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 华盛顿和华盛顿有什么贡献

华盛顿和林肯的历史功绩
华盛顿和林肯的历史功绩
09-09-29 &匿名提问
二战前的美国总统      1.George Washington ()第一任总统。1775年起,任北美大陆军(the Continental Army)总司令,取得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当选总统,1793年连任。1797年再次当选,但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从此形成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惯例。
     2.Thomas Jefferson()美国第三任总统:。购买路易斯安那地区,使美国的面积翻了一番。确保联邦政府的权力掌握在民众的手中,被历史学家评价为“伟大”或“接近伟大”的总统。
     3. James Monroe ()第五任总统。以“门罗主义”(the Monroe Doctrine)著称,即宣布美洲大陆不再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以杜绝“神圣同盟”的觊觎。简约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借以扩展美国的影响。其他政绩包括&密苏里妥协”(the Missouri Compromise),调和实行奴隶制的南方各州和反对奴隶制的北方各州的矛盾;确定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从西班牙购得佛罗里达州等。
     4.Abraham
     Lincoln()第十六任总统,1861年当选总统。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南部各州中的奴隶制度。同年南北战争(the American Civil War)爆发后,领导北方(the Union)进行艰苦奋战。1862年颁布《解放黑奴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1865年南方(the Confederacy)兵败,主将Robert
     Lee投降。第五天,林肯总统被刺。
     5.Theodore Roosevelt ()西奥多·罗斯福,第二十六任总统。共和党人。系第三十二任总统Franklin Roosevelt的第一夫人Eleanor Roosevelt的叔父。1898年组织志愿骑兵队(Roosevelt's Rough Riders)去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参加美西战争(the Spanish-American War)。1899年任纽约州州长,1901年当选为副总统,同年麦金莱总统(William McKinley)被刺死后,继任总统。支持第一个反托拉斯法(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先后对40家垄断企业提出起诉,历史上称之为trust-busting。外交上强调军事实力,使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后院,开辟巴拿马运河;对中国主张“门户开放”(the Open door Policy)。1905年连任。世称“老虎总统”。
     6.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弗兰克林·罗斯福,第三十二任总统。民主党人。曾为律师。年任海军部次长。年任纽约州州长。1929年美国爆发了波及各国的经济恐慌(the Great Depression)。当时的总统胡佛(Herbert Hoover)束手无策。弗·罗斯福于1933年就任总统后,推行基于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l883~1946)经济学说的“新政”(the New Deal),藉以解脱危机,颇有成效。在外交上推行“睦邻政策”(the Good Neighbor policy)以缓和美国和拉丁美州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反对德、意等轴心国(the Axis)的法西斯战争政策。1941年8月与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提出《大西洋宪章》(the Atlantic Charter),内容是解决战后国际问题的八项原则,成为“联合国宣言”的依据。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加了反法西斯同盟(the Allies),1944年,打破惯例,接连第四任当选总统,任内病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首先,华盛顿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但事实上他决非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然也决不能与亚历山大和凯撒一类的将军相提并论。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于同他对垒的英军将领的出人意料的无能,另一半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能。但是应记住几位其他美国将领均遭惨败,而华盛顿虽说打了几个小败仗而最终却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其次,华盛顿是立宪会议主席。虽然他的思想对美国宪法的形成没有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要不是华盛顿的影响,很难说这部宪法能实行得了。  再其次,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与当时的其他美国领袖如托马斯·杰弗逊,日—日)、詹姆斯·麦迪逊(,日-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日 - 日)等相比,乔治·华盛顿缺乏创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期间,他在行政领导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会达到目的。对美国的形成,麦迪逊的贡献是重大的,而华盛顿的贡献几乎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林肯是以为在美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政治家,他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率领北方军队打败了南方军队,为美国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扫清了内部障碍,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总体来说,只要扣住他伟大的政治作为就行了。而拿破仑就不一样了,要从两方面去答,首先,他建立了法兰西帝国,使法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他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但也给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都是经典哦!
