《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常以此密言及四如来名号。加持食施鬼。......一切非人夜叉罗刹。诸恶鬼神不敢侵害。”若有人持咒施食,一切的非人夜叉罗刹,诸恶鬼恶神都不敢侵害。6、再看世尊是如何的殷勤劝我们施食的:世尊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及诸人天,意欲受持此方便法者。」(可见一切人都可施,并不是我们想的要具足很多德行才可, 况且凡夫一经施食即是菩萨行,)如经云「是人已为行观音行。」因施才增德也!世尊为了推动又云「我今殷勤三说嘱累于汝。汝当忆持为众生说勿便忘失。」「善男子。谁有智者见如是利而不受持。当知此人失大利益。此陀罗尼威德自在。若视饥渴人面诵之即得饱满。若咒枯树尚得生枝。何咒有情不蒙其福。」经典摆出来了,大家应深信佛所说,佛不会害咱们的。坚决勇敢的施食吧。至于传说的一般人不能施食,那是把这个施食和寺院里的大蒙山和瑜伽法会搞混了(也就是说他没弄明白就到处乱劝人别施食,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业障重才有这些阻碍,就像放生一样,有些人一要放生,就会有人来劝他别放.....),这两个法会必须要由受大戒的比丘师父主持(要搭衣戴毗卢帽等很多细节),但一般人也可以参加。施食是佛传给四众弟子的大福报的方便之门,即使儿童亦可行,几乎不费分文。施食,根本不用担心鬼道众生吃不到很多人担心自己施食鬼神吃不到,那岂不是白做了吗?于是到处找感应,比如施食的时候有没有起风啊;追求梦境,觉得我做梦了,梦里有一大堆人吃饭了,那我就施食成功了,如果没做梦,老是担心,老是考虑要不要继续施食......这是一年前的我,也是很多初发心施食的同修常见的问题。其实感应是有的,但不一定我们能够觉察得出来(事实上也没必要把注意力放到所谓感应上了,我们只管施食,就一定会如佛经说讲的积聚大福德),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善心一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心一起,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我们的一个起心动念或者是做了一件善事,福虽还没到,本来要有的灾祸都却没有了,本来做生意要亏大血本的现在不亏了,本来要G命的现在只是擦伤了一点点......你说,这些不是感应吗?只不过我们不能觉察而已,但上天不会亏待我们的呀,因果不会亏待我们,佛菩萨更不会亏待我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施食的人诸佛菩萨天仙龙神护如眼睛,不会让我们受到伤害的,因为有我们这样一群施食的佛子,无量的饿鬼都能够得到利益呀,不仅是饿鬼得利益,我们自己也能够如经上所说获得很大的利益,我们把施食的功德回向给累劫多生以来的冤亲债主,大家都能够得到利益。在我乡下老家,有一种习俗,就是“倒水饭”。如果有人得了头昏啊或者是不明原因的小病小痛,就用这个方法,一般施完后很快就会好。“倒水饭”也是布施鬼道的方法之一,而且方法应该来源于佛经,只是没念咒。用一碗清水,里面加上一些饭,喊着某亡人的名字或尊称(在倒水饭之前通过在水中竖筷子来确定是哪个亡灵来缠身,这些亡灵一般是自己去世的亲戚祖辈或者是有缘的人【跟你很好或者是跟你有仇】,所以很好确定),然后说我给你倒水饭呢,希望你怎么样怎么样总之是一些安慰的话啦,然后就把水饭倒出去,这样病人很快就会好了。我见过好几次,确实是有用。当然不一定是被叫到的那个鬼魂受施,或许被其他福报大些的鬼神吃去了,这也是优婆塞戒经里说的“虽以不净荡涤汁等施应食者,然有遮护,竟不得食,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中的遮护吧,我们本来是要施给这个鬼的,但是这个鬼福薄吃不到或被其他多财鬼抢了去。我们施食如果念变食咒,就没有遮护,河沙饿鬼都能够吃到。我们平常祭祀祖先的,祖先如果不在鬼道,你祭祀的那些东西附近一些有福报的鬼道众生也能够吃到(但是我们何必这么小气只祭祀祖先呢,何不念7遍真言布施无量饿鬼,将此功德回向给祖先,利益更大呀)。我们想想,就这样施食,鬼神都能够吃得到,何况我们是念了7遍变食咒的呀,以神咒的威神之力,食物变得无量无边,化现到恒河沙数饿鬼面前,使河沙饿鬼都能够吃到。作此施已于其四方。有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数饿鬼。于一一饿鬼前。各有摩伽陀斗四斛九斗饮食。如是鬼等遍皆饱满。是诸饿鬼吃此食已。悉舍虚身尽得生天----《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作此施已。于其四方有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数饿鬼。前各有摩伽陀国七七斛食。受此食已悉皆饱满。是诸鬼等悉舍鬼身生于天上。----《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所以,我们施食根本不用担心或怀疑什么,信佛所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佛神力故,法如是故,持咒施食,利益无量饿鬼,于己身也得无量福德聚,是法尔自然的。也有的人信佛只信一半,或者说只信佛不信自己。他会说,如果我念咒不灵怎么办,我的妄想很多,不清净?好吧,要是没这些妄想你就是阿罗汉了。佛说一切人都可以施食,包括我们妄想很重的凡夫,这下你该放心了吧,有妄想没关系,施食靠佛力靠咒力,你只要祈求佛加持好了,念咒就有佛菩萨的加持啊。你应该把心念放在念咒上而不是放在担心或怀疑上。如果你向世间的某个有大威势的大善人说:某某善人啊,我想请你帮帮忙,帮我把这些食物分发到灾民手中,那个大善人不仅会欢喜帮你的忙,还会再加更多的食物一起分发。世间的善人都能如此,何况福慧具足圆满的佛陀呢。你通过念变食咒加持食物,就是在祈求佛菩萨加持(帮忙)呢,我们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每个众生的起心动念佛都完全清楚,你难道还怀疑佛菩萨听不到你的祈求或者怀疑佛菩萨没这个能力吗?你要布施恒沙饿鬼这么具足大悲的请求,佛菩萨一定会帮忙。地藏经上佛陀嘱咐地藏菩萨勿令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而你现在施食就是把这些已经堕入恶趣中的众生救出来,生天受乐。正如经上讲的,每天都施食的人“是人已为行观音行”,你已经在做观音菩萨的事业了,像观音菩萨那样救苦救难啊!“一切诸佛授手摩顶。诸尊菩萨所苦爱护。一切贤圣视之如子。诸天龙神随侍卫护”,你慢慢的所积聚起来的福德不可思议,难可测量,你甚至都不觉不知,察觉不出来,这个福德可以帮我们自然而然的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为我们成佛的资粮。经上讲“此陀罗尼(即变食真言)若但赞诵写书。是人超越世间六十亿劫微细生死。何况如法修行无时间断者。善男子。我今分明语汝。是持咒者于弥勒佛前。若不得授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此贤劫次第成佛者。我则堕于欺诳众生。成道已来所说经法一无是处。”你天天按这个方法修行不间断,将来弥勒菩萨成佛时一定会给你授记,告诉你你什么时候会成佛,而且成佛的世间就在我们娑婆世界贤劫千佛出世之间。世尊为了强调和推动施食法门,说了一句重话:如果这样的人得不到弥勒佛的授记,并且在此贤劫次第成佛,那么“我则堕于欺诳众生。成道已来所说经法一无是处。”注意,有人会问,从世尊灭度到现在,乃至将来,天天精进勇猛施食的人绝不会只有一千个人呀,名额不够哦;何况贤劫千佛早就定下来有人了,怎么还会有我们的份呢?问得好。但是要知道,娑婆世界的众生成佛不一定就是在娑婆世界哦。法华会上,八岁的龙女把自己的宝珠献给佛陀,就到南方无垢世界做佛去了(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否?’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我们念佛求生极乐净土,在那边修行,阿弥陀经上讲,极乐世界的菩萨“多是一身补处”,这些补处菩萨还有我们,将来也不是在极乐世界成佛(因为大势至菩萨在极乐世界成佛后永不涅),而是到他方世界成佛。他方世界实在是无量无边,所以不必担心名额不够。上面所说的,只是成就佛果的殊胜利益,施食的利益还有很多。概括来说越有二十种,下面只简单的说说:第一、这辈子绝对不会挨饿、贫穷。种种疾病、厄运扰乱身心,施食的人这辈子都能够化除第二、不好吃的东西,施食的人吃起来都变成为上上味,他自然改变他口福的果报(什么叫口福啊?这就叫口福,世间人以为吃山珍海味吃就叫口福,那叫造业呵。)第三、常常施食的人就算他进入荒郊野外(比如出去旅游)、种种的毒虫毒草毒树等永远都不能伤害他。所以施食的人,在深山里不会被害。第四、施食的人,一切鬼神罗刹,看到他都把他当作佛,对你尊敬,护持你。第五,施食的人诸佛菩萨天仙龙神,保护你就像保护眼睛一样,因为有你在,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所以诸佛菩萨、天龙八部保护你就像保护他们自己的眼睛一样第六施食的人所有的业障病、传染病无法靠近他的身体,所以这个人福报大,消业。第七施食的人,他的寿命自然增长,乃至好睡,睡起来精神好,每件事情都吉祥如意。第八施食的人,这个人若去荒郊野外,自然那个地方水草他都能够得到,他绝对不会缺水缺食物。第九,施食的人,头貌愉悦。他的外表,头脸看起来很庄严,肤体光泽,他的皮肤外表好像有光彩一样。第十,施食的人,常逢善友,常常遇到善知识。经常施食的人,还会慢慢的得到辩才,寿命延长,财物不会被人偷走或抢走(其人所有财宝无能夺者),受人尊敬,心想事成(其人意欲所愿悉得称遂)等,这一切都是因为施食呀。佛说:谁有智者见如是利而不受持。当知此人失大利益。南无阿弥陀佛!你如果用最简单的海涛法师说的施食方法:念七遍变食咒:南莫沙瓦但它也多瓦路只地,嗡(ONG),三不乃三不乃,轰。