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的出处:庙里祖庙的神像有哪些只能惩罚信他的人,尽管这个人维护他的利益。

移民与地方文化的建构&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0期 作者:杨彦杰
客家移民与地方文化的建构
以&开善&宗族社会为例
  摘要:移民是客家研究的主题。本文以泰宁县开善上保为例,具体探讨当地早期&历史&的创造,以及先来后到的宗族如何在民间社会的环境下共同构建地方文化。文章指出,对于民间社会的早期历史来说,族谱和口头传说实际上具有相同的意义。各姓宗族对于文化资源的创造和运用,目的都在于获得更多的权力资本以提升社会地位。地方文化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国家认同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移民;地方文化;宗族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04 10-0072-07
作者简介:杨彦杰(1951-),男,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科研组织处处长、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台湾史和客家历史文化研究。
&&& 移民是客家研究的主题,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者对此作了许多工作,对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以及各个民系的形成等问题都发表了不少论著。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地方社会,就会发现以往我们所熟悉的移民史料族谱(文本资料)和传说故事(口述资料),其实都与后人的编撰密不可分。一个地方的居民如何讲述他们的移民历史?当地文化如何在不同人群的努力下共同建构出来?各个姓氏怎样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利用文化资源以确立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客家的历史文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根据泰宁县开善乡的族谱和口头传说资料,就上述问题作一些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一、开善的由来与早期历史的创造
&&& 开善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泰宁县的一个乡,如今当地居民仍然使用,因此尽管泰宁不能算是&纯客县&,但开善作为的聚居区却是没有疑义的。
&&& 开善在明清时期分为上、下两个保。开善上保即现在乡政府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域,属该乡北半部,而开善下保则属该乡的南半部。乾隆《泰宁县志》云:县之南四十里&曰开善上保,图二,村六(大富、墩上、谢坊、肖坑、余坊尾、下坑);曰开善下保,图一,村四(青州、布头、池潭、铺溪)&?1?。如今开善乡共有人口1万左右,大多数集中在北半部,与本文关系最密切的是乡政府所在地附近的儒坊、余上、肖坑、墩上、洋坑这五个行政村,共辖有十几个村落,人口约占总数的60%以上。
&&& &开善&的得名与这个地方的开发有直接关系。据说最早来这里的居民是杨、廖两姓,他们的祖先早在唐朝初年就已是朝廷大将军,曾奉命率兵来此征剿草寇并开发了这片土地,后来又把它命名为开善。当地的民间传说如下:
&&& 这个故事在开善流传甚广,很多村民都会讲,这也是本地人用于解释当地历史最标准的版本。但是如果细察杨、廖两姓的族谱,就会发现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其中有不少情节显然是后人加上去的。
杨姓在开善上保共有两支,历史上从未合修过族谱。一支居住在蓬边、墩上、肖坑等自然村,称&蓬安杨姓&(蓬边旧称蓬安坊);另一支聚居于洋坑,称&隆兴杨姓&(洋坑旧称隆兴坊)。其中蓬安《杨氏族谱》收有一篇写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7)的序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历史文献。该序文云:&吾家祖居将乐龙池,自始祖善公宦游于斯,提兵镇守葫洋二洞,始辟开善。绵绵延延,相传于兹矣。&同时还提到他们原来有一本族谱&草本&,是&原公&手录的,此次修谱即根据该&草本&核实,&逐一载明&?2?。这篇序文提到杨姓的始祖名杨善,原来居住在隔壁的将乐县龙池,并有&提兵镇守葫洋二洞&的事迹,但此事发生于何时并未详载。
至清道光三年(1823),有关始祖的事迹进一步充实起来。当年十一月由修谱董事撰写的《序》云:
&&& 这篇序文把杨氏的来源大大提前,从汉太尉杨震到宋朝理学家杨时,声称自己是杨时的后代。除此之外,还有几点是新的:1、提到开基祖的名字叫杨祥,字善桢,而不是明代旧序中的&善公&;2、明确开基时间在南宋绍兴间;3、当时杨善桢&官任副总&,后来又是&敕封司马&;4、&与廖开公同僚&,一起来到开善;5、杨姓开基的地点在长尾窠。
&&& 此后,蓬安杨姓又有几次修谱,如同治九年(1870)、光绪二十九年(1903)、民国二十七年(1938),历次谱序均以道光年间的为蓝本,没有增加新内容。因此,道光三年的这篇序文可以说是奠定了杨姓解说早期历史的基础。也因此之故,杨姓族人把此次修谱称作首修,至1994年最近的一次为五修,而明代所修族谱就只能算作草创了。
&&& 既然杨姓把自己开基的历史与廖姓联系在一起,那么就有必要再来看看廖姓的记载。廖姓何时开始修谱已无从查考。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接修本。该谱收有一篇作于清嘉庆七年(1802)的《重修族谱序》,提到他们祖先前来开基的事迹:&吾族自轮公肇始,于唐太宗E官居武职,莅任樵城归化镇,命家子董钊公镇高海营。公在九峰山麓之下栖迟多载,迨至贞观二十一年始开基于苋坑口,统取名曰开善,廖坊F居焉。&?4?该族谱还收有一篇未著年代的《廖氏家谱原叙》,亦删引于下:
&&& 从这两份资料看,廖、杨二姓确实有联手开辟开善的事迹。前引蓬安《杨氏族谱》说&与廖开公同僚&,这里廖姓说&仝(杨)司马二人合口商议&分配山场。但也有一些相互矛盾之处,最主要的是廖姓的开基祖《谱》载为廖轮、廖董钊父子,而不是杨姓说的&廖开&。另外一点,开基时间廖姓说在唐朝初年,而蓬安杨姓说在南宋绍兴年间。可见清代廖、杨两姓的记载颇有出入。
&&& 再来看看另一支杨姓的记载。隆兴杨姓长期居住在洋坑(亦称杨坑),与蓬安杨姓的住地尚有一段距离。历史上他们没有什么来往,但都说是汉太尉杨震的后裔,而且对早期历史的表述在基本情节方面也很类似。隆兴《杨氏族谱》首修于道光七年(1827),是年的谱序云:
&&&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序文没有提到与廖姓合作的事迹,但都谈到来开善的目的是为了&平寇&。他们的开基祖名叫胥马及其子善生,其中&善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蓬安杨姓所说的&善桢&。不过,开基时间却有很大不同,一个在唐朝,一个在南宋。
&&& 同治七年(1868),隆兴杨姓再次修谱,所撰序文与上一次相比没有变化。直至民国二年(1913)三修族谱时,才加上了杨、廖二姓合作的情节,该序文云:
&&& 十分明显,这篇序文已具有相当完整的故事情节,把明清以来杨、廖二姓族谱中某些不一致的地方都加以搓合,同时第一次提出了&廖氏命开,杨氏命善&的说法,因而把&开善&得名的情节也故事化了。按照一般规律,年代越远、越靠近当事人的资料可信度越高,而年代越迟、记述越完整的资料人为编造的痕迹却愈加明显。上引这些资料,实际上很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点。
如果说,开善早期的&历史&至民国初年已被隆兴杨姓创造出来了,但并不等于说所有杨、廖各派都认同了这一说法,其中蓬安杨姓仍于1938年修谱时坚称:&吾族自宋肇辟,迄今数百年&,?8?即强调他们的始祖肇基于南宋绍兴年间。但坚持原有的说法毕竟已经&落伍&了,特别是在其他族姓都说他们早在唐初就来开基的情况下,自己却迟了数百年,显然居于不利地位。于是1994年五修族谱时,蓬安杨姓也修正了自己以往的说法,把他们开基的历史提前到唐代:
&&& 然而,序文作者忘记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他们最早一份谱序作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7),为九世孙维政所撰。如果杨善桢确实是唐朝贞观二年(628)来到开善,怎么间隔将近860年才繁衍九代人,平均每代约需100年!另一方面,所谓&稽查县、乡两志和廖氏族谱,俱载雷同&,亦是值得推敲的。我们查阅了乾隆三十四年所修的《泰宁县志》,里面没有只字提到杨、廖二姓与开善的事迹。至于《开善乡志》,那是1986年才编纂出来的,显然不能作为历史留存的史料来看待。《廖氏族谱》已经在前面引用过,这里不再赘文。不过要说明一点,杨姓这次修谱确实是在查阅《廖氏族谱》之后才修改过来的。各个宗族之间相互参照谱牒,共同构建所在地的早期历史,这是开善历史故事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
&&& 再进一步说,既然廖姓和隆兴杨姓都说他们的祖先早在唐初就来开善,那么,是否可以确认开善的开发早在唐朝初年就开始?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曾查阅《新唐书》、《旧唐书》,里面根本没有记载唐太宗派遣廖轮、董钊及杨胥公父子到九峰山镇压高寇之事,甚至连点滴的线索都找不到,如果说廖、杨二将军确实是唐朝大将,并且因为平寇受到唐太宗的赏识,这样的大事两唐书是不会不记的,地方史志也不可能毫无反映。况且,福建在隋唐时期还处在开发的初期,朝廷怎么会注意远在深山野岭之中的&葫芦二洋洞&?因此,有关杨、廖二姓早期开基的故事只能算是一种传说。而这种口头传说经过世代相传至清代才被普遍载入族谱,但说法不一;民国初年已开始出现统合;最近十几年又进一步被完善起来。
&&& 其实,一个宗族的开基故事里有多少真实成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载入了族谱,变成文本资料,而这些文本资料就具有某种权威性,往往成为人们引用的依据。我们在乡村作调查,经常会碰到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献资料。其实从它们的实质来说,并没有多少区别。不管是口头的还是已经变成文字的,都是当地民众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是普通百姓诠释历史的一个结果。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些民间的历史创造究竟代表着怎样的意义,对于当地居民产生着怎样的影响。
&&& 如今我们一来到开善,很容易就听到上述故事。人们并不怀疑有些情节是出于虚构,而把它完全当作信史来看待,就像相信有的神明会显灵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从它的塑造过程看,有两点是引人注目的:一是强调开基的时间早在唐朝初年;二是杨、廖两姓的祖先都是大将军,是奉朝廷之命前来剿寇才驻扎下来的。这样人们就很容易把本地的历史与&国家&挂起钩来,使地方边陲与中央朝廷建立起联系。这样的故事不断在人群中间流传、加工,年复一年,甚至诉诸文字,它的&真实性&就更加牢不可破。它成了当地人普遍认可的一种基本观念。人们通过它来解说早期历史,塑造本地文化形象,增强向心力和认同感,同时借此来确立早期宗族的历史地位。
二、迟到的宗族及其文化资源
&&& 如果说杨、廖二姓是最早来到开善的,可以算是土著,那么迟到的宗族如何进入这个土著社会,与早期的宗族相结合,进而创造出当地的文化传统,就成了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开善上保现有杨、廖、江、伍、余、张、李、林等姓,其中江姓人口最多,且聚居于儒坊尾这个中心地带(乡政府所在地),历史上出过不少文人;而伍姓人口相对较少,但文化也很发达,明清时期开善唯一一个举人伍宁(明永乐十二年入仕)即来自这个宗族。?10?因此,江、伍两姓虽然迟来但势力甚大,与杨、廖两姓共同构成了当地最重要的宗族势力。
