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藏传佛教格鲁派派大德到底有哪些

在藏传佛教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以数计的高僧大德,他们犹如点点繁星照亮浩瀚的夜空,驱散着众生心中的愚痴和黑暗,成为雪域众生的重要精神寄托;他们的事迹名垂青史,载诸各种史籍,为后人广为传颂。在众多的高僧大德中,最为突出的有三位:第一位是莲花生大师,他是公元8 世纪时来自印度的一位密教大师,他帮助当时的藏王赤松德赞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使佛教得以扎根雪域高原。第二位是阿底峡大师,他也是一位来自印度的佛教大师,公元11 世纪初来到西藏,他着书立说,帮助西藏佛教实现了教理的系统化和修行的规范化。而最后一位就是宗喀巴大师。他是一位西藏本土诞生的大师,他是藏族人民的无上光荣,也是藏族人民的最大福祉,因为他的功德不仅体现在佛教闻思修和讲辩着的卓越修为上,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于西藏佛教深处危难之际,大胆推行鼎故革新、正本清源的宗教改革,扭转了当时佛教陷入的颓势,开创了一条影响至今西藏佛教发展的光明大道。
宗喀巴(公元1357年—1419年),本名罗桑扎巴,意为“善慧”出生于宗喀地区(今青海省湟中县),人称“宗喀巴”,意即“宗喀地方的人”,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佛学大师,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开山祖师。宗喀巴作为一个真诚虔信的佛教徒,认真学习佛教显密教义,深研佛教哲学,形成了自己的佛学体系;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和造诣,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影响极为深远,在藏传佛教界,被誉为一代大师,世界第二佛陀。
传说罗桑札巴为文殊菩萨转世,于一三五七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诞生在“宗喀”地方(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所在地),故被称为宗喀巴,青海的僧俗大众尊称他为杰仁波且(意为宝贝佛爷)。他童年时代受到良好的宗教教育,16岁到西藏拜访各家名师,研习佛理。公元1376年师从大学者贡噶贝学习显密经论,后经项噶贝推荐,又拜萨迦派大学者仁达瓦·熏奴洛追为师。约在25岁时,受比丘戒正式出家,并开始撰写佛教哲学论着。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宗喀巴基本结束显密教的研习,在噶当派教义基础上,吸纳诸教派之所长,逐步掀起了一场以倡导严守戒律为核心的宗教改革运动。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掌权人的支持下,成功地举行了西藏政教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拉萨大祈愿法会,万余名僧人云集拉萨听他讲经说法。此后,又在拉萨附近的达孜县建立甘丹寺。这标志着藏传佛教史上一个注重戒律约束、讲究修习次第的新教派—格鲁派的诞生。开创新教派之后,宗喀巴的主要活动是着书立说、讲经说法,使格鲁派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期间,他派弟子释迦也赴北京晋见明朝永乐皇帝,与明王室建立了联系。他的弟子在拉萨修建了哲蚌寺、色拉寺两大格鲁派寺院。宗喀巴对龙树以来的中观哲学作了非常独特的解说,在佛教理论中颇多建树,在藏传佛教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尊宗喀巴上师佛像,额宽颐丰,眼睑曲线优美,鼻隆嘴阔,法相宁谧和煦,双耳下垂,躯体端正挺直,身着袒右肩式袈裟,内穿交领式僧衣,这是西藏僧人的典型装束。衣纹刻划厚重写实,衣领及袖口边缘处均錾刻有清晰的花纹带,做工精细。佛像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双手捻莲茎于胸前施转法轮印,莲枝顺臂而上,花朵开在左右肩膀上,左肩莲花中有一包经卷,右肩莲花中有一柄宝剑。这些都是宗喀巴像的主要标志,和文殊菩萨的标志几乎一样,这种标识与格鲁派认为宗喀巴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相契合。常持诵宗喀巴大师心咒,可获得与大师无二无别之功德。台座莲瓣圆润饱满,底边呈卷唇状。此像以精铜浇铸而成,材质冶炼精密,器壁厚重谨严,刻划一丝不苟,遍体鎏金光灿至今,保存完好,雕铸工艺精湛细腻,是宗喀巴大师造像中的佳作,值得珍视和收藏。
佛教造像艺术的成就,不仅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骄傲,也是华夏文化傲然于世的资本。它犹如一座历史丰碑,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值得回忆瞻顾的往事和形象,象征着中国各民族发展、融合的古老的过去,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和西方各国人民不断交流的悠久历史,站在艺术的角度,佛教造像的价值举世公认。但是,不管佛教造像的艺术成就多么的光辉伟大,可它的最重要和最终的目的却是弘扬佛教教义,净化人心,庄严国土。展现佛法的内涵美,才是它的真正意义。也是由于佛法的赋予,使造像艺术拥有了丰富的思想和活的灵魂,让人们在膜拜时产生无比的信心,也让造像艺术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古顽老陈其它文章
在藏传佛教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以数计的高僧大德,他们犹如点点繁星照亮浩瀚的夜空,驱散着众生心中的愚痴和黑暗,成为雪域众生的重要精神寄托;他们的事迹名垂青史,载诸各种史籍,为后人广为传颂。在众多的高僧大德中,最为突出的有三位:第一位是莲花生大师,他是公
《收藏时代》特邀央视《鉴宝》栏目专家走进羊城鉴宝活动奥斯汀2017珍贵收藏精品展暨秋季拍卖会(广东)巡回征集活动数 位 专 家 空 降 羊 城古人云:“乱世藏金,盛世藏宝”,艺术品收藏浸润了中华文明的悠远血脉,使华夏文化得以穿过时间的磨砺传承至今。目前,随着国家一
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前后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期间,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永乐年
明代宣德铜器极其罕见。宣德铜器开一代铜器之先河,把我国古代的青铜合金技术推向了一个顶峰。据《宣德彝器录》记载:明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因见郊坛宗庙及内廷所陈设之鼎彝(礼器)均非古制,遂生复古之心,于是在宣德三年敕谕工部侍郎吴邦佐、吕震等人仿照宋人《考古图
紫砂壶始于宋,兴于明清,长久以来,紫砂壶在文人雅士的追捧把玩中,逐步形成“冶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的金石文化艺术风范。宋代词人苏东坡便有“青烟白菜炒米饭,氐壶天水菊花茶”的名句。紫砂壶作为一种泡茶的器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实用
从古到今,人们就有储蓄钱币的传统习俗,据了解,钱币收藏一般分为纸币、金银纪念币和古钱币三大类,而古钱币中铜元一直是一大热点。因为铜元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同时,铜币制作量比古钱和民国纸币少得多,加上清末、民国战乱连连等因素,一些较珍贵的铜元品种存世量
如果您有古玩,鉴宝活动栏目组可以满足您以下需求:请往下看1、如果你有藏品想鉴定评估2、如果你有精品藏品想报名参加电视节目,提高藏品知名度,促成宝物交易。3、如果你有古玩想私下交易4、如果您有藏品需要请专家老师上门鉴宝5、如果你想邀请专家做大型鉴宝活动预约报
我国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战国时人们就在室内放置各种熏炉,一方面净化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认为袅袅香烟就像进入了飘渺的仙境。西汉时,帝王们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大都信奉方士神仙之说,相信海上有仙山名为博山。汉武帝刘彻也不例外,香薰炉就是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产生
【广州耀中文化】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东方的美、民族的美,中国山水画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融汇了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修养、审美意
陈大羽(年)原名汉卿,后易名翱,取字大羽,遂以字行。在现代中国书画坛享有较高声誉。以大写意花鸟而著称,尤擅画雄鸡,兼及山水、人物,作品气势宏伟,笔力雄健,浑厚酣畅。他对大写意花鸟最大的贡献,是一改传统写意文人画温文儒雅的气质,而代之以豪放的个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时近三十年,正值景德镇御窑场生产低落时期,迄今尚未发现署有明确纪年款识的官窑瓷器,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生产面貌始终扑朔迷离,一向被称作明代陶瓷史上的“空白期”。究其原因,景德镇官窑曾一度在正统初罢,并且朝廷又三令五申禁止民间窑
陨石,也称“陨星”,是地球以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或小行星碎块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他行星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被称为“天外来石”。每一块陨石都来自几十亿年前的外太空,见证了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历史,每一块陨石都是来自
我国古代钱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钱币做为特殊的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来进行商品交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息息相关,历史意义极佳。大清铜币,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一月,爱新觉罗·旻宁驾崩,奕伫即位,次年改元咸丰。咸丰统治时期,正值太平天国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发生,各地反清起义风起云涌,清廷惊慌失措。镇压太平军的军费开支大增,而税额收入大减,财政拮据。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