念的时候打手印:右手中指与拇指相碰念到“嗡三不乃三不乃”时中指母指不断磨擦脑子里观想施的食物变无量多,念最后一个字“轰”的时候母指食指弹一下观想食物都弹出去好远它们都能吃到,念完七遍再念三遍四如来:南莫多宝如来,南莫妙色身如来,南莫广博身如来,南莫离怖畏如来,念完放不大有人经过的树下或石头下(柳树石榴树桃树下别放,高过三尺的石头上也别放小鬼吃不到。在楼上居住的可以买一块塑料的盘子。就是托盘一样的,当作施食板,放在阳台外面,把食物倒在上面,撒在楼下,对楼下的居民环境不好!再说,你知道撒下去的地方干净否?经上说要撒在干净的石头上,或干净的地方,在寺庙,专门有个石头做的施食台,我们做不到,但尽量给饿鬼们有的良好的用餐环境施食仪轨1.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南无本尊释迦牟尼如来。南无安住大地菩萨众。南无一切龙天善神。愿以威神加哀护助。我今召请十方刹土尽虚空界一切六趣饿鬼有情类。以三宝威神力故。悉至我所。(语毕,面向东方)2.普招请真言:南无部部帝o伽哩哆哩怛哆M哆耶(7遍)举右手,掌心向外,大拇指压中指的指甲,其余三指伸直。(在此暂且称为:施食印)念咒到要开始念“怛哆M哆耶”时,(手印维持不变)手逆时针朝内转变成掌心向自己。然后又回到刚才的施食印,掌心向外,念第二遍咒。如此7次。3.解怨结真言: 三陀 伽陀 娑婆诃(3遍)双手五指张开,掌心向自己,一边念咒一边叉合双手,右手大拇指压左手大拇指(此为结),念“娑婆诃”时打开双手,两手同时弹指甩向两边(此为解结了)。弹指是大拇指滑过中指食指地打出响指。汝当善听。我今以此陀罗尼开汝咽喉。施汝清凉柔软快乐。欲令汝等自恣饮食甘露美味。4.开咽喉真言:步步底哩伽哆哩怛哆M哆耶(7遍)同样是右手打施食印,念咒到最后,用无名指沾水,大拇指和无名指(或几个指头)相扣把水珠弹出。可以左前方2次,中间3次,再右前方2次。5.变食真言:南无萨垛蛩M哆 多噼椎邸 三跋∪耍7遍)左手拿器皿盛乳饭,高过自己的嘴。右手打施食印加持器皿(意谓着比较靠近器皿)。念到“恕笔钡杆Τ觯ㄓ沂忠Τ鋈ィH绱7次咒后称四如来名,然后泄于树下净地即可。(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中的“置少饭及诸饼食等。以右手加器。诵前陀罗尼满七遍。然后称四如来名号”的以右手加器,之前我的理解为“右手端着器皿”,是不正确的,看来应是右手加持器皿吧)弹指是大拇指滑过中指食指地打出响指。朝自己右手边抬高超到肩膀一点甩手腕略带弧形。因为是弹指,手掌类似握合着的,无所谓掌心。6.甘露水真言:南无苏噜婆耶 怛他M哆耶 怛侄他  苏噜 苏噜 钵锗唷〔∷锗唷℃镀炮7遍)左手持水杯,应高过自己的嘴。右手五指并拢手掌掌心向水杯,诵咒加持并观想,无量甘露美味饮料液体类(可以想象成牛奶,可乐等等)从自己的掌心流出遍满了整个虚空。此时是竖立全掌,掌心朝外向着水杯,观想掌心流出各种液体遍满虚空,可以稍稍轻摇手掌。并不观想水杯的水从掌心流出。念完后将杯中的水抛高散洒于空中。7.回向,普供养真言: MM曩 三婆斗ト早斋:法力不思议 慈悲无障碍 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度利益莎诃(七遍)午斋:大鹏金翅鸟 旷野鬼神众 罗x鬼子母甘露悉充满穆帝莎诃(七遍)晚斋:汝等鬼神众 我今施汝供 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穆力陵莎诃(七遍)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施食与有情皆共成佛道愿诸有情,受我法施,无所障碍,平等得食,充足饱满,饴然快乐。愿诸有情,得上法味,离苦得乐,永脱三涂,于诸佛所,植金刚种,于佛正法,生清静信,勤勉精进,求生西方,速成佛道,广度众生。以此功德、回向十法界,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回向历劫亲恩眷属,怨亲债主,回向给一切为我所食、一切为我所伤害的众生。以此功德,回向给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受我所施的罪苦众生。以此功德,随喜地藏王菩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福德、智慧、广大誓愿。
推荐阅读: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查看: 15319|回复: 47
《学佛入门--布施篇》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本帖最后由 忏悔我行 于
23:21 编辑
《学佛入门-布施篇》:
不可思议的布施不可思议的福报(精品)---wtwmwf& &&&不损财务布施--猪八戒& &佛法谈亲自布施(自手施)
经律论汇集--善行& && && && &&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yammcoi& && && && & 布施佛法的三十二大类奇妙功德远胜布施财物--家包玉
这是《学佛入门-布施篇》word版
这几篇的题目末学做了改变,希望师兄们费心谈谈是否可以变动。有其他的建议请回帖说明,谢谢各位师兄的支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不可思议的布施不可思议的福报(精品)---wtwmwf 这些布施的经文是我从大菩萨藏正法经找出来的,看到论坛里有很多很多的讲布施的帖子,但是很少有讲具体如何布施,布施要什么心态才是正确的清净布施,布施有什么果报,具体是如何果报的。。这些几乎都没有说过,在看到此经的时候,我觉得此布施经文讲的很不错,足可弥补以前所有的布施帖子的不足希望大家在这个帖子后面布施者内在心态等要求的基础上 行具体的布施,您将会获得帖子中所说的种种奇妙福报出自大菩萨藏正法经有十种称赞之法。菩萨若能具足清净。当行布施。此称赞法者。谓即有为出离故得有为果。菩萨应当如是布施。即得十种称赞之法。何等为十。一者 施食。 获得长寿。二者 施饮。 息除一切渴爱烦恼。三者 施诸乘舆。 即能获得诸利乐事。四者 施妙衣服。 即起惭愧之心如获金盖。五者 施诸涂香华鬘。 即得戒闻等持妙香涂饰。六者 施诸妙香末香。 即得身支柔软妙香馥郁。七者 施诸美味。 即得味中上味。及能圆具人中妙相。八者 施依止处。 即能当与一切众生为舍为洲为救为归为所趣向。九者 施诸病缘医药。 即得不老不死甘露妙乐圆满具足。十者 若施种种资具。 即得菩提分法胜妙资具圆满具足。如是十种布施称赞之法。菩萨求菩提时。当得一切称赞摄受复有十种称赞之法。菩萨若能清净。当行布施。何等为十。一者若施灯明。即得如来五眼清净。二者若施殊妙歌音。即得天耳清净。三者若施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摩尼真珠及余珍宝。即得如来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四者若施种种妙宝种种妙华。即得如来八十种好。五者若施象马车乘。即得广多人众充满围绕。六者若施殊妙园林。即得禅定解脱等持等至圆满具足。七者若施财谷库藏。即得诸法宝藏圆满具足。八者若施奴婢及营作人。即得所作自在。如佛自然智圆满具足。九者若施妻子眷属。即得最胜可爱无上正等正觉圆满具足。十者若施四大洲主富乐之位。即得菩萨一切善法成一切智圆满具足。如是十种布施称赞之法。菩萨求菩提时。当得一切称赞摄受复有十种称赞之法。菩萨若能清净。当行布施。何等为十。一者若施五欲妙乐。即得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蕴清净。及于一切嬉戏娱乐等事悉得如意。二者若施双足。即得法义足圆具诣菩提场。三者若施二手。即得法手常授于他圆满具足。四者若施其耳。即得诸根圆具无所缺坏。五者若施其鼻。亦得诸根圆具。六者若施身诸支分。即得无过失身如佛身清净。七者若施其眼。即得法眼清净。八者若施血肉。即得一切众生真实身命真实布施善资其命。九者若施其髓。即得金刚坚固不坏之身。十者若施上分头顶菩萨摩诃萨。即得安住三界最胜无上。现证一切智智圆满具足。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求菩提时。应如是布施。如是等诸相乃能圆满一切佛法。称赞摄受大仙当知。有三十三不净布施。何等名为三十三耶。一者有人邪心倒见。无净信心而舍财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者有人。为报恩故而舍财物。则非布施。三者有人。无悲愍心而舍财物。亦非布施。四者有人。因欲心故而舍财物。亦非布施。五者有人。舍物与火亦非布施。六者有人。舍物与水亦非布施。七者有人生如是心。舍物与王望王识念。如是舍物非净布施。八者有人。以畏贼故舍物与之。如是施者亦非净施。(又复更有五种舍物。皆非净施。何等为五。一者施毒非净布施。二者施刀非净布施。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净布施。四者有人。所摄众生平等施与和集养育望得其力非净布施。五者有人。为名闻故而舍财物非净布施。)十四有人。为歌戏故。与伎儿物非净布施。十五有人年终月尽。破散财物非净布施。十六有人。屋舍因缘而舍财物则非布施。十七有人。善友因缘以他财物。受与余人非净布施。十八有人或有田地。或在舍宅。或有谷聚。或有麦聚。鹿鸟所食鼠等所食。无清净心非净布施。十九有人。为学作故与工匠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有人身有病患。恐命尽故。舍物与医非净布施。二十一者若人打他若骂他已心悔生愧。舍物与之非净布施。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则生疑为有报不。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三者若人施已心中悔热。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四者若人舍物与他人已。如是思量。若其有人取我物者。皆悉属我为我所秉。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如是施福唯钟我身不属他人。