我们是小人物_他们是大人物_我们活着_他们死了_逝者已亡矣…
是来让人家帮你写论文的把
林肯只想为美国人创造和平.拿破轮想为世界创造和平.
林肯对美国自己有贡献;而拿破仑对世界战争史有划时代贡献,是他第一个开创了“散兵作战”的战术,打破了方队形作战战术。“中国是头没睡醒的狮子!”就是拿破仑在200年前预言的。
林肯对美国有贡献拿破仑对世界有贡献!
建议你看一下《伟人大谋略》!总的说来,拿破仑是一个天才。他利用特定历史时期的机会成就了自己的丰功伟业,而成为世界名人。林肯则是以道德休养著称。这样的伟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够为社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需要历经磨难。
都死得冤!
没有可比性
林肯只想为美国人创造和平.拿破轮想为世界创造和平.
都牛B过一阵子不过现在都死了
林肯一条腿瘸拿破仑个子矮但他们都成为了世界伟人
天才一定是照亮时代的流星.                   ------拿破仑
  恩 首先我想引用楼上兄弟的回答   :“都牛B过一阵子  现在都死了”恩 这是两个人的经历事实  点明了两个人都有过叱镲风云的时候~比如林肯是美国的总统让美国的肤色斗争趋于平缓  而拿破伦是法西斯的最高统帅南征北战~曾经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  但具体要评论两个人  偶并没研究过我所所的也都是自己的理解呵呵~贻笑大方~  我对林肯的所之很少 但就我知道的事情我认为他是很忠厚宽容而公平的人~顾大局识大体~恩就象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郭静,浑身散发人性的光辉。  呵呵~其实我对拿破伦知道也不多  但清楚他一生的起起落落~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从个人来将我很喜欢他 ~雄才大略~!争强睨世~! 是战争奇才~!功过两说`,但决不可否认其人乱世枭雄~!  恩  还是不说了偶没那资本和资格  我看看找不找的到他们的资料   你拿回去自己揣摩~!恩 现在评论拿破伦一生功过起伏的书很多  建议你看看比如《拿破伦传》什么的。林肯也一样~有《林肯传》什么的。             拿破仑年表1769年8月15日  生于科西嘉阿雅克修。1778年12月15日 离开故乡前往法国。1779年1月1日     进奥顿中学。     5月13日  进布里埃纳军事学校。1784年10月19日 进巴黎军官学校。1785年2月24日  丧父。     9月1日   被任命为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炮兵少尉。10月30日      离开巴黎前往瓦朗斯。1786年9月15日  返回科西嘉。1787年9月12日  由科西嘉回到巴黎。1788年1月—5月  返回科西嘉。     6月     到奥松服役。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9月     返回科西嘉。1791年1月底    从科西嘉前往法国。     4月1日   升任中尉。     7月16日  任瓦朗斯炮兵四团军官。     9月1日   返回科西嘉。1792年4月1日   被选为阿雅克修国民自卫军中校。     5月28日  前往巴黎。     10月15日 返回科西嘉。1793年2月     参加马达莱纳岛远征。     3月3日   与保利决裂。     6月1日     全家从科西嘉前往土伦。     9月16日    接任围攻土伦的炮兵指挥。     10月18日 升任少校。     12月19日 攻克土伦。     12月22日 升任准将。1794年2月6日     接任意大利军团炮兵指挥。     8月9日     以叛国罪嫌被捕。     8月20日    无罪释放。1795年5月—8月    因拒绝接受步兵职务而退职,闲居巴黎。     8月20日    在救国委员会地形测绘局任职。     10月5日    受命镇压迫月13日叛乱。     10月26日 升任少将,担任法国内防军司令。1796年3月2日     任意大利军团总司令。     3月9日     与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结婚。     3月26日    正式接管意大利军团。     4月12日    在蒙特诺特击败奥军。     4月13日    在米莱齐莫击败撒军。     4月15日    在代戈击败奥军。     4月21日    在芒多维击败撒军。     4月28日    在凯拉斯科同撒丁王国签订停战协定。     5月10日    在洛迪击溃奥军。     5月14日    进入米兰。     8月3日     在洛纳托击败奥军。     