巍巍华夏九千里,壮丽绵延的山河蜿蜒曲折的盘旋在华夏大地之上,山川纵横交错,华夏子民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缔造了一场又一场的盛世画卷,也留给后世的我们许多珍贵历史文物以及史书资料,这一切胜过万千金银。在这场盛世画卷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最后一个
众所周知,我国文明源源不绝,各朝各代独具特征,这些特征文明或形诸笔墨、或转化为艺术文物,撒播至今。我国铜器发源极早,夏商周三代所铸的青铜器,已经能看出青铜制造技艺开展已经到达十分纯熟的境地,青铜时代构成。时至宣德年间,宣德皇帝命令将我国境内十分稀有的
青铜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作为当时先进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夏、商、周被称为“灿烂的青铜器时代”。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衰落,被更先进的生产力代表铁器所取代,但青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却并没有因青铜器的衰落而衰落,相反,却出现了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发起和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在中国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为了让世人铭记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在民国时期,铸造发行了镌有孙中山先生头像各种版式的银币。孙像钱币在民国时期极大便利了当时人们的
自古以来,国人认为古钱具有风水的功能,古代民间也一直有用古钱币驱邪的习俗。史载,将方孔通宝钱不拘大小,以红线悬于颈间,取铜钱历经万人手之实,汇集百家之阳气,可抵御邪祟鬼魂。尤其是建立了丰功伟业的帝王,他们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就汇聚了更多天地之灵气、中
中国陶瓷烧制的漫长岁月中,以耀州窑为代表的“宋代六大窑系”显得耀眼夺目。耀州窑所处之地耀州,古称耀县,地处陕西中部渭北高原,乃关中通向陕北之天然门户,素有"北山锁钥"、"关辅襟喉"的美誉,此地窑场因在唐宋时期隶属耀州辖治,故名耀州窑。据载,耀州窑瓷器制造多识仁波切:能海上师与格鲁派
多识活佛微信号多识仁波切
能海上师(资料图)文:多识仁波切格鲁法门在汉地弘法的传承主要是能海上师,我看了《能海上师传》,对能海上师非常敬仰。能海上师主要有两点是不同寻常的,第一点,亲近上师做得非常好!大家知道,在佛教里,上师是代佛传法的人,过去有些人不了解,说藏传佛教重视师道,尊重上师,汉传佛教不尊重上师,没有这样的传承。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后来,我写了一篇《师道经证》,从佛教的经典:《华严经》、《般若经》、《大涅槃经》、《法华经》,很多经典里关于亲近上师、尊师重道的佛语,全部摘录在一起,大家可以看一看。并不是说只有藏传佛教重视上师,而是整个佛教都是尊重上师的,在《瑜伽师地论》里特别强调了尊重上师的重要性,亲近上师法。没有上师,就没有法脉,没有法脉,你所修的法,就象没有水的泉一样,干涸的河一样,所以,上师是最主要的。我想大家也在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等等,这里面的第一条,就是亲近上师法。因为佛圆寂以后,佛法的继承人,是一代一代的四众弟子,把佛陀的传承、法脉继承下来,我们自己得到法脉必须是通过活着的、有法脉传承的人,并不是眼睛看到菩萨啊,或者显灵啊,这一类都是不算数的。僧人的戒与法脉必须是具有人身的传承者,这个方面,如果大家学过戒的话,都会知道。所以,师道是非常重要的,亲近上师是入法之门,你想进佛道,如果没有上师、老师、法师,那你就入不了这个门。所以,第一道门,是亲近上师法,在这一点上,能海上师做得非常好,他作为一个原来的高级军官,出家以后能放下架子,在西藏哲蚌寺,他的上师住在山上,他从山下每天背水来供养上师、照顾上师的生活,这一点我看了以后非常感动。作为一个高级将领,出家以后能如此放下架子,亲近上师、侍候上师,愿作三宝奴,很了不起!愿意作三宝奴,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必须要有这种精神。就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能海上师对于佛法的诚心程度,对上师的尊重程度。他在汉地的法脉,至今非常旺盛,成都、五台山、浙江三门、北京、上海,以及龙翔寺等等,汉地的法脉,主要都是能海上师传下来的。这样旺盛,说明他的愿力,他的心意识,是不同凡常的。大家知道,与能海上师同时代的,有法尊法师,法尊法师是个知识分子,他在藏地学藏语、学藏传佛教,后来翻译了很多书——《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还有《了义不了义》等非常重要的宗喀巴的著作,但是他没有建寺、传法,所以,很难找到法尊法师的继承人是谁,几乎没有。他作为一个学者,作了很多翻译,弘扬佛法,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不象能海上师这样,把法脉弘传到汉地,而且法脉这样旺盛,遍地开花。这与能海上师亲近上师,对上师的尊敬,从上师处得到的加持,以及弘扬宗喀巴善教的愿力是分不开的。第二点,能海上师继承了格鲁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重视戒律。僧人、佛教弟子是以戒为本,戒、定、慧,叫三学,定慧的基础是戒律,所以,出家僧人要受戒,沙弥戒、比丘戒,在家的也要受居士戒,这是入门的戒律。以三宝皈依戒为基础,受这么多的戒。戒是佛教的基础,所以,我们佛教有一句话,“戒律在,佛教在;戒律不在,佛教不存在。”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有了学习佛法的人和传授佛法的人,佛教就存在了,并不是如此。有那么多佛书,有那么多信仰的人,难道佛教就不存在吗?佛陀亲自说过,“戒律在,佛教就存在;戒律不在,佛教就不存在。”虽然有那么多四众弟子,在家的居士和出家的弟子,如果不守戒律,那就是一个表面上的佛教弟子,不是真正的佛教弟子。在佛教里,如果僧人不持戒,就叫做“像僧”,像是指表面上像个僧人,穿的衣服象个僧人,实际上不守僧戒。居士起码也要持五戒,这是佛教的基础,戒定慧的基础是戒。没有戒律的话,那么你的禅定智慧是没有基础的,正禅正定是产生不了的,因此,戒律是佛门的基础,也是佛教存在不存在的标志。大家知道,与唐武宗灭法同一时期,当时有一个吐蕃王朗达玛灭佛,强迫僧人还俗,在现在的大昭寺大开杀戒,把那里当成屠宰场,把牛羊赶到里面去杀,并追杀不愿意还俗的人,经过这个以后,整个藏传佛教破坏很大。之后进入后弘期,阿底峡尊者振兴佛教,经过三百多年以后,戒律方面又开始松驰,法脉不纯正,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出现了。在这种情形下,宗喀巴大师在祈愿大法会时,给弥勒大佛涂金,并发愿重振僧人的戒律。宗喀巴之后六百多年来,到今年大概是宗喀巴大师诞生六百五十二年,这六百多年来,格鲁派的法脉整个传遍了大地,从喜玛拉雅山到东海沿,再到蒙古、到俄罗斯,南至四川、云南,到处都是格鲁派的法脉。虽然当时我们藏传佛教有几个教派,宁玛派(旧密,在灭教之前存在的密法传承,现在叫做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等等很多教派,但是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格鲁派,最大的教派是格鲁派,国内外都如此,格鲁派占了很大的比重。原因是什么呢?格鲁派有一个好的僧风,能够坚守戒律,得到各族信众的尊重和信仰,这是宗喀巴大师对佛教的贡献。能海上师继承了格鲁派这个优良传统,非常重视戒律。我看到《能海上师传》上写了这么一件事:能海上师在家时,有夫人和女儿,后来他出家了,到了成都,他就规定,他的夫人和女儿到寺院来时,下午就必须回去,不能留在寺庙里。后来有一次,他的女儿被一个僧人留下了,说是看主持的面子,这个是能海上师以前的女儿,可以留在寺里,就让她住下了。结果第二天能海上师知道了以后,非常生气,痛斥了那个自作主张的僧人,告诉他绝对不能在寺庙里晚上留宿女人。就是这么一个小问题,说明能海上师对戒律重视的程度。在汉地,格鲁派的法脉大概也有七八十年了,当初能够保存并弘传,这同能海上师的愿力,他的戒行的修持,以及亲近上师是有关系的,佛教里很讲究这个。龙翔寺是能海上师的法脉,在这里居住的僧人或居士都是皈依宗喀巴善教的,都是宗喀巴法脉的,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龙翔寺的主殿是宗师殿,在那里面,僧人们都在念经、诵课。旁边的护法殿,有格鲁派护法,这做得很好。我想这些大概应该认识清楚。佛教,当然从个人的信仰上来说,是不分门派的,无论修什么都可以。但是做为寺庙,有一个主修方向,主要的法脉是不能混杂的,所以藏地有很多寺院,哪个教派的寺院就住哪个教派的僧人,其他教派的不会到格鲁派的寺院里来住,因为这是主要法脉的传承地,必须要保持法脉的纯正,这一点大家要认清楚。当然,在汉地,从个人信仰来说,有修禅宗的,有修净土宗的,都是佛教,没有什么区别。但从法脉传承的寺院来说,应该是弘扬宗喀巴的法脉,以此为主,旗帜鲜明。欢迎关注腾讯佛学官方微信号:rushidao_qq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walterg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热门关键字:
藏传佛教格鲁派培养僧才和教育制度情况简介
&&&&&&&&&&&
班觉喜饶班觉喜饶班觉喜饶班觉喜饶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总共2859条微博动态记录: 10&小时前&: 16&小时前&: 昨天&21:24&: 昨天&11:30&: 昨天&08:43&: 昨天&04:37&: 昨天&03:57&: 前天&22:12&: 前天&14:56&: 3&天前&: 3&天前&: 4&天前&: 5&天前&: 5&天前&: 5&天前&: 5&天前&: 5&天前&: 5&天前&: 5&天前&: 5&天前&: 6&天前&: 7&天前&:
14:13:58&:
00:53:16&:
21:28:02&:
21:41:27&:
12:00:16&:
08:41:01&:
01:56:52&:
23:21:25&:
20:54:55&:
04:19:28&:
22:53:13&:
17:56:47&:
12:43:53&:
17:41:50&:
23:30:09&:
10:36:56&:
19:03:47&:
查看: 7993|回复: 5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6帖子精华1UID51154