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六者若人年老舍物而施。又非中年后时病困。死时欲至。脉节欲断。苦恼所逼欲入死道。无清净心。无信净心。阎魔罗使见之生笑。兄弟诸亲啼哭悲泣。至如是时舍物而与非净布施。二十七者若人为名舍物布施。如是我名他国遍闻某国某城大施之主。彼如是施非净布施。二十八者若与余人迭相憎嫉。见彼舍物多行布施。见已心慢不能堪忍。以嫉彼故舍物布施。非净布施。二十九者食他女故。为种姓故。舍珠舍金。若银金刚。若毗琉璃。缯绢衣裳及兜罗绵。造作敷具。如是舍物非净布施。三十者有人如是思惟舍物与人。我无儿息大富饶财应当舍物而行布施。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一者若复有人心生简择。如是念言。若与此人则有福德。若与彼人则无福德。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二者若人布施。舍离贫穷衣裳破坏垢腻之者。与多丰乐大富之人。非净布施。三十三者若复有人望好花果。舍物而与非净布施。大仙当知。此三十三垢染布施。而舍财物彼施报者。如以种子种之碱地烂坏不成。大仙当知。如是之人非不布施不得果报。复次大仙。譬如有人随何所取得种子已种之荒田。彼种子界地界相依。须得天雨种子变坏。虽有牙生不得花果。此布施分不得花果亦复如是呵呵~~~大家看看,这里详细说了各种布施的果报~~对了,前面的是布施的具体方法,现在我来讲讲布施的心态要求:复次舍利子。有十种法。菩萨若能具足清净。当行布施。何等为十。一者菩萨不求艰难受用施。二者菩萨不逼恼众生施。三者菩萨不惊怖他施。四者菩萨无不舍所请施。五者菩萨无现相施。六者菩萨于诸众生无异想施。七者菩萨无损害施。八者菩萨无境土差别施。九者菩萨所施众生而无作意。(少第十法梵本元阙)舍利子。如是十种法。菩萨若能清净。当行布施复有十法。菩萨若能具足清净。当行布施。何等为十。一者菩萨不违业报施。二者菩萨无邪意乐施。三者菩萨无不胜解施。四者菩萨无懈倦施。五者菩萨无见面施。六者菩萨无恼害施。七者菩萨无退屈施。八者菩萨无赞誉持戒施。九者菩萨无轻慢毁戒施。十者菩萨不求果报施。如是十种法。菩萨若能清净。当行布施复有十法。菩萨若能具足清净。当行布施。何等为十。一者菩萨无毁谤施。二者菩萨无违背施。三者菩萨无瑕疵施。四者菩萨无忿怒施。五者菩萨无憎嫉施。六者菩萨无瞋恚施。七者菩萨无不恭敬施。八者菩萨无不自手施。九者菩萨随应止其下劣心施。十者菩萨于所生处无悕望施。如是十种法。菩萨若能清净。当行布施复有十法。菩萨若能具足清净。当行布施。何等为十。一者菩萨无不坚牢施。二者菩萨无边际施。三者菩萨无分段施。四者菩萨无他信施。五者菩萨不着下劣心施。六者菩萨不求色相受用富贵欢喜施。七者菩萨不求梵王帝释护世诸天等施。八者菩萨不求声闻缘觉地施。九者菩萨不毁谤智者施。十者菩萨所作善利无不回向一切智施。如是十种法。菩萨若能清净。当行布施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不损财务的布施---猪八戒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二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恶色。舍身受身。得端正色。未来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报。三名言辞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粗恶言。舍身受身。得言语辩了。所可言说。为人信受。未来成佛。得四辩才。是名第三果报。四名身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起迎礼拜。是名身施。舍身受身。得端政身。长大之身。人所敬身。未来成佛。身如尼拘陀树。无见顶者。是名第四果报。五名心施。虽以上事供养。心不和善。不名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养。是名心施。舍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痴狂心。未来成佛。得一切种智心。是名心施第五果报。六名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为敷床座令坐。乃至自以已所自坐。请使令坐。舍身受身。常得尊贵七宝床座。未来成佛。得师子法座。是名第六果报。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使屋舍之中得行来坐卧。即名房舍施。舍身受身。得自然宫殿舍宅。未来成佛。得诸禅屋宅。是名第七果报。是名七施。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布施佛法的三十二大类奇妙功德远胜布施财物--家包玉
论坛里不少人都行世间财施, 相对来说行法布施的人相对应该比较少!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劝人学佛发菩提心,劝人读佛经,劝人念佛,劝人往生净土,教导别人学佛法,对适当的人宣传佛法等等,就是法布施. 具体来说大家对世间财施的果报很清楚,也知道法布施有大功德,但是具体法布施有什么功德呢,大家都不太清楚,我以前也不清楚.昨天看到一本佛经&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正好记载了法布施的三十二种果报 1.有正忆念。2.有于智慧。3.有于进趣.4.有离悭结。5.有少淫欲。6.有少嗔恚。7.有少愚痴。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12.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13.名称远闻十方世界.14.诸恶鬼等不得其便。15.诸佛世尊之所赞誉。16.守护正法持佛法藏。17.不堕一切诸恶道中。18.生于人天不以为难。19.不离见佛。20.不离闻法。21.不离供僧。22.得识宿命。23.生净佛土。24.生生之处诸根具足。25.得三十二相庄严之身最为上主。26.种陀罗尼根本种子。27.作无断辩智因。28.得智人眷属。29.集大智因速疾得法。30.不起不正忆念之心。31.舍离一切世间财施。32.得大法藏辩才无尽。 佛经原文:佛言。阿难。若有菩萨善男子善女人。于初日分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七宝。施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及诸缘觉乃至诸佛。如是日中日没初中后夜。如上布施满于千岁。阿难。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宁为多不。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世尊。若于一日所得功德无量无边。况复千岁。佛言。阿难。我今唱令是善男子善女人。为得菩提。为化众生。为转法论。受持是经读诵书写。于大众中广为显示其福为胜。何况复能如说修行。阿难。若于是经受持乃至一四句偈。在大众中广为人说其福为胜。何以故。如是之施名为法施诸施中最。如是之施即是法施。是为胜舍谓舍于法。是名上受谓受于法。是名上持谓持于法。何以故。阿难。施于法已能灭结使。财宝施已增长烦恼。是故菩萨为灭结使当行法施。佛所印可。如是法施则能摄取一切功德。阿难。菩萨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称。何等三十二。有正忆念。有于智慧。有于进趣。有离悭结。有少淫欲。有少嗔恚。有少愚痴。降伏自他所有结使。多人爱敬诸天赞叹。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不空受用人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名称远闻十方世界诸恶鬼等不得其便。诸佛世尊之所赞誉。守护正法持佛法藏。不堕一切诸恶道中。生于人天不以为难。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供僧。得识宿命。生净佛土。生生之处诸根具足。得三十二相庄严之身最为上主。种陀罗尼根本种子。作无断辩智因。得智人眷属。集大智因速疾得法。不起不正忆念之心。舍离一切世间财施。得大法藏辩才无尽。阿难。菩萨法施。有是三十二功德名称。..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佛法谈亲自布施(自手施)· 经律论汇集--善行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五五)中阿含梵志品须达哆经第四(第三分别诵)[0677a10] 我闻如是。[0677a10]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0677a11] 尔时。须达哆居士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0677a12] 世尊问曰。居士家颇行施耶。[0677a13] 须达哆居士答曰。唯然。世尊。家行布施。但为至麤。不能好也。糠饭麻羹。姜菜一片。[0677a14] 世尊告曰。居士。若施麤食及施妙食。俱得报耳。居士。若行麤施。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不欲得好家。不欲得好乘。不欲得好衣被。不欲得好饮食。不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不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居士。若行麤施。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欲得好家。欲得好乘。欲得好衣被。欲得好饮食。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其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0677a27] 居士。