8月5日     在斯蒂维耶雷击败奥军。     9月4日     在罗韦雷多击败奥军。     11月15—17日  在阿尔科拉击败奥军。1797年1月14日    在利沃里击败奥军。     4月18日    在累欧本同奥地利签订和约初步条款。     10月17日 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     12月6日    返回巴黎。1798年3月5日     被任命为东方远征军总司令。     5月19日    离开土伦,远征埃及。     6月10日    占领马耳他。     7月1日     在亚历山大港登陆。     7月21日    金字塔之战。     7月24日    占领开罗。     8月1日     法国舰队在阿布基尔湾被歼。1799年2月10日    开始远征叙利亚。     3月7日     攻克雅法。     3月28日—4月1日  围攻阿克尔城失败。     5月17日    退回开罗。     7月25日    在阿布基尔歼灭土耳其军队。     8月22日    把军队交给克莱贝尔,率亲信冒险回法国。     10月9日    在弗雷居斯登陆。     11月9日    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     12月12日 被选为第一执政。1800年5月6日     离开巴黎,往前线指挥第二次意大利战役。     5月20日    率预备军团越过阿尔卑斯大圣伯纳德山口。     6月9日     芒提贝洛之战。     6月14日    马伦哥会战。     7月28日    法奥两国签订和平草约。     11月5日    法奥之间战争再起。     12月3日    莫罗在霍恩林登击败奥军。     12月24日 圣尼凯斯街谋杀拿破仑事件。1801年2月9日     同奥地利签订吕内维耳和约。     3月29日    同那不勒斯缔结佛罗伦萨和约。     4月         在布伦建立侵英基地。     7月15日    同罗马教皇签订政教协议。     10月1日    同英国签订伦敦和约初步条款。     10月8日    同俄国签订协议。1802年3月25日    英法签订亚眠和约。     8月2日     被任命为终身执政。1803年3月11日    命令成立两只侵英舰队。     5月16日    废除亚眠和约。     5月18日    英国向法宣战。1804年2月13日    王党分子暗杀拿破仑阴谋失败。     3月20日    枪杀当甘公爵。     3月24日    颁布拿破仑法典。     5月18日    元老院宣布拿破仑为皇帝。     5月19日    晋封18位将军为帝国元帅。     12月2日    在巴黎圣母院加冕。1805年4月11日    英俄缔结同盟。     5月26日    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6月4日     兼并热那亚。     6月7日     任命欧仁·博阿尔内为意大利副王。     8月3日     在布伦军营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     8月9日     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8月24日    布伦军营解散,帝国大军开往中欧。     9月25日    帝国大军越过莱茵河。     10月20日 乌尔姆大捷。     10月21日 英舰队在特拉法加海角歼灭法舰队。     11月14日 进入维也纳。     12月2日    奥斯特里茨大会战。     12月26日 签订普莱斯堡和约。1806年3月30日    封约瑟夫·波拿巴为那不勒斯国王。     6月5日     封路易·波拿巴为荷兰国王。     7月12日    任莱茵同盟保护人。     8月6日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解散。     10月1日    普鲁士向拿破仑发出最后通牒。     10月7日    法军侵入普鲁士和萨克森。     10月14日 耶拿及奥尔斯塔特会战。     10月27日 进入柏林。     11月21日 颁布柏林敕令,宣布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     12月19日 进入华沙。1807年2月8日     艾劳会战。     6月14日    在弗里德兰击败俄军。     6月25日—7月9日  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提尔西特会晤。     7月9日     法、俄、普三国签订和约。     8月18日    封热罗姆·波拿巴为威斯特法利亚国王。     