&&& 江姓祖居地在江西,宋末元初因战乱才迁入开善。据《济阳江氏族谱》载:&吾族始祖孟七公祖居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铁树观,遭宋元之变,偕兄弟避锋于福建邵郡泰邑南乡开善梧桐山,竹篱茅舍而居焉。&?11?孟七公生有一子名文清。文清生三子:长伯安、次伯骥、三伯诚。现在开善江姓主要为伯安和伯诚的后代。伯安一支聚居于下坑自然村,伯诚一支则居住在儒坊尾街上。上引《族谱》资料又云:&及伯诚公善堪舆,相厥原隰,后迁杨家园,子姓蕃衍,于是更名儒坊。长伯安公招赘下坑廖陈政公女,今为下坑之祖。次伯骥公,至十一代绍贵公招赘永兴陈坑丁姓妇吴氏,后嗣繁衍,遂集而居焉。&?12?如今在陈坑已无伯骥的后代,而伯安、伯诚两支的发展显然都与杨、廖二姓有关。江伯诚由于会看风水,后来迁往&杨家园&(即今之儒坊尾)居住。伯安则因招赘于&下坑廖陈政公女&,才在那里定居下来。可见江姓刚来开基时,家境并不好,主要是通过招赘等方式才逐渐融入本地社会中。
&&& 伍姓在开善的开基过程亦与江姓十分类似。伍姓原居住在将乐县阳源都,与开善紧邻。至元末明初,其九世祖仲让从阳源迁往开善,肇基于松林坊。仲让生有五子。其中长子伯驴仍居原处,后代繁衍于许屋、w下、余地等村,二子、四子无传;三子伯犊入赘泰宁城关杨姓,五子伯湖亦入赘开善墩上村杨姓,此后他成为墩上的房头祖。我们在《安定伍氏族谱》中查到一份当年伍湖(即伍伯湖)与杨家签订的入赘契约,引录于下:
&&& 这些较迟来的姓氏都是用入赘的方式进入本地社会,这就使得他们此后的发展有了较好的基础。一方面他们可以继承招赘方提供的物质遗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古老宗族留下的文化遗产以壮大自身的权力资本,从而更好地融入本地社会并进一步取得相应的地位。
&&& 开善上保原有一尊神明称&孚济侯王&,是早期由杨姓流传下来的,后来发展成为整个区域最重要的民间崇拜对象。而入赘杨家的伍姓,据传就是继承了这尊&侯王&。蓬安《杨氏族谱》载:
&&& 上引资料提到的&陈郎公&是杨姓三世祖。相传他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创建了供奉侯王的广惠庙,并雕刻了神像,后来由于她的女儿嫁给墩上伍姓,&见其事父至孝&,所以就把其中的一尊神像送给女儿当嫁妆,并归伍家世代所有。这条记载尽管已成为族谱资料,但疑点甚多。首先,伍姓到墩上是入赘而不是娶亲,而且在明洪武十三年(1380),已有前引的契约为证,这里却变成了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此时伍姓尚在将乐,显然与该姓的开基史不符。其次,这条记载提到建庙时地基是江姓人捐助的,时间也有问题,以后再谈。但是不管这里面有多少疑问,当地人仍然承认伍姓确有从杨家继承了&孚济侯王&的神像权,而且伍姓族人对此也极力维护,尽量在彰显自己的文化权力和地位。
在伍姓《族谱》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雕塑侯王神像的记载,下引一段:
&&& 这段记载来自墩上伍姓的后代,他们强调侯王崇拜&虽属通保&,但&福主神像乃我墩上伍氏一姓独力雕装&,即他们拥有特别的神圣权力,因此反复告诫今后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要自己独立承担,&万万不可假手于他坊善姓,坠前人之功德&。可见集体性的神明崇拜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权力资源,在这活动中拥有某种文化权力与提高本宗族的社会地位是息息相关的。伍姓宗族正是通过塑造和维护自身的装神权力,来增强他们在当地社会的影响力。直至清末咸丰年间,由于广惠庙被太平军的余部破坏,墩上伍姓的后代仍然重新装塑了神像,并重造神轿一座,以此作为体现他们社会权力的象征。?16?
&&& 江姓开基于宋末元初。如前所述,早期他们有一支住在&杨家园&即现在的儒坊尾,而此地恰恰就是供奉孚济侯王的广惠庙所在地。这座庙宇建于何时已很难查考,但发展起来的江姓族人却坚称此地是他们捐献的,而且把时间提前到他们尚未开基的绍兴十四年(1144)。?17?这种说法时间久了就变成&历史的真实&,被众姓所接受。我们在当地调查发现,在杨、廖、江、伍四姓的《族谱》里都有一份立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广惠庙合同禁约》。该《禁约》一开始便强调江姓祖先于绍兴十四年捐献庙地,同时对江姓族人随意倒卖庙产一事予以制止,并对庙产的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该《禁约》之正文如下:
&&& 这份《合同禁约》尽管主要是为禁止盗卖盗买庙产而订立的,但我们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座庙宇在当地的影响力以及江姓所拥有的地位。由于江姓被确认是庙宇的重要创建人,因此经&公众议妥&之后,这座原本属于集体的庙宇仍然为江姓保留了足够的权力,他们可以在神殿左厅供奉江虚公和忠政坊(江姓住地)&里社&的神位。换句话说,该庙神殿大约1/3的空间单独属江姓所有。
&&& 除了捐献庙基之外,江姓还进一步创造了有关&孚济侯王&受封的神话。这个于史无征的说法是许多江姓人都喜欢谈论的。我们一到村里就听说,以前每年正月初二日至初六日,开善上保众姓都要抬&孚济侯王&的神像出来巡游,连续五天,每个坊都要巡游一遍。?19?这时广惠庙的门口要悬挂一盏大灯,十年之中有九年是挂姓江的,一年挂墩上伍姓的。当地有句俗语&十年灯笼九年江&,即指这个意思。为什么江姓十年当中要挂九年的灯?江姓人解释说,是由于他们有个祖先明朝年间运粮上京城,受到皇帝赏赐,于是他向皇帝请封了&孚济侯王&,有功于乡里,因此江姓有这个特权。
&&& 江、伍两姓都是迟来的宗族,但他们都在当地的神明庙会中取得了受人尊敬的权力。江姓通过捐献地基和某些可以附会的事迹,来创造他们的文化资源;而伍姓则通过入赘的机会,获得了单独雕塑神像的权力。这些文化资源对于江、伍两姓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他们经常可以拿来炫耀的文化权力资本。我们在调查时就听伍姓人说过:&每年正月大家都在迎菩萨,可是迎的都是我们的!&其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已油然写在脸上。
三、结语:开善地方文化的建构
&&& 开善上保是多姓宗族的聚居区,有关&开善&的故事和&侯王&崇拜庙会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传统。开善有不少宗族都修了族谱,但这些修于明清以后的族谱对早期史事的记载却常常相互抵牾,以至令人真假难辨。族谱是后来人编撰的。人们在创造历史,同时在建构自己早期的&历史&。诉诸文字的&史实&之所以具有权威性,是因为它已经包上了文字的光环,但实质与口头传说并无太大区别。?20?我们从开善的例子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所谓开善的早期移民开发,实际上是各个宗族经过长期相互磨合而产生的结果,以致成为当今本地人解释早期历史的权威版本。&孚济侯王&崇拜也是新老移民共同建构的文化成果。早期土著留下了崇拜的对象,后来的移民加以继承、扩展并创造出了新的神话,从而丰富了这种民间崇拜的文化内涵。开善的地方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建构和发展的过程。
&&& 文化是一种资源。早期的宗族通过对移民历史的诠释可以建立自已古老的地位,而迟到的宗族通过对地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可以获得令人自豪的地位。古老和传统往往具有神秘的力量。因此我们看到不管是&开善&的故事还是&建庙&的记载,时间都被毫无道理地提前了。一个说开善的移民始于唐朝初年,另一个说江姓捐献庙基在他们还没来之前的绍兴年间。民众建构&历史&的实质在于制造神话,时间的概念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但这个符号的运用并不是毫无目的的。事实上,墩上伍姓一直在强调自己拥有雕塑神像的权力,所谓&原系祖遗&、&俱历年奉&等等,同样也在说明古老的传统对于他们这个特权的来源有着不可置疑的正当意义。
&&& &国家&的概念也是民众建构地方文化的要件。不仅在开善的移民故事中,而且在侯王受封的传说故事里,我们都能看到民众谈论的兴趣点都是把他们与朝廷、皇帝联系在一起。朝廷和皇帝在传统社会都是国家的象征。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同时也是神圣和威严的代名词。由皇帝赐封的神明自然具有正当性,受朝廷派遣的祖先当然也会使他们的后代感到光彩。因此,原本只是传说故事,但这些故事的受益者就有了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权力资本的条件。接近皇权便于增加个人的威望,同时也把地方社会与&国家&认同联系在一起。开善地方文化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国家认同的历史过程,反映着客家传统文化的某些共性。从更大的角度说,抑或这也是华南汉民族地方文化的一个缩影。
?1?乾隆《泰宁县志》卷一《舆地志&里图》第7-8页。泰宁县,泰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校点本,1986年。
?2?蓬安《杨氏族谱》卷首《原序》,五修本,木刻,1994年。
?3?蓬安《杨氏族谱》卷首《旧序》,五修本,木刻,1994年。
?4?《廖氏族谱》卷首《廖氏重修族谱序》,民国丁丑年接修本,木刻,1937年。
?5?《廖氏族谱》卷首《廖氏家谱原叙》,民国丁丑年接修本,木刻,1937年。
?6?隆兴《杨氏族谱》卷首《旧序》,民国二年三修本,木刻,1913年。
?7?隆兴《杨氏族谱》卷首《杨氏三修族谱序》,民国二年三修本,木刻,1913年。
?8?蓬安《杨氏族谱》卷首《族谱重修新序》,五修本,木刻,1994年。
?9?蓬安《杨氏族谱》卷首《五修族谱新序》,五修本,木刻,1994年。
?10?参见乾隆《泰宁县志》(校点本)卷八《选举志&举人》第148页。又参见《开善乡志&历代文人品职一览表》第261-264页,1986年油印本。据该表统计,明清时期开善共出现举人1名、贡生14名、生员50名,其中伍姓出举人1名、贡生1名、生员6名,江姓出贡生10名、生员32名,杨姓出贡生3名、生员9名,伍、江、杨三姓约占全乡文人总数的95.4%。
?11??12?《济阳江氏族谱》卷首《序》,民国丙戊年五修本,木刻,1946年。
?13??15??16?《安定伍氏族谱》卷末《诸公事实录&伯湖公事实》,民国庚辰年五修本,木刻,1940年。
?14?蓬安《杨氏族谱》卷首《广惠寺装塑孚济侯王引》,五修本,木刻,1994年。
?17? 事实上,江姓至今才繁衍至26代。如以每代人25-30年计算,充其量不过700多年,根本不可能在南宋绍兴年间来到开善并捐献庙地。如果广惠庙的庙地确系江姓所献,那么至少应在元朝以后。如果依据蓬安《杨氏族谱》的记载,那么广惠庙最早应当是杨姓创建的。后来才由&合保&再建(参见下引《禁约》),但已在元朝以后。庙宇的地基也随着住地居民的改变而有了新的说法。这其中必定经历相当复杂的演变过程。
?18?《廖氏族谱》卷一《契约》,民国丁丑年接修本,木刻,1937年。
?19?有关当地 &孚济侯王&庙会的情况,参见傅光辉《泰宁县开善上保的宗族与侯王庙会》,载《闽西北的民俗宗教与社会》(杨彦杰主编)第164-196页。香港,国际客家学会等,2000年出版。
?20?这里强调的是族谱记载的早期&开基史&往往来自口头传说,有的还会附会一些正史材料,其性质与修谱当时已有的确切人口资料完全不同。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 科研组织处,福建 福州 350001)
责任编辑:客家文化
据史料记载,清朝梅城曾允许开设赌馆赌场,赌风极盛,不少人倾家荡产、妻...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
前些日子,笔者在为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的“罗蔼其纪念馆”收集整理有关罗...