注册会员,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近来同修们对于佛教特别是密宗讨论比较多,我想把多识仁波切一些文章贴出来供养大家,希望各位都能从中受益,不要枉自诽谤!!先引一下多识活佛的略传:目 录  ◎多识活佛传略  ——能断一切障 威摄无余境 大威德金刚真实化身  ◎如佛那样  ——具足一切闻思功德,成为人天福田  ◎文殊之智  ——于三摩地中任运流出一部部光明法藏  ◎神通自在  ——随缘显现不露痕迹  ◎悲流无尽  ——尚有一人未得度,我师终宵有泪痕  ◎朝天堂  ——天堂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法派东来,世纪随喜  ——创办文殊院的缘起  大善知识多识活佛传略  大悲导师多识活佛,西北民族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名冠海内外的一代大学者,五明成就师,拉卜楞寺金席法台贡唐仓大师称赞为“稀有难得”。   其30万字佛法论著《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上考诸佛之修证,下彻万法之渊底,为无数的汉地法子点燃智慧之灯,每天人们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向生死大海中唯一的依怙——至尊多识活佛!  大悲导师1936年圣诞于天祝藏族自治县一个寂静山村,诸多吉祥的瑞兆伴随导师来到人间,导师的母亲曾见一条巨龙落进自家庭院里,祖母梦见一位山神向他赠送一副金马鞍……,出生时,导师手中与生俱来握有一牟尼珍宝。  上师5岁时,即被第十世班禅大师的大经师欧曲活佛亲自认定为第五世朵什·嘉饶达吉嘉措活佛的转世灵童。9岁坐床,正式登上了朵什寺寺主的金席法座,从此,大悲导师走向了为利众生而闻、思、修证与讲、辩、著等庄严佛事生涯!  大威德金刚坛城智华仁波且的弟子,几乎汇聚一切显密法流传承,十三世达赖喇嘛曾赐予班智达称号);  依大格西华锐洛者修习《因明集辩》(该师是却藏活佛的经师);  依十三世东科呼图克图修习《因明》、《语法》、《修辞》;  依历算学家阿旺洛赛修习《白算》和《黑算》(占卜预测);  依桑科欠美大师修习《大威德十三尊生圆次第》、《密宗总论》(该师为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十世班禅大师的上师);  依拉卜楞寺大格西丹增嘉措大师修习深广般若、大小五明;  依显密大格西拉毛次成修习《密集四疏》;大悲导师得大小灌顶近500种,5岁时得欧曲活佛的长寿佛灌顶,14岁得十世班禅大师的时轮灌顶,后得密宗大师拉德仁波且长达数月的《密集金刚》系列灌顶,第六世贡唐大师长达数月《千万胜乐》系列大灌顶……  导师从如是诸善知识的跟前,听受所有灌顶、经教、教授秘诀、指授教法,于是自他宗派的密法情况澈底领会于心中,而且善巧精通,实修实证,成为广泛通达十明的智者!对于佛的教法作闻、思、修三种清净事业,所作的一切都不是追求名利恭敬等,唯一是为了使佛教不衰为获宏昌,并成为长久住世之因素!  如佛那样  具足一切闻思功德,成为人天福田  我师即佛即本尊,大悲导师于过去世曾以十一面观音为主要本尊而圆满成就,因悲心炽盛,数数倒驾慈航,乘愿再来;依然示现从入胎到闻思修证直至最后的成佛度众,如过去一切诸佛的历程一样,启迪后学弟子,欲求解脱,当如是修如是行。  于今世示现中,大悲导师5岁时得到南冲寺欧曲活佛的长寿佛灌顶,依天堂寺嘉义活佛修习《萨迦十三金法》、《香巴金法》、《金刚鬘》、《弥扎百法》、《格鲁五大本尊(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时轮金刚,大轮金刚)生圆二次第修持仪轨》、《格鲁大手印》、《五空行法》、《觉》等绝密心法和随许传承(该上师为藏传佛教最伟大的佛学家拉科仁波且和智华仁波且的弟子,几乎汇聚一切显密法流传承,十三世达赖喇嘛曾赐予班智达称号);  依大格西华锐洛者修习《因明集辩》(该师是却藏活佛的经师);  依十三世东科呼图克图修习《因明》、《语法》、《修辞》;  依历算学家阿旺洛赛修习《白算》和《黑算》(占卜预测);  依桑科欠美大师修习《大威德十三尊生圆次第》、《密宗总论》(该师为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十世班禅大师的  上师);  依拉卜楞寺大格西丹增嘉措大师修习深广般若、大小五明;  依显密大格西拉毛次成修习《密集四疏》;大悲导师得大小灌顶近500种,5岁时得欧曲活佛的长寿佛灌顶,14岁得十世班禅大师的时轮灌顶,后得密宗大师拉德仁波且长达数月的《密集金刚》系列灌顶,第六世贡唐大师长达数月《千万胜乐》系列大灌顶……  导师从如是诸善知识的跟前,听受所有灌顶、经教、教授秘诀、指授教法,于是自他宗派的密法情况澈底领会于心中,而且善巧精通,实修实证,成为广泛通达十明的智者!对于佛的教法作闻、思、修三种清净事业,所作的一切都不是追求名利恭敬等,唯一是为了使佛教不衰为获宏昌,并成为长久住世之因素!  文殊之智  于三摩地中任运流出一部部光明法藏  大悲导师从幼年即入佛门,并显示出超常的智慧和非凡的记忆力,每天都能将当天上师所讲授的经文全部背熟,常常能以高深的学识和无敌的辩才,将辩论会上的对方挫败,善巧美名的胜利鼓声遍播于诸方,有情众生都情不自禁地对导师信仰崇敬!导师对于所有显密经教,由闻思入门,善为解决疑团,并以所闻之义,而作精修,由此,许多殊胜的证量,都生起心中,加之本尊在甚深三摩地中数数现身放光加持而消除了对清净正见以及二种显密次第中所有难义的疑网,获得彻底的证悟!  因此,16岁时被诸大德推上天堂寺时轮经堂法台的宝座,开讲内外密时轮大法;弘法实修之余,导师于无分别现观直觉智中,不加思维任运流出一部部光明法藏《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大威德之光》、《佛理精华缘起理赞》、《藏传佛教疑难解答120题》、《佛教理论框架》、《藏密气功典籍选编》、《云使浅释》、《藏语语法论集》、《诗学刍论》、《多识论文集》、《多识诗文集》,大悲导师以其文殊之智涤除了对佛法的无知和邪知的垢秽,对传统藏语语法和修辞作了清理和匡正,为现代及未来的众生作出了如冶炼纯金般的千古圣业!  大悲导师妙相庄严文殊心间祥纹常戏现  讲说正法无畏狮子吼  我师深广智慧妙瓶中  溢出如意嘉言妙义流  降入有缘智根法器中  昼夜常获喜乐受无穷  师说法句虽仅一支分  轮他百遍说者尤为精  此非怖畏金刚更有谁?!  神通自在  随缘显现不露痕迹  大悲导师心中生起无量殊胜的内在功德和神通情况,绝非我等弟子以凡情所能思忖到的,更何况导师效法至尊宗喀巴祖师的传行,不仅隐秘自己不共的现证诸功德,而且对诸弟子也作极密的保密指示,因此,不能广泛地笔之于书。但为了众生对导师增加敬信起见,谨将弟子记忆所及书写下来,伏乞导师恩准。  兰州500多名弟子不会忘记:94年7月贡唐大师为50多万汉藏信众灌时轮大顶时,其修持仪轨则由具德导师为汉地法子传授,传法期间,空中长久地出现彩虹,直到法会结束而顿然消失。  96年5月大悲导师传授兰仁巴传承的菩提道心传录,大地连发三次震动。98年7月大悲导师在天堂寺供斋时,天空中出现两个太阳,为石家庄弟子崔等50多人所目睹。  悲流无尽  尚有一人未得度,我师终宵有泪痕  大悲导师以住持正法利乐众生为究竟,然不失以佛地慧眼视不同之缘起示观不同身相为善巧方便,或现教授身,或示大医王,如是而做的主要愿望,只是想着怎么能使一切众生从轮回痛苦的泥淖中苏息,从而走向解脱的大洲;纵使在那文革晦暗的日子里,无故受尽非人般折磨的导师,在狱中时仍然片刻不曾放弃菩提心愿;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离得苦。  这体现在他日日所付诸的伟大菩提行愿中:导师以其深明的智慧,数月间便无碍的通达汉语古文学和中医、藏医疗法,甚至对流传不多的保护众生健康和寿命的医方教授秘诀,导师都成为精通者!因而能为许多被医院判之为“死刑”的疑难杂症患者起死回生。  导师大悲心切,怨亲平等,有一文革时残害过他的老农民,无情的因果法则使得他全身坏烂,长满蛆虫,恶臭难闻,就连其子女都不愿接近,而大悲导师仍以菩提心行菩萨道,亲为其洗洁身体施术疗疾。  导师在天祝县文教局任副局长期间,为使贫苦的藏族孩子有学习现代知识和承接民族文化的机会,积极协调筹办了多所民族中小学;为培训师资骨干,点燃火种,把自己的房间腾出来作教师宿舍,和他们同吃同住。  长江水灾期间,大悲导师常常轻抹眼泪,修法祈祷,除将自己有限的工资全部捐出外,还不顾年迈,亲自率领诸多弟子到海拔4000多米高的白嘎达神山胜乐湖,广做内外祈福灾禳佛事。  九十年代气功热兴起,热得反常的人们对有为无常,偏执有常,对诸法性空,偏执实有,对名闻毁誉犹如空谷回声,却偏执孜孜追求为应得的成果,对于这样的如猪狗行为者,不知念死,不知取舍,万古沉沦而不能自拔,大悲导师每念及此,心极懊丧,悲泪长倾!不忍正法衰,不忍众生苦,一部部指示修炼误区直探古圣心海光明法藏从悲心慧海中因此而爆发出来……  如是,大师对于一切有情,心中拥有如慈母爱独子的慈心和悲心,这也是此生中,不经过努力勤修,自然地在心中本来就有的。  就了义来说,大悲导师与至尊观音是同一体性,就共通的一般众生视野所能见来说,大悲导师对于遍虚空三界一切众生,特别是汉地应化有情,导师难忍的大悲发心,承愿再来,出现于此世间。  世间苦难诸众生,  长伸悲手作救营,  能作事业师荷负,  一己承担师前礼。  视众如母之慈心,  如见独子生大悲,  虽在浊世之末运,  广行菩萨诸行海,  此非师恩能有谁?  卓越行愿我启请!  大悲导师活在真实中,活在一切时刻,而整个宇宙也在每一个时刻闪耀着他的美丽、力量和存在;  无论是谁,也无论以什么方式和他结缘,或见之或触之或思之,启请他,就是启请全部圣尊,得到全部圣尊的大加持。  把你的心跟上师的智慧心相结合,就是把你的心跟真理和觉悟的化身相结合。上师的加持力就全贯穿到你身上,加持你从内心深处产生不可言喻的殊胜证悟!  朝天堂  天堂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天堂寺座落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对面是清海省互助县北山林区,中间是清澈平缓的大通河。此处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海拔2200米。寺院周围群山拥绕,有道是:天空吉祥,有八辐宝轮覆盖;大地吉祥,有八瓣莲花铺地;方圆吉祥,有八吉祥徽环抱。是风水宝地,也是罕见的名胜游祗。  在唐宪宗(公元806-821)年间,此处有一座原始笨教寺院永中寺。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第四世噶玛巴若贝多杰奉命进京途经此地,为消除鳄鱼之害,建镇龙塔108座,并修建了一座噶玛派寺院琼察寺。明朝末年,噶玛派寺院衰落。格鲁派证空高僧丹玛次成嘉措,在此地修建了一些禅房,并带领弟子学修,——此即天堂寺前身。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格鲁派大德四世东科呼图克图多居喜措受信众之邀请来主持和修建了寺院。据说东科活佛刚到此地时,碰见一位背空桶的妇女,他高兴地说:“此地建寺将来会有许多悟空高僧。”寺院落成后命名为天堂寺。清顺治九年五世达赖进京途中经过该寺时又命名为“吉祥增长洲”。  天堂寺是历史上号称“黄河北部地区五大古寺”的寺院之一,盛世常住僧人800多名,号称“天堂八百僧”。该寺是学修五部四续经学的学院式大寺,主体是闻思学院,下分时轮和密宗两个学院,共有经堂佛殿13座。寺主为历史上有名的曾用夺舍法未经中阴而转世的大活佛东科呼图克图,现已转世至第十四世,侨居印度。寺院原有活佛十八位。天堂寺历史上曾出过许多高僧大德和善知识,如乾隆皇帝的国师章嘉若贝多吉和土官吉尼玛,曾在此寺受启蒙教育。在天堂寺对面东侧,有一双峰相接的山峰,据说五世东科活佛观修大威德时,本尊显身,双脚各踩一峰,传说至今仍有足迹。并有高僧洛香恰恰在自己僧舍修大威德获成就,身上发出火光。圆寂后遗物埋铸成本康(万佛阁),该阁仍时常发光。天堂寺还有用一颗红枣大的古迦叶佛佛骨装的释迦牟尼佛像和装有舍利佛指骨的菩提宝塔等许多世间稀有的法物和数万函经典。1957年,释迦牟尼佛像双目流泪;觉康门旁的手金刚像向前移动了一尺多;东科襄欠的一尊宗喀巴像流出水;大经堂上面的骡子天王殿门口砖上留下骡子蹄印等,随后天堂寺被陆续破坏,变成了一片废墟。  