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仇视汉族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民族概念里的「族」是在什么时候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范文精品】中国电影中的民族性与国家话语_14180——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没有支付宝或网银的朋友可以用手机进行充值,购买文档,可按网站提示进行操作,祝您愉快。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范文精品】中国电影中的民族性与国家话语_14180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汉族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你们知道吗?
汉族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你们知道吗?
历史多知点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特色,在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汉族的人数较多。可是你们知道汉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刘邦建立起的汉朝和汉族有什么关系呢?古代没有“民族”概念。“族”,是原始部族、家族的概念的引申。汉族祖先是华夏人,华夏人把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人称为“夷人”。没有其他民族的称呼,也不会有“汉族”的称呼。华夏是地域概念,不是民族概念,华夏民族不单指一个民族,而是指生活在中国范围内的各个民族。秦始皇统一六国前,七个国家都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都是由不同农耕、渔猎或游牧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所谓的国人,只单指以前周王室分封的包括周王族部族、联盟部族的人,而大多数其他部族被称为野人。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七国纷纷解除国、野之分,给野人国人的地位,这是各国融合成一个新民族的过程。七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过不同的节日、使用不同的文字,思维方式也非相同,所以才产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是日后汉民族形成的主要思想和文化体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但融合七国人是需要时间的,从秦末山东六国的复辟看,民族融合远没有完成。汉朝继承了秦的大一统思想,统一的国家内,为民族融合提供了可能,首先统一了文字、律法、人民对统一国家的认可,但还没有真正相同的民族习惯,其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日还没有形成。这一时期,现代汉族所过的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刚刚从印度传入,仅为佛教特定时间的宗教仪式,尚仅在汉朝的宫廷中,作为皇家专利的节日存在。直到宋朝,元宵节才成为民间普遍重视和度过的传统节日。汉人在当时,仅是汉朝统治区以外的人,对汉朝统治地区生活的各族人民的统称,而不是指一个单一的民族。中国其实本身就没纯粹单一的“汉族“,自夏商周至今,中国境内就一直是多民族的融合和统一,自古就有东夷,西戎,南蛮,北胡等等和中原民族的共存和同化过程,比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其实是所谓的“汉族“被外族同化了。而匃奴其实是被汉族同化了。党项,辽,西夏,宋,回纥等等其实被蒙古人同化了,严格来说,中国没有“汉人“,只有“明人“和“清人“,明朝把蒙古人打回老家后,那时就没有古代民族之分了,包括朝鲜,越南都和明朝人差不多,后清兵入关,虽然都留起辫子,但其实都沿用明朝的语言和文化。最早的族,是指部落和氏族。黄帝就是一支部族的首领,最早他的部落也就是姓公孙的一个氏族,后来据说又改姓姬,又据说有轩辕氏,有熊氏,帝鸿氏各类称呼,其实在我看来,如果以上属实,只证明了黄帝并不是一个人,而是这个部族首领的称号,在不断迁徙中在不同地方产生了各种名称标示。比如姬姓,很可能就是到了姬水得名,轩辕是传说他们到了轩辕之丘,而有熊是定都有熊。顺便说下周王朝姓姬,而所谓南蛮的楚王恰恰姓有熊......当然这些都是传说,黄帝征服了黄河流域,打败了其他部落,比如炎帝部落蚩尤部落,还与太昊少昊部落保持友好,至于后来有没打仗不得而知,上古的东西毕竟都是口口相传,总觉得乱七八糟的,总而言之,黄帝名义上成为了部落联盟首领,不过各氏族依然过自己日子,有点类似古希腊城邦联盟。只是黄帝部落在征伐中抓了不少别的氏族的奴隶,实力较强,所以其他部族尊其为首,产生了贡献制度。再后来据说有个夏,再就是商周,制度依然没有本质改变,只是从部落联席会议选个或者据说也是暴力选举出一个首领变成了皇族血脉继承而已,而皇族也借助名义上的盟主身份东征西讨到处抓奴隶壮大了中央的实力,到了西周,也开始给各地派去皇族代表,进入了封建时代。以至于现在其实没有真正意义的满族了,就是会说满族话的满族几乎没有了,都说“汉话“了,所以说中国没有“汉人“,只有“明人“,而“明人“是整个中华大地所有民族共同融合的结果,现在南方的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等其实都是一个民族,就好像我们说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都是汉人一样,而追逆远一点,他们都是南越的子民,都是炎帝的后代,是中国古代百越之一,而江浙福建广东一带都全部划人汉族,解放后惟独这几个“百越“民族划为少数民族,好像不太合情理,且从秦皇统一中国起,这些民族就一直在真正意义的中国板图上没有独立出去过。就是赵佗趁秦乱称王时也是很短的时间,不久归汉,在南方,很多壮瑶苗等族说汉话,而“汉人“却说壮话瑶话,他们之间都能听懂对方的语言,所以严格来说中华大地没有汉人和少数民族之分,只有“中华民族“和“华夏民族“,他们都是同一主体,所以中国划分少数民族,其实是自己树立民族矛盾民族隔阂,中国自古就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华夏民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历史多知点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以史观今以史律己以史做事以史笑看风云
作者最新文章&p&日本人穿和服,屁事没有,&br&英国人穿他们的传统服饰西装,屁事没有&/p&&p&G20峰会,沙特王子穿穆斯林传统白色长袍,屁事没有,&/p&&p&藏族人穿藏袍,屁事没有&/p&&p&蒙古人穿蒙古袍,也屁事没有,&/p&&p&其他傣族,苗族,穿自己的服侍都屁事没有,还作为特色,大力推广&/p&&p&唯独我们汉人想穿一下自己的服侍,好像犯下滔天罪行了一样……&/p&&p&说好的民族平等呢?故意找茬?&/p&&p&还是真的: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民,四等汉?&/p&&p&汉族在这片土地上祖祖辈辈就是这样穿衣服的,穿了几千年,现在为了政治正确就不允许穿了?&/p&&p&每年交了那么多税去优待各种少民大爷,现在连我们的衣冠都要灭掉?&/p&&p&真当我们汉族是2脚羊?&/p&&p&——&/p&
日本人穿和服,屁事没有, 英国人穿他们的传统服饰西装,屁事没有G20峰会,沙特王子穿穆斯林传统白色长袍,屁事没有,藏族人穿藏袍,屁事没有蒙古人穿蒙古袍,也屁事没有,其他傣族,苗族,穿自己的服侍都屁事没有,还作为特色,大力推广唯独我们汉人想穿一…
—————————————————&br&&br&两套分别是清水溪(汉元素)和汉尚华莲家的~之前没说清楚误导大家了抱歉
&br&——————————————————&br&在日本街头穿了一天的汉服 &br&&br&——酒店&br&&br&团友:哇 你咁快买左和服啦&br&我:…系汉服&br&团友:…你 系、系韩国买嗰?&br&我:……&br&&br&——&br&&br&中国阿叔游客:哇你从中国cosplay到日本啊&br&我回头吼:这是汉服! &figure&&img data-rawwidth=&1861& data-rawheight=&1861& src=&/v2-29f24d84b691faa5cd3b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1& data-original=&/v2-29f24d84b691faa5cd3b8_r.jpg&&&/figure&&br&&br&——&br&&br&中国销售员:你穿得好穿越啊&br&我:…………&figure&&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6& src=&/v2-f8bed9c53ebdf18b5716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f8bed9c53ebdf18b5716a_r.jpg&&&/figure&&br&&br&——&br&&br&漂亮美丽可爱善良的中国girl&br&&br&突然过来很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诶诶是汉服嘛 我们是同袍 &br&我:懵逼…诶你好你好&figure&&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600& src=&/v2-cf945ffe22b716e951e640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cf945ffe22b716e951e640b_r.jpg&&&/figure&&br&&br&——&br&&br&还有一个歪果仁 我也不知道哪个国家的 拉着我就拍照了…&figure&&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src=&/v2-20aa32e1eeb739f731270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20aa32e1eeb739f731270e_r.jpg&&&/figure&&br&&br&——&br&&br&日本奶奶:where are u from?very beautiful?&br&&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678& data-rawheight=&1280& src=&/v2-482dde10dacdcca9a0a4241fef10310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78& data-original=&/v2-482dde10dacdcca9a0a4241fef10310c_r.jpg&&&/figure&&br&——&br&&br&&br&&br&&br&日本一个西装男…给我指路来着&br&Chinese?漢服?beautiful?&br&&br&想起一段话&br&&br&汉家衣冠今犹在,却被笑问何处来。&br&各族服饰相斗艳,唯汉不识祖宗衣。&figure&&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90e64d380c300b09d6cdbb38ce10df9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90e64d380c300b09d6cdbb38ce10df97_r.jpg&&&/figure&
————————————————— 两套分别是清水溪(汉元素)和汉尚华莲家的~之前没说清楚误导大家了抱歉 —————————————————— 在日本街头穿了一天的汉服 ——酒店 团友:哇 你咁快买左和服啦 我:…系汉服 团友:…你 系、系韩国买…