全媒体产品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通医理知易学慈济众生,修佛法练道术胸怀天下
我的人气博文
尚道堂的博文
博文分类:
上慧下律法师开示;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口婆心地想规劝他们,但效果不大,因为能接受的人很少。于是,我一直在思惟为什么?
直到我看见佛经有一句话,如是说:‘悟者,觉悟本性;本性不动,是名自己。'这时,我才恍然明白,我们人活著的意义是什么!
& 一般人的生命,根本就不属于自己、完全随著环境在团团转,为了别人的错误而自我折磨。
&我们不要把错误当作是一种罪恶,如果错误是一种罪恶,那么一个成功者,就是一个累积满身污秽的人。
&假如,你有心学佛,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找寻自己的生命―那就是‘宁静'。当你找回自己真实的内在,就可以体会到,其实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你也可以活得很快乐。
&世界上种种的繁荣虚华,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刺激只能片刻,享受无法永恒?运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快乐,通通都是暂时性的。好比看一场电影,听一场演奏,场散、曲终,终有结束的时候。而人们总妄想在片段中抓住永恒,奈何依然做不到。因为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合就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
&因此,我们应当了解,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念念观照一切皆是无常。这样,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这样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安祥,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想得到幸福,从内心里头要有‘安祥'两个字。要能够‘放得下',才能保持一颗祥和之心。
有一位女信徒,他的独生子才十一岁就生病逝世了,她来到我的面前一直哭,哭完之后问我:‘师父!我该怎么办?'
& 我就说:‘放下!'
&她说放不下,这个孩子实在太乖巧了。我仍然那句话:‘放下。'
& & 她就反驳:‘师父,这样不是太消极了吗?'
&我就问她:‘不然,你又能怎么样?就算再让你再哭三个月甚至三年,这个孩子一样不能复活。你不放下,又能怎么样呢?'
你想要得到安祥,就要学习‘认命'。
什么叫‘认命'?
就是对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要勇敢的接受它。我们要了解真理,以达到幸福,就要从本性上去悟。但本性无法用语言形容,语言和文字都只能相似地表达出本性,而无法对本性真实地表达指础。所似,唯有用智慧去体悟,才能透彻。
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地位,过那一种阶层的生活,只要他的内心非常安祥,就可以过得幸福。而一个拥有很多物质享受,但却不了解宇宙真理,内心纷乱的人,生活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惩罚;拥有得愈多,他的痛苦也愈多。因此,幸福从何而来?要从内心的‘安祥'而来。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我,好不浪漫,但是每天打开报纸,情杀的案件一大堆。
& 佛陀早就洞悉了这些毛病,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你想要追求快乐,一定要从内心下手。把欲望和要求别人的标准降低,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不能用自己内心的磅秤去秤别人,而是要拿来秤自己,秤看看自己有几两重;如果拿去秤别人,我们就会为了别人而烦恼。
& 快乐,来自内心,莫向外求。如果想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一定要把欲望降到最低点。
&我曾经和几位同门的师兄,到一个荒郊野外的地方结茅庐修行。
曾有信徒问我说:‘师父啊!你这个样子修行真可怜,住这么小的地方,又不能到外面去闲逛。'
我就告诉他:‘这个世界并不大,虚空比较大。但虚空再大,也比不上我们的心量来得大。虽然我住的地方这么小,但只要你的心量大,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家。'
& 常有出家的师父说:‘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无亲处处亲。'
我们要修持佛法,这颗心如果不能与虚空相应(虚空即无相),就不容易进入佛道,只有与虚空相应,当逆境出现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清凉、平淡的心去承受和担当。
有一天,我心里感到非常烦闷,就去见广钦老和尚。顶礼过后,广钦老和尚第一句话就问说:‘你现在在做什么?'
& 我就回答说:‘现在在研究戒律和替佛祖做一点事,讲经说法。'
& 老和尚说:‘佛还要你帮他做事吗?你现在是为你自己做,不是替佛祖做的!'
我当下顿悟。
& 六祖坛经上记载,有弟子问慧能大师说:‘师父,什么是道?'
& 六祖答:‘道在汝心。'
道,就在你心中。你还在找什么道?根本就是骑牛找牛,道在心。‘心能做主就是道,心不能做主就叫外道。'
& 什么叫做‘外道'呢? 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他们不能体认出自性是什么东西。别人如果向他们说两三句好话,他整个人就像地球失去地心引力一样,轻飘飘的,别人如果辱骂或批评他几句,他就因受不了而感到痛苦。
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无论他遇到什么逆境,都能欢喜承受。例如:有一个小孩端了一碗汤,一不小心跌倒把碗打破了,他的父母就一直打他。但碗已经破了,就算你再怎么用力打这个小孩,‘碗'―还是不能自动黏合的。所以,对于事实,我们就要有勇气来承受它。
佛门强调自性的升华,一切修行一定要从本性上去下功夫,这样,碰到任何顺逆自然能随遇而安,也就能悟到自己了。
我们学佛如果不能运用在生活当中,那学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道,就在你心中,就在日常运用中。仁者,请善自体会吧!
&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
‘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
& &贪钱、贪色、贪吃…等等,一切都由贪而来。
&我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参加令营,曾向一位修禅的法师请益。
&这位法师就问我们:‘你们这些大学生是不是来求法的?'
& &我们回答:‘是。'
&这位法师接著说:‘我送你们一句话,拿去贴在墙壁上每天看,一定会很受用的。'
于是法师挥毫为了五个大字:‘去贪则清凉'。这句话让我受用至今,除去心中的贪念,就可以丢掉‘我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有一位信徒告诉我:‘师父!我发现自已现在不贪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我就说:‘那是因为金钱的数目并不大。如果你能把十万块的现金,放在很多人进出的客厅里,而你坐在这里听我演讲两个多小时,心里完全不挂念那十万块,那我就真的佩服你了。'
&要知道,人的习气中,‘贪'是最难去除的。所以,各位不妨也把这五个字‘去贪则清凉',写在墙壁上。每天看、每天看,慢慢淡薄自己的贪念。久而久之,就比较不容易痛苦了。
& 记得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组团去参访广钦老和尚。在进去之前,有一位同学一心想要和广钦老和尚‘辩'。一进门,尚末开口,广钦老和尚就对他说:‘你不要说,先听我说,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辩论不好!'
& 这位同学一听,吓得不敢出声,他心想:‘我在想什么,广钦老和尚怎么会知道呢?'
&老和尚接著说:‘辩论是不能解决事情的,要实实在在的修行。'
这位同学马上跪下去,向老和尚顶礼,请求老和尚开示。
& 老和尚说:‘你的我慢、自大、贡高,是你所有烦恼的开始。'
这位同学就问老和尚:‘要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
老和尚慈悲地说:‘这个很简单。你要发愿,把自己当做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就像地下的泥土土,任偌人在它身上大、小便、吐痰,它都没关系,因为它是在最底层长处,都没有优点。别人毁谤我,就当作消业障,只要这么想,就没有什么烦恼了。'
我们今天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就是优越感太过于强烈,我们都觉得自己很有才干,别人劝谏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
&我刚出家的时候,由于深度近视加上散光,所以,如果有人在比较远一点的地方向我打招呼,因视力不佳没有看到,就走过去了,往往因此招致不少言语上的毁谤。这个时候,我就告诫自己,要像广钦老和尚说,要做一个最没有用的人;念头这么一转,整个心舒畅无比,就不再挂碍了。
宽恕别人,升华自我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是在升华自己。因为,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真正的快乐。假如我们看别人不顺眼,对别人的行为不满意;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一般人说:‘我恨你'。但是你恨对方,对方也许并不知情。因为不知情,他也不会少一块肉,没有任何损失,反倒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有‘恨'而一刻也不得平静,痛苦不已。因此,我们要了解,‘恨'是世界上最愚痴的行为。
唯有懂得宽恕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是希望从别人身上去获得,那会比一个乞丐沿门托钵还更痛苦。'
快乐不是别人可以给我们的,而是要由我们自己来解脱,自己来超越。想要得到快乐,就不要太‘过敏';太过敏的人,对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条绳子绑住自己一样,真是自找麻烦。
佛陀告诫弟子们:‘比丘常带三分呆。'就是训诫弟子们要大智若愚。假如,自己觉得修养没那么好,没办法轻易宽恕别人,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到不喜欢的人就远离,不要跟他亲近。‘远离恶缘'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自己无法自主时,就要先断恶缘。
因此,快乐要先学习从宽恕别人而来,宽恕是升华自己的本源,两者相辅相成,若能如实地运用在生活当中,那么,便能与佛法相应而不悖离了。
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
&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著于我相在念佛,那都是虚假的。'
&有时信徒反问我:‘在家要为生活奔波,怎么可能像师父一样什么都放下呢?'