若行妙施。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不欲得好家。不欲得好乘。不欲得好衣被。不欲得好饮食。不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不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居士。若行妙施。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欲得好家。欲得好乘。欲得好衣被。欲得好饮食。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其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佛说须达经 萧齐中印度三藏求那毗地译[0879a11]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须达居士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须达居士却坐一面已。世尊告曰。颇有居士在家施与不。唯世尊。在家有施与者。所有施不能妙食。有杂穬麻子为羹。姜一枚以为施。此居士非妙施。有妙施者。二俱有报。此居士为非妙施者。彼不信施。亦不时施。不自手施。亦不就往而施。不知不有信。亦不知有报而行施。当知有如是报。意亦不在妙有屋舍。意亦不在诸妙物。意亦不在衣被。亦不在妙食。意亦不在妙五乐淫。何以故。此居士行非施报故。居士。行非施者。当有信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有知有信。知有报因缘已而施与。当知彼有此报。意便在妙家业报极妙。诸具极妙衣有极妙。食意作妙五乐淫。何以故。此居士当知彼有施。此居士行妙施。不信施与。不随时与。不自以手施与。不往而施。亦不知亦不信。亦不知有因缘行果报。而行施与。当知彼受如是报。意亦不在妙家业。意亦不在好衣。意亦不在好食。意亦不在妙五乐淫。何以故。居士。此非施故。此居士妙好施者。信乐施。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与。有知有信。知有行果报而行施与。当知彼如是得报。意在妙家业。至妙五乐淫意在食。何以故。此居士当如是随时施报。……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0238a16] 复次。圣弟子自念施事。我得善利。于悭垢众生中而得离悭垢处。于非家行解脱施。常自手施。乐行舍法。具足等施。圣弟子如是念施时。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施所熏。升进涅盘。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0885c16]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习大乘布施行时,犹如伏藏随自身行,如如意树随有情意能满彼愿。菩萨摩诃萨应当更发二种胜心:一者所有资财库藏诸物知自性空:犹如阳焰:梦想:幻化;二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若见贫穷起怜愍心。发是心已应正了知,于是财宝不应悭悋,手自行施,愿与一切有情同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之财真我所有,设畜财物终不为已,皆为饶益一切众生,悉皆成就檀波罗蜜。若我积聚种种财物不能自施,如是之物非是我有,用不自在同于裸形,如守藏人自无其分,无常贼来风刀解体,所爱财物、妻妾持去别奉他人。彼人得已倍复悭惜,乃至命终亦复如是,展转悭悋终不能舍。如是等人暂时守护,以是当知如是资财定非我物,王、贼、水、火及与恶子悉皆有分、常惧侵夺思寄亲知、寝息不安恒忧散失。由悭不施招此忧危。[0886a05] 「复次,慈氏!行此施已,水、火、怨贼不能侵夺,寝息安隐心无忧虑。若自手施回向发愿,彼诸有情方沾其分,乃至佛果恒相随逐,心常安隐离诸忧怖。若悭悋者常怀忧恼,现在世中诸苦根本,于未来世当知亦然。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七[0822c11] 复有十法。菩萨若能具足清净。当行布施。何等为十。一者菩萨无毁谤施。二者菩萨无违背施。三者菩萨无瑕疵施。四者菩萨无忿怒施。五者菩萨无憎嫉施。六者菩萨无瞋恚施。七者菩萨无不恭敬施。八者菩萨无不自手施。九者菩萨随应止其下劣心施。十者菩萨于所生处无悕望施。如是十种法。菩萨若能清净。当行布施。大悲经卷第三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阿难我本曾以清净微妙称意资产。至心自手施诸师长及余众生。阿难。以是业报。如来行时大地平正。扫洒严治清净无泥。又无瓦砾。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复有四法。一者不乐惠施。二者施已生悔。三者施已观过。四者不念菩提心。复有四法。一者为欲而施。二者为瞋而施。三者为痴而施。四者为怖畏而施。复有四法。一者为名字施。二者为本而施。三者为善友施。四者为胜故施。复有四法。一者不至心施。二者不自手施。三者不现见施。四者轻慢施。复有四法。一者下物施。二少物施。三者不至心施。四者轻慢施。复有四法。一者毒施。二者刀施。三者不净施。四者无利益施。……善男子。如是等法名障大乘。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财饶宝金银琉璃车渠马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自手施者得如是报。信心施者得何等果。信心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一切众生之所爱念。信心施者加如是报。时节施者得何等果。时节施者。所得果报如上所说。所须之物随时而得。时节施者兼如是果。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善男子。有人说言。施于塔像不得寿命色力安辩。无受者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信心故。施主信心而行布施。是故应得如是五报。善男子。譬如比丘修集慈心。如是慈心实无受学。而亦获得无量果报。施塔像等亦应如是得五果报。善男子。如人种谷终不生苽。施于塔像亦复如是。以福田故得种种果。是故我说田得果报物得果报主得果报。……善男子。智者施已不求受者爱念之心。不求名称免于怖畏。不求善人来见亲附。亦不求望天人果报。观于二事。一者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二者终不随顺悭悋之心。何以故。如是财物。我若终没不随我去。是故应当自手施与。我今不应随失生恼。应当随施生于欢喜。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1058c09] 善男子。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是说。得百倍报至无量报。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言百倍者。如以寿命色力安辩施于彼者。施主后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各各百倍。乃至无量亦复如是。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于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或有人说。受者作恶罪及施主。是义不然。何以故。施主施时为破彼苦。非为作罪。是故施主应得善果。受者作恶罪自锺之。不及施主。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财饶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如是事。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已净物施已。以是因缘多饶财宝生上种姓。眷属无量身无病苦心无忧怖。所有财物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设失财物不生愁恼。无量世中身心安乐。云何说言受恶果报。若未施时生于信心施时欢喜。施已安乐。求时守时用时不苦。若以衣施得上妙色。若以食施得无上力。若以灯施得净妙眼。若以乘施身受安乐。若以舍施所须无乏。施主乃得如是善报。云何说言得恶果也。复次施主。若施佛已用与不用果报已定。……优婆塞戒经卷第六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五戒品第二十二礼拜供养来迎去送。自手施与亲执福事。是名以不坚身易于坚身。以不坚财易于坚财。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六 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0050b24] 非法者。恶行所得财。财名资生之物。取要言之。以恶业得财物施。菩萨知是布施不清净故。如是等诸余非法施乃至智所呵施不为此事。菩萨行布施。唯与空智慧等种种功德和合。问曰。所说非法得财施等。及空智慧等和合施。此二施应广分别。答曰。是二施。无尽意菩萨会品中檀波罗蜜中说。初分别布施功德。所谓诸菩萨无非法求财施。无热恼众生施。无恐畏施。无着故施。无请而不施。无不如所许施。无悋好以不好施。无不深心施。无谄曲施。无假伪施。无损果施。无邪心施。无痴心施。无杂心施。无不信解脱施。无疲厌施。无亲附施。无以承望己施。无求福田者施。无轻一切众生非福田者施。无持戒毁戒高下心施。无求名闻施。无自高心施。无卑他施。无懊惜施。无悔心施。无急唤故施。无恶贱施。无自然法施。无求果报施。无瞋恚施。