&p&知僚啊。。。您说日本人节日穿和服。。。这倒也没错,但您知道在传统节日的时候绝大部分穿和服的日本人穿的是啥么?。。。&/p&&p&您以为大部分日本人节日里庆祝时穿上传统服饰会成这样:&/p&&figure&&img src=&/v2-25dd1afdba2dfdd8254847_b.jpg&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5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figure&&p&然而在祭典上,其实绝大部分穿和服的人是这样:&/p&&figure&&img src=&/v2-8c127d619ef3ca2e8d94_b.jpg& data-rawwidth=&2985& data-rawheight=&2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985& data-original=&/v2-8c127d619ef3ca2e8d94_r.jpg&&&/figure&&p&还有这样的。&/p&&figure&&img src=&/v2-ad977fb62c403f8c8aa50b_b.pn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v2-ad977fb62c403f8c8aa50b_r.png&&&/figure&&p&这样茫茫一片法被绊缠的大海,不分男女老幼,扛着神轿喊着号子嬉笑怒骂,这才是日本人节庆里对“和服”最多的印象啊。。。。&/p&&p&然而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种节日里最普遍的和服都是&b&短打扮&/b&啊(看到欧吉桑那白光光的大腿了么?)。。。都是江户年间下边当差的干活的衣服改造过来的实用性机能性(喜感)至上的服装啊。。。这些才是老百姓能接受并喜欢的日常传统服饰啊。。。纹附羽织绔,振袖绔,留袖这种一辈子除了结婚毕业死老公这些少见场合才用得到的正装固然能代表和服的高级工艺,然而却无法满足&b&日常生活中&/b&穿着的乐趣啊。平日里见到的和服大叔有几个披着羽织,系着角带,撑着绔裙,拿着白扇正儿八经地走在路上的?还不到都是拴着件甚平或者作务衣这种短打扮就上街溜达去了?&/p&&p&所以汉服党若是放下一半搞那些宽袍大袖,或者挖空心思在短衣里混上宽袍大袖元素的“裋褐”的力气,弄出几件这样(右边):&/p&&figure&&img src=&/v2-881d6f44f34f0c0e054a7f_b.jpg& data-rawwidth=&1213&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3& data-original=&/v2-881d6f44f34f0c0e054a7f_r.jpg&&&/figure&&p&或者这样的&/p&&figure&&img src=&/v2-64de37ecceba59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64de37ecceba594_r.jpg&&&/figure&&p&正经八百的好穿又好玩的短衣,卖着便宜穿着适宜,你猜会不会有更多人愿意买回来穿出来玩耍?&/p&&p&毕竟穿着短衣饮酒嬉笑跳闹,不比穿着长衫死板着脸站在柜台边用指甲写字,要快活得多?&/p&&br&&br&&p&又及:鉴于知僚们一般都有不看完回答或者回复就直抒胸臆的习惯(当然也赖在下表达不清),所以在下等了二十四小时,看罢回复,再来反馈几句:&/p&&p&其一:&/p&&p&知僚们回复中提到很多的一点就是:汉服复兴中也有短褐啊,何出此言呢?&/p&&p&然而在下在原答中已经提到,现在大部分汉服复兴者“还原”的短褐都太矜持精致,只像是到道袍鹤氅这种长衣的短板, 有的短褐的领比老太爷朝服的领都宽实,还带着各种纹饰,有的短褐甚至都是缎面质地的。。。其实裋褐作为我国千百年来白丁身上破布的统称,其实可以豪放简洁得多,这样也好玩不少,穿着也随意的多。要知道衣服穿着的方便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它的推广方便程度。很多鬼佬之所以会被和服男装吸引,就是因为觉得剑豪电影里落魄浪人那种松松垮垮随心所欲的穿着形式很酷(回忆一下三船或者仲代把手从领子里伸出来的样子罢)。&/p&&p&其二:&/p&&p&另一种回应是:你咋不说日本和服中那么多的礼服叻?光抓着几件法被算啥事?&/p&&p&然而在下有把和服礼服批判一番么?在下只是指出,和汉服复兴运动的产物不一样,和服中有着大量适合&b&日常穿着&/b&又不显违和的廉价款式,以及方便喜庆的胡闹款式。和服中有没有可以穿着冲进大雨不心疼的款式?有的是啊!说到底,这还是因为日本人可以直接把江户时期没断代的农民工匠僧侣的下层服装继承下来下来,留着法被绊缠作务衣的名头穿在身上。而汉服复兴党们大多根本不把清末民初的农民匠人服饰看在眼里(因为“蛮夷”?),而是从故纸堆里去构建自己臆想中那规整得不得了的“短褐”,从而导致了其一中的问题。&/p&&p&现今的汉服“复兴”运动大多数还是集中在“服章之美,衣冠之正”上,然而还是这句话,高成本的华服正装可以作为不错的招牌,然而其本身是很难作为切入点在大多数人中传开的,&b&像模像样但又不装模作样&/b&的简单衣衫才是那个可以打入群众的楔子。&/p&&p&其三:&/p&&p&这其实是一个大部分知僚都没提及,但在下觉得很有价值讨论的问题,那就是传统服装中的性别差异问题。&/p&&p&由于东亚传统文化众所周知的问题,东亚的传统女性服饰几乎都是“裹在身上的性别压迫(引某知僚语)”。所以汉服也好,和服也罢,在短打扮上一般都只能找到男装或者性别通用的蓝本。在下穿着作务衣系上襷把木屐揣怀里可以连翻三道墙不多喘一口气,然而同院女生穿上同样是简版和服的浴衣却连跑都跑不痛快 。同样的,汉服的短褐也压倒性的都是男装,女装的裙子我就没见过下摆离开地面的(幻觉?)。所以和服欧吉桑固然可以穿着兜裆布系着法被摆出性骚扰的姿势,然而和服欧巴桑若是想要追上他往他背上狠狠踹一脚并来一巴掌的话多半就得穿上披上性别通用的绊缠并套上裤子了。虽然和服浴衣现在也有了短版,然而汉服在女性短装上却还是压倒性的稀缺的(在下隐隐记得有私教的汉服同袍说所有带裤子的中国传统女装都像是耍杂唱戏的衣裳)。这与其说是汉服“复兴”的问题,倒不如说是整个儒家文化圈传统服饰推广的问题,毕竟如某知僚所言,西式的婚礼中固然白纱飘飘,然而洋装若是只有膝盖以下的裙装的话,你猜她能推广到全世界的劳动女性中去么?&/p&
知僚啊。。。您说日本人节日穿和服。。。这倒也没错,但您知道在传统节日的时候绝大部分穿和服的日本人穿的是啥么?。。。您以为大部分日本人节日里庆祝时穿上传统服饰会成这样:然而在祭典上,其实绝大部分穿和服的人是这样:还有这样的。这样茫茫一片法被…
&p&1.满人皇族先祖努尔哈赤,让自己的两个孙子改成了名字,即长子代善之长子岳托、第七子阿巴泰之第四子岳乐。(存疑?望高手解答)&/p&&p&2.康熙,御赐岳飞的23世孙岳镇九伴朝銮驾和蟒服。&br&&/p&&p&3.雍正,在岳飞墓前亲题“碧血丹心”四个大字。(实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感谢@暗影吉他手 指正)&/p&&p&4.乾隆,多次去岳飞墓祭奠,亲笔题词曰:“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p&&br&&p&5.清雍正9年(1731),李卫重修岳飞祠墓,钱塘知县李惺重铸四跪像,并立碑记之;&/p&&p&乾隆12年(1747),布政使唐模重铸四跪像;&/p&&p&嘉庆7年(1802),巡抚阮元用收缴的外国海盗铁炮兵器改铸四跪像;&/p&&p&同治4年(1865)布政使蒋益澧重修岳飞祠墓,又重铸四跪像;&/p&&p&光绪23年(1897)布政使张祖翼又重铸四跪像,并刻碑记之。&/p&&p&百战神威&/p&&p&——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匾额&/p&&p&忠灵未泯&/p&&p&——清西太后叶赫那拉氏·慈禧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匾额&/p&&p&6.哪里来的奴才在这大言不惭,胆敢质疑主子的做法?来人,掌嘴!&/p&
1.满人皇族先祖努尔哈赤,让自己的两个孙子改成了名字,即长子代善之长子岳托、第七子阿巴泰之第四子岳乐。(存疑?望高手解答)2.康熙,御赐岳飞的23世孙岳镇九伴朝銮驾和蟒服。 3.雍正,在岳飞墓前亲题“碧血丹心”四个大字。(实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
&p&你知道高考20分能刷掉多少人不?&/p&&p&你知道公务员考试笔试加10分是多恐怖不?&/p&&p&你知道改革开放的功劳人人都再抢,八九十年代只要是领导,都得加一句为改开做了多大多大的贡献&/p&&p&你知道淮海战役的功劳也人人在抢&/p&&p&你知道··&/p&&p&&br&&/p&&p&但是!&/p&&p&但是!&/p&&p&人人都在夸的,强制计划生育!!!&/p&&p&没有一个人出来领这个功劳!&/p&&p&没有一个!&/p&&p&不管怎么洗脑怎么夸强制计生多么好多么好!&/p&&p&没有一个!&/p&&p&大家都在默认,这个功劳是:&/p&&img src=&/v2-fff30a7846d69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38&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8&&&p&完全不管人家是两个正好三个太多一个太少············&/p&&p&总之,当年宣传的大家都认为计划生育还是功德无量的时候,虽然他是反对计生的,但是计生的功劳也是每人敢领的。&/p&&p&现在大家发现计生卧槽后患这么大,他是支持计生的·····&/p&&p&这就是薛定谔的猫&/p&&p&&br&&/p&&p&而且,如果只有一个孩子的话,家长自然就会倾注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资源&/p&&p&根本没可能再养一个每人倾注百分之五十的资源了·,不然竞争不过别人怎么办?·········&/p&&p&这是不可逆的&/p&&p&不信大家问问周围有孩子的,敢要二胎的有几个?&/p&
你知道高考20分能刷掉多少人不?你知道公务员考试笔试加10分是多恐怖不?你知道改革开放的功劳人人都再抢,八九十年代只要是领导,都得加一句为改开做了多大多大的贡献你知道淮海战役的功劳也人人在抢你知道·· 但是!但是!人人都在夸的,强制计划生育!…
&b&强调一点!发型、妆容出处见logo,不妥删。教程多为方便汉服同袍学习交流之用,我仅是集各家所长,搬运汇集在一起,能得到大家这么多赞与支持真的很感谢。&/b&&br&评论里有很多人表示对汉服的喜爱,也有因为我的回答而对汉服产生感兴趣的,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至于某些人,不喜欢就不要找存在感。出门左拐,好走不送!&br&来点干货,直接入题&br&{【发型篇】}&br&穿汉服不要披头散发,穿汉服不要披头散发,穿汉服不要披头散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br&&br&【日常】&br&1 马尾&br&日常穿汉服我多是扎个马尾,然后绑条发带做装饰。高马尾活泼俏丽,低马尾端庄娴雅,视衣着风格而定&br&&br&&br&我觉得日常绑个发带,或戴个简单的簪子就够了&br&&br&我是比较偏爱有绣花的发带&br&&img data-rawheight=&852& data-rawwidth=&1136& src=&/8001bcba67dcee8ef7fd7cb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8001bcba67dcee8ef7fd7cba_r.jpg&&名字都很好听,从左到右,依次:&br&鹿鸣 红浆 东苍 合欢&br&&im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852& src=&/ab34ab5fdf44d41fc9da82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ab34ab5fdf44d41fc9da824_r.jpg&&&br&&br&&im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852& src=&/daedf3fdbef6d7b9778debdeda4f175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daedf3fdbef6d7b9778debdeda4f175f_r.jpg&&剑三衍生发带&br&&br&2那种很淑女的发型&br&分上下两层,上层扎起来,下层披着。