&我就解释给他听:‘放下,并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一切境界都可以当作修行。我们应当将一切境界,做为磨炼心性的材料,不应随著境界漂流、沉没,也就是要把一切的环境都当作道场;要知道道场不只是在寺庙,我们的心也是一个大道场'。
我们的眼睛,常看到的都是别人缺点,要知道,一个人常常看到别人缺点,他是活在他人行为污点当中,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自己。有些信徒到寺庙拜佛、念佛的时候,不好好的拜他的佛,念他的佛,却一直在议论那一个师父行为不好,那一个居士家的媳妇如何不孝……,像这种行为,那里是在拜佛,根本就是在拜‘是非'。一个真心想修持的人,就要放下一切,不要怀念过去美好的回忆,因为过去已不可追;也不要盼望未来,因为未来尚不可知。人的心境,每一秒钟都在改变,你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照顾当下,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才是最重要的。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
古人说:‘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这是教导我们行善时,不要想‘我有在作善事'喔!我有在帮助人喔!真正的‘纯善',是牺牲而不是获得,是奉献而不是占有。
由牺牲奉献当中你才会懂得,帮助别人是真正的幸福之道。只有透过与别人的分享,你的成就才有意义,你的自私才得以融解,你才会知足、感恩,心也才会安啊!
心安的人,自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可以是推动你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是主宰你堕落的源头。
人生的浮浮沉沉,欲望乃是最大的滥觞,因此,自我控制的层次,亦可视为个人修持成就之指标。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当然就得不到安祥。
&嘴巴喜欢说是非的人,朋友远离,没人尊重,欲望太高,喜欢涉足不正当场所的人,内心无法清净,怎能安祥?耳朵整天只听是非,不懂得听闻佛法,那么幸福又从何而来?心猿意马的人,专心都谈不上了,那谈得上有什么修行的成就?
人,就是欲望太多,才会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我们如果能在每一个刹那,自我观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祥。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则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也就掌控在你的手中。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
& 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这就是个开悟的人。
开悟的人有什么好呢?一个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灾难他不会动摇他的心,在滚滚红尘中打转,而依然能随缘而不变。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多少人真正了解幸福?内心能悟就是本性,本性原就已具足安祥之道。安祥就是真正的幸福,要了解幸福,内心就一定要有智慧,智慧是本性外在的显现,修禅的人,修到最后就是开悟,开悟自己清净的本性。开悟的人就能得到永远的幸福、快乐。
& 那么,一般人为什么会得不到幸福呢?
原因出在他的感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所以,他的心很乱很苦,举例来说:当我们很诚恳地赞美一个人很能干,如果这个人内心感受错误,他就会回答说:‘你不要再讽刺我了,我早就知道你不安好心。'
& 像这种事事怀疑,处处防备,过度保护自己的人,扭曲了别人的用意,幸福离他还很遥远。
再比方说:我们看到家境贫困的朋友,很诚心地告诉他,有困难时可以来找我们。感受错误的人,就会曲解我们的心意,生气的回答:‘你不用同情我、可怜我,我要活得有骨气,我不需要你的帮助。'
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世界上没有好人,他们对外境不能正确的接受,时常感受错误,折磨了自己也痛苦了别人。
因此,我们对一切的逆境感受,要学习以欢喜心来接受,不要因过度敏感,而产生错误感受,因而凭添了自己的烦恼。
&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
&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 广钦老和尚为了破他的执著,就告诉他:‘你在跟佛祖算账啊!'
&修行用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以放下、不执著的角度来实行。
必须知道,吃素不代表修行,而只是修行的助缘而已。如果吃素是修行,牛也吃草,甚至它吃得远比人类更清净,那么,它也在修行吗?
&修行,是在修我们的心。但错误的方法,不当的精进,就不是在用功了,反而成了一种执著。我们任何一个人,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也是这个心,要造业下地狱也是这个心,苦、乐、善、恶、主观、客观、烦恼、菩提、有为、无为皆是这个心。如果我们慈悲喜舍,就是佛菩萨;相反的,造业、执著,就成了畜牲种、地狱客。所以,学佛要进步,就必须从心地上下功夫。&心,也可以是个模糊、不确定的名词。加一个善就是善心;加一个恶就是恶心: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加上烦恼,又成了烦恼心。另外,在楞严经中,心所指的是如来藏;在唯识里是八识;在我们世间是指灵魂;以心理学的看法即成潜意识。
& 我们也常听到人们如此说:‘善、恶在一念间。'依佛法的究竟义来说,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因此,修行不在外表与事相上而已;一定要开发自己本性内在的般若智慧,远离分别执著,也才谈得上‘修行'。&
&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过快乐的日子,但是有很多人无法体什么是真的快乐、真正的解脱。
有些人的快乐就是:念小学时希望念国中;念国中时希望念高中、大学;或是希望追求男女朋友,两人能够结婚,永远在一起。结婚以后忧希望创业,生儿育女,培育下一代,然后慢慢地步入壮年、老年,最后安享天年,这世间,大多数的人都是迷迷糊糊来,又迷迷迷糊糊走,生命在无知之中开始与结束。我们无法抗拒,每天在惆怅、迷悯、烦恼、爱恨、嫉妒……等无数重覆交织的心态下过日子,终究还是得交出生命,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力'。
谁都想长生不老,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够穷究生命的本态。所以,我们对于千变万化的环境及内心的迷惑,仍然无法解决。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觉悟,至少可使人生过得快乐一点。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为‘悟'是一个心部,再加上一个吾字,这代表是用我们的心去悟,而非用身体去悟。
许多不了解的人,听到佛法很好,可以使我们死后住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就每天拜佛,持八关斋戒,然后到处向人炫耀一天拜了多少佛,但是脾气却依然很坏,贪心还是很重,侍人处事依然故我。像这样,就是因为不了解修行必须要有觉悟的缘故,那又怎能快乐得起来呢!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常会要求生活周围的条件:房子宽敞、厕所干净、灯光明亮……。但却往往不知道要装饰自己的内在,点亮内心的智慧。
有一次孟子就讥笑众生:如果家里的羊走失了,人们会去找回来;但良心掉了,却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去找。
一个人若没有修行,又不认识这个心,他的心就会走样变形;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染上尘埃,又像太阳被乌云遮蔽,无法看到事务真实的面貌。
我们要修那一个心呢?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心无法控制,有打坐经验的人,更可以体会倒这个心妄想纷飞,杂乱无章。佛经中提到心有八万四千个,总结起来有善、恶、无记三种。
没有修行的凡夫,心是恶的;看到名、利、财、色就不断追求,这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缘故。但是另一方面,祖师大德也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说法,意思是成佛的也是这个心。我们的心,亦即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光明、圆满、具足大智慧的,所以佛教认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皆可成佛,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然后想要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答案。但唯有佛陀‘人人都能成佛'的理论,才真正为众生提出了究竟解决之道。
人的差异性,有来自先天的业力,及后天的努力与学习。一般人基于此差别的大小,再加上自己自私的角度给予批判,就益发的更不平衡了。其实以佛法的观点,这种种的不同、相异、对立,却极为公平。因为,众生一切的身、心、环境,皆取决于自己的业力。我们要突破意识的观念,就要放下错误的标准,因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订出一个范围,跟自己看法不同的就是敌人,而加以排斥。这都是由意识造成我们内心的一种主观,如果不能突破,就会一直生活在意识的阻碍里而痛苦不堪。
当了解了这个道理,你就再也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愤世嫉俗了。那么争执中,如一方能够将冲动忍耐一下,那么必能有一番新的境界,明天也会比较好。
就像夫妻吵架时,有一方能心平气和地跟对方说:‘我尊重你!而且我并不想改变你。'这样,想吵也吵不起来了。
哲学家也告诉我们:‘不要让你今天的无知,增加你明天的后悔。'
遇到什么事,先训练自己不要马上生气,后悔自然减少。包容别人可以涵养自己,改善人际关系,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是减少纷争斗乱的不二法门。
南怀瑾《牧牛图》讲解
转载于心香一瓣博客.cn/u/
现在给你们讲这一条牛了,这是禅宗渐修的心地法门,《牧牛图》是普明禅师的作品。什么是牛?鲁迅有两句诗很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他当年在上海写文章,大家指着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己低头做一个牧童。我对鲁迅觉得马马虎虎,但这两句诗蛮有意思,可以看出来吧,他满肚子怨恨之气。横眉,气得眉毛都立起来,冷冷的,你们骂我就骂我,格老子我才不怕你们骂,阿Q的精神,宁可做一个小牧童。这是讲与牛有关的诗。算不定将来国内年轻一代,出来一位好诗的人。鲁迅这两句是好诗。
《牧牛图》讲渐修法门,我们的心念就是一条牛,乱跑。这个图在明朝禅宗很有名的,当年是木版的画,日本人更捧这个《牧牛图》。一条黑牛,发疯一样到处跑,这个牧牛的小孩子拿着绳子在后面追。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这个心,思想情感就是这一条黑牛,到处乱跑。这个牧牛的小孩拿绳子在后面追不上,拴不住。我们打起坐来心念第一步就是这样。他写了四句诗:
狰狞头角恣咆哮& 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
谁知步步犯佳苗