10月27日 与西班牙国王签订密约。     11月30日 朱诺率军占领里斯本。1808年3月24日    缪拉进入马德里。     6月6日     立约瑟夫·波拿巴为西班牙国王,缪拉为那不勒斯国王。     7月22日    杜邦在拜兰向西班牙游击队投降。     8月1日     惠灵顿率英军在葡萄牙登陆。     9月27日—10月14日  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爱尔福特会晤。     11月5日    去西班牙督战。     12月4日    进入马德里。1809年1月24日    离开西班牙回巴黎。     4月9日     奥军进入巴伐利亚。     5月13日    进入维也纳。     5月22日    埃斯林会战。     7月5日—6日  瓦格拉姆会战。     7月7日     软禁罗马教皇。     10月14日 法奥两国签订肖恩布鲁恩和约。     12月14日 宣布与约瑟芬离婚。1810年4月2日     同奥地利公主玛丽亚·路易莎结婚。     7月9日     宣布荷兰并入法国。     8月21日    贝尔纳多特元帅被立为瑞典王储。1811年3月20日    其子罗马王诞生。     12月4日    开始准备征俄战争。1812年2月24日    法普两国缔结同盟。     3月14日    法奥两国缔结同盟。     4月27日    沙皇以最后通牒要求法军退出普鲁士。     6月22日    向俄国宣战。     6月24日    法军越过涅曼河。     6月28日    进入维尔纳。     7月22日    惠灵顿在西班牙击败马尔蒙。     8月18日    进入斯摩棱斯克。     9月5日—7日博罗迪诺会战。     9月14日    进入莫斯科。     10月19日 撤出莫斯科。     10月23日 巴黎发生马莱政变。     11月28日 法军渡过别列津纳河。     12月5日    离开大军回国。     12月13日 法军渡过涅曼河。     12月18日 抵达巴黎。1813年3月16日    普鲁士对法国宣战。     5月2日     卢岑之战。     5月20日    包岑之战。     6月4日     与联军签订停战协定。     6月21日    惠灵顿在西班牙维多利亚击败法军。     7月4日—8月10日  布拉格会议。     8月12日    奥地利向法国宣战。     8月17日    战端再起。     8月26日    德累斯顿之战。     10月16日—19日  莱比锡大会战。     11月2日    从莱比锡退到梅因兹。1814年1月11日    那不勒斯国王缪拉与奥国单独媾和。     1月25日    离开巴黎前往夏龙指挥军队。     1月27日    在圣迪埃击败普将约克。     1月29日    在布里埃纳打败布吕歇尔。     2月10日    在尚波贝尔全歼奥尔苏费耶夫的俄国师。     2月12日    在蒙米赖击败萨肯军。     2月14日    在沃尚击败布吕歇尔军。     2月18日    在蒙特罗击败施瓦岑贝格军。     3月31日    反法联军进入巴黎。     4月2日     元老院宣布拿破仑退位。     4月6日     拿破仑宣布退位。     4月11日    签订枫丹白露条约。     4月20日    在枫丹白露告别近卫军。     4月26日    路易十八宣布即位。     5月3日     路易十八进入巴黎。     5月4日     拿破仑抵达厄尔巴岛。     5月29日    前妻约瑟芬去世。     5月30日    第一次巴黎和约。     11月1日    维也纳会议召开。1815年2月26日    逃离厄尔巴岛。     3月1日     在儒昂港登陆。     3月20日    进入巴黎,开始百日统治。     4月4日     惠灵顿从维也纳到布鲁塞尔。     4月23日    颁布帝国宪法补充条款。     6月12日    离开巴黎前往比利时前线。     6月16日    林尼之战。     6月18日    滑铁卢会战。     6月21日    返回巴黎。     6月22日    第二次退位。     7月7日     反法联军进入巴黎。     7月8日     路易十八第二次即位。     10月16日 拿破仑到达圣赫勒拿岛。     11月20日 第二次巴黎和约,成立四国同盟。1821年5月5日     在圣赫勒拿岛逝世。1840年12月15日 遗体运回巴黎安葬。    拿破仑事略 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 10岁,接受法国教育。 15岁,进入炮兵学校学习指挥。 17岁,以少尉衔毕业,成绩平平。 24岁,参加收复土伦堡战役,显露其军事才能。 26岁,1795年10月,在巴黎平定保王党人的暴乱。 