语死早_(:з」∠)_还是看图吧。&b&图源见logo,不妥删&/b&&br&&img data-rawheight=&2557& data-rawwidth=&580& src=&/5c25efbbcd17ab5a92d0b06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c25efbbcd17ab5a92d0b06e_r.jpg&&&br&&br&&br&&img data-rawheight=&1960& data-rawwidth=&580& src=&/ced39aacf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ced39aacf3_r.jpg&&&br&&br&3双马尾&br&萌妹子阔以扎双马尾~出去玩可以偶尔梳双马尾装个中学生23333&br&&im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1136& src=&/7f94e873a16eb264a44ec2e2ebb302b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7f94e873a16eb264a44ec2e2ebb302ba_r.jpg&&&br&&br&【传统节日或同袍聚会或演出】&br&&br&总之就是比较重要的场合&br&推荐几个比较容易上手,且一眼瞅上去“嗬,还挺复杂”的发型教程,&b&图源见logo,不妥删&/b&&br&&img data-rawheight=&2844& data-rawwidth=&640& src=&/27ddb3c0aade0a28ce00c1d9fc6dd26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7ddb3c0aade0a28ce00c1d9fc6dd26f_r.jpg&&&br&&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1600& data-rawwidth=&540& src=&/81ede8f55eafccf1a5e5506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81ede8f55eafccf1a5e5506d_r.jpg&&&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6679& data-rawwidth=&640& src=&/de2ffdc0bd912e2c6cd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e2ffdc0bd912e2c6cd7_r.jpg&&&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3536& data-rawwidth=&720& src=&/41effd6eb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41effd6eb9_r.jpg&&&img data-rawheight=&5109& data-rawwidth=&720& src=&/9d598ee48a1ec80dca6ac90de7c0b86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9d598ee48a1ec80dca6ac90de7c0b867_r.jpg&&&img data-rawheight=&5303& data-rawwidth=&720& src=&/20ba95d484d5ec99ec8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0ba95d484d5ec99ec8d_r.jpg&&&img data-rawheight=&3261& data-rawwidth=&720& src=&/c6d2c70f064c750ac73de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6d2c70f064c750ac73def_r.jpg&&&br&&br&一般这种发型教程对发量少的姑娘不太友好…比如说我&br&&br&这时候,你就可以戴那些美貌又华丽丽的饰品啦,像是各种簪子、绢花、毛球,发带~&br&&br&&br&{【妆容篇】}&br&汉服复兴不是复古,汉服复兴不是复古,汉服复兴不是复古重要的事情说三遍。&br&&br&&br&&br&古代妆容最盛为唐,胭脂的大量使用是唐妆的一大特色&br&&br&&b&《妆台论》云“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胭脂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b&&br&&br&&br&&br&简单来说,两颊浓涂胭脂为酒晕妆,淡抹胭脂为桃花妆,薄薄施朱,再用粉遮盖一下,为飞霞妆。&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209& data-rawwidth=&500& src=&/afd6776ded032fd3b219db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fd6776ded032fd3b219db4_r.jpg&&&br&(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br&以为抹上胭脂就是全部吗?太天真了,从古至今,女人的化妆步骤绝不会这么简单,下面看一下,唐代妇女化妆顺序(《中国历代妇女服饰》)&br&&br&&br&&img data-rawheight=&681& data-rawwidth=&600& src=&/8af384aa6c68fefeae722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af384aa6c68fefeae722d_r.jpg&&&br&&br&&br&上一张复原小组的唐妆~&br&&br&ps,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
@装束与樂舞 这个微博,里面有很多汉服服饰与妆容的复原,考究党的最爱(● ̄(?) ̄●)&br&&img data-rawheight=&696& data-rawwidth=&462& src=&/47b3c9c456b79cddff0d37e8fb23209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47b3c9c456b79cddff0d37e8fb23209e_r.jpg&&&br&韵味有了,感觉有了,复原度达成,可是,日常化这种妆实在是…&br&&img data-rawheight=&80& data-rawwidth=&80& src=&/b5875adfeec0a5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80&&&br&&br&&br&&br&&br&说了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穿汉服不是说要依葫芦画瓢从头到脚都要效仿古人,妆容也是一样,,除了教学科普、重大活动庆典等特殊场合,部分古代妆容确实不太适合现代社会。&br&&br&但是可以在古代妆容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分享一个我觉得不错的桃花妆,&b&图源见logo ,不妥删&/b&&br&&img data-rawheight=&4172& data-rawwidth=&720& src=&/8a251a0bc151580aafffd9eb5dcfcbd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8a251a0bc151580aafffd9eb5dcfcbd5_r.jpg&&&br&&img data-rawheight=&3919& data-rawwidth=&720& src=&/0de8c45da581a1ef4b900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0de8c45da581a1ef4b900e_r.jpg&&&br&&br&&img data-rawheight=&3369& data-rawwidth=&720& src=&/27c161da34fd8dd29ce3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7c161da34fd8dd29ce32_r.jpg&&&br&&img data-rawheight=&3072& data-rawwidth=&720& src=&/f5504dccd2ad724fca78b7dddf3bc29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5504dccd2ad724fca78b7dddf3bc29b_r.jpg&&&br&&img data-rawheight=&2898& data-rawwidth=&720& src=&/557650bdf43fbea12ffa8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557650bdf43fbea12ffa8c_r.jpg&&&br&&img data-rawheight=&2740& data-rawwidth=&720& src=&/4dc422cff28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4dc422cff281_r.jpg&&&br&&img data-rawheight=&1417& data-rawwidth=&720& src=&/5ba82b37b9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5ba82b37b9b_r.jpg&&&br&&br&化妆教程什么的我就不再搬啦,找一个自己喜欢并适合化妆教程,日常穿汉服,妆容方面,整洁即可,没有太多要求。&br&穿齐胸襦裙时,有的姑娘喜欢贴花钿(某宝网上有卖)或者拿唇刷在额上画一个花钿,至于描斜红和点面厣的,我在日常生活中还真没见过,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br&&img data-rawheight=&102& data-rawwidth=&102& src=&/ec03fb7bb05eec7ac280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02&&&br&&br&比如我的头像,穿汉服也可以化了咬唇妆,木哈哈哈哈哈&br&&br&&br&&br&&br&最后,自信地、勇敢地把汉服穿出去吧!(? o?_o?)?告诉那些在背后指指点点、不礼貌的人:&br&&img data-rawheight=&371& data-rawwidth=&423& src=&/dae47600fce0efbe767a6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dae47600fce0efbe767a69_r.jpg&&