“狰狞头角恣咆哮”,牛的那两个角,威风得很,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是头角峥嵘。恣是放任自己,咆哮是发脾气乱跑乱叫,到处吹牛。“奔走溪山路转遥”,这一条牛在山上田地里乱跑,越跑越远,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一片黑云横谷口”,天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第四句话是自己的反省,这个妄想情绪到处乱跑,“谁知步步犯佳苗”,自己把善良的根都扯断踏平了,挖了自己的根,好的种苗都不发了。这是《牧牛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打起坐来,平常情绪思想乱跑,想了很多的花样,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或者要做生意发财,要做官,都是妄想在乱跑。这个题目叫“未牧”,拴不住自己的妄想心念。
&&&&&&&&&&&&
我有芒绳蓦鼻穿& 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
犹得山童尽力牵&
第二步我们只好学打坐,自己观心了。十六特胜讲“知”,知道了,犯了错误,要把这个心拉回来。“初调”,总算找到了思想念头,把这个乱跑的思想拴住了。“我有芒绳蓦鼻穿”,拿个绳子把这个牛的鼻子套进去。现在我们用佛法的修出入息,用这个气;呼吸这个气是条绳子,把心性这个牛套进去。“一回奔竞痛加鞭”,这个牛再发脾气乱跑,就抽它一顿鞭子。所以你打起坐来修安那般那就是一条绳子,把这个心念拉回来。“从来劣性难调制”,乱跑了,就重新来过。像修呼吸法,安那般那,一下又忘了,又是别的思想来,心息没有配合所以又跑了,这是自己的习性,爱向外跑。“犹得山童尽力牵”,要靠这个牧童拉回来,牧牛童子是我们人自己的意志,用意志把思想念头拉回来了。这是第二个图案,你看画的这一条绳子,穿到牛鼻子上去了,这个牛要走,这个小孩拼命拉。
渐调渐伏息奔驰& 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
牧童终日自忘疲
第三步叫“受制”,“渐调渐伏息奔驰”,这个牛给绳子穿惯了,渐渐乖了,小孩子轻轻一拉就带走了。
这里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抗战的时候我有两个师长朋友,一个带兵笨笨的,胖胖的,他的部队很散漫,不大训练的,可是打起仗来他的兵都会拼命。另有一个带兵非常精明,没有哪一点不知道。有一天我去看他,正好看他的部队经过,有一匹在跑,他就骂那个管马的马夫,笨蛋!把那匹马拴住。马夫跑过去拼命地拉,反而被马拉着跑。这个师长跑过去,两个耳光一打,把绳子接过来,一转一转,转到马的旁边,轻轻一带就拉过来了;然后把绳子交给马夫,又打他两个耳光,笨蛋!马都不会带。
牛也好,马也好,发了脾气,你把那条绳子转一转,转到鼻子边上,轻轻一拉,它就走了。你看佛教我们修安那般那,你心念乱跑,心性宁静不下来,所以佛教你眼观鼻,鼻观心,只要把呼吸管住,慢慢那个心念就调伏了。所以我讲这个故事是亲自看到的,看到“渐调渐伏息奔驰”,这个牛不敢乱跑了,鼻子拉住了。“渡水穿云步步随”,这个牛跟着小牧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跟着他一步步走,乖乖的不敢动,因为绳子在牧童手里,气已经被控制了。“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牧童手里拿着芒绳,一步都不敢放松。所以你用功做呼吸法调息,自己不感觉疲劳。你看这个图案,黑牛的头发变白了,呼吸已经慢慢调柔了,自己看住它。你的牧童是什么?就是意识;你的绳子是什么?就是气,出入气,安那般那。
你的意识心念专一把心息合一调柔,这是第三步了。你看他画的图案,这个牧童很轻松了,拿着鞭子,随便拿个树枝。牛呢?头开始白了。白代表善良,黑代表恶业。受制了,你的工夫心息能够合在一起
日久功深始转头& 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
犹把芒绳且系留
第四步“回首”,这个牛回头了,就是心念给呼吸、给绳拴住了。“日久功深始转头”,这个牛不乱跑,心归一了。“颠狂心力渐调柔”,平常那个乱跑的心性软下来了,跟着呼吸的来去,就是数息以后随息了。“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可是我们的意念不要放松,心息固然可以合一了,心念专一还不能放手。这个图案画得很有意思,牛的头颈这里都变白了,个性柔和得多了。本来这个放牛的孩子站在牛旁边的,第六意识不用心了,不过拉牛的绳子还要拉住。
绿杨荫下古溪边& 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
牧童归去不须牵
再进一步“驯伏”,“绿杨荫下古溪边”,这个放牛的孩子不拉绳子了,意念不再那么用力,自己的心性思想也不再乱跑,随时跟出入息合一了。这就是六妙门的随息快到止息的阶段。“放去收来得自然”,舒服啊,这个牛乖了,思想不乱跑,随时在做工夫的境界里。“日暮碧云芳草地”,这个境界自然舒泰,“牧童归去不须牵”,牧牛的孩子手拿牛绳,自己回家了,牛也不拉了。我们乡下小的时候看过,那个乖的牛,到晚上自己会回来的。画的牛已经三分之二都变白了,善良了。
&&&&&&&&&&&&
露地安眠意自如& 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
一曲升平乐有余&
第六步“无碍”,这个牛差不多全白了,都是善良,心性调伏了,只剩尾巴那里一点还黑的。牧牛孩子在哪里呢?吹笛子去了,自己去玩了,牛归牛,小孩子归自己了。这个图案叫“无碍”,工夫差不多打成一片了。“露地安眠意自如”,露地就是旷野空地,白天夜里工夫自然上路了,永远在清净定的境界里头。意识不用心,自然都是专一清净,就是我们第一次讲的,已经是四瑜珈到“离戏”阶段了。“不劳鞭策永无拘”,这个牛都不要管了,心性妄想自然不生,清净了,也不要鞭子打了,也不要注意了。这个第六意识自然清净,妄念清净了。“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身心非常安详。这个牧童什么都不要管,这个第六意识、意根已经清净,稳坐青松下面,无事吹笛子玩。宋人的诗“短笛无腔信口吹”,随便了。这个牛呢?到家了没有?还早呢!
&&&&&&&&&&&&
柳岸春波夕照中& 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
石上山童睡正浓&
到了第七步“任运”,这个牛后面尾巴也没有黑的了,剩下都是善业,念念清净。“柳岸春波夕照中”,诗中的图画多可爱啊,江南的春天,水绿山青,堤岸杨柳,太阳照下来的那个境界。“淡烟芳草绿茸茸”,烟雨蒙蒙,淡淡的烟雾,满地都是芳草,绿杨一片青幽。这个时候有没有妄念呢?有妄念。但是处理任何事情,自己念念空,没有烦恼,很自在,观自在菩萨了。“饥餐渴饮随时过”,饿了就吃,口干了就喝,随缘度日,一切无碍。《心经》上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第六意识呢?这个牧童呢?“石上山童睡正浓”,睡了,太舒服的境界,第六意识不起分别了。你看画的那个小孩子,躺在那里睡觉,牛也没有离开,自然在吃草。工夫到这一步叫任自在。哪怕你做董事长,做老板,或者给人家打工,开会、做工的时候,心境都是一样的。就是十六特胜的“喜受,乐受,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那么自在。
&白牛常在白云中&
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
白云明月任西东&
这是第八步功夫“相忘”,这个牛不是普通的牛了,已经升天,相忘了,也没有呼吸往来,也没有妄念,也没有身体,也没有空,也没有知觉,一片清净,一片善的境界。“白牛常在白云中”,一片光明。“人自无心牛亦同”,一切烦恼都没有,一切妄念没有了,身心在这个境界。“月透白云云影白”,月亮透过白云光明出来,白云、月亮,一片光明,“白云明月任西东”。这第八步工夫是得大自在,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心无挂碍。&
&灵光独耀&
牛儿无处牧童闲& 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
归来犹有一重关&
第九步“独照”,牛没有了,妄念杂想没有了。牧童,第六意识睡觉也走了,什么都没有。“牛儿无处牧童闲”,牛找不到了,牧童闲,就是意识清明。百丈禅师讲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牧童悠闲自在,牧童就是我们自己。“一片孤云碧嶂间”,青天上面还有一点点白云;碧嶂,这个境界清明,牧童自己明白了,工夫到了。“拍手高歌明月下”,一切空了。密宗讲见到空性,空了什么都没有,你以为对吗?还早呢。“归来犹有一重关”,因为你观空了却不能起用,一起心动念就觉得乱,那是工夫没有到家。所以我骂某人,要他工夫做到了再出来做事,那个时候就不会乱了。所以这步叫“独照”,能够出世,不能入世,还不行,不是大菩萨的境界。
人牛不见杳无踪& 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
野花芳草自丛丛&
到了第十步“双泯”,能够入世,也能够出世,提得起也放得下,能够空也能够有。这个时候可以入世做事了,在家出家都可以,做男做女都可以。“双泯”,空有都没有了,人也不见,牛也不见。“人牛不见杳无踪”,照见五蕴皆空了。“明月光含万象空”,只有自性一片光明,有也可以,无也可以;入世也可以,出世也可以;烦恼也可以,不烦恼也可以。工夫到这一步境界,可以说修行有了成就,差不多可以开悟了。“若问其中端的意”,究竟怎么是对呢?很自然,“野花芳草自丛丛”,到处都是,不一定出家才能做到,也不一定在家才能够修道。得大自在,就是观自在菩萨。
《牧牛图》讲完了,我们这里这一条牛也摆在前面,怎么管它?有十步工夫,心地法门配合十六特胜,现在你都知道了。&
――摘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南怀瑾讲述
&&&&&&&&&&&&
转自吉祥法师的博客吉祥法师
比丘尼千代野,刻苦许多年始终未能开悟,一个夜晚,她提着盛满水的旧木桶,正行走之间,看到映照在水桶中皎洁如玉的明月,忽然竹编的水桶箍断裂,木桶散了架。水倾泻出来,桶里的月亮消逝的影无综!顷刻,千代野开悟了,写下了一首优美的意味无穷的诗!  我曾竭力使水桶保持圆满
  期望脆弱的竹子永远不会断裂
  然而顷刻之间,桶底塌陷
  从此再也没有水
  再也没有水中的明月
  而我的手中是――空&&  千代野是出家前是个绝世美丽的女子,她长的太漂亮了,没有寺院敢收她,怕惹下麻烦。但是千代野下定决心要出家修行,于是她就自己毁容了,毁容后,相貌自然丑陋,终于有寺院肯收留她了。为了解脱,她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似乎都没有开悟,有一天她提了一桶水,突然桶底脱落,水全部洒了,千代野提着空桶也开悟了。于是就写下了上面的诗。
千代野(),又名千代能。日本镰仓中期最著名的美女。同时也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尼师。生于安达氏一族(在当时安达氏与执权幕府的北条氏,及朝廷并称日本势力最强大的宗族),安达景盛之幼女。千代野长大成人,遗世而独立,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美人。见过她的少年才俊都她,她的倾暮者不计其数。甚至连君主和贵族臣子们都追求她。最著名的追求者是当时的天皇后嵯峨天皇和幕府执权的武将北条实时。但千代野都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一一将他们回绝。因为相传她在梦中得到一位神的点化,她想成为这位神的爱人。所以没人能达到她的期望,也没人能满足她的期望。她一方面迷恋着心中的神,另一方面不断的拒绝她的追求者。就这样到了二十几岁依然没有嫁人。而之后在一次公祭拈香时,从禅师的说法中体悟到再美貌的面容也有衰老的一天,死后也不过是白骨一堆。真正能改变无常的只有修行。遂有了出家求道的念头。期间经历了其父安达景盛消灭异族三浦氏,有感于生灵涂炭,再加上之后安达景盛的去世。更坚定了千代野的出家愿望。于是她便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求道之路。她去了一些寺院,希望成为一名尼姑。但都被师傅们拒绝了。有些住持只看了她一眼就严辞将她赶走。直到最后,她来到了常乐寺。住持是当时最有名望,第一位到日本传法,来自的兰溪道隆大觉禅师。大觉禅师说:“你求道修行的心是好的,但我必须也期望我的门下的徒弟们也是如此,你在这里,我的五百个徒弟会发疯的,他们会忘记静心、忘记他们的经典、以及所有的一切!你将变成他们的神,而且自古以来,美貌是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在的修学上存在太多困难.从前出家为尼的女人很多,但是许多人非但没有修成正果,反而玷污了法,所以千代野,你还是走吧!”