1983年,在原先的旧址上恢复修建了一座释迦牟尼小佛殿。旧历八月十五日,当时的十三世东科活佛从印度驻地开光,当时佛殿中曾降下东科活佛从印度撒出的五彩粮食。日,第十世班禅大师莅临该寺,当时是丽日晴空,不见一片云彩,但却出现了彩虹,而且降了大雨。  天堂寺时轮经堂班禅大师在释迦牟尼殿中的宝座上就坐讲经传法,为信教群众摩顶赐福,第二天才离开该寺。该殿门前右方,原先有一棵很大的旃檀树,班禅大师走后不久,很对称地在殿门左方长出了一棵旃檀树,这棵树现在已长到茶杯粗。1992年修建了时轮大殿,并由贡唐大师开了光。1998年,由汉地数位施主捐资,开始修建宗喀巴大殿。该殿计划2000年夏秋之际完工并开光。其中的宗喀巴大师像高21米、宽9米,木雕,属世界上最大的宗喀巴雕像。1999年秋季由北京净信弟子孙彬、陈远明夫妇捐资,开始修建胜乐佛殿空行宫,届时将与宗喀巴大殿共同开光。  法派东来 世纪随喜  创办文殊院的缘起  释尊教法以大小乘共举,显密并存的方便法门,来度化我等众生。佛教传入汉地以来,由于法留间断性、学制不健全等因素,使得汉传佛教未能完全地承接佛祖全圆甘露教授。无显法固然不能入道,然无密法决无成就之可能;于显法中,汉地法子又以执持一经一法为究竟,如净土宗,以净土五经和诵持佛号为终生修学全部内容,禅宗则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为不二法门,而忽略了“德助慧长,慧助德增”之黄金双运法门,其它诸如华严宗、唯识宗、法华宗、法相宗等无一不是如此,以偏概全,以不了义为了义,全部修持犹如瞎子摸象,就在这无明夜色笼罩的天空下,欲求解脱者,何以能冲破坚固的生死牢笼?又何以能担负起救度如母众生的如来家业?   辽远空阔的雪域大地造就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但同时从时空和地域也连接和传承了作为宇宙真理的高妙义理——佛法的全部精华,这是不争的事实。是以神圣的文殊之智、观音大悲、金刚手之圣能为一体的至尊宗喀巴大师的传承、摄集的中观义理与无上密幻身光明双运之道最为精妙、殊胜和辉煌。格鲁巴,这是我们心中至圣的太阳!  一辈又一辈,一生接一生,作为佛法全部精华要旨汇聚一身,而后又次第传承下来的宗大师的殊胜法流,造就了雪域灿如星辰般的大活佛和大成就者,凡得格鲁派清净传承者,不成就也不可能!作为汉地法子,虔诚有加,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诸多方面的因素,能否真正理解、承接和浸润这旷世法雨甘露?  时光匆匆,无常速速,在世纪末和我等绝望的路口,我们突然看到了那明灯般的圣者,他的智慧之光不亚于太阳,得其一分,能扫一切无明黑暗,如得全部,则即生解脱,决定不难!我等弟子自庆福报不浅!他就是雪域藏地的胜者,被诸成就师视之为肉身文殊——多识仁波且!他那通达  应邀至日本东京讲学的汉藏语言和无疑的悲智双运象征着格鲁巴法流东渐的无可阻碍的趋向和众生离苦得乐的福音,他那无错无漏无颠倒的甚深教法心要和显密圆修的绝密耳传口诀,当之无愧地成为我等弟子的唯一依怙!  我等弟子解脱有望了!  基于此,为使宗喀巴大师的清淨传承能光照汉地,随方普建,高树法幢,为能在这五浊恶世值遇全圆的显密法流和皈依真正的大宝上师,并长久地依止,我等弟子决不可错失这万劫难遇的殊胜法缘,特披肝而呈,敬启诸位同修:殊胜的缘起已经显现,步就意味着沉沦!  法不孤起,依缘而生,一切圣者以众生心为心,为正法、为众生,能积极主动的创立——让大宝上师广弘密法的良好缘起,是我等弟子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为此我们倡导创建一座文殊院,一来让大宝上师的智慧、慈悲和能量彻底地爆发出来,同时,也为现代的千万万汉地法子点燃心灯,为未来的众生留下万世难求闻之即能解脱的智慧财富!正法难闻今已闻,明师难遇今已遇,今生不向此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福田广设,耕种在即,我祈望我的同修就像祈望我的父母、兄弟姐妹,为正法,为众生,让我们共同进入大爱的世界!  我们的文殊院,我们的自已![blue][该贴于 17:11:09被参藏编辑过][/blue]
依法广闻细思辨,然后步入实修途
日常法师讲解《菩提道次第广论》
/cn/showarticle.php?idpn=n&id=1142
菩提道次第广论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840.htm#a003
精彩不容错过!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6帖子精华1UID51154
注册会员,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目 录   --------------------------------------------------------------------------------  代 序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1)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2)
  附一、对法轮功等邪教和假佛法诸问题的看法
  附二:驳斥“修密法不需要灌顶”等谬论(代后记)
  代 序   作者: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藏传佛教:人类文明园地中一束瑰丽的奇葩(代序)  世界佛教三大体系之一的藏传佛教是七世纪到十一世纪由印度引进的大乘显宗佛教和金刚乘密宗佛教思想文化在号称“世界屋脊”的中国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是具有广泛思想文化内涵和显明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  作为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南传小乘佛教之间在基本教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点,但佛教本身是一个思想文化的广阔海洋,由于对教乘信仰重点的选择和所尊经典、教义传承不同,对教义的研究理解深浅程度不同,信教民族各自的思想文化背景和心理素质不同等原因,在佛教内部各大体系和教派之间形成了千差万别、万紫千红的不同特色。佛教各系各派的特色,不仅表现在生活习俗、服饰、饮食起居、礼仪、典章制度、建筑佛画、造型艺术等外部文化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哲学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和心理素质方面,而这后者才是本质特色。  藏传佛教有以下主要特色:  一、藏传佛教全面地接收了佛陀的三乘教义。南传佛教纯属洁身自好、自求解脱的小乘佛教;汉传佛教虽属利益众生为目的的大乘佛教,但只有显教,没有密教;只有藏传佛教全面地接受了佛陀的教义,本身虽属大乘,但并不排斥小乘,而且在僧戒方面效法小乘僧戒,正如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中所说:“一切教乘并行不悖,一切佛言均属教诲。”认为三乘四续显密佛法都是应机教化的方便法门,无一样无价值,无一样不重要。所以藏传佛教坚持大小乘并生,显密结合,外持声闻戒,内修菩萨行,密修二次第(无上密法),闻思修并重,戒行与正见并重,修德与修慧并重,度众和自度并重等教义原则。  二、藏传佛教拥有佛陀教义中的两大精华。俗称“天上有日月,地上有两宝”,这“地上两宝”就是指佛教智慧的精髓——中观正见和金刚密法。  世界上的所有发达宗教都有自己的做为教义基础的指导思想的一套哲学体系,但佛教更重视理性和智慧的开发,在佛教中哲理不光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开悟的终极目的——理性之顶峰大彻大悟为佛。  在佛教中共有分别、经论、唯识、中观四大哲学体系,其中龙树开创的辩证中观哲学,代表了佛门最高智慧。前苏联科学家院院士沏尔巴茨基说:“龙树应列入人类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我们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龙枝的辩证法之间可以发现更大的亲切的类似”。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赞“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足见佛教哲学发展的高度。  在藏传佛教中哲学思想分应用知识性和最高世界观、人生观原则性两种,前一种包括分别派、经论派、唯识派的理论,后者为龙树和月称的辩证中观思想。在中观思想向更高深的层次发展方面,藏传佛教历代大师,特别是宗喀巴大师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获得了“说空百代宗师”的称号。西德波恩大学藏传佛教专家布莱克教授说:“当今世界上,藏传佛教最有吸引力的有两点,一是它的深邃哲理,一是造福于一切生命的崇高的价值观念。”  密法是佛教精华中的精华,宝中之宝,是打开宇宙和生命奥秘的宝钥,是促进生命和智慧进化的尖端法门。只有站在佛教理论的最高顶点上才能认识到:佛理宝塔的尖端是密法。故宗喀巴大师说:“金刚乘比佛更稀有珍贵。”日本人空海大师也曾说:“整个佛教的终极妙理在于密教。”英国佛教学者约翰·布洛菲尔德说:“我把金刚乘视为人类思想发展最绚丽的花朵之一。”  佛教密法中的下三部中的一部分事部和行部密法,曾在汉传佛教中传播,后来汉地失传,流传到了日本和朝鲜,世称“东密”。但无上密和下三部中的大部份密法属藏传佛教独家所有,并根据密法的种类和传承系统,修炼重点,在藏传佛中形成了宁玛、萨迦、噶举、格鲁、希结、觉囊等大大小小的几十个教派,在密学的研究和修证实践方面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藏传佛教代表佛教思想理论发展的高峰。佛教产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中,一代又一代成千上万的佛教学者,对显密经典教义,进行了接力赛跑式的前仆后继的研究总结工作,直到今天已达到百常高深精细的程度。藏舆论旨意全面继承印度显密佛法的学统,并将印度无数佛教大师研究达到的高峰作为自己的起点,不断努力攀登,继续向前发展。在11世纪中叶,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就赞扬说:“佛教在蕃地的发展,已超过了佛教故乡印度。”从11世纪俄大译师在桑普寺建立辩经学院、设立学位制以来,噶当、萨迦、格鲁诸大教派在各地建立了上千座辩经学院,把寺院办成了学习研究佛学、培养人才的十明学院,造就了多如繁星的大学者,把佛教显密经典理论的研究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写出了浩如烟海的学术著作,以最绚丽的思想研究成果的花朵,给世界佛教文化乐园增添了壮丽的春色。  四、藏传佛教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佛认为人生是无穷的苦海,苦的根源是无明(愚昧),因此,消除苦根、脱离苦海的唯一办法就是开发和增长智慧,消除无明。“佛”的含义也只是消除无明,获得最高智慧的境界而已,并不是“上帝”和“造物主”的同类语。因此佛教十分重视知识学问。藏传佛教认为:一切知识均能增长智慧,是开悟成佛之因,是利益众生的手段。因此,藏传佛教对知识持最开放的态度,广泛吸收,充分利用,为成佛和利众的目的服务。