无令人渴乏施。无恼求者施。无轻弄彼施。无欺诳施。无俾面施。无掷与施。无不一心施。无不自手施。无不常施。无休息施。无断绝施。无竞胜施。无轻少物施。无请随自恣而以轻物施。无不称力施。无非福田施。无于少物劣弱心施。无恃多物憍心施。无邪行施。无乐受生施。无恃色族富贵施。无求生四王释梵天上施。无求声闻辟支佛乘施。无求国王王子施。无限一世施。无厌足施。无不回向萨婆若施。无不净施。无非时施。无刀毒施。无恼弄众生施。无智者所呵施。如是开示施门余不净施亦应当知。所谓诸菩萨无应弃物施。无憎恶涅盘施。无丰饶易得物施。无量恩施。无报恩施。无求反报施。无求守护施。无求吉施。无慢心施。无家法施。无因得即施。无不终身施。无垢心施。无游戏施。无以善知识故施。无轻施。无游逸施。无因失施。无以赞己故施。无以呵骂故施。无以祝愿故施。无以称希有事故施。无以明己信故施。无以畏故施。无诳施。无求眷属施。无不唱导施。无引众施。无不信施。无无因缘施。无随意施。无现奇特施。无自称赞施。无不随所求施。无为伏彼施施。无不爱施。无不任用物施。无不恭敬施。无下施。无以怪相故施。无抑挫施。无挟势得物施。无不清净心施。无疑心施。无破求者心施。无禁忌物施。无分别施。无以酒施。无以兵杖施。无夺彼物施。无令人生疑心施。无以亲近故施。无说彼过咎施。无随所爱施。无瞋施。无痴施。无戏论施。无不为菩提施。问曰。非法求财施。乃至不为菩提施。菩萨为有为无。若尽无者则有过咎不求福田。于众生无差别心。亦无知恩报恩。亦无家法国法施。若有者何以皆言无。答曰。是非法得财施。乃至不为菩提施。菩萨不必尽无。或时有。是布施。檀波罗蜜所不摄。不能具足檀波罗蜜故言无。空等功德和合施者。如无尽意菩萨经檀波罗蜜品中说。菩萨布施。与空心合故不尽。是施无相修故不尽。是施无愿守护故不尽。是施善根所摄故不尽。是施随解脱相故不尽。是施能破一切魔故不尽。是施不杂烦恼故不尽。是施得转胜利故不尽。是施决定心故不尽。是施集助菩提法故不尽。是施正回向故不尽。是施得道场解脱果故不尽。是施无边故不尽。是施不可尽故不尽。是施不断故不尽。是施广大故不尽。是施不可坏故不尽。是施不可胜故不尽。是施至一切智慧故不尽。是施断非法求财施等垢成就空等诸功德故不尽。非法求财施等是施垢施。与垢合是不净施。与空等功德合是净。复次是施净不净今当更说。经说施有四种。有施于施者是净不于受者净。有施于受者是净不于施者净。有施于施者净亦于受者净。有施不于施者净亦不于受者净。若施者成就善身口意业受者成就恶身口意业。是名于施者净不于受者净。若施者成就恶身口意业受者成就善身口意业。是名于受者净不于施者净。若施者成就善身口意业受者亦成就善身口意业。是名于施者净于受者亦净。若施者成就不善身口意业受者亦成就不善身口意业。是名不于施者净亦不于受者净。贪欲瞋恚愚痴。若断若不断。亦应如是分别。复次四种布施中。有净不净。一从施者净。二从受者净。三共净是名净。一不从施者净。二不从受者净。三不共净。是名不净。是中施者有功德故从施者施得净。以受者有功德故从受者施得净。以施者受者有功德故从施者受者施得净。施者有罪故从施者施不净。受者有罪故从受者施不净。施者受者有罪故从施者受者施不净。施者功德受者功德。施者罪受者罪。先已说。问曰。汝说此四种施中。菩萨应行何施。答曰。四种布施中行二种净施不求于名利及以求果报阿毘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八 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0096a21] 论曰。由施主成信戒闻等差别功德。故名主异。由主异故施成差别。由施差别与果有异。诸有施主具如是德。能如法行敬重等四施。如次便得尊重等四果。谓若施主行敬重施。便感常为他所尊重。若自手施。便能感得于广大财爱乐受用。若应时施感应时财。所须应时不过时故。若无损施便感资财。不为他侵及火等坏。由所施财差别云何。颂曰。财异由色等得妙色好名众爱柔软身有随时乐触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 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0420c13] 问谁能施。谁所施。用何施何相施。云何施何故施。由此因缘施性无罪。答谁能施者。谓施者施主是名能施。云何施者云何施主。谓若自手施名为施者。若自物施若欣乐施非不乐施。名为施主。谁所施者。谓四种所施。一有苦者。二有恩者。三亲爱者。四尊胜者。云何有苦者。谓贫穷者或乞匃者。或行路者或悕求者。或盲瞽者或聋騃者。或无依者或无趣者。匮乏种种资生具者。复有所余如是等类名有苦者。云何有恩者。谓或父母或乳饮者。或养育者或成长者。或于旷野沙碛等中能济度者。或饥俭时能赈恤者。或怖怨敌而救援者。或被执缚而能解者。或遭疾病而救疗者。教利益者教安乐者。引利益者引安乐者。随所生起诸事务中。为助伴者。同欢喜者同忧愁者。遭厄难时不相弃者。复有所余如是等类名有恩者。云何亲爱者。谓诸亲友或于其处有爱有敬。或信顺语。或数语言谈论交往。或有亲昵。复有所余如是等类说名亲爱。云何尊胜。谓若沙门若婆罗门。世间同许为贤善者。离损害者极离害者。离贪欲者。为调伏贪而修行者。离瞋恚者。为调伏瞋而修行者。离愚痴者。为调伏痴而修行者。复有所余如是等类名尊胜者。用何施者。谓若略说。或用有情数物而行惠施。或用无情数物而行惠施。云何有情数物持用惠施。谓或妻子奴婢作使。或象马猪牛羊鸡鸭驼骡等类。或有诸余大男大女小男小女。或复所余如是等类所用施物。或复内身头目手足血肉骨髓。随愿施与。此亦名为有情数物持用布施。是诸菩萨所现行事。非此义中意所许施。若有于彼诸有情类或得自在。或有势力或能制伏。若应持彼惠施于他。若惠施时自无有罪。若不由彼惠施因缘他心嫌恨。若施于他。知彼有情不为损恼。是名无罪有情数物持用惠施。云何无情数物持用惠施。谓略说有三种物。一者财物。二者谷物。三者处物。言财物者。谓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马瑙彩石生色可染赤珠右旋。复有所余如是等类。或诸珍宝或金或银。或诸衣服或诸什物。或香或鬘是名财物。云何谷物。谓诸所有可食可饮。大麦小麦。稻谷粟谷。糜黍胡麻。大小豆等。甘蔗蒲桃奶酪果汁。种种浆饮。复有所余如是等类是名谷物。云何处物。谓诸田宅邸店鄽肆。建立福舍及寺馆等。复有所余如是等类是名处物。是名无罪无情数物持用惠施。当知此中有情数物无情数物。一切总说名所用施。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何相施者。谓无贪俱行思造作心意业。及此所起身业语业舍所施物。或自相续或他相续是名施相。云何施者。谓由净信而行惠施。由正教见而行惠施。由有果见而行惠施。由极殷重而行惠施。由恭敬心自手行施。而不轻慢应时而施。济他要用不损恼他而行惠施。如法平等。不以凶暴积集财物而行惠施。以鲜洁物而行惠施。以精妙物而行惠施。以清净物而行惠施。由此自他俱无有罪。数数惠施制伏悭垢积集势力而行惠施。先心欢喜而行惠施。于正施时其心清净施已无悔。如是而施。何故施者。或慈悲故而行惠施。谓于有苦。或知恩故而行惠施。谓于有恩。或爱或敬或信顺故而行惠施。谓于亲爱。或为悕求世出世间殊胜功德。而行惠施。谓于尊胜。[0421b21] 由是因缘故修惠施。由是行相。或在家者或出家者修行布施。为庄严心为助伴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而行布施。由此因缘施性无罪。是名惠舍。菩萨地持经卷第四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菩萨地持方便处施品第九[0909b06] 云何菩萨善人施。略说五种。一者菩萨信心布施。二者恭敬布施。三者自手施。四者时施。五者不侵他施。是名菩萨善人施。菩萨善戒经卷第四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菩萨地施品第十云何一切自施。菩萨摩诃萨若自行施。若教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奴婢令行布施。是名一切自施。云何善人施。若善男子以善心施。信心施。至心施。自手施。应时施。如法得财施。是名善人施。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yammcoi(1)布施要具足三业善生言:“世尊,菩萨已修六波罗蜜,能为众生作何等事?”“善男子!如是菩萨能拔沉没苦海众生。善男子,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是故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时,要作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若人乐施,一切怨雠,悉生亲想,不自在者,皆得自在,信施因果,信戒因果,是人则得成就施果。”善生说:“世尊!菩萨已经修习六种波罗蜜,能够为众生做什么事情呢?”(佛说:)“善男子!这样具足六波罗蜜的菩萨,能够救拔沉没在生死苦海之中的众生。”“善男子!如果有人对于财物、佛法、饮食等,生起悭吝心,应当知道这种人,将于无量世中,得到愚痴、贫穷的果报。”“因此,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时,要做对自己有利益、也能利益他人的事情。”“善男子!如果有人乐于布施,对于所有一切怨家仇人,都应生起亲人的想法;不能自在安乐的,都能使得自在安乐;深信布施的善因能得善果报,深信持戒的善因能得善果,这种人就能成就布施的善果。”“善男子!有人说言:施即是意。所以者何?意是施根故。是义不然。何以故?施即五阴!所以者何?由身、口、意具足施故。布施若为自利、他利及自他利,则具五阴,如是布施,即能庄严菩提之道。远离烦恼,多财巨富,名施正果;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名施余果。”“善男子!有人说:“布施行为就等于是心意,为什么呢?因为意是布施的根源啊!”“这义理并不正确。为什么呢?因为布施的行为圆满,就是要色、受、想、行、识等五种阴,具足成就的呀!为什么呢?“因为是由身、口、意的三业具足而圆满布施!“布施-如果是为了自己得到利益、为了他人得到利益、或为了自己和他人都得到利益,就是要具足五阴-身口意三业,才能圆满!“这样子的布施,就能渐渐满足庄严菩提之道。