  千代野这才醒悟到,自己绝世的容貌成为了出家最大的阻碍。她本就是那么倔强不屈的女子,找不到其它方法了。而为了自己的和追求。竟下了这样坚定的决心,她用火钳子夹着热烫的火炭烧在自己那绝美的脸颊上,灼伤了她整个的脸。毁掉了自己的美貌。然后再去找到大觉禅师,禅师被她这种坚持到底的决心感动,终于答应了给她剃度为尼。取法名无著。每日做一些挑水、扫地、种菜的琐事。
  出家后的千代野,满怀着信心热切的寻求得道,她不计代价的苦行,拼命的做活,不断的参悟。但她并没有悟道。为此她也遭到了大觉禅师的严厉批评,禅师指出她心中并没有摆脱过去的记忆,求道内心存在太多的有所求,这样是无法真正悟道。
1253年,大觉禅师在天皇的邀请下来到建长寺作为该寺的开山祖师,他随行带了很多常乐寺的弟子,其中也包括千代野。她后来就住在建长寺中专供女尼修行的海藏寺中。
  许多年过去了,千代野早已不再是曾经风华绝代的美人了,少女情怀时心中迷恋的天神,也渐渐淡忘了。她现在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每日仍是在苦行、及听经参禅中度过。期间经过了大觉禅师圆寂,另一位来自中国的佛光禅师无学祖元继任住持。但她依然没有悟道。她耗尽了青春。就这样直到1282年的一天夜里,千代野照例提着盛满水的木桶往寺里走,这样的工作她重复了三十几年。这天的月亮很美,圆月在水中摇晃。她若有所思的、静静的欣赏着,突然间,那破旧的桶箍断了,水桶打翻在地,水漏光了,水里的月亮也消失了。而千代野,也在此刻顿然开悟了....
  于是,她留下了那段最著名的诗:
  这样的方法和那样的方法,
  我尽力将水桶保持完好,
  期望脆弱的竹子永远不会断裂。
  突然,桶底塌陷,
  再没有水,再没有水中的月亮――
  在我手中是空.....
  这口她打水的井也因此而闻名了,直到现在也是海藏寺最著名的游览景观。井边还留有千代野的那段《无水也无月》。这口井就名曰:底脱井。
  千代野开悟了,她后来在圆觉寺成为了佛光禅师最得意的门徒,在晚年继续了禅师的衣钵。开创了京都尼寺五山第一的景爱寺,建立了当时最有名望的女众道场。
  千代野经历了从一位令男人发疯的绝代佳人,到一位禅宗史上著名尼师的蜕变。这其中,有毁掉绝世美貌的痛苦、有成年累月参悟禅机的寂寞。她经过了所有的一切,她是日本禅宗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她是个伟大的女性。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转载自阿明藏博客,藏传佛教宁玛,原文也是阿明转载,标题为:特尼上师利生点滴:日本佛子红原拜师记,本博转载时对文章前部与主题关系和意义都不大的几段文字做了删节。
特尼上师利生点滴:日本佛子红原拜师记/日本友
仁波切手持从青海湖掘出的伏藏佛像
  转载说明:本博文为一位长住日本的汉族佛子,不远千里前往大恩上师特尼仁波切所居的红原求法拜师的实录,在此转载供大家参考,并祈愿仁波切弘法事业遍及十方!&
  由诸上师本尊空行护法的加持护佑,殊胜的藏传佛教密法已传至东瀛,但由于少有上师常驻日本,诸有缘佛子难以窥视密法的殊胜神秘之处,所以,在这次前往藏地之前,就想把所见所闻能够供养诸位佛友,为此,特地带了部照相机以记录所见的殊胜之处,只可惜,由于密法的殊胜很多时候在于保密,所以未能将最神秘最殊胜的经厉拍照下来还是有些遗憾。
  由于两年前祈请大恩上师喇嘛仁波切来到日本弘法,去年在汉地拜见喇嘛老人家,今年又在汉地拜见了两位传法上师,所以,已有近三年没有到过藏地了。佛教的宇宙观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空性的;而事物的显现则遵循着一条规律---因缘。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因缘,由于两个吉祥的梦境,我发心再次前往藏地----观世音菩萨加持的净土。这就是此次的缘起吧。
  佛经中说,向寂静处走七步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寂静处有很多,佛菩萨修行住过的地方是最殊胜的寂静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圣地。由于往昔尊者们在这些地方长久的精进修行,功德圆满,这些地方就具足了殊胜的加持力。曾听有出家人讲只要进入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山门都可以来世不堕三恶道,足可见这些圣地的殊胜之处了。
  因为工作的原因本想9月19日出发,可是飞机座位已满,只能买到18日的票,没想到18日那天是藏历的三十,是地藏菩萨和释迦牟尼佛的吉祥日,行任何善法功德都会增加九亿倍,是非常吉祥殊胜的日子。
  依据密宗的传统,凡做重要佛事前最好保密,以往去藏地求法或是朝圣总是偷偷便去了,此次为了让很多道友都能得到疯行瑜珈士大伏藏师特尼仁波切的加持,才和大家说,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成田机场出发时便不顺利(也是我业障大,太过执着),本来早早到了机场,可是在办登机手续时都排好长的队,快到我办理时,飞机也快起飞了。工作人员只好安排我走特殊人员通道,真是一场虚惊。到了上海还算顺利地登上前往成都的国内航班,没想到因为机内设施有故障,排除故障又让飞机延迟了一个多小时。
  还好,下午5点多了,总算是到了成都,拖着一大箱给上师们带的供养,刚出来就看到来接我的寿佛寺住持圣明法师,让法师等我了近两个小时,真是过意不去……
  9月20日早上6点30分,从成都出发,正式踏上了此次的朝圣之路……红原这个名字是得自于当年红军过草原路过的就是此地,因此得名红原,这里是藏地有名的牧场,耗牛特别的多,游牧民也很多,当地的酸奶更是销往各地,而且红原还是著名的旅游地,所以当地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对其它藏区来说还是不错的。
  到红原只有一个目的,也是此次进藏的主要目的之一,拜见疯行瑜珈士大伏藏师特尼仁波切。其实今年2月在成都是第一次拜见特尼仁波切,开始是在一位师兄的博客里看到仁波切的传记和功德,也并未生起多大的信心,当见到仁波切的时候,从仁波切的眼神里我看到的只有慈悲,那种无法造作出来的慈悲目光,让我的信心增强了许多。
  由于路上的车太多,堵车耽误了两个多小时,晚上9点半终于到了红原县。相比汶川县,理县,红原真是又大又干净,路况也好许多。特尼仁波切的弟子让雄喇嘛特意带了两个喇嘛开车到车站来接我。接着开车前往仁波切家,让雄和两个喇嘛一路介绍红原的情况,寺庙,还有著名的塔林。路很好走,差不多40分钟后到了仁波切的家。仁波切的空行母特意出来接我,走进仁波切的家,仁波切坐在法座上正等着我,我顶礼后献上供养,其中将一位大仁波切赐与我的一尊释迦牟尼佛佛像供养了仁波切,仁波切连声说,今天的缘起很好,今天的缘起很好,本来仁波切要到青海果洛地区办事,为了等我就推迟了一天,让我很过意不去。看我还没吃晚饭,空行母特意做了藏族特有的食品让我吃,真的很好吃。
  终于来到了阔别三年的藏地,如同回到家一般,那一切一点也不陌生,本来一路上牙痛的要命(在日本时牙有点毛病),心里一直想这也是消除业障的过程,结果进了红原地区就好了很多,等到了仁波切家里时一点也不痛了,都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仁波切安排我住在他家里,很有特色的藏族房间,晚上盖了一层被,一层毛毯,到是不冷,我也没脱衣服就睡了。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特尼仁波切对我讲,来藏地求法或是做重大法事,一定要悄悄来,完事悄悄走,不要告诉别人,不然容易有违缘。想想这一路的种种不顺或许和我与太多人说有关吧。
清晨就远道而来想拜见仁波切的喇嘛
仁波切的家
  9月21日,凌晨3点仁波切一行就出发去青海果洛和久治地区了。我有些高原反应,早上7点才起来,也不知道今天要做什么,想去红原县城去转转,空行母说不要了,等仁波切回来明天一起去好了,可我又不想呆着浪费时间,就想到这里有著名的塔林,就是很多佛塔。我和空行母说想去塔林看看,空行母说好啊,离住的地方不远,她陪着我去转,路上我看到红原的民居都很干净,很漂亮,随手用相机就拍了一间房子,结果空行母大笑起来,原来我拍的是公共厕所,我很惊讶红原的公共厕所都建的这么好。走进塔林的大门,门口坐着几位工作人员在聊天,旁边的窗户上还写着收门票,20元,我想当地政府也会利用这些赚些钱,看来红原也是藏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吧。
  空行母和他们很熟,打着招呼就进去了,好大规模的塔林,很壮观,大大小小的佛塔,经幡,太多了,我看到一个可能是专业摄影的人,拿了一部很专业的照像机,在那里拍照。跟在空行母后边,绕着塔林,里边还有很多的转经轮,大大小小,多的数不过来,空行母在前边转动转经轮,我跟在后面转,不时的看到几个藏族人口中一边念着咒一边虔诚地转动转经轮,转经轮边上的还贴满了很多上师的法像照片,在塔林里有特尼仁波切修的莲师殿,算是塔林里的最高建筑了,空行母打开大门,我们走进去,好多佛像,后来从一位师兄的博客中才了解到,在莲师殿正中主尊所供莲师像安坐的地方,曾是十几年前喇荣五明佛学院院长晋美彭措法王讲法之地,是个极为殊胜的圣地。
塔林的大门
佛母在转大型转经筒
殊胜的莲师殿内莲师像
  回到仁波切的家里才到中午,真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过一想,仁波切的家里一定有很大的加持力,干脆就坐在那里念咒,期间不断地来喇嘛和藏民要求见仁波切,看仁波切不在,只好遗憾地回去了。一直到晚上9点多,空行母让我也快点休息,说仁波切可能会回来的很晚,我想,亲近仁波切的时间肯定很少,又由于昨晚没来的及说我此行的目的,就坚持等仁波切回来,大约12点的时候,仁波切一行回来了,我赶紧到门口,仁波切很高兴的样子,一直问我是不是很辛苦,我说不辛苦,到了仁波切的房间,我将日本很多道友的照片给仁波切看,请仁波切加持,又将我自已的问题祈请了一下,仁波切说没问题,明天就开始念经加持我们,还开示说,虽然这些日本道友没亲自到仁波切的面前来,但同样可以得到加持,仁波切又给我做了简单的开示,不停地摸着我的头念经加持,还用头碰我的头,这在藏地实在是至高无上的荣兴,虽然仁波切说了一些赞许我的话,但我心里很清楚,很惭愧,自已的分别执着一大堆,我发愿一定要好好修法,利益众生,以此来报答仁波切。最后,仁波切用一尊黑财神的像放在我头顶和额头念经加持我,我就退出休息了。