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藏传佛教在形成的过程中,除学习、翻译、引进印度三乘四续显密佛教经典内明外,还从印度、尼泊尔、大夏、土厥、木雅、蒙古和汉地引进了许多珍贵的世俗文化艺术,和藏民族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藏传佛教的外明文化体系。其中包括:语言文字、历史、文学、逻辑、哲学、医学、数学、天文历算、风水占卜、雕塑绘画、土木建筑、制造工艺、音乐舞蹈、戏剧、体育、吉庆丧葬礼仪、饮食服饰、生活习俗等等。同时通过寺院传授知识,培养人才,这类知识和学问才得以完整保存和发扬光大。因此,藏传佛教这个概念,已远远突破了陕隘的宗教范畴,和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藏族文化变成了同一个概念。  五、藏传佛教具有完整的目标体系的高尚的价值观念。南传小乘佛教的追求目标是脱离轮回的涅槃,汉传佛教净土宗的追求目标是往生佛国净土,禅宗追求的是开悟见性。从佛教整体的目标体系来看,这类目标都是阶段性目标,不是佛教的终极目标,佛教的终极目标是成就佛果。藏传佛教根据龙树、弥勒的深广般若体系和阿底峡的传承理论框架,建立了三士道目标体系:下士道修善业,争取死后不堕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获得生存条件优越的人身或天人身;中士道修戒、定、慧,争取从轮回中解脱;上士道发成佛心,修菩萨大行,并以密宗修持法缩短进程,争取即身或数世以内成就佛果。下士道和中士道追求目标属阶段性目标,上士道目标属于终极目标。价值体系也是根据目标建立的。藏传佛教的最高价值观念是佛陀的舍身饲虎和割肉喂鹰的慈悲利生精神,认为人的自私欲望是万恶之源,为众生的幸福着想,为众生服务是成佛的目的,也是成就佛果的主要因缘。善恶的主要标准就是从众生的利害关系上衡量,“把自己的幸福给于别人,把别人的苦难拿来自己承受”的发心和举动是藏传佛教菩提心的主要修法,人活着不但要为别人安乐幸福着想,死后的肉体也施舍给饥饿的鹰群,这就是藏传佛教价值观念的体现。在这种利众道德价值观念指导下,藏传佛教中制定了许多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植物,禁止杀生、偷盗、淫乱、欺诈等一系列精神文明法规。这类道德法规,对青藏高原的其他信仰区的草原、森林、水源等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社会、家庭、人际关系和民俗民风、社会风尚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特别对藏族的德性修养,性格心理素质的提高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藏传佛教的覆病历面遍面世界各地。藏传佛教的缔造者,主体民族是藏族,但也不能否认其他民族的积极参与、共同缔造的功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带徒传授知识、帮助译经的印度人、尼泊尔人和帮助赤松德赞引进和振兴佛教的桑希达等汉人译师。通对周连民族之间的相互来往和文化交流,藏传佛教传到了除穆斯林以外的国内各个民话当中,其中影响较深的民族有蒙古族、土族、裕固族、满族、纳西族、普米族、羌族、彝族、白族、汉族等等。其中对蒙族和满族的影响,仅次于藏族。在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亲自主持将藏文大藏经译成满文和蒙文,在蒙古草原和清朝皇宫周围,建起了星罗棋布的藏传佛教寺庙。  本世纪以来,由于信息交通日益发达、藏人外流诸多因素,藏传佛教已扩散到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德国、瑞士、瑞典、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几十个欧美西方国家。将很多藏文经典译成了英、俄、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在许多欧美风格的建筑群中,也出现了赭红色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仅美国就有三十多座藏传佛教寺院,各地可以看到穿着红色袈裟的不同人种肤色的男女信徒。在其他教的教民信徒中改信藏传佛教的人也越来越多,它的影响正在全世界不断扩大。  写于1994年
依法广闻细思辨,然后步入实修途
日常法师讲解《菩提道次第广论》
/cn/showarticle.php?idpn=n&id=1142
菩提道次第广论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840.htm#a003
精彩不容错过!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6帖子精华1UID51154
注册会员,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  作者: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1、什么叫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就是以藏民族为信教的主体民族,藏语文为主要施教、学修工具,在特殊的人文地理、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浓厚藏族文化特色的大乘显密佛教。从公元七世纪初引进到现在,藏传佛教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藏传佛教在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传、中兴、鼎盛、走向世界四个阶段。从七世纪初松赞干布主持译经、建立佛教法规到九世纪中叶朗达玛灭佛为藏传佛教的初期传播阶段。从十世纪末大译师仁钦桑布译经,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进藏传法到十四世纪格鲁派诞生前为藏传佛教中兴期。噶当、噶举、萨迦、宁玛、希结、觉囊、绰普等大大小小的十几个藏传佛教教派都在这一时期相继诞生,在学术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从十四世纪后半叶宗喀巴大师建立格鲁教派起到二十世纪中叶,为藏传佛教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以拉萨三大寺为首的数千座大大小小的学院式喇嘛寺在甘、青、川藏地区的蒙古草原相继建起,在佛教显密教理的研究上取得了空前未有的严密精深成就,产生了很多学术贡献卓著、名载史册的大善知识。二十世纪中叶藏传佛教逢到了特殊历史机遇,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以它特有的利益一切众生的价值观念和精深的哲理,特殊的修持密法,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博得了物质财富富裕,精神财富相对贫乏的西方世界广大民众的喜爱,在短短半个世纪以来,藏传佛教在西欧、北美等西方国家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兴盛局面。在这种新的信仰冲击波的影响下,港台和内地各阶层人群中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因此,藏传佛教虽然产生于中国藏区,但它并非藏族独有的信仰。它从国内多民族共同信仰,发展成了覆盖面波及全球的国际性的宗教。  2、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什么不同?  一、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点,如承认四法印,皈依三宝,四众弟子都按律部规定受戒,发慈悲心,抑恶扬善,以正见破除三界烦恼,追求解脱苦与苦因等等。  二、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点,如利益众生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以六度修福慧资粮,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无二正见破障,追求不同于小乘教的不住二边涅槃等等。  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和大同中的小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唐代虽然译过一些密经,但都属下部密,而且早已绝传。有人将净土宗划为密宗,但从教义上衡量,这种观点恐怕难以成立。藏传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传佛教独有的密法是无上密,所谓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无上密中才有,因为下三部密中虽有多种成就的修法,但都没有幻身和光明识的修法,而即生成佛却离不开这两种双运成就。  二、藏传佛教各派都以龙树中观见为主,虽然各派对中观二谛义的理解方面有千差万别,但没有一个尊唯识见者。唯识学研究只是为了从反面认识中观真理。汉传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都持中观见,唐玄奘师出唯识宗门,故在东土弘扬法相唯识学,对唐以下的汉传佛教影响极大;六祖《坛经》解说事理契合中观,但后期禅家轻视经教,虽言重理,但下学经论而所得之“理”,也很难说清是什么样的“理”。现在的汉传佛教大部分是净土宗,净土家认为:理深解微,末世断惑证理甚难,乘佛愿力,往生净土易行之道,因此,不习中观唯识之理,只诵经典,佛号求往生。由于这些原因,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事理二谛的见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三、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信众的生存条件、生活习俗不同,因此,在饮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风格、信仰习俗、信众的心理素质等众多文化内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总的来说,藏传和汉传佛教之间虽然有以上这些不同点,但二者既然都是佛教,在根本教义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点,只表现在非本质的表面现象方面。  3、“藏传佛教”和“藏密”有什么不同?  “藏传佛教”和“藏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藏传佛教包括显宗菩萨乘和密宗金刚乘两部分。显宗以“三藏”经典为主,教授戒定慧三学,成就显宗四身佛;密宗以“四续”经典为主,教授四部瑜珈,成就密宗双合七支持金刚佛。虽然藏传佛教从总的方面来讲,都主张先显后密,显密结合,但各教派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噶当派主修菩提道,不提倡学密;萨迦、噶举、宁玛等主修密法;只有格鲁派才主张显密并举,双翅齐飞。因此,以“藏密”称呼“藏传佛教”,并不确切。  4、有人说:“红教重修持,黄教重教理研究。”这话对吗?  