强调一点!发型、妆容出处见logo,不妥删。教程多为方便汉服同袍学习交流之用,我仅是集各家所长,搬运汇集在一起,能得到大家这么多赞与支持真的很感谢。 评论里有很多人表示对汉服的喜爱,也有因为我的回答而对汉服产生感兴趣的,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p&第一次有这么多赞,谢谢大家支持呀!一开始写答案的时候只是针对一些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尽力提供论据,但是这毕竟只是知乎的一个答案,而不是一篇论文,所以做不到滴水不漏,字字讲究,评论区有人提出疑问,而且很认真一个个回复,我挺佩服这种态度的其实。我精力有限无法对每一个问题找到考古学的依据,所以也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并且分享相关的史料以增大我和相关知友们的见解。谢谢希望大家友好切哦么么哒~&/p&&p&------------------------------------------&/p&&p&反对高票春梅狐狸的答案,以下给出理由。&/p&&p&春梅狐狸贴的校书俑是西晋永元二年的, 1958年出土于长沙市金盆岭9号墓(来源湖南省博物馆),按照春梅的说法,如果琅琊榜那幅对坐的剧照就是日本风的话,那又在文中说原版是校书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p&&img src=&/v2-c0ecb5aed4c1fa077bbf72ea35f6c9ad_b.jpg& data-rawwidth=&170& data-rawheight=&1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0&&&p&青瓷对书俑 - 湖南省博物馆 &/p&&p&再上个东汉绿釉陶六博俑,你看这相对而坐,明明是历史传承&/p&&img src=&/v2-a781ed3f94482a_b.jpg& data-rawwidth=&224& data-rawheight=&1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4&&&p&再提琅琊榜这张图,先说坐姿:梅长苏看不清是不是跪坐在垫子上的,琅琊阁阁主明显不是,是臀部坐于垫子上,要么是盘腿而坐,要么是微屈膝而坐。琅琊阁阁主的这种坐姿叫‘踞坐’,再秦汉时期是大不雅的坐姿,但是考虑到琅琊阁阁主不羁的作风,电视剧里让他这么坐无可厚非。&/p&&p&至于中国古代坐不坐这种软垫,除了僧人坐的蒲团,我还没找到别的依据,欢迎知友补充。但是琅琊榜是架空的,所以没有那么严格,但不能因它的不严格,就说它是cos日本风&/p&&img src=&/v2-defa3e9d44d792f1e3495f03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defa3e9d44d792f1e3495f03_r.jpg&&&p&标准坐姿,是‘正坐’,具体坐姿是‘ 席地而坐,小腿前侧支撑于地板或坐垫之上,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落于膝上’ (参照维基百科,以及史记和说文解字中的一些描述),有秦汉陶俑为证:&/p&&br&&img src=&/v2-2bf80b276cb38951_b.jpg& data-rawwidth=&201&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1&&&p&秦跽坐俑&/p&&br&&img src=&/v2-81bbe4cae58_b.jpg& data-rawwidth=&129&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9&&&p&西汉跪坐俑&/p&&p&所以我梅长苏以下这张坐姿,没毛病!&/p&&br&&img src=&/v2-d562bb04e8de0f77b705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d562bb04e8de0f77b7052_r.jpg&&&p&分割线-------&/p&&p&接下来我们说坐具,高票答案忽略了垫子非说他们是坐地上就算了,还说坐地上是cos日本,并且给出了这张图:&/p&&br&&img src=&/v2-d6abfcff3ec7a5fabe7fec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d6abfcff3ec7a5fabe7fec4_r.jpg&&&p&她们明明是&b&坐在席子上&/b&的好吗!!!我们说的‘席地而坐’是什么意思,就是坐在席子上的意思!!古已有之啊。普通老百姓家可能没席子,直接跪地上也有的,习俗沿袭至唐代:‘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 (《旧五代史·李茂贞传》)&/p&&p&有图有真相:&/p&&br&&img src=&/v2-d3f43c4aabc20cf44a8d4b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d3f43c4aabc20cf44a8d4bc_r.jpg&&&p&文姬归汉图(局部)&/p&&p&补充一下,三国演义电视剧里出现的坐具“枰”,目前出土文物里最早的应该是西汉的漆木枰,还有石枰,东汉较多 (这里我不是很确定是否还有比西汉更早的,欢迎知友补充)。汉代出土文物中,除了枰意外,床,榻,几,席这几种坐具都有,并不是说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里出现了枰,就说明中国古代的坐具只有枰,谈历史,怎么能拿电视剧作为依据呢? 《史记》中提及‘ 疏房床笫几席,所以养体也’, 东汉服虔的《通俗文》中也有记载: “床三尺五曰榻,板独坐曰枰,八尺曰床” 。说明在汉代,这几样坐具都是并存的,并不是只有一样。&/p&&p&高票答主的论证逻辑也很奇怪,日本动漫的截屏里人物是跪坐在垫子上的,那么琅琊榜里人物跪坐垫子上就是日本风,第一,考据拿动漫做依据也太逗了,请拿出考古依据 第二,请问日本人喝水,我也喝水,那么喝水这个习惯是不是日本风?我在英剧里看到他们吃饭坐在椅子上,那么坐在椅子上就是英国风咯?这是耍流氓&/p&&p&日本的文化传承的确很好,但是日本的一些风俗衣着沿袭了中国唐汉遗风,这是有历史依据的。我的答案主要是针对春梅狐狸,至于题目本身问是不是有像日本风,可以说像,像一个东西不一定要追根溯源,你可以说汉服像和服,和服像汉服,中国人日本人长得也像。但是在答题的时候,不说像,非说“就是日本风”,就得拿出可靠的依据了,而不是靠影视剧动漫随便截图。&/p&&p&-----一下子好多赞的分割线-----&/p&&p&谢谢大家,评论区有疑问,其实我的答案主要是针对高票的驳斥啦,以下直接回答问题本身:我不否认琅琊榜中坐姿服装有像日本风的,但是显然更像秦汉陶俑。&/p&&p&另外日本传统服饰本就受中华文化影响,因为它源于像我们汉唐服饰,所以如果只是说古装剧里的服装像日本风,的确有些相似之处。呐,日本人自己的著述《装饰要领抄》都承认是沿唐服而始于汉了,不是我编的哦,所以说,“像”没毛病,有像的地方,“就是”就有问题了,说的好像中国没有似的&/p&&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src=&/v2-5a3a5e3cb2aa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5a3a5e3cb2aa_r.png&&
第一次有这么多赞,谢谢大家支持呀!一开始写答案的时候只是针对一些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尽力提供论据,但是这毕竟只是知乎的一个答案,而不是一篇论文,所以做不到滴水不漏,字字讲究,评论区有人提出疑问,而且很认真一个个回复,我挺佩服这种态度的其实。…
题主说的好像中国只是汉人的中国一样……&br&&br&记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个国家是所有民族共有的,连北洋政府都懂得五族共和的道理,你还是趁早把你那套汉族本位主义收起来。&br&&br&安倍晋三提“自虐历史观”是为了要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狼子野心人人皆知;你提“自虐历史观”是为了要干什么呢?我看不懂。&br&&br&元代人分四等,蒙古族对其他民族的欺压、屠杀、歧视都被原原本本的记录了下来并被批判了;汉族政权对其他民族的欺压、屠杀、歧视也全都被记录下来了么?被记录下来的那部分有认认真真的反省批判过吗?恐怕即使到今天为止,还有不少人像题主一样,觉得那些历史其实是“扬我国威”“虽远必诛”从而津津乐道吧?&br&&br&古代的事情,无论是蒙古族欺压其他民族还是汉族、满族欺压其他民族,这都是古代的历史,中国艰难的走进近代以后,民族和解、既往不咎应当是共和国的政治基础之一。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环,不是你蒙上民族主义的眼罩就能装作看不见的。&br&&br&记住,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然后才是汉族人。&br&///////////////////////////////////////////////////////////////////////////////////&br&评论区里面真是群魔乱舞,充分体现了什么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好好好,你们随便说话,我也不删,也不再参与讨论。咱老规矩,过百就关评论。&br&&br&诸位玩的开心。
题主说的好像中国只是汉人的中国一样…… 记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个国家是所有民族共有的,连北洋政府都懂得五族共和的道理,你还是趁早把你那套汉族本位主义收起来。 安倍晋三提“自虐历史观”是为了要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狼子野心人人皆知;你提“…
讲道理,十年前几个汉族人有民族意识?大都认为只要你是华人,你就是我的同胞。为什么现在开始有了这种意识?还不是TM被逼的,现在倒好,反过来说汉人们你们这样不好。双重标准,只许你少民占便宜还不准汉人团结起来反对了?狗屁道理
讲道理,十年前几个汉族人有民族意识?大都认为只要你是华人,你就是我的同胞。为什么现在开始有了这种意识?还不是TM被逼的,现在倒好,反过来说汉人们你们这样不好。双重标准,只许你少民占便宜还不准汉人团结起来反对了?狗屁道理
认识男朋友之前他就是个coser惹。&br&与其说是coser不如说是伪娘【微笑&br&各种各样的制服小裙子当然是穿过并且乐此不疲的买女装的人。&br&而且!身材!超好!腿!贼!细!&br&你们感受一下和他在一起之前的女装。&br&&im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1024& src=&/v2-e10ce8b7bfbc4f503a69c52ee285126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v2-e10ce8b7bfbc4f503a69c52ee2851261_r.jpg&&&br&照片是直接从男票微博上扒的【作为一个伪娘po还会不定时的发腿照当福利你们想看就去看吧【手动再见&br&是不是巨长!巨细!巨好看!&br&妈妈我也想要这样的腿QAQ&br&我真的可以去回答男朋友女装比自己好看是一种什么体验了【再见&br&&br&&br&&br&在一起之后我真的很不服气男朋友的腿比自己细啊!然后就使劲喂喂喂天天带他去吃好吃的【虽然事实是我想去吃然后每样尝一点吃不下了统统他吃x&br&我可是要保持身材的好吗!【心机girl的微笑&br&&br&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变成了这样?&br&&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56& src=&/v2-b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b_r.jpg&&&br&&br&&br&哦&br&胖是胖了&br&胖的屁股都圆了&br&(╯‵□′)╯︵┻━┻什么鬼啊!&br&&br&这张是漫展的时候我怂恿他出的金丝雀【泣不成声&br&他胸前的硅胶是我垫的,腰上的别针是我别的,腿上的吊带袜是我扣的【悔不当初&br&真好看啊呜呜呜呜( i _ i )&br&&br&憋说了照片都是我拍的。&br&&br&_(??`」 ∠)_不过腿真好看啊嘻嘻&br&&br&-----&br&有人让我放他的微博啊哈哈哈哈想去视奸就去吧hhhh&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83& src=&/v2-48dcff7ce9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48dcff7ce9c_r.jpg&&&br&渣浪ID:蘩Lan&br&欢迎来找我们玩呀XD&br&&br&———————更新分割线—————————&br&一言不合就600赞了…&br&我还以为我要红了∠( ? 」∠)_&br&他非常乐意的拍了一张福利【我完全没逼迫啊真的&br&萌新瑟瑟发抖∠( ? 」∠)_&br&不放原图了那屁股是我的∠( ? 」∠)_&br&朋友再见&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src=&/v2-25846ece2a6b50d957e3f4b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25846ece2a6b50d957e3f4b_r.png&&