仁波切的二女儿金花是被认证的空行母
仁波切家里一角挂的诸上师法像
  9月22日,早上6点锺醒了,藏地太干燥,起来喝了口水,又休息一会儿。一早上,就有三位喇嘛远从青海和其它地方来拜见仁波切求法和遣除违缘,仁波切给他们其中一个人用除障长刀遣除障碍,然后又传授莲师遣除障碍的修法及长寿佛灌顶,我本来在外面坐着念咒,一听仁波切的念经声响起,我一猜就是要传法,立即走进仁波切的传法房间,一起接爱传法和灌顶,也算是得加持吧。他们走后,仁波切给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开示,并说明天给我传一个堪深的密法,后来我才知道明天是藏历初五,是非常吉祥的日子。接下来又不断地有藏民远道而来向仁波切求加持,治病。仁波切治病真是独一无二,用一条哈达捆在腰间或只是将哈达一端放在病者的胸口,用嘴咬住哈达另一端,一吸就吸出好多的脓血或结石。
仁波切以神变为人治病
感谢仁波切
仁波切的佛堂
仁波切除障用的长刀
  中午,仁波切一直和我说,把这里当家一样,我们是一家人,不要客气,要在红原最好的料理店里请我吃一顿,我实在是不好意思,想推拖,可仁波切和空行母都说是缘起,我就只好从命了。
  吃过午饭回到家里,又有人来求加持,我心里一直在想:虽然仁波切以前也用这种方式给我吸出过病血,但我自知业障深重,而且近来的确身体不如从前,很想请仁波切再给我吸一次,可总是不好意思说出口,想想还是找适当的时候再祈请吧。下午,仁波切刚刚给别人加持之后,笑着对我说,要给我吸一吸了,不然我心里总是放不下,让一位喇嘛拿一条新的哈达,把一端,贴在我的心口,另一端仁波切咬住吸了三次,吐出三口脓血,身体顿感舒适许多,接着又为一位女居士加持,用哈达吸完后,仁波切还说肚子里的渣子都吸出来了,并吐到碗里,我一看吸出病血和不少白色的结石。
仁波切以神变为人治病
仁波切以神变为人治病后吐出的病人体内脓血
  到了晚上,我向仁波切祈请,能否将仁波切以往取出的伏藏品让我看一看,并拍些照片,带回给日本道友看。仁波切一开始答应将最新从青海湖取出的伏藏佛像让我拍照,后来和空行母商定,让我全部拍,以让日本有缘人看到并对佛法生起信心。仁波切和空行母准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心里还在想,把伏藏品摆在桌子上还要准备这么久,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空行母让我进入仁波切的房间,我一进屋,看到桌子上摆满了伏藏品,仁波切说以前只给一位居士看过这么多的伏藏,也是为了让众生能对密法生起信心,我是第二个有幸能够看到这么多伏藏的弟子,因为空行护法可能会不高兴,这些都是极密的圣物,只有上师在适当缘起产生的时候才可以更快更好地利益末法时期的众生,并给我一一介绍每一个伏藏品和掘藏地点,真是殊胜,有黑财神的,黄财神的,护法热合拉的,断法祖师玛吉拉准佛母的,还有金刚杵,从汉地五台山上掘出的文珠菩萨像等等,我都一一拍下照片。之后,仁波切又特别用最新从青海湖掘出的佛像为我加持,又对我做了一个有关伏藏的极密开示,只是无法公开宣说。
仁波切和诸伏藏品
左侧为护法热呼拉的伏藏品,右侧为青海湖掘出佛像
9月23日,上午仁波切一直在为外地来的信众传达法加持。到了中午,仁波切一定要请我和那位汉僧吃藏餐,我们一再说不要麻烦,在家里吃一样,可仁波切说我们都是远道而来,一定要尽地主之仪。酥油茶,人参果配上酸奶再加一点白糖,好吃极了。吃完饭,仁波切的弟子让雄喇嘛请我去他家里看看,他是个很好客的人,我们曾在汉地见过,到了让雄家里,发现他家境还不错,大大的院子,庄严的大佛堂,他自已的房间也是很干净。仁波切下午外出办事了,我突然想起应该问候一下仁波切的父亲,是一位老修行人,我一直认为他只是一位老修行人,并没生起多大信心,走进他的小屋,只有一个小床,其它没有任何可以驻足之处,我说明天我要走了,和他老人家打个招呼,一起合影留念,他不太会说汉语,就吹气加持我,我感觉一股香气从老人家嘴里喷出来,另外,在和他简单聊天时,不时发现他眼观虚空,非常典型的大圆满修行人的状态,我心里明白了,这不是一位普通的修行人,一定是位大成就者,就把在仁波切家里喇嘛请过来帮忙当翻译,老人家看有翻译,便涛涛不绝地给我做了好多开示,又给我传承和加持,并对以后的事做了一些授记,又拿出一瓶他念了很多摧破金刚咒加持的水给我喝,我看到老人家床边上方放了一张菩萨像,他说那是玛吉拉准佛母的像,他每天晚上都会修古萨里法超度非人,最后,老人家和我说,你明天上路一定要小心,会有违缘,应多多念****咒,但不要担心,我会加持的。
  晚上10点半仁波切回来了,给我做了简短的开示,就开始传他的伏藏大圆满前行修法,期间非常细致地做讲解。接下来,又传了仁波切的伏藏护法仪轨,做了特殊的加持,又赐给我一些甘露丸和其它加持品,当仁波切拿出一个方型嘎呜盒赐给我的时候,我笑了,因为下午我还在电话里请喇荣五明佛学院的一个朋友帮忙请一个这样的嘎呜盒,仁波切真是遍知。仁波切还开示说只要带上这个嘎呜盒,就算吃了有毒的食物都不会被伤害到。最后,仁波切拿出已买好的从红原到马尔康的车票,送给我,我真是很不好意思,仁波切和空行母都说是缘起,让我收下,我也只好从命。
  9月24日清晨7点多,我要出发去马尔康,然后从马尔康再去色达,到喇荣五明佛学院看望一位道友。和仁波切,空行母告别,本想和仁波切的老父亲告诉,可是看老人家应该正在打坐,就没有打拢,仁波切问我有没有让老人家加持我,我说有,仁波切竖起大拇指说,我的父亲是真正地大活佛,很好很好。让雄喇嘛和另外两个喇嘛开车送我的红原县城,坐上前往马尔康的客车,开始了下一站的旅程。&
――阿明引自日本友新浪博客,原题为《2009朝觐雪域圣地之旅(一)》,转载时略作编辑。
推荐阅读:
特尼仁波切帮信众解决非人(附体)病障
罕见神通:活佛吸烟全部从中指指尖“吐”出
索达吉堪布去拉萨途中曾降伏河中恶魔
又有弟子见索达吉堪布展神通分身(化身)两处!
初地菩萨有什么神通?
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与神通差异
神!活佛显神通将玻璃瓶捏扁
济公似人物:阿日扎普康寺的布达堪布
神变月的由来:佛陀示现大神通降伏外道
希热多吉亲见活佛显神通将硬币折半
极具震撼到不可思议的神变石
首次见空行母示现神通在岩石上留下手印
能浮在空中做灌顶的班玛南杰如意宝轶事
“现代济公”妙善大师的神通二三事
黄念祖老居士谈外道妖通与佛法神通
真的有穿墙过壁的神通!
以神通征服皇帝的高僧
活佛众目睽睽下飞空失踪
神识迁移他人躯体的实证案例
广钦老和尚圆寂前后灵异录
神!上师从不丹带回一条龙&&
上师幽默地示现了一次神通
亲历索达吉堪布三次示现神通(转)&&
按:博主认为,绝大多数的精神病都与鬼灵(或中阴身)附体有关,目前的精神病院的治疗方法自然是收效甚微的,要治疗精神病必须另找思路,从因果入手。本文是云中凤师兄从别处转载的博文,原文标题为《常见阴性信息附体精神病症状及诊治方法》,云师兄博客没有注明出处,本博博主在网上搜索亦未找到原始出处。博主感觉,该文作者应该不是佛门弟子,因为其文中几乎没有提到因果,其治疗方法也实在太世俗,起不到治本的作用,但由于其研究的先导性,参考价值不可低估,但我们目前还只能将其当作一家之言。对于治疗,博主另推荐两个佛门方法:云师兄有切身体会的《四臂观音烧施供养法》
(烟供修法)以及本博早先的推荐方法《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
一、阴性信息附体的表现&附体是指阴性信息借人体修练或索物的必然渠道。它的表现为多种多样,一般得病较急,或胡言乱语、哭笑不止,大多失去正常的神情,一反常态。附体分"阴中阴"."阴中阳"两种,"阴中阴"即阴性世界的坏信息,这种信息在人的素质极差时和精神受刺激时,就会乘虚而入,一旦这"阴中阴"附体马上就能致病,这种阴性信息附在入体上。首先占领的是人体内主要的窍穴,神经内部及大脑。
见过附体病的人都都知道,这种阴性信息可以控制人的大脑思维及四肢活动。一般"阴中阴"我们可以理解为阴性世界的坏信息,可视为人去世后的灵魂,动物、植物的灵体等。有的人也称为:怪、精、妖、鬼等。如果人患上附体病应当马上治疗,治疗的及时就有立杆见影的功效,如治疗不及时或延长病情,治疗时就有一定的难度。"阴中阳"也就是阴性世界的良性信息,包括神、仙、佛等。这种物质的能量相对而言要大于"阴中阴"很多倍,一般表现为有特异功能的人,灵感较多的人,也多见于练功人群当中。"阴中阳"附体后所表现出来的病,实际上是一种磨性的过程,磨性是很苦的修行.这种磨性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般在接受治疗时"阴中阳"会表现出来一种假象让有特异功能的人看不到"它"的真实面目,这种磨性有长有短,短的几天,长的几十年,等到病人的身心都能受"阴中阳"控制时,它一发号命令你就会领神会就去做,这时你的磨性期才告终。这时你的病情才一扫而光,才能正式出现比较稳定的功能去为别人调理疾病,造福人民。一般情况下,对阴性病要多方面观察诊断,能治疗就动手,不能治疗就罢手。总之要量力而行,不要过于强求。
二、阴性病诊断法人体的躯体为阳性物质,人的思维意识为阴性物质。那么人体阳与精神构成了这个矛盾的统一体。阴与阳是相辅的。那么人死后他的思维去哪里了?按照物质不灭定律来解释,人的身体各部位脏器磨损到了不可补救的地步的时候(人住的房子要倒塌了,不能容纳他住下去了,人没有办法再住下,所以人要离开房子到别处去住)这时就是人的去世,灵魂离体的时候,那么其它动物的灵魂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回答完全一样。这些阴性物质在离开人体以后不是消失,而是到处飘荡,当人的素质极差,并且此人的精神方面与这一阴性物质有共同点的时候,人与阴性信息在同一空间发生碰摭.这就所谓附体致病或附体治疗。但是坏信息致病大多数由其它动、植物的信息致病的,同时也包括阴中阳。