所谓“红教重修持”,言下之意是说:“红教不重视教理学习”;所谓“黄教重教理研究”,其言下之意是说:“黄教不重视修持”。这种说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以理管事,以事证理。任何一种高层次的修持,都不能不以掌握相应的高深理论来进行指导;同样,一个重视研究,掌握高深教理的教派,也不可能不懂得解行并重的道理和学习教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要知道正确的修持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高深的理论,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高层次修持。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辩证道理。实际上,宁玛派的真正的大德高僧都是解深道高的善知识,宁玛的大圆满、车确、托嘎的修证离不开教理正见的指导;同理,格鲁派不但在经典教理的研究上独占鳌头,在密法的修持方面也不博采众长,荟萃精华者。只能说是未涉足深海的人,不知海底有宝藏罢了!  5、藏传佛教各教派之间的不同点在哪些方面?  藏传佛教各教派之间的主要不同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各个教派所修法的经典、法的种类、教授传承不同,形成了各自的修学重点和特色。  二、对正见的认识方面各教派之间存在分歧。自古以来佛教内部各教派之间在皈依三宝、持戒、行善等事法方面没有什么差别,但在涉及空有等哲理正见方面,存在众多分歧。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的原因,理谛是高度抽象的认识境界,是超思维和语言的境界,故言“真实理谛非分别思维对象”。从主观上讲,人类的一般分别思维对超理性的真理很难理解,再加上人们的认识能力,粗浅的研究和深细的研究、学识等方面的差别,对同一句经文、概念,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产生了他空、自空、非空非有、非思言境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是各教派相互争论不休的主要焦点。  6、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佛教起信的基础是信念和智慧。龙树菩萨在《致国王书》中说:“入道之法简言之,就是信念与智慧,有信能使归向法,有智能够见真理,二者之中智为主,先决条件是信念。”这里说得很清楚,有信念能使归向佛法,有智慧才能够明见真理。这“信”字有三重含义:一是真心喜爱,二是坚信不疑,三是坚定追求。即对所信对象产生兴趣,真心喜爱,并坚信其所产生的作用,进而执著追求。这必须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因此说“智为主”。龙树还在这本书中指出:“以贪心归趋,嗔恨心归趋,恐惧心归趋,无明心归趋都是不合正法的归趋。正信归趋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符合理性的信归。”这是佛教不同于迷信的根本标志。  佛教涉及的知识范围和宇宙万物存在量相等,故称佛为“正等觉”、“遍知者”。但作为起信皈依的思想基础,必须认识宇宙万物无常和生命轮回之苦的本质。“无常”是指“诸法无常”,即万事万物瞬息万变、兴衰不定、即生即灭的运动变化规律。有情生命的可悲之处就是生死轮回之苦和生命短暂无常之苦。  由于这种人生短暂,生命脆弱,祸福不定,兴衰相伴的无常原因,人世苦苦追求的一切荣华富贵,都变得毫无意义。认识到这种情况的具有理智的人,为了摆脱这种危机四伏的人生困境,必然会寻找出路,当认识到佛法对世界万物和人生的认识及其解决办法的合理性和无比优越性时,就会自然地皈信佛教。因此说:“起信的根本是智慧,动力是信念。”  7、佛教大乘和小乘有什么不同?  佛教大乘和小乘,在教义、度化对象、价值观念、追求目标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小乘也叫声闻缘觉乘。小乘的度化对象主要是智力低下,胸怀狭小,缺乏大慈悲心,只求自己除去烦恼,获得断灭涅槃的小机众生;而大乘教的度化对象主要是具备大智慧、大慈悲心,具有利众精神,胸怀博大,追求成佛的菩萨种根基的大机众生。乘是运载工具之名,如车船。大乘不同于小乘的有七大特点。(一)大境界——具有境界广大的大乘法;(二)大作为——自利和利众的大作为;(三)大智慧——彻悟人无我和法无我;(四)大精进力——精进不息,完成三个无量劫的漫长过程;(五)大方便——以大悲心利乐众生,虽入世但却一尘不染地根据一切众生的不同情况,方便度化众生;(六)大成就——具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等佛陀独有的无比神通;(七)大功用——佛以无识无为、自然遍及一切的利众功用。大乘如万吨轮船,运输众生量大,故称大乘。大小乘的主要区别点在方便度,故宗喀巴大师说:“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发心。”  8、怎样皈依佛教?  皈依佛教有两种皈依法:一种是受戒皈依,一种是信念皈依。受戒皈依就是皈依者寻找一个懂得戒律、自身受过相应的戒且保持戒行清净的戒师,按律部的仪轨,请求传戒。信念皈依就是经过学习,对佛法产生信念,立志皈依三宝,并按皈依要求行事。若无坚定的信念,不坚持三规五戒和十善戒,只参加受戒仪式,从形式上取得一个三宝弟子的“资格”,不能算真正的皈依弟子,何况,现在有很多戒行不清净的传戒者,不按戒规行事者,搞所谓“遥控传戒”、“卖皈依证”等,还有进行违法活动的江湖骗子也不少,皈依者必须当心上当受骗。真正的皈依是思想上的皈依,信念上的皈依。这种皈依表面虽然没有皈依的标志,也不搞什么形式,但信念产思想行为符合佛法的标准,就是真正的皈依弟子。  皈依的前提是对佛法有所了解,并产生正确的信念,立志以佛菩萨为做人的榜样,佛法为行为准则,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如何认识三宝、皈依三宝应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等,详见拙作《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中《三宝原理与皈依法》一文(甘肃民族出版社)。  9、举行皈依仪式、取得皈依证件就算皈依吗?  上问中已说过,真正的皈依是思想信念深处的皈依,按律举行受戒仪式,取得三宝弟子的资格,仅仅是一种形式皈依。这种受戒皈依的传戒师和受戒者的要求若符合佛律的规定,当然无可非议。若不符合戒规,受戒者思想上没有正信,那么这种皈依当然是无效的。皈依证真假难分,不足以证明持证者的思想信念和戒行。  10、修佛道的男女信徒必须要出家吗?  佛家受戒弟子有出家在家两种。出家的分男女比丘、男女沙弥、正学女等五类;在家的分终身持戒的男女居士和定期持戒的男女近住两类。佛教除了受戒的男女弟子,还有未受分别解脱戒而信佛的大量善男信女。  “出家”的本意是“出世”。出家要改换姓名和仪容服饰,改变贪嗔痴妒慢邪见等世俗思想意识,受戒持戒。僧戒中最根本的一条是梵行,即戒除男女事,同时若犯了杀生戒、淫戒、偷盗、妄言等,就不能称作出家人,也无资格穿僧衣,不能向别人传戒。出家人必须是思想上出世,若思想不出世,虽身在寺中,也和在家俗人没有什么区别。若身穿僧衣而不守僧戒,做假僧人,享受信徒供养,其罪更深重。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指的就是这类假僧相僧。  出家是为了脱离世俗的繁杂事务,保持身心清净,更重要的是心性清净。若能做到心性清净,无论出家在家都是一样。佛法要求人们像莲花生在泥中不沾泥那样,品行脱俗。放弃利乐众生的事业而为求自己解脱逃避现实,并非大乘佛教的本义。尤其是修金刚乘密法,更不需要一定要出家。如玛尔巴大师、萨迦初祖和印度许多大成就师都是在家密法师,仅从在家出家论优劣,并非智者所为。  11、在家的人可以向别人灌顶吗?  对灌顶师的要求,在《时轮续》中说:“具足戒者为上。”但又说:“在家灌顶师,除无僧人的标志(袈裟等)而外,一切戒行要求与比丘同。”这说明灌顶师以受具足戒的僧人为上,但并没有排除在家的法师。而且从密法传承上看,印藏的很多历代密法传承师都是在家的“白衣”居士,有家室,但当灌顶法师必须具备灌顶的资格:一、必须受过有关本尊的入坛灌顶,而且所受灌顶一定要有纯真的口耳相传的法脉,否则无效;二、向别人所灌的某一本尊的顶,必须是自己经过闭关修炼,并完成诵咒的数量和补缺烧食供;三、必须是密戒戒行无瑕疵;四、必须掌握灌顶的有关知识和仪轨,具备灌顶师的“双十”条件。  密宗灌顶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传授密法活动,学问、戒行、密法修持缺一不可。合法的灌顶,对师徒都有法施和学法的功德,如果乱来,就会师徒两败俱伤,绝无好结果。因此乱传法、乱灌顶会使师徒双方造恶业,堕金刚地狱,或受到护法神的严惩。  12、讲经传法的上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讲经传法的上师必须具备弥勒《庄严经》中说的十个条件:一、具戒学;二、具定学;三、具慧学;四、学识高于教学对象;五、勤于二事(自己学修和利益众生的事业);六、博闻经论;七、证悟法性真理;八、善于演说;九、富有慈悲心;十、诲人不倦。其中具戒定慧学是指三学修证实践经验和德性行为,不是单指三学理论知识。以上十条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两版权法,即精通佛法理论,思想品质优秀。若不具备这两条,就没有讲授佛法的资格。  13、开坛灌顶的上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开坛灌顶的金刚上师需要具备《上师五十颂》中所说的十三种德相和双十知识。十三种德相是:一、严守戒律;二、具大智慧;三、具足忍德;四、思想诚实;五、无欺诈行为;六、掌握用密咒和药物消除邪魔的法术;七、对众生有慈悲心;八、精通三藏义理;九、掌握“双十”知识;十、会塑造绘画坛城;十一、善于解说密法;十二、对佛法,特别是对宗乘信念坚定;十三、保持五根清净而心情温和。  “双十”知识分内外密知识各十种。内密知识十种是:一、善于观护轮破除邪魔;二、善于制作护身咒轮破除邪魔;三、懂得瓶灌顶和密灌顶之法;四、懂得慧灌顶和第四灌顶之法;五、懂得仇敌与其保护神的隔离法术;六、懂得祀食运作法;七、掌握诵咒的七种诀窍;八、掌握加速修持的各种特殊方法;九、掌握安神开光之法;十、懂得修供坛城之法。  外密知识十条是:一、精通制作坛城、观修坛城;二、懂得观修各种瑜珈;三、懂得各种手势印;四、懂得各种站立腿势;五、懂得各种不同坐势;六、掌握各种诵咒法;七、懂得烧供法;八、懂得各种敬供仪轨;九、懂得作法的诀窍;十、懂得迎送、收消诸法。除这些条件外,各续部还有各自的特殊要求。  14、进入佛门的第一大法是什么?  进入佛门的第一大法是皈依法。三宝皈依法是三乘佛教的入门法,也是包罗万象,一有俱有,一无俱无的根本法。三乘佛法,归纳成一句话,说是“皈依三宝”。但这个“皈依”并不初入佛门的人们所理解的那种粗浅意义上的皈依,而是指佛法所包括的本源、道路、目标等在内的深层次意义上的思想信念的皈依。所以许多藏传佛教大师曾说:“佛教从入教、发心到成佛的整个儿过程都是皈依。”真正皈依的标准是:诚信三宝,归靠求助三宝,一切思想言行符合佛法的要求,以佛为导师,以圣洁的僧众为修行的榜样。  15、有人说:“佛教只关心来世,不关心今世。”这话对吗?  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来世是今世的继续,今世是过去世的来世。三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三世”代表生命流转的全过程。