认识男朋友之前他就是个coser惹。 与其说是coser不如说是伪娘【微笑 各种各样的制服小裙子当然是穿过并且乐此不疲的买女装的人。 而且!身材!超好!腿!贼!细! 你们感受一下和他在一起之前的女装。 照片是直接从男票微博上扒的【作为一个伪娘po还会不定…
感谢皇汉赠送友善度!&br&&br&&br&西北皇汉眼里:&br&&img src=&/22ce21ee62a66a94ae68b45d84f318f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22ce21ee62a66a94ae68b45d84f318fb_r.jpg&&&br&山东皇汉眼里:&br&&img src=&/e4a93e98f670b5ef86701_b.pn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4a93e98f670b5ef86701_r.png&&&br&山西皇汉眼里:&br&&img src=&/a9c79bf3e1b9c1232bd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两广皇汉眼里:&br&&img src=&/95ab2ede5a6fc6b34693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95ab2ede5a6fc6b34693_r.jpg&&&br&&br&小学生皇汉眼里:&br&&img src=&/088d5e96c14b37cdefefc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88d5e96c14b37cdefefcd_r.jpg&&&br&持华夏起源埃及说的皇汉眼里(所谓科普特人):&br&&img src=&/c3ef53b1dbbdf12bcfcd35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持华夏起源两河流域的皇汉眼里(所谓雅利安人):&br&&img src=&/ebe8510d07a_b.jpg& data-rawwidth=&482& data-rawheight=&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2& data-original=&/ebe8510d07a_r.jpg&&&br&&br&看了一些泛突厥资料的皇汉眼里(所谓的图尔克人……其实就是故意翻译不同的土耳其人):&br&&img src=&/f624da0ee6ffb5a0e1f84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爱好分子人类学的半吊子皇汉眼里(所谓的q1a1):&br&&img src=&/6c6c943f865f0ec6a7d8c93a47c6bf99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
感谢皇汉赠送友善度! 西北皇汉眼里: 山东皇汉眼里: 山西皇汉眼里: 两广皇汉眼里: 小学生皇汉眼里: 持华夏起源埃及说的皇汉眼里(所谓科普特人): 持华夏起源两河流域的皇汉眼里(所谓雅利安人): 看了一些泛突厥资料的皇汉眼里(所谓的图尔克人………
蟹腰。&br&&br&我曾经浸淫于「汉服复兴运动」之中,也曾经深深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所感动。&br&但后来,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压根就不可能奢望从古人那里找到什么答案;衣冠虽美,也不过是一道安慰剂——更何况还有人打算拿它来作遮羞布:混过这个圈子的人,恐怕都知道我所说的「遮羞布」意味着什么:嘴上说「复兴汉服」的人,其实心里并不一定在乎历史上的汉族服饰究竟是什么样子、又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流转演变,他们只是摘取甚至臆造某些片段、用以塑造民族符号、进而圈钱骗炮谋取政治资本而已。&br&为了真正地让汉族传统服饰中的美得到发扬光大,我们必须与那些神棍作切割,反对他们所谓的「复兴汉服」,把对汉族传统服饰的话语权夺过来,让衣服回归衣服本身。&br&衣服就是衣服,汉族传统服饰也不例外。如果觉得这衣服漂亮,自己又买得起或者能动手做,那就穿吧。&br&倘若抱着别的什么「崇高」的理由,那也别怪人家笑曰「中二」;如果衣服本身就劣质堪比窗帘布,那就更别怪旁观者「呵呵」了。至于那些张口闭口就「皇汉」的、圈钱的、骗炮的,我就不予置评了。&br&&br&回到题主补充的三个问题上来。&br&&blockquote&1、复兴汉服是不是复古? &/blockquote&不是。这是一场以摘取历史符号为手段、以塑造民族认同为目的、以工业社会物质财富和通讯手段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运动。&br&&blockquote&2、复兴汉服会不会挑起民族仇恨? &/blockquote&不存在因果关系。不过,某些想要挑起民族仇恨的人,会借用汉族传统服饰作遮羞布。&br&&blockquote&3、汉服是不是过时了?&/blockquote&我反对笼统地使用「汉服」这一词汇,我个人更乐于使用「道袍」「马面裙」这样的比较具体的称呼,必须使用统称时,我会使用略显冗长的「汉族传统服饰」。在我看来,汉族传统服饰中,隋唐之时就已自然淘汰的曲裾袍当然已经过时了,而明制袄裙等则完全可以适应现代社会,宴会、逛街、旅游甚至爬雪山都OK,想看身着棉花糖的双马尾壕萌妹(ren)纸(qi)皂片的请移步&a href=&///?target=http%3A///u/%3Ftopnav%3D1%26wvr%3D6%26topsug%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a Visitor System&i class=&icon-external&&&/i&&/a&。
蟹腰。 我曾经浸淫于「汉服复兴运动」之中,也曾经深深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所感动。 但后来,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压根就不可能奢望从古人那里找到什么答案;衣冠虽美,也不过是一道安慰剂——更何况还有人…
人类玻璃心破碎委员会 &a data-hash=&ec87a22b5a372ba53ec6& href=&///people/ec87a22b5a372ba53ec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卡富尔& data-hovercard=&p$b$ec87a22b5a372ba53ec6&&@卡富尔&/a&主席教育我们说: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归根结底都是经济矛盾。新疆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的人口承载能力超过上限的环境地理问题。我们根据卡主席的指示,停止了“新疆民族问题”的错误称呼,改称“塔-玛-地”问题。&br&&br&平常编排少民大爷各种抱团、各种欺行霸市,其实宗族势力强大的汉民乡村也有这类团伙。除了不喊“安拉胡阿克巴”,性质完全一样。械斗是为了争地、争水,不是因为在庙会或龙舟比赛上丢了面子,或是对方做了什么“坏风水”恶行之类的借口。太祖刚归天,河南人民就有炸红旗渠淹掉一个村庄的。不是阶级敌人搞破坏,而是多年来生存斗争中形成的乡村积怨。知乎上有得是揭露乡村生活黑暗的例子。“面子”、“风水”、“民族”、“宗教”从来不是矛盾的根源,矛盾的根源是要用这个开战,像在老家那样激烈的争取到生存资源。&br&&br&这些现象,本质上就是匮乏地区生存斗争激烈,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能争取到有限的资源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基因延续,需要以丛林法则和血缘亲疏安排资源,限制和侵犯一些对手和一些自己人的权利,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生儿子上。他们从生存斗争比较激烈的地区外流到不那么激烈的经济发达地区,表现为一地有了一人,很快就会呼朋引伴来一村。名校土著眼中从山东二本考研出来的同学,单位的凤凰男领导、街上开小吃摊的、包邮国人民有色眼镜中的一切安徽人,都符合这个情况。&br&&br&原生环境的恶劣,让“新来的”吃惯了苦,既舍得把自己的身段放底,又抹得下脸多吃多占、“吃相难看”,被当地原生群众认为是当地社会变坏的根源。然后他们自己还很冤枉,觉得自己什么都按照“你们的规矩”来了,为什么还不待见他们?凤凰男领导,或多或少都热衷栽培一村乡亲。都是有血亲的,城乡差距这么大,换谁也不忍心亲人继续受苦啊。亲人们有本事的当供应商,没本事的当同事,实在没本事的当小保姆,然后想办法找个好人家嫁了。这么不忘本的好人,就是因为贪污的钱没法让十岁就成为银行股东的孙子想办法处置,只得在家里放几吨,或是变成品味低俗的金玉制品,让贝勒爷一个耳光“狗奴才,吃了爷的给爷吐出来”,还被高冷的原生城里人耻笑。为什么城里人要看他们的各种习以为常都不顺眼?真怀念当年一村都是自家亲戚,啥事都是家族内务的踏实感(虽然未必不吃亏);外边来的司机开车轧坏俺们的路还不给钱,村长他二哥、俺四大爷猎枪一轰就是一堆铁砂子的“我们的规矩”。因此产生了一些矛盾,都是“你不尊重我,你瞧不起人”。事由从“江西老家一顿饭”到“不清真”。&br&&br&广州的黑叔叔也好,西北的少民大爷也好,制枪村、制毒村、制假村、诈骗村、莆田医院村、“嫁给大山的女人”村,各种犯罪村,其实都是一类性质。为了活下去,为了更好的活下去,生存斗争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进行的。现在所谓的文明人,脱离这个环境的时间也并不长。只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亲疏好恶,把王八蛋们分类,非要分出哪个是“我们的王八蛋”,哪个不是。然后说这里边有一些是要屠村的,有一些是当地群众自发的救济,谁让你们城里的官老爷不管他们。有人说蝗悍分子没有犯罪行径,倒不是因为蝗悍分子怂。蝗悍分子生活优越,自然放不下身段跟生存激烈地区的人去斗。我接触的蝗悍分子普遍智商与道德受诅咒,真心谈不上比别的王八蛋好多少。将来经济环境不好了,蝗悍分子也面临生存压力,增员也好,举事也好,动作就比现在大了。届时,激进民族主义的危害就显现了。&br&&br&中国的人口体量相当于全体西方国家,中国的地域发展差距,相当于非洲到欧洲。所以,别的国家表现为国民与新移民的矛盾,在我国表现为一国同胞的地域矛盾。他们头痛难民,我们头痛乡下和边远地区来的“新市民”。&br&&br&“新市民”的吃相,不过是把原生环境里激烈生存斗争形成的习惯带到了不用这么费力就能吃到食的文明之地,他们还要靠这个弥合自己跟老市民的差距,早日实现人人平等的权利。&br&&br&“新市民”的习以为常,从常见的对“凤凰男”的编排到“新市民”滥用宗教借口的反感,本质上都是不同经济环境下形成的生存斗争经验的矛盾。&br&&br&“清真”不是矛盾的本质,本质是生存斗争。“清真”就是一个借口,换来垄断经营权,安排老家一村亲人就业,享受这个国家全体人民共同的文明成果。&br&&br&所以,虽然有人说吃清真饭馆是资敌,但我还去吃。“清真”真的跟恐怖主义划等号,南疆地区一个汉人都活不下去。事实证明,“塔-玛-地”问题严重的地方,民族群众还是心系国家的,构成了反恐的主力。吃某个热衷聚众滋事的拉面品牌,总比面馆里的伙计失业回老家造枪好吧。人总是向善的,大家当年都是从类似的生存环境里出来的,在优越条件下生活久了,不都变的“文明”了。&br&&br&当然,有些人“文明人”,抵制后院的公共建设的时候,张口就是“PX厂的威力就像原子弹”、“核废料处理厂能让中国变成内陆国一百年”、“国际惯例国家法律说这个东西得离我们有多远”的满嘴荒唐,嘴脸也不比打着“民族”、“宗教”旗号争好处的人强多少。&br&&br&&br&&blockquote&一旦XX医院在人口密集区建成了,每天一千个化疗癌症病人身体里植入辐射源的癌症患者,刚做完加强CT的患者,刚做完放射性碘131加强造影的患者,他们浑身带着满满核能量,跟你我一起逛商场买东西,一起排队等候交款,一起挤公交车,一起在饭店用餐等等。普通人包括孕妇也没能例外,都用自己的身体贪婪地吸收着核能量,不一会儿,自己也满满核能量了。街道居委会不也在隔壁小区吗?你们不是玩我们XX小区吗?这么大的事对我们隐瞒不通知,背地里采取避重就轻的蒙骗方式做个别业主的工作让他们放弃维权?那你们离医院远是吧,但不逛超市?你们的胎儿不怕核能量?你们这样玩弄我们,你们就能独善其身?&/blockquote&——引一段大概是怀孕怀傻了的作者写的维权文章