“〔远离悭贪等烦恼,得到多财而巨富〕,这就名叫做〔布施的正果报〕;“〔寿命增长、颜色体力增长、身心平安快乐、辩才流利无碍〕,这些就名叫做〔布施的余果报〕。(2)布施为何有殊胜果报 施果三种:有胜财故获得胜果,有田胜故获得胜果,施主胜故获得胜果。向须陀洹、至后身菩萨乃至成佛,是名胜田,施如是田,故得胜果;若有施物,具足妙好色、香、味、触,是名财胜,以是物施,故得胜果;若有施主,信心淳浓、施、戒、闻慧,则得胜果。布施成就殊胜果报,有三种:(一、财胜)是由于有殊胜的财物布施,所以获得殊胜果报;(二、田胜)是由于有殊胜的功德福田,所以获得殊胜果报;(三、施主胜)是由于布施的人心行殊胜,所以获得殊胜果报。从修行趣向须陀洹圣果(趣向初果)的人、到将成佛的最后身菩萨、甚至已经成佛的这些【圣者】们,就名为殊胜的功德福田,布施供养这些殊胜福田,所以获得殊胜果报。如果所布施的财物【具足微妙美好的形色、香气、滋味、摩触】等,这就名叫做殊胜的财物,用这样的财物布施,所以获得殊胜果报。如果有布施的主人,【至少对三宝及如法布施的因果道理,信心淳净浓厚,施时前后毫无疑惑,而具足布施、持戒、闻慧等功德】,(甚至行施时,会跟人略讲布施的因果道理)就能获得殊胜果报。(3)果报可自在受用的五原则接下来这经文谈到比较细致的地方,不管施物或大或小,都依此五个原则来作,不仅仅能得到殊胜果报,自己自在受用能力大大增加!至诚坚信亲手及时如法“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有智慧者的布施有五种:第一是〔至诚心〕布施、第二是〔自己亲手〕布施、第三是〔坚信布施因果之心〕布施、第四是〔随应时节能及时〕布施、第五是〔依正当方法,求得财物〕布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饶财宝-金、银、琉璃、车渠、马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自手施者得如是报。信心施者得何等果?信心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一切众生之所爱念。信心施者得如是报。时节施者得何等果?时节施者,所得果报如上所说。所须之物,随时而得。时节施者兼如是果。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善男子!至诚心布施的人,得什么样的果报呢?如果能用至诚心布施的人,就能感得很多丰饶的财宝-金、银、琉璃、车渠、马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等-许多丰饶的眷属。用至诚心布施的人,会得到这样的果报。自己亲手布施的人,得什么样的果报呢?自己亲手布施的人,所感得的果报像上面所说的一样。得到以后能随意享用,不受限于他人。自己亲手布施的,会得到这样的果报。对布施因果、坚信不疑、行于布施的人,得什么样的果报呢?用坚信心布施的人,所感得的果报像上面所说的一样。而且会常常受父母、兄弟、宗族亲戚等一切众生的敬爱怀念。用坚信心布施的人,会得到这样的果报。能随应时节及时布施的人,得什么样的果报呢?能随应及时布施的人,所感得的果报像上面所说的一样。所需要的物品,随时都能够获得。能随应及时布施的人,兼能得到这样的果报。如法求取财物布施的人,得什么样的果报呢?如法求取财物布施的,,所感得的果报像上面所说的一样。得到这些财物以后,国王、盗贼、水灾、火灾等,都不能侵夺这些财物。如果以上好的形色布施,因为如此,就能获得微妙上好的色身果报;如果以上好的香气布施,因为如此,善名远播传闻;如果以上好的滋味布施,因为如此,众人喜欢看见听闻到他,而看见听闻到他之后,又生起敬爱尊重之心;如果用上好的摩触布施,因为如此,能获得上好微妙触感。受施的人接受后,布施的人在未来中,就能获得寿命增长、颜色体力增长、身心平安快乐、辩才流利无断的果报。”共同学习《优婆塞戒经》杂品(4)施于塔像不得果报的迷思前面(1)经文说过【布施若为自利、他利及自他利,则具五阴,如是布施,即能庄严菩提之道。】布施须要具足身口意三业,有人就说,那布施佛塔、布施贤圣形像,没有果报,因为没有接受布施的人阿?!“善男子!有人说言:‘施于塔像,不得寿命、色力、安、辩!无受者故。’”“善男子!有人不明于布施的道理,就说:‘布施供养于-诸佛等贤圣及其舍利的塔、以及诸佛等贤圣的形像,未来不能得到寿命增长、色力增长、平安快乐、辩才无碍等的果报!因为布施的物品,没有人领受到,所以怎么会有未来的福德果报?’”(4)施于塔像不得果报的迷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佛怎么解答的“是义不然!何以故?有信心故。施主信心,而行布施。是故,应得如是五报。”“这个义理并不正确!为什么呢?因为〔具有坚定信心〕!”“施主对于布施的因果,有坚定的信心而行布施。所以由于这个的缘故,应当得如是五种果报!”“善男子!譬如比丘,修集慈心。”“如是慈心,实无受者,而亦获得无量果报;施塔像等,亦应如是得五果报。”“善男子!就例如有比丘,修集慈无量心,由观想,而得成就慈无量心。这个是由信心的善根,所得到的功德。”“这样修集慈无量心-当在观想无量有情皆受胜妙乐的时候,只是观想所成就的内相分,实际上并没有有情这样受乐,但是也能得到无量的果报;同理,在诸佛等贤圣的塔、形像面前行布施供养,因为对于〔布施的因果〕具有坚定的信心,于未来世,也应当得到如是五种果报!”“善男子!如人种谷,终不生蓏;施于塔像亦复如是,以福田故,得种种果!”“善男子!就好像人们种谷米等类,一定不会生出瓜类果实的;同理,在诸佛等贤圣的塔、形像面前行布施供养,因为都是功德福田,于未来世,应当得种种布施果报!”“是故我说-田得果报、物得果报、主得果报。”“所以我释迦牟尼说-因为布施的〔福田〕得到果报、因为布施的〔资生物品〕得到果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报、因为布施有〔布施的主人〕,施主得到果报。”(5)布施的初分类一般来说是分成财布施、法布施;但是有些分类会多一种-无畏施,但是其实守好戒,就是施众生无畏的基础。“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菩萨修行如是二施,为二事故:一令众生远离苦恼、二令众生心得调伏。”佛就开示说:“善男子!布施有两种:第一种是法布施,第二种是财布施。如果是佛法的布施,未来可以得到资生财物及佛法上的两种果报;如果仅财物的布施,未来就只有得到多财宝的果报。菩萨修行财施和法施,为了两个目的:第一就是要使众生〔远离痛苦烦恼〕、第二就是要使众生〔心意调伏柔软〕。”(6)布施细分三种类一般来说是分成财布施、法布施;但是有些分类会多一种-无畏施,但是其实守好戒,就是施众生无畏的基础。“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佛又开示说:“善男子!布施又可以分成三种,第一以〔佛法〕布施、第二以〔无畏〕布施、第三以〔财物〕布施。“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为坏邪见说于正法,能分别说实非实等,宣说四倒及不放逸,是名法施。若是以佛法布施,例如(1)教示他人去受在家戒、出家戒、菩萨戒等,或者教示他人出家修道要白四羯磨。(白就是说明,羯磨有三,但三羯磨之前都要禀白,一白三羯磨,所以简称〔白四羯磨〕)(2)为破坏众生的邪见,而为众生宣说正法。(3)为众生详细解说真实法、及非真实法。(4)为众生解说四颠倒法-无常认作是常、非乐认作是乐、无我认作是我、不净认作是净,而为其解说不放逸法-如趣向寂灭涅盘之法常、乐、我、净。以上就称为法布施。“若有众生怖畏王者、师子、虎、狼、水火、盗贼,菩萨见已能为救济,名无畏施。”“如果有众生,遇到恶王要伤害他,或是狮子、老虎、野狼要攻击他,或是遇到大水灾、大火灾、盗贼等威胁,而心中感到恐惧怖畏。菩萨见到这些情形,如果有威德势力能协助的时候,应该让众生远离恶王、狮子虎狼、水火、盗贼的威胁,而使其安稳,不再恐惧。以上就称为无畏布施。”“自于财宝破悭不吝,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舆、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耨釜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称求者意,随所须与,是名财施。若起僧坊及起别房,如上施与出家之人,为除象马。”“自己对于财宝已经破除了悭贪之心,所以不吝啬。因此不论是好的、是丑的、或拥有很多的、或拥有很少的-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舆、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耨釜凿、草木水石-像上述的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随顺来求取物品者的心意,而毫无吝惜布施出去的。以上就称为财布施。又譬如建造〔僧坊〕(出家师父所住的房子房间)、及另外起造〔别房〕(住处之外附属的茅房、灶房、柴房等等),这也是财布施。但是不可布施大象、马等畜生,给出家师父当坐骑(不奴役众生,慈悲为怀)。”(7)如何常乐于布施及其功德?这里学习的要点:(1)布施的四个累赘、破坏累赘的两种方法、(2)乐于布施须具备的条件、乐于布施的五件功德利益。“善男子!施有四累:一悭贪心、二不修施、三轻小物、四求世报。如是四累,二法能坏:一修无我、二修无常。”“善男子!有四件事情-会成为圆满布施行的累赘:第一悭吝贪惜之心-没有破除、第二不肯修集布施-养成习惯、第三轻视布施物品-微小稀薄、第四贪求执着世间好名声等果报。这样的四种事情,用两种方法就能破坏掉了:第一个修无我(-既是无我,我所有物更是虚假,故也不用去分别是大是小,而被布施者也无真实我性,就算舍寿前受报也非真正能得,悭贪又有何益?)第二个修无常(-既是无常,这些物品生带不来死也带不去,假使忽然舍寿,悭贪又有何益?何不布施少许给未来世的自己用-以不坚财易坚财呢?)”“善男子!若欲乐施,当破五事:一者嗔心、二者悭心、三者妒心、四者惜身命、五者不信因果。破是五事,常乐布施。”“善男子!如果想要喜乐于布施,要破除五件事情:第一嗔恚心、(-不要因为接受的人,嫌弃你的物品少、物品不好,就起嗔恚心。)