佛教所关心的是一切生命流转的一般过程和部分众生从流转中解脱升华的特殊过程。“整体”观念是佛教哲学的一个最大特点。那种只考虑今世利益而不考虑影响到来世善恶结果,只考虑今世的苦乐处境而不追溯过去世的因缘,是一种“见树不见林”的局部观念。世俗观念的阶段性和支离破碎性就表现在这类问题上。佛教来世的幸福并不是一种虚幻的追求,而是建立在今生今世的道德行为基础上的造福行为。这种造福的高尚道德行为,利已利众行为,本身是立足于现实,有利于自己和社会的今世见效行为。如人的高尚行为对家庭社会造成的利乐和人类道德的堕落所引起的犯罪行为对自己和社会造成的祸害。可惜世俗的眼光只觉察到这种今世的利害现象,认识不到长远的利害关系,因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  16、有人说:“佛教是偶像崇拜”。这种说法对吗?  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教本质的一种最大的误解和歪曲。  佛教供奉佛像,有两种意义:一是纪念意义,一是观想意义。纪念意义就是看到诸佛的光辉形象,联想起佛的思想、智慧、慈悲功德,生起敬仰心,以佛菩萨为榜样修行做人、做佛。认识层次较高的人,可以从各种佛像的象征意义,得到精深丰富的佛教哲理的启示,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观想意义,就是修禅定的人,经常眼观佛像,在大脑中形成佛的视觉形象,以便在修定过程中,思想集中观想佛像,以观佛的一念,代替纷繁的杂念,获得入定成就。对佛像的供奉除此二义,别无他义。佛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境界,超感觉的理念境界,并非一种凝固的、静止的、可见的物质形象。所以在《金刚经》中说:“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以及“佛性本空”、“理佛无相”等等。不了解本质,只从表面现象上断定其性质,只能证明其无知和浅薄。  17、有人说:“佛教密法来源于印度教,非佛说,不是正宗佛教。”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从教义上讲,“显法”和“密法”是大乘佛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缺乏任何一部分,都将显得残缺不全,理论和修炼上都不完备。从大乘佛法的整体结构上看,显法是密法的基础,密法是显法的究竟高峰。如像二乘人最终进入大乘道一样,显乘学人最后破除最细分所知障时,必须进入大密金刚禅的境界,舍此,无力破障。因为,在显宗中只讲破细分所知障,但从来没有听过破细分所知障的相应的细分意识;另外,佛法是最大的方便法,既然是最大的方便法,就应适应一切众生,如果佛法只是一显,一禅,一净,怎么满足所有众生的要求呢?比如,如何化度浊世的大欲、大恶之人?以无量劫来计算修道进程的普通道路,是否适应一般众生?寿短福薄的浊世众生能不能一生成佛?在显法经典中找不到答案,难道佛教的方便仅仅是一种有限的方便吗?只知道佛法有一宗一派,或禅,或净,不知道《华严经》中的“不可思议的法门”是何义,少见多怪,极力排斥密法,这不是智慧通达之相,也非戒德圆满之相。  “密法”在佛在世时,只传于乌杖焉和香巴拉等国王和雪山中隐居的密修士等宝器弟子,没有向不适应修密的声闻弟子传。直到龙树时代才公开。就像一般老百姓不知道国家高层机密一样,声闻弟子不知有密法,但不能因此断定佛在世时没有密法。从梵文翻译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部中占一半以上都是密籍,有什么根据可以证明“密续”不是佛经呢?无上密部很多本尊,脚底下都踩着梵天、湿婆、毗什奴、因陀罗、时间女神等印度教的最高神灵。而且,胜乐续中明示,此法是“镇压湿婆及其部下众神之法。”大乐法与印度教性力派的“内供法”也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在观法上立足中观,破斥印度外道的常、断二边,这类思想文化特征,足以证明密法的纯佛教性质,那么凭什么理由来证明密宗不是佛教呢?在佛教文化方面有许多古老印度文化的特点,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佛教的思想体系完全是和印度外道思想对立的,若不懂这个特点,只能说对佛教哲学体系所知甚少。  另外,这种说法纯属对密宗佛教所知甚少,而抱有严重偏见的说法,毫无站得住脚的事实根据。在历史上曾有过“大乘经典非佛陀所说”的否定大乘教的谬论。弥勒在《庄严经论》中对这些小乘人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对《般若》、《华严》等大乘经典和小乘《律部》同期演说进行了论证。佛教界历代学者对“大乘经典是佛经的精华,是佛亲说”不持任何异议。现在却有些人仍接受小乘人的偏见,说什么“大乘佛教是佛灭度后,借佛的名伪造”。照这种观点,佛说法45年,只讲了《律部经》和《四谛经》,其余经典都是龙树等佛弟子们的伪造?对佛法的诬蔑诽谤,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但他们除了任意篡改佛教经典,制造自圆其说的理由外,拿不出任何可信的证据。我不知道他们挖空心思,贬低佛法的目的究竟何在?又有些对佛法一知半解的人说什么“密法非佛陀所传”,“散见于《华严》、《般若》等经中的密咒,皆属后人伪造”,“密宗来源于印度教”;甚至还说什么“佛教中的‘禅定’、‘瑜珈’之类都来源于印度外道,是佛所反对的,是后人加进去的”等等,他们以佛门“高僧”和“善知识”自居,对公开否定、诽谤大乘佛法都不当一回事儿,怎么会不否定更高层次的金刚乘密法呢?只要是不在他们所能理解的层次上的不可思议的高深经典和密法都说成是“非佛说”、“后人伪造”、“外道邪法”。只有全方位掌握佛教的精神实质,从大小乘和显密的内在关系和深层联系上进行研究,方能清除以上那些浅薄的偏见和可笑的谬论。  18、佛教中的“手印”一词是指手势动作吗?  “印”所指的是一种思想原则和事物的法则。前者如: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被称作四法印,后者如“大手印”是指诸法性空的法性、法则。瑜珈部的三昧耶印指观想,业印指手势,法印指咒法,大印指空观。在无上密部,业手印指业身明妃,慧手印是指已成佛的真空行母,大手印是指性空正见。所以“手印”一启有多种含义,有些人把“大手印”当成手势动作,那是大错特错。  19、“大手印”是噶举派特有的心传密法吗?  “大手印”是密法中对性空正见的称谓。但对性空正见的修法,藏传佛教各教派有各自不同的名称,如萨迦派称“明空无执”,宁玛派称“大圆满”,达布噶举称“俱生合璧”,香巴噶举称“宝盒”,止贡噶举称“五支法”等等。但从米拉日巴传下来的噶举派,总的称作“大手印”。大手印修法并非噶举派独有,格鲁派也有此修法,称“格丹大手印”。但格丹大手印在四世班禅以前属耳传绝密,四世班禅时将此法写成密芨,传授范围略有放宽。此后有很多密宗大师,著有修此法的方法与心得的文书,在内部秘密传授。但外界至今鲜为人知。所以外界只以为“大手印”是噶举派独家所有密法。  20、修密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先决条件?  大乘显乘和密乘是大乘佛教的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分,显法是基础,密法是上层建筑。所谓“无显不入门,无密不成佛”就充分说明了显密二法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密法所以被称作“快速成就法”,不仅密法本身具有许多殊胜方便修法,而且,对修学者的智慧品行素质要求很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藏传佛教界有一句俗话说:“法的层次高,要靠人的层次高”。  学修密法首先必须具备三个先决条件:一、必须信仰佛法,诚心皈依三宝。若不具备这一版权法,是教外之人,连显教之门都未入,哪里有进入密教门的资格!二、必须具备显教的学修基础。否则,学密如空中楼阁。显教的学修基础就是阿底峡《道灯论》和宗喀巴《菩提道次第》中指示的三士道修法。如无学习菩提道全部内容的机会,最低限度要学修出世心、菩提心、性空见等佛法三根本。必须在充分认识人身无常,世间充满弊病,业报不爽等中、下士必修法的基础上激发出世心和慈悲发心,修舍、戒等般若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学修缘起性空大智能慧,打好坚实的显教基础。三、学修密法前必须经过合格的灌顶。“灌顶”一词所代表的含义是授权、传法。传法包括传菩萨戒和密宗戒、传授修炼程序和具体方法等。“合格”指合格的灌顶上师和合格的法脉传承、合格的灌顶程序仪式等等。在得到合格灌顶的基础上,严守戒律,在上师的指导下,严格依法修持,才能获得世间和超世间法成就。现在学密者多如牛毛,得成就者少如晨星,其原因就是不重视、不具备上述条件,一昧地好高鹜远所造成的。法不骗人,但对人自骗和人骗人的问题不能不认真对待。  21、什么叫灌顶?  灌顶是学修密法必须的第一道程序。“灌顶”一词的梵藏文含义是“授权”、“传道”、“培育”等意思。分下密灌顶和上密灌顶两种。前和种有水灌顶、佛冠灌顶、铃杵灌顶、名号灌顶等五类和十一类灌顶;后一种有瓶灌、密灌、慧灌、语灌、殊胜灌顶等等。灌顶内容分入坛、宣戒、传法加持三个部分。  换句话说:灌顶就是传密戒、传授密法的义理和全部修炼程序,对密弟子的身言意进行与本尊三密相应的特殊加持。  22、灌顶有哪几种类型?  灌顶有授权灌顶和随许灌顶两种类型。坛城中主本尊有授权灌顶,一般本尊和护法类只须随许灌顶。授权灌顶分下密和上密两种灌顶。前者有水灌顶、佛冠灌顶、法器灌顶等五类和十一类;后者有瓶灌顶、密灌顶等四类和五类。  随许灌顶也称三密灌顶,灌顶程序比较简便。  灌顶方法上有一次性灌顶和阶段性灌顶。前者是对一般弟子的加持性灌顶;后者是对学修弟子,结合修炼,按修炼进度分段传授灌顶。想获得殊胜成就的弟了,必须要得到后一类灌顶。  23、“闭关”是什么意思?  “闭关”是身居密室,集中修炼的一种方式。闭关的要求是身居密室或深山岩洞,断绝会客,清净眼耳等六根,集中精力修持瑜珈行、观想、诵咒,完成规定程序,获得相应成就。从闭关时间分,有七日到二十一日的“日关”,有一月到五六个月不等的“月关”,还有一至三年的“年关”。在闭关环境分,有在不见光的暗室中修的“黑关”和露天阳光下修的“白关”;有室内修的“内关”,和野外鹰葬场、泉头等处修的“外关”等等。  24、“烧供”是什么意思?  烧供、火祭,音译为“护摩”。是在绘有坛城花纹的祭坛上,堆起柴火,浇上酥油,燃起熊熊烈火,将数十种植物子实供品,伴随着诵咒,逐个投入火中,进行烧食供养的一种祭祀方法。根据其目的作用分为息灾消业烧供、增生兴旺烧供、收摄归服烧供、杀伐邪恶烧供等四种。对各类烧供的祭坛形状、颜色、柴火的木料和供品的种类数量,以及主持烧供的法师的修持条件都有不同的规定。  25、“安神开光”是什么意思?  “安神开光”是按照密法仪轨,对塔殿、佛像等圣物进行的一种装藏开光的加持活动。按照密教的说法,新造的塔殿佛像在供奉前必须经过装藏、安神开光等符合仪轨的加持,否则,形同摆设,不具备三密教应和加持灵气,甚至还会邪气附体,产生副作用。“装藏”就是在立体像中按佛像的不同种类装进经过特殊处理的经卷、咒文和舍利等圣物,在画像的背面书写经文和咒文。安神开光法包括驱邪、洗秽、观佛、迎佛、供养、诵咒、化形、安神、开光、加持、散花祝福等内容,仪轨有繁简多种。  26、修密法需要受持哪些戒?  修密法必须受持三种戒,即三皈戒,菩萨戒,密宗戒。  修密法不一定要受沙弥、比丘等僧戒,在家的弟子也可以修。但修密首先必须是皈依三宝的佛门弟子,否则就没有修密的资格;其次,密法的基础和核心是菩提心,若没有利益众生的菩提心,一切密法的成就都无从谈起,所以修密法者必须受持菩萨戒;第三,事部和行部密法,除了菩萨戒没有特殊的密戒。