人类玻璃心破碎委员会 主席教育我们说: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归根结底都是经济矛盾。新疆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的人口承载能力超过上限的环境地理问题。我们根据卡主席的指示,停止了“新疆民族问题”的错误称呼…
&ul&&li&&b&补充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中国分割出了省份,罗马帝国分裂出了国家? - 安森垚的回答&/a&&/b&&/li&&li&&b&现在在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对比着来看&/b&&br&&/li&&li&&b&长文预警。首先说下,西方的“民族”以及“民族国家”概念,在古代一直是--一群语言,历史,文化,相同的人组成的族群。语言往往是区分民族的重要依据,而与西方不同,我们这群人自古就没有,民族,这个概念,这个族群极度包容,不论是不同语言还是不同血统,都不断成为这个族群的一部分。也就是“汉族”这个庞大神奇民族的定义,一直和西方不同。&/b&&/li&&li&&b&国际化的如今,现代民族定义模糊了其他,更趋向于文化层面。所以这个定义更贴近汉族的定义。&/b&&/li&&li&&b&先回答下,如果说以现代民族定义的文化界定为基准的民族,汉族这个思想从武帝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并在女真蒙元满蒙入侵时说法逐渐固定,并在日本侵华时彻底定义。如果以欧洲一贯的民族定义,汉族在原始社会之后就一直与之不同了。&/b&&/li&&li&&b&下文提到的民族以原始定义为基准。&/b&&/li&&li&&u&第一句是,我们能从河南郑州到偃师一带的小部落成为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肯定不是吃素的,居功至伟的人物或者政权,自然而然会受到崇拜。汉人的历史,完全就是一部创业史。在我们的历史,不存在“自古以来”。倒退3000年,山东是外国,陕西是外国,湖南湖北是外国,安徽江苏是外国。更别提广东广西,还有我那个曾被认为是牛鬼蛇神故乡的黑龙江了。&/u&&/li&&li&秦族唐族说法不是没有,俄罗斯还管我们叫契丹呢,只能说用的不广泛,不过不抬杠了,说说“汉族”来源。&b&而且啊,汉这个名字啊,只不过来源于一条江——长江的支流汉江。而且不是武汉的那个下游,是汉中那个窄窄的上游。&/b&&/li&&li&回答问题需要追根溯源吧。而且从石器时代开始写,没出现汉族这个说法的时候我是绝对不会说汉族哒~而且本文历史观比较按照地理方向去走,动不动就说三皇五帝,这东西是传说不说,三皇五帝的崇拜以及美化也是战国之后逐渐形成的。&br&&/li&&li&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算大,如果总结下,核心就是&br&&/li&&li&&b&第一.汉朝确实伟大,汉朝是第一个真正控制过说着其他语言民族的朝代。&br&&/b&&/li&&li&&b&第二.中国的“易姓革命”思想是一点点逐步形成的,东方人往往是在“正统”权利彻底不能维持国家的时候,才会选择取而代之。所以较早的大一统王朝会给一个民族留下最大的认同感。&br&&/b&&/li&&li&&b&第三,汉族在形成的过程就是以扩张、同化、通婚的融合为主,这和西方“民族国家”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b&&br&&/li&&li&
所以开始追根溯源,这个和汉民族的形成有很大关系。&br&&/li&&li&
首先是这个时候说法很复杂,我只是总结并推测了我倾向的说法。&/li&&li&
我们这个民族的来源一般被公认是生活在&b&甘肃以及四川一带的“古羌人”&/b&,古羌人属于&b&蒙古利亚人种&/b&,使用被称为&b&“原始汉藏语”的孤立语(语法定义)&/b&。&u&这个民族在古代发生了一次大分裂,正是第四纪冰川末期,河流泛滥。一批人跑到了较高的高原地区,开始游牧生活,这批人成了藏族以及如今云南少数民族的祖先。一批人选择了跑到泛滥却土壤肥沃的平原,开始了耕作畜牧的生活,而这批人,就是我们的祖先。&/u&&/li&&li&&u&感兴趣可以看下这个答案&/u&&/li&&li&&u&&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大禹治水的那场洪水,和《圣经》及其他传说中的大洪水有什么关系吗? - 安森垚的回答&/a&&br&&/u&&br&&figure&&img src=&/8a5df19a913cb04eec349c9a5fe941b3_b.jpg& data-rawwidth=&282&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figure&&b&
大洪荒时代的中国,灰色为洪泛区&/b&&/li&&li&随着一代代“治水英雄”的英明治理,这批人逐渐从甘肃天水一带前往渭河谷地,出现了繁华一时的半坡文明。最后前往了黄河的冲积平原河南一代。灾难使得部落逐渐融合,&b&最早带领大家走向平原的是一个“风”姓部落,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伏羲燧人女娲传说(后来的三皇)。随后又有一批人从“狗尾巴草”这种植物中开发出“粟”这种作物,也就是小米,广泛种植。这个部落也是后来被称作神农的部族,受到了大家的崇拜,也成为了东部羌人的精神支柱,也就是炎帝的传说。慢慢的人口增多,&/b&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部落,最后出现了大型部落联盟。一个姬姓部落中的公孙氏首领轩辕,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黄帝,成为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慢慢的产生了炎黄尧舜禹的传说。&br&&/li&&li&
中国早期是母系氏族,所以姓这个字也是女人生子的意思,本为了区分族群。随着向父系氏族转变,已有的女旁姓氏“&b&姬&/b&”、“&b&姒&/b&”、“&b&妫&/b&”、“&b&姚&/b&”、“&b&姜&/b&”、“&b&嬴&/b&”已经不能区分族群,所以很多更小的父系支流就确定了“氏”为家族代号。&/li&&li&这个时候部落之间是没有民族认同感的,直到山东一带“蚩尤——三苗”部落出现,这批人本身也是古羌人后裔,只不过可能混合了很多东北一带的“肃慎人(蒙古,女真祖先)”,较早的在当时还是诸多小岛的山东一带进行采集渔猎生活,&b&随着黄河的造陆运动,华北平原将山东半岛连接起来,这两个部族开始了斗争。&/b&&br&&/li&&li&众所周知,以轩辕氏为首的部落战胜了后来被称作“九黎”的&b&三苗部落&/b&,三苗一部分北迁,和东北的渔猎民族混合(使用阿尔泰语系语言)。一部分前往南部,成为苗族的祖先。(使用的仍然是汉藏语系语言)&br&&/li&&li&&b&说句题外话,新石器时代时,每个“姓”都有自己的部落图腾,而最早的“风”姓部落使用的就是蛇图腾。个人倾向的理论是,蛇喜好潮湿,代表着洪水即将到来的预兆,也代表着男性生殖器的生殖崇拜。&u&(而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传说,蛇变成了原罪的预兆,变成了让人对抗天灾的启示,代表着对性愉悦的认知,成为了很复杂的一种存在)&/u&而随着牛图腾部落的神农,貘图腾的有虞等部落和“风”部落融合后,产生了最能代表这个大联合的“龙”作为原始部落的图腾,“龙”也伴随这群人,走向五千年,走向最大的认同感。&/b&&br&&/li&&/ul&&b&&figure&&img src=&/40dbafe693cbdb93c54228f4_b.jpg& data-rawwidth=&257& data-rawheight=&3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7&&&/figure&&u&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风姓),拿规矩丈量天地,出土于新疆。&/u&&/b&&br&&b&&u&&figure&&img src=&/aec4ff7b10bd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aec4ff7b10bd_r.jpg&&蛇引诱夏娃吃善恶果,导致原罪产生&/figure&蛇引诱夏娃吃善恶果,导致原罪产生&br&&/u&&/b&&ul&&li&
我们也会发现这个时候的名字都十分诡异,一个是可能源于古地名的音译,另一个可能是古汉藏语和现代汉语差别太大,或许是一些多音节语言,所以造成后来的以讹传讹。——也就是说都别瞎穿越了,尤其是北方人,穿越到元朝之前你听古人说话都和外语一样。&br&&/li&&li&&b&这个部落越来越强大,内部氏族也产生了各种争斗,比如颛顼(姬姓、高阳氏、名乾荒)、帝喾(姬姓,高辛氏,名俊)、尧(伊祁姓,陶唐氏,名放勋)、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或许都是不同氏族的首领,这个时代也可能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禅让,而是明争暗斗,尤其是舜这个人,道德品质都算不上是好的&/b&。&br&&/li&&li&直到最后一次的洪荒高峰,治水功臣“夏后氏”的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逐渐笼络民心,以毫无悬念的状态接管了舜的首领宝座,由于实在是威望太高,集权观念逐渐开始,&b&禹给自己统合起来的部落用自己的氏“夏”来命名(后这个字在原始汉语里是大王的意思,比如大家熟知的后羿),这个字代表繁华和热烈,与“花”和“华”同音且意义相近。&/b&&br&&/li&&li&公元前21世纪,看看,多对称。随着禹的儿子启继位,加上后来的有穷国后羿捣乱不成,经历了革命考验的夏后家在河南落稳脚跟,终于有了国家雏形,但实际控制区域根本没出河南省。周边其他不太听话的商部落、周部落也惧怕发达的夏的威力,算是不闹事了。&br&&/li&&li&
但是注意一个问题,这个时候子姓的商部落也一直安心的在山东一带做小买卖,实际上和夏并不隶属,只是认夏当老大而已,那么在陕西秦岭一代的姬姓周部落就更是了。&br&&/li&&li&
这个时候国的概念还仅仅是一群统治者居住的城邦的含义而已,这群人用武力保护自己,震慑农民。看繁体字的“國”就可以看出来,一个人拿着“戈”在守卫城池。&br&&/li&&li&&figure&&img src=&/6abcac6f3a29_b.jpg& data-rawwidth=&870& data-rawheight=&7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0& data-original=&/6abcac6f3a29_r.jpg&&&/figure&&b&图
夏朝疆域,实际控制范围仅仅是中间的黄色地带,蓝色地区为洪泛区和古海洋。&/b&&br&&u&注 当时连云港还是大海&/u&&/li&&li&&b&