第二悭贪心、(-如上所说,修无我、无常来方便对治,布施也就是顺舍悭贪心。)第三嫉妒心、(-不要因为别人接受我们布施后,会变得比你更好,产生嫉妒心。)第四过于爱惜自己身家性命、(-万一布施出去我只剩下一千万元怎么办?万一地震震坏我家要修理时怎么办?)第五不能坚信行布施的因果。(-怀疑,会使布施果报变差,例如不相信佛说布施畜生得百倍果报、布施于人得千倍果报等)”“乐施之人,获得五事:一者终不远离一切圣人、二者一切众生乐见乐闻、三者入大众时不生怖畏、四者得好名称、五者庄严菩提。”“常常乐于布施的人们,就可以渐渐获得五件功德利益:第一终究不会远离一切圣人、第二一切众生都喜欢见到他及听到他的名号、第三走入大众的时后,自身不会生起怯畏之心,能有威德、第四能得到好的名称、第五庄严佛菩提道所需资粮。”(8)菩萨的一切智慧布施学习要点:(1)菩萨摩诃萨的一切布施。(2)菩萨观察对于不净物的布施。(3)如上述方法,如法行财布施,菩萨并观察烦恼过失、涅盘功德,不求世报。(4)菩萨布施时生心、及不待他求而布施,能得无量倍果报。“善男子!菩萨之人名一切施。云何名为一切施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法求物,持以布施,名一切施。恒以净心施于受者,名一切施。少物能施,名一切施。所爱之物破悭能舍,名一切施。施不求报,名一切施。施时不观田以非田,名一切施。怨亲等施,名一切施。菩萨施财凡有二种:一者众生、二者非众生。于是二中,乃至自身,都不吝惜,名一切施。菩萨布施由怜愍心,名一切施。欲施、施时、施已不悔,名一切施。”佛又开示说:“善男子!当菩萨的人,就称为一切施者。什么叫作一切施呢?”“善男子!证悟的菩萨摩诃萨们-(1)如法求取财物拿来布施,叫作一切施。(2)永远以清净心来布施给接受的人,叫作一切施。(3)不计财物的多寡,身上财物就算不多,也能拿出来布施,有机会就把握去作,叫作一切施。(4)布施的时候,不观察接受布施者,是不是殊胜功德福田,有机会就把握去作,叫作一切施。(5)怨家有困难时,也能平等帮助他们,不仅是布施给亲眷,有机会就把握去作,叫作一切施。(6)菩萨布施的财物,一般分为两种:第一是布施众生类的财物(-如象马牛羊等)、第二是布施非众生类的财物(-如金银七宝,饮食医药等)。在这两种财物中、甚至于自己的身命内财,都不去吝惜布施,这叫作一切施。【注:众生类,也有不布施的-例如父母师长等。非众生类的财物,有不布施的-例如下一小段经文所说。】(7)菩萨由慈悲怜愍之心去布施,这叫作一切施。(8)菩萨有正当布施的时机,〔布施前〕心意坚定、〔布施时〕毫无疑惑、〔布施后〕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皆无后悔,这叫作一切施。”“或时设以不净物施,为令前人生喜心故。酒毒刀杖枷锁等物,若得自在若不自在终不以施。不施病人不净食药。不劫他物乃至一钱持以布施。菩萨施时虽得自在,终不骂打、令诸仆使生嗔苦恼。如法财施。不求现在后世果报。施已常观烦恼罪过,深观涅盘功德微妙,除菩提已更无所求。”有时候,菩萨假使以不清净的物品去布施-是为了方便摄受利益此众生、让此众生起欢喜心的缘故,即购入布施。(1)酒、毒药、刀械、杖、枷锁手铐等物品,若可随意自在、或不能随意自在的拿出来布施,菩萨终究是不会拿出来布施的。【注:但是若是为了正当目的如治病,酒也会布施,当麻醉剂等使用。】(2)不布施给病人-不清净的饮食、医药。(3)不去劫夺他人的财物,就算是微少的一钱-也不会抢来布施。(4)菩萨行布施的时候,虽然很随意自在,但是始终,不会去随意的斥骂捶打他的仆人、使唤的人-让这些人生出嗔恚心及痛苦烦恼。(小结)契合正确的法理,来做财布施(如前面所说的要点)。而不求现在、后世的果报。布施之后应该要常常观察我见、我执等烦恼,有什么罪过?然后,再深入观察涅盘功德的甚奇微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这样观察后,除了无上菩提,也别无所求了!”“施贫穷时起悲愍心、施福田时生喜敬心、施亲友时不生放舍心。若见乞者,则知所需,随相给与,不令发言。何以故?不待求施,得无量果。”“布施贫苦穷困之人时,应起慈悲怜悯之心、布施真实福田之人时,应起欢喜恭敬之心、布施常来索求的亲友,不应生起放舍之心。如果见到来乞讨的人,善于观察则知道他所需要的是哪些物品,随顺着他所需要的,布施给他,不需要等到他开口才布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样善巧观察、可以及时、不等待他人开口索求、而施行布施,于未来时,可得无量倍的果报!”(9)三种施主 “善男子!施主有三,谓下、中、上。不信业果,深着悭吝,恐财有尽,见来求者,生嗔碍想,是名为下。虽信业果,于财生悭,恐有空竭,见来求者,生于舍心,是名为中。深信业果,于财物所,不生悭吝,观诸财物是无常想,见来求者,有与则喜、无与则恼,以身致物,而用与之,是名为上。”“善男子!行布施的主人有三品,分为下品、中品、上品。假使这个施主,不信布施于将来有善业果报,深心贪着财物小气吝啬,怕财物因为布施而竭尽无余;看见来乞求的人,生起嗔恚、障碍之想,这就是下品施主。或者这个施主,虽然相信布施会有善业果报,但是对于财物太过悭贪,怕布施完了自己没有得用;看见来乞求的人,虽然不会有嗔恚之心,不过生起舍离乞求者的想法,这就是中品施主。或者这个施主,深深相信布施定有善业果报,所以对于财物不会悭贪,观察财物是无常的,带不到未来世去;看见来乞求的人,如果有财物可以施与就很欢喜、如果没有财物可以施与就很愁恼,所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帮乞求者获得他所需要的财物,然后拿来施与对方,这个人就是上品施主。“复有下者,见来求者,[卑*页]面不看,恶骂毁辱。复有中者,虽复施与,轻贱不敬。复有上者,未求便施,敬心而与。复有下者,为现报施。复有中者,为后报施。复有上者,怜愍故施。复有下者,为报恩施。复有中者,为业故施。复有上者,为法藏施。复有下者,畏胜故施。复有中者,等己故施。复有上者,不择怨亲。又复下者,有财言无。又复中者,多财言少。又复上者,少索多与。施者无财,亦复三种:最下之人,见来求者,恶心嗔责。中品之人,见来求者,直言无物。上品之人,见来求者,自鄙无物,心生愁恼。”又有一种下品施主,看见来乞求的人,就把脸转到别边去不看乞求者,乞求者若是到他面前,施主便以恶口大骂加以毁辱。又有一种中品施主,看见来乞求的人,虽然布施了乞求者,却是抱持着轻贱、不恭敬的心态。又有一种上品施主,看见来乞求的人,细心观察来乞求者,尚未等对方开口,便布施乞求者所需要的物品,而且是以恭敬心布施的。又有一种下品施主,是为了现世的果报行布施(例如想得好名声等)。又有一种中品施主,是为了后世的果报行布施(例如施畜生得百倍果报)。又有一种上品施主,是纯粹是因为慈悲心布施,怜愍众生穷苦无依。又有一种下品施主,是为了报答恩惠行布施。又有一种中品施主,是为了修善业、除恶业行布施。又有一种上品施主,是为了无尽法藏-修集福德资粮行布施。又有一种下品施主,是因为畏惧上位大势力者而行布施又有一种中品施主,是跟对方平等的,为了结善缘,而行布施。又有一种上品施主,是不分别亲人或怨家,而行布施。又有一种下品施主,他人乞求,有很足够的钱却说没钱。又有一种中品施主,他人乞求,有很足够的钱却少许给。又有一种上品施主,他人乞求,有很足够的钱却多给。如果施主没有足够的财物,算是下品的施主,又可以分为三种:无财的下品施主,看见来乞求的人,生起恶劣心、嗔恚心去责骂对方。无财的中品施主,看见来乞求的人,直接表明,没有可以布施。无财的上品施主,看见来乞求的人,对于没有足够的财物可以布施,自己觉得惭愧没有财物可以布施,因此心中生起忧愁烦恼,希望自己有钱财可以布施。”“善男子!又复下者,常为贤圣之所诃责。又复中者,常为贤圣之所怜愍。又复上者,贤圣见已心生欢喜。”佛就总结着说:“善男子!下品施主是会常常被贤圣所诃责、中品施主是常常被贤圣所怜愍、上品施主是常常被贤圣所称叹生欢喜心。”(10)菩萨的一切智慧布施-续“善男子!智人行施为自他利-知财宝物是无常故,为令众生生喜心故,为怜愍故,为坏悭故,为不求索后果报故,为欲庄严菩提道故。”佛又开示说:“善男子!有智慧的人修行布施,是为了自己、他人都能得利益-(1)心里知道〔财宝、资生物品等等都是无常〕的缘故,无法带至未来世,(2)为了使得〔众生生出欢喜心〕的缘故,(3)为了〔怜愍众生〕的缘故,(4)为了〔破坏悭贪之心〕的缘故,(5)为了〔不求索后世无常果报〕的缘故,(6)为了〔想要庄严无上菩提〕的缘故。”“是故菩萨一切施已,不生悔心,不虑财尽,不轻财物,不轻自身,不观时节,不观求者。常念乞者如饥思食,亲近善友咨受正教。见来求者,心生欢喜,如失火家得出财物,欢喜赞叹,说财多过。施已生喜,如寄善人。复语乞者:‘汝今真是我功德因,我今远离悭贪之心,皆由于汝来乞因缘。’即于求者生亲爱心。既施与已,复教乞者,如法守护,勤修供养佛、法、僧宝。”“所以菩萨一切布施之后-(1)不生起后悔之心,(2)不去思虑布施的财物尽失,(3)不轻视自己的财物是不好、轻微的,(4)不轻视自己布施的一切身行,(5)不观察时节因缘,(6)不观察乞求者的身份德行等的高低优劣。常常思念着-生活困难而来乞求的人-就很像已经饿了很久,而心中只想着食物一样。菩萨这样的能体谅乞者、乐于布施-进而便能亲近善友,前往谘问,接受诸佛正法的教导-能坚信善恶因果开始、乃至修习助佛道法证得一切智智。。见到乞求的人,心里总是生欢喜心,就好像家中失火了能及时把财物救出来一样,布施时欢喜赞叹,说把财物留在身上有很多过失。布施了之后心生欢喜,就好像把财物寄托给贤能善良的人身上一样。【-就如三界火宅,财物无常,舍报后就好像被大火烧掉一样不能受用。】又跟来求布施的人说:‘你真是我修集功德的善因,我今天以后可以渐渐远离悭贪之心,都是因为你来求我布施的缘故!’已经布施后,还教导他,如法守护-求乞到的财物-不拿去乱花用等,也教导他要勤修供养三宝布施之行。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注:供养三宝即是供养胜福田-功德田、报恩田、贫穷田,植大善根。】”“菩萨如是乐行施已,则得远离一切放逸,虽已身份施于乞者,终不生于一念恶心。因是更增慈悲喜舍,不轻受者,亦不自高。自庆有财,称求者意,增长信心,不疑业果。”“菩萨这样的快乐欢喜修行布施之后,就可以渐渐远离一切放逸之心,虽然有时候甚至以自己的身体器官布施给乞求者,始终不会在心中生出一念恶心。