隐性信息致病诊断法有两种。一是摸脉;二是特功能来辨别。第一种在病人讲述病情的时候,要从多方面去观察,发现异常后再给摸脉。譬如,病人来后你把精神集中在眼部。死盯着病人,如果是坏信息致病,该病人会不寒而栗,或不敢用眼神正视你,凡上列情况,都可能与阴性信息有关,摸脉有二种,一是摸寸关尺,也称天地人:二是摸中指,也称神仙鬼,摸脉的同时要根据男左女右去诊断,即男性病人摸左手,女同志摸右手,摸脉的同时要放松不要紧张,可用食指、拇指捏摸对方中指。先从根部神部摸起。中指有三节,根部为神,靠食指一侧为内神,靠无名指一侧为外神;中节内为内仙,外为外仙;末节指内为内鬼.外为外鬼。内神为自己所信仰的教派的神,外神为外教的神。内鬼为祖先灵体或家人去世的信息。外鬼为外姓人家的信息。在诊断的时候,拇指与食指捏中指仔细感觉,如有跳动的一般可根据以上所讲去判断。凡是有阴性信息跳动与正常血脉跳动不同,正常跳动有规律,但阴性反应则有快有慢,如自觉病人有此病,诊断当中又诊不出来。则需要拇、食指捋一下后再进行诊断。寸关尺,也就是中医摸脉的部位。这个部位假象较多,出现假象时,可对此部位吹气加意念"过",此信息就会到中指,然后再诊断中指。
三、阴性病治疗手法
(一)点穴疗法
点穴疗法是治疗阴性病的法之一,这种方法是巫家常用一种治疗法,有功能者可以应用,无功能者也可以应用,无功能者也可以应用。治疗之前施术者必须有充分的准备,相当的胆量,坚强的信心,在邪气面前应当有大无畏的精神,应视为阴性信息为小蚁。治疗过程中应当有随机应变的敏捷力因为阴性信息附到人体上即使被附者是-位老太太,那她的力量比正常情况要大好几倍,如果医者没充分的准备,他在这种情况下会受到惊吓,以致影响治疗效果。&点穴分两种:一是用指点,二是借其它东西点刺。点穴时让病人放松(撞客者例外)。主要穴位是人身三十六大穴位。及人体要害处,如;太阳穴、百会穴、涌泉穴、人中穴、合谷穴、天突、玉枕、风池、十宣穴、印堂穴、膻中穴等重要穴位。治疗当中要用强刺激的方法使病人痛不欲生才能起到效果,有的顽固信息反复治疗才能治愈。一般情况每处穴位点按时间为三十秒以上,十宣穴是治疗阴性疾病的重要首穴,点十宜穴时可用火柴点刺,一般撞客病只需点十宣穴一次便可治愈,效果立竿见影。每次治疗后都要给患者补气,用强意念或符咒来保护病人以后不再受坏信息的干扰。十宣穴位于十指指尖。
(二)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为中医治疗的-种传统方法。在应用针灸疗法时作为医者必须有一定针灸基础与临床经验,应用人体、眼睛附近的穴位,胸部(包括心、J}于、脾、肺、肾)要加倍小心,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意外,没有针灸知识及临床经验的人不得用针灸为他人疗病。穴位同上。
(三)药物疗法
这是-种借助药物来治疗朝性病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应用当中反馈力度很小。这种药物可直接治某某仙、菜某精等这类具有相当道行的阴性物资,这种药一旦被病人吸到体内,阴性信息就会被驱除体外。治疗效果短时间出现。用时拇指、食指捏少许送至病人鼻孔处。让病人将药粉用力吸进体内,药粉到体内后,病人神经受到刺激,体内免疫功能迅速增强,阴性信息在体内已没有存身之处就会马上离体。配方:朱砂、皂角、雄黄、姜、半夏各六克、细辛四克、牛黄少量研未用之必效。反应:打喷涕流眼泪、扣旨欠。此时应嘱病人放松20分钟左右即恢复正常。
(四)植物疗法
前面已经讲过了,万物有灵,那么在树种里面桃树祛邪的能力由为突出,这种植物疗法不但治疗人身的疾病,而且对调整房子磁场有很大的作用,譬如说这个人,经常身休不好,特别是到家中身体就有病。出了家门后就好了一点.这种情况就说明此入住宅里阴气特别盛。这说明了此人所住的屋予里面有阴性信息。遇到此种情况可用这种方法调整。将东南方向的桃枝剪掉(大约拇指粗)-枝。拿到家,先从病人屋子里角开始打扫地面。由里打到屋予门口,再用草木灰由里角撒至门口普遍撒即可。用此种方法后病人病情开始好转。阴性信息逃离。机理:东方为术与桃树相对应。南方为火为阳气,东南方则不是纯阳之气,所以用此方法不会将阴性信息致死,只能祛除,故没有反馈。
(五)吹气疗法
&吹气是巫家治疗阴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吹气疗法不但有祛邪的功能,同时还有趋吉避凶的作用.吹气疗法有先天吹气功能,有后天吹气功能,我们讲的属后天功能。先火功能的人叫做"墓生",也就是这孩子刚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除此种人外,都属后天吹气。如遇一位阴病患者,可将精气神运至口中或深吸一日气。将气由慢至快吹向对方面部、头顶(百会穴)膻中或痛点,吹气的同时观想此气将祛除-切邪气。也可观想吹出来的是火,让此火烧遍患者全身。&向膻中吹气观想吹出来的是火.病人感觉后背有凉风出体,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此法可针对风湿心脏}内施术)。
(六)吸烟疗法 .
&吸烟疗法即可防也可以治。阴性信息一般在夜间活动,因为夜里属阴,如果-位经常走夜路的人很可能将阴性性信息带到家中,一是干扰自己,二是影响小孩及家人,为了避免,在走夜路的时候点燃一支烟即可避除。如遇到撞客病可一手按病人手,一边吸烟,把烟气喷向撞客患者面部,几分钟后阴性信息自动离体。
(七)五雷火疗法 .
&打火石放酒内浸24小时后放香烟内,当火烧至打火石时,用食指将打火石弹向病人。一般在夜里应用效果好,弹的时候要距离病人三米处。
(八)信息酒疗法
早晨起床后即用水杯接自来水大约七至八口,然后倒白酒一酒杯置杯中搅均匀。平心静气,目光平视面向东方,观想太阳神的信息入杯中,喝入体内,小口喝小口下咽,喝七日或九口,晚上睡觉前再配酒喝,其它与上同,每天旱、晚各喝一次,七天一个疗程,如疗效好再进行第二第三疗程。三、四天后感到两腿麻、胀、酸,此乃病气下行所致。此不但治阴性病,对其它疾病均有很好效果。
(九)符咒法术治疗&
符咒法乃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一种祛病方法可以说符咒祛病法是我们的国粹。我们这里讲符咒法已经祛掉了没有必要的形式,以还其符咒的本来面目。故那种焚香礼拜,沐浴更衣,持剑走禹步等形式被抛弃。但是在应用期间还保留了一部分可取的东西。注意事项:净口、手、面、有房事需净身。黄标纸一份、新毛笔一支、新碗一个,饭碗倒置用碗底把朱砂、白笈或其它药放入碗底研碎,调成糊状用毛笔书符。全身放松、慢呼慢吸、平心静气、意气合一,书符时可将治什么病说一遍至三遍。此符可带身上,放枕头内,也可化灰入杯中服下。火龙符的制法法:用红纸一整张不剪开,用圆珠笔在红纸上书火龙送子符的用法:用红纸一整张不剪开,用圆珠笔在红纸上书火龙送子符治愈不孕症有奇效?用此纸放病人被褥下,不得让他人知道,以免信息场破坏。禁忌:没有孕育能力的人(生殖系统出现障碍的,先天不孕育者)不治。凡因阴性场造成不孕者如:怀孕不久掉胎者、皆是阴性信息所致,凡此种可用此法。
&凡病人久治不愈者,可用此方法给予治疗。用此法注意如下:1.需胆大之人;2.夜里子时(11一l)点;3.需在十字路口烧纸数张。&&
夜里子时,让胆大之人拿烧纸在病人身上前后左右从上向下擦一遍,一边擦,一边讲:"信息走,病人安"。此后将烧纸拿到十字路放在地上用火柴点燃,再念
"信息走,病人安",念完后迅速离去。返身回家过程中不得回头观看,以免阴性信息显形受惊。送的人回走时不要直接去病人家中,以免将阴性信息带到家中。
(十一)通灵法
治疗阴性病需有阴阳两界的师傅护持帮忙,才能祛除阴性物质,才能够减少反馈。所谓阴阳,也就是阴性的老师如"观音、佛祖、老子"等高功师傅的良性信息。阳性老师则属于现实杜会中传授你功夫的师傅。治疗前,闭目放松、观师默像(观想老师的图像、声音),默念师傅的名字,让师傅的信息祛除邪气。将师傅的信息沟通后便可治疗,治疗方法可综合上边的手法。
(十)捆仙绳、划地为牢
男左女右,将红线系于病人中指中节,后用草木灰绕病人撒一圈(地上)。阴性信息不问自言,苦苦哀求。将红线与草木灰除去,阴性信息自走。
(十三)信息丢失疗法
&信息丢失疗法,是指人在受惊吓后所造成的一切不适,如头疼、头昏、浑身发烧或昏迷不醒等。此类病-般多见于胆小体弱的人及儿童。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内部有五脏六腑之气,这五脏之气同时也包括魂、魄、精、神、意等。在人体外围有生物场能,这内里的魂魄与外围生物场是息息相关的,这时如果有人突然对其拍打或大声喊叫,就会使相对稳定的气场在惊吓时受到破坏。信息场能破裂导致一部分信息离开整体,从而形成了信息两分离的格局,在完整的气场严重受损,轻则会感到头痛、发烧,重则就可能昏迷不醌。因丢失的信息与人体场和人的精神,魂魄有很多统一性。所以出现症状很强烈。这时采取特殊的方法可将丢失体外的信息再重新与人体场组合。在病人的气场被破坏后,一般在什么地方受到惊吓最好在受惊吓的地方给予治疗,老百姓俗称:"吓掉魂"。然后施术者用意念将病人丢失的信息通过手式-把一把的抓到病人身上,为了使效果好一些,同时嘴里要念该人的名字:"X
X回来吧"。一般治疗后病人的气色会好转。另外一种是远距离取魂法,此种方法的应用必须具有相当功力的人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他们的生物场能强,信息辐射力远,即便是病人不回到受惊吓的地方,也能将丢失的信息取回。&咒语:"老祖传牌令,金刚两面排,千里拘魂症,快入本性来。"此咒语须在阴历五月初五正当午时,面向南方对太阳念一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庙中神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