27岁,越过阿尔卑斯山,挥师意大利,打败反法同盟重要国家奥地利。 29岁,1798年5月,远征埃及打击英国势力。不久法国陷于第二次“反法同盟”国家重重包围之中。 30岁,1799年8月,擅离职守,非法潜回国内。10月达巴黎,暗中组织夺权,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共和历雾月18日),任首席执政官,攫取政权。 31岁,1800年5月,开始第二次意大利战役,再次打击奥地利。 33岁,1802年8月,由首席执政变为终身执政,确立独裁统治。 35岁,1804年3月,颁布《拿破仑法典》。5月,强迫元老院封他为帝。12月2日,令教皇为其加冕,即皇帝位,建立第一帝国。 36岁,1805年5月底,成为意大利国王。12月,大败联军,赢得奥斯特里茨大捷。 37岁,1806年横扫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进入普京,颁柏林敕令(即大陆封锁令)。 38岁,1807年弗里德兰之战打败俄国军队。占领葡萄牙国都里斯本。 39岁,1808年,侵入西班牙,占其国都马德里。 40岁,1809年,攻奥国,进入首都维也纳。攻占教皇国,软禁教皇,从此,教皇地位一落千丈。年底,废黜皇后约瑟芬。 41岁,1810年4月,立奥地利公主玛丽亚·路易莎为后,吞并荷兰。封贝尔纳多特元帅为瑞典王太子,控制瑞典。 42岁,1811年得子罗马王。加紧对俄战争准备。 (未完,日,阿伯拉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伐木工人的家庭,迫于生计,他先后干过店员、村邮务员、测量员和劈栅栏木条等多种工作。1834年,他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才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当时,美国奴隶制猖獗,1854年南部奴隶主竟派遣一批暴徒拥入堪萨斯州、用武力强制推行奴隶制度,引起了堪萨斯内战。这一事件激起了林肯的斗争热情,他明确地宣布了他要“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而斗争”的政治主张。1860年他当选为总统。南方奴隶主对林肯的政治主张是清楚的,他们当然不愿坐以待毙。1861年,南部7个州的代表脱离联邦,宣布独立,自组“南部联盟”,并于4月12日开始向联邦军队发起攻击,内战爆发初期,联邦军队一再失利。日,林肯宣布了亲自起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献——《解放黑奴宣言》草案(即后来的《解放宣言》),从此战争形势才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部军队很快地由防御转入了进攻,1865年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此时,林肯在美国人民中的声望已愈来愈高了,1864年,林肯再度当选为总统。但不幸的是,日晚,他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剧时突然遭到枪击,次日清晨与世长辞。  革命导师马克思高度地评价林肯说,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 资料搜集中,欢迎提供资料)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崇敬,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林肯可能是最受尊敬的美國總統之一,人民不會忘記他對美國作出的貢獻──解放奴隸和維護美國統一。 也正是他從社會最低層看出奴隸制的醜惡,揭穿&人人生來平等&的虛偽面紗。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里看戏时,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 雖然他被殘酷暗殺,但他的精神將永存.拿破仑一世皇帝,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 1804年3月,颁布《拿破仑法典》。5月,强迫元老院封他为帝。12月2日,令教皇为其加冕,即皇帝位,建立第一帝国。 日17时49分,被流放到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与世长辞.两人都是伟大的思想家,林肯的人格魅力更强于拿破仑.拿破仑的目标大与林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盛顿和林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