反而因为这个缘故,更是增加慈、悲、喜、舍之心,不轻视接受布施的人,也不会在心中生起自高之心。【注:因为对方是我们的福田,不应该高慢待之!】而是自己心中庆幸‘我还是有钱才可以作布施的,能符合来乞求者的意愿,把东西布施给他。’可以藉着布施来增长信心,不怀疑善业的可爱果报。”“善男子!若能观是财是无常相;观诸众生,作一子想-是人乃能施于乞者。”“善男子!如果(1)能观察自己所有的财物是无常的、是无法久留的;(2)观察一切众生都当作自己的一个孩子一样-这样的人一定能布施于来乞求的人。”“善男子!是人不为悭结所动,如须弥山,风不能动,如是之人能为众生而作归依、是人能具檀波罗密!”“善男子!他不会被悭贪的垢结所动转,就好像须弥山一样坚固安住,所有境界风,都无法动转他,这种人是真正的菩萨(1)能作为众生的归依、这种人(2)就能具足布施波罗蜜了!”(11)有智之人乐于布施及其功德?学习要点:(1)智者因为四件事情乐于布施。(2)乐于布施-能破坏五种恶法。(3)乐于布施-得四种现在果报。善男子!有智之人,为四事故乐行惠施:一者因施能破烦恼,二者因施发种种愿,三者因施得受安乐,四者因施多饶财宝。善男子!有智慧的人为了四件事情,而乐于惠施给众生:第一因为布施能〔破除我所等烦恼〕。第二因为布施能够〔发起种种誓愿〕。第三因为布施能够〔得到安乐果报〕。第四因为布施能得〔许多财物珍宝〕。【接下来,分别解说这四件事情】善男子!无贪之心,名之为施。善男子!没有贪念的心,就叫作布施。云何无贪?施即是业,物即是作,为业、为作具足布施,名为无贪。因于布施破烦恼者-既行惠施,破悭贪吝、嗔恚、愚痴。怎么说没有贪念的心,就叫作布施呢?布施就是业,布施的财物就是有作之法,把财物布施出去、有施主的身口意行、有接受布施者的身口意行-施者五阴、受者五阴、布施财物具足成就布施,才能说是无贪。(言下之意,就是布施需要实际作到,才是无贪心-光想而不布施,并非无贪心!)因为无贪的善心,藉由布施就渐渐把我所等烦恼,给破除掉了-既然真心修行布施,这个人一定可以破除悭贪吝啬、嗔恚、愚痴!云何因施发种种愿?因是施已,能发种种善恶等愿,因善恶愿得善恶果。何以故?誓愿力故!怎么说因为布施发种种愿呢?因为布施之后,能够发起种种善、恶等誓愿,因为依善、恶的誓愿力,于未来得到善、恶的果报。为什么呢?-因为就从布施的大福德,让施主的誓愿产生了力量!云何因施得受安乐?因是施故,受人天乐至无上乐。怎么说因为布施能得到安乐果报呢?因为布施的缘故,而得受人天之乐乃至无上法乐。云何因施多饶财宝?因是施故,所求金银乃至畜生,随意而得。怎么说因为布施能得许多丰足的财宝呢?因为布施求愿的缘故,于未来希望拥有的金银财宝田产房舍,乃至所需要的象马牛羊等畜生,都可以如他所愿的获得。善男子!若人乐施,是人即坏五弊恶法:一者邪见、二者无信、三者放逸、四者悭吝、五者嗔痴。离是恶已,心生欢喜,因欢喜故乃至获得真正解脱。善男子!如果有人乐于常常修行布施,这个人可以破除五种不好的法:第一破除无因无果的邪见、第二破除对于善恶因果的怀疑(-由于信世间因果,乃至渐次相信修出世间道的因果)、第三破除放逸之心(-能依布施原理而持续修行,便是随法而行,即是不放逸,乃至渐渐圆满六度)、第四破除悭吝之心、第五破除嗔恚、愚痴之心。远离这五种恶法之后,心中生起欢喜心,因为欢喜的缘故,能得更可爱的异熟果报,乃至获得真正的解脱。【复习:“善男子!若欲乐施,当破五事:一者嗔心、二者悭心、三者妒心、四者惜身命、五者不信因果。破是五事,常乐布施。”】是人现在得四果报:一者一切乐见乃至怨家、二者善名流布遍于四方、三者入大众时心无怖畏、四者一切善人乐来亲附。而这个乐于布施的人,在现在世可以得到四种果报:第一一切众生乐于见到他,甚至是怨家也乐于见到他。第二乐于布施的好名称,会宣流散布到四方。第三走入大众的时候,心中没有畏怖恐惧。第四一切贤善之人看见了都会认同他,喜欢跟他亲近。【复习:“乐施之人,获得五事:一者终不远离一切圣人、二者一切众生乐见乐闻、三者入大众时不生怖畏、四者得好名称、五者庄严菩提。”】杂品(7)提到乐施〔当破五事〕,杂品(11)提到乐施〔能破五事〕杂品(7)提到乐施〔渐得五事〕,杂品(11)提到乐施〔现得四报〕共同学习《优婆塞戒经》杂品(12)布施虽然很多,要是堕入三涂怎么办? “善男子!修行施已,其心无悔,是人若以客尘烦恼因缘故,堕于地狱,虽处恶处不饥不渴,以是因缘,离二种苦:一铁丸苦、二铁浆苦。若畜生身,所需易得,无所匮乏。若饿鬼身,不受饥渴,常得饱满。若得人身-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及信、戒、施、多闻、智慧-胜于一切。虽处恶世,不为恶事;恶法生时,终不随受。于怖畏处,不生恐怖。若受天身-十事殊胜。”“善男子!要是广修布施之后,他的心意很坚定,没有一点悔恨,(1)这个人如果是因为客尘上面的烦恼(-如贪嗔痴等)无法安忍的缘故,造作恶业(-如毁谤正法)堕落于地狱之中,受地狱身,虽然在那么恶劣的环境当中,不会饥饿、不会口渴,因为这两个因缘的关系,远离两种苦:第一个铁丸苦、第二个铁浆苦。(-不会感召狱卒,来强灌他吃这些东西,因为不饥不渴的关系。)(2)如果这个人受畜生身,所需要的饮食容易取得,没有缺乏的。(3)如果这个人受饿鬼身,不会常常受到饥渴困扰(-不需要跟其他饿鬼争夺不清洁的食物),常常可以得到饱满无虞。(4)如果这个人受人身-寿命长、颜色好、体力强、身心安乐、辩论口才流利,-如果修学佛法,他也能够具足信心、戒行、布施、多闻、智慧-所以施主胜于一切众生。-常常修行布施的人,虽然生处在恶劣的时代,也不会去随着众生去造恶业、行恶事;-当有恶法出现在他身边的时候,他终究不会随顺接受。-乃至处于令人感到恐惧怖畏的地方,心中也不会生起恐怖之心。(5)如果这个人受欲界天身-有十件事情,比其他欲界天人殊胜(-〔五根〕超胜其他欲界天人、〔所获得五尘的乐报〕超胜其他欲界天人)”共同学习《优婆塞戒经》杂品(13)智者乐于布施的心态“善男子!有智之人,为二事故,能行布施:一者调伏自心、二者坏怨瞋心;如来因是名无上尊。善男子!智者施已,不求受者爱念之心、不求名称、免于怖畏、不求善人来见亲附、亦不求望天人果报。观于二事:一者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二者终不随顺悭吝之心。何以故?如是财物,我若终殁,不随我去,是故应当自手施与,我今不应随失生恼,应当随施生于欢喜。善男子!施者先当自试其心,以外物施;其心调已,次施内物。因是二施,获得二法:一者永离诸有,二者得正解脱。善男子!如人远行,身荷重担,疲苦劳极,舍之则乐;行施之人,见来求者,舍财与之,心生喜乐,亦复如是。”“ 善男子!有智慧的人,为了两件事的缘故,而能修行布施:第一个,是调伏自心,不会对于我所起贪(-乃至渐渐于我所烦恼上面,获得解脱)、第二个,是坏除怨心和嗔恚心;
在线时间455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诸如来因为这样-渐渐破除一切烦恼永尽无余,不起贪、嗔等心-超胜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以称为无上尊。”“ 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布施之后,(1)不希求接受布施者,会对于他起敬爱怀念之心、(2)不追求世间名称、(3)不是为了免于财物被劫夺的怖畏而布施、(4)不希求贤善之人来跟他见面或来亲附他、也(5)不期望人天有漏善法的果报。 智者会去观察两件事情: 第一个,把不坚固的财物,转换成坚固的功德法财、 第二个,终究不随顺我所悭贪吝啬之心。 为什么呢? 这些财物,我如果舍报寿终,并不会伴随我到未来世去,所以我应该要亲手把这些财物给布施出去, 我不应该随着财物布施而失去产生烦恼, 应该要随着这些财物布施出去,而于未来果报一定会逐持我身,而生欢喜之心。”“ 善男子!修行布施的人,如果是想增长布施的层次,首先要试炼一下自己的心能不能乐于布施?刚开始以身外之财物布施,知道自己的心意已经调伏以后,有能力布施内财,然后再来布施内财(-如眼耳内脏等等)。这样有智慧的布施,就能得到两种果报:第一个,永离三界诸有(-二十五有)。第二个,可以得到正解脱(-非方便解脱)。”“ 善男子!(-修行布施应该这样看待财物。)就好像有人,要走非常远的路程,身上背着很多很重的物品,疲倦劳累困苦至极,舍掉一分就多一分快乐。所以修行布施的人,看到来乞求的人,就布施财物给他,布施之后心中生起欢喜快乐,也是这样子的!”共同学习《优婆塞戒经》杂品(14)随喜福德的等无差别学习要点:(1)贫穷的人更应该把握机会,力行布施。(2)随喜或身体佐助布施,【心】【平等】故,果报则在理上等无差别。“善男子!智者常作如是思惟:‘欲令此物随逐我身至后世者,莫先于施。’复当深观贫穷之苦、豪贵快乐,是故系心常乐行施。善男子!若人有财见来求者,言无言懅(音:渠或去),当知是人已说来世贫穷薄德,如是之人名为放逸。善男子!无财之人自说无财,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水草,人无不有;虽是国王不必能施,虽是贫穷非不能施!何以故?贫穷之人,亦有食分-食已-洗器-弃荡涤汁,施应食者,亦得福德。若以尘麨(音:炒)施于蚁子,亦得无量福德果报。天下极贫,谁当无此尘麨耶?谁有一日食三揣麨命不全者?是故诸人,应以食半施于乞者。善男子!极贫之人,谁有赤裸无衣服者?若有衣服,岂无一綖(音:言)施人系疮?一指许财作灯炷耶?善男子!天下之人,谁有贫穷当无身者?如其有身,见他作福,身应往助,欢喜无厌,亦名施主,亦得福德。或时有分、或有与等、或有胜者!以是因缘-我受波斯匿王食时,亦咒愿王及贫穷人,所得福德等无差别。”“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常做这样的思惟:‘如果想要让这些财物逐持我到未来世,最好的方法不会优先于布施。’还要深入观察贫穷是多痛苦、豪贵是多快乐,这样观察之后,自然会把心放在修行布施上面,常常乐于修行布施。善男子!如果有人有足够的财物,当他见到来乞求财物的人,却说没有财物可以布施、说话是怕别人跟他请求布施,应该要知道这个人已经说出了他于未来世将会贫穷而没有功德的果报,这样做的人,就是放逸的人。善男子!没有足够的财物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鬼哪里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