但瑜珈部和无上瑜珈部还要受持五佛戒和十四条毁根戒,八粗堕戒以及胜乐、时轮的特殊禁戒等等。  密续经中说“持戒是成就之源”,足见修密中受持戒律的重要性。  27、密法“悉地”是什么意思?  密法“悉地”就是修习密法获得的成就。密法成就分世间和超世间两种成就。  世间成就是修炼初级阶段的成就,包括四事成就和八大成就。  四事成就是:息灭病灾、增生福寿、收摄归服、镇降诛杀的禅功咒能。  八大成就是:炼丹、明目、透视地下物、飞剑、飞行、隐身、长寿、除病消灾。  超世间成就就是指解脱成佛的终极成就。如:无上密的幻身和光明智慧双合成就。超世成就是无上密部圆满次第的修习成就,下部密无此成就。  28、密法的“光身”成就和“幻身”成就是否一回事?  “光身”成就和“幻身”成就不是一回事。“光身”成就是修光身密法的得成就者在临终时肉体缩小,灵体放光,甚至有的灵体化为光体面消失的一种成就。“幻身”是指无上密圆满次第中细分心气幻化为佛陀报身的一种成就,并非俗眼可以看得见的光化身成就。“幻身”如梦境之身,属自证境界,并非色相。只有同等层次的高成就者才能感知别人的幻身和光明心成就。将可见“光身”和不可见“幻身”混为一谈,是对密法所知甚少的表现。  29、“密法”和“密宗气功”是不是一回事?  佛教密法中有类似气功的修炼法,但密法是一个规模相当庞大而内容又十分丰富的综合佛法体系,绝非气功一词所能代表的东西。首先,佛教密法是解脱生死轮回的大法,并不是气功之类的世间神通和健身修炼法;其次,密法修的是大乘佛教的思想精神、智慧境界,并非单一的气脉和肉体功能的锻炼;第三,密法要遵守严格的传承理法,绝不允许世人自创;第四,密法要信守戒律,以修德为本,不重法术;第五,密法中把气功只当作打开脉结的一种特殊手段,并不把它当作破悟大法而占用大量的修炼时间。还有一点必须说明,这里所说的“密宗气功”指的是出自密续中的气脉明点特殊修法,不是社会上流行的那种借佛法名义胡编乱诌无根无据的伪气功。  30、所谓的“开天目”和佛教的“开悟”是不是一回事?  根本不是一回事。佛教无论显宗、密宗,或者禅宗,所谓“开悟”,指的就是见道开悟,即见性开悟,是经过修资粮道、加行道,破除见惑、明见性空的超世第一智初生境界。这种定中智是无色相如虚空无分别境界,也就是无色相意识境界,并非眼睛看到什么东西。所以,经论中称见性开悟境界为“无相虚空”境。外道和气功师宣称的所谓“开天日”或“开慧眼”指的是一种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的特异功能。因为他们宣称所谓“开悟”的标志是“看见特异景物和光,听见特异声音”。既然“见光”、“闻声”就不是无意识、无色相虚空境界,怎能和佛门的“见性开悟”相提并论?  31、有人说:“‘修行开悟’的特征是看到‘奇异的光’,听到‘特殊的声音’。”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对佛法一窍不通的说法,是对“开悟”一词概念的严重歪曲。佛法无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禅宗所谓的“开悟”,指的均是修禅修慧,达到分别心息灭,无分别真智突然生出的开悟,见性是指在定中见到万物的理谛“空性”,犹如虚空,在经论中说“定中所见如虚空(无色无相),定后所见如幻相(色相如幻化,无真实感)。”所以在开悟见性的境界中,无任何色相,也无任何视觉和听觉分别意识活动。光和声音无论是一般的和特殊的,都属于色蕴。声色是分别意识的感知对象,属世俗谛范围,绝非超世见性智慧的感知认识对象,这是佛教理论中最基本的常识之一。“开悟”是佛教独有的术语,在佛教经论中,只有上面所说的一种解释,没有其他的解释。把开悟和视听觉神通混为一谈,正说明连基本的佛教常识都不懂。  32、只修抛瓦法,就能往生佛国吗?  “抛瓦法”俗称修往生的捷径,但用抛瓦(转移意识)法,求往生佛国净土,并不是不需要其他条件的。抛瓦法转识需要具备“三乘”和“五力”。三乘是:乘念力、乘气力、乘愿力;五力是:意向力、修持功力、铲除业力、种植善根力、信愿力。三乘五力,归结起来是三点:一、一生中不间断地悔罪行善,培植善根;二、如法修持,达到能够转识的修炼程度;三、具有诚信和菩提发心为根基的愿心。如不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只想用转识法术往生佛国,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空想。不仅如此,如果缺乏消业行善和其他方便修持诸缘,只修抛瓦法,还会损寿而发生突然暴死。因此,奉劝那些凭好奇心乱学抛瓦法的人们,珍惜难得的人身,爱护自己的生命,应该寻找那种比抛瓦法更稳妥的上师引度往生法。  33、大乘显宗有单独的修行法吗?  有。小乘声闻、缘觉,通过修习小乘戒、定、慧,达到四圣果的破悟境界;大乘菩萨以菩提发心入道,修六度,即福慧双资粮,达到破悟的最高境界——成佛。显宗的修法就是弥勒《现观庄严论》和宗喀巴《菩提道次第》所开示的那些道法。汉传佛教净土宗,也是一种显宗的修法。  34、汉传佛教禅宗是密宗还是显宗?  在佛教中的“密法”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与广行般若波罗蜜多(行法)相对的深密般若波罗蜜多(观法)称密法。这种密法指的是性空真理。只有锐根高慧之人才能认识这种真理,普通弟子不但认识不了这种妙理,反而会产生顽空,堕入虚无主义而毁掉善根,因此,佛律禁止向普通弟子讲性空妙理。在这种情况下将性空之理称作深密。如《解深密经》所说的“深密”就指这种情况。“禅宗”顾名思义,重点是修禅悟真,所谓的“悟真”和“见性”的“真”和“性”就是指事物的本来面貌,万法的本性,就是般若经所开示的中观妙理。这种妙理虽属深奥难解之密义,但从法理上讲,仍然属于显法,并不属于金刚乘密法。因为真正的密法,有一套与显法截然不同的根、道、果解行系统。35、有人说:“禅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禅”是梵文“禅那”之略称,意为“止息妄念,心往一境。”。禅学与戒学、慧学统称佛六三学,经、论、律三藏分别解说三学。“禅宗”又称佛心宗,明见真如佛心为其宗旨。坐禅开发真知、明见真如佛心是大乘显密教乘证道的共同特点,并不能说修止观是“教外别传”,禅门独具的特点。其法自印度传来,从大迦叶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都是印度高僧,其修定开悟之法,都来自佛经,有据可查。禅家启发开悟,多用比喻的方法,在佛经中到处可见,也并非禅家独创。因此,禅是中国人发明创造之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36、“见性成佛”这句话对吗?  来自禅宗的“见性成佛”这句话并不完全对。应该说,“见性”是成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因为成佛必然见性,见性未必成佛。理由是:  一、“见性”就是指明见诸法性空之理,“性”指人和万物的本性。这种本性就是空性,如六祖《坛经》所说:“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这种“见性”成就,在见道位就可以获得,见道也称见真性之道。但见道只能破断见惑,断不了深层的修断烦恼、所知二障,要成佛在见道的基础上还要经过十地修道。  二、“见性”的“见”是指智慧正见,它只是成就佛的断悟智慧法身的因缘,而不是报身、化身的因缘。所谓成佛,不但要有断悟法身成就,还必须要有报身、化身成就。这报、化身的因缘是施舍、持戒、修忍等广大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如果修不够色身因缘福德资粮,虽然见性,也永远成不了佛。这是一切大乘经论所持的同一观点。  三、声闻、缘觉二乘的证道者,也能得到见性成就,否则就成不了四圣果。但如果二乘人要成佛,还必须从大乘资粮道修起,修得福慧双资粮圆满后,才能成佛。所以说,“见性”只能成半个佛。修福慧二种资粮,成就佛的色法二身,这是大乘佛教的共同规律,禅宗既然是大乘佛教,就不可能违背这条基本成佛规律。  37、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从善恶的概念界定讲,导致快乐的思想行为为善,导致苦难的思想行为为恶。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不分善恶的无明心,我执、法执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恶;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邪见、知羞耻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爱护众生心等都属于善心。  从行为方面讲,杀生、盗窃、淫乱、说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拔弄是非待违犯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恶行;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安定、繁荣、昌盛、众生幸福快乐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  小乘和大乘佛教在善恶的标准方面有所不同,小乘认为:不伤害别人的行为为善行为;大乘则认为不伤害别人并不等于有利于众生,善的标准应该是有利于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幸福和快乐。  38、学习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佛法能解决别的法解决不了的大问题。这大问题包括自己获利和一切众生世界获利,即自利利他两种。从利益的性质分,又可以分为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两种。  遍知一切的佛陀认为,人生的祸患、苦难的根源是愚暗无知和由此而产生的错误的思想行为,因此,消除祸患、苦难,创造幸福快乐的唯一妙法就是驱除愚暗的智慧,由此而产生正确的思想行为。在寂天《菩萨行论》中说:“众生都不愿吃苦,但却恰恰寻苦吃,愿得利乐因愚痴,毁坏利乐和仇敌。”这就是说:消除苦难、祸患,创造幸福快乐的心,人人都有,从国王到乞丐,从人到动物,从生到死,苦苦追求的目标也离不开这个宗旨。但却往往事与愿违,背道而驰,希望和行为结果相反,希望得到的却得不到,不愿逢到的却离不开。发生这种情况的总根源是愚暗无知和由此产生的错误的想法和错误的行为。佛法教人正确认识人生和世事、正确对待自己和众生世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即美德和慈悲善心,开发明察事物本质的真智和正确处世为人的方便智慧,达到利已和利众的目的。这就是学佛的目的和作用。  39、为什么说佛教不是迷信?  佛教是一种实证经验为基础的思想信仰体系,它要求人们培养美德,开发真智,用自己的智慧气抉择是非,认识对错,反对盲目迷信。佛曾对弟子们说:“众比丘,善知识,你们要像煅、切、磨、试黄金以鉴别其真假那样对我的教言进行鉴别,不能因尊重我而盲目信从。”  迷信是经不起研究考察的,因此,凡是迷信都不允许人们怀疑,要求绝对地信从;不让人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理;要求信徒越愚越好。因为迷信说不出合乎逻辑,合乎客观规律的教理,因此,说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今大德高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