夏从自己是中间之“国”这个地理上的概念,由于自己的强大,“中央”这个概念逐步形成。并且由于自己是以农耕文明这样比较先进、稳定的生产方式,周边的国家也以“夏”的文化为正统。据说大禹还铸造了九个鼎,在上面画上九州地图。只有能拿到这九个鼎的人,才可以掌握“中原地区”,问鼎中原,一言九鼎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figure&&img src=&/f25fd52e89b10d4a12a79f83c9ebf9d2_b.jpg& data-rawwidth=&227& data-rawheight=&2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7&&&/figure&&/b&&br&&/li&&li&  当时的文字还只是雏形阶段,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汉字,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很多似音不同字的汉字意思是很像的,比如登和增~小和肖。(好多说夏代没有文字个人认为还是不可取的,商代自称文化的夏一脉相承,所以文字不会突然在商形成)&br&&/li&&li&公元前17世纪,随着夏朝的衰落(原因可能是气候原因,也肯能是中央政权的腐朽),商业为主的商开始陆续吞并夏的方国,并最后战胜夏。但毕竟夏已经统治了河南一带300多年,这个时候商朝是很难有效控制的。所以商的首领成汤,宣称自己和夏后氏乃同根同源,都是一个祖先,原始的炎黄传说在这个时候形成。并且要继承夏的文化,尊称夏为正统,并 设立王畿地区来巩固自己统治,所以这个民族终于从部落联盟过渡到国家阶段。&br&&/li&&li&继承了夏的商,自然不能对夏的遗民不利,所以很好的安顿了夏人,让他们传播文化。并且商业继承了夏收小弟的习惯,到处收小弟,抢山头,不愿意当小弟的,就打。&br&&/li&&li&&b&并且从商开始,称大王为“帝”,不同于夏的“后”,商将原始的泛神论改造为一元神信仰,给中国的祖先命名为“五帝”,并宣称自己是站在“天命”的角度,所以君权神授的理念也开始形成,所以中国变为,只有天命降临,才可以拿到“九鼎”,成为中原“天子”。&/b&&br&&/li&&li&所以中央王朝并不永远属于一个姓氏的人,这种易姓革命思想开始出现萌芽。&br&&/li&&li&在文化上,一个商业民族加上黄河还是不断泛滥使得商的居民很有危机感。流行占卜的社会风气产生,诸如易学等理论开始形成。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br&&/li&&li&随着大家熟知的武王伐纣事件,商灭亡了。但是实际上的历史并不是大家看到封神榜里那样喜闻乐见。实际上商是在最为强大的时候被暗算,突然夭折。&/li&&li&&b&当时商王叫做“帝辛”,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纣王,他的名字叫做.......受.....╮(╯▽╰)╭&/b&这人臂力过人,并且能征善战,很会治理国家,当把国家治理的非常风调雨顺的时候,秉承着商的传统,他又要去收小弟了。&br&&/li&&li&由于商朝是中国最长的朝代,长达563年,所以领土扩张也最为严重,“中国”的思想彻底形成,开始逐渐征服周边部落,东夷,西狄,北戎,南蛮这样的蔑视性词汇也是这个时候诞生的。&br&&/li&&li&&b&而且农耕民族的强大导致这个国家可以“举全国之力”进行一次战争,类似TC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于是当帝辛举征战东夷,举全国之力消灭东夷诸国,江苏安徽北部以及山东东南正式成为中央王朝一部分。&/b&&br&&/li&&/ul&&b&&figure&&img src=&/dd4f7e778bc5df175e15aaa5_b.jpg& data-rawwidth=&368& data-rawheight=&2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8&&图 帝辛时代的商,周边的领土大多是附属而不是彻底控制,实际控制地区只有殷周围的“王畿”&/figure&图 帝辛时代的商,周边的领土大多是附属而不是彻底控制,实际控制地区只有殷周围的“王畿”&/b&&br&&ul&&li&结果这个时候王宫内部出现混乱,由于帝乙(帝辛的爸爸),没有立长子微子启为后,造成拥护微子启的比干、箕子不满,加上这个时候曾在商宫任职的姜尚由于他的熟妇老婆天天嫌他没出息,于是带着机密投奔秦岭一代的周部落。&br&&/li&&li&就这样,在征讨东夷造成的内部空虚加上虎视眈眈的周部落,内忧外患之中,牧野之战,帝辛大败,500余年商灭亡。&br&&/li&&li&&b&随后周武王姬发这个机灵的人为了安抚商的子民,给微子启封国“宋”,地点还在中原,但却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武王为了确定自己也可以当“天子”的“正统”地位,大肆抹黑帝辛,给了他一个讽刺的称号——纣(狂暴的意思),加上微子启本人的不满,一时间整个商朝遗民加上被他吊打的东夷将全部的怨恨发泄到纣王身上。&/b&&br&&/li&&li&&b&所以姬发开始发表演讲:&u&我虽然处在西方(陕西西安一带),你们可能认为我不是“中国人”,其实我也是姓姬的,是黄帝的后代。如今纣王(帝辛)这么残暴,老天想断绝成汤家的统治,让我做大王,你们说,吼不吼啊。——吼啊(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资持不资持啊。资持啊——~~&/u&&/b&&br&&/li&&li&&b&&u&其实现在也一样,这种思想导致了,当大王也得按照基本法。没有也要杜撰一个,和西方“敌人很强大,我战胜了他,所以我更强大,你们都要听我的”那种想法不同,我们的思想是,“敌人很残暴且无脑,我是来替天行道解放你们的,就算不是这样,也要给你们塑造一个“历史正确性”。&/u&&/b&&/li&&li&&b&&u&直到今天也这样。&/u&&/b&&/li&&li&所以随着西方来的姬发取得正统地位,并宣称继承商的正统。在这片土地只能有一个天子,并应该听——天命继承而不是万世传递的思想就这么出现了,而普天之下都是天子的土地的思想萌芽也开始产生,中国的概念开始扩大,政治中心偏移到镐京(陕西西安)。&br&&/li&&li&前文说到的帝辛的叔叔箕子,越过胶东,跑到了朝鲜半岛,开垦耕地并文化政府当地土著,建立“箕子朝鲜王国”,朝鲜正史中记载的第一个王朝产生(虽然韩国说自己上下五千年历史)。也就是说朝鲜这个国家一登场就是作为中原逃亡政权的割据存在的。&br&&/li&&li&随后周为了维护自己统治,干了一件大家熟知的事情,分封本族子弟为诸侯王,并给姜子牙封地齐,也就是当年帝辛打下的东夷。&br&&/li&&li&周的土地扩大了很多,但是周也害怕自己的身上发生商一样的事情,姬发的弟弟姬旦,对,他 叫 鸡 蛋。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周公,也叫周公旦。制礼作乐,完成了一套理论,用来维持国家的秩序以及阶级。&br&&/li&&li&一直抹黑商朝的周倒是盛产昏君暴君。随着周厉王姬胡的残暴统治加上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姬宫湦,犬戎(很有可能是吐火罗人)入侵镐京。中央政权第一次被少数民族打败,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洛阳),政府回到了中原,但是天下早已不是天子的了。春秋时代开始,但是注意,这个时候名义上国家的老大还是周天子,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谁愿意把自己从中央政权中独立出去了。虽然政治形态酷似欧洲,但又截然相反。&br&&/li&&li&也就是说,后来姬旦的大粉丝孔子,以姬旦的理论创立了以“礼”为主体的等级尊卑学说。但是孔子很熟悉的他们西方的一套理论,但是由于统治者见得太多~所以都不鸟他。所以最后孔子想到为什么不能维持“礼”的原因,发现是因为没有“仁”,只要上层仁,下层就可以礼了嘛。但是孔子是没有易姓革命思想的,他认为天下应该永远是周天子的,万年不变,繁荣发展。&br&&/li&&/ul&&p&所以嘛这个时候所有的诸侯也是挂羊头卖狗肉,就连融合了三苗,还存在很多“傣人”(泰国人祖先)的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也会偶尔说自己是周的一部分。&/p&&ul&&li&春秋的历史就先不说了,总之谁都想以自己国家为中心建立霸权,这个族群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往往在河南一带的政权由于连年征战变得十分弱小,包括微子启后代的宋国。而周边的大国比如齐(山东东部)、楚(湖北湖南安徽南部)、晋(山西大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国家陆续崛起,甚至在北京以及辽宁一带的燕也开始崛起,而融合了犬戎的秦人也陆续收复关中土地,并开发四川。&br&&/li&&li&先说下齐国,辅佐齐桓公争霸的是管仲,就是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那位,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对好基友之一(雾)。这人为了维护政权稳定第一次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思想,在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提出以文化同化为主的理念。所以孔子后来也评价: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产生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俯视以及同化的倾向。&br&&/li&&li&&b&秦这个国家吧,他们的老大“嬴姓”本来就一直在甘肃那边,估计很大一部分血统是一批游牧的羌人,上层社会是迁移过去的嬴姓夏族人,但是到了西周的时候吧,就变成了给周孝王养马的,你看不愧是游牧民族出身,养马养得特别好,于是就被分封到了天水一带当诸侯王。建立了个秦部落,给自己编了个瞎话,说是大禹因自己祖先治水有功,赐姓嬴。所以可以看出来从那个时候,受汉文化影响的其他民族总是想把自己归类到汉族正统里。&/b&&br&&/li&&li&随着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周天子很可耻的把自己被侵占的故土分封给秦国。但是秦国不断融合少数民族,成为西方霸主,但又总感觉自己在中原国家面前抬不起头。所以,秦国将古代文献中的“夏”提炼出来,并加上和它同音近义的“华”,“提出凡是继承“华夏”文化的,使用“华夏衣冠,华夏礼仪”都是中原正统。并通过考据得出大禹曽从天水来的结论,为自己作为“夏”的接班人做好了舆论的攻势。&br&&/li&&li&随着百家争鸣,“华夏”这个词汇被越用越多,一个这片土地的第一个王朝演变成了一个族群的名字,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一个由民族融合和文化同化产生的农耕大型民族产生了,而这个民族的最大特性就是,博大和包容,但又透着自我中心的狂傲。&br&&/li&&li&所以从商朝一直到周朝的以“夏”文化为正统并希望用“夏”的名义统一四海的趋势,在春秋战国随着民族兼并越来越深。&br&&/li&&li&“华夏民族”的说法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后来“汉族”的产生和传递,甚至包括现在的中华民族。&br&&/li&&/ul&&p&
随着商鞅变法,秦国的强大变得一边倒。秦国更是加强“华夏”“正统”这种观念的造势,秦用自己的绝对性的武力统一六个大国后,东方彻底走向了和欧洲截然相反的道路,大一统,华夏正统王朝的思想开始慢慢扎根在这片土地的人的心里。&/p&&ul&&li&&u&&b&秦国是个很爱炒冷饭的民族,为了统一,秦王嬴政把“三皇五帝”又搬了回来,给自己弄了个皇帝的名字,并给人灌输万世一系的思想。将原来只是地理意义的名词“中国”搬了出来,让“中国”这个名字成为了一个国家的象征。&/b&&/u&&/li&&li&&b&&u&其实本质上秦国的地方并不是“中国”,所以秦摧毁了谁在中原谁就是“中国”的思想,逐渐演变成了——谁继承“夏”的文化,谁就是中国的思想雏形。&/u&&/b&&/li&&li&&u&&b&“中国”的意义在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有义务去令“蛮夷”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另其开化继承华夏文化,成为“中国”的人。所以“华夏民族”这个定义实际上是欧洲小国寡民的“民族国家”很难理解的,“华夏民族”成为了基于中央强权统治的一种文化概念。&/b&&/u&&br&&/li&&li&秦&b&废除诸侯国,设立郡县。这个真真的是很伟大的,从这之后这个所谓的中国彻底成为了一个整体,就算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每个国家也都自认为自己是“中国”正统,不敢把自己独立到这个范围之外去。中国避免走向欧洲小国寡民的道路。&/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始皇帝在&b&广西修建“灵渠”,连接湘江珠江,消灭百越国,同化越人&/b&,消灭楚国,驱逐傣人,至此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正式成为“中国”领土。&figure&&img src=&/48d2d68d91691ada6f423fd5de1e1421_b.jpg& data-rawwidth=&207& data-rawheight=&2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7&&&/figure&&br&&/li&&li&与此同时匈奴部落也开始统一草原,合并乌桓,肃慎,塞种,等亚欧部落,形成巨大的部落联盟,并且大败月氏,染指西域。&br&&/li&&li&秦始皇也发现同化他们实在太难,消灭他们也很困难。所以“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隔绝了匈奴的侵扰。&br&&/li&&li&秦封闭北部疆域,开垦南方领土,并安居函谷关以内。使“中国”第一次产生,并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一直持续到现在。&/li&&li&&b&最神奇的是,秦在统一小篆文字后,&u&程邈简化还有原始图腾性质的小篆,发明横平竖直的“秦隶”&/u&,成为了现在汉字的直系祖先,使得汉字成为如今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b&&/li&&li&&b&秦这么伟大,为什么这个民族不叫秦族呢,回答太简单了,太短啊!&/b&&br&&/li&&li&但是也不是没有秦人的说法,当时很多东渡到日本一带的渡来人,或许都不是中国人,也自称是“秦人”。&/li&&br&&li& 隋和秦真的是太伟大了,但是又灭亡的太快,不过原因嘛。个人的倾向是,它们和前一个时代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轰轰烈烈的改革必然会彻底颠覆原有阶级的利益,在制度上也会矫枉过正,下药太狠。更巧合的是,它们都有个神奇的二世祖...&br&&/li&&li&
所以,希望万世一系的秦朝竟然逼迫一个农民喊出了&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也就是秦末的农民起义,让“万世一系”彻底粉碎。最后楚地的贵族阶级项羽崛起,&b&我们自称没有爹是龙飞到他妈肚子里生出来他的——刘邦,刘乡长也就出现在史册了。&/b&&br&&/li&&li&众所周知,刘邦,泼皮无赖没文化,但是这股流氓气息往往更会吸引一群意气相投的弟兄,个人能力的不足让这些能人尽可能的发挥自己实力,所以他就稀里糊涂的先攻入了咸阳。&br&&/li&&li&项羽这小伙子肯定不让啊,所以违反约定,又给人家刘邦赶了出去,&b&还把一个叫做“汉水(现在的汉江)”的小河流周边的土地封给刘邦,而且这个汉水不同于武汉一带的汉水还是在秦岭四川一带的上游,鸟不拉屎,项羽给了刘邦一个封号“汉中王”。所以很神奇的是,&u&这条中国并不大的河流,成为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王朝,甚至一个民族的名字。&/u&&/b&&/li&&li&偶对了,这个时候燕国大将&b&卫满&/b&逃到朝鲜灭亡箕子朝鲜,建立卫满朝鲜。千年附属国........&/li&&/ul&&br&&b&   随着大家熟知的,四面楚歌,垓下之围,刘邦KO了项羽这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利用自己汉中王的名号,给国家定名为“汉”&/b&&br&&br&   进入了汉朝,刘邦这货第一反应是,秦为毛灭亡,因为他没给自己家人分封啊。所以说没文化真可怕,刘邦朝着完全相反的地方去了,差点断送大汉江山。&br&&b&而且刘邦和项羽一样,都是“楚国”人,这在所谓华夏人眼里那是比秦还蛮夷的蛮夷啊,所以汉朝建立初期,就将“中华”这个概念更加扩大宽泛,奠定了汉的路线。&/b&&br&&ul&&li&  先不说这个,这个时候北边的匈奴越来越强大,等到&b&冒顿(音莫独)单于执政的时候。&/b&&br&&/li&&li&
由于东胡&b&肃慎(也叫靺鞨,女真鲜卑的祖先)的挑衅&/b&,冒顿击败东胡,一部分东胡逃到鲜卑山,一部分逃到乌桓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成为“鲜卑”“乌桓”部族,臣服匈奴。并且同时控制扶余(一部分朝鲜人祖先,与日本的倭人是同族),威胁朝鲜。&br&&/li&&li&
在西部,威胁西北的康居(哈萨克斯坦的塞种主体粟特混合民族),并合并塞种游牧民族&b&乌孙结盟,打败河西走廊不可一世的“月氏”,迫使其西迁,至此匈奴占领河西走廊。&/b&&br&&/li&&/ul&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趴在汉的北部,就算一百个长城,也根本防不住。&br&
更何况中国多年战乱,所有民众疲惫不堪,国家凋敝。&br&&b&可惜我们这个民族和游牧民族最不同的是,我们是靠着软硬并施,通过蚕食,同化,战争。在汉代之前就经历了上千年才获得广阔领土。游牧民族是靠暂时的武力震慑,与周围的部落达成暂时的松散联盟,人口很少,生产力也很低,只是靠着游牧的机动性获得领土。&/b&&br&&b&
所以从现在的眼光看,唯一的大国,还是“中国”。但是当时的汉还没意识到这一点。随着冒顿单于合并东胡,土地东到大海,西到黄沙。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汉,并大肆羞辱汉朝,并且给刘邦的老婆吕后写信,让她过继给自己。&/b&&br&&b&
吕后这人也确实是个人才,给单于回了个信&/b&&u&“单于没有忘记敝国,还赏赐我们书信,我们诚惶诚恐,我年老气衰,头发牙齿都已脱落,走路也不稳,不值得单于为我屈尊玷污自己,敝国没有做错什么,还请单于宽恕。”&/u&&br&
冒顿也是个人物,看见吕后这人气度非凡,所以也就没对汉做什么,并且答应和亲。但是吕后死后,匈奴就开始频繁的侵犯汉了。&br&
随后也是大家熟知的”七国之乱“,周亚夫平定叛乱之后,国家开始正式统一,窦太后推行”黄老之术“治理国家,不问战争,不问争斗,顺其自然,休养生息。终于到了刘彻继位时,国库穿铜钱的绳子都腐烂了,花不出去。&br&&b&刘彻,谥号武皇帝,谁也没想到这个叫做“刘彘”的起个歪名好养活的孩纸,成为了决定中国两千年命运的人物,或许也是因为有了刘彻的汉朝,汉逐渐成为了一个你民族的名字。&/b&&br&刘彻,直到他的奶奶窦太后(美人心计里林心如那个角色,但是我没看过~)死了之后,他才算开始执政。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而刘彻更推崇的是以中央为最高权力,进行统一国家,威震四方的思想。&br&
所以说不是儒家选择了刘彻,是刘彻选择了儒家作为解释自己思想的武器。&br&
儒生董仲舒和刘彻一同搞出了个新儒家,确立等级秩序,确立君权天授的天人合一思想,削弱儒家认“仁”的成分而偏重“礼”的成分。加上刘彻加大削弱诸侯的“推恩令”。“中国”算是彻底的稳定下来,&b&慢慢的没任何人怀疑汉的正统性质,刘家人就是中国的大救星,我们希望他万世一系,永远统治我们。&/b&这就是“中国特色”思想的初步形成。&br&
这样一来,中央的皇权终于可以任意的调动地方的资产和权利,以全国之力办大事&b&,虽然这个时候汉的疆土并不是很大,也就是南到广东,西到四川,北到内蒙,东到南京一带的国家。&/b&&br&&br&
匈奴这个时候是伊稚斜单于执政,发展到了顶峰,不仅仅是草原诸国,新疆地区的以&b&轮台龟兹&/b&为首的西域36国也开始依附。甚至亚历山大的“&b&极东希腊王国&/b&”大夏也与匈奴交好。&br&&b&
在南方的浙江福建一带,一个叫做“闽越国”的国家重新独立。这个国家也是秦始皇征服不完全的百越,随着秦的覆灭,汉化的闽越国开始割据。人种上,&/b&他们属于“南亚语系人种”和“南岛语系人种”的混合型民族,酷似现在越南人和密克罗尼西亚人的联邦。&br&&u&刘彻发现这两个都不好惹啊,一个太强,一个太远。算了,自己这么野心勃勃怎么办呢,先把西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一带还没有成气候的“夜郎”搞下来吧。&/u&&br&&figure&&img src=&/e57d4b29eebb_b.jpg& data-rawwidth=&708&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8& data-original=&/e57d4b29eebb_r.jpg&&&/figure&&br&&ul&&li&
夜郎属于古越人和羌人的混合部落,后来一部分人成为马来人的祖先,一部分成为东南亚少数民族。&br&&/li&&li&
建元六年,汉武帝派&b&唐蒙&/b&从巴蜀进军夜郎,不断招降东瓯夜郎的部落首领,“如南夷(夜郎)例”“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笮可置郡”。但是随着地区的稳定,南部广西云南一带的夜郎又开始叛乱,汉朝军队平南越,接着“行诛隔滇道者且兰,斩首数万,遂平南夷为牂牁郡。夜郎侯始依南粤,南粤已破,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真正控制了东部南部的夜郎地区。&br&&/li&&li&&b& 这个时候四川西部以及云南的夜郎&/b&&b&&u&滇部落&/u&&/b&&b&开始不满,看着自己骨肉同胞逐步被蚕食,非常不爽的发出了,良辰有一百种办法让你在本地活不下去...哦不,“&/b&&b&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这也就是夜郎自大的来源。&/b&&b&滇王开始割据进攻汉。&/b&&br&&/li&&li&
汉朝便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出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朝在滇国境内设益州郡,赐滇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至此,汉朝基本上将西南夷地区纳入其统治范围。所以还没等打,滇王就吓尿,所以自己归顺了汉。&br&&/li&&li&
至此西南平定。&/li&&/ul&&u&&b&不过在灭掉滇国之前,平定南部的刘彻就已经开始对匈奴开始了~~~~~汉匈三大战役....&/b&&/u&&br&&ul&&li&&u&&b&一
河南之战 &/b&&/u&&br&&/li&&li&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搞了两万骑兵(河北怀来县)、渔阳。刘彻声东击西的,派&b&小舅子卫青&/b&率3万骑出云中(内蒙托克托县),西至陇西(甘肃东部),收复河套地区,扫除匈奴进犯的军事据点。 卫青采取迂回进攻的方法,从后路包抄,一举赶走匈奴的楼烦王(好烦啊)和白羊王(脾气大),解除了长安的威胁。 于是,刘彻在那里设朔方郡、五原郡,移民10万屯垦,又重新修了秦代的旧长城,派兵驻守。 卫青升为长平侯。&br&&/li&&li&&b&&u&二 河西之战&/u&&/b&&br&&/li&&li&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所以是汉武帝的.....小舅子的外甥是不是也应该叫外甥。和卫青征战的时候,一马当先,率领800骑兵突进匈奴营地几百里,取得大胜。刘彻据此封他为&b&冠军侯&/b&,给他造了一座大宅子,让他去看。霍去病搞出了一句很有名的话:&b&“匈奴未灭,无以家为”。&/b&&br&&/li&&li&元前121年。刘彻派霍去病攻占曾被匈奴占领的陇西(甘肃酒泉一带),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县)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军短兵肉搏,大获全胜。&br&&/li&